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芷芳兮变儿不芳兮代表什么动物

兰草与皆香草。《楚辞·离骚》:“兰芷芳兮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王逸 注:“言兰芷芳兮之草变易其体而不復香。”《史记·日者列传》:“兰芷芳兮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芳兮。” 宋 柳永 《如鱼水》词:“乍雨过兰芷芳兮,望中依约 瀟湘 ”

  • 兰 (蘭) á 指“兰草”和“兰花”: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的谱系兰有香味,喻)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早
  • 芷 ǐ 〔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根可入药简称“芷”;亦称“辟芷”。 笔画数:; :艹; 笔顺编号:
0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兰芷芳兮汉语 快速查询。

原标题:古有臭名昭彰亦有香洺流芳

某天回家路上,看到两个小孩儿吵架饶有兴趣地凑过去听,听到那女孩儿大声说:“你是臭名!臭名!”男孩儿不服气的反驳:“你才是臭名!我是香名!”

原来两个小孩儿正好学到臭名远扬这个词又恰好闹了不愉快,才有这段忍俊不禁的对话只是,虽是小孩孓的玩笑话倒有一番道理。与“臭名”相对应的可不就是“香名”吗

古有臭名昭彰,亦有香名流芳

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詩云:“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李嘉祐《广陵送林宰》诗中亦有:“清政过前哲,香名达至尊”

《尚书·君陈》称,“至治馨香”、“明德惟馨”。即最好的治理和明亮的德行都是馨香的。

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也曾多次提及香草,“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兰芷芳兮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那些人啊,把艾草挂满了腰间却说幽兰不可佩戴。把粪土装满了香袋却说申椒不够芳香……那为什么后来,连蘭草和芷草都不再芬芳了是因为,那些人分不清好坏抛弃了美德,随波逐流芳香也就没有了。

可见香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熏闻、品鑒,亦可以代表美好的名声、美丽的品德

香与品德的关系,还不止这些《香乘》中收录了两则香与品德的小故事,故事虽说当不得真却也值得深思。

凌途是一个卖香人平素乐善好施。

有一天早上一位僧人背着布囊、拄着木杖来到凌途家中。他对凌途说:“我年老體衰、行动不便能否借贵店歇息一宿?”凌途愉快地答应了并为僧人设置好了床榻。僧人在此一住就是好几天

一天,僧人对凌途说:“我要去近郊办些事暂且把布囊和木杖寄放在店里。”说完僧人便走了,一个多月之后也不见回来

凌途只好打开布囊,一看发現里面有两包异香末,香气芬芳扑鼻

凌途用此香和入其他香料,制成合香出售购买者不远千里、络绎不绝,凌途也因此迅速富裕起来

海盐人倪生,以卖香营生但每次都用杂木屑做成假印香出售。他这样的做法从来没有被别人发现过,他因此沾沾自喜

后来有一天晚上,倪生点燃蚊香驱蚊虫不小心火灰掉入其做的印香内,火一下子就烧了起来火势迅速蔓延,烟雾弥漫人根本逃不出去。最终倪苼与屋子一起都化为了灰烬。

凌途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不因僧人的破烂外表而看不起他,反而成就了他与香的一段缘分;而倪生以杂木屑冒充香赚钱却没想到在自己家里引起了大火,最终害了自己

对于这两则故事中的两个人来说,所经历的都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结局卻如此不同。以馨香比喻美好品德的君子以恶臭比对偷鸡摸狗的小人。以香喻人大概便是这样。

人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只怕香与臭亦在一念之间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芷芳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