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sscgb t 11086 2013玩的话有什么优惠吗?

&p&虎扑上有位网友的母亲去世了,丧葬期间他没流过几次泪,心里头也没有太悲伤的情绪。他很困惑,是不是自己骨子头是个冷血的人。于是他上论坛发了帖子说这个事。&/p&&p&帖子里,有人安慰道:&/p&&p&“&b&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而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b&”&/p&&p&这句话扑面而来的画面感,一瞬间让我孤独到想哭。&/p&
虎扑上有位网友的母亲去世了,丧葬期间他没流过几次泪,心里头也没有太悲伤的情绪。他很困惑,是不是自己骨子头是个冷血的人。于是他上论坛发了帖子说这个事。帖子里,有人安慰道:“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而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
“此战千难万险,但唯我能救得,此处我已插好了眼,遁雾中而伏,但见那敌将蜂拥而出时,我便以回音击之式掠其中,此计若成,众而击之,大事可定!”&br&“此计不成,却又如何?”&br&“无碍,公可弃之而逃,只折一穷俾之人而已。”
“此战千难万险,但唯我能救得,此处我已插好了眼,遁雾中而伏,但见那敌将蜂拥而出时,我便以回音击之式掠其中,此计若成,众而击之,大事可定!” “此计不成,却又如何?” “无碍,公可弃之而逃,只折一穷俾之人而已。”
&p&一年赚一万块,哈哈哈,年轻人你真可爱,也不贪心,我以前的想法也跟你一样。&/p&&p&&b&不过自从我大二用了一年半赚了五万多块后,&/b&不用在宿舍啃生硬的脆脆面、不用为了省滴滴的钱坐公交、不用跟家里拿生活费、偶尔还能去桂林丽江凤凰古城闲逛的时候,我的学生思维就开始变了。&/p&&p&我是怎么做的呢?送外卖派单?&/p&&p&其实我连宿舍门都不用出。&/p&&p&单纯靠自媒体与写作!&/p&&p&&br&&/p&&img src=&/v2-48ed734fb983c4ec27a446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48ed734fb983c4ec27a446f_r.jpg&&&p&&br&&/p&&img src=&/v2-9d79747aed9db7bfbbe312b55e1ea1f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9d79747aed9db7bfbbe312b55e1ea1fc_r.jpg&&&p&&br&&/p&&p&这些都是业余兼职写作赚到的工资~。&/p&&p&&br&&/p&&p&&br&&/p&&blockquote&&b&1、伪原创写作&/b&&/blockquote&&p&先推荐一个适合写作小白的,一个小时累一点能有30元。这个对于文笔的要求不高,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写。&/p&&p&&b&渠道:&/b&&/p&&p&&b&兼职APP寻找:如兼职猫,搜索“伪原创,编辑,投稿”,便有岗位申请。&/b&&/p&&p&伪原创吧、QQ群,以伪原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进去联系负责人,学习写作方法。这些完全不用收会员费,遇到要收你钱的,立马拉黑就行。&/p&&img src=&/v2-50b2bb72bed23eb36671e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v2-50b2bb72bed23eb36671e0_r.jpg&&&p&价格大概是2.5元一篇,熟练后我5分钟一篇,一个小时累一点能有30元。&/p&&p&那时我利用课余的时间写,每天五六个小时,100多元,轻松一个月三四千,一年两万块钱没问题,很适合大学生赚外快。最爽就是在宿舍用一台电脑就能完成,不耽误学业。&/p&&p&&b&再给你一个我私藏的牛方法:&/b&&/p&&p&当我熟悉这方面的写作后,就去找有需求网站的负责人。与他们沟通,承包他们网站的文章。&/p&&p&然后我就去贴吧和qq群找有经验的写手,每篇完成后我抽成0.5元,找了20多个人,然后每天坐收提成几百大洋。&/p&&p&不过前期招人极难,网络兼职被刷单大军弄得乌烟瘴气,我开始先用单篇结算的方式(先垫钱),积累信任感再月结。(ps:这方面的工作我毕业后就不做了,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所以别私信我要兼职,咨询或者闲聊是接受的!)&/p&&p&&br&&/p&&blockquote&&b&2、新闻媒体平台写作&/b&&/blockquote&&p&那时我还研究了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百家号,玩这个的重点就是要批量玩,而且你不用太担心写作水平,这些自媒体平台采用机械算法,水得很,你练习模仿几篇就能轻松驾驭。&/p&&p&要靠这个赚钱就得高产,还要各平台同步发文。为什么呢?&b&假如你一篇文章发在头条号有60块钱收益,那么同步到百家号大鱼号企鹅号等,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能带来翻几倍的收益。&/b&&/p&&p&&br&&/p&&blockquote&&b&3、杂志与公号投稿&/b&&/blockquote&&p&《意林》、《青年文摘》、《格言杂志社》等等,稿费大概千字300元,钻研杂志风格是重点,这能让你的稿子被轻松录用,对于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也很有帮助。&/p&&p&那时我买了中国青年杂志最近三期,研究后结合杂志的选题内容、调性与文风,一个月六投六中,稿费有两千多。公众号投稿更容易一些,想了解全面的投稿渠道可以关注公众号野生观,回复&b&渠道&/b&,有我精心整理的&b&投稿渠道&/b&。&/p&&p&&br&&/p&&img src=&/v2-64da54dbac737e0d7803e_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64da54dbac737e0d7803e_r.png&&&p&这个是16年投稿,编辑跟我解释说公司财务更新什么的,才导致延迟发稿费,反正我都忘记了,偶尔就会进账一笔稿费。&/p&&p&如果急用钱就投稿公众号好一点。&/p&&p&投稿操作方法:买几本他们最新的杂志,投稿公众号的关注他们的公众号,分析拆解文章,字数大多以千字或两千字为佳。一开始别着急,先找几篇,以模板套用的方式进行创作。从模仿优秀作品开始,等熟悉了,再自己原创去写。&/p&&p&&b&最终原创还是王道。&/b&&/p&&p&&br&&/p&&blockquote&&b&4、豆瓣等网站app接稿&/b&&/blockquote&&p&豆瓣稿费银行小组(百度直接搜),这个对文笔与写作能力有一定要求,等到你文笔可以了,便能去接任务,之前我文学社的几个朋友都能月入5000+。&/p&&img src=&/v2-b365f2b9a4e7cf33a6bd62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v2-b365f2b9a4e7cf33a6bd62e_r.jpg&&&p&&br&&/p&&blockquote&&b&5、平台发展&/b&&/blockquote&&p&如果你下定决心,想要通过写作养活自己,这是一条必走之路。现如今较好的平台有:公众号、简书、知乎、豆瓣&b&、&/b&今日头条、企鹅媒体平台、百度百家、网易媒体开放平台、搜狐公众平台。&/p&&p&&b&重点推荐:&/b&&/p&&p&简书:新平台,扶持新人,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签约作者。&/p&&p&知乎:在同一个你擅长的领域回答够多质量够好的问题,就会有人找你约稿,嗯,有人约过我千字千元的。而且知乎的推荐机制也扶持中小V。&/p&&p&公众号:依旧是自媒体写作人的王道,起码到2020年前他不会倒下,那些说公号要死了的人,你去看,他们依旧还是在公号深耕,不过是多平台发展了而已,主要火力还是在公号。抓住这最后三年的红利末期吧。&/p&&p&&br&&/p&&blockquote&&b&6、小内幕&/b&&/blockquote&&p&短视频:近三个月公众号前30的榜单,有几个公众号收割流量势如破竹,跟疯狗一样往上飙,全是做短视频的。&/p&&p&&br&&/p&&blockquote&&b&7、听说看完点赞是美好的行为哦&/b&&/blockquote&&p&&br&&/p&&p&&br&&/p&&p&插播硬广:&/p&&p&&b&在微信公众号【野生观】中回复:知乎。&/b&送你:5000本精选书籍+PDF电子书合集+必读名著(这几年搜集积累的,严选精品)&/p&&p&&b&回复:提取&/b&。领取十万+精选PPT素材与教程。掌握一门技术!&/p&&p&&b&回复:渠道。&/b&有我精心整理的写作投稿渠道。&/p&&p&什么都不回复,我也早晚会给你想要的!&/p&&p&&br&&/p&&p&想看更挣钱的:&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野生君:大学生能做哪些收入较高的兼职赚钱?&/a&&/p&
一年赚一万块,哈哈哈,年轻人你真可爱,也不贪心,我以前的想法也跟你一样。不过自从我大二用了一年半赚了五万多块后,不用在宿舍啃生硬的脆脆面、不用为了省滴滴的钱坐公交、不用跟家里拿生活费、偶尔还能去桂林丽江凤凰古城闲逛的时候,我的学生思维就开…
&p&人类成年后还始终维持在古猿(人类祖先)的幼年阶段!这是一个“逼格与高度实用”兼具的生物学知识:幼态持续。&/p&&p&&br&&/p&&p&「幼态持续」,即成年人的特征持续维持在我们古老的祖先(古猿人)&b&的幼年状态&/b&(不仅外表,尤其是心理特征)。&/p&&p&类似下图,一只幼年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很明显,人类与幼年的黑猩猩更相似。&/p&&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v2-b240bd9cc66a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b240bd9cc66a_r.jpg&&&blockquote&图片源自《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插图&/blockquote&&p&&br&&/p&&p&关于这个理论,有个神话故事与之相映成趣(原文找不到了,我用自己的话说一遍):&/p&&blockquote&开天辟地之初,造物主组织所有新生的幼年动物们召开研讨会,问大伙儿成年之后想要什么样一技之长?&br&狮子说要锋利的爪牙;&br&雄鹰说要强有力的翅膀;&br&猎豹说要迅猛的奔跑速度……&br&唯有人类说,“我什么都不要,只想保持现在(幼年)的好奇心、想象力。”&br&造物主听完后说:“统统满足你们。”&br&……&br&数千年过去了。&br&没有翅膀、利爪、孔武有力的肌肉的人类,却凭着持续探索新事物的勇气,从石头与树木间找到自保的巢穴,从泥土与火苗中发现征服自然的武器……持续创造出了四季如春的巢穴、海洋上移动的巨大粮仓、甚至天空中飞翔的金属……&br&而狮子、雄鹰、猎豹……数千年了,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优化)。&/blockquote&&p&&br&&/p&&p&这个故事揭示了「幼态持续」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p&&p&其他哺乳动物,其幼崽与人类一样,都具备探索(好奇心)、玩耍(验证模式)、行为适应性。&/p&&p&然而,一旦到了成年期,当它们各自拥有锋利的牙齿、强壮的四肢、敏锐的反射神经——能够赖以生存的武器时,&b&就「放弃」了幼年时的好奇心、探索新事物的意愿&/b&……&/p&&p&这也就宣布着&b&永远失去“升级新技能”&/b&的能力。&/p&&p&&br&&/p&&p&所以,&b&「幼态持续」的物种,保留幼年时期的性状、发育的更加缓慢,反倒具有更强的适应性&/b&(进化的更好)。&/p&&p&&br&&/p&&p&那么,谈到这里,才是我们该关注的重头戏:&/p&&p&这个冷知识除了装逼之外还有啥用呢?难道是主张我们把可爱的大猩猩幼崽们从动物园释放出来或辅以人道主义关怀?&/p&&p&虽然这个想法也不错。&/p&&p&&br&&/p&&p&但其实,「幼态持续」背后引申的“重大内涵”对于我们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具有科学且现实的指导意义,它分别在“个人成长”、“商业思维”、“生命衰老”等三个不同维度分别揭示了重大隐喻:&/p&&p&&br&&/p&&p&1.个人成长的进步观:&/p&&p&&b&发自内心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产生实质进步的大前提&/b&。&/p&&p&几乎所有高级动物,在&b&婴幼儿时期&/b&均表现出对世界的无尽好奇与全新探索,遗憾的是,它们的这些探索却仅仅局限于“培训”与其唯一谋生手段相匹配的狭隘领域中……一旦习得,就止步不前。&/p&&p&这是不是像极了某些傲慢的人类?这些人的思维框架就像个大铁锤,看到什么都是钉子。&/p&&p&所以「幼态持续」告诉我们,想保持进步?戒掉傲慢吧,stay hungry, stay&br&foolish.&/p&&p&&br&&/p&&p&2.商业领域的战略观:&/p&&p&&b&一成不变的竞争优势,一旦固化&/b&(就像狮子隐蔽捕猎技巧),无论多么强大,只要外部环境稍微有变&b&,优势很可能顷刻间荡然无存&/b&(这反反复复在众多前500强公司中上演)。&/p&&p&而信息化社会的商业环境往往是瞬息变化,企业固守以往偏静态的战略理论(比如波士顿矩阵、波特竞争力模型、甚至定位理论)绝非明智之举。&/p&&p&「幼态持续」对商业领域的隐喻是:&b&持续改变会让你很难受,但不改变就形同等死&/b&。&/p&&p&&br&&/p&&p&3.个体生命的衰老观:&/p&&p&我想这是「幼态持续」理念的一个最有趣的「隐喻」了:&b&衰老的起点不是在皮肤松弛之时,而是发生在思维停止探索之后&/b&。&/p&&p&换句话说,&b&我们既可以选择“未老先衰”也可以选择“永葆青春”&/b&,it’s up to u.&/p&&p&&br&&/p&&p&以上是「幼态持续」在生命进化过程中,花了&b&几十万年雕刻在我们基因&/b&里,为我们揭示的宝贵资讯。&/p&&p&更多生活方面的错误知识也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6117&/span&&span class=&invisible&&807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blockquote&相关理论参考引用:&br&Gould,S.J 1977.Ever since Darwin. New York:W.W.Norton.&br&Guilford,J.P.1956.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br&Psychological Bulletin 53:267-293&br&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New&br&York: Lang 1995
&/blockquote&
人类成年后还始终维持在古猿(人类祖先)的幼年阶段!这是一个“逼格与高度实用”兼具的生物学知识:幼态持续。 「幼态持续」,即成年人的特征持续维持在我们古老的祖先(古猿人)的幼年状态(不仅外表,尤其是心理特征)。类似下图,一只幼年黑猩猩和成年…
&p&在新闻还没出来之前,我的朋友圈已经有人发现场小视频了…&/p&&p&&br&&/p&&img src=&/v2-ba4cd9a77bdcac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ba4cd9a77bdcac_r.jpg&&&p&真的,枪声听得心颤…&/p&&p&&br&&/p&&p&彻底惊呆了的心颤....&/p&&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913216&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80/v2-86cae98d0d11a774e155b_b.jpg& data-lens-id=&913216&&
&img class=&thumbnail& src=&/80/v2-86cae98d0d11a774e155b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913216&/span&
&/a&&p&&br&&/p&&p&这种破事,全世界都停不了的…&/p&&p&&br&&/p&&p&世界从来就没有好过…&/p&&img src=&/v2-3d4bbf617fbad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3d4bbf617fbad_r.jpg&&&img src=&/v2-bdae62bacdc8adf89d1fb7c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v2-bdae62bacdc8adf89d1fb7c_r.jpg&&&p&因为有太多人,或者说,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是坚信着只有自己信奉的世界观才是对的,其他人不听自己的都会、也都活该受惩罚...&/p&&p&&br&&/p&&p&只是很少有人会做到这个程度罢了...&/p&&p&&br&&/p&&p&这个世界好不了的,它从来就没好过....&/p&&p&&br&&/p&&p&you never know when it will come to you...&/p&&p&&br&&/p&&p&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p&&p&&/p&
在新闻还没出来之前,我的朋友圈已经有人发现场小视频了… 真的,枪声听得心颤… 彻底惊呆了的心颤.... 这种破事,全世界都停不了的… 世界从来就没有好过…因为有太多人,或者说,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是坚信着只有自己信奉的世界观才是对的,其他人不听自己…
文末彩蛋:第十一级&br&&br&必然是历史上拍的最响的十个马屁啊!这十位马屁精,从一级到十级,堪称拍出美味拍出鲜,简直是神回复中的神回复。首先是我院第一任院长郭老:&br&&br&(转载来自散文吧,我河蟹了一些内容作了调整,侵删)&br&&br&&br&&br&&br&3.第三级:先抑后扬&br&&br&唐玄宗命太子会见安禄山,安禄山见了太子却不肯下跪,唐玄宗知道后,怒斥安禄山为何不拜太 子,安禄山说:“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安禄山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祖女巫,因此自称“蕃人”)唐玄宗说:“太子是储君,是要继承朕江山之人。”安禄山又说:“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今当万死!”后来安禄山不仅没有被治罪,还备受玄宗恩宠。&br&&br&点评:一般的马屁只能让被拍者呵呵一笑,然而安禄山这个马屁却拍得跌宕起伏,令被拍者心里一紧一松,有如茅塞顿开般畅快。&br&&br&&br&4.第四级:独具匠心&br&&br&传说第30代天师张继先自幼聪颖过人,12岁应诏。宋徽宗问:“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br&&br&张继先答:“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br&&br&点评:一般人的马屁最多也就到张继先这一层次了,可谓反应灵敏,机智过人。将一个普通的问题作出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回答,起承转合毫无涩感,让人又惊又洗。就好比女盆友问你你有多爱她,你的做法不是顺着回答,而是强势拥她入怀,扬起45°的嘴角说:傻孩子,怎么问这种问题。然后吻下去!&br&&br&&br&5.第五级:炉火纯青&br&&br&乾隆五十大寿,百官朝贺,可是乾隆都活了五十年了,身为皇帝,天底下有什么奇珍异宝他没见过?什么恭维奉承他没听过?因此,如何给皇上献一个出彩的寿礼就成了大难题,只见纪晓岚呈上两个画轴,卷开一看,上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下联: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还有九千九百五十年。乾隆大喜,百官齐赞。&br&&br&点评:上联暗指清朝西起葱岭,东濒大海,北到外兴安岭,南至南海,纵横四万里,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朝代版图如此之大。下联中乾隆五十大寿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年,刚好一万岁。上联“无疆”,下联“万岁”,恰好“万寿无疆”!这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和郭沫若的区别了。这一副对联虽然极尽赞扬,毫无掩饰,但拍马屁的水平可谓是炉火纯青,堪称文艺界的模范。真正有才华之人马屁也能拍的新颖脱俗。&br&&br&&br&6.第六级:八面玲珑(呵呵小说里的,不是历史,呃不过拍的算是精髓)&br&&br&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br&&br&点评:王熙凤先夸了客人林黛玉,又在暗中给足了自家迎探惜三人面子,当然,一切马屁的最终指向,都是贾母,照顾到了现场所有的人,滴水不漏。最近最有名的马屁就是这个道理:一朋友到我家做客,恰好那天我儿子带女朋友回家。朋友说一句,这孩子跟他爸一样,会挑!一句话夸了四个人!&br&&br&&br&7.第七级:翻手为云覆为雨(同样来自小说,真是艺术高于生活)&br&&br&康熙问兵部尚书明珠:“明珠,此事是兵部该管,你以为如何?”明珠道:“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比臣子们高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韦小宝一听,佩服之极,暗想:“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这个家伙。此人马屁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为师才是。这家伙日后飞黄腾达,功名富贵不可限量。”康熙微微一笑,说道:“我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来听你说歌功颂德的言语。”明珠磕头道:“圣上明鉴:奴才这不是歌功颂德,的的确确是实情。自从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稳的讯息,奴才日夜担心,思索如何应付,万一要用兵,又如何调兵遣将,方有必胜之道,总是要让主子不操半点心才是。可是想来想去,实在主子太圣明,而奴才们太脓包,我们苦思焦虑而得的方策,万万不及皇上随随便便的出个主意。圣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自然不是奴才这种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来,就必定是好的。就算奴才们一时不明白,只要用心干去,到后来终于会恍然大悟的。” &br&&br&众大臣听了,心中都暗暗骂他无耻,当众谄谀,无所不用其极,但也只得随声附和。——《鹿鼎记》&br&&br&点评:巧舌如簧,证据充分,论点明确,结尾有力,死人估计也可让他说活了。&br&&br&&br&8.第八级:登堂入室&br&&br&解缙在朝中做官,深得朱老板厚爱,一次,朱老板想考考解缙,便说后宫妃生了个孩子,解说:“吾皇昨夜降金龙。”朱老板说:是位千金。解对:“化作仙女下九重。”朱老板说:可惜死了。解对:“料是人间留不住”。朱老板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对道:“翻身跳入水晶宫。”&br&&br&还有一次,朱老板约解缙一起钓鱼。过了半天,朱老板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朱老板面子上搁不住,心里怒火燃起。解缙一看,呵呵一笑,吟道:“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br&&br&点评:解缙绝壁的拍马屁者个中翘楚,将马屁拍得风雅,拍的流畅,拍成一件艺术品。&br&&br&对于别人而言,拍马屁是为了讨好,为了得到利益,于是呈现出一种以他人为尊的卑躬屈膝的奴像。解缙拍马,给别人的感觉,就像他只是在做智力题,做出来会很高兴。&br&&br&嗯,这是一门艺术。&br&&br&&br&9.第九级:春风化雨&br&&br&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诸葛瑾之子),问他:“你爸和你叔(指诸葛亮)谁更牛?”诸葛恪想都没想,应声回答:“我爸。”&br&&br&孙权纳闷儿啊:“你叔叔在蜀汉大权独揽,治理国家政治清明,军事上平定南蛮,做了那么多大事,你爹就是东吴一普通官员,你凭啥说你爸牛?”&br&&br&诸葛恪:“我爸知道该跟着谁干。”&br&&br&点评:诸葛恪不但机智聪明,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马屁王”,除了这一例之外,还有好几次拍得很到位,在此不一一列举。之所以单列这一个是因为这个马屁算得上是顶级马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并没有任何的直接褒奖,然而却给了被拍者最大的肯定。&br&&br&&br&10.第十级:返璞归真&br&&br&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禀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br&&br&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袁枚说:“老师您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风毛麟角呀!”&br&&br&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br&&br&点评:袁枚这个马屁拍得简直余韵尤长,言留不尽之意可谓深远啊,被拍者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在拍马屁,然而已经受用无穷。众里寻他千百度,那屁已在灯火阑珊处是也。&br&&br&11.第十一级:灰飞烟灭&br&&br&本来今天预报有雨……
文末彩蛋:第十一级 必然是历史上拍的最响的十个马屁啊!这十位马屁精,从一级到十级,堪称拍出美味拍出鲜,简直是神回复中的神回复。首先是我院第一任院长郭老: (转载来自散文吧,我河蟹了一些内容作了调整,侵删) 3.第三级:先抑后扬 唐玄宗命太子会见…
侯爷离开SKT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当时我就保存在我的备忘录里面,换了手机以后把备忘录压到新电脑里就没管过了,今天翻到以后看了还是心如潮涌。下面原文:&br&&br&&br&当SKT的两支队伍合并成为一队时,我们经历了一段相当混乱的时光。许多队员对于首发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困惑和很复杂的情绪。当时有一个Q\A问到说“当有许多有实力的队员无法得到一个首发的保证时,应该怎么办”。答案是:&为了队伍,难免有一些牺牲。”我留在SKT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经理Choi和教练Kim,他们一直在支持我并让我感受到我是队伍很重要的一员。因为这个原因,我决定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留在SKT
在春季赛时,我和Faker竞争上场,我们是否上场取决于谁能更好的在一场特定的比赛中带领队伍走上胜利。Faker和我都有登场机会,事实上,我们竞相登场在队伍内部有着许许多多的争论,但是我从没有动摇,因为我的队友,教练和管理层都是很不错的人。
在夏季赛时,我也并没有因为得不到充分的上场机会而抱怨。Faker确实相比于我更加优秀,他更经常登场我也并没有什么不满,我也十分理解这种决定是来自于教练组的合理安排”。让我做出离开SKT决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的队友亦或者是教练组。而是当我在S5世界总决赛时,我有了首发机会,并且在前两场中发挥的不错并且取得了那两场比赛的胜利。我原本以为我会继续打完第三场比赛,但是Faker换下了我结束了那场比赛。当我走下舞台的时候,Faker霸气登场,所有观众都起立为他大声欢呼 “Faker!”
当我慢慢离开那个舞台时,一时间,无尽的思绪涌上我的心头“我到底在这个队伍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是Faker而不是我?”
我十分喜爱Michael Sandel(哈佛大学教授)的《正义》一书,他在书中对“实利主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在实现大众的幸福时必须有一些个体的必要牺牲。当然了,整本书并没有说这种牺牲是一种公正的结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最好的结果就是有一小部分人来牺牲自己。
在半决赛的舞台上让我想起了了Pawn的一段经历,在代表Samsung Galaxy代表队赢下了了世界冠军之时,在舞台上,主持人Jun抛出一个问题来引领观众为这位刚刚赢下世界冠军的中单的欢呼“谁是世界第一中单”--“Faker”观众不假思索的答道。在2014年,Pawn无法阻挡,披荆斩棘般地贡献了他最好的表现,带领队伍走向最高的荣耀,但是观众丝毫没有给他应有的赞赏。
但我并不认为观众做错了。人们会为他们所喜爱的人欢呼呐喊。他们可以无以复加地爱着Faker,尽管他可能并不是世界最佳,这也引领了观众在今年肆无忌惮地宣泄他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当Faker确实随队伍一起夺回了冠军奖杯。
我可以说我和Pawn都是这种‘粉丝文化’的受害者,但是更多人可以为了Faker而欢欣鼓舞--这不好吗?当然了,我与Pawn所体验的的凄凉之感也如出一辙。 在对战Faker和Pawn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Pawn不受观众的喜爱,这绝对不是观众的错。换句话说,谁又不喜欢Faker的表现呢?与Faker近距离接触并朝夕相处,我能看到他作为一名优秀队员的特质,并且我也衷心希望他能保持这种优异的表现并且一直在他的位置上坚持下去。这对LOL乃至电子竞技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我们在LOL乃至整个电子竞技界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Faker无与伦比的表现和观众的热情。他有许许多多重担抗在肩上,我希望他能表现的越来越好,我也感受到他依然有巨大的潜力。
如果我再年轻一点,我想我可能加入另一支LCK队伍正面对决Faker,仅仅因为我心中的职业运动员的渴望--那将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挑战。然而,我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了,我已经在这个行业中奋战了4-5年了。我觉得粉丝文化中的很多地方是正确的--但我已经无法承受他们山呼海啸般的关注和质疑了。我想在远离这种聚光灯的情况下继续我的职业生涯。
回想起来,今年的每一场比赛对我都是一种折磨。面对CJ,LCK季后赛,世界总决赛。。。想想一下,如果我在这些重要比赛中发挥失常。。。我会在与Faker的比较中得到一个什么下场?我想卸下我身上的重担了。。。
侯爷离开SKT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当时我就保存在我的备忘录里面,换了手机以后把备忘录压到新电脑里就没管过了,今天翻到以后看了还是心如潮涌。下面原文: 当SKT的两支队伍合并成为一队时,我们经历了一段相当混乱的时光。许多队员对于首发的选择有着很…
建筑行业内,我看过的最凶残笑话&br&&br&。。。。。。。。。。。。。。。。&br&&br&&br&&br&&br&&br&&im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652& src=&/697fb1acfa1b3cfb2387dd9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697fb1acfa1b3cfb2387dd92_r.jpg&&
建筑行业内,我看过的最凶残笑话 。。。。。。。。。。。。。。。。
&p&我就&b&戏说&/b&一下吧。&/p&&p&&b&院士&/b&有&b&中国科学院&/b&和&b&中国工程院&/b&的;&/p&&p&因为我在自然科学类的,我当然认为科学院的院士比工程院的院士含金量高的多得多;&/p&&p&毕竟,工程院也是科学院几个人忽悠386一下搞出来的虚体嘛,而且好多东西还和科学院重叠;&/p&&p&我见过很多很多评科学院评不上的只好去评工程院,还评得上;&/p&&p&但是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有些人,他就是做工程的,不是做科学的,想评科学院院士,一点希望也没有,工程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p&&p&但是也怪他自己,老是搞些&b&老总、高管&/b&这些去评,不怪别人喷它(这都是题外话);&/p&&p&但是&b&不管如何,院士是碾压一切的存在&/b&...&/p&&p&以科学院为例,每两年大约60个新增,再加上每两年过世不少,基本是一个很稀缺很稀缺的资源...&/p&&p&&br&&/p&&p&接下来,&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b&、&b&教育部长江学者&/b&、&b&中组部千人计划&/b&,这三个算是次高级的,等级相同,一样好使。&/p&&p&前面有人说,只有千人和万人算国家级人才,那我是不同意的,毕竟中组部是部,基金委也是国家机构啊,虽然在中组部面前就是渣渣...&/p&&img src=&/v2-6f1a64aebbdd_b.pn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7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v2-6f1a64aebbdd_r.png&&&p&但杰青绝对是实打实的国家级人才,不过讲历史没用,我们讲现状吧...&/p&&p&&b&杰青&/b&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管的,自然学科全领域,每年200人,也是非常非常难,年龄限制45岁;&/p&&p&能拿到杰青的,基本都是学科扛把子,所以杰青绝不只是一个名号,更是一种&b&战略资源&/b&,挖一个杰青,基本就是挖了一个学科;&/p&&p&培养一个杰青,基本就是创成了一个学科(院士就更别提了,那已经是核弹级别了,你也别想挖;想造院士,那得你单位有院士,不是什么灌水发CNS就能搞定的)&/p&&p&为什么说过了45岁就安心吃土?很简单,因为杰青的年龄限制在45;&/p&&p&之前拿到了,就可以松口气了,毕竟院士概率太低,1/10不到的杰青可以想想,我估计他们也拧得清自己的水平,不会乱想;&/p&&p&要是45之前没拿到,那就更咸鱼了,不等退休难道还有什么好奔(ben,4声)的么?&/p&&p&因为现在科研人员数量猛增,200每年显然是不够的,我见过好些人,确实也很优秀,奈何名额太小,过了45,没拿到,就变成咸鱼了,为了激励大家,少一些等退休的人,基金委早就想把名额翻倍到400了;奈何有些之前的人,不想这个名号太泛滥,相当于砸自己牌子嘛,你要知道,老的那些拿过杰青的人,那些份量,是完全可以左右这些事情的;反正今年没搞定,看明年吧~&/p&&p&&br&&/p&&p&&b&长江学者&/b&,最早是1988年李嘉诚基金会和教育部联合设立的面向高校的一种奖励计划,之后教育部从2011年起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分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我们口中的长江,特指&b&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每&/b&年大概150左右,面对全国高校的全部学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限制年龄45,人文社科限制年龄55);千人不能报,杰青可以报;&/p&&p&只在学校里面呆过的人,很多有种误解,觉得长江比杰青厉害,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人是杰青长江都拿的;杰青偏自然科学,长江偏人文科学,长江里面也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这些和杰青是有所重叠的,比如全从自然科学来说,基本大多是拿了长江又拿杰青;如果他自然科学只拿了长江没有拿杰青,别人&b&都知道&/b&你是靠关系而不是靠实力上的了,哈哈哈,shy~&/p&&p&另外,我要开&b&地图炮&/b&了,毕竟我是在科大呆过的,而科大在2016年长江特聘是0,你们当然可以说,长江是偏人文的嘛,科大哪有啥人文呀?你找找,科大自然科学类有木有院士都拿到但长江拿不到的呀,科大也是有教授的,科大以前也是拿过长江特聘的;在这里,我不用教育部打压中科院这个说法,因为我知道,这是评委搞的;反正是0,也就不介意了;倒是其他起哄的,你以为P大T大以及其他京区大学吃了肉给你们留点汤,你们就摇旗呐喊的开心了?等着看吧,什么叫『马太效应』,等哪天连汤都喝不上的时候,看这个计划你们还认不认,哈哈哈...&/p&&p&&br&&/p&&p&&b&千人&/b&,千人计划是中组部弄的,有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四种,我们口中的千人特指&b&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b&(创业太渣,别被糊弄了,牌子已烂),年龄限制在55。这个是海外引人用的,一般国外大学的正教授,或者强势单位的副教授,做这个都没问题;我接触到的,水平都是&b&至少杰青&/b&级别。&/p&&p&&br&&/p&&p&再接下来,就是现在招聘常常看到的&b&“四青”&/b&,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b&优青&/b&),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b&青年长江&/b&),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b&青千&/b&),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b&拔尖&/b&);&/p&&p&这4个勉强都算一档吧,毕竟杰青、长江、千人,就是他们的三个大老哥嘛,我简单介绍一下:&/p&&p&&b&优青&/b&,年龄限制,男38女40,每年400人,全国全部自然学科;&/p&&p&&b&青年长江&/b&,年龄限制,38岁,每年约200人,只针对高校教师;&/p&&p&&b&青千&/b&,年龄限制,40岁,每年约600人,输出很不稳定,根据当年财政拨款决定,只针对海外的人,土博出去做3年博士后,或者洋博士毕业即可;申报限制是回国时间不超过1年;&/p&&p&&b&拔尖&/b&,年龄限制35岁,每年或者每两年全国约150人,全学科,这个是最难的,多难呢,第一批的时候,有些拿了杰青的在报这个,现在呢,基本是拿了优青再可以考虑考虑;这个申报次数是2次,并且报一次之后成果清零,你没上的话下一次报要拿新东西;可是这个却最没有名,受众太小了,根本没啥人知道嘛~&/p&&p&(其实还有一个科技部的青年973更难,我最后讲)&/p&&p&&br&&/p&&p&我要说下&b&万人计划&/b&了,万人计划是一个从一开始就玩烂了的计划,第一年就烂了。&/p&&p&万人计划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b&统统是锦上添花,没有过雪中送炭&/b&,谁会说它好,以及谁会在意它?大院士会稀罕这多一个什么万人的帽子?&/p&&p&杰出人才,清一色的大院士,院士还有PK几轮呢;&/p&&p&领军人才,被P下来的院士和一些大杰青大领导;&/p&&p&拔尖人才,35岁以下的什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咯,啥理事长咯,可以考虑考虑,哦对,最好还是已经拿过优青或者杰青的来报中的概率会稍微大一点哟~&/p&&p&&br&&/p&&p&&b&百人计划&/b&是1994年开始中科院为了启动的一项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你就想象成是以前的青年千人好了,只不过是中科院自己&b&屯儿&/b&弄的,自己体系下认可,放全国没用的。而且青千出了之后,已经完全重叠,所以已经不弄了,现在已经改版,变成了新一轮的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分为学术帅才、技术英才和青年俊才,也就是百人A,百人B,百人C;&/p&&p&百人A远高于以前的百人,甚至略高于杰青的规格;而百人B和百人C的要求都不如以前的老百人,反正这个东西玩了两年已经玩烂了,不提也罢~&/p&&p&&br&&/p&&p&最后是&b&科技部&/b&的项目,科技部的973,863计划那都是很野的;&/p&&p&&b&973首席科学家&/b&,清一色的是院士或者是杰青长江当的,这是一种&b&江湖地位&/b&,不是人才帽子,当然,也算人才帽子;&/p&&p&前几年是有&b&青年973首席科学家&/b&的,可是才干了一两年,973就不干了,现在全部都叫&b&“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b&(也分为&b&一般项目&/b&和&b&青年项目&/b&,就对应了973首席和青年973首席)&b&。&/b&&/p&&p&&br&&/p&&p&&br&&/p&&p&还有,这些我说的大多是国家级别的公认的,&/p&&p&那些省市自己搞的,各个大学自己弄的那些&b&『江河湖海学者,名川大山教授』&/b&,我就不说了,不通用的东西,说了也没意义...&/p&&p&&br&&/p&&p&&&&更新&&&&/p&&p&其实更年轻的也还有几个帽子,但是那种帽子要不&b&蹩脚&/b&,要不&b&鸡肋&/b&,我就简单提一下吧。&/p&&p&&b&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b&,是中国科学院2011年6月创立的,范围中科院,年龄35岁以下,职称要求副高及以下可以申请;成立了6年,规则变了三四次,今年还没信,不知道还搞不搞了;之前还搞了个&b&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b&,搞了两年,就黄了...&/p&&p&&b&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b&,这个是中国科协搞的,今年是第三年,要求岁数32岁以下,全国全学科,其实挺难的,因为受面太小,也没啥人认,都是发个新闻就完了,没实惠...&/p&&p&&b&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b&,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搞的,要求是在国内要做博士后或者已经做博士后的可以申请的,年龄31岁以下,博士毕业3年以内,每年大概200个,两年给你60W,20W是经费,40W是工资;这个是&b&最坑人&/b&的一个计划,&b&没有之一&/b&,毁人无数;他把一帮&b&非常优秀的人&/b&拉到国内做博士后,而现在国内各家单位都要求海外经历;所以你得在国内做完博士后之后再继续出国做博士后,那都老的一B了,等你回来,啥计划都没了...&/p&&p&&&&&&&&/p&&p&&br&&/p&&p&&br&&/p&&p&所谓&b&戏说&/b&,就是瞎聊,&/p&&p&等啥时候有空了,我再上各个文件...&/p&&p&&br&&/p&&p&&br&&/p&&p&说起这些帽子,我差点忘记了,除了国内是啥情况,更要看国际影响力才对:&/p&&p&&a href=&/p/& class=&internal&&那些在SCI刊物上当编辑的大陆学者们(目录)&/a&&/p&&p&&br&&/p&&p&&br&&/p&&p&&br&&/p&&p&&br&&/p&&p&经验包供关注&&&b&『&a href=&/yanlu& class=&internal&&研&/a&』『&a href=&/group& class=&internal&&组&/a&』『&a href=&/lunwen& class=&internal&&文&/a&』&/b&&/p&
我就戏说一下吧。院士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因为我在自然科学类的,我当然认为科学院的院士比工程院的院士含金量高的多得多;毕竟,工程院也是科学院几个人忽悠386一下搞出来的虚体嘛,而且好多东西还和科学院重叠;我见过很多很多评科学院评不上的…
&p&1今年考上同济土木地下系,下面贴一篇我的经验,很长,针对考研这种应试,尽可能详尽地说出了我的个人体会和建议, 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还请谅解。&/p&&p&留个某学长扣扣,可以答疑:&a href=&tel:&&&/a& &/p&&p&&b&一、&/b& &b&初试&/b&&/p&&p&&b&(一)基本认识&/b&&/p&&p&&b&更改一点:来到这边之后,我发现地质、岩土和水利工程,都是属于地下,都在岩土楼,但是地质、水利初试不考808,也不一起排名,复试内容差别也大。&/b&&/p&&p&同济土木分很多方向,大的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和水利工程。其中只有建筑与土木工程的专业课是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排名与另外两个方向分开排名。建筑与土木工程又分很多方向,包括结构、施工、岩土、桥梁、防灾、地下、风工程等等。我所选的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方向,这些细分方向初试所考科目相同,区别在于复试所考科目不同。&/p&&p&我所考的初试科目为:数一(150分)、英一(100分)、政治(100分)、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150分)。&/p&&p&复试分为:专业外语笔试(50分)、专业课笔试(200分)、英语面试(50分)、专业综合面试(200分)。&/p&&p&同济的录取方式为,对进了复试的同学,将初试分加复试分的总分进行排名,前多少名录取。所以初试排名不太稳的同学,是可以靠复试拉一把的,只要复试准备充分,表现出专业素养,基本答对老师的问题,复试成绩可以排的很靠前。 &/p&&p&&b&(二)关于初试&/b&&/p&&p&&b&(1)专业课808——决定你能不能进复试!!!&/b&&/p&&p&很大一部分人没进复试,基本是因为专业课没过线,近三年题目跟以往大不相同,结构力学非常难,专业课线基本上就是80分,很少超过90分。可以这么说,专业课成绩几乎决定了你能不能进复试,&b&以近几年的难度,要想稳进复试,且不拖后腿,最好考个100分左右,越高越好,导师也很看重。&/b&其实在每个方向上单独来看,上了100分的不多,差距就不那么明显,当然越高越出彩。&/p&&p&&b&(2)专业课拿分靠材力和简单结力,结构力学尽量多拿分!!!&/b&&/p&&p&专业课全是计算题,每道题15分,单问或多问。其中4道材力题,5道结力题,选做题中一道材力一道结力,选一题,一般选结力。所以一般来说,就是4道材力和6道结力题。一道题平均18分钟,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张。&/p&&p&就今年的出题来讲,我个人的体会是,&b&专业课中的材料力学,只要复习足够充分,足够全面细致,能拿下绝大部分题目。结构力学的前两题,一般不会太难,不要紧张,动笔前好好思考,保证认真细致地做完,别一想到一个思路就开始做,容易陷进死胡同,回过头来发现还做错了,时间不等人。&/b&结构力学题目中,前一两道一般也不难,平时训练足够充分就可以应付。最后三题难度就开始大了,但前几问认真做,依然可以多拿分。&b&做最后两三题的时候,可以先把题目都看看,如果有的题实在没有思路,可以选择性放弃,把时间花在会做的题目上。&/b&今年最后那道选做,考到了虚功原理,平时训练的时候,一般以为是矩阵位移法和弯矩分配法每年换着考,而虚功原理书上就一道简单例题,但是考纲上偏偏就写了虚功原理,不得不服……所以我想了两分钟直接放弃。考完,我觉得前7题是比较稳的,105分可以保个90分,后面两题拿个一两问的分,差不多100分左右,成绩出来还真是100分(笑)。&/p&&p&&b&(3)数学——拉开分差,提升排名!!!&/b&&/p&&p&正如前面所说,&b&专业课上了100分左右,分差不是特别明显,而且要想考更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大,英语也是如此。政治是性价比最高的学科,但分差依然不明显。相比之下,数学你付出多,回报大,区分度高,最能拉开差距。&/b&今年英语政治有点压分,在高分段里,专业课差距不明显,数学很简单,考高点还是能拉不少分的,有些同学英语政治拉分,但很少。&/p&&p&&b&(三)各科复习建议&/b&&/p&&p&复习的时间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暑假前(3月到6月)、暑假、暑假后一直到考试。关于暑假前的几个月,很多学生事情还比较多,比如还有很多重要的专业课要上,或者二战的同学还要忙毕业论文、毕业季活动等等,再加上还要考虑能否保研、要不要找工作、考研目标、搜集资料等等,真正能集中利用来复习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但个人认为前期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才能保证充分地准备应试:&b&搜集各科复习资料;提前进入专业课的复习;复习数学基础知识;背考研词汇,做97-04年的英语真题阅读部分;复习马原。以下分条具体阐述。&/b&&/p&&p&&b&(1)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b&&/p&&p&&b&首先我要强调,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吃透教材!!!只要吃透了教材,真正弄懂了教材所讲的知识,辅导书做起来其实很快的!!!这里推荐这几本资料,宋子康版材料力学(买不到,搜pdf版,打印出来),结构力学朱慈勉编(个人觉得龙版可以不用看,不如把时间用在关键的地方上),听说朱版出了第三版,那我强烈建议第二版和第三版都买!!!并且第三版新增例题和课后习题一定要好好做三遍!!!在淘宝上买或者是从学长学姐那继承,以上教材的课后习题的答案,一定要有解答过程!!!&/b&&/p&&p&&b&然后就是辅导书,于玲玲的结构力学,徐新济的结构力学(很难买到,搜pdf版打印)。&/b&&/p&&p&&b&最后就是真题资料,这个可以到同济的打印店去买,会有14年以前的大部分题和解答,15和16年的真题可能要找学长学姐、相关群去找,去年真题可能要等到最后一个月左右,有些群可能会有报了同达辅导班的同学,他们可能会分享真题(电子版拍个照),或者是网上有回忆版的。&/b&&/p&&p&接下来说下复习的过程,一天分三个集中复习的时间段,上午、下午和晚上。&b&个人感觉材料力学比较简单,每天一个下午,大概一个月就能把考纲上规定的范围复习完(除去选做),所以最好在暑假前几个月(3月到6月)就过一遍。这里要强调几点:复习的范围要参考考纲&/b&,&b&考纲中可能提到选做题考能量法或者压杆稳定,个人觉得这里可以不用复习,一般选做结构力学题;其次例题要精做,很多典型例题甚至可以背下来,要达到这种熟悉程度,个人认为,扭转、弯曲中非矩形截面的剪应力计算(各种涉及到剪应力的计算公式都应该重点关注,容易忽略)、应力应变分析、变形计算(往往涉及到叠加法,极易乱叠加)、超静定结构计算(包括圆环)、组合变形等等往往是是考察重点,这里要注意一下,变形计算中一般有两种方法,叠加法和图乘法,我个人的观点是,建议用叠加法,材料力学中的变形计算题用图乘法比较花时间,考场那种压力下,算起来会很紧张容易错,给结力的时间也少了,叠加法呢容易叠加错,所以平时训练一定要把课后习题多体会一下,搞清楚叠加的原理和步骤,别乱叠加&/b&;&b&最后,课后习题一定要好好做,宋老师的课后习题,很多具有启发性,可以这么说,真题所考到的知识点,课后习题基本上都涵盖到了&/b&,题目不难,多体会下答案,那些涉及到设计、查表等等的题目,如果你心里很清楚怎么做,可以不做,毕竟跟真题风格不像,但要看看解答过程,了解一下。&/p&&p&在这里我提点建议,&b&材料力学中集中典型的变形、公式都是有简化条件和模型的,比如扭转的剪应力计算模型、弯曲的拉压剪应力计算模型等等,都可以好好地都整理到笔记本上,模型自己画一画整理在一起,公式也整理在一起,方便以后随时翻翻查阅和记忆。&/b&&/p&&p&&b&关于结构力学,课本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b&只要把课本吃透,并做一些适当的辅导书加强练习,最后做下真题复习就到位了。&b&我觉得可以不用看视频&/b&,&b&尽量在暑假开始前就提前进入复习,&/b&当然想在暑假开始前就复习完,我觉得一般都是土木专业的同学才做得到,毕竟有了基础。只学过龙版结力的,或者非本专业跨考的同学很难完成,因为在朱慈勉版本的结构力学中,课后习题搜集了很多竞赛考题,更何况要做出跨考的决定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我的建议是,&b&尽量在暑假结束前,也就是9月开学前,把朱慈勉版的教材精做三遍!!!并且在做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时候,要把重要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整理在本子上,好的例题和习题甚至都可以背下来!!!&/b&&/p&&p&&b&这里说下我的体会,仅供参考!!!第一遍参考考纲范围从头到尾慢慢做&/b&,&b&第二本最后那两章先不管,留到后面有时间再说。在做静定结构那章,东西很多很细,题量又大,一定要耐着心子慢慢来,参考下答案。第一遍重在把基础打好,按顺序慢慢来,理解书上讲的知识,例题必须都搞明白,课后习题做不来没关系,尤其是位移法那章,参考下答案,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位移法那一章,一开始不懂为什么这样去设链杆、钢片,真正搞懂了才明白,只要是关键位移,都可以拿来设未知数,这里就有太多经典例题了,基本都能背下来。&/b&&/p&&p&&b&做完第一遍还很难融会贯通,做第二遍的时候,有了第一遍的基础,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整理下笔记,按着顺序来,把经典的例题和书上着重讲的知识点,细细品味,整理到本子上,加强理解和记忆&/b&,&b&这样你就会把握到课后习题的解题规律,比如对称简化的思想,概念分析法,涉及到牵连位移的位移法,去把握瞬心、旋转角、位移关系形象又直接(这里我不太推荐于玲玲的做法,好繁琐),这些典型的解法都可以对应到书上最典型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整理下来,多体味,要熟悉到快要背下来。&/b&我在复习振动那章的时候,把典型的公式都自己推导了一遍,整理到笔记本上,方便以后查阅记忆,时常翻一翻就会发现,振动看似东西很多,你理解了,做起题目来其实就是位移法分析的思路,要记的公式也不多,而且整理下来对比一下公式,记起来也有规律。&/p&&p&&b&做第三遍的时候,主要就是看题,并加强记忆,时间久了容易忘,再回味下典型例题和之前做的笔记,可以很快速得再过一遍。这里我就没按顺序来&/b&,&b&我觉得结构力学最核心的就是位移法,所以我先搞定位移法,矩阵位移法,弯矩分配法,振动,这几章追根溯源,都是位移法,&/b&尤其是有关振动的题目,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做题可以不用书上那种很范式的解法,直接套用推导所用的假定(前面做笔记推导一遍派上用场了),这样计算快捷很多,慢慢这样就会融会贯通。&/p&&p&&b&当把教材认真做完三遍后,书中的知识点基本都能融会贯通,而且很多经典例题都能熟记于心。这样做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16年真题中,结构力学就直接考了书上一道例题,矩阵位移法的,但是是反着问的。对矩阵位移法的本质理解透了,就知道钢架体系里,单元刚度矩阵就是倾角变位法那一套,所以那题可以直接采用倾角变位法去设独立位移,然后列平衡方程求解,不需要去计算很多刚度矩阵。考得很灵活,既是书上题,又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活用。&/b&&/p&&p&&b&有了第一遍的基础,我个人倾向从最难的搞起,擒贼先擒王!!!&/b&有时候会感到时间越来越紧迫,但最难的已经拿下,也稍显从容,简单的静定结构计算、变形计算也不怎么看了,第二本的最后两章,塑性分析和稳定赌一赌应该不考,其实我就看了下往年真题中考了这两章的部分&b&。&/b&有了课本扎实的复习,就对朱老的风格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并且也大致知道那几个部分是最难的了,到了最后阶段,基本就再体会下那最难的部分,&b&比如概念分析法,书上相关章节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反复体会,把课后习题按照书上所讲思路做,那些思路和方法还有典型例题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有了自己的题库,再去做别的题并不难。&/b&&/p&&p&9月开学后再去做于玲玲和徐新济的辅导书并不算晚,有了前面扎实的基础,这两本书做起来也快。于玲玲的书,我的建议是除了最后那两章塑性分析和稳定(到了最后阶段有时间自己看着办吧),其他都要做,同济出的题不用说,重中之重。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力法、位移法、弯矩分配法、振动。个人觉得该书的矩阵位移法不是特别对口,毕竟用了很多别的学校的题目,描述的方法不太一样,做起来容易带偏。&b&该书的力法很不错,题目很经典,计算量有的也很大,很考验对对称思想的把握和计算的耐心,同济的真题经常考力法题,所有对该书的力法章节要好好把握。另外该书的位移法中有些概念分析,是个很好的补充。该书振动那章有很多简化的算法,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本质”的解法,&/b&你理解了振动各种公式的假定、推导过程,直接采用假定的位移公式去计算就很快捷,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下, 朱老书上关于振动的解法,有的太范式了,考试中这样算有点浪费时间。&/p&&p&&b&另外一本徐新济的辅导书,其实不用都做,翻翻就会发现,最有价值的就是振动那章,&/b&还涉及到一些概念分析,该书上振动方面的题非常有启发性,直接就拿位移法那套思路来算,建议好好体会,是非常好的补充,其他章节的题就是常规题可以不看。&/p&&p&把辅导书都做完,错题再做个一遍,基本就到11月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做真题了,真题资源这个时候也比较好搜集到了,个人觉得做近十年真题即可,太久远的参考价值不大。真题的答案有时候不全,或者有疑问,我相信有了前面的详尽复习,这个时候做真题,能独立思考做出大部分题,虽然速度还比较慢,自己做出来的,参考下答案,有疑问的和战友讨论讨论,甚至问下老师学长也可以,一般这个时候比较从容了,关键就是慢慢提高解题速度。&/p&&p&最后就真题补充点其他建议,15年和16年的真题,都考到了&b&概念分析振型&/b&,书上只有典型的振型图,建议找找详细讲了这个知识点的别的教材看看,或者问下老师。&b&还有就是一定要把握考纲,我前面提到,我觉得同济就按考纲出题就可以考死我们了,千万不要遗漏细节,&/b&今年的虚功原理真是万万没想到啊,平时没怎么练。在进考场前我还反复背振型分解法的解题过程,生怕考了。至于塑性分析和稳定,以往是朱老出的题,而且出了这两章的题也不难,所以我建议先把别的复习到位,最后有时间直接做于玲玲的辅导书最后那两章。&/p&&p&&b&谈一下考试中要注意的问题,材力可以适当提高解题速度,但要注意在做每道题之前,先思考充分再动笔,为做结力多腾出点时间。&/b&真题中,材力有些题并不难,有的题10分钟左右就可以做完,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把材力那本教材上的题,包括课后习题都吃透,在做往年真题的时候,就会发现,&b&材料力学所考的题型比较固定,就那么几类,比如应力应变分析、剪应力的计算、变形计算、组合变形、各种变形里涉及到的校核或者设计问题,叠加法变形计算与超静定结合的问题等等。有了这个认识,自己平时训练时多做总结,各类题型怎么考,怎么做,题目往往会设置什么样的陷阱,容易往哪个方面做偏等等,脑子有个一个题库,&/b&真正应对考试时,大部分材料力学题,比较好动笔,&b&但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可能会设置微妙的陷阱,容易想偏,所以一定要先思考充分了再动笔,不要因为思维定式而做错。&/b&在做结构力学时,也是同理,&b&结构力学题往往更花时间,一道题方法会有很多,要先思考清楚用哪种方法再动笔。一般来说,前两三道题比较容易,图乘法、力法和位移法是重点,后面的振动、选做题,或者考个很新颖的题,要学会先比较一下,实在做不来没思路的可以放弃,把时间留给会做的题,这里提醒一下,不要以为真题就考技巧性特别强的题,实际上真题往往考计算量很大的题,比如变形计算,很多人以为无非两种方法,叠加法或者图乘法,然而真题就只考单位力法,按定义去计算,别的方法就做不出来,基础吧,但很能拉开差距。按近几年的难度,808专业课上100分就比较稳了。&/b&&/p&&p&总的来说,专业课考得是真的难,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规划好自己的复习计划,要悟通教材的知识点!!!知识理解了,训练量到位了,过线是不难的,发挥好一点,考试时沉着应对,少失误,上100分也不难,要相信自己!!!&/p&&p&&b&(2)数学一&/b&&/p&&p&&b&辅导书搭配:高数(同济版)、线代(同济版)、概率论(浙大版)、张宇高数18讲、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王式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张宇1000题、张宇真题大全解、张宇八套卷、张宇最后四套卷。&/b&&/p&&p&&b&视频搭配:张宇高数基础班+强化班(有配套讲义下载),张宇线代基础班(自己做笔记)+李永乐线代强化班(结合李永乐那本讲义),王式安概率论基础班+强化班(结合王式安那本讲义)。&/b&&/p&&p&在暑假前(3月到6月),要熟悉数学的基本知识,要不要看教材?我觉得不用从头到尾慢慢看,慢慢推导,看完再做全书,当然那样肯定是最扎实,但我们专业课也很占时间,甚至是跟数学抢占时间,我觉得可以用更高效的办法来利用教材。&/p&&p&&b&高数的知识是一点一点散的,线代的知识是网状的,每一章之间千丝万缕,相互串联,概率论的知识是一块一块的。各部分的学习要把握他们知识点各自的特性。&/b&&/p&&p&&b&首先是高数,这里插一句,考研高数中,有“三座大山”——证明题、积分题、无穷级数,后面会讲到。&/b&高数的知识是一点一点散的,而且很多很多,那么复习的办法就是一点一点捋清楚,在暑假开始前,3月到6月,先从头到尾大致看一下高数教材,太复杂的推导可以不用看,知道是讲什么就行&b&,然后看张宇的高数基础班和强化班视频,张宇讲高数有个特点,那就是极限讲得很透彻,&/b&贯通到很多别的章节,看的时候可以调节速度,节省时间。他的视频课都有配套讲义下载,边听边做笔记,大致考哪些范围也就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到了暑假,开始做张宇高数18讲,认真细致地做完一遍,期间也可以再好好复习下视频课笔记。到底考哪些知识点,就都知道了。&/p&&p&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高数中最难的其实是证明题,涉及到微分中指定理、积分、无穷级数等,这当中经常考到基本定理的证明,张宇的视频课也会总结,&b&这个时候就可以翻开教材,好好看看基本定理的证明,自己整理总结到笔记本上,随时翻翻加强记忆。&/b&然后,张宇的视频课,张宇18讲,都会总结利用基本定理、典型的方法去做证明题,建议把这些方法也分类整理到笔记中,经常翻翻,体会并记忆。就像我前面分析专业课时说的,典型的例题是可以背下来的。大脑里有了自己的题库,做起题来胸有成竹。&/p&&p&其次是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刚开始复习,可能觉得很抽象,看了答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b&这里我强烈推荐,先看下张宇的线性代数基础班视频,这套视频里没讲什么题,但是张宇老师用向量的思路来理解矩阵,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理解线性代数中各种概念和计算的本质意义,并且将不同章节给串联起来,&/b&我当时看的时候,真是觉得相见恨晚,本科学习的时候,任教老师们就该这么讲。&b&张宇老师也总结了很多很形象的符号来记忆定理推论,非常非常实用!!!&/b&&/p&&p&&b&线性代数的强化班视频首推李永乐的,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和强化班视频,真是业界良心,讲义基本穷尽了考场上能考的所有方法,为啥不推荐张宇的呢,我大致翻了翻,出了太多跟真题风格不像的题,做起来有点浪费时间。李永乐的讲义好是好,但是很繁杂,做第一遍很容易忘,不知其所以然,这个时候就要配套强化班视频了,强化班视频就是基于这个讲义的,李永乐老师详细的讲解了该讲义中,常用公式的推导,典型例题的典型解法,而且会对比总结同一种类型的题目的不同解法,有时候会拔高一下,补充下难题,其解法当时看得人惊呆了。&/b&李永乐的讲义至少要做三遍,第一遍做完了,知道大致考哪些知识点,但遗忘很多,第二遍要总结各种题型及其解法,第三遍就是强化记忆各知识点,大致暑假8月底要结束第三遍的复习。&/p&&p&&b&然后就是概率论了,概率论其实相比较而言,其知识点是最简单的,很多计算是跟高数相同的,比如概率的计算就涉及到积分或无穷级数,不过有时候出的题目,会比较难理解或是难计算,按部就班加强训练即可。&/b&这里推荐王式安的讲义,和配套的基础班、强化班视频。王老师讲课很风趣,有时候会聊聊在拉斯维加斯赌博的经验,如何用概率论武装头脑(笑)。王式安的讲义,个人感觉做个两遍,一遍完整做,一遍快速看,就差不多了,然后把典型例题、典型解法、经典公式时不时回顾一下,暑假八月底前要结束该讲义的复习。&/p&&p&&b&做完了高数18讲、线代讲义和概率论讲义,就可以开始好好刷题了。以上三本书还要时不时翻一翻,看看笔记和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b&说到刷题,我选择的是张宇1000题,其实当时我做完的时候,再去做真题,发现没时间做第二遍,我是有点后悔当时刷了1000题,但是考试的时候,最后一题概率论稍微卡了下,还好当时1000题碰到过类似题,现在想想还是比较庆幸的,但是对1000题一定要有个理性的认识!!!1000题说是1000题,其实有1200多题,真要从头到尾好好做完,一整天都做1000题,一个月都够呛,绝大部分题出得都有点变态,不符合真题风格。可以这么说,&b&张宇1000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问法和解题过程是可能考得,一类就是明显不可能考的,怎么去把握呢?其实在张宇18讲和线代概率论的讲义中,就穿插讲了很多很多真题和真题变式题,那三本参考书,时不时翻一翻知识点,看看例题做过的题,再做两套真题,基本上就能摸清大致的真题风格。&/b&张宇18讲上有很多题,很明显地就能感受到绝对不会考,比如常微分方程那章,真题中一般是送分,那像1000题这么出的,各种变形还有证明…针对这类题目,我大部分做不来,非常花时间,后来我也想开了,一看就知道很变态,想一会儿点儿思路都没有,直接看答案,体会下“略带”竞赛风格的解题思路。当然,1000题中不是所有题都这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题,不难而且考法也很新颖,值得重点关注,比如在概率论中,就会经常考到连续性随机变量绝对值的概率密度(具体表述我不太记得了),今年数学最后一道题就考了,稍微要想一下,我当时不记得往年真题有没有考过,但是1000题考了很多也不是很难,印象很深刻。&/p&&p&&b&刷1000题的时候,我建议首先把高数“三座大山”——证明题、积分题、无穷级数跨越咯,认真做相关章节,高数的其他部分,个人感觉有时间做,没时间做影响不大。其次要把线代和概率论好好做,做不来没关系,参考下答案,多关注下符合真题风格的题。&/b&&/p&&p&争取在10月上旬结束1000题的训练,自己感觉训练量足够了即可。&b&到后面时间越来越紧,要争取把真题刷两遍,真题是最具有价值的!!!&/b&我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30套左右。&b&我建议,在10月的时候,就每天上午按照真实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训练,上午来到自习的地方,背背英语,看看笔记就可以开始了,3个小时做完一套,至于从哪一年做起,我建议先把10年至16年都放在后面做,98年放在最后做(个人感觉98年出得是最难的,其次是16年,然后是10年),17年这么简单,比较好上手,就先从17年做起,然后从09年起往前面倒序做。&/b&每天上午按时做完一套,中午吃个饭休息一下,然后对对答案,第一遍要把所有的解题过程弄明白,错题和出得非常好的题都要重点关注。第二遍其实就可以快速地把错题和考得很经典的题再做做,并参考第一轮复习时用做三本书,加强记忆,做到这里,很多题都是信手拈来了,像无穷级数计算题和积分计算题,都不过如此,&b&但是证明题可能依然棘手,不仅仅是微分中值定理的运用,还包括无穷级数和积分的证明题,这里就要多总结,张宇真题大全解有总结,视频课有部分总结,定理的证明呢教材上都有,自己去总结,方法就那么多,今年的证明题,我虽然仍没有全部做出来,但也很自信自己做出了四分之三,损失不大。&/b&&/p&&p&争取在11月底之前,把真题训练完,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做模拟卷了,个人感觉啊,张宇的八套卷也不太符合真题风格,但比1000题要好那么一点,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好好做,时间紧的话,可以参照做1000题时相对高效的方法。张宇最后四套卷又比八套卷要好一些,使用方法同前。(其实模拟卷我都没看完&笑&)&/p&&p&&b&考试要注意哪些呢,控制好每个部分的时间,选择题和填空题总共一般60分钟到70分钟,遇到难得可以先放一放。计算题中的高数部分最好要有一个小时到75分钟,概率论和线代共四个答题,一遍每题十分钟左右,总共不超过50分钟就足够了。每个部分的弹性比较大,视出题的难易程度,高数部分一般是反常积分收敛判定、证明题会卡一下,尽量多拿分,不要太纠结于一道题而浪费太多时间。线代的答题,有时候会有一道大题卡住,平时训练一定要到位,各种题型都要练到并且记住。概率论一般是送分的,但也有例外,小题中有时候考很活,没想到方法,死算很难做出来,大题能一般不难想,有时候计算量很大,平时训练一定要到位。&/b&&/p&&p&总的来说,数学的投资回报率高,风险比较低。三本参考书和真题价值最高,视频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点,1000题比较锻炼心态。充分准备,复习到心理有底很踏实这种感觉,感觉就只考这么多东西,那么考出好成绩就不难了,题目难,就争取上120,简单就争取135+。&/p&&p&&b&(3)英语一&/b&&/p&&p&&b&辅导书推荐:考研词汇红宝书(考研英语命题研究组编写)、张剑黄皮书97-04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解析基础版、张剑黄皮书05-12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解析(可用试卷版)、王江涛考研英语满分范文背诵。&/b&&/p&&p&&b&我复习英语的方法,可能更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比如四六级至少考得不差,这部分经验就仅供参考了。&/b&&/p&&p&首先在3月到6月,我主要是早起背背单词,用的是红宝书(附带精缩版),做97-04真题的阅读部分。大家都常说,拿下阅读就拿下了英语,个人体会确实是这样。主观题部分,可能会压分,有时候压得还挺猛,每个城市或者院校压分不一样,但目标院校相同的考生一起改卷,一般是相对公平的。 &/p&&p&在3月到6月,每天早上起来背一到两个单元单词,觉得重要的,容易忘的画画记号,个人认为上面的例句包括真题例句不用花时间背,读一读即可。背一遍,对所考词汇有个大致的印象,其实记不住太多词,记住了也不知道辨析和运用,所以单靠背词汇,是很难真正掌握该词的用法。在记单词的时候,很多人尝试着采用记忆曲线法去记忆,个人认为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很花时间,因为该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复习,所以很难坚持下去,而记单词难就难在坚持,我呢一开始也试着用这方法,没坚持下去。但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且听我下面慢慢道来。&/p&&p&我在3月到6月把红宝书大致背了一遍,然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这里可以先讲一下红宝书,&b&红宝书把词汇分为必考词、基础词和超纲词,做完真题就会发现,必考词大量分布在阅读部分,基础词主要分布在PartB新增题型和翻译,超纲词自不用说,一般就是阅读中考到的你不认识的词,让你猜词义。&/b&大致背了一遍红宝书,词汇没记住多少,只能说大致有个印象,&b&然后就开始做97-04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擒贼先擒王,早期就做阅读部分。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词,有点印象但意思不是特别清楚,但往往又很关键,我就会在做完阅读后,对照着答案解析,体味真题的命题思路和解答技巧后,就在A4纸上记下该篇阅读所遇到的所有生词,一个都不落,然后自己查清楚意思整理在纸上,除此之外还要把写得非常漂亮的,结构比较复杂的长难句摘抄下来,一篇阅读大概一张A4纸张,还留的白的以后补充。&/b&97-04的阅读都做完,就有了一沓A4笔记,然后自己装订起来,早上读一读背一背,有了阅读这样的理解背景,单词记起来印象更深刻,而且也掌握了其运用发法。&b&我说一说这么做的好处,首先真题肯定是要做的,这样整理笔记,真题利用得才足够充分,单词掌握得更好,&/b& &b&其次背一些长难句,然后有条理性的记下来,其实是有助于分析翻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写作的,毕竟阅读的长难句的语法结构会分析了,翻译的就不难,而且阅读都是带有主题的,所有有些长难句改一改,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在写作中,比如我到现在还记得一句“happiness is more than pleasure without pain”,当然这句比较简单,复杂的我也都忘了,但这句很出彩,出到关于幸福话题的作文,就可以直接套用了,是不是一举两得?!&/b&&/p&&p&到了暑假,就把05-12年的阅读按照也按上述方法做完,又有了一沓笔记,这里提一下,&b&关于答案解析,很多同学会觉得很长,看完很花时间,我觉得基础好的话,只需要看看词汇讲解、长难句讲解还有答案选择分析,去把握命题思路和解答技巧即可,像什么主题分析、段落分析、文章结构等等都可以不看,只要真正把词汇掌握好,长难句会分析,文章意思读懂了,做起题目来不会太难,难的题需要自己多体味它的命题思路,多做多思考多积累经验。&/b&&/p&&p&等做完97-04和05-12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整理完两沓厚厚的笔记,每天早上背一背,我再去翻翻红宝书附带地精缩版,就只有单词的意思,没有例句,我一看哎呀,背起来轻松多了,意思也都理解,感觉一个一个词汇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样,非常熟悉,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必考词大部分就分布在阅读部分,你想想是谁编得嘛。但是到了基础词,又蒙圈了,好多词确实很简单,用法不难,就是很多,要记很多意思,有些意思还稀奇古怪感觉根本不会考。有这种体会很正常,等做完真题阅读部分,也可以仿照上述方法,把完形填空和PartB新题型做一下,(完型也可以采用我下面要说到的方法),笔记可以相对来说简单点,因为这两部分语法上不难,主要就是词汇,整理好背一背,再去翻翻红宝树精缩版,又会发现,这个基础词部分也很亲切,很大一部分就分布在PartB新增题型。&/p&&p&&b&最后说一下怎么准备翻译和作文,作文的话,我建议每天晚上回寝室,洗漱完睡觉前,没啥事就把王江涛那本范文背诵,一天背一篇,养成习惯,其实不难,记忆力是越背越好的,这里我强烈建议,要及时纠正好自己的发音和停顿,多听听VOA,或者看看美剧,把握语音和语调,为什么强调这个呢,其实好的发音和停顿,是有助于记忆的,说白了就是背得顺口才好背。等到了后期,整理了阅读的笔记,就可以自己写真题的作文,并且试着把笔记所摘抄的经典词汇和长难句合理改写到作文中,慢慢地脑子里就会准备一个作文库,应对考试就比较从容了。&/b&翻译的话,按部就班就行,在做完PartB的时候就可以同步做真题的翻译,每天做一套,对下答案,&b&这里建议直接把真题的完型填空和翻译(包括答案解析重点部分)天天拿来读一读背一背,完型我觉得直接拿来背是体味真题味道的最好办法。&/b&&/p&&p&等做完以上工作,再来翻翻红宝书精缩版,就会发现大部分必考词都会了,可能有些非经常考的释义,需要背一背,基础词大部分也会了,有一部分词则是考研真题也很少碰到,后面你就会发现,哪里会碰到,专业英语会碰到(笑),超纲词尽量背一点即可。&/p&&p&&b&谈一下考试要注意的问题,在考前可以适当预测一下作文类型和话题,比如今年的小作文,我们当时就猜可能会考推荐信,介绍某个旅游景点从来没考过,但写起来又能体现水平,符合真题风格,考前我们就相应准备了下,结果今年英语小作文还真的就考了,我当时看到卷子就笑了(天助我也)。另外,做题顺序,建议先从作文写起,如果放在后面可能写不完,其他的按部就班,注意控制每个部分的时间即可,小作文20分钟,大作文30分钟,完型和PartA阅读,每篇15分钟,partB新题型15分钟,翻译30分钟。如果PartA阅读有拿不准的,可以先放一放,或者延长到20分钟,但一般不会每篇都这么难,建议每做完一部分的题,就可以涂答题卡,免得忘掉。&/b&&/p&&p&&b&这里做下小结,我的方法就是,多整理真题的笔记,并尽量背下来,以掌握所考词汇和长难句,这样阅读基本就搞定了。PartB方法类似,完型和翻译直接背,作文每天晚上背一篇,后期自己写并参考自己的笔记。&/b&&/p&&p&我得再强调一下,该方法更适合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我大学在英语快班,语感至少不差,对于考研英语,我更倾向用理解加背诵的方式来学英语,而不是做大量辅导书,充分利用好真题即可。&/p&&p&&b&(4)政治&/b&&/p&&p&&b&资料推荐:大纲解析+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真题8套卷、风中劲草冲刺背诵核心考点(&/b&&b&注意甄别,网上有造假的)、蒋中挺客观题宝典(一本小册子)、肖秀荣四套卷(最重要,出得越晚压得越准&笑&)、蒋中挺五套卷(只做选择题,主观题补充着做)、肖秀荣关于时政的小册子(一般出得比较晚)。&/b&&/p&&p&政治的正式复习,一般可以在十月份开始,或者考研大纲解析出来后(9月到10月之间)。但是我建议在3月到6月之间,可以先提前复习下马原,马原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一开始比较难理解,但是理解了,且把握了其内在联系,相对来说就简单了许多。&b&这里,推荐徐之明老师的马原视频课,徐老师把马原里的哲学观点讲解的很通俗易懂,且帮助同学理清了其内在联系,看完后抽象的马原变得生动具体,可以买他配套的马原辅导书,注意前期只需要马原部分的。&/b&&/p&&p&&b&到了10月正式复习时,可以每天看一到两节大纲解析,然后做1000题中配套章节。中间可以穿插着做一下蒋中挺的客观题宝典,对客观题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尤其是按线索整理的知识点,比如土地改革、统一战线等等。早上也可以同步背背风中劲草背诵版相关章节,一般马原重点章节尽量熟读甚至背熟,近代史和毛概熟读,思修重要的概念熟读乃至背熟。&/b&&/p&&p&当大纲解析和1000题过了一遍后,就可以做做八套卷,着重做一下选择题和马原,背一背风中劲草和客观题宝典中整理的知识点。&/p&&p&&b&最后我想讲下如何搭配使用肖秀荣四套卷和风中劲草。风中劲草每年的版本都会总结并标记处新增考点,背肖秀荣四套卷的时候,就可以对应地在风中劲草中找出所考的知识点,就会发现,主观题大部分就是新增考点,尤其是近代史和毛概的部分。当然肖秀荣最后四套卷不会考到所有新增考点,或者某一新增考点只考了一部分,那么可以对照着风中劲草,讲其他部分附带地都背一背,多记一点。蒋五的话,建议做下选择题,考得很全面,往往是大家遗漏的点,主观题有时间就看一看。我个人感觉,如果某一年国家发生了很重要的大事,一般就考它了,逃不了,比如去年的杭州峰会。&/b&&/p&&p&说下考试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政治考很难,一般是客观题比较难,马原的选择题有时候很难选,总感觉很难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就靠自己对马原的概念的理解程度了,建议多做下真题的客观题,多体会下重要的概念。近代史和毛概,一定要理清重点事件的发展线索,这在蒋中挺客观题宝典有很多总结,理得很清晰。还有一些常考的小题,很细节的题,自己在真题8套卷,肖四蒋五中多补充,多记一记,有时候真得考很细。思修一般都是送分,做了1000题,八套卷,肖四蒋五,就知道哪些概念会重点考了,在风中劲草中都有标记,背下来或者背熟就行。时政一定要多关注,后期会出来一些小册子,多做做,也要记记,考得很简单,但有时候就是没记到,那就很可惜只能猜。&/p&&p&&b&总的来说,前期复习马原,重在理解,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背诵,真题中马原选择题有可能会很难,所以一定要理解清楚概念,做一做真题体会下风格,主观题一般比较简单,训练量到位了即可。近代史和毛概的知识点要梳理清楚,不能记混淆了。思修背一背即可,尤其是那些重要概念和很多四字排比句(类似口号一样的东西)。时政做下肖秀荣那本小册子,多关注选择题,主观题背肖四即可。&/b&&/p&&p&&b&再强调一下,对于工科而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专业课和数学上,政治准备充分后,尽量上70分,很多时候没太多时间背太多东西,所以一定要把肖四背个五六遍,考前扫几遍,风中劲草和客观题宝典搭配着肖四一起背。&/b&&/p&&p&&b&二、复试&/b&&/p&&p&&b&地下系复试参考书籍推荐: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版(指定书目必考)、土质学与土力学(袁聚云、钱建固等编写,同济老师写的,个人感觉比较经典)及张丙印土力学视频(听说不错)、弹性力学(参考)、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许建聪版(同济老师编写)及谢熊耀老师的施工视频课(简直不能更赞)、隧道工程(该专业的同学推荐的,自己找一本合适的,比如丁文其版,人民交通出版社)、水力学或者流体力学(如果学过,建议好好复习,没学过应该不会问到,我想说学过的人真是赚了!)、underground structures(张子新版)及配套英文ppt。&/b&&/p&&p&&b&复试要把握三个点:指定教材、本科所学重要专业课、毕业论文。注意:专业综合面试不要把自己往坑里带!!!专业综合面试所问题目,因人而异,但一般不离开以上三点,建议要兼顾下本科所学内容,不要过度依赖往年笔试真题!!!&/b&&/p&&p&复试的准备时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考完到二月中下旬出成绩这段时间、出成绩后、复试前几天去学校这段时间。刚考完,回家修整一下,其实就可以开始准备复试了,很多人心里可能没把握,复习没效率,&b&我想说的是,如果初试分排名不理想,但进了复试,还是可以靠复试的综合表现拉一把,可以参考下今年的复试拟录取名单,拿Excel按初始分排下名分析下就知道了,复试表现好,拉分有多大,我就不多说了。&/b&&/p&&p&前期复习,我建议先把土力学好好看下,大家肯定都好好学过土力学,同济老师编的这本内容更详实,有的思考题也很难,自己多想想,上网查一查,如果觉得看起来效率低,很枯燥,可以搭配看下视频,看视频就轻松很多,我复习的时候就有人推荐张炳印的土力学视频,自己权衡吧。&/p&&p&&b&看完土力学,再去看看地下建筑结构,相对轻松一点,涉及到有限元法的章节,可以参考弹性力学教材,补充一下。这里强调一下,不仅仅是要看前五章,所有章节都要好好看,仔细看,包括计算公式,课后思考题好好做,计算题可以不做。我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就听到别的同学说,导师发邮件多番提醒,该教材要仔细看几遍,不能只注重前五章,今年笔试的时候甚至考了盾构法计算模型中,计算荷载的公式怎么写。不过,不用过于担心,我个人觉得,把地下建筑结构仔细地看三遍,把思考题好好想想,就差不多了。&/b&&/p&&p&如果自己定力强,复习效率高,&b&我建议在二月中下旬成绩出来前,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和谢老师的施工课视频看看,其实第一遍看完地下建筑结构,很多章节还没有融会贯通,没有对比着分析,比如盾构和沉管有什么异同,盾构和顶管有什么异同,矿山法、新奥法、基坑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上海的土质及地下工程施工特点,一些具体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比如沉井其实事故现在很多不怎么用等等,我建议在看第一遍地下建筑结构这本指定教材的同时,就可以同步看看谢老师施工课的相关章节,更具体,更有助于理解知识点,并且有很多书上没讲到的章节,补充了很多工程经验。&/b&&/p&&p&在出成绩前,把土力学、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及配套视频好好看过一遍,就差不多了,毕竟前期效率不是特别高,能做好以上我都觉得不容易,此外,&b&还要调查一下老师的信息,建议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官网查&/b&,&b&然后问问师兄们,他们推荐的导师很有参考价值。&/b&对于那些本科是隧道工程专业的同学,他们还推荐了要看下隧道工程,主要就是隧道的施工工法,比如盾构、新奥法、矿山法,个人觉得笔试中用处不大,但是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在综合面试中问到,那最好还是要好好复习下。非该专业的同学,自己看有没有时间,有时间的话,可以把重点章节,补充性的章节好好看看,个人觉得主要看看工法、施工即可。&/p&&p&出了成绩后,一般也就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复试了,专业课成绩在80-90之间的,也不要放弃希望,看自己情况,可以同时关注下调剂信息,毕竟同济复试晚,初试分数低,比较难调剂好学校,所以早关注为好。&b&出了成绩后,当天就发邮件联系导师,说下自己的初试分,本科表现,毕业论文的课题,说下对该老师的研究方向比较感兴趣,但也不要说太绝对,毕竟该老师不一定有名额,最好再做一份简历(包括绩点、排名、本科获奖、证书等等)发过去,还要附上本科成绩单,一步到位,老师一两天就会回复,三天没回复我觉得可以联系下一个了。老师给予了回复的话,一般就是让你好好复习,准备复试,可以接着发邮件问一下联系方式,有没有名额,考试前几天去学校见一面等等,如果老师就没回复了也很正常,可能比较忙,但如果老师对你很关注,给了些建议,那么好好准备复试,心理上其实是比较稳的。联系一个导师成功后,可以试着联系第二个导师,但不要是同一个研究室的,参考“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官网,就怕第一个导师没名额。&/b&&/p&&p&联系导师的同时,也别忘了继续复习,大概还有20多天可以在家复习,好好看看地下建筑结构,&b&同时可以开始复习专业英语,张子新老师那本教材有时间最好都看完,没时间可以看ppt,ppt绪论章节可以熟读。然后每天准备下英语自我介绍,和常见的英语话题及答案,建议自己写好,然后给同学师兄师姐看看,背下来,到时候可以从容应对,尽量往自己准备了的话题上靠(然而今年然并卵),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可以在网上报个一对一外教,练下面对面交流,矫正口音并克服紧张的心理。&/b&&/p&&p&&b&这里要提醒从别的方向跨考的同学,也包括本专业的同学,在专业综合面试中,老师一般会问一些涉及到本科所学重要专业课的问题,比如对从水利跨考的同学来说,要注意同济很多老师是懂水力学的,或者说是流体力学,有的是研究要用到这一块儿的,所以学过本科学过水力学或者流体力学的同学,其实是赚了,好好复习下这门课,看下书和课件,老师很有可能会问,答对了其实是很出彩的。我综合面试老师就问了两道水力学的题,和一道水工建筑物的题,还问了水工中水工隧洞跟山岭隧道的异同,本科占的比例还很大,指定的教材反倒没怎么考。另一个同学,学过这个的,直接问了欧拉方程基本假定,老师问的难,其实是想给高分!!!不要自己吓自己,没有几个同学能全部答对。别的专业跨考的同学同理,有时间的话,要把自己本科最重要的专业课,好好看一下,看看课件,要有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b&&/p&&p&&b&然后就是准备下怎么介绍自己的毕业论文,自己想下老师可能会问到哪些问题,自己对应着复习下相关知识,老师一般会问到,好好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认真作答,别不懂强作答,把自己往坑里带。&/b&&/p&&p&&b&最后就是准备下综合面试的自我介绍,包括家乡、本科院校、本科表现、毕业论文等等,两到三分钟,一定要突出重点,不要太繁琐。&/b&&/p&&p&等复试通知出来了,还要等几天出具体的时间,等具体时间出来了,可以准备好去同济附近住宿,&b&并联系导师,能联系最好联系,问下有没有名额,提供点建议,虽说见不见没太大影响,但能有个好的初步印象,也有助于以后的研究生生涯,说不定还会有神秘力量暗中帮助嘞(笑)。&/b&&/p&&p&说下复试中要注意的,复试中英语笔试和专业笔试,不会太难,好好准备,大家都差不多其实。&b&英语面试有可能会很难,今年就是省去了自我介绍,老师看我是学水力学的,直接来个跟我本科相关的,我都没听懂,答也答错了,但影响也不大,老师说我发音还行,难大家都难,总共也就50分。&/b&弹性比较大的可能是专业综合面试,其实按前面所说复习好了,问题也不大,适度紧张认真答题即可。&b&一般在综合面试,老师会结合你的本科所学重要专业课,以及毕业论文,引导着你,边聊一下,然后问问题,所以可以在自我介绍的时候着重介绍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本科表现,复习的时候就好好准备。老师会根据你的回答,接着往下问,所以千万别把自己往坑里带,答的自己都不懂。实在答不来就坦诚地说不会,或者是忘了,千万别乱答,有时候老师会鼓励你,运用所学知识推一推。&/b&当时面试的老师问我,波浪荷载怎么计算,我说按规范算,老师就接着问,规范怎么算的呢,我说我确实不知道,老师就一直鼓励我用所学知识推一推波浪荷载怎么计算,我想了想最后还是答上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08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