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园入学准备备1995

明年要申请积分入学的家长们,请现在就开始准备!因为...
明年要申请积分入学的家长们,请现在就开始准备!因为...
东莞生活网
问:怎么才能每天免费收到这种文章呢??答:只需点箭头上边的《东莞生活网》关注即可东莞作为一座拥有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有时会衍生出一些问题来其中外地孩子在东莞上学就是许多父母口中的一个难题所以东莞针对外来人口子女制定了一个入学政策就是可以积分入户,人才入户积分入学,还有学位房等政策然而积分入学,是每年升学季的重头戏有很多家长都十分关心既不想入户到东莞, 但又想孩子入读公立学校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选择了积分入学不过有很多人还不大清楚关于积分入学的一些问题在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1申请积分入学需要什么条件?1、申请人子女必须达到规定的入学年龄;2、申请人必须在莞就业或经商;3、申请人必须缴纳东莞社保,且社保状态必须是正常状态;4、申请人必须持有东莞合法有效的居住证;5、申请人必须是非莞籍户口;PS:以上是2017年政策要求,东莞教育部门决定该细则3年不变至(),所以明年的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2积分入学要多少分?选那个镇区?首先,东莞不断降低入户条件的激励,使得东莞每年入户人数剧增,入户人数多了,公办学位自然就随之减少,所以东莞积分入学是没有明确可参考的分数线,若要参考只能是根据上一年入学分数基础上至少加20分才是最低录取分数线。塘厦、常平两个镇区没有180分都难进一所公办小学,插班生看运气,有时200分都不能入读公办甚至拿不到补贴,所以选择对的镇区很重要。3积分入学需要提前准备吗?多数家长都会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和事项,这是明智的,也有部分家长对政策不了解,所以没有提前准备,因此到入学时资料不齐全不能申请而拍大腿。近几年计划在莞申请积分入学的家长必须注意事项如下:1、居住证,没有东莞居住证的,及时办理居住证,持有东莞居住证的按要求准时续签。2、社保,无社保的,现在就要提前交上,没有社保是不能申请积分入学的,而且社保时间断积分也少。3、申请入学镇区,入学只能根据两点选择镇区,一是房产所在地(注:小产权无效,不做参考依据),二是就业单位所在镇区。4、短期加分,加分项目有:献血、参加志愿服务、报考职称、纳税,虽说加分不是很多,但确是最实在的4个加分项目,对于当下0.5分都有可能淘汰或录取哦。5、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选择入读公办或民办补贴;(别心存侥幸抱着试试的态度)PS:如果你还是不明白,你就按照小编所提示的办理即可,明年肯定用得上。4买卖学位、买分靠谱吗?有很多家长朋友通过后台问小编,怎么买学位?怎么买积分?找人代交资料靠谱吗?1、真的能买到积分吗?直接买到是不可能的,所谓的买积分无非是两项,一是报考职称,二是申请专利。(注:正规手续报考的正规证件是可以的)不过小编有必要提醒家长朋友,2017年积分入学凡是转让的专利都不能加分,职业资格证三级以上才有积分,而一般没有职业证的只能包括三级,有过三级职业证的,才可以申请提升至二级或一级(一级15分、二级10分、三级5分),特别提示办证要问清别被忽悠。遇到办证的推荐,你要参考以上信息,如果办证的和小编所述不一致,那么你直接把他删除,预防上当受骗。2、买学位靠谱吗?关于买学位每年有人被骗,前几天长安就有家长被骗4w多,去年厚街多位家长被骗高达几十万,小编试问:拿这些钱去选读一所好的民办学校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当然有人买到真的学位,这个可能存在,不排除某些学校买卖学位,但是几率很低,你懂得...3、找人代交靠谱吗?如果你忙着挣钱或对政策不了解,找人代交资料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找专业的靠谱的人代交,因为细节较多,选择失误会是分数降低或资料错误可能会失去积分入学机会。当然,你认真解读政策后也可自己申请,没有人比自己更放心的。5申请成功、入学后还有什么主意事项?很多家长朋友在小孩入学后就断掉了社保也忽略了续签居住证,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一定要注意!根据2017年东莞市教育局发布异地中考细则,明确在莞参加中考的外来务工人员必须符合以下几点:1、在莞就业满3年;2、在莞居住满3年;3、持有东莞居住证3年及以上;4、在莞连续缴纳社保满3年以上;5、随迁子女必须在我市初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PS:建议:若你在莞就业居住稳定,为长远考虑,还是入户东莞好了,毕竟初中读完就要高考了,落户本地后还能享受本地录取分数线。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哈学位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若不提前准备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所以明年打算积分入学的家长们要抓紧啦!- END -▍资料来源:我们的东莞▍文案编辑:小微▍商务合作微信:dgws168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 权请联系我们东莞生活网东莞人都在关注,就差你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莞生活网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东莞生活网每天推送莞新闻及生活消费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95后“新新人类”进驻高校 该适应的是他们还是学校?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新生入学季。1995年的&婴儿方阵&正进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高校的年度重头戏。中国高校一直在问:高中毕业生们怎样适应大学生活?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是不是该换个思维:大学也应该适应学生。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必须因学生不同而调整培养方案。社会人群变化最大是青年,时代进步最快的是现在,95后新生是高校今年面对的&新新人类&。了解新生,不是把几个潮词引入毕业演讲那么轻松,也不是把新生问题仅仅理解为心理辅导那么简单。你知道95后的世界观吗?知道95后的消费观吗?知道95后获取知识的方式吗?知道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巨变才来到贵校?
按研究结果比例推算,约124万农民工的孩子今年进入高校,其中约80万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军团正在大规模进入大学校园。贵校2013级新生有多少&留守儿童&?你了解&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特殊需要吗?他们是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研究发现,他们会产生更多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
今年约有295万独生子女进入高校,史上&最独&的一代新生。他们得到了较多的机会却缺乏兄弟姐妹间的分享;得到了较多的舒适生活却缺乏足够的艰苦锻炼;得到了太多的学习却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你知道贵校今年有多少独一代新生吗?贵校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有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精神问题检出率并不低,推算2013级新生中存有类似问题以及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者,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另据调查,上届新生近七成遇到大学适应性问题,推算2013级新生有适应性问题的将高达295万,其中不会被大学缓解的为210万。贵校今年配备了多少心理咨询师?校医院是否准备好了合格的心理临床医师?
根据调查,上届新生的职业期待错位率高达三分之一,2013级新生职业错位人数预期会达到227万。贵校可能有多少?职业期待错位导致学习没动力,工作的专业相关度低,导致了毕业半年内三分之一的主动辞职。这影响了应届毕业生的职场声誉,也降低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贵校怎样做好职业前瞻教育,而不只是做个职业测评?
根据调查,上一年新生有46%遇到学习问题,其中没有缓解的占41%。本年遇到学习问题的新生预期有315万,不被缓解的130万。其中74万新生&缺乏学习动力&,40万&缺乏学习方法&。请问高校领导和老师们,贵校学习问题有多少?原因在哪里?干预措施有设计吗?
对于2013级新生,我们还可以提更多的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高校,你了解95后吗?你做了什么去了解他们?你是否对贵校的生源构成、入学教育和新生适应性问题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开学后的校园,95后大军已经入住,请诸位走出大楼、走出过去的经验,走到95后新生群体中去,展开对95后新生的科学调查,这也是群众路线的大学实践。王伯庆
原标题:95后婴儿方阵进入大学 成高校面对“新新人类”
编辑:陶萧雅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万家教育频道微信
微信号:parents365clu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在线预约报名立减200元
在线预约报名即送精美小礼品
你还等什么?赶快在线预约报名吧
优尔艺术课程卡
商 家:合肥优尔艺术体验中心
原 价:1500元 万家价:750元
地 址:望江西路华润五彩城写字楼203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2017年合肥市中小学的暑假已经正式开始了,炎炎夏日里,游泳成为了很多家庭...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当前位置:&>&
“95后”大学新生入学 男生忘带iPad怒吼妈妈
来源:半岛都市报&&&作者:&&&
9月8日,新生大包小提地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曲师大日照校区,开启人生新的一课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新生在办理报到手续。
&&&&9月上旬是全国各大高校新生集中开学的日子。9月7日、8日,曲师大日照校区也迎来他们的2013级新生。首批“95后&”新生的入学,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报到两天,校园里随处可见被家长护送着来上学的新生,很多人甚至是全家出动送一个孩子。记者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出远门住校,铺床&、打扫等事情都需要家长代劳。对此,曲师大不少学院迎新队伍都主张“让学生独自完成报到程序”,鼓励新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学习独立。&
报到路上,父女俩抢着拿行李 &
&&&&9月7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新生报到处,发现学校门前的大路上已经停满了送学生的轿车&,校门口的马路上非常拥挤,过往的车辆排起了长龙。记者看到,学校内外的学生和家长特别多,且一眼望去。家长的数量要明显多于学生。
&&&&“我跟爸爸坐的昨天晚上1点的火车,今天早晨赶到这里,爸爸太累了!”王语博是曲师大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新生,家住菏泽的她在爸爸的陪同下坐火车来报到。一夜的颠簸加上办理各种手续的繁琐,让父女二人疲惫不已。报到过程中,懂事的她总是尽量自己提着行李,但最后总是让爸爸抢了过去。王语博告诉记者,在帮她收拾好宿舍之后,爸爸还要匆忙赶火车回菏泽,对此她心疼不已。&
妈妈忘带iPad,男生大发雷霆 &
&&&&相对于王语博的懂事乖巧,不少新生则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苦衷。记者发现,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家长承担了“搬运工”的角色,大部分新生则心安理得地两手空空在前面走。学生公寓文泽园前,一个新来报到的男生因为母亲忘了带他心爱的“iPad”大发雷霆怒吼,最后,这名男生气势汹汹地走远了,全然不顾母亲和地上五六个行李包。
&&&&“就这脾气,以后要是在宿舍里也这样毫无顾忌,得吃不少亏啊!”这位男生的母亲林女士丝毫没有因为儿子的叛逆生气,只是有些无奈,儿子走后,她努力将孩子的行李送到宿舍。记者了解到,该男生是独生子,从小没有住过校,林女士很为他以后的集体生活担忧。
&&&&9月7日11点多,迎新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大批新生在家长的护送下赶到校园。从火车站、汽车站驶来的大巴车陆陆续续到达校园,各院的学长学姐们举着本院的指示牌,用扩音器指引着新生和家长,帮他们快速找到自己的院校。校园里满是提着大包小包的家长以及拉着行李箱的新生。
铺床叠被洗床单全由家长代劳 &
&&&&记者看到,由于7日中午天气非常晴朗,加上长途跋涉和劳累,不少家长都是满头大汗。到了宿舍之后,家长们又开始忙活着帮孩子整理床铺清洗个人物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赵月来自滨州市邹平,当天早上不到5点就和爸爸、舅舅一起坐上了来日照的车&。报道完来到宿舍后,爸爸很细心地帮着赵月铺床整理被褥。因为放心不下赵月,爸爸和舅舅决定在安顿好她之后,在日照多住一天,帮她观察一下学校周边的生活环境。
&&&&“孩子以前没住过校,我就怕他以后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放心不下啊!”来自枣庄的范女士除了帮孩子整理好床铺外,范女士还将儿子新发的床单、被罩、枕巾等物品全部洗了一遍晾晒好。报到间隙,她与儿子交谈最多的话题就是教儿子时常换床单、晒被子等。
&&&&记者注意到,相对家长们的一片忙碌,新生们则显得比较轻松。他们与新舍友们聚在一起,很快便熟悉了起来,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
倡议新生独立报到 &
&&&&“今年几乎没有单独来报到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长陪同来的,最多的是一家子人来送一个新生。”据曲师大日照校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学院负责迎新的大三学生小张介绍,从7日早晨8点开始,各个学院就开始准备迎新的事宜了,他们班里更是全部人出动来迎接新生。因为今年前来送学生的家长特别多&,给他们的迎新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考验,他们还专门在新生报到处设置了家长休息区。
&&&&记者在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的迎新棚前看到,该学院倡导新生独立完成报到程序,不建议家长事无巨细地进行代劳。但是不少家长非常不放心孩子单独行动,不时地朝报道处张望着。看到新生们在迎新学长学姐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办完入学各种手续,不少家长才放心。
&&&&“今年可以说是首批‘95后’新生入学,家长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还是建议家长们能够放心,让孩子们多点独立锻炼的机会。”据曲师大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负责迎新的张老师介绍,今年的新生一般都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最小的才16岁,家长们放心不下孩子在大学里的生活,在迎新之初事无巨细地进行照料可以理解,但也应该学会适当放手。
&&&&“大学是一个人人格、心理转变的重要阶段,很多孩子将在大学里学习‘断奶’,成为一个独立自立的成年人。”张老师建议,大学是一个人学会独立、坚强的重要阶段,家长们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生活,让他们学会主动交流以及战胜孤独的能力。
&&&&本版文/图
■记者手记
别让爱圈养住孩子的未来 &
&&&&两天的新生报到采访,作为一个旁观者,记者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但是相对父母深沉的爱,记者也注意到部分大学生不懂得感恩与回报,更缺乏自立、坚强的品质。作为典型的独生子女一代,部分“95后”似乎还保留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他们在父母爱的圈养下,失去了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很多品质。
&&&&疼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是万事代劳的方法却不该被过分推崇。步入大学,理应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开始,独立报到入学收拾宿舍本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却被家长包办。家长没有主动给孩子“断奶”的意识,孩子更是乐呵呵地不愿“断奶”。所以出现了大量家长充当搬运工,孩子拎着小包哼着小曲来上学的场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其实,放手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爱?步入大学,让孩子学会像成人一样去独立生活,遇到任何困难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当他们学会了独当一面,他们才能真正地长大。
&&&&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是大学生独立生活的第一站,父母可以送你启程,却不能陪你一路同行,未来的路需要自己用双脚去丈量。也许,会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也许,会有心事不为人知的孤独,也许,会有无数成长的阵痛在等待,但是学会面对,学会在打击和挫败感面前重新抬起头,你才算是真正的长大。
&&&& 记者&侯彦平
原文链接:&
初审编辑:张丽责任编辑:李雪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那些年傻傻的我……回忆1995年的初中生活
_百度宝宝知道
那些年傻傻的我……回忆1995年的初中生活
萌呆挡不住
宝宝1岁1个月LV.12
  些年傻傻的我
  -------------关于初中回忆
  回忆大多数时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当然或许是因为很多的事情过去很久了,即使当时认为再悲伤再痛苦的事情在现在回忆看来都是留下美好记忆的一笔而已。我曾经说过在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的时候,即使那些留下的脚印再丑陋我们也会慧心的微笑,因为那是成长。
  已是而立之年,再说谈成长有点确实有点不伦不类了,但是我们还是会感慨自己说现在比以前成熟多了。认同此类感言,原来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应该就是再说对人生的一种认知的态度吧。
  其实写这些是因为前几天在听李野墨先生播讲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的自传体小说(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时突然来的感悟,喜欢李野墨先生的声音,不管是睡眠也好,还是闲情逸致的时候,听听他的播讲的小说,听着他的嗓音还是很能让自己安心的。好了,以上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些说辞,算是一种铺垫,有点长。
  初中生活是很多人都有的,至少在现有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20世纪末在山东这个地方上初中还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要你想,基本上都应该可以能上初中的,上完上不完那是另外一说,在1995年我上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辍学率还是很高的,那个时候虽然上大学在1995的时候还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至少是在上学的时候要拔尖拔尖的才行,这种拔尖是需要在小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都要名列前茅,而且是那种需要刻苦刻苦再刻苦才能走到大学的行列。记得1995年的时候没有对大学有太多的了解,那个时候大学离我们当时一起上学的初中生还是非常遥远的,当年中专还是需要很用心的考试才能考上的。1998年初中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上正经中专的同学还是包分配的,而且分配的还是不错,一般都是分配到乡镇,不过我对中专没有太多的向往,其实当时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向往,只是知道上学,为了什么上学不知道,要上什么学没有目标,完全是什么都不知道。
  初中的第一天
  初中的第一天之前要简单说一下自己的小学,我的小学是在耿村小学上的,别人读了五年的小学,我缺读了七年。因为在上小学的时候也是没有好好的学习,所以四年级的时候留级一次,五年级升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没有考好,所以又读了一次五年级。还好的是我上学比较早,在六岁的时候开始上学,所以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并不比别人年龄大,所以走入初中的时候我还是能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只是那个时候的初中比较多,全李营镇应该有四所中学,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分为不同的学区,我本应该是在离家最近的北尧联中上初中,但是在镇里的中心中学是家长们向往的中学,因为那个时候有种说法,只有到了中心中学才能有更好的出息,才能更容易的上到高中,其实那个时候也是因为中心中学的教学质量好,全镇的好老师都集中在镇里,和现在的重点学校是一样。我在读了两个五年级之后所幸考上了我们镇里的中心中学,当然,十三岁的我也算是离开家去上学,而且是每个周末才能回家一天半的时间。对于第一次离开家上学的我是很好奇,也很迷茫,记不起当时是种什么心情,高兴的感觉肯定有,好奇或者是兴奋都不少,怎么生活没想很多,反正都是家里是给生活费,然后让自己生活自理。关于怎么怎么自己自理的回忆后面在详细的说,第一天上学关于自理不应该写的很多。
  入校的第一天是我妈妈带我去的,所谓带我去也是我和母亲一人一辆自行车去的,怎么办理的入学手续没有记忆了,可能那些都是我的母亲去办理的,所以我脑海种没有太多的回忆。
  记忆的开始是在教室门口的红纸,红纸上写的都是本班级学生的姓名,每个自己在红纸上找自己的姓名,我是分到了六班,也就是初一六班,我的名字应该是靠近中间往下一点点的地方,当时看见自己的名字很是兴奋,可能还是想着有一种荣耀感吧,虽然后来才知道那个名字的排列是按照小学升初中的分数排列的,当时并不影响自己当时的兴奋。记得当时按照高矮排座位,我不是很高也不是很矮,所以座位排在中间靠前一点,不过有点偏,靠近窗户,属于那种老师上课不注意的地方。前几年带女儿去我的母校去参观,还给女儿指了当年我坐过的地方,现在看来其实教室中的每个位置在老师眼中都是能看的很清楚,根本就逃不出老师的法眼。
  第一天认识班主任,邓炎老师(应该是这两个字,希望没有写错老师的名字),现在依然是在李营中心中学教授课程,我们这一届的学生是邓老师第一届的学生,因为那个时候她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所以后来邓老师在后来的聚会中还对我们这一届的学生记忆很是深刻。我对邓老师的记忆更是深刻,因为后来邓老师比较“偏爱”我,对我是严加管教了一番,可惜我最后还是让她失望,没有达到她给我设定的目标。记忆中的邓老师普通话说的很好,因为邓老师不是济宁本地人,应该是东北人,经过大学的教育说出的话比我所认识的老师感觉普通话说的都要好。邓老师教授英语课,在1995
  年的时候,英语还是很深奥的一门学问,当时科技没有像现在的发达,在农村的生活中很难能用到英语,不像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英语短句很单词,更不像现在很多商品上都是英文的标志,例如现在的海信电视上,看到不是海信两个字而是Hisense。对于接受了五年或者五年以上(比方我)的小学毕业上来讲,从原来严格的语文数学,语文数学的课程上突然到英语的转变还是很困难的。估计当时邓老师在教授我们的同时也是感受到教授课程的困难,毕竟要从连字母都不认识的学生开始交起,都要进行简单的对话还要学会语法的是相当困难的,当然我学的是相当的不好,一直到现在都分不清楚太多的语法使用。全怪当时自己没有好好的聆听老师的课程,呵呵,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的话,估计要比现在学的好。
  未完待续
  继续着继续,努力着努力
  以上是关于上初中的第一天和见到第一个老师的一些简单的感受,关于老师的的更多的事情后面还会一一叙述,当然也就是能回忆起来多少就写多少。
  第一顿饭
  因为上中学的地方离我的家有5公里左右,当时的年龄是13岁,身高忘记了,反正是不高,可以参考现在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身高,不过当年的时候好像比现在学生的身高要矮一些。说了这些其实就是要说因为个子个子不高,离家又远,又未有公共的交通工具通往自己的家,所以吃饭的问题尤为严重,毕竟原来上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担心过吃饭的问题,只要回家,家里就有饭菜,当然记忆中家里的饭菜都是热的,都是可口的。上初中的第一餐按照我母亲的规定,应该是在学校食堂吃,因为在食堂吃饭据说是大多数好学生的选择,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我第一次出门上学,还真是没有自己的意见,因为这个是压根没有概念的事情。
  说了以上许多还没有说到第一顿饭吃的什么,第一顿饭吃的是土豆,这个自己是绝对没有记错,当时的菜的名字是红烧土豆,第一顿饭留下太多的印象,对食堂有个比较不好的了解,所以记忆很是深刻。当年上学的时候使用的快餐杯,白色搪瓷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卖的,当年的价格好像是在5-6元之间的价格,那个时候只要是在外上学的学生好像是人手一个,没有快餐杯貌似在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吃饭。第一顿饭是我母亲陪我一起吃的,当时和我在一个班级的还有我的姨妹。中午放学的时候我的母亲在教室外等我们,然后带我们去教室后面的食堂去买饭,在买饭前需要在一个兑换点的地方将钱兑换成菜票和馍票。在兑换的时候是需要排队的,因为有很多的新生的家长都是在为孩子做这些。当我们兑换完这些票的时候打菜的窗口已经没有太多的人了。
  忘了说一点的是,放学后食堂的卖菜口是最拥挤的地方。简单算一下,当时我们初一是八个班级,初二也是八个班级,初三是六个班级,这样算来是二十二个班级,每个班级按照五十人算的话是一千一百个学生,除去三百个走读生,再除去三百个在外就餐的同学,这样学校还有四百到五百个学生等着就餐,然而买菜的窗口好像就是四个,所以我转角看到食堂的时候真的感觉很是震惊,因为太多的男生在菜口哪里拥挤着菜,那种情况对我来说是极为震惊的,以至于我在写这些的时候还在想因为吃饭拥挤到那种程度是否在哪里还见过,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没有再见过这么壮观的抢着在食堂买菜的情景。
  当我拿着菜票和快餐杯来到买菜的小窗口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我记得好像就变成了稀松的几个同学在买菜,男生不多了,也就是几个女生在买菜。在卖菜的窗口有个食谱,所谓的食谱是今天有什么菜,一般四个菜,荤素都有,价格好像也不一样。不过第一天我只记得菜谱上的两个菜,一个是豆芽,一个是红烧土豆,另外两个实在是记不清了。我比较喜欢吃土豆,尤其是红烧土豆,五花肉加粉条再加土豆,满满的炖上一锅,即使是现在也是很喜欢这个菜。当看到有个菜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对我母亲讲,我要吃红烧土豆,母亲没有什么意见,她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了,因为我的母亲也没在当时的学校食堂吃过饭,所以我很自主的选择了我上初中以来的第一个菜。当我把快餐杯递进卖菜窗口的时候,我看到窗口里面是很大的案子子,案子上面有几个大盆,回忆起来的话感觉那个盆有80公分左右的直径,有几个盆里面已经只有是菜汤,整个案子上面也是看到菜汤淋漓。在案子的两边各站着两名卖菜师傅,穿着油腻腻的白色衣服,记忆有些偏差了,有可能不是白色的衣服,要不是白色的衣服就是深蓝色的大围裙,很长的那种,油腻腻是没有错,不管是那个颜色,至少不是那种很干净的,当然我是按照现在卫生标准来衡量的,在当时是没有太多的卫生概念的,即使看到了油腻腻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卫生,没有经历过当然没有比对过。我的初中第一份的菜就这样买到手了,当时有个字来讲是打这个字,不是买菜是打菜,菜价是三毛钱一份,然后又去另外的窗口买了两个馒头,馒头的价格两毛吧,和现在差不多,有时间的话我一定查一下1995
  年小麦和面粉的价格,我记得当时的馒头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和现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有同学看到这个,也回忆一下当年馒头是多少钱一个。
  好了菜打了,馒头买好了可以吃饭了。因为食堂仅仅是买饭,没有就餐的地方,所有打完饭菜的同学都要回到教室或者宿舍去,要不然总不能站着户外进行吃饭,我没有宿舍,关于为什么没有宿舍以后会提到原因。以上两种选择,我只能选择一种,那就是回教室去吃饭,还好的是教室比较近,仅仅是几十米的距离。我和我的母亲还有姨妹回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同学还有同学的家长在里面就餐了,记得当时我还是很憧憬我的红烧土豆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憧憬这个词,只是想着又能吃到红烧土豆了,真的是一件快乐事,回来的路上肯定是双手端着菜,喜溜溜的回来吃饭。有句话说的很好,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多大,所以很多事还是不要期望太高,如果期望的太高反而让自己失望的情绪蔓延的更多。那一份红烧土豆是我至今吃过最难吃的土豆了,首先土豆是没有削皮的,而且看起来土豆似乎还没洗干净,仅仅是看起来没有洗干净,吃起来的没有感觉到牙碜,可能也是没仔细吃的原因。那份的红烧土豆的颜色就像只在淡一些的墨汁泡过一样,但是呢土豆还泡的时间短,土豆的外面是有点颜色的,里面却是没有什么颜色。口感是什么样子呢?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如何形容,还是通俗的讲是用带颜色的盐水煮过的不干净的土豆,至于红烧是有点谈不少,当然菜里面的肉在我记忆中是没有的。后来有人告诉我,为什么在我打菜的时候能买到那个菜的原因是因为经过初二初三同学抢购,剩下的是口感比较不好的菜了,什么菜口感好,在上学一年以后基本上都能掌握。后来我也学会了这样简单分辨李营中心中学食堂的菜了,当然,那是过一段时间以后才学会的本领。打来的第一份菜基本上没有怎么吃,剩余的只能是让它按照剩余处理了。
  有人看否?
  看来以后不能写这么多的字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入学准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