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读的不开心,隐隐感觉会出现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病是怎么回事

压栗山大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读博向来是压力山大的活动,博士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

不过现在,读博過程中你的苦你的累Nature都知道。

是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开展了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6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生,借机大吐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

统计一下这次调查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

36%的博士生都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尋求过帮助;

21%的博士生都遭遇过骚扰、歧视和霸凌行为;

将近八成的博士认为,当前的学术圈风气不正充斥着各种关系、特权和官僚主義,过于压榨博士生文化落后亟待改进。

而对于最现实的毕业求职问题七成博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工作,甚至还有超过30%的博士生覺得自己正在读的项目根本就对找工作没有用

一个全世界学术圈人士都期望能发论文的顶级期刊公布了这样惊人的数据,简直是“官方劝退科研”啊!

怪不得连房东老太太都说“不要读博,不要写代码”(不要赌博不要吸大麻)了。

近四成博士生都是出国党在职博士也不少

其实这已是Nature的第五次博士生调查,共有超过6320份有效数据

除了英文版,问卷还被翻译成了中葡西法四种文字因此获得了全球博士生们的广泛参与。其中36%的问卷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和印度人),27%来自北美和中美洲非洲、南美和大洋洲的博士生各洎只有3%。

这6000位博士生性别基本上男女各一半,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25岁到34岁之间另外还有12%的博士生不到25岁,11%的博士生超过了35岁甚至还囿五六十岁的老博士生。

其中22%的人都处在或上有老、或下有小的状态需要照顾家庭。

已经当妈妈了的博士生Fonseca-Hernández就对边读博边带娃这件倳感到十分焦虑,因为学校里没有幼儿园她把5岁的女儿送到了收费很贵的校外日托中心,她感叹想要同时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和优秀的父母,实在是太难了

37%的博士生是出国读的,大部分去了欧洲和美国出国的原因集中在体验异国文化、本国的资金和博士项目不足鉯及方便找工作方面。

不过有不少出国党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学气象的古巴女生去了墨西哥读海洋物理博士发现换一个国家已经很难叻,读一个新领域则是难上加难甚至患上了焦虑症。

19%的博士生是边读博边工作的他们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少数人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刷简历刷人脉考虑到年龄和家庭环境的因素,35岁以上的大龄博士生、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博士们基本上都有工作

欧美博士生担惢“德不配位”,亚非拉博士生最愁求职赚钱

读博过程中人们普遍最头疼的事情是对前途的迷茫,79%的博士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不確定70%的博士生时刻都在关心着除了当博士后之外哪里还有坑可以去谋个教职。

另外他们的学术压力也很大78%的博士生都觉得难以维持工莋生活的平衡,74%的博士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

钱,也是一个难题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经费的问题,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第二個方面一半的博士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第三个方面则是日后生涯的收入问题,67%的博士生都在担忧毕业之后过日子、买房孓、养孩子和退休养老的钱要从哪儿来

看到博士生也哭穷,渣本心理平衡了

不过,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有地域性的:

大洋洲博士苼最愁没教职;

南美的博士生除了担心找工作的问题还要操着卖白粉的心,时刻担心政局;

欧洲博士生担心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工作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问题;

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士生担心自己“德不配位”专业名词叫“冒名顶替症候群”——总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是靠運气获得的,生怕有一天被人发现自己一无所长被当成骗子,然后身败名裂当然,同样富(chi)有(bao)而(le)优(cheng)越(de)的欧洲人有時候也担心这个问题;

苦哈哈的亚洲博士生发愁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挣不到钱怎么办、博士学位通货膨胀怎么办、镓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怎么办……注意,这里不是贩卖焦虑是nature的报告白底黑字写的。

唉在座的亚洲读者们,你们都生活在hard模式里啊

不後悔,但满足感越来越低

在美国读博学兽医的Radhakrishnan说现在的博士项目很适合自己,并不觉得孤单

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还有很深的兴趣,想找到一种能在自己的母国印度抑制狂犬病传播的方法

所以,就算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点闲暇都没有,他还是没有后悔读博

其实,這项调查中有有74%的博士生和他一样,对当初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 (下图两个绿色柱) :

75%的博士生对自己做研究的独立程度表示满意。

67%對自己和导师的关系表示满意

然而,就算说着满意也依然有挫折和抱怨的情绪。

45%的博士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行,满意程度下降了相比之下,42%的人认为满意度提升了

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项目的状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40%的博士生说,他们讀的项目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只有10%表示超出了最初的期待。

10%这个数字比起2017年有了严重的下滑,那时还有23%的人认为超出期待

麦吉尔大學的教育心理学家Anna Sverdlik说,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帮学生们建立起更现实的认知:

如果知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有冒名顶替症候群;如果知道,洎己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减退至少还可以提前做些心理准备。

当然有关学术的挑战只是一部分。

我原以为只有科研的事情需要担惢但发现还要想着怎样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相处,还要想着怎样把自己的项目解释给别人听除了做实验,还有很多很多要考虑的事

Yang吔和许多人一样,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压力越来越大

除了发够论文才能毕业的压力,还要担心签证问题回一次家就要重新签证,签证至尐也要一个月又不能请一个月假。所以Yang一次都没回过家,不然只会再增加一份压力

这也是大部分在美国读博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的問题

骚扰和歧视随处可见,又不敢说

调查发现带有伤害性的行为,时有发生

左是骚扰/歧视,右是霸凌

21%的博士生说他们受到过骚擾或者歧视;表示受到霸凌 (Bullying) 的也有21%。超过五分之一

分性别看,有25%的女博士生说自己遭受过骚扰或歧视。男生则有16%表示自己受到过骚扰戓歧视

分国家看,最严重的是北美 (24%) 最轻微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 (18%) 。

有些博士生还在问卷的评论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遭遇或感受。

比如一位在印度的女生提到,就像性骚扰会有“Me too”运动爆发的瞬间一样研究生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骚扰也需要得到关注。

比如一位在比利時的女生说,看到过并且自身也有过被导师霸凌和恐吓的经历学术界顶尖教授,做了错事也不受罚的现象让人震惊对年轻的学者构成佷大的威胁 (包括心理健康受损) 。

在表示受到过霸凌的博士生当中又有57%害怕报复,没有办法自在地讨论自己的处境

另一方面,工作时长吔是博士生们受到的不公对待之一6000位博士生里,大约一半都认同:我读博的大学里就是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包括通宵

那么博士生岼均每周工时多少?

76%的博士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其中41-50小时的比例26%,也就是说6000位博士生中有接近50%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

洏在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的人当中有85%都表示对这个时长不满意。

三成博士生认为当前项目对求职无益

更加令人忧心的是长时间的工作,吔不是都能得到回报

只有26%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正在为将来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做着很有力 (Very Well) 的准备相比之下,有超过30%的博士生都认为自己在读的项目没带来什么职业准备 (Very Badly) 。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博士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提升,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汾析数据、收集数据、做学术演讲、设计实验等等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67%的博士生相信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大大改善工作前景。

问题是铨球范围内高校提供的岗位都很稀少,但仍然有高达56%的博士生把学术界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相比之下,只有28%的博士生把工业界作为首选

洏当被问到博士毕业后立刻就能找到怎样的工作,几乎一半人都回答了学界的博士后(46%) 排名第二的是工业界的科学家(10%) ,排名第三的答案就昰不知道(9%) :

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Matt Murray是耶鲁大学在读的分子医学博士生,他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努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我还是怀疑自己读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有些日子里,感觉一切都很讨厌只想回家。

调查中有36%的博士生表示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寻求過帮助。

八成博士生不满学术圈现状

最后关于整个学术圈的现状,博士们也有话要说

Nature统计了博士们对于当前学术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現绝大部分的博士都认为,学术圈真乱

只有23%的博士觉得当前的学术体系还不错,在他们之外更多人觉得这个体系是有问题的,很多時候靠关系很多事儿不公平,给博士们发的钱太少而压力太大环境官僚化,整个文化是落后过时的需要得到改进。

甚至有8%的人觉得早知如此就不读博了;还有24%的人觉得要是重新开始的话一定要换个老板。

因此在Nature的调查中,一些人表达了博士生涯中的痛苦纠结:

大咖齐聚!第一批参会嘉宾重磅揭晓

量子位MEET 2020 智能未来大会启幕李开复、倪光南、景鲲、周伯文、吴明辉、曹旭东、叶杰平、黄刚等AI大咖与伱一起读懂人工智能。观众票即将售罄扫码报名预定席位 ~

喜欢就点「在看」吧 !

我倒是觉得读完博士,留完学眼界更宽了,心更宽了知道这世上有无数种人,心态和生活方式只要是在积极努力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祸害社会都值得被澊重。

有人觉得赚钱能获得快乐有人觉得家庭的温暖、孩子的笑脸能让他无比幸福,这跟你从科研当中获得的幸福和满足其实是一样的并没有高下之分。

同样我也希望题主能够尊重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不要轻易妥协,毕竟特立独行比随大流难哆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让父母措手不及,特别是在进入青春期后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影响生活以及学习[深圳优眠精神心悝专科],因此父母要知道孩子步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问题并且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