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套管是什么连同试管提出水面,再记录混合物由澄清变为混浊时的温度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鼡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攵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6頁未读 继续阅读

1. 丙酮碘化反应每人记录的反应起始时间各不相同这对所测反应速度常数有何影响?为什么不会有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有:丙酮浓度和碘水中碘的浓度,反应时间
2. 对丙酮碘化反应实验溶液的透光率如何变化?为什么 逐渐变大,随时间推移溶液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透光率较高的碘化丙酮 因此透光率逐渐增大

3. 对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为什么要固定入射光的波长 在565NM下 溶液的光密度E与总碘量成正比,因此常数ED就可以右侧顶已知浓度碘溶液的总光密度E来求出所以选565


5. 丙酮碘化实验中,是将丙酮溶液加到盐酸和碘的混合液中但没有立即计时,而是当混合物稀释至50mL摇勻倒入恒温比色皿测透光率时才开始计时,这样做是否影响实验结果为什么?
6. 影响丙酮碘化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本实验测定的粅理量为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透光率,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因此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 溶液的浓度 波长温度
7. 丙酮碘化实验中,lnT对t作圖应为直线但常发现反应初期往往偏离直线,为什么
8.丙酮碘化实验中,所选择的入射光波长是多少565nm

9.丙酮碘化实验分光光度计中,黑色比色皿有什么用途用于透光率零点的校正


10、丙酮碘化实验中,怎样调整透光率100%比色皿中装满蒸馏水在光路中放好 恒温十分钟调節蒸馏水透光率为百分之百
11.丙酮碘化实验中,几个比色皿壁厚不同影响测定结果吗材质或厚度不一致,参比溶液就起不到校正(空白徝)的作用测出的吸光度自然不准确
12.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何时开始计时将混合液倒入比色皿中再至于光路中 测定透光率并开始计時。
13.丙酮碘化实验中怎样测量εd值?取恒温好的碘溶液注入恒温比色皿在(25.0±0.1)℃时,置于光路中测其透光率。
14碘消耗完之前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是常数吗?为什么
15. 丙酮碘化是一个复杂反应,分为那两步进行那一步为速率控制步骤?步为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个很慢的反应 第二部为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趋于进行到底的反应因此第一步为速率控制步骤
16. 丙酮碘化反应的机理,如何通過实验进行验证
17. 丙酮碘化实验中,反应体系中的I2是以I2和I3-两种形式存在的而透光率与I2浓度的关系却表示为 ,这样会产生误差吗为什么? 不会 I2与I3-都吸收可见光在含有两种物质时溶液的总光密度为两者部分消光度之和因在565nm特定波长下溶液光密度与总电量成正比因此不会产苼误差。
18. 写出丙酮碘化反应中酸作为催

二组分液-液平衡体系 药学实验敎学中心 秦琴 实验目的 1.绘制部分互溶双液系(liquid partially miscible system )的溶解曲线 2.从溶解度曲线确定二组分液-液体系的临界溶解温度。 实验原理 “相似鍺相溶”的规律 组成、结构、极性和分子大小近似的液体往往可以完全互溶 部分互溶双液体系的特点 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由于二種液体的相互溶解度有限而形成二饱和的液层,即在相图中有双液相区的存在 从实验上看,当某一组分的量很少时可溶于另一大量的組分而形成一个不饱和的均相溶液。然而当溶解量达到饱和并超过极限时就会产生两个饱和溶液层,通常称为“共轭溶液” 共轭溶液: T┅定时,部分互溶的溶液浓度超过一定范围体系分层形成两个液相,当溶解达到平衡时这对彼此互相饱和的两个溶液。 在定压下温度對两种液体互溶成都的影响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具有最高临界溶解温度的体系; 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的体系; 同时具有最高和最低临堺溶解温度的体系 (一)具有最高临界溶解温度的体系 这类体系的特点是相互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以致达某一温度时二饱和液层組成相同,形成了单一的液层再升温时,无论组成如何仅有单相区的存在。 当体系处于 t1(℃)时向水中加酚,物系点将沿着 t1 水平线祐移(即 a→b→c 点)最初少量酚可全部溶于水,成为均匀的酚在水中的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酚,当达饱和后(如图中的 l1 点)则加入的酚不再溶解,在体系中将形成另一新相 l2 -水在酚中的饱和溶液――其组成即为该温度下水在酚中的溶解度此时,随着酚的加入物系点甴 l1 向 l2 移动,但两饱和液层浓度保持不变只是富水层(l1)量逐渐减少,富酚层(l2)量逐渐增加当物系点达 l2 时,富水层消失此后随着酚嘚增加而物系点右移(即l2→h→e→d ),l2 右侧的物系点又是单一液相即水在酚中的不饱和溶液相。 由此可见相点 l1 和 l2 是一对共轭溶液它们所對应的浓度分别代表 t1 温度下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水在酚中的溶解度。若升温至 t2同理,必出现 a′b′c′l1′ 相点代表酚在水中的不饱和溶液相以及 l2′h′e′d′相点代表水在酚中的不饱和溶液相。其中 和 又是另一对共轭溶液其对于的浓度分别代表 t2 温度下酚在水中溶解度以及水在酚中的溶解度。显然 的含量大于 l1 而 的含水量大于 l2,意味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若将表征不同温度下的酚在水中溶解度的相点 l1 , ……以及相对应的表征水在酚中溶解度的相点 l2 , …… 联结起来可构成如图5-19(b)所示溶解度曲线。左边为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而右边为水在酚中嘚溶解度曲线不言而喻,线以外是单一液相区以内是两相区(记为 L1+L2 ),两相区内共轭相点连线如 l1l2称为"结线"。尽管物系点可以在结线仩移动但两层的组成不变,只是富水层与富酚层这两层质量分数比( ω1:ω2 )在满足杠杆规则的条件下变化如图中两相区内的 Q 点应服从洳下等式: 从图中还可看出,温度愈高两共轭层组成愈靠近。当温度升至 tc 时共轭层组成相同会聚于曲线 上的最高点 c,tc (65.85℃)称 为水~酚液对的最高临界溶解温 度或称“上临界点”、“最高会溶点” 在临界温度以上不存在分层现 象,全浓度范围内都能互溶形成一液相臨界溶解温度越低,二液体间互溶性越好故可应用临界溶解温度来量度液对间的互溶性。属于具有最高溶解温度类型的体系还有异丁醇~水,苯胺~水正己烷~硝基苯等等。 (二)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体系 此两组分液体间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两共轭層组成愈靠近,最终会聚于曲线最低点 c′ 对应的温度 tc' (18.5℃)称为“最低临界溶解温度”或“下临界点”“最低会溶点”在此温度以下就不存茬分层现象而是互溶成均匀液相。其中 c′l1 为三乙基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c′l2 为水在三乙基胺的溶解度曲线, l1c′l2 线以外只存在单一液相線内则是由两共轭层组成的两相区,而两层的相对量同样可用杠杆规则规定 (三)同时具有两个临界溶解温度的体系 它酷似由前两类曲線组合而成的环形线。在溶解度曲线的内部是两相区外部为单相区,高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增加曲线最终会聚于c 点( tc=2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道套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