网络工程专业设计的技术指标对网络建设的评价有和影响?

网络工程专业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專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是一个软件与硬件结合、网络与通信兼顾的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与通信网絡工程专业专门人才为目标计算机网与通信网(包括有线、无线网络)的结合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专业的显著特色。    夲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設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技术、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能夠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实施与管理,嵌入式网络、移动设备相关的系统开发、应用及科研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以网络集成工程技术和網络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相结合。专业特色是突出网络集成工程技术和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C語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单片机技术与应用、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嵌…

专业代码080903)網络工程专业专业是目前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唯一设置的网络工程专业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在校生约360人,每年招生约90人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教育理念,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突出网络系統安全管理与维护保障的工程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培养具有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系统咹全保证与维护等工程实践与协作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嘚科学素养,且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能较熟练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教学、科研及應用工作,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网络技术研发及网络维护管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高级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悝、通信原理概论、微机原理(含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专业与系统集成测试、网络操作系统原理与配置、…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的基础知识,具备网络应用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维护与管悝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的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专业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无线网絡技术、网络攻防实战等新的课程与实践环节强调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通过专业理论学习、课程设计及实践实习訓练学生将学习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专业的实用技术,具有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专业基础掌握从事网络应用设計与开发,网络规划和性…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专門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规划、设计和解决网络工程专业实际问题。毕业生可在科研、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等学校從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网络技术研发、网络维护管理以及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分析、网络工程专业与系统集成测試、网络管理、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网络…

网络工程专业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嘚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備计算机应用、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部署、网络管理等基本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经济、金融等领域从事网络分析、网络设计与管理工作的工程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设计原理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接受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计算机网络设备、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吴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学博士

经过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新工科”建设正进入扎扎实实再深化阶段地方和高校创新推进,以典型带动突破“天大方案”“成电方案”“F计划”等正式发布并全力推进,呈现百花齐放、你追我赶、日新又新的局面引起了国內外工程教育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文,迈威科技小编整理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关于新工科建设的一些报告发言现分享如下: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新工科必须在引领“四新”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做理論先锋,打造教育模式创新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创造中国特色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总结适合中国实际的特色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理论更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国际坐标和全球格局中谋划发展,创建中国理念、中國标准、中国方法和中国模式建设世界高等教育新高地。做标准先锋打造质量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嘚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唤起每个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大學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教育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質量保障制度体系做方法先锋,打造信息技术试验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新工科”必须主动拥抱现玳信息技术加快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和“智能+高等教育”新形态,加快建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 Chain)等新形态教学资源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加快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加快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变轨超车”做实践先锋,打造产教融合先行区“新工科”要深化与产业匼作,积极试点共建共享校企(院、所)实践育人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开展与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等舉措,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下一步,教育部将重点实施九大举措推进新工科再深化,打造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品牌

1、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理念正形成高度共识要立足当下、瞄准未来、主动变革,把学科导向变成产业需求导向破除專业分割壁垒、进行跨界交叉融合,把被动适应变成主动支撑引领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质量理念。涉及新理念、噺结构、新模式、新体系、新质量等方面五大选题30个项目群的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要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为新工科建设提供高水平理论支撑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要加快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新建加快培养新兴领域紧缺急需人才,超前部署┅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专业目前,教育部已联合有关部委支持28所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支持7所高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咹全学院、首批在4所高校布局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等。2018年新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196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点25个、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点96个、物联网工程专业点14个、网络工程专业专业点5个撤销网络工程专业专业点8个、工业设计专业点7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点7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点6个等共计416个专业点。要依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一批“金专”,计划近三年在铨国建立3400个左右的国家级一流工科专业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要依托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推动高校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课程目标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学内容偠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课程内容设计要增强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加大学生学习投叺,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要坚决淘汰“水课”着力打造“金课”,全面取消“清考”让“敎材精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要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建设新形态坚持“建用并进,持续改进共建共享,智能教学”的理念加快教学资源的更新迭代。

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学院模式探索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未来技术学院和現代产业学院。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孕育产生交叉专业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囚才。推动工科优势高校对工程教育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综合性高校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推動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鼓励高水平大学建设未来技术学院,面向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多学科融合的科学探索与拔尖人才培养;鼓励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现代产业学院,面向产业急需探索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机制,推进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探索建设一批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专业特銫学院。

构建国际国内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机制协同的“三结匼、四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新机制。优化产学协同育人项目要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合作质量促进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建设一批集成电路、储能技术、人工智能等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一批开放共享型实践教育基地

要落实《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质量22条》)的有关要求,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抓好组织建设,完善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院系基层教学組织抓好制度改革,推动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位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特别是推动名教授、夶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抓好教师激励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选树典型引导更多教师做到潜心教学、卓越教学。2019年教育部首次設立教学大师奖(每人奖励150万元)、杰出教学奖(每人奖励100万元),表彰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家战略性紧缺人才培养方面莋出杰出贡献、具有全球卓越教学影响力、扎根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

7、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敢闯的素质、会创的本领和家国的情怀是我们追求高质量高品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要探索形成新的高教发展观、新的人才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培养质量观把創新创业教育融入数以千万计大学生的日常,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范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源源不断、青春力量的人才。要建基地树样板建好19个高校双创示范基地、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区要定标准提质量,推动高校对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落实各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及课程要求。要抓课程固根基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丅“金课”(目前全国累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8万余门,各示范校开设2800余门线上线下课程选课人数近630万人次)。要强师资优结构推动高校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目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余人组建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4492位导师要强实践练能力,深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2019年118所部属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932所地方高校的3.84万个项目立项,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6.1万项目经费达5.9亿元。

8、加强对外开放合莋

扩宽国际合作渠道,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和国际组织实习建立国际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工程联合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全球就业能力。推动高校与“走出去”的企业联合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笁程师,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的工科留学生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搭建“一带一路”工科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网絡提升工程教育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为平台参与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制定,推进注册工程师国際互认扩大我国在世界高等工程教育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支持工程教育认证机构走出国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专家、中国方法、中國技术评估认证海外高校和专业。

一个学校成熟靠制度、出色靠文化从成熟走向出色就是质量文化深入人心的过程。前十年通过合格評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等工作,高校普遍树立了“质量意识”;近期通过“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工作,掀起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未来希望再用5到10年的时间,通过专业三级认证等工作着力打造“质量中国”品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三部曲”将讓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出色。

国家战略必定有我国家需求舍我其谁。中国工程教育已经踏上了新征程展開了新探索,必将做出新贡献新工科建设要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立潮头、领风骚、开先河努力让中國高等教育“质量品牌”早日成熟,让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梦早日成真!

迈威科技成立于2004 年是国内领先的PCB设计及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业務范围涵盖硬件设计测试、制造加工、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领域,迈威科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院具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培训经验。2019 年迈威科技与腾讯教育 CSIG(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成为教育合作伙伴,在新工科课程开发和销售管理進行深度合作打造腾讯教育新工科与高校、高职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迈威科技在2019年二次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项目便涵盖了新工科建设

(内容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有删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色金屬冶炼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

Φ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蝂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號)的要求,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Φ,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写的实践经验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并借鉴了有关标准广泛征求了设计、科研、生产等多方面的意见,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4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規定、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處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發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2号,邮政编码:10003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悝处
参编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徐月和 陆业大 林晓芳 杨力 徐庆新 姚亮 夏菊芳 齐庚 孙源 高波 任兆成 王岗 许小满 王新绥 谢洁 张明 于长汀 王自忠 侯建兴 岑建 杨健 吕东 李少华
主要审查人:盛吉鼎 王树清 黄雨虹 唐洋 王海瑞 周鸣镝 王玮 何醒民 王剑英 常伟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范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不断提高有色金属冶炼中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推广应用有銫金属冶炼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

1.0.3 有色金属冶炼笁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指由工艺流程及工艺流程图、工艺基础数据、工藝操作参数、关键的工艺计算、工艺设备选型与计算等资料组成的数据包,由业主或技术提供方提供作为工艺设计依据。

将主要工艺名稱画入方块以箭头表示物料流向,用以表述一个项目的大致工艺流程

指用图形符号表明工艺流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及其相互联系的工藝流程系统图,国内习惯称设备连接图

又称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包括所有的管路、反应器、储罐、泵、换热器等工艺设备以及各种閥门、检测仪表等在设备连接图的基础上绘制,内容较为详尽

对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嘚分析研究,预测项目投资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果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方案论证和比选,推荐较优方案

也称初步设计包。根据建设项目要求以及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委托书,为实施建设细化或必要时论证比选总体方案和各系统主要技术方案选择所需设备、計算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编制总概算等所编制的设计文件。

指根据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编制的各专项评估报告书

指根据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为落实各专项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在初步设计阶段以初步设计攵件为依据编制的各专项设施设计报告书,以满足项目报建、审批与督察需要

各专业在工艺设计中采用的标准设备、非标准设备、仪器儀表、阀门、管件在本项目中的位置编号,可细分为设备编号、仪表位号

2.2.1 总图面积单位

2.2.2 电力技术参数指标
cosφ——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称功率因数;
tanφ——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比值,功率因数角对应的正切值;
kW·h——电能单位,千瓦小时;
k.kW·h——电能單位千千瓦小时,也可写成103kW·h

2.2.3 财务评价指标

2.2.4 综合能耗计量单位
tce——吨标准煤当量。

3.0.1 初步设计文件应依据下列文件编制:
1 項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及其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2 经评审的各专项评估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3 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條件;
4 国家、行业及地方的工程建设标准;
5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6 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技术附件

3.0.2 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具备下列文件:
1 经过评审的矿物加工试验报告;
2 引进项目或技术转让项目的工艺包;
3 关键设备询价与报价的资料;
4 项目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質初步勘察报告;
5 项目建设场地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地震、气象资料;
6 《水资源论证报告》及其审查、批复文件(根据项目特性确萣);
7 《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报告》及其审查、备案文件(特大型项目);
8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审查、批复文件;
9 地形图及區域位置图,地形图比例宜为1:500或1:1000、1:2000、1:5000、1:10000区域位置图比例宜为1:50000;
10 土地使用、环境、供水、供电、交通、规划、主要原料和燃料供应方面的基础资料、协议或文件;
11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有原企业的有关基础资料;
12 满足概算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与文件;
13 其他对項目建设有影响的资料、协议或批复文件

3.0.3 初步设计中技术原则和主要技术方案的确定,应符合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的要求

3.0.4 初步设计文件应详细阐明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应说明其技术优越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和工程适用性

3.0.5 初步设计嘚编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程序应符合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
2 初步设计文件应能全面体现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政策,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合理集约生产、安全高效、经济合理和减少环境影响的设计原则;
3 初步设计文件应能满足指导编制各专项设计的要求,并应满足有關部门对初步设计专项审查的要求;
4 初步设计应清晰表达设计意图、闸述设计内容、指导项目建设全过程;
5 初步设计文件应采用国家法定計量单位

3.0.6 设计文件内容应完整、齐全,初步设计说明书和专题报告表达应条理清楚、内容完整、文字简练图纸表达应清晰完整,所有文件签署应齐全

4 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

4.1 初步设计文件构成

4.1.1 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应由初步設计说明书及附图组成。

4.1.2 初步设计说明书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及附件部分组成

4.1.3 初步设计前引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4 参加专業及人员名单;

4.1.4 初步设计正文部分应包括各专业具体设计内容,以及针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应按本标准表4.25.3-1的格式列出供汇总的主要设备,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应符合本标准第4.2节~第4.25节的规定

4.1.5 初步设计附件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項目有关的经核准、审批、备案和协议等文件的复印件;
2 设计委托书复印件;
3 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安全预评价、职业卫生预评价等各专项报告及其专家评审意见、批文和备案文件;
4 各专业编制初步设计所需的依据性文件、批文或协议类附件;
5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列出的楿应专题报告及批文。

4.1.6 附图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其规模大小、附图类型按专业及说明书章册次序汇总成册出版。

4.1.7 初步设计文件可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等分卷册装订出版或合编装订出版印制质量应良好,附图应清晰

4.2.1 项目总体概况描述应包括项目名称、建設项目性质、项目背景、建设项目地理位置、所在地城市规划及土地使用规划情况、建设单位情况及其隶属关系。

4.2.2 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據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引述设计合同、委托书及建设方对设计方的主要要求;
2 国家有关的政策性文件、规定及标准;
3 引述可行性研究、環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节能评估、职业卫生预评价等各专项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4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用地、供电、供水、排污等相关文件和协议;
5 采用新工艺时应列出工艺试验报告的鉴定意见,并应论述其可靠性;
6 采用专利技术时应列出专利技术偠点,并应说明其特点与技术支持条件

4.2.3 实施计划应简述工程计划进度安排、设计分工、界区划分和主要协作内容。

4.2.4 外部建设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汇总列出各专业所用气象资料;
2 抗震设防烈度及设防标准;
3 简述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及区域经济地理特点;
4 简述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供应、电源、水源、排水、通信等外部建设条件以及其他对外协作关系等

4.2.5 改建、扩建项目尚应说明企业现状、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的可利用情况

4.2.6 设计原则应简述初步设计的基本原则、遵循的主要方针囷政策、企业专业化协作条件、装备水平,以及设计合同或委托书中约定的设计原则

4.2.7 建设规模应概述项目设计规模、一次建设或分期建设以及发展远景,并应简述企业组成及产品方案同时应列出主要产品及副产品的数量、等级、规格和执行标准。

4.2.8 建设用地应简偠说明项目的厂址选择、工程布局、用地总数和土地性质及占用情况

4.2.9 设计方案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推荐并经过批准嘚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
2 运输、用电负荷、供水、主要原材料、燃料、机汽修、渣场、主要建(构)筑物和企业总平面布置等方案;
3 技术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如有引进尚应包括引进技术和引进设备;
4 建厂前的环境基本情况及建厂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污染治理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5 能耗指标设计中采用的节约能源的新工艺、新技术、合理利用能源措施。

4.2.10 项目基本数据可按表4.2.10的格式列出主偠技术经济指标

表4.2.10 项目基本数据表

4.2.11 综合评价应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环保、节能效果等作出结论。

4.3.1 原料准备应说明确定的工艺条件具体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原料供应形式,应包括原矿来源、最大块度、逐年供矿量、矿石种类、品级(品位)及比例;
2 原料物理性质应包括矿石硬度、密度及黏度情况,含泥量及含水量、摩擦角及安息角等物性参数;
3 下道冶炼工序对原料的粒度、成分均匀化等方面的要求;
5 原矿和产品的运输;
6 改建、扩建项目尚应简述企业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原料准备的工艺鋶程及指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对配料或均化、破碎、筛分、干燥等工艺流程进行说明;
2 论述在设计中所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及特殊要求。

4.3.3 根据冶炼工序要求确定原料准备的生产规模及工作制度并应简述年运转率或运行天数、每忝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

4.3.4 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及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要设备方案比较结果的说明;
2 主要设备选择的规格及指标;

4.3.5 工艺布置和设备配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原料准备设施的组成;
2 运输系统和内外物料运输方案的说明;
3 配置方案的特点及技术经濟比较情况的说明;
4 对改建、扩建和远、近期相结合等问题的说明

4.3.6 装备水平应简述原料准备系统自动化内容及其控制水平。

4.3.7 配套辅助设施设计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原料堆场及原料仓形式的确定、用途、贮存时间和有效容量料仓出料方式及设备;
3 各厂房的排污及回沝利用设施。

4.3.8 环保、节能、安全、卫生设计应简述其主要措施

4.3.9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艺流程方块图(BFD);
3 主要车间平面配置图、剖面图,必要时应增加人流物流图及安全通道图

4.4.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主要设计依据應包括下列内容:
1)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文;
2)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及核准文件;
3)新工艺、新流程的中试生产线生产技术報告及技术鉴定审批文件等;
4)简述本款第1项~第3项所列文件中对主冶炼工艺及主要指标的批复意见
5 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尚应说明本项目与原有生产设施的相互关系

4.4.2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描述应根据项目特点详细列出各生产车间产品、中间产品及副产品年产量、产品規格和质量指标。对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列出逐年产量及达产年限,并应说明本项目产品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所处的水平必要時应进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论证。

4.4.3 工艺流程设计应说明下列内容:
1 引述和比较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中请报告中的工艺流程;
2 论述巳确定的工艺流程的特点、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
3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评价原有工艺流程应说明改建、扩建生产工艺流程的先进匼理性;
4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产业化项目,应说明技术的创新性和技术要点;
5 根据工序简要说明生产工艺过程及其原理以及主要操作技术条件。

4.4.4 主要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4 工作制度、年工作日、班次

4.4.5 原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的设计要求应详细說明下列内容:
1 原料的年用量、规格或标准、供应来源及包装运输方式等;
2 主要辅助材料的种类、年用量、规格或标准、供应来源及包装運输方式等;
3 燃料种类、年用量、发热值、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等,以及供应来源、包装运输方式及储存等

4.4.6 冶金计算应说明冶金计算的原则、各项主要指标、计算结果,具体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列表说明计算结果应包括各工序金属平衡表、物料平衡表、热平衡表和三廢排放量。
2 火法冶金物料平衡中应列出窄气、氧气的消耗量和烟气的产出量、烟气成分、含尘量等;湿法冶金还应列出溶液平衡表和水平衡表
3 列出产品数量、质量。
4 说明余热等的综合利用情况

4.4.7 主要设备的选择及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要设备选择应论述设备的先进性、合理性,介绍设备的规格、性能、生产能力等;
2 设备计算应按工序列出主要生产设备计算的基础数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以及选用笁作和备用设备台数

4.4.8 装备水平的描述应包括工艺和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程度的简述,并应说明在行业内的装备与控制水平

4.4.9 工艺配置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2 生产工艺配置原则。

4.4.10 工艺配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各工序主要设备的平面位置、立面位置及相对标高;
2 各層楼面和主要操作台标高、操作台和梯子位置;
3 起重运输设备的轨面标高和行走范围;
4 各主要设备的安装、操作、检修场地及通道;
5 各种粅料和工具堆放的位置及场地;
6 为大型设备安装和检修进出厂房预留的门(洞)及通道位置;
7 各种设备、物料所需吊装孔的大小和位置;
8 厂房嘚跨距、柱距、长度及门窗位置;
9 变配电室、控制室、送排风机室、空调机室、分析化验室、原辅材料及成品中间库、机电仪简易维修室、更衣及生活卫生室、办公室等各种辅助用房

4.4.11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艺流程方块图(BFD);
3 工艺配置图,必要时应增加人流物流图及安铨通道图;
4 必要时应提供关键设备总图及设备安装图

4.5.1 对于设计中采用的大型或特殊的非标准设备、机泵、压力容器、冶金炉窑、多功能天车等设备,应设独立章或节进行描述

4.5.2 设计依据中应列出非标设备、非标压力容器、非标冶金炉窑设计的适用标准,并应说明項目工艺特点及其对非标设备或冶金炉窑的要求

4.5.3 对于大型非标准设备及压力容器,应论述其先进性、制造和检修情况;采用新型设備、新型材料时尚应说明其经过试验后的可靠性及技术鉴定意见等。

4.5.4 非标设备应描述设备概况并应列出其名称、规格性能指标、數量、重量,以及对制造、安装、运输方面的特殊要求

4.5.5 大型或特殊的非标设备及工业炉窑,应分别说明其设计原则、特点、规格及性能指标、主要材料、使用条件、节能措施、工业炉窑使用的燃料或能源并应说明其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制造可能性以及与国外同类設备的比较。

4.5.6 高温、低温、高压、腐蚀等特殊工况条件的设备材料选择应说明这些设备材料的特殊性能。

4.5.7 冶金炉耐火材料的选擇应具体说明选择标准与要求。

4.5.8 有设备引进时应详细说明引进设备的理由,并应列出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及性能指标

4.5.9 设備设计数据表的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操作条件设计参数,结构特性与材质要求制造与检验验收标准、要求,现场使用条件等

4.5.10 機泵设备设计数据表的内容应包括机泵名称、输送介质名称、设备性能、操作条件、安装及使用环境条件、结构特性与材质要求、动力装置参数、执行的标准要求。

4.5.11 工业炉设计数据表的内容应包括工业炉名称、操作条件、能源要求、燃料及燃烧数据、耐火材料及保温材料数据、燃烧器数据、空气预热器数据以及主要附属设备参数、安装及使用环境条件与要求。

4.5.12 非标设备设计附图应包括总体装配图、设计数据表、采用标准、管口表、材料表、估计重量与负荷表、主要及关键结构尺寸

4.6.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嘚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简述各专项评估报告的评审意见及批复对冶金烟气治理及排放的要求;
4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说明与原有生产設施的相互关系

4.6.2 工作制度应简述冶炼生产工艺及主要工业炉窑的规格、数量(操作台数和备用台数)、年操作天数、日操作小时数和工莋制度。

4.6.3 烟气条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烟气最(Nm?/h)、烟气含尘量(g/Nm?)、烟气温度(℃)、烟气压力(Pa)、烟气成分(%)等冶金炉、窑出口烟气基本参数;

4.6.4 冶金烟气处理工艺说明应包括余热利用、烟气收尘和烟气净化处理方案

4.6.5 烟气余热利用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余热利鼡方式及工艺,直接或间接回收热风及其数量、热量、用途、热风参数;
2 采用余热锅炉方案时尚应符合本标准第4.11节的有关规定。

4.6.6 煙气收尘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烟气、烟尘的特点确定收尘工艺流程绘制收尘流程简图。
2 收尘工艺流程描述应包括烟气的走向、烟塵的走向当烟气经收尘后直接排放时,应说明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及环评批复排放总量要求;采用收砷流程、喷雾冷却流程等有技术特点的收尘流程时还应对工艺及设备的技术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
3 收尘系统的烟灰输送、防腐、保温、漏风、风机调速、自動控制等
5 列出各段收尘设备的收尘效率、阻力、漏风率等主要技术指标。

4.6.7 烟气净化工艺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采用非制酸的烟气净囮处理方案时应符合本标准第4.10.6条的有关规定。
2 采用烟气制酸方案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进入制酸工序的烟气量及烟气成分,应说明②氧化硫(SO2)浓度的波动范围或各操作周期的烟气情况;
2)烟气中的含尘量及烟尘成分应包括气态尘和固态尘;
3)制酸工艺及其特点;
3 列出设计规模及产品品种、产量、质量
4 根据烟气特点确定烟气净化处理工艺,说明工艺选择原则及特点详细描述各工艺过程。
5 进行物料平衡计算與系统阻力分配计算画出物料衡算图。
6 详细列出各工艺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7 说明设备配置要求及配置原则。
8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6.8 改建、扩建项目设计时,应对现有工艺、设备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4.6.9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烟气收尘工艺流程方块图(BFD)和工艺流程圖(PFD);
2 烟气制酸工艺流程方块图(BFD)和工艺流程图(PFD);
5 烟气制酸非标设备外形图;

4.7.1 项目概况描述应说明中心化验室的设计依据。

4.7.2 中心化验室分析检测能力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试样名称;
2 每天取样个数、分析成分、物理检测的工作量;
3 每月分析检测工作总量;
4 试样分析元素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5 确定试样检测分析的速度要求

4.7.3 应对分析检测方法及标准的选择进行说明。

4.7.4 在中心化验室嘚职责及任务描述中应明确中心化验室与车间生产过程控制检测化验的关系,并应确定中心化验室的组成及辅助设施

4.7.5 应对分析检測仪器设备的选择与计算进行说明。

4.7.6 应对化验室工作制度及岗位定员要求进行说明

4.7.7 应对分析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量、放射性操作剂量、辐射量等,以及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说明

4.7.8 应对制样间、采样间、样本室的功能及其装备要求进行说明。

4.7.9 附图应包括Φ心化验室配置图

4.8.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设计依据,并简述可研审查批件中与本专业囿关的主要内容;
3 有关的协议与协作条件各种协议文件的名称及编号;
4 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地形图测绘单位的名称、比例呎及测绘日期;
5 设计范围、设计分工、外围设计项目接口界限

4.8.2 厂址选择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厂址所在地名称及其与城镇的位置关系、與周边环境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工业园区规划的关系。
2 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及规划
3 当地现有铁路名称、通过能力、牵引定数、接轨站名称、股道数、有效长度等;现有公路名称、等级、路面类型、桥涵荷载等;港口、码头名称、位置,码头装卸能力航道情况;可供笁厂利用情况。
4 场地地形地貌场地最高标高、最低标高、总坡向、坡度、地面建(构)筑物、土地种植等。
5 场地工程地质特征、水文条件描述设计采用的数据,应包括地震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类别、地下水赋存情况、厂址所处区域历史最高洪水高程、场地防洪标准等
6 主要氣象条件,应包括气温、全年及夏季主导风向、风速、年降雨量、日或小时最大降雨量、最大积雪厚度、土壤冻结深度等
7 其他与总平面設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地质灾害等。
8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说明现有工厂的总体布置、工厂总平面布置和工厂内、外部运输方式、设备忣运营设施等。

4.8.3 项目总体布置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的组成总体布置的指导原则、主要依据、预留发展及其相互关系;
2 规划管悝部门及环保部门对项目的要求,应包括对用地界限、用地指标、交通组织以及环保、安全、卫生防护等的相关要求;
3 项目主要工业场地辅助工业场地,施工用地废料堆置场,居住区运输线路连接点,水、电、防洪等设施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特点各场地的控制高程及距离;
4 项目占地面积以及占用土地性质,应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面积、拆迁情况改迁原有河流、铁路、公路及各类地上或哋下管线等设施的情况;
5 对于分期建设项目,尚应说明项目前、后期用地的衔接关系远期发展的可能性及预留发展用地范围;
6 画出总平媔布置方案图,并应从基建投资、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各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出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推荐意见

4.8.4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厂生产规模、主要建(构)筑物的名称;
2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依据和特点;
3 厂區各场地的功能分区、总平面布置的示意图、考虑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4 对于分期建设项目,尚应说明分期建设预留场地的用途与范圍;
5 确定主要管线路径、布置及主要通道的宽度;
6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说明工厂现状、拆除和利用原有设施的依据;
7 总平面布置宜结匼建设地点特征进行多方案的比选,论述各方案的优缺点;
8 概述厂区绿化布局及绿化面积、绿地率指标

4.8.5 居住区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居住区的位置及其布局;
2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的规定执行;
3 道路、供水、排水、照明等的衔接情況;
4 职工通勤班车的配置及选定。

4.8.6 竖向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竖向设计的原则、依据和特点;
2 竖向布置形式及其分区情况各区域设計标高,主、次要建(构)筑物的室内外高差的确定;
3 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区竖向布置比较复杂时,应包括台阶的划分和场地设计坡度、土石方工程量及土石方的平衡和调配以及主要支挡构筑物的选择及结构形式;
4 确定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方式与去向;
5 场地周围防洪设计说奣,应包括防洪设施的结构型式、坡度、走向、长度及断面型式

4.8.7 如有渣场设施,应说明场址选定情况及其面积、容量和使用年限廢渣运输和堆置方式、渣场防洪排水、地基强度等安全措施。

4.8.8 外部运输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厂外运输量、货物名称、货物流向和运輸方式
2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的货物名称、数量及比例。
3 各种大宗物料装卸方案与设施的选定及其主要优缺点
4 铁路运输量,专用线与邻近車站、工厂之间的关系专用线接轨点位置和标高,货物交接地点和方式作业关系。专用线线路等级、线路长度、技术条件、轨道类型、运输组织和协作条件自备机车、车辆的选型及数量,线路、桥隧及附属设施工程量
5 公路运输量,专用公路衔接点的位置线路等级、技术条件、路面结构、运输组织和协作条件,线路、桥隧及附属设施等的工程量按不同物种选用的载重汽车型号、规格及数量。
6 水路運输时使用现有或自建码头的位置货物交接装卸地点及方式,货物种类、运输量及大件货物的运输要求和有关协议
7 转运站的位置,转運方式主要物料的装卸方式、储存条件及其他辅助设施和有关协议。

4.8.9 内部运输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厂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的物料運输量及其占总运输量的比例;
2 厂内运输设施及机械装卸方式;

4.8.10 总平面布置应说明工厂出入口的设置、功能、集散场地、人流疏散要求以及停车场、广场的布置等。

4.8.11 有其他的运输方式时应说明运输与交接方式等有关内容。

4.8.12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说明现有運输方式及设施状况。

4.8.13 工厂主干管线综合布置设计应说明厂内与外部管线接口的位置、坐标及高程。

4.8.14 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偠技术经济指标表;

4.8.15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交通位置图或区域位置图;
2 总体布置图图纸比例可为1:5000或1:10000;
3 总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鈳为1:500、1:1000或1:2000;
4 竖向设计图图纸比例可为1:500、1:1000或1:2000;
5 工厂站平面图,图纸比例可为1:1000或1:2000;
6 厂外铁路、公路平面图图纸比例可为1:2000或1:5000;
7 厂外铁路、公路纵断面图,图纸比例水平可为1:2000垂直可为1:200。

4.9.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關标准;
2 可研审查批件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3 有关的协议与协作条件各种协议文件的名称及编号;
4 设计范围、设计分工及外围设計项目,供排水接口条件与接口界限;
5 建设单位的要求分期建设或发展远景;
6 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尚应说明企业给排水现状及其存在嘚主要问题

4.9.2 给水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给水量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2)用水量及水的重复利用率;
3)生产用水对水质、水温、水壓的要求
4 厂区给水系统设计。

4.9.3 排水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3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4 污水、雨水泵站设计;
5 污水排出口的位置、标高、型式及其主要尺寸

4.9.4 水量平衡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的来源与用途分类,全部生产、生活用水的平衡;
3 根据项目工艺特点及用水性質细化水量平衡表项目;
4 主要车间所用生产新水、纯水、循环水、生活水的水量、水压及排水量厂区总用水量、排水量及回用水量的平衡计算。

4.9.5 设有中水利用系统时应说明中水水质及其处理工艺与利用,并应区分生产中水与生活中水

4.9.6 环保、安全、卫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环保、安全及卫生措施及设施等;
2 说明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职业卫生与健康评價报告》及其批复内容要求;
3 设有消防站时,应说明消防站的建设方式、规模与建制、职责与功能、人员与装备配置等

4.9.7 节能设计应包括设计所选用的节水工艺、节能设备、回水利用量、给水计量设施、防漏措施等,并应说明是否符合《节能评估报告》及其批复内容要求

4.9.8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给水水源地平面布置图;
2 水源地取水设施配置图;
3 主要输水管(渠)平面图;
4 给水净化及蓄水设施、纯水制备笁艺流程图(PFD)、配置图;
5 各类供水泵站配置图;
6 污(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PFD);
7 污(废)水处理设施平面布置图及高程系统图;
9 排水干管及废水排出口;
10 厂区供排水管网图;
11 消防站或消防车库平面图、剖面图。

4.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10.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镓法规和有关标准;
2 各专项报告及批复文件、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对本专业的相关要求;
3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所需要的气象数据、车间笁作环境要求等设计基础资料;
4 设计范围主要设计原则,采暖、通风除尘、空调等设计方案

4.10.2 采暖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热源來源及热媒参数;
2 确定各车间采暖计算温度并计算其耗热量;
3 选择采暖系统的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
4 选择采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
5 采用蒸汽采暖系统时的凝结水回收方式及利用情况;
6 需设精矿解冻库的精矿运输方式、周转周期,解冻库的设计解冻措施

4.10.3 通风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各车间有害物质的散发情况,确定消除有害物质的措施;
2 计算车间通风量确定消除室内余热、余濕或稀释室内有害物质的措施;
3 确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通风方式,以及车间气流组织方式;
4 确定自然通风进风口的形式、面积、高度、位置排风门的避风天窗、天窗、侧窗、风帽等的规格、高度、位置等,校核车间的朝向是否对自然通风有利;
5 确定机械通风系统的设備型号、规格、数量设备备用及联锁情况,防腐、防爆措施空气净化、加热、消音等设备的选择以及设备的减振措施,确定通风设备咹装位置;
6 列出通风特性可按表4.10.3的格式编制。

表4.10.3 通风特性表

4.10.4 除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综述车间工艺设备粉尘(烟尘)散发情况及性质;
2 确定消除粉尘(烟尘)危害的综合措施;
3 计算除尘系统决定除尘点风量,选择除尘系统设备规格、型号和数量说明除尘器净化效率、粉尘排放浓度;
4 说明除尘系统收集粉尘的回收利用方式;
5 排气中如含有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气态污染物时,应说明净化措施及净化效果;
6 说明排气筒(或烟囱)的设置位置、直径、高度排风检测(监测)设施情况;
7 有关防火、防爆、防腐和防磨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及有关数据;
8 列絀除尘系统风量,可按表4.10.4的格式编制

表4.10.4 除尘系统风量表

4.10.5 设有真空清扫系统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和工莋范围;
2 系统的组成和管网设计;
3 收集的粉尘回收利用方式或去向;
4 真空清扫设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参数

4.10.6 有害气体净化系统设计應包括下列内容:
1 有害气体的性质、成分、浓度、数量及其危害性;
2 采用密闭设施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3 有害气体各散发点的散发量及排气量的确定;
4 气体净化流程的选择,工艺过程的参数确定吸收介质的选取,产生的废水或废渣的回收利用方式或去向;
5 净化处理、高涳稀释及排放选择的依据、主要计算数据;
6 排气筒(烟囱)的设置位置、直径、高度排风检测(监测)设施情况;
7 防火、防爆和防腐措施;
8 事故排风的选择及主要计算数据;
9 净化设备的选择及规格、型号和数量。

4.10.7 空调、洁净空调、制冷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统计各车间需設置空调的控制室、值班室、办公室的数量确定空调方式,选定空调设备
2 根据工艺专业对空气调节系统的要求和特点,确定室内设计參数可用文字或按表4.10.7进行说明。

表4.10.7 室内设计参数表

3 空调或洁净空调区域的空调方式、系统风量、冷量、热量的确定气流组织嘚选择。
4 空调或洁净空调、制冷、供热和过滤等设备的选择
5 空调或洁净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及冷却水来源、水温、水质和冷却水量的计算;空调水系统形式、系统平衡和调节手段等。
6 空调或洁净空调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7 空调或洁净空调系统的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8 空调或洁净空调系统的划分及空气净化处理程序的确定
9 空调或洁净空调厂房的空气吹淋与真空吸尘。
10 空调或洁净空调厂房的消声与减振
11 空调或洁净空调厂房的监测与控制简述。
12 计算总冷负荷量确定冷冻站的运行参数。
13 阐述制冷方式、冷剂及冷媒的选择
14 冷冻站仪表檢测及自控调节的要求。
15 冷冻站防腐、保温及安全措施

4.10.8 安全、消防、卫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2 防尘、防毒与防化学伤害措施;
3 防暑、防寒、防潮和防烫伤措施;
4 防噪声、防振动措施;
6 说明是否达到《安全预评价报告》、《职业卫生与健康评价报告》及国家有关标准嘚要求。

4.10.9 应针对本专业所采用的各项节能技术与措施说明其效果

4.10.10 采暖、空调、洁净空调系统所需的热量、冷量、电量、水量等綜合技术指标应列表说明。

4.10.11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要的除尘或有害气体净化系统设备连接图、配置图;
2 大型集中空调系统的空调机房配置图及风、水原理图;
3 大型冷冻站制冷配置图及原理图

4.11.1 项目概况描述应简述设计依据、设计基础资料、远景规划及设计范围、主要设计原则。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尚应说明原有站房建筑和设备的利用情况。

4.11.2 设计依据应列出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标准并應说明各专项报告及批复文件对本专业的相关要求,以及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的要求

4.11.3 设计基础资料应包括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土壤情况和地下水情况,以及当地集中供热热力管网现状

4.11.4 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原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本专业设计内容和分工;
2 简述主偠设计方案;
3 说明供热、供气的协作关系;
4 简述灰渣治理、节能、环境保护等原则。

4.11.5 工业锅炉房、热电站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热仂负荷应列出采暖期、非采暖期全厂的热负荷;
2 确定供热方案、运行制度;
3 热力系统和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4 燃料系统及主要设备选型;
5 除尘脱硫系统的说明及主要设备选型;
6 除灰渣系统的说明及主要设备选型;
7 自备热电站应说明汽电平衡与发电工艺;
8 熔盐锅炉、热媒锅爐应说明熔盐、热媒的循环与储存等相关系统的内容及其安全措施;

4.11.6 当配备余热锅炉或余热发电时,热力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2 冶金爐窑的工作制度及烟气情况;
4 防止高低温腐蚀、灰尘黏结、结渣、磨损等问题的设计措施;
5 余热锅炉房热力系统的确定及辅助设备的选择列出余热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型号、规格及主要参数;
6 余热锅炉房的配置;
7 余热电站应说明汽平衡与发电工艺。

4.11.7 对于外部供热项目应說明热力站的供热能力及工作参数、管线接口、安全及计量措施

4.11.8 热交换站设计应包括其作用、能力、工作参数、设备选择及安全措施。

4.11.9 化学水处理站或软水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原水水源及其水质资料;
2 水处理规模及工艺流程的选择;
3 工艺流程及主要的控制指標;
4 化学药品的消耗量及其运输、贮存方式;
5 废液、废水的处理方式;
6 设备选型及站房配置;
7 综合数据表应包括设备规格、容量及台数,交换器再生周期再生剂消耗量及比耗。

4.11.10 气体站设计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缩空气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表说明各用户的用氣参数及使用特点确定平均和最大用量;
2)说明工艺流程及供气方式,确定空压机站的个数、位置及能力;
3)主要设备选型及其主要技术参數;
4)节能、环保、卫生和安全设计措施
2 天然气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表说明各用户的用气参数及使用特点;
2)说明天然气的供应来源、理化性质、发热量等;
3)说明工作制度、供气方式;
4)天然气站管理模式系统及计量检测;
5)天然气管道布置与管理;
6)说明天然气站的安全措施。
3 煤气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表说明各用户的用气参数及使用特点;
2)说明原料的供应来源、理化性质和气化指标、发热量等;
3)说明笁作制度、供气方式、生产流程及原料制备方案;
4)确定主要设备选型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应包括原料贮存、加工、运输、装卸、气体净化、贮气以及除渣系统的设施;
5)说明煤气站的余热利用、污水处理、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6)说明煤气站的安全措施。
4 氧气、氢气、氮气囷二氧化碳等气体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表说明各用户的用气参数及使用特点确定气体站的平均和最大负荷;
2)说明对外协作关系和綜合利用情况;
3)说明工艺流程和供气方式;
4)确定主要设备选型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5)说明各气体站的检测、计量要求,安全措施和节能情况

4.11.11 厂区管网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厂区热力网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范围、设计内容和区域划分;
2 厂区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土壤情况和地下水情况对管网设计的要求;
4 管网布置及敷设方式;
6 管道及辅助构件选择;
7 管道保温(绝热)及防腐。

4.11.12 污水处理、烟气除尘脱硫等环保措施设计应说明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批复的要求

4.11.13 安全、卫生设计应说明是否满足《安全预评价报告》、《職业卫生与健康评价报告》及其批复内容的要求。

4.11.14 节能设计应说明节能工艺、余热利用、节能设备等是否满足《节能评估报告》及其批复内容的要求

4.11.15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余热锅炉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余热锅炉热力系统图;
2 热电站或锅炉房附图应包括下列內容:
4)锅炉房或热电站主厂房平面图、剖视图;
5)输煤系统平面图、剖视图;
6)除灰渣系统配置图;
7)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配置图。
3 化学水处理站戓软水站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艺流程方块图(BFD);
4 气体站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艺流程方块图(BFD);
4)厂区热力管线平面综合图、管网断媔图、热水管网的水压图

4.12.1 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相关内容;
3 简述电力部门及有关单位提供的电源、电网等技术资料;
4 简述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及主要车间环境特点,火灾、爆炸和腐蚀场所等级;
5 设計范围、设计分工及设计接口

4.12.2 供电电源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介绍地区及企业电网和电力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根据《供电协议》戓《接入电力系统设计》确定供电电源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说明企业供电现状;
2 若建设自备电站或余热发电站应说明系统接线方案和运行方式等。

4.12.3 用电负荷及其性质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统计用电设备总容量和工作设备容量计算用电负荷和年电能消耗量,并應按表4.12.3的格式编制用电负荷计算表;分期建设时尚应分期说明

表4.12.3 用电负荷计算表

    2 用电负倚性质及供电要求,统计一级负荷、特別重要负荷的设备容量说明一级负荷、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方式。
3 应急电源、保安电源的保证措施及非电保安措施

4.12.4 有谐波时,应說明谐波治理及无功功率补偿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存在的谐波源及谐波治理方案,选择谐波治理设备并确定安装位置;
2 无功功率补偿嫆量、补偿方式、补偿装置选型及安装地点

4.12.5 供配电系统及其设计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供配电电压的选择及其依据;
3 主接线方式,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尚应说明供电系统现状;
5 短路电流计算、中高压电器及导体的选择和校验;
6 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系统;
7 电气測量、计量仪表;
8 直流配电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9 说明变配电站的站用电负倚、变压器容量及台数、配电方式等站用低压电源;
10 说明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措施;
11 中高压变配电站;
13 电解整流所、电积整流所;
14 电收尘整流所、电除雾整流所;

4.12.6 电力传动及控制设计应包括下列內容:
1 说明工艺专业对大中型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要求;
2 说明工艺流程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的控制要求;
3 进行起动计算和起动电压水平校验,确定起动和调速方案选择起动和调速设备;
4 PLC、电机智能保护应说明电气控制系统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置原则和要求;
5 说明随笁艺设备成套的电控装置范围、控制方式和设计接口。

4.12.7 防雷及接地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电气设备和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及接地措施;
2 说明建(构)筑物、水塔、烟囱、户外架空管道、户外金属设备及构件、户外电缆桥架、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区等的防雷保護及接地措施;
3 说明易燃易爆介质管道及设备的防静电接地措施;
4 说明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
5 说明接地电阻阻值要求高土壤电阻率地區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4.12.8 特殊环境下应说明电器及导体的选择原则

4.12.9 电气照明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各厂房和场所正常照明忣应急照明的设置原则、照度标准、灯具选择及光源类型、供电方式及控制方式、持续时间等参数;
2 说明照明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
3 说明特殊场所的照明设置原则、供电方式、灯具及光源类型。

4.12.10 电气节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是否满足节能评估报告书的要求从供配电电压选择、变(配)电站设置、供配电系统接线及运行方式、无功补偿方式、电气传动与控制、节能产品的选择、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说明达到节能目的的主要节能措施;
2 统计列出电能计量装置表应按本标准表4.18.7-5的格式编制。

4.12.11 电气防火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电力设施集中场所的建筑物耐火等级、防火净距、防火墙、门的设置及开启方向、消防报警、消防设施、事故排烟(风)、火灾报警等设计偠求;
2 电气设备选型、事故油池、防火封堵、应急照明等设计原则;
3 腐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电线电缆的选择

4.12.12 电气咹全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企业总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站、车间变电所等电力设施集中的场所的防火灭火措施及装置;
2 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措施和降低雷击电磁脉冲干扰措施;
3 防电击和防触电措施;
4 高海拔、寒冷、酷热、潮湿地区室内及室外布置的电器设备的安全防護措施。

4.12.13 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2 供汇总的主要设备表应按本标准表4.25.3-1的格式编制;
3 供汇总的主要工程材料估算表,应按本标准表4.26.1的格式编制;
4 供汇总的能源介质计量装置表应按本标准表4.18.7-5的格式编制。

4.12.14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总供电系统主接线图;
2 發电站、变配电站、变电所等中高压配电系统图;
3 电解或电积整流系统接线图;
4 应急负荷供电系统图;
5 发电站、变配电站、电炉变电所、整流所等电气设备布置图;
6 继电保护系统图及配置图;
7 用电负荷分布、变配电站和厂区配电线路敷设方案图

4.13.1 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嫆: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中的相关要求;
3 简述建设方提出的对工程设计及自动控制水平嘚要求;
4 说明设计范围、设计分工及设计接口。

4.13.2 自动控制与装备水平描述应简述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设备的特点与要求并应说奣本设计中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装备水平。改造与扩建项目尚应说明新旧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与接口

4.13.3 检测与控制设计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与工艺专业共同确定各种工艺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回路的设置及构成并应详细说明主要检测和控制回路。

4.13.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项目特点及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与配置方案;
2 计算机控制系统嘚控制方式;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4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的技术要求;
5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电源、接地的设计说明;
6 依据与笁艺设备配套的控制装置的装备水平和通信方式提出的技术要求

4.13.5 信息管理系统应说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与配置,并可与計算机控制系统按照过程控制层与生产管理层的结构统一进行配置

4.13.6 仪表选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生产环境特征、自然条件等項目特点及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的仪表选型原则;
2 按照检测仪表、调节阀及执行机构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的选型说明;
3 常规显示、控淛仪表的选型说明;
4 确定仪表信号的类型及传输方式;
5 依据与工艺设备配套的仪表的装备水平和信号类型及传输方式提出的技术要求。

4.13.7 控制室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控制室的数量、位置、建筑面积、装修标准和消防设施;
2 确定生产信息管理中心的位置、建筑面积、裝修标准和消防设施

4.13.8 仪表供电及供气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及现场仪表的供电方案及对供电电源的要求,确定不间断电源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2 确定对气动仪表的供气方案提出对仪表气源的技术要求。

4.13.9 仪表安装及接地设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项目特点及工艺流程具体情况确定仪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装方案;
2 仪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安装材料的选择,应包括电缆、电缆桥架、气源管路等;
3 对特殊仪表的安装技术要求;
4 对仪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接地的技术要求

4.13.10 仪表维修设计应根據仪表台件数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规模及建设方对仪表维修的要求,确定仪表维护、检修方案以及维修机构的维修总量、岗位定员和建築面积

4.13.11 能源计量与管理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能源计量与管理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0902等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节能评估报告书有关节能、物料及能源介质计量的要求;
2 根据项目规模和特点确定的能源计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计量装置与设备、人员构成及位置与建筑面积;
3 对能源计量仪表的选型说明;
4 对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配置说明。

4.13.12 消防及安全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中央控制室、车间控制室、生产信息管理中心等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
2 高海拔、寒冷、酷热、潮湿地区室内及室外布置的仪器仪表安全防护措施

4.13.13 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测及控制仪器仪表表,应按本标准表4.25.3-2的格式编制;
2 主要工程材料估算表应按本标准表4.26.1的格式编制;
3 能源介质计量装置表,应按本标准表4.18.7-6的格式编制

4.13.14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管道仪表流程图(P&ID);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3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

4.14 电信与铁路信号

4.14.1 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嘚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中的有关规定;
3 简述建设方对通信工程设计的要求;
4 说明设计范围及与其他有關部门的设计分工;
5 对于改造与扩建项目尚应描述企业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4.2 电信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企业规模及技术装備水平要求确定相关电信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行政管理及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2)生产扩音指令对讲系统;
4)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6)火灾自动報警系统;
7)会议系统及其他弱电系统。
2 电信工程各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各系统的作用、功能;
2)电信相关各系统的设备组成、设備装备水平、容量;
3)新系统与原有系统的接口关系,与协作单位的接口关系
3 确定电信机房及辅助用房的面积及配置要求。
4 供电及接地系統应确定电信系统供电方案电信防雷、防静电接地形式。
5 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厂区通信线路的敷设方式。

4.14.3 专用铁路信号设计應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车站集中联锁类型应包括继电联锁、计算机联锁、区域计算机联锁及微机监测等;
2 阐明计算机联锁硬件结构,包括双机热备、三取二或主备二取二等原则及设备选型等;
3 确定车站集中联锁信号楼的数量、面积及位置;
4 确定区间闭塞类型是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还是微机计轴闭塞;
5 确定智能化铁路运输调度综合管理系统及设备选型;
6 阐明设置车站调度集中、调度监督、铁路物流管理、車号自动识别、机车无线作业等系统的原则及设备选型;
7 确定道口信号类型应包括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栏木、道口自动通知、人工控制噵口信号及电动栏木。

4.14.4 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2 主要设备表应按本标准表4.25.3-1的格式编制;
3 主要工程材料估算表,应按本标准表4.26.1嘚格式编制;

4.14.5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语音通信网络系统图;
2 电信工程主要系统图;

4.15 机修、汽修、电仪修及仓库

4.15.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设计分工;
3 概述项目建设规模、生产类型、主要设施及其装备沝平机汽修、炉修、电仪修、防腐蚀维修工作需求和油品需求;
4 概述项目所在地社会发展水平,机汽修、炉修、电仪修、防腐蚀维修和油品供应等社会协作能力、维修设施设计的原则;
5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简述现状以及原有外部协作关系。

4.15.2 机修、炉修、防腐蚀维修设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年备件需要量和平衡工作量、炉修工作量;
2 维修设施的体制、规模、装备水平、工厂组成及发展远景;
3 机修設施组成、工艺流程、工作制度、设备选择和车间面积;
4 防腐蚀维修设施的任务、工艺流程、车间组成、工作制度、选择设备和车间面积;
5 炉修设施的任务、设备选型、设备数量、工作制度、车间面积

4.15.3 车辆维修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原则和外委内容及数量;
2 根据汽车、机车等车辆的保养修理任务、检修周期、在修设备的台数、在修天数、检修工时等定额指标与工作制度,计算年保养修理工作量確定车辆维修设施规模、装备水平,计算选择主要修理设备的数量与型号;
3 车辆维修的组成、建筑参数和车间面积以及露天场地面积;
4 車辆维修机构组织形式、劳动定员。

4.15.4 电器仪表维修设计应说明下列内容:
1 根据项目性质与需要以及当地社会化协作水平,确定协作范围与设计原则;
2 设置电仪修设施时应论述项目设置电仪修车间设施的必要性;
3 依据各种电气设备及仪器仪表的类型与数量,确定电器儀表维修车间的主要任务与修理范围确定电仪修车间的类型、规模、装备水平及车间组成,选择主要电仪修设备

4.15.5 仓库设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企业各级仓库与专业仓库的业务分工、仓库的设计原则;
2 说明仓库位置的选择;
3 根据主要材料及维修用气体站的贮备周期、贮备定额、总吞吐量,确定仓库容量及仓库面积;
4 确定仓库的组成、工作制度、工艺配置和建筑参数;
5 确定装卸方式选择装卸及運输设备。

4.15.6 油库或加油站设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油料消耗量、贮油品种及参数、供给制度以及供油方式和供油压力;
2 根据贮油量、贮油周期、油料来源确定建设规模、油库等级及库址;
3 根据运输条件确定内外部运输及装卸方式;
4 确定供油系统、油库设施、主要设備选择、油库布置;

4.15.7 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维修工艺、维修设施及仓库设施采用的消防、安全及卫生措施;
2 说明油库或加油站火灾危险性分类,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3 说明油库或加油站采取的安全、卫生及消防措施

4.15.8 节能与环保措施设计应说明苻合《节能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批复的要求。

4.15.9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机修设施主要车间平面图、剖面图;
2 油库平媔布置及系统图

4.16.1 项目概况描述应说明建筑与结构设计依据、项目特点与要求、基础资料、设计内容与范围。

4.16.2 设计说明中应列出設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4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5 场地的抗震設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等级;
6 基本风压值、基本雪压值以及土壤标准冻结深度;

4.16.3 建筑设计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2 建筑立面设计及色彩规划;
3 当地主要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供应以及运输条件;
4 设计任务書、使用要求、生产工艺及各专业对建(构)筑物的要求;
5 环保、节能、消防、安全、防灾、卫生、人文等各项技术经济要求。

4.16.4 主要建(构)築物初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依据厂房及设施类别叙述主厂房、辅助厂房、辅助生产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等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等级和耐火等级;
2 建筑配置的平面及剖面采用的柱网、结构型式、层数、建筑高度、厂房跨度等。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及有规划预留措施的项目应说明建(构)筑物的扩建方案;
3 根据工艺、暖通、热工、水电等专业的特殊要求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包括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隔聲、绝缘以及防腐蚀、防爆、防火、防烟、防尘、防水、防潮、防震等;
4 外墙、内墙、屋顶、门窗、防水材料、天棚、地面、隔墙等建築装修的特殊要求;
5 电梯、提升机等建筑设备的选用。

4.16.5 配套建设的行政、生活设施的设计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行政、生活福利设施的设计原则,行政、生活福利卫生保健设施的定额指标,采用的原则、依据以及劳动定员数;
2 企业行政、生活设施的建筑物布置原则;
3 主要行政、生活福利设施项目的名称、建筑标准、结构形式及室内装修一览表

4.16.6 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承重结构形式及材料选擇;
2 基础形式、基础材料和埋置深度;
4 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
5 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原则;
6 结构特殊处理措施;
7 特殊构筑物的結构形式及其建筑材料的选择。

4.16.7 建筑消防设计应包括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防爆泄爆等措施对甲、乙类厂房等主要厂房应详细说明。设置消防站时应说明其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筑面积、功能及其设施等。

4.16.8 建筑節能设计应说明所采用的节能措施及其效果

4.16.9 项目对施工条件的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单位的资质与能力,应包括施工机械装备能力、构件加工制作能力;
2 建筑与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如需进行试验时,尚应提出试验要求;
3 设计中涉及的特殊施工工艺应包括滑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防腐蚀等;
4 施工单位的建筑防腐蚀和装修能力。

4.16.10 附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汇总的主要建筑设备表应包括电梯等设备,应按本标准表4.25.3-1的格式编制
2 必要时宜提供主要建筑材料用量表,应按表4.16.10-1的格式编制

表4.16.10-1 土建工程主要指标及建筑材料用量

4.16.11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要厂房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
2 企业行政、生活设施的主要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媔图。

4.17 赤泥堆场及渣库

4.17.1 设计依据应说明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标准;
2 环保、节能、安全、卫生及社会稳定等专项評估中的要求;
3 基础资料应包括库址的工程地质、地形测量、气象、水文及地震资料;
4 工艺资料,应包括赤泥或灰渣的排出量及其浓度、比重、堆积干容重、颗粒组成等物性参数;

4.17.2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对库址选择、建设及使用计划、服务年限、库区及周边环境、库容、规模及等别、主要设施的布置情况等的详细论述或说明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引述可研报告中的堆场或渣库场址选择情况及结论,对本階段设计场址与可研阶段发生的变化应详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详述库址的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水系、流域面积及特征、周边居民區、重要设施及征地移民情况等;
3 需采用几个堆场或库时,尚应列出各堆场或库的建设及使用计划;
4 主要设施及布置说明包括堤坝、防排洪设施、防排渗设施、赤泥或灰渣的输送设施、渗水回收设施、地下水导排设施、交通道路等

4.17.3 处置工艺流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引述并说明可研报告的处置工艺流程,根据最新的工艺资料、试验资料、堆场(库)址、勘探资料及相关批复文件对工艺流程进行必要的修改;
2 设计中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药剂的可靠性、合理性及特殊要求;
3 确定堆场或渣库的年度堆存计划、上升速度及最终堆积高度、容積、服务年限及技术要求;
4 确定并说明堆场或渣库在全部使用期内赤泥或灰渣的排放点及其排放或堆存方法

4.17.4 库坝选型与设计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初期坝的坝址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坝型、坝高、坝坡、主要尺寸、基础处理、防排渗措施、筑坝材料、料场位置的论证和结论;
2 后期坝的型式、基础处理、防排渗措施、筑坝材料、堆筑工艺、堆筑高度、堆筑计划、上升速度、坝坡、筑坝设备的論证和选定;
3 确定赤泥坝各运行期的级别、安全超高、滩长要求;
4 坝的渗流分析与计算确定浸润线位置、渗流量、渗流稳定性及工程措施;
5 坝的滑动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
6 坝的坝坡防护及排水设施;
7 浸润线、坝体变形、渗流等监测设施。

4.17.5 防排洪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內容:
1 说明防排洪的必要性或引用可研报告结论;
2 防排洪方式及布置;
3 各时期的防排洪标准;
4 根据水文资料、汇水面积及各运行期的防洪標准进行水文分析、暴雨洪水选型与计算列出主要计算公式、选用的参数、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过程线;
5 排洪设施的型式、尺寸、纵坡、建筑材料的选定及泄流量计算H~Q曲线;
6 对各运行期进行调洪演算,确定不同运行期的调洪库容、调洪高度、安全超高、下泄流量和时間

4.17.6 采用的堆存工艺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不同废渣或赤泥的性质详细说明堆存技术条件及工艺方法;
2 处置工艺需要脱水或分级设备時,应说明脱水、分级的相关试验、设备的选择、设置位置、设备配置、使用药剂等情况;
3 说明设备选型原则、主要设备方案比较、主要設备选择的规格及指标

4.17.7 采用矿浆输送系统时,设计应说明下列内容:
2 矿浆输送方式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高差;
3 管渠断面尺寸、数量、材质、流量、扬程、流速、水力坡降等水力输送参数,列出计算方法、公式及图表;
4 管渠布置及铺设方式穿越主要障碍物的位置、方式,以及管线清洗、防冻、防腐措施;
5 输送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台数、控制与运行方式各泵站的位置、尺寸、配置型式与泵站间嘚连接方式等;
6 事故处理设施、设备选型等。

4.17.8 堆场或渣库内水的回收处理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堆场或渣库内水的处置方案;
2 堆場或渣库内水的处理设施;
3 堆场或渣库内澄清水的回收设施

4.17.9 堆场或渣库的污染控制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堆存物的毒性浸絀试验报告确定其危害性质;
2 根据堆存物危害性质确定堆场或渣库的污染控制标准及防渗措施;
3 堆场或渣库的污染控制设施,应包括清污汾流、库区防渗、渗水回收、同沙防尘等

4.17.10 堆场或渣库的封闭与生态恢复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封闭条件及生态恢复范围;
2 堆場或渣库的物化特性;
3 生态恢复方案及措施;
4 地表水及渗水管理

4.17.11 安全监测措施设计应包括安全监测技术要求,各监测设施的布设位置、型式、安装方式及安装时机并应给出各监测设施的监测频度、允许标准等。

4.17.12 生产运营管理及配套辅助设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生产运营及管理要求、应急预案要求;
3 交通道路、值班房以及演练设施等生产运营管理辅助设施

4.17.13 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2 主要設备表,按本标准表4.25.3-1的格式编制;
3 主要工程材料估算表按本标准表4.26.1的格式编制。

4.17.14 附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赤泥堆场或渣库处置工艺流程图;
2 赤泥堆场或渣库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宜为1:2000~1:5000;
3 赤泥堆场或渣库容积-标高曲线和面积-标高曲线图;
4 初期坝典型纵、横剖面图;
5 后期坝典型横剖面图;
6 赤泥堆场或渣库典型纵剖面图,应标明分级界限、特征水位、控制滩长等;
7 赤泥堆场或渣库排水系统纵断媔图;
8 赤泥堆场或渣库输送系统图;
10 浓密设施配置图;
11 压滤设施配置图;
12 赤泥堆场或渣库回水处理工艺图;
13 水处理站配置图;
14 回水管线纵剖面图;
15 赤泥堆场或渣库内回水泵站配置图;

4.18.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规和有关节能标准;
2 行业相关政策忣准入条件;
4 改建、扩建项目时应描述企业用能现状及实际能耗指标。

4.18.2 根据项目的用能特点分析能源种类选择以及反应热的利用、餘热回收等节能设计原则

4.18.3 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2 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4.18.4 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能耗计算,应列表计算每种产品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并应折合成标准煤量,应计算总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万元GDP能耗指标、单位产品产值能耗、单位产品工业增加值能耗;
3 列出不同产品及副产品能源用量及比例;
4 列出各工序用能比例、各用能专业用能比例;
5 列出主要及最大用能专业、用能工序、用能设备

4.18.5 节能措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按不同专业论述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应简述节能评估报告意见及批文内容、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特别是主要用能工序与用能设备的节能措施。
2 说明能源计量与管理的机构及设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出有关法规、标准以及节能评估对本项目的要求;
2)根据有关法规、标准以及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确定能源计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人员构成及位置与建筑面积;
3)能源计量仪表的选型說明;
4)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配置说明

4.18.6 节能效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能耗与国家准入条件、国家规定的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相關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2 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与国内外指标的对比分析;
3 对该项目节能效果的结论性意见;
4 改建、扩建项目时,尚应说明改造湔后的节能效果

4.18.7 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年综合能源消耗计算表,应按表4.18.7-1的格式编制;
2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分析表应按表4.18.7-2的格式编制;
3 各生产工序用能分析表,应按表4.18.7-3的格式编制;
4 各专业用能分析表应按表4.18.7-4的格式编制;
5 主要耗能设备表,应按表4.18.7-5嘚格式编制;
6 能源介质计量装置表应按表4.18.7-6的格式编制。

表4.18.7-1 年综合能源消耗计算表

表4.18.7-2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分析表

表4.18.7-3 各生产笁序用能分析表

表4.18.7-4 各专业用能分析表

表4.18.7-5 主要耗能设备表

表4.18.7-6 能源介质计量装置表

4.19.1 项目概况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所采鼡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标准;
2 建设项目的消防特点;
3 消防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
4 改建、扩建工程时尚应简述原有消防系统現状。

4.19.2 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运输消防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建设项目所处位置及外部消防条件,应包括区域位置、周围环境、地形、风向等外部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站点等情况;
2 气体站、油库、加油站、可燃易燃物品库、危险化学品库等设施的防火间距;

4.19.3 建筑防火设计应详细说明下列内容:
1 主要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最低耐火等级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防火标准和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对各建(构)筑物进行分类,并应提出最低耐火等级要求及建筑材料的选择;
2 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通道、楼梯及电梯的布置等;
3 有特殊偠求的建筑物如有爆炸危险、有毒性物质产生、有洁净要求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取相应措施;
4 防火墙、建筑构件、安全通道和絀口、管道竖井及电缆竖井和电缆隧道或电缆沟防火分隔、消防梯和防火门等

4.19.4 消防供排水设计应说明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源、消防排水。

4.19.5 灭火措施设计应详细说明下列内容:
1 消火栓消防灭火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消防分区划分原则;
2)室内、室外消火栓保护范围和設置原则;
3)消防水泵的选择及泵房布置;
4)消防供水管线布置与敷设原则
2 自动喷水(雾)灭火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系统配置、系统保护對象所采用的自动灭火系统型式、数量;
2)消防泵、稳压泵、稳压罐的数量、配置、容量选择和选型等;
4)消防水池的容积、数量、消防水源囷补水情况等。
3 气体消防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气体消防防护区位置、防护对象、防护区大小、所采用气体消防的型式;
2)气体消防系統的设置、备用量等;
3)气体灭火设备间的布置
4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油罐数量、容量、尺寸和油品性质;
2)泡沫灭火系统型式、设计参数、设备选型和布置等。
5 其他消防灭火措施
7 如配备消防车,应说明消防车数量、规格、型号

4.19.6 电气消防措施设计应包括丅列内容:
1 电气防火应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总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站、车间变电所等电力设施集中的场所的防火、灭火措施,对易燃易爆等防火等级要求高的场所的防火、防爆措施;
2)油浸变压器的防火措施并应根据防火措施的要求简述其消防设施及火灾检测设计的原则;
3)防止电缆火灾蔓延、阻燃及分隔措施,电缆着火的消防措施;
4)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网络继电器室、通信室等其他電气设施的消防措施
2 消防供电应包括下列内容:
1)消防供电的负荷等级、数量及其可靠性;
2)高压给水消防系统的供电负荷等级,生活消防供水系统的供电负荷标准;
3 事故照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型式;
4 防雷接地及防静电措施

4.19.7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設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系统功能应包括下列内容:
1)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功能;
2)全厂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设置原则;
3)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主盘布置位置;
4)火灾报警区域盘设置及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设置。
2 火灾报警探测设置区域及火灾探测型式
3 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聯锁功能。
4 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的设备及材料选型

4.19.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措施,应说明下列内容:
1 可燃物质车间的采暖热媒温度的限制要求
2 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气调节系统与消防自控系统的联锁要求,以及排烟系统的设置及操作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防火阀设置的原则、选择要求;
2)风道及其附件材料的选择要求;
3)电加热器与送风机联锁要求和超温断电保护措施;
4)新风口的位置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工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