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十7十7一23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法

0.78×4,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4个0.78相加的和是多少,也表示0.78的4倍是多少.(2)5小时24分=5.4小时&&2.3小时=2小时18分(3)12.53里面有1253个0.01,125个0.1是12.5(4)8.789保留整数是9,保留一位小数是8.8,精确到百分位是8.79(5)20÷6的商是一个循环小数,写成简便记法是3.(6)求6.25的十分之三是多少?列式是6.25×0.3(7)在3.6262…,3.62,3.6,3.626中,是有限小数的3.62,3.626;是无限小数的有3.6262…,3.6;纯循环小数是3.6262…,混循环小数是3.6.
科目:小学数学
来源:轻松练习15分(测试卷),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本)
(1)求7个4相加是多少,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得____.(2)求7的4倍是多少的算式是:____×____,得____.(3)(1)、(2)两题计算时都用口诀: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数学
来源:同步题
题型:连线题
把乘法算式和相同语句用线连起来。
A.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4数是2,求积是多少?
B.求6个4是多少?
C.求3个7连加是多少?
D.求5个1相加是多少?
E.两个乘数分别是2和8,求积是多少?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教师资源: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乘法
22:29:15&&&&&&&&标签:
  一、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全单元包括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和练习一。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强化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和计算,为初步认识乘法作比较充分的准备。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已学过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较少,显得相对陌生。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对几个相同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体会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材没有把乘法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既用加法也用乘法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意义的两个主要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是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3、把理解乘法意义和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的过程。乘法意义属于运算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拓展概念&,可见概念的形成始终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数学教材先教学乘法意义再教学乘法应用题的内容结构,从蕴含乘法意义的例题起,就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读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2)例1,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3)例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4)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说一说,列算式。
  说一说。
  先说一说,在填写,完成&试一试&。
  列算式,说一说。
  读一读。
  说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
  回答问题再填写。
  三、 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3、完成&想想做做&3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4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5。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说一说。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想想做做&1-5。
  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练习一(1))
  指名回答。
  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1题
  学生读懂题意,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独立操作,集体讨论订正。
  2、第2题
  a(1)出示第1小题图。
  (2)提问:有几缸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b(1)出示第2小题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3、第3题
  (1)独立完成第3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5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完成练习的第1-5。
  学生独立操作,集体讨论订正。
  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
  独立完成第3题的两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分小组活动,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教后小记:
  第三课时:练习一(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
  教学目的: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个()相加
  ()&()=()或()&()=()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一(2))
  回答问题再填写。
  二、完成练习
  1、第6题。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
  法计算?
  (2)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2、第7题
  出示第7题图,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第8题
  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买3只狗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4、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第10题
  (1)出示第10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每种分别有几处?每处有几个?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回答问题再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三、作业布置:机动
  教后小记: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三、课时划分:共12课时
  第一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2、3、4的乘法口诀(第7-9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1&2=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3&2=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个4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4&2=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看情景图,回答问题,学习3的乘法口诀。
  看情景图,回答问题,学习4的乘法口诀。
  试编1的乘法口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
  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
  师生游戏&找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说一说。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9页1、2、3、4题。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第10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本第10页第10题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2&3=4&1=2&2=
  1&4=4&3=2&4=3&3=
  背一背,交流记法。
  说一说口诀的意义。
  算一算。
  二、拓展。
  1、课本第10页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完成第5-10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说一说。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0页第5、6、7题。
  做作业。
  教后小记:
  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第11-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看图回答问题。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讨论交流。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小组讨论其他的方法。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说一说。
  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五、应用
  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完成第12页第1、3、4题。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
  独立作业。
  教后小记:
  第四课时: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5的乘法口诀(课本第13-14页,第14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根据情景回答问题。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
  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5&1=5一五得五
  2个5想加5&2=10二五得十
  3个5想加3&5=15三五十五
  4个5想加4&5=20四五二十
  5个5想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5的乘法口诀。
  三、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读一读。
  背一背。
  对口令。
  做游戏。
  完成&想一想&。
  四、想想做做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题中的秘密。
  2、第2题
  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订正。
  4、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5题
  学生自己读懂题意,口答交流。
  6、第6题
  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教后小记:
  第五课时:练习二(1)
  教学内容: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二第1-6题)
  教学目标: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2&43&45&2
  2&55&35&13&3
  4&41&54&5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背一背。
  算一算。
  小组游戏。
  二、练习
  1、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
  完成练习第2-6题。
  同桌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比赛完成再集体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小组讨论。
  教后小记:
  第六课时:练习二(2)
  教学内容:乘法应用题(课本第16页内容,&想想做做&第7-11题)
  教学目标: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1、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3、第9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4、第10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5、第11题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学生独立观察完成。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后小记:
  第七课时: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 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3个4相加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6&1=6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6&2=12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8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6&5=()
  (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看图回答问题
  自己填写表格
  编写口诀
  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
  讨论并交流
  试着背6的乘法口诀
  独立完成&想一想&的练习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8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4、完成&想想做做&4。
  (1)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2)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
  5、完成&想想做做&5。
  出示第5题图,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想想做做&6。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完成&想想做做&1-6。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四、作业:
  背6的乘法口诀。
  小组长检查背诵。
  教后小记:
  第八课时:练习三(1)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练习三1~4。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三(1)]
  读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三1。
  (1)出示第一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三2。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三(3)。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三(4)。
  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背口诀。
  口算。
  完成练习三的习题。
  三、作业:
  口算:
  3&6=6&4=2&6=5&6=4&5=1&6=
  5&3=6&2=6&6=4&4=3&4=5&2=
  独立作业。
  教后小记:
  第九课时:练习三(2)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练习三5~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
  课题:练习三(2))
  读课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三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三6
  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4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三7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练习三8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练习三9
  A、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练习三10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再集体交流。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再集体交流。
  教后小记:
  第十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复习1~7。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读课题
  二、复习。
  1、复习1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2。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3。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4、复习4。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5、复习5。
  20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6、复习6。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7、复习7。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8、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完成复习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再背诵。
  对照口诀放大表,竖着看,再背诵。
  对照口诀放大表,拐弯看,再背诵。
  师生对口令。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
  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
  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
  口答。
  三、作业:背乘法口诀。
  学生互查。
  第十一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复习8-13。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看卡片口答。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9。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3、复习10。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4、复习11
  A、出示第11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复习12
  出示第12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复习13。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7、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完成复习题第8-13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教后小记:
  第十二课时:快乐的假日活动
  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读课题
  二、新授。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3个帐篷,每个帐篷有3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4组,每组4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3组,每组2人,每组有4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篮子?
  附近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2个鸟窝,一共有多少个鸟窝?
  有6个毛巾架,每个架上挂了5条毛巾,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明明钓了4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2倍,小华钓了几条鱼?)
  (4)独自解答所提的问题,汇报解答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班的队日活动中,开展过哪些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集体交流)
  观察画面,回答问题。
  分小组活讨论,再汇报。
  三、小结。
  &快乐的队日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真有趣!希望下次我们班里也能开展一个比他们更有趣的度日活动,到时候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好吗?
  教后小记:
  第三单元认图形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一向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行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共3课时:认识多边形2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第一课时认图形(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猜一猜
  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围一围。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分小组讨论, 汇报。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后在看一看,数一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认图形(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1、完成第3题。
  (2)集体订正。说一说,如何分辨一个图形是几边形?
  2、完成第4题。
  (1)教师出示依仗长方形纸,沿着长边对折,展开后,再折入一个角,成为一个五边形。
  提问:现在是几边形?
  (2)再将另一个角折入。
  提问:这又是几边形?你会折吗?
  (3)看书第27页,请学生照样子继续折一折,并根据折的情况填写题中的小括号。
  (4)启发:你还能继续往下折吗?
  小结:刚刚我们利用手中的四边形--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许多五边形、六边形。
  3、完成第5题。
  (1)说明要求。
  (2)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并交流。
  (3)指名汇报,表扬有多种想法的学生。
  4、完成第6题。
  (1)说明图意。
  剪的结果可有多种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1)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
  (2)学生动手试一试,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试一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29页的四幅图。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形式分别说说着四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1)学生分小组活动。
  第四单元 认识除法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
  萝卜图片,桃子图片,小木棒等。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学生操作摆桃子。
  (小组或全班交流
  学生操作
  让学生拿出8个圆片,分一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
  2、书本第31页的&试一试&
  3、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棵你们学到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
  书本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用具]
  桃子图片,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旧课
  (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32页的&试一试&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33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书上第33页的第2题
  3、书上第33页的第3题
  4、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第三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上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
  4、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雪梨
  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5、第5题
  6、第6题
  7、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第四课时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36-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2.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枝铅笔3人每人()枝]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8&4=215&3=524&6=4
  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4、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列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内交流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第五课时练习四(1)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练习四第1题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四第2、3题看图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3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练习四第4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
  练习四第5题
  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
  练习四第6题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第六课时练习四(2)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A读题,理解题意。
  C讨论分析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B独立列式
  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8、9题。
  1、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活动三: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学生独立写,看谁写的多
  活动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1、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用除法算,并已有&平均分&的感性积累。在这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全单元教材编排一道例题和练习二,按照被除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分成了两段,并结合出现相关的解决问题。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5为第一段,这里出现的被除数都不超过12。之后的教材为第二段,要求学生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是解决的工具。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先教学计算,再教学相关应用题的编写模式,从单元教学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练习,都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引导学生探求算法,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算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数学观。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因此,教材没有告诉学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各种算法,交流探索成果。最后联系学生的各种算法,体会都是用&5个2是10&这样的事实算出商是5的,从而导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安排,促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学习空间。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留有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空间,以此,本单元教材不仅在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倡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各种算法;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展开中,只编排了一道例题,给学生学习留有成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机会。像第14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被除数大于12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运用除法意义解决新的实际生活问题,此外,教材也设计了开放题。这样编排,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设意识,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社会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建议:
  共4课时:口诀求商2课时
  练习五2课时
  第一课时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题,试一试,课本第4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12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例题插图、10个图片。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二()得八三()十二二()十二
  2&()=8()&3=122&()=10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10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10&2=)
  提问: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呢?
  (3)小组讨论:10&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
  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
  小结: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8&4、12&3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小组讨论
  请学生们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左边一副图(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
  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4只,说明什么?(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
  (3)集体订正。
  提问: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
  (4)出示右边一副图。
  (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天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
  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12&2=)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请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
  (2)学生填出算式。
  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五.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二课时口诀求商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想想做做&第44页第6~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
  教学准备:&想想做做&第6题插图,6根小棒。
  学具准备:6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
  1、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板书:6&2=3)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板书:6&3=2)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有4只小兔子,如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
  (2)说说为什么这题要用乘法算?算式4&3=12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先操作,再列式。
  (1)学生列式解答。
  二.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1、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左边一题。
  (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20个萝卜怎样去分的?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就是求什么?
  (2)学生列式。(板书:20&5)
  提问:算式中20表示什么?5呢?20&5得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板书:=4)
  提问:算式中4表示什么?算式20&5=4表示什么?
  (3)想一想: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
  2、教学右边一题。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从题中可以知道20个萝卜是怎样分的?
  (2)提问: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板书:20&4=5)
  (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算式中20、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
  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每道题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题都在平均分一些萝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问题就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比一比:这两题在计算时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小结:虽然这两题的被除数比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
  (2)说说每组3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
  2、口答:看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4、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想想做做&第9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在一般情况下,一句乘法乘法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第三课时练习五(1)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练习二第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出示课题)
  二、求商训练
  1、练习五第1题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再要求说说用哪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些乘除法式题。
  4、练习五第4题
  学生计算后,分别说说计算每组要想哪些口诀。
  5、练习五第6题比大小
  完成P46第6题,同学自己评定。
  6、练习五第7题
  你能填出几道算式?
  还有不同的填法?
  同桌合作、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自己尝试,交流方法?
  三、作业
  第46页第5题
  教学随笔
  第四课时练习五(2)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7页练习五第8~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10&5=6&2=4&3=4&6=
  15&3=5&5=12&3=2&3=
  3&6=5&5=3&5=12&2=
  6&3=18&6=8&4=30&5=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出示P46第8题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刚才的完整的说一说。
  (出示题)大家齐读。
  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大家齐读。
  2、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说说在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思。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出示第10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5、完成练习五第12题。
  出示插图。
  提问:商店里都卖了哪几种食品?每种食品多少钱?
  依次完成第1、2、3题,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除法)来计算?
  小结:通过这3题,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师小结后完成第4题。
  6、完成练习五第13题。
  可以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摆一摆和表格。
  观察表格,四人一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学生独立完成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请学生按要求,用12个圆片摆一摆。
  四、全课总结。
  教学随笔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进度安排:
  共4课时:认识线段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1课时
  认识米1课时
  量一量1课时
  课题一、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教学准备: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学生操作
  请学生举一个例子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折线段
  (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
  说明: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
  (2)学生折出一条比它长的线段。
  (3)学生折一条比它短的线段。
  学生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把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自己练习。
  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题二、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一、复习。
  1、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2、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新授。
  1、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51页例2,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六进制乘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