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分析和干预幼儿园体弱儿干预措施的攻击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怎么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怎么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分类:&& 更新:&& 来源:本站原创
怎么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成因及其对策&&& 章文康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把他打个西巴烂,摔死他,……”有一天,他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尤其是他认准了同组的男孩吴宇豪,一上午打了他五次,不是捶他的肚子、就是踢他的腿,嘴里还反复念叨:“你是个坏蛋,讨厌鬼,我打死你……”逼得我们只好对他采取暂时的隔离。经了解,我认为造成章文康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是:&&& 一、祖辈的无原则溺爱。章文康的外婆外公一味溺爱、娇宠、造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二、周围不良的影响。章文康的外婆家是一个大杂院,居民素质不高,常常相互漫骂,甚至相互殴打,孩子耳濡目染学了一口脏话,还学会了打架。&&&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章文康的父母大多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当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往往先大声训诉,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章文康的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四、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当章文康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章文康的攻击性行为。&&& 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经验,而影响其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正常发展。根据章文康的情况,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干预:&&& 一、&&& 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章文康太具在攻击性,导致班上的幼儿不愿与他接近,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章文康玩,让他们远离“灾难”。针对此种状况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 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 &&& 首先,通过交谈我让家长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一个&&& 孩子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就剥夺他应有的权力;其次,通过介绍让家长了解到章文康也有好的一面,如他很爱看书,画画很好等等,我们应该学习他好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关键是看你怎么样战胜不良的影响。经过我的多次努力,家长们终于开始尝试着去接受章文康了。&&& 2、鼓励幼儿到章文康家串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从章文康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不难看出,他极其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和小朋友拍拍打打,你撩我、我撩你这就是一种交往,针对此种情况,我在班上物色了几名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又通情达理的小朋友,鼓励他们主动与章文康交朋友,并两两相邀着到章文康家去做客,以自身&&& 的言行帮助他学会正确的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以期改善他与小朋友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目前章文康已交到了两名好朋友,但要想让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接受他仍需长时间的努力。&&& &&& 二、&&& 坚持正面教育、慎用惩罚手段&&& 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却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由于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唯一手段就是攻击与侵犯。记得有一次,章文康老抢别人的玩具,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把他叫到了身边让他单独玩玩具,结果他象发疯一样大喊大叫,乘我不注意还跑去攻击告状的小朋友。后来,我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对章文康的攻击性行为不再武断地予以制止,而是平静的分析他打人的缘由,看看他是在怎样地情况下攻击别人的,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他会不会有这种攻击行为。这样细心一段时间后,就可防患于未然,有效阻止章文康的攻击行为。如果他在一天中打人次数有所减少,或能偶尔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就立即给予肯定、鼓励,逐步引导章文康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情感。与此同时,我设法引起章文康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通过和交谈来满足他渴望被关注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章文康的攻击性行为已略有收敛,有时他还会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今天没有打人”我感到非常高兴,当即就对他的进步给予肯定。这一切说明章文康正在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他的自我约束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 三、&&& 避免教养方式的负面影响&&& 家长的情绪、言行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和章文康家长联系,告诉家长恐吓、打骂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而且会使父(母)之间产生隔阂。你(母)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故意不听家长的话,借此表示对家长的反抗,而家长则常常以打骂胁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章文康如果长期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言行必定会有父母的影子,动辄张口骂人、动手打人,最终形成暴戾的性格。我还与家长达成共识:改变章文康的攻击性行为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可救药”“无法挽回”等悲观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有信心。&&& 此外,我还建议家长教会章文康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攻击他人的原因。在摸清孩子情感状况的基础上,多进行一些游戏,多与孩子交谈,以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地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四、&&& 培养被攻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取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不加选择地攻击任何一个小伙伴,有的幼儿则专门向弱小的孩子挑衅,这可能是他们认识到攻击强壮的小伙伴会遭到反击的缘故吧。根据帕特森的“消极反应会强化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点,我有意识地教给被攻击者自我防御的能力。如:当章文康盯着你看,想打你时,你可以提醒他不许打人,或者直接把他的手推开。如果没有察觉章文康的攻击迹象,而冷不防遭受攻击时,可明确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甚至予以适度的反击。我想,这既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也是让章文康遭受适度的“挫折”。同时,我故意冷淡章文康,重点关心被攻击者,用行动暗示章文康这些使人不快的行为将使自己受到冷落。&&& 通过以上的干预,章文康的攻击性行为已有了很大改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幼儿园特殊教育相关子栏目
&&&&&&&&&&&&&&&&&&&&&&&&&&&&&&&&
本站最新幼儿教育
&&&&&&&&&&&&&&&
本站推荐幼儿教育
&&&&&&&&&&&&
网友热评幼儿教育
&&&&&&&&&&&&幼儿攻击行为的教育建议,教育学硕士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学硕士论文标签:
幼儿攻击行为的教育建议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第三部分 教育建议。
  攻击性行为作为问题行为的表现之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及时发现幼儿攻击性行为,了解其发生机制,对控制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合已有研究和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认为,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尤其是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它的间接作用是通过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实现的。这样的理论依据无疑给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提供崭新的思路。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给幼儿传授正确的情绪调节策略,减少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不良影响,提高幼儿的自我控能力,对攻击性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第一,训练幼儿合理运用消极调节策略,减少攻击性倾向。
  不合理的发泄方法不仅不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对周围他人、环境造成伤害,已有研究和本研究均表明,发泄策略的使用会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所以,成人应从合理地使用发泄策略的出发,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控制,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弗洛伊德曾提出,人的攻击欲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暴力性的宣泄,所以采用对他人没有伤害的方式释放欲望是减少攻击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这种假设,成人应该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适当的条件下去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发泄对象可以是玩具、枕头、沙袋、土等等,发泄的方法可以选择大哭、打沙袋或枕头、摔粘土等。教师或家长可以在幼儿园或家中专门准备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供幼儿实施发泄行为。通过这样的发泄方式,幼儿的攻击性能量得到排解,从而减少真正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第二,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积极调节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对周围环境及自己能力的错误认识,会增加反击式攻击行为的发生机率。研究结果中问题解决和自我安慰策略的使用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就是这一原因造成的。
  成人应该帮助幼儿正确的认识新环境、认识自己,全面的注意环境中的有关线索,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归因,避免出现攻击性行为。另外,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影响幼儿遇事的思维方法,当遇到冲突时,倾向于选择过激的应对策略,不能抑制冲动,所以,成人应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锻炼其正确的归因方法,在面临日常生活冲突时给予适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强移情训练,体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后果。
  根据研究结果,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会增加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或许幼儿体验到这种后果,就会减少对消极调节策略的运用。 这种方法的使用类似于卢梭的&自然后果法&.
  因此,可以通过移情训练的方法帮助掌握情绪表达规则。成人在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中借助有利时机使幼儿体验错误的情绪调节方法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如,幼儿园开展情感教育课程,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幼儿了解肆意的、胡乱发泄情绪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学习故事中恰当的情绪调节方法,使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更加成熟,减少攻击性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
  第四,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使处于困难情境中的幼儿更倾向于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所以,支持幼儿学习掌握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减少消极调节策略的使用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父母和教师应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中正确指导幼儿,引导幼儿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敢于面对,从有利于事情解决和发展的角度去处理,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要教给幼儿具体的方法,比如,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在不可控的情境中可以寻求其他的替代活动;尽量放松地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等等。选择这些积极的方法会有效的控制幼儿的冲动,久而久之,良好的处理问题的习惯会增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五,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冲动行为。
  对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控制仅仅靠外部约束是不够的,需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一方面,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教学中,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道理和社会规范,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幼儿意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不被允许,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利用幼儿园常规教育幼儿学会用规则约束自己,帮助幼儿实现规则内化,达到控制行为的目的。另一方面,父母或家长应该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控制的策略,如注意力转移法,指当幼儿处于困难情境中时,成人要指导他用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缓解消极情绪;而当幼儿因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恼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积极地看待问题,暗示自己得不到是暂时的,如果我好好表现,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其中所运用的延迟满足法和自我意念暗示法也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常用的方法。
  注 释: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Giancola., Peter.R., Mezzich. Ada.C.,Tarter.,& Ralph.E., Executive Cognitive FunctioningTemperament,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Conduct DisorderedAdolescent Females [J].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8(4)。629- 641.
  [3]郑淑杰,石松山,郑彬。小学生攻击、情绪问题发展趋势与自我控制关系的追踪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
  [4]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 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5.
  [5]Hoaken.P.N.S.,Shaughnessy.V.K., Pihl.R.O.Exeuctive 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aggression:isit an issue of impulsivity: Aggressive Behavior [J].2003(29): 15-30.
  [6]王华荣,李安。中学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4)。
  [7]Dodge,K.A.,Coie,J.D., Lynam,D., Aggression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youth. In W Damon(Series editor)& N Eisenberg(Volume editor) [J].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Toronto: Wiley.2006(l3):719-788.
  [8]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Berkowitz, L. Aggression: It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control [M].New York: McGraw-Hill.1993.
  [10]董会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干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1]王益文。3-4 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2.
  [12]张茜。4-5 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3.
  [13]Hartup,W.W. Aggression in childhoo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AmericanPsychologyist , -341.
  [14]陈秋燕。国外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143.
  [15]Rothbart M K, Ahadi S A, Evans DE. Temperament and personality: origins and outcomes. JPers Soc Psycho, 2-135.
  [16]Dollard, J. Frustration and Aggression,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39.
  [17]Conger, R. D., Belsky, J., Capaldi, D. M.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parenting:Closing comments for special sec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1283.
  [18]杨丽珠,对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
  [19]董光恒。3-5 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5.
  [20]姜媛,林崇德。情绪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664.
  [21]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22]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 2004(36):615-616.
  [23]张文新,纪林芹等。3-4 岁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3, (1): 49-52.
  [24]Loeber R,Hay D F. Developmental approaches to aggression and conduct probles. In RutterM, Hay D F.(eds)。Development through life:A handbook for clinicians. Ox- ford England:Blackwell, .
  [25]王美芳,闫秀梅,姚利。儿童青少年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道德判断[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25.
  [26]张霞,张向阳。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个性与攻击行为研究[J].教育导刊。2012(11):40.
  [27]高广宏。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8]孙丹,王美芳,曹仁艳。学前儿童对攻击行为信息的错误回忆[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22.
  [29]Dodge,K.A.,Coie,J.D., Lynam,D., Aggression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youth. In W Damon(Series editor)& N Eisenberg(Volume editor) [J].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Toronto: Wiley. 2006 (l3): 719.
  [30]杨丽珠,杜文轩,沈悦。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的综合认知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9):1255.
  [31]Rothbart,M.K.,&Bates, J. E.Temperament.InW.Damon,R.M.Lerner,&N.Eisenberg (Eds.),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Sixth edition:Social, emotional,and personalitydevelopment.2007.Vol. 3:99&106.
  [32]商慧颖。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高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干预方案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12.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
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返回上级栏目:您的位置: &
正确分析、干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肥胖儿干预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