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5 爱尔兰电影 追击 插曲 也叫都柏林天气教父

爱尔兰电影《Once》两首歌曲 - 麦田音乐网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是不同的四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人种,民族,历史,文化都非常地不同。且听我慢慢道来(多图预警,图解包您爽)。从公元0年开始往后按时间往后撸,夹杂世界史。&br&&br&---基本可以从头看明白英国历史---&br&&br&总的来说:威尔士是英格兰打下来了,苏格兰是英格兰买下来的。爱尔兰,这个没有研究过。&br&&br&说到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这里就不得不说下英国是咋来的。&br&&br&公元0年左右吧,古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征服高卢,高卢就是现在的法国。要知道当时人类的文明发源于中东,逐渐向两边蔓延,所以这时候,除了地中海沿岸: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新月沃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波斯、巴基斯坦、埃及以及地中海南岸,其他地方都处在原始部落状态,没什么文化可言。这时候生活在高卢的人种叫做凯尔特人,凯撒把他们驱逐出了法国,于是他们来到了英国。凯撒紧随其后,继续北攻不列颠岛。不断地驱逐凯尔特人,直到最北面格拉斯哥。也就是我上学所在的城市,在城市的北面留有古罗马阻止凯尔特人和皮克特人(苏格兰本土人)南下的城墙遗址。威尔士和苏格兰高地一样都是山区,罗马人只把他们赶到西面和北面的山区,没有精力进一步驱逐与灭族,也就留下了威尔士,苏格兰后来崛起的隐患。-------------------&br&&img src=&/d11edbd0a98a2a097f8d9aa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d11edbd0a98a2a097f8d9aa_r.jpg&&公元四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整片英格兰土地出现了权力真空,没有一个成熟的文明来统治这里。于是乎莫名其妙地很多日耳曼人来到这里,也就是原来罗马人统治的地方。-------------&img src=&/8d392a076e98fc7a310c09_b.pn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8d392a076e98fc7a310c09_r.png&&这里不得不说下我国对整个古代历史的影响。在古罗马同时期,汉武大帝北进驱逐匈奴,就是这帮匈奴觉得中国这片活不了了,往西看看吧,结果就跑到了日耳曼人的土地,匈奴人骁勇善战,虽照我大中华差点,但打这些个开化不久的日耳曼人还是绰绰有余的。顺便提一嘴,日耳曼人粗略地指的就是现今的德国人。这些个日耳曼人没办法啊,那就学匈奴,往西跑呗,在古代存在这么一种规律,一个民族国家文明程度很高后,就开始重文重商不尚武了,于是乎就被开化文明程度低的野蛮人吧,给灭了。你想想看,日耳曼人不懂那些个苏格拉底,民主,哲学,就是干!要生存,要土地,要女人啊!于是乎,西罗马帝国就是被这么一群日耳曼人给灭的。最后相当于,我汉武威武,日耳曼人也占了便宜,得了法国和不列颠东南大部分土地。这个逻辑有点怪,但巧合的是,东罗马帝国灭亡也和我大中华有关系,关系太间接,这里不展开了&br&&img src=&/e7f92d74dbd36f2efa33e72_b.png& data-rawwidth=&1192&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2& data-original=&/e7f92d74dbd36f2efa33e72_r.png&&-------------------------------------&br&好吧,这时候是公元400-600年吧,不列颠岛大地被凯尔特人占着威尔士的地段,凯尔特人和皮克特人占着苏格兰地段,一群日耳曼人占着现在英格兰的地方…各位看观,这三地方人种文化都不一样,后来能成一个国家有趣的事真是很多,且待我慢慢BB。---------------&br&&br&&br&来不列颠岛日曼人,主要是其下昂格鲁和撒克逊两支。这些日耳曼人在英格兰建立了7个国家。各国混战到827年,各位看官,大家可以小小自豪一下,我们都盛唐了,整个英格兰第一个统一的政权才出现,合着以前多野蛮…&br&&img src=&/754d24fd0e918dc963fdf72bfb98435b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754d24fd0e918dc963fdf72bfb98435b_r.jpg&&&br&800年左右,维京海盗开始活跃起来了,维京人大抵指的就是丹麦、斯堪地那维亚半岛(挪威,瑞典,芬兰)。合着这帮蛮子开化了就开始出去强别人东西,杀别人男人。不列颠离他们还近,不胜其烦。但有一部分人留在了不列颠,逐渐同化了。大概公元1000年多一点吧,丹麦国王把英格兰给揍了,就统一英格兰,丹麦和挪威!但这家伙死后把这仨地方分给仨儿子,他死后,这国家分成三块了,敝人以为,只传一个人好一些。后来在英格兰的儿子被推翻,也不见其他俩兄弟有啥作为&br&&img src=&/9385ca8aad16de88b0c0c3d_b.jp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9385ca8aad16de88b0c0c3d_r.jpg&&。---------------------&br&&br&各位看官,到公元1000多年,英格兰来者不拒,容纳了没被驱逐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北欧人。而苏格兰(也有少部分日耳曼人)和威尔士几乎没变。由于权力真空,威尔士的凯尔特人和苏格兰的凯尔特,皮克特人逐渐崛起。三国鼎立局面确立了,地界估计和现在差不了多少了。&br&&img src=&/273c66f9701d4daa5afdb4de_b.pn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0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273c66f9701d4daa5afdb4de_r.png&&(英国地图)那些个红坐标是Oban, 鄙人打算明儿个做三小时火车去那吃海鲜,吃完再坐三个小时回格拉斯哥。seafood Capital of Scotland, 海鲜极其便宜~来苏格兰一定要去~&br&--------------------------------&br&&img src=&/eb34a0cfe139fc0b5c04f38da65fbd50_b.png& data-rawwidth=&702& data-rawheight=&9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2& data-original=&/eb34a0cfe139fc0b5c04f38da65fbd50_r.png&&(威尔士地图,红色是国界)&br&上个地形图&br&&img src=&/9a4efea54e5d557ee15fe2_b.png& data-rawwidth=&1328& data-rawheight=&1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8& data-original=&/9a4efea54e5d557ee15fe2_r.png&&&br&威尔士和英格兰东西之别而已,离得近,威胁大,120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他爹把威尔士征服了,降其为大公国。但他爹晚节不保,诸侯叛乱,威尔士也趁机复活。于是这个又高又帅的爱德华平叛诸侯,彻底征服威尔士,但威尔士人还是不放心。于是爱德华一世把他深爱的怀孕的妻子放到威尔士,让他的长子从小在威尔士长大,成为威尔士亲王,威尔士语是他最先接触到的语言。这个长子封威尔士公爵的规矩沿用至今。于是乎威尔士牢牢地顺从了英格兰。本来就近,交流也多,世仇是和罗马人,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了,跟谁不是过日子,因此威尔士人对英格兰没啥太大情绪,也绝对不可能在当今闹独立。&br&&br&--------------------------再说苏格兰。因为我在格拉斯哥(苏格兰最大的城市)读书,这里更了解一些。&br&&img src=&/a6dcd058cccece1bca364cfea229af75_b.png& data-rawwidth=&1232& data-rawheight=&1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2& data-original=&/a6dcd058cccece1bca364cfea229af75_r.png&&(苏格兰地图:红色的是国界)&br&来个地形图&br&&img src=&/90d909dc32cead0c1c311ae4d40ec64e_b.png& data-rawwidth=&1514& data-rawheight=&1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4& data-original=&/90d909dc32cead0c1c311ae4d40ec64e_r.png&&&br&人家苏格兰远在北边,和英格兰关系自然不密切,接壤不多,要命的是,在格拉斯哥-爱丁堡以南人家有平原种植庄稼,在平原往南有一片山地作为第一层屏障。在斯特灵(苏格兰王国曾经的首都)北面也有腹地平原种庄稼。而且斯特灵是苏格兰平原腹地的一个狭窄的口,只要守住斯特灵sterling,就能守住腹地。在西北是高地连绵的高山夹带长长的冰川刨蚀的深胡(尼斯湖就是这种)。长条形的湖连起来只留出几个口,要想深入西北高地只能走这几个口。这也就是说人家苏格兰从历史上就进可攻,退可受+_+。为啥要听你英格兰的?!当然后来还是合并到大英帝国,这个以后详谈。&br&&img src=&/5afc7bbd0_b.png& data-rawwidth=&1580& data-rawheight=&1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0& data-original=&/5afc7bbd0_r.png&&&br&刚刚所说的大帅哥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这家伙还在做王子的时候还跟十字军东征去了,等他爹亨利三世死了三年后才赶回来继位。这货老了也不是省事的主,他干了一件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应该各位看官都看过《勇敢的心》吧,说的就是爱德华一世在年老的时候挥兵攻打苏格兰。这货真的是折腾的一辈子啊,年轻时候挥兵帮他爹平叛诸侯,十字军东征,继位后统一威尔士,年老了还想统一苏格兰。老骥伏枥,照样不虚,杀了华莱士,但终究因为年老而死于战途。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不得不假设一下这家伙没死的话,说不定苏格兰就要提前400年归顺英格兰了。此时大概是1300年多。&br&&br&此后,苏格兰一直处于和英格兰对立的状态。事实上,苏格兰远交近攻,和法国形成世代的联盟。英格兰就被夹在中间,两面作战,这让英格兰一直很恼火。因此有时候就不得不和苏格兰友好一下,大家通个婚,做个亲家啥的。但英格兰人和法国人绝对是世仇。这段渊源也是很逗的。不管各位看官同意不同意了,我就要强行插入啦!对!就是强插~对英法关系不感兴趣的就可以直接略过下一段啦。&br&&br&前面说了,丹麦人统一了英格兰,丹麦,挪威。丹麦君主把原来的英格兰王室从英国赶跑了,就跑到了法国诺曼公爵这,因为英国女王就是人家诺曼公爵的妹妹啊,人家英格兰原来的国王是人家妹夫啊。这丹麦君主怕诺曼公爵带着英王再打回来,就做了一个特别特别逗的约定~这个约定可逗死我了~要么说蛮子开化的晚,中世纪也没啥文化呢。具体的约定是这样的:丹麦君主娶你诺曼公爵的妹妹,就是这个英格兰女王,以前和原英格兰国王的孩子不算,和丹麦君主生出的孩子就可以继承英格兰。逗的地方在,诺曼公爵答应了!!!!可见亲情都他娘的扯淡,利益才重要!!!!你妹夫还在你家呢,诺曼公爵就又把他带着孩子的妹妹又嫁出去了---小编好像真的扯远了,不过各位看官你们赚到了,因为这段太逗了---继续了啊。这个妹妹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忏悔者爱德华,这家伙因为这个约定以为一辈子也没啥希望了,就老实在舅舅家活着呗,和他表兄弟也就是在他之后的征服者威廉玩的很好。这个征服者威廉呢,是个私生子,是没有继承诺曼公爵的权利的。所以,物以类聚,这俩人都是当时失意的人,关系就好呗。但是他爹不争气,没弄出个正统的儿子,他后来就继承了诺曼公爵。后来,丹麦国王死了,他原来的三个儿子分别继承了丹麦,英格兰,挪威。也就是说人家没守那个约定,于是乎就打呗。。。后来这个觉得没啥希望的忏悔者爱德华竟然又莫名其妙滴被推上英格兰王位了。这家伙有深厚的法国背景,他也做了个约定,他对他表兄弟(征服者威廉)说,我死了,英格兰皇位就给你。可是他死了,这个约定又没被遵守,于是征服者威廉就打呗。后来这个征服者威廉真的就征服了整个英格拉,所以英格兰王国的领土就自然多了法国诺曼公国的土地!!从这里开始,英法的矛盾就来了!诺曼公国很大啊,对法国对影响太大了,法国皇室卧榻怎能允许英格兰+诺曼王国酣睡呢?法国土地咋能允许有英格兰的巨大影响呢?于是乎英法战争百年地打,法国圣女贞德就是这时候出来滴。&br&&br&小编这里是苏格兰时间3:17,小编这么呕心沥血,各位看官不要吝啬点赞哦。&br&&br&~~~~~~~~~~~~~~~~~~~~~~~~~~~~~~~~~~~~~~~~~~&br&&br&好了,现在放大招了。来说说苏格兰是咋被买下来的!!!!!!!!&br&妈蛋,明天,哦不对,是今天,Oban不去了,写到3:30了。。。明天补觉!!!&br&&br&苏格兰被兼并其实是分两步的!&br&第一步:&br&很多人都只知道其中一步。然而这一步并不意味着苏格兰正式是大英帝国一部分了。事实上,这两步之间也间隔了100年之久。大多数人知道的只是因为两国之间联姻,最后英格兰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没孩子,具体说是没结婚。结果一算,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有资格继承英格兰王位,因为她俩是表姐妹~~ 这个苏格兰玛丽女王也是个传奇人物,先是被英格兰国王抢,逼迫她和自己儿子结婚好接收苏格兰。但是玛丽女王的妈妈他哥可是法国权臣,于是乎,这小姑娘刚几岁就被送到法国王室,后来和法国皇子结婚,但结婚四年就克死了老公~~好了,又扯远了。讲回来~~这个玛丽女王克死老公之后,没办法就回国执政了,结果不太顺手,可能在国外生活久了的原因。于是跑到了英格兰。那伊丽莎白一世咋能放任对自己王权有觊觎之心的人愉快滴生活在英格兰呢,于是就把她给逮捕了。过了很多年,找个了理由就杀害了她。这时候,她的儿子是一直在苏格兰当国王的,也就是这个詹姆士6世。又过了很多年,伊丽莎白一世也挂了。。。结果只有这个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有资格继承英格兰王权。詹姆士六世相当于被英格兰国王杀了老妈,结果又去做了英格兰国王。自此,两国的皇室彻底的统一了!此时是1603年!!!!!&br&&br&第二步:&br&这第二步才是真正的两国合并,也就是100多年后,1706年,两国议会合并。解散苏格拉议会,苏格兰派议员到伦敦。为什么说皇室统一不算真正的统一呢。因为两国原有的差别,利益和势力不会因为一个国王的到来而改变。但是,议会的统一是在两国利益趋同的基础上发生的。为什么说苏格兰是被英格兰买下来的呢?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苏格兰人民不断抗议并争取独立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委屈啊,不服,觉得当初是被卖国了。但苏格兰的独立运动绝对可以当一个笑话来看的,具体原因,点赞过百再来补上~~~感觉自己贱贱的,其实是因为写太他妈晚了,要吐血了。&br&&br&17世纪是英格兰海上霸权时代的开端,眼见着英格兰越来越富裕,苏格兰看着眼馋啊,于是乎一个 威廉的汉子说咱们也来殖民吧。找了个地,当时没人占着,就是今天的巴拿巴。人家苏格兰人民也聪明啊,那个地最窄,以后价值大大地。于是乎举国把富国的希望放到了这个殖民公司。但是,不是地不好,而是时代未到。英格兰人觉得利益会被侵犯,于是乎,议会强迫把英格兰人在其公司的资金抽走。于是,苏格兰不得不再投入大量的资金 。结果, 西班牙人觉得他们侵犯了西班牙的利益,就把船都打沉了,幸存的几艘到达了巴拿巴,也因其荒芜,疾病,炎热都死于非命。再加上那几年苏格兰风雨不调,饥荒出现,这个国家摇摇欲坠。这时候,在皇室合并的一百年间,一些英格兰的政治家也觉不能让苏格兰越走越远,让英格兰又回到两面作战的处境。于是乎软磨硬泡,威逼利诱,用了各种手段,迫使苏格兰加入了大英帝国。其中某个手段,就是禁止苏格兰海上贸易,但你加入大英帝国,就可以。此时的苏格兰别无他选,也是因为远离国际经济政治的中心,最后就解散了议会,派议员到伦敦。此时两国算是正式的合并了。因为两国利益趋同了,只有跟着英格兰走,才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对于英格兰来说,只有收买了苏格兰,才能后庭不失火,全力争夺世界霸权。两家其实是双赢的。&br&&br&(苏格兰是个出人才大地方,无论是亚当斯密,蒸汽机改良者瓦特还是休谟等等。事实上,工业革命就源起于苏格兰,具体说是格拉斯哥附近。)&br&&br&&br&再埋个伏笔,但要大家开启。&br&年英法断断续续打了29年,俩国的战争直接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上面提及1706年两国正式合并,但是1717年一个苏格兰人帮助法国建立了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是当时战争的资金来源处。各位看官,这个苏格兰人,在法国本来是为国效力,攻打英格兰的,但玩着玩着,发现祖国被兼并了,自己被判国了~~这个我觉得非常逗~~好吧,&br&&br&&br&-------------------点赞过百,第二更--------------------------------&br&&br&之前答应大家,点赞过百,答主就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苏格兰独立在答主看来是个伟大的笑话。那么下面来谈谈答主的观点。小编几天不看书,觉得亏欠很多,先看看英法美之间的历史,等有时间了,就来给大家更。&br&&br&--------------------------------&br&新帖:为什么苏格兰独立是个笑话?&br&&br&分析苏格兰独立是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实际上,在其独立前,已经有经济学家做了大量分析论证可行性,因此小编就从几个小角度谈下小编的看法。&br&&br&首先。是谁想独立?没错,穷人。前些日子是苏格兰独立运动失败的一周年,小编那天好奇,去了格拉斯哥市中心逛街,格拉斯哥商业街很繁华,还是周末,挤满了人,大家徜徉漫步,没见哪个群情激愤了。喔!偶有一两个年轻人披着圣安德鲁旗飘过,也有古罗马式的演讲怂恿路人,然而并没人听。可见,大部分能在周末购物的人,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和大部分社会一样,最容易被怂恿和最不会独立思考是学生和最普通大老百姓,苏格兰虽然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但苏格兰人几百年间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光环下生存。生活在这个联合王国里的福利,绝对要比独立的苏格兰要多。&br&&br&问:国是什么?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政治机器,是富人统治社会的工具。苏格兰富人手里捂着英镑,生活安稳,为啥要独立?那普通民众或说穷人阶级的呼声就不重要了吗?当然重要,不过在小编看来,他们的立场很愚蠢。为什么?&br&&br&先阐述下小编的观点。统治一个国家的手段有哪些:最高明的是钞票,也就是货币;第二是媒体!!!媒体自古就是统治工具,媒体自由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轻而亦举。说句题外话,这也是犹太人的聪明之处。“我”犹太民族人是少,但就是有钱,但也不啥都收归囊下,就控制你美国的银行体系和主流媒体,就能牢牢控制住美国,你去查历任美联储主席,都tm是犹太人,巧合么?然后再看看美国那几大媒体老板都姓啥?所以说,谁拿到了这两杆武器,谁就拥有这个国家。遥想天朝金融体系全球独树一帜,至于媒体....所以大家懂的,这里没有对不对的问题。得媒体者得天下啊。你有了媒体,那你就有了选票,那你就控制了议会。说的比较粗糙,逻辑就是这么简单。&br&&br&好,穷人阶级在一些苏格兰独立会获得巨大好处的党派的人所控制的媒体多怂恿下,这就上街游行了啊。独立党派的媒体说了,如果独立了福利提高多少多少,再勾芡点民族情绪啥的。。。那学生就受不了了,敢情都要为国捐躯了。&br&&br&接下来。独立的诱因是啥?是北海石油!!!苏格兰并非世界的中心国家,要想强大是不可能的。因其加入了英格兰,两国通商,进入世界贸易体系,苏格兰人逐渐觉醒(当然,苏格兰少数精英一直很厉害,前面不是说一个苏格兰人一手创办了法国央行吗)。这才格拉斯哥大学的瓦特和亚当斯密才能分别改进蒸汽机,研究出富国政策。好!各位看官,注意是格拉斯哥大学,不是爱丁堡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好吧----就是小编的学校。此后,工业革命从苏格兰格拉斯哥地区发起,苏格兰迎来了最为辉煌的100年()。格拉斯哥这个城市当初到底有多么厉害,用一个数据就够了,全英国只有俩城市有地铁,伦敦和这里。到现在为止,大家熟知的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统统没有。所以说苏格兰人有独立立国的工业基础。但这还是不够的,直到上世纪60年代苏格兰北海发现了石油......分家的念头点燃了,所以说,国家是利益的划分单位,薛微的不是那么大义凌然。小编的观点是,只有民族不是国家的划分界限,那么才不会有深刻的仇恨,当然这是题外话。独立党派和一些个经济学家开始计算啦,独立后,卖石油就能立国啦,承诺给你们屁民福利,过上阿联酋,迪拜一样的土豪生活。诱人么?富人是不会被欺骗的,也不会care。穷人会。这就是苏格兰的立国基础。&br&&br&---先说到这,这边3.25---小编要睡觉了---最后发几张去Oban的图上来---&br&&img src=&/977ecc72d0f156adb45dd8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977ecc72d0f156adb45dd8_r.jpg&&&img src=&/dbbf4dcc096d0c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bbf4dcc096d0c_r.jpg&&&img src=&/d1afa6af024b65939efb006fbb80dec3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1afa6af024b65939efb006fbb80dec3_r.jpg&&这些总共才花了350RMB 三个人吃到饱&br&&br&&br&&br&&br&&br&-------能看到最后的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为你点赞
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是不同的四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人种,民族,历史,文化都非常地不同。且听我慢慢道来(多图预警,图解包您爽)。从公元0年开始往后按时间往后撸,夹杂世界史。 ---基本可以从头看明白英国历史--- 总的来说:威尔士是…
暴行不可胜数,随便引几段我自己的文章:&br&&br&英国入侵后的例子&br&&blockquote&&p&1228年,强制用英国法律和惯例替代爱尔兰法律;1297年,建立了其中半个爱尔兰人都没有的爱尔兰议会;鼓励英格兰化的殖民者进入爱尔兰;不断发出歧视爱尔兰人,以避免殖民者爱尔兰化的法令……以至“杀死一个爱尔兰人等于杀死一条狗”。&/p&&/blockquote&&br&英国内战后的例子 &br&&blockquote&1649年内战结束、保王派失败后,作为虔诚清教徒的克伦威尔旋即带兵征服了爱尔兰。在英军的铁蹄下,短短三年里,约150万人口的爱尔兰岛就由于屠杀、饥荒、疾病、移民而减少了41万。英国国会为了解决军队欠饷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土地要求,更是没收与拍卖了爱尔兰全部2千万英亩耕地中的1千1百万英亩。之后的日子愈发难过:1648年时,爱尔兰天主教徒还拥有全爱尔兰土地的59%,到了1751年,他们手中只剩下全爱尔兰土地的5%。他们还没有选举权,不能雇佣两名以上的学徒,不能出国留学,不能在大学申请学位和奖学金,不能担任公职、陪审员、律师和教师,不能出席议会,不准购买土地,甚至连个人财产价值都受到限制(譬如不能拥有价值超过5英镑的马匹)。爱尔兰被禁止向海外输出商品,工业基础(比如曾经发达的毛纺工业)被摧毁,完全沦为农业国。更糟的是,这种农业国地位甚至都是附属的。为了保证工业发展所需的粮食供应,英国完全控制了爱尔兰的粮食出口,绝大部分的大麦、小麦、燕麦等粮食都必须提供给英国,而爱尔兰农民只能依靠高产而又廉价的马铃薯果腹。这简直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政府、地主、工厂主、教区牧师联手竭力把面包从工人餐桌上夺走的情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逼迫劳工改变饮食习惯,以马铃薯为主食,这样就能保证在尽可能压低工资之后劳工还能活得下去。而“节约”下来的粮食,则可以用来满足英国国内不断增长的(有足够购买力的)需求,做到利润最大化。&/blockquote&&br&英爱合并后的例子&br&&blockquote&&p&1801年英爱合并后,英国政府根本无意推动爱尔兰像苏格兰和威尔士那样与英格兰融合。爱尔兰的殖民地地位丝毫没有改变,殖民当局依然将爱尔兰人视作被殖民者来残酷剥削。1817年英爱各自的国库实行合并。由于英国政府强迫爱尔兰将因爱尔兰人举行起义而产生的一切费用,以及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理应”由爱尔兰提供的军费,都作为单方面债务承担下来,爱尔兰的债务竟然从225万英镑飙升至1亿1千3百万英镑。许诺了很久的解放天主教徒法案,到1829年才被英国国会通过。这不仅是一个不完全的解放法案,法案中还将选民的收入要求由原先的40先令大幅提高到10英镑,爱尔兰天主教徒选民的人数因此从23万锐减至1万4千。&/p&&/blockquote&&br&爱尔兰大饥荒期间的例子&br&&blockquote&&p&1843年开始,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在北美与欧洲蔓延,引发了饥荒。当饥荒结束时,情况次糟糕的尼德兰有近1万人因此死亡,情况最糟糕的爱尔兰死亡人数却高达1百万。加上期间逃离爱尔兰的1百万移民,年间,人口850万左右的爱尔兰总计失去了2百万人。这绝不是饥荒正常发展的结果,英国难辞其咎。当饥荒爆发时,英国媒体将这场灾难视为上帝对爱尔兰人“奢侈”及“无忧无虑”生活的警告,并直斥马铃薯是一种“最不可靠的作物和最差的食物”。搞得好像爱尔兰民众有面包不吃,自愿吃马铃薯,所以活该受惩罚似的。而英国政府于1845年11月采取了三项措施来应对饥荒:第一,从美国订购大批玉米到爱尔兰,由政府低价出售——先不提这美国玉米到1847年春天才能运抵,缓不救急……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爱尔兰农民种植的小麦等粮食是用来交地租的,他们平常完全依靠马铃薯过活,在绝收后又不免租,怎么可能还有任何购买力?玉米价格再低他们也买不起呐。第二,对所有输入英国与爱尔兰的粮食免除保护性关税,以降低面包价格——丰年都吃不起面包,现在面包价格降点,爱尔兰农民就吃得起了?第三,在爱尔兰各地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这是唯一有效的措施,但岗位不多、工资低廉,最多时也只能解决不到3百万人(包括劳工及其家属)的口粮。何况资金根本不足以长时期维持,工作时有时无,告别饥荒则遥遥无期。到了1847年7月,政府只能用(相对比较省钱的)直接发放救济口粮的方式代替以工代赈。政府的拨款相当有限,英国民众的捐款相比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捐款也不算多。许多英国民众却认为爱尔兰人忘恩负义、不思进取,救济爱尔兰人是浪费税金。浑然不顾英国政府于饥荒期间,仍在爱尔兰照常收税不误,光从爱尔兰征收的济贫税和收回的贷款本息就已经超过850万英镑,而英国政府提供的援助总共才810万英镑(其中一半以上居然还是作为需要偿还的借款)。对于1847年开始的大规模驱逐浪潮,英国政府也没有进行干涉。&/p&&br&&p&自从爱尔兰的耕地集中到英国殖民者手中去了之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不在地主(即与在地地主相对的概念)”群体。这些英国人地主居住在伦敦等大城市,有些甚至一生从未到过爱尔兰。他们往往把土地整块租给身处当地的农场主,抑或遥控指挥代理人经营土地,坐享地租,且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同意减免租子。饥荒爆发后,一些中小农场主被地主拒绝减免的地租,以及政府强制征收的税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由是决定驱逐交不上租子的佃农。然而不少农场主家庭在一个个佃农家庭被驱逐后,也紧接着被地主驱逐了(当然,他们不像佃农般一无所有,往往早已攒下一笔去北美安家落户的钱)。驱逐行动由地方官员在警察与军队的帮助下执行,佃农全家被赶出家门,房屋被推倒,胆敢收留他们的邻居往往会在被发现后一起遭驱逐。在债务、抵押等负担,抑或贪婪的影响之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地主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决定不实行驱逐,另一些地主愿意用一点现金换取被驱逐家庭的顺从,多数地主则表现得无动于衷。&/p&&/blockquote&&br&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的例子&br&&blockquote&&p&“小队”与“飞行纵队”在城市与乡村进行的游击战,都被英国政府视作谋杀和恐怖袭击,殖民当局自然要采取残酷的报复措施。据统计,在战争的前18个月中,英军搜查了38720幢民宅,逮捕了4982名嫌疑分子,进行了1604次武装袭击,洗劫和毁坏了102座城镇,屠杀了77名没有武装的共和派与一般平民。可殴打、破坏、纵火、抢掠财物、随意逮捕、未经审判的处决,这些“以暴制暴”的行动,不仅不会吓阻住武装共和派,还将本来普遍反感共和军暴力活动的大多数民众再次点醒了——“还是没把我们当人呐”!要知道,共和军可是几乎从来不会主动牵连普通民众的,而英国人却把严厉惩戒的主要目标放在了爱尔兰老百姓身上。殖民当局振振有词,“惩戒行为都是能够找到法律依据的,并有对烈度进行限制,‘绝对’不会出人命;而那些出人命的‘偶发过激行为’,事后都已追究了当事人责任(名义上的追究,未进行任何实际处分),这样的做法完全体现了国王陛下的政府对联合王国臣民的一视同仁云云……”此般帝国主义说辞当然不能把事情糊弄过去,爱尔兰民众会用自己的方法来反抗大英帝国的殖民压迫。&/p&&/blockquote&&br&&blockquote&&p&虽然在1920年的3、4月份,也发生过比如爱尔兰第三大城市科克市的市长(新芬党籍)托马斯·麦克·科顿(Tomás Mac Curtain)在36岁生日那天在全家人面前被一伙保安队员射杀,以及驻爱英军与保安队的联合巡逻队向庆祝武装共和派囚犯获释的欢庆人群开火,导致3死9伤之类的恶性事件。但还是有不少爱尔兰人认为,英国政府在眼下明显无法把独立运动压制下去的情况下会选择谈判。可当8月,英国政府在爱尔兰正式实施《恢复秩序法》,用军事法庭取代平时的各类法庭后,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劳合·乔治还是选择了镇压,而非谈判。11月21日,爱尔兰历史上五次“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事件中的第三次,把战争状态推向了一个爆发点:&/p&&p&殖民当局的情报头子、陆军准将奥蒙德·温特爵士(Ormonde Winter)也是武装共和派最凶恶的敌人之一。他于20、30年代参加了多个英国法西斯组织,后曾在冬季战争中为芬兰陆军服务。他为了应对屡屡挫败第7处和其他英国特工、密探的共和军,特别是对付柯林斯的共和军情报部门,打算从大英帝国各个情治部门调来18-20名富有经验的精锐特工组成一个特别情报分部。在这个特别分部成型的过程中,由于成员喜欢在都柏林市内的一家“开罗咖啡馆”碰头,由是被称做“开罗帮(Cairo Gang)”。开罗帮给共和军情报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柯林斯于是决定在日早晨全面袭击开罗帮成员及相关人员。结果造成包括开罗帮成员、驻爱英军军法官,以及2名预备队成员和1名平民告密者在内的15人死亡、4人受伤;共和军方面的袭击者则只有一名“小队”成员受伤。温特为此勃然大怒,决定立刻实施报复。可是踪迹难寻的共和军情报部门岂是马上可以找到的?殖民当局决定直接向爱尔兰民众进行报复,得给这些不长记性的爱尔兰人一个永世难忘的教训!15时25分,黑褐部队与预备队乘坐装甲车和卡车闯入盖尔体育联盟的科罗克公园球场(Croke Park)。当时正在进行都柏林队与蒂珀雷里队之间的盖尔式足球比赛,现场至少有5千名观众。黑褐部队与预备队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用步枪、手枪以及装甲车上的两挺机枪向场上球员与场下手无寸铁的球迷射击,最终导致包括一名蒂珀雷里队球员在内的14人被杀、超过80人受伤,引起国际舆论哗然。&/p&&/blockquote&
暴行不可胜数,随便引几段我自己的文章: 英国入侵后的例子 1228年,强制用英国法律和惯例替代爱尔兰法律;1297年,建立了其中半个爱尔兰人都没有的爱尔兰议会;鼓励英格兰化的殖民者进入爱尔兰;不断发出歧视爱尔兰人,以避免殖民者爱尔兰化的法令……以至…
&b&深度解析&澳新加美&四大移民国优劣&/b& 来源: &a href=&///?target=http%3A///GetEntry.do%3Fid%3Downer%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明聪的日志&i class=&icon-external&&&/i&&/a&&br&&p&今天我要来全方位剖析4个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的各项指数。常言道: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数据是窥觑真相的唯一途径。所以我花时间做了一个全方面的分析,供大家做为选择移民定居时的参考数据,也可以做为已经拿到绿卡的人用来平复躁动不安的完美主义情结。
&br&&br&  如果计划移民,面对澳新加美四个传统移民国,选择去哪个移民国家,又成了一个关键问题,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反反复复的讨论,诸如:加拿大和澳洲哪个好?澳洲和新西兰哪个好?哪个经济强?福利怎么样?失业率如何?犯罪率是不是很高?会不会歧视啊?等等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发口角之争,可谓刀光剑影、硝烟弥漫。
&br&&br&  即使是那些已经拿到绿卡的人,也经常会有遗憾:受不了澳洲人的自私冷漠——我怎么老遇到白人至上主义者;新西兰简值就是一个大农村——这里的人基本上都胸无大志;美国看病真的是太贵了——上当了,这里根本没福利;加拿大真的是天寒地冻——怎么老是有极寒天气……最终的结论出来了:我以后有机会要再移居!
&br&&br&  如果通过本文中以下数据的几番对比后,仍然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定居,套用一个网络词汇&杯具了……&,那说明您的需求可能需要考虑向地球以外的未知区域拓展或考虑寻求银河系以外的星外文明。事实上,你必须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在这四大移民国中,随便跻身其间一个国家,都相当于领跑于40几亿人之前,这个跨度已经飞跃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取得了在某些地区需要通过几代人努力才能换来的生活前景。没有哪个国家是十全十美的,十全九美足矣。
&br&&br&  以下数据针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这4个传统的移民国家,包含2个综合指标、6个单项指标,文末将附上综述。其中*号标注的是澳新加美这四个移民国。
&/p&&p&&b&综合指标:&/b&&br&&br&&b&一、HDI人类发展指数,2010年排名(综合性数据) &/b&数据权威性:5颗星&br&&br&&/p&&p&&b&排名 &/b&&b&国家&/b&&b&指数&/b&&/p&&p&1.Norway (挪威)&b&0.9380&/b&&/p&&p&2.Australia (澳大利亚) *&b&0.9370&/b&&/p&&p&3.New Zealand (新西兰) *&b&0.9070&/b&&/p&&p&4.United States (美国) *&b&0.9020&/b&&/p&&p&5.Ireland (爱尔兰)&b&0.8950&/b&&/p&&p&6.Liechtenstein (列支敦士登)&b&0.8910&/b&&/p&&p&7.Netherlands (荷兰)&b&0.8900&/b&&/p&&p&8.Canada (加拿大) *&b&0.8880&/b&&/p&&p&9.Sweden (瑞典)&b&0.8850&/b&&/p&&p&10.Germany (德国)&b&0.8850&/b&&/p&&p&(上表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6NIF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10/&i class=&icon-external&&&/i&&/a&)
&/p&&p&&br&
(HDI人类发展指数示意图,单击图片放大或缩小)
&/p&&p&&br&  人类发展指数HDI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统计,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HDI属综合评估指数,由三大部分综合构成: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br&&br&  HDI指数隶属金字塔的最顶端,权威级别最高,是各国政府用来制定国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各国政府的终极追求目标。&br&&br&  其中指数0.9以上被定义为Very high级别。全球仅有4个国家获此级别,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均达到此级别,加拿大则为high级,排名稍靠后。&/p&&p&&b&二、YBLI幸福指数,2010年排名(综合性指数) &/b&数据权威性:4颗性&br&&/p&&p&&b&排名 &/b&&b&国家(地区)&/b&&b&得分&/b&&/p&&p&1.Australia (澳大利亚) * &b&8.1&/b&&/p&&p&2.Canada (加拿大) * &b&8.1&/b&&/p&&p&3.Sweden (瑞典)&b&8.0&/b&&/p&&p&4.New Zealand (新西兰) * &b&7.9&/b&&/p&&p&5.Norway (挪威)&b&7.8&/b&&/p&&p&6.Denmark (丹麦)&b&7.7&/b&&/p&&p&7.United States (美国) * / Switzerland (瑞士) / Finland (芬兰)&b&7.5&/b&&/p&&p&8.Netherlands (荷兰) / Luxembourg (卢森堡) / Iceland (冰岛)&b&7.4&/b&&/p&&p&9.England (英国)&b&7.3&/b&&/p&&p&10.Austria (奥地利) / Ireland (爱尔兰)&b&7.1&/b&&/p&&p&(上表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lPwme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oecdbetterlifeindex.org/&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br&&br&
(YBLI幸福指数示意图,单击图片放大或缩小)
&/p&&p&&br&  YBLI幸福指数 (Your Better Life Index) 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用来比较34个成员国之间的民众的物质条件、生活质量的满足度。YBLI是一个综合评估指数,由两大部分构成:幸福与收入。该指数中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靠前,美国排名靠后。&br&&br&  HDI与YBLI均为综合指数,如果是追求最佳平衡,参考以上的HDI与YBLI的数据足矣。&br&&br&  如果存在个性化的追求,请继续往下阅读6个单项指标:人均GDP指数、清廉指数、护照通行指数、最低法定工资排名、失业率排名、人均预期寿命排名。&/p&&p&&b&单项排名:&/b&&/p&&p&&br&&b&一、GPC人均GDP,2010年排名(单项数据)&/b& 数据权威性:4颗星&br&&/p&&p&&b&排名 &/b&&b&国家(地区)&/b&&b&人均GDP(美元)&/b&&/p&&p&1.Luxembourg (卢森堡)&b&104,390&/b&&/p&&p&2.Norway (挪威)&b&84,543&/b&&/p&&p&3.Qatar (卡塔尔)&b&74,422&/b&&/p&&p&4.Switzerland (瑞士)&b&67,074&/b&&/p&&p&5.Denmark (丹麦)&b&55,113&/b&&/p&&p&6.Australia (澳大利亚) *&b&54,869&/b&&/p&&p&7.Sweden (瑞典)&b&47,667&/b&&/p&&p&8.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b&47,406&/b&&/p&&p&9.United States (美国) *&b&47,132&/b&&/p&&p&10.Netherlands (荷兰)&b&46,418&/b&&/p&&p&11.Canada (加拿大) *&b&45,888&/b&&/p&&p&12~23.新加坡、奥地利、芬兰、新加坡、比利时、日本、法国、德国、冰岛、英国、意大利、科威特、欧盟体、中国香港&b&45,642 ~ 31,799&/b&&/p&&p&24.New Zealand (新西兰) *&b&31,588&/b&&/p&&p&(上表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qBt38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i class=&icon-external&&&/i&&/a&)
&/p&&p&&br&&br&
(GPC人均GDP示意图,单击图片放大或缩小)
&/p&&p&&br&  GPC是人均GDP指数 (GDP Per capita)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用来对比一个国家人均化的GDP数据。人均GDP由国家经济总量GDP除以该国常住人口获得。&br&&br&  一个国家的GDP与GPC,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票。根据GDP与GPC,联合国(UNDP)将全球28个国家定义为发达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br&&br&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GDP即不是人均收入,也不是人均工资。道理很简单,假设一个国家由5%的人撑握着国家95%的财富,那么这个人均GDP不可能体现出人均收入。如果纵览IMF的人均GDP排名,你会发现有些处于战火纷飞状态下的国家名列前茅。&br&&br&  可能有人注意到,新西兰的GPC是属于偏后位置,但因何在HDI和YBLI数据中莫明其妙地名例前三甲?并非UNDP与OECD组织的统计失误,导致这种差异,除了上面提到的穷富人口占比因素以外,还存在可支配收入、物价高低、福利补贴、政府的廉洁度等因素的左右。有不少国家物价偏高、赋税过重,高收入的同时往往代表着高支出,假设民众入不敷出,将无法在HDI和YBLI中取得较好名次。&/p&&p&&b&二、CPI全球清廉指数,2010年排名(单项数据)&/b& 数据权威性:4颗星&br&&/p&&p&&b&排名 &/b&&b&国家(地区)&/b&&b&指数&/b&&/p&&p&1.New Zealand (新西兰) *、Denmark (丹麦)、Singapore (新加坡)&b&9.3&/b&&/p&&p&2.Finland (芬兰) / Sweden (瑞典)&b&9.2&/b&&/p&&p&3.Canada (加拿大) *&b&8.9&/b&&/p&&p&4.Netherlands (荷兰)&b&8.8&/b&&/p&&p&5.Australia (澳大利亚) * / Switzerland (瑞士)&b&8.7&/b&&/p&&p&6.Norway (挪威)&b&8.6&/b&&/p&&p&7.Iceland (冰岛) / Luxembourg (卢森堡)&b&8.5&/b&&/p&&p&8~15***.(过多省略)&b&8.4~7.2&/b&&/p&&p&16.United States (美国) *&b&7.1&/b&&/p&&p&(来源: &a href=&///?target=http%3A///oPNWs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transparency.org/poli ... ys_indices/cpi/2010&i class=&icon-external&&&/i&&/a&)
&/p&&p&&br&  CPI清廉指数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是由透明国际组织(IT,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统计,用以衡量各国政府机构以及公务员的清廉度。TI认为“全世界很多贫穷的人是腐败问题的受害者”。TI一直致力于推广廉洁执政,是腐败问题研究领域的权威。&br&&br&  新西兰在清廉执政方面有着极高的声誉,自TI开始统计清廉指数的1995年起,新几乎为历届清廉指数排行冠军,在2001年~2009年以9.4~9.7分区间波动屡次冲击满分,被誉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br&&/p&&p&&br&&br&(CPI清廉指数示意图,单击图片放大或缩小)
&/p&&p&&br&  其中9.0~10分被定义为very clean级别,全球仅有新西兰、丹麦、新加坡三个国家入选。遗憾的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未能突破9.0分,而美国则以7.1分掉出top 10,基本被淹没。&br&&br&  上图颜色区间分别为10个等级,依次为极其清廉、比较清廉 …… 比较腐败、高度腐败,其中最淡黄色为极其清廉,最深红色为高度腐败。腐败程度由黄色至红色过渡依次代表腐败程度逐渐加重。&/p&&p&&br&&br&&b&三、HVRI护照通行权利指数,2011年排名(单项数据)&/b& 数据权威性:4颗星&/p&&p&&b&排名&/b&&b&国家(并列排名)&/b&&b&免签或落地签数量&/b&&/p&&p&1.丹麦/瑞典/芬兰&b&173&/b&&/p&&p&2.德国&b&172&/b&&/p&&p&3.英国/荷兰/卢森堡/法国/比利时/意大利&b&171&/b&&/p&&p&4.西班牙/日本/挪威/葡萄牙&b&170&/b&&/p&&p&5.爱尔兰/ 美国 *&b&169&/b&&/p&&p&6.奥地利&b&168&/b&&/p&&p&7.瑞士&b&167&/b&&/p&&p&8.新西兰 * / 澳大利亚 * / 希腊&b&166&/b&&/p&&p&9.加拿大 * / 冰岛 新加坡&b&164&/b&&/p&&p&10.韩国&b&163&/b&&/p&&p&(上表数据引自:&a href=&///?target=http%3A///4OgIh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itizenship/visa-restrictions/&i class=&icon-external&&&/i&&/a&)
&/p&&p&&br&&br&上图为新西兰护照所享有通行权利的国家和地区示意图
&/p&&p&&br&  HVRI护照通行权利指数(Henley Visa Restrictions Index)由英国亨氏顾问公司(Henley & Partners)统计而出,是一项针对全球不同国家的公民旅行自由度的排名。以上数据表明,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以免签入境166个国家领先于加拿大(164个国家),负于美国(169个国家)。此项数据凡发达国家均拥有较高指数,过度追求此项排名,并无实际意义。[&a href=&///?target=http%3A///b5J97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查询2011年度新西兰护照免签入境国家统计数据大全&i class=&icon-external&&&/i&&/a&]
&/p&&p&&b&四、最低法定工资标准排名,2011年排名(单项数据)&/b& 数据权威性:3颗星
&br&&/p&&p&&b&排名 &/b&&b&国家&/b&&b&最低工资(时薪)&/b&&b&折合人民币(时薪)&/b&&b&折合人民币(月薪)&/b&&/p&&p&1.Australia (澳大利亚)15 AUD102.57 CNY16,411.20 CNY&/p&&p&2.New Zealand (新西兰)13 NZD70.61 CNY11,297.60 CNY&/p&&p&3.Canada (加拿大) *9.28 CAD60.12 CNY9,619.70 CNY&/p&&p&4.United States (美国)7.25 USD46.26 CNY7,401.60 CNY&/p&&p&&br&  *由于加拿大各省最低时薪标准不一,最低7.75CAD,最高10.25CAD,所以取平均数据9.28CAD为统计标准。[&a href=&///?target=http%3A///aQM5e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查询加国各省最低法定工资标准&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  此表毋庸置疑,当然是越高越好。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为政府的强制规定,只要是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此标准,即使从事的只是一份&累脖工&。如果从事的是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工作,意味着你的工资将会更高。
&br&&br&  以上时薪数据来源于公开媒体报道,均为税前。折合人民币月薪时,以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每月工作20天计算。
&br&&br&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此项数据澳新加美差异巨大,这对于从事中低技能工作的劳动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br&&br&  起薪标准过低,会加剧贫富分化,而较高的起薪标准,则可以实现全民富裕。
&br&&br&  最低起薪标准所形成的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富人过富,穷人过穷。受此差异的影响,在美国与加拿大存在为数众多的街头乞丐,而相比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则基本已经实现全民富裕,即使有行乞者,也寥寥无几。
&/p&&p&&br&&br&&b&五、失业率排名,2011年排名(单项数据) &/b&数据权威性:3颗星
&/p&&p&&b&排名 &/b&&b&国家&/b&&b&失业率&/b&&/p&&p&1.Australia (澳大利亚)&b&5.1%&/b&&/p&&p&2.New Zealand (新西兰)&b&6.5%&/b&&/p&&p&3.Canada (加拿大)&b&7.2%&/b&&/p&&p&4.United States (美国)&b&9.2%&/b&&/p&&p&&br&&br&  此表数据来源于各国统计局的公开信息,为最新一季度(2011.8)的最新数据。此数值越低越好。&br&&br&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是国家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低失业率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高失业率,代表经济发展放缓或遭遇衰退。&br&&br&  澳大利亚在发达国家中一直拥有最低的失业率,而美国则是发达国家中失业率最高的国家。&/p&&p&&b&排名 &/b&&b&国家(地区)&/b&&b&预期寿命&/b&&/p&&p&1.Andorra (安道)&b&83.52&/b&&/p&&p&2~7.中国澳门、日本、圣马力诺、新加坡、中国香港、瑞典&b&82.27~80.62&/b&&/p&&p&8.Australia (澳大利亚) * &b&80.62&/b&&/p&&p&9~12.瑞士、法国、根西岛、冰岛&b&80.62~80.43&/b&&/p&&p&13.Canada (加拿大) * &b&80.34&/b&&/p&&p&14~30.开曼群岛、意大利、直布罗陀、摩纳哥、列支敦士登、西班牙、挪威、以色列、新泽西洲、法罗群岛、希腊、奥地利、维尔京群岛、马耳他、荷兰、卢森堡、蒙特塞拉特&b&80.20~79&/b&&/p&&p&31.New Zealand (新西兰) * &b&78.96&/b&&/p&&p&32~44***.(过多省略)&b&78.09~78.95&/b&&/p&&p&45.United States (美国) *&b&78&/b&&/p&&p&&br&  人均预期寿命排行由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而出。主要的考评因素为基因、生活条件、自然环境、医疗水平等等。上表数据中依次排名为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如极度追求长寿,不妨考虑遁入空门-_-,有数据显示其人均寿命远高于以上任一数值。
&br&&br&&b&结合以上两大综合指数与六类单项排名,以及部分持有双绿卡的朋友做为侨居亲历者向我提供的参考意见,本着以移民目的为出发点针对澳新加美四国的经济、就业、气候、物价、福利、政府亲和力、人民友好度、移民难易度等对比,现做出综述:&/b&&/p&&p& 综上所述:
&/p&&p&&b&一、选择移民美国的人;&/b&&/p&&p&&b&恭喜你选择的是一个在综合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果您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有志之士,为了荣誉的光环,美国是适合你的。
&br&&br&  美国是全世界重工业、高科技、技术革新等领域的孵化园和发源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影响力且领先全球。经济指数:4颗星
&br&&br&  无论美国经济衰退与否,做为杰出技术人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绝对的发展空间。如果是中低端劳动者将处于劣势,美国有着四大移民国中最高的失业率与最低的法定最低收入标准,中低端技术劳动者移民美国需谨慎考虑。就业指数:3颗星
&br&&br&  美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即有四季如春的地区,也有长年炎热与寒冷的地区。气候指数:3颗星
&br&&br&  美国几乎是世界上物价最低的国家,其普通消费品价格在四大移民国中处于最低水平。物价指数:5颗星
&br&&br&  美国并非福利国家,美国政府将众多的社会保障责任推给社会承担,而承担方基本为本土各大保险公司,追逐利益是保险公司做为商人的本质,相比其他国家社会保障由政府直接承担,其有效性、适应性、广泛性存在着巨大的本质差异。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及各洲政府也有少量福利提供,但均存在诸多申请门槛。现在美国在福利保障上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全民医疗制度,这意味着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口处于缺乏医疗保障的状态,而且药品价格昂贵进一步加重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最为极端的案例是,如果一位美国穷人发现自己患有癌症,假设其未买保险或理赔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有些人干脆就不符合买保险的条件),在这场与生命斗争的时间赛跑中结局将是悲剧性的。现实中,有不少患有重病的美国人只有想办法嫁(娶)给一个邻国的加拿大人获以得加拿大政府的免费医疗照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自2010年起全面推动医疗改革,试图将美国变为一个福利国家。福利指数:1颗星
&br&&br&  脱离英国殖民,并经历南北战争,让自由民主意志成为美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对于新移民,美国政府有着比较好的亲和力。&自由民主意志&让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最高难民配额的移民国;同时,其&自由民主意志&执政理念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极度追求&美国主义&体制的纯结性,极力排斥&沦为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美国是头号反苏国家),于是美国成为了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国家,因为美国政府认为——全民医疗属于&共产主义化&下的恐怖产物。政府指数:4颗星
&br&&br&  美国人民较为友好,歧视度较低。虽然美国在历史上曾大规模排华,但美国政府多年来对于消除种族歧视做出了不少努力。友好指数:4颗星
&br&&br&  美国没有技术移民类别,比较接近的是劳工移民(E3)和人才移民(EB-1),但难度都较大。试图通过类似技术移民的手段能够轻松移民美国,在四大移民国中,美国毫无优势。移民政策指数:1颗星&/b&&/p&&br&&p&&b&二、选择移民加拿大的人;&/b&&br&&br&&b&恭喜你选择是一个综合性指标颇具优势的国家。加拿大华人数量众多,受宜于双边协议,在加拿大你可以随意进出美国(北美)。如果能适应偏寒气候且无意移居美国,这里是适合你的。 &/b&&br&&br&&b&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达,同时也是最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加拿大与美国接壤,文化上、政冶上、经济上都较重依赖美国,所以如果美国遭遇经济衰退,加拿大很难独善其身,最直接的体现是美国的失业率高,加拿大的就高,反之亦然。经济指数:4颗星 &/b&&br&&br&&b&  虽然加拿大是世界的重工业集中地,产业也非常齐全,但是就业率一直偏低,人才流失严重(多伦多到美国只要几分钟)。如果您有非常好的语言能力,并拥有一定的技能,在这里你可以顺利就业并赚取良好的薪金。如果是中低技能劳动者,则处于劣势。如果是做为一个创业者,加拿大拥有较强优势,只要你有想法,政府会极积支持你的创业计划,给予丰厚的贷款。就业指数:3颗星 &/b&&br&&br&&b&  加拿大幅员辽阔,是世界第二大国土面积国家。红彤金灿,摇曳在树上,随风飘落于眼前的枫叶,即是枫叶之国加拿大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浪漫气息。加拿大共有六个气候区,绝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平洋沿岸地区与东南部地区气候温和宜人,这部分区域也为人口密集区,此外的北方包括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气候指数:3颗星 &/b&&br&&br&&b&  加拿大的物价偏高、赋税偏重,很多消费品比相邻的美国贵几倍,所以经常有人驾车去美国购物,节省消费品开支。物价指数:3颗星 &/b&&br&&br&&b&  加拿大做为英联邦成员国,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一样,拥有比较好的福利政策。全民免费医疗是加拿大人的骄傲,但除急诊外,候医时间较长(事实上,福利国家候医时间都比较长),注意,加拿大的免费医疗只包含医疗服务、诊费和住院费,药费需自理。失业救济和养老金与澳新相比处于劣势,失业救济需证明非自己主动离职且此前至少有过910小时的打税工作,并且不可无限期领取失业救济,有时间长度限制;养老金需居住满10年且需此前工作时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所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取决于此前按月缴纳的时间长度与额度正比浮动。福利指数:4颗星 &/b&&br&&br&&b&  常年受到美国与欧洲政冶风气的影响,加拿大拥有非常负责的政府,长期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对待新移民友好程度佳。政府指数:4颗星 &/b&&br&&br&&b&  加拿大人国民素质高,热情度相比澳新欠佳。近些年加拿大华人地位不断上升,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很多华人精英,不仅成为商业巨头且跻身政坛。加拿大华人随处可见,在温哥华与多伦多等地区,实际上基本已被华人占领,几乎有一半人口都是华人(列治文市拥有43.6%的华裔居民)。在加拿大,华人不仅不被欺负,反而倒过来欺负本地洋人(严重时有洋人被杀),这让不少较高素质的华人,生活在加拿大,会有赎罪感。加拿大的前身是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不少地区有大量法裔居民,所以技术移民类别如会法语有加分;由于加拿大担心人才流失,所以在技术移民评分时,专科学历加分比本科加分还要高出2分。友好指数:5颗星 &/b&&br&&br&&b&  技术移民,加拿大比澳大利亚稍有优势,虽然配额很少,但是有些特别职业,比如中国的护士,不用先取得加拿大注册资格,就可以申请到移民身份。其次,加拿大偶有特赦,如04-05年,所有非法滞留者体检完直接发绿卡。美国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除特殊事件以外不用指望有特赦。移民政策指数:4颗星&/b&&/p&&p&&br&&br&&b&三、选择移民澳大利亚的人;&/b&&br&&br&&b&恭喜你选择了一个低失业率、高收入国家。澳大利亚无论综合国力还是社会福利均靠前;追求收入、环境、大国光环,这将是一个比较平衡的选择。受宜于TTMRA双边政策,作为澳大利亚公民,可以前往新西兰无限期工作与居住。 &/b&&br&&br&&b&  澳大利亚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在经济、科技、军事、体育等众多领域全面发展,成为南半球当之无愧的霸主。澳大利亚拥有强大的经济体,经济的相对独立性是澳大利亚保持强势的重要原因,也让澳大利亚在150年中,属于最富有的国家之一,HDI、YBLI指数全球第一、人均GDP全球第二,在四大移民国中完全获胜。农业和矿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注,农业和矿业的防御性特性也是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巍然屹立的重要原因(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特别是铁矿,每年都有中国这个冤大头花世界上最高的价格大量购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经济指数:5颗星 &/b&&br&&br&&b&  经济上的强劲可以让澳大利亚称得上是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天堂(详见上表四),澳大利亚拥有最高标准的最低起薪,其在发达国家中一直保持极低的失业率,也让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就业的地区(最近有美国人跑到澳大利亚找工作的趋势)。作为中低技能劳动者,同样的工作如果是在美国或加拿大大,工资仅有澳大利亚的50%左右;即使是工程师等专业人才,澳大利亚仍然有薪金优势;但高级技术人才,不如加拿大或美国。由于澳大利亚与美国的距离遥远,所以澳大利亚不用像加拿大一样担心人才流失。就业指数:5颗星 &/b&&br&&br&&b&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沿海地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拥有众多其它地区没有的物种,袋鼠是澳洲的国宝。但澳大利亚中部拥有大量呈&沙漠化&半干旱地区,这部分区域气候干燥闷热。气候指数:4颗星 &/b&&br&&br&&b&  澳大利亚的物价比加拿大、新西兰、美国都要高。物价指数:2颗星 &/b&&br&&br&&b&  政府认为在澳就业容易,拿到PR的两年内不允许申请福利。澳大利亚的孕妇、牛奶金补贴丰厚,母亲多生一个孩子有额外奖励;全民免费医疗;失业救济金申请时有较严条件且申请时可能有面试;其次是政府免费公房申请需排队较长时间。福利指数:5颗星 &/b&&br&&br&&b&  澳大利亚政府重视经济胜于一切,且观点无法改变。澳前身为英国殖民地,曾是英国人用来流放囚犯的&荒蛮之地&,作为囚犯的后裔,在情感上,历史上的澳洲人民极具自尊,多年来通过实力赢得尊重。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让澳大利亚足以藐视欧美所有的发达国家。重视经济胜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过分追求低失业率,进而波及移民政策。政府指数:3颗星 &/b&&br&&br&&b&  澳大利亚人普遍待人热情,拥有较高的素养。同美国,澳大利亚历史上曾大规模排华(事实上,有部分崇尚“白澳至上”的澳洲人,现在连祖宗都不想认,多年来脱离英联邦的呼声一直很强烈)。如上文提及,澳大利亚政府是经济胜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极其重视失业率,所以当经济出现困难时,对于移民政策是强硬收紧姿态,这种强势的态度虽然不一定是民意的体现,但确实可以向民众传达这里暂时不需要技术移民的信息。往往在经济困难时,也的确会出现歧视华人现象(媒体舆论导向火上烧油),相比在四大移民国中,澳大利亚对于亚裔友好程度欠佳。友好指数:3颗星 &/b&&br&&br&&b&  同加拿大一样,澳大利亚支持海外提交移民申请,但是近年来政策不断收紧,通过留学移民方式的移民申请人,将会面临压力与忐忑。移民政策指数:3颗星&/b&&/p&&p&&br&&b&四、选择移民新西兰的人;&/b&&br&&br&&b&恭喜你选择的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她的纯净,不仅是环境清新、风景如画,更来源于政府的公正廉洁;如果你无意追求大富大贵与大国光环,新西兰将是完美的选择。受宜于TTMRA双边政策,作为新西兰公民,可以前往澳大利亚无限期工作与居住。 &/b&&br&&br&&b&  新西兰有非常发达的农业与旅游业,新西兰的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渔产丰富,是世界第四大专属经济区。与澳大利亚一样,农业的防御性特征,让新西兰有着比较强的抗国际金融危机能力。新西兰所提供的优质的旅游产品在世界上获得了极高声誉与游客满意度,是很多游客心目中完美纯净的人间天堂(不少英国人移民新西兰)。经济指数:3颗星 &/b&&br&&br&&b&  新西兰一直保持着比较低的失业率,农业、渔业、高科技人才需求量大。近些年,新西兰在食物加工技术、电讯、纺织、林木制品、电子、登山用品与服饰等方面的竞争力逐渐加强。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对于中低技能收入者,有着比较高的最低起薪,因其毗邻澳大利亚,高端人才存在比较严重的流失。就业指数:4颗星 &/b&&br&&br&&b&  新西兰四面环海,以无污染闻名全球。新西兰的天空碧蓝如洗,大地绿草如茵,青翠繁茂;空气清新洁净,润彻肺腑;大海纯净湛蓝,深邃而寂静;高山气势恢宏,原始森林奇诡秀丽;幅幅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新西兰是《魔戒》 、《金刚》、 《纳尼亚传奇》、《金刚狼》、《垂直极限》、《勇敢的心》……等等众多著名电影的拍摄地与取景地)。同澳大利亚一样,新西兰拥有大量特有物种,KIWI鸟是新西兰的国鸟,银蕨叶是新西兰的国家标志。新西兰政府与人民将保护自然环境放在极高的位置。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博弈中,新西兰政府与人民选择后者,在新西兰没有任何污染工业。新西兰为了保护环境甚至不惜与美国断绝政治与军事关系(新西兰工党在1980年禁止任何有核船靠近领海)。竭尽全力试图保住地球上这最后一片净土的追求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这方面会有如此强大的驱动力。环境指数:5颗星 &/b&&br&&br&&b&  新西兰的物价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但是没有美国物价低。物价指数:4颗星 &/b&&br&&br&&b&  新西兰拥有非常完善的福利,全民免费医疗(公立医院全免费,包括药费全免)、住房补贴、失业救济、特殊群体救助、教育补贴应有俱有。同澳大利亚,PR后两年内无法申请大部分的福利。新西兰的福利来源于全国所有纳税人的贡献,这一点不同于很多国家。新西兰福利的最大特点是体现实用性,因此适用人群用广,申请门槛低,审核宽松。比如新西兰的失业救济,没有时间限制,如深得《厚黑学》真传,可以领一辈子;其次养老金,居住满10年,65岁以后无条件直接发放,就算你之前纯粹是靠领救济度日也无妨。新西兰的政府与人民对于福利的发放态度是仁厚与宽容的,经常能在报纸上看到有报道某人开着豪华跑车还住着政府的免费公房,一住就是15年;甚至有人靠申请各种福利金做全球旅游的。对于纳税人来说,这看起来确实是很不公平,但是很多新西兰人并不十分介意,认为这只是少数现象,不能因此收紧福利政策从而导致有些人生活变得艰难。正是由于新西兰全体工作者的勤劳与豁达,新西兰可能是世界上养着最多&懒汉&的国家。而相比其他很多国家则非常重视公平合理原则,这会导致审核严密,申请条件苛刻,比如加拿大,一旦领取失业金,政府会三天两头上门要求参加各种低技能的面试活动,如拒绝去参加求职面试,失业金会停发。总之,新西兰的福利并不会象很多国家一样是幻觉,看起来福利很全也很多,但实际上很难申请到。福利指数:5颗星 &/b&&br&&br&&b&  新西兰拥有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在民众面前,新西兰是&弱势&政府,这源于新西兰以服务型政府为执政理念。做为公民,你的诉求会得到最大尊重与回应(有不少人会收到执政总理[约翰·基]的亲笔回信)。不管是国家党还是工党,民生保障是政府的工作重点,同澳大利亚一样,新西兰的全民富裕程度高。政府指数:5颗星 &/b&&br&&br&&b&  新西兰的的原居民是&a href=&///?target=http%3A///iTZ0b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毛利土著人&i class=&icon-external&&&/i&&/a&(《怀唐伊条约》规定毛利人拥有新西兰的土地),除毛利人以外,包括白人均为移民。作为&外来汉&,假设白人执政的新西兰政府向民众传达&排外思想&,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政府必须宣扬多族裔相溶性,&建设一个繁荣、多文化、多族裔包容性的社会&被写进移民法。&/b&&br&&br&&b&  新西兰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是经济的鼎盛时期,国家空前繁荣,经济高度发达,属于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人均GDP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其全民富裕程度与奢侈品消费能力足以上全世界的人眼红。但新西兰在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拯救马纳波里湖运动(Save Manapouri Campaign)&,这场全民参与的环保运动,迫使政府改变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做法,由此克服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冲动,环保被提升到国家建设的首要位置。而在此后的同时期,不少国家靠大量掘取不可再生资源换取经济增长,比如非洲的南非,靠啮鼠般拼命地掘矿,几乎让其从一个&穷得掉渣&的国家挖成一个发达国家;又如中东的沙特阿拉伯,血吸鬼般不断从地底啜取石油,&黑金&滚滚让其经济实力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是邻国的澳大利亚也是以大量开采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做强大的推动力。在这种大环境下,众多国家靠拼命开采不可再生资源换取GDP增长,而新西兰追求的则是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当不少国家GDP排名扶摇直上时,相形之下,新西兰的GDP排名开始了缓慢地下滑。&/b&&br&&br&&b&  虽然经济排名上产生了下滑,但新西兰在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经济与环境完美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一直被作为成功的典范写入多所著名大学的教科书——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最终的方向。这种巨大的成功,直接体现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上,新西兰一直被列为全球仅有的两三个达到最高级别[Very high]的国家之一。(新西兰的领海拥有大量丰富的石油与天燃气,出于民意,政府多年来从未进行过大规模开采,这些资源将留给子孙后代)&/b&&br&&br&&b&  新西兰是世界上唯一几个未饱受战火之灾的国家,无论是国家成立,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均处于和平状态,当人类陷入混战浩劫、战火在地球上肆意漫延时,新西兰的人民依然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牛羊照样悠闲的吃着草,孩童仍然无忧无虑地成长。独特的地理环境(请查阅世界地图找新西兰在哪个位置)与较为中立的政冶立场,无论是在以前、还是现在或是未来,新西兰将永远是一个安静平和、置身于世外的桃花源。&/b&&br&&br&&b&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中,虽身处战火以外,但新西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新西兰士兵在盟军国中阵亡比率最高),新西兰军人的牺牲精神产生了一个军事史上的神话。做为后援国的一份子,新西兰源源不断的向战场输送优质的奶牛与奶制品,各类丰富粮物几乎供养了整个南太平洋的盟军部队,这种单向贡献在全世界绝无仅有。二战时期的新西兰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相比北欧东欧某些&屁事不管&的中立国(名字我不想说,有些国家自私型的富裕令人生厌),让新西兰在国际上赢得了多年的尊重,这也是老一辈新西兰人的骄傲。&/b&&br&&br&&b&  新西兰人是世界上最热情善良的人民,对待华人真诚友善,这也源于新西兰发达的旅游业,对于各种不同的面孔,都是远方的客人,是受欢迎的。新西兰是传统的女权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女性有选举权的国家,新西兰的女性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女性在新西兰众多政府机构中占据最高职位的比例相当大。这里的男性,性格内敛,谦和礼貌。新西兰是四大移民国中,唯一的一个没有大规模排华史的国家,在新西兰,各族裔相处融洽。有不少华人认为新西兰人胸无大志,这其实是一种淡泊简朴的人生态度,舒适的环境与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新西兰人更加热衷于享受生活,淡视名利与富贵。友好指数:5颗星 &/b&&br&&br&&b&  新西兰在四大移民国中,属技术移民难度较低的国家之一。对于移民政策,新西兰政府是谨慎谦和的,不会和澳大利亚一样突然出台不可理喻收紧政策,即使有些政策出来后,如果让留学生群体不能接受,往往会导致移民局内部从新讨论,典型的案例便是6.25新政,取消一年制大专课程的毕业生工签,仅靠几个移民顾问的上诉,便迫使移民局,将说出来的话,又收回去,出台过渡性政策。在移民政策上,新西兰是人性化的。如果换作是澳大利亚,基乎不可能和你有任何商量。移民政策指数:4颗星&/b&&br&&br&  ——如果您计划移民,在这四大移民国中,其实并没有第一名,也没有最后一名。这篇文章只能告诉您——哪个国家更合适自己。 &/p&
深度解析"澳新加美"四大移民国优劣 来源:
今天我要来全方位剖析4个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的各项指数。常言道: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数据是窥觑真相的唯一途径。所以我花时间做了一个全方面的分析,供大家做为选择移民定…
是的!哈哈&br&我记得我和我同学一起去北京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女孩子是苏格兰贵族,好像天天被欺负。&br&H:我是苏格兰人,&br&中国朋友:苏格兰是哪里?&br&H: 英国旁边/英国北部&br&中国朋友:哦,你是英国人&br&H:不是,我是苏格兰人。。。&br&&br&原因其实很复杂,首先四个国家之间语言不同。苏格兰最不明显但是确实有自己的语言叫做Gaelic,在爱尔兰许多学校里Irish Gaelic还是一门必修课。如果去Wales的话会发现所有牌子/商店/通知上面几乎都有Welsh和英文。&br&&br&第二个原因是文化不同。主要的经济资源不一样,环境不一样,和语言不一致导致了比较大的文化差异。每个国家之间都会互相嘲笑,也有很多歧视。&br&&br&(比如英国人讨论到Welsh的时候,会说他们跟羊有些特殊关系,唱歌非常好听,性格比较粗)&br&&br&运动也是一个方面。橄榄球和足球当中苏格兰,Wales还有英格兰都有自己的队,进行比赛时气氛就是像Manchester Derby (曼联VS曼城)那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警察)。&br&&img data-rawheight=&309& data-rawwidth=&549& src=&/404e782d738e7a8badc1ee7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404e782d738e7a8badc1ee7b_r.jpg&&如果要了解那种感觉的话,对一个北京爷们儿或者跟上海人说他跟广东人没啥区别、就是这么一个感觉。(有些说有更好的例子但是我胆子小尽量避免敏感话题)&br&&br&“英国” 这边国情强。比如住在苏格兰的苏格兰孩子在本地上大学不要钱,住在Wales的Welsh孩子在本地上大学也是不要钱的,如果去英格兰却要付费(英格兰孩子最可怜怎么样都要话费)&br&&br&每个人对自己家乡的感情也很深厚,我觉得中国人很能了解这份感情。&br&&br&修改过了但是还没完全醒过来,放过我一次可以吗?
是的!哈哈 我记得我和我同学一起去北京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女孩子是苏格兰贵族,好像天天被欺负。 H:我是苏格兰人, 中国朋友:苏格兰是哪里? H: 英国旁边/英国北部 中国朋友:哦,你是英国人 H:不是,我是苏格兰人。。。 原因其实很复杂,首先四个国家…
&p&1845年-1850年,由于作为爱尔兰人主要粮食来源的马铃薯遭受灾害,导致爱尔兰全国范围内的饥荒,百万爱尔兰人被饿死。&/p&&p&我就不说英国怎样对爱尔兰全面掠夺的殖民政策、以及对饥荒来临时的无动于衷甚至对外界救援的阻拦的,只说一件事。&/p&&p&爱尔兰人在饥饿中坐以待毙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宣布,对爱尔兰提供1万英镑作为援助,&b&但维多利亚女王却请求他只提供1000英镑,原因是正处于英国历史上辉煌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她仅向灾区捐赠了2000英镑,她不希望外来援助比自己的多,损害自己声誉。&/b&阿卜杜勒只好捐助了1000英镑。但随后他派出三大艘装满谷物、种子、食物等物资的船只援助爱尔兰。但维多利亚女王阻止这三艘船的停靠。无奈的土耳其人迫不得已地改变方向,继续进行50公里的跋涉,最终将三艘船停靠在了德罗赫达海港。 &/p&&p&为此,爱尔兰人民以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感激之情,这封信至今仍在Topkap saray博物馆完整保留着。此外,爱尔兰的著名足球队在其球队标志上使用了星月符号,1919年建立了名称为土耳其人的德罗赫达球队,并在2010年和土耳其特拉布宗(Trabzon)球队联成了兄弟球队,1995年,建德罗赫达市800年的庆祝活动中,一块怀念奥斯曼苏丹派来的水手的金属牌挂在了迎接水手的旧市政府墙壁上。&b&这事件还令德罗赫达军装上印有奥斯曼帝国的徽号。&/b&&/p&&img data-rawwidth=&1518& data-rawheight=&276& src=&/v2-69d420daa0d41ce7f73b02aa20d381a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8& data-original=&/v2-69d420daa0d41ce7f73b02aa20d381a0_r.jpg&&&p&(左边是德罗赫达足球队的logo,满满的土耳其风格)&/p&&br&&im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292& src=&/v2-d272923adeeaa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v2-d272923adeeaae_r.jpg&&&p&(注意看这位队员衣服上的球队logo)&/p&
1845年-1850年,由于作为爱尔兰人主要粮食来源的马铃薯遭受灾害,导致爱尔兰全国范围内的饥荒,百万爱尔兰人被饿死。我就不说英国怎样对爱尔兰全面掠夺的殖民政策、以及对饥荒来临时的无动于衷甚至对外界救援的阻拦的,只说一件事。爱尔兰人在饥饿中坐以待…
爱尔兰被英格兰殖民,开始于1169年,先君亨利二世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确立了封建法理上的统治权,然而英格兰人直接控制的地域有限,仅有以都柏林为中心的所谓直辖区。到了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发动再征服,才在此后的三百年间将将爱尔兰彻底纳入统治区域。1801年,不列颠与爱尔兰合并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原先独立的爱尔兰议会取消,爱尔兰被英国完全吞并。&br&&br&重要历史路径如下:1494年刚从玫瑰战争中获胜,志得意满的亨利七世将目光转向爱尔兰,下令爱尔兰议会的决定只有在通过英格兰国王批准后才有效,尽管此时英格兰实际上在爱尔兰只对东部的一个郡有直接的统治。英格兰殖民者涌入爱尔兰,爱尔兰诸多部落王公的独立面临严重的威胁。&br&&br&1533年,都铎先君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决裂,国教会成立,说英语的英格兰成为新教国家。然而说盖尔语的爱尔兰人始终信仰天主教,数百年的殖民和反殖民史塑造了爱尔兰人的民族认同,而宗教改革又为此增添上宗教战争的色彩,形成了信奉新教的外来殖民者与信奉天主教的土著之间的尖锐对立。&br&&br&爱德华八世、玛丽一世延续父亲的政策,持续发动爱尔兰殖民战争,从直辖区向内地扩张,都铎王朝行事酷虐,各种政策激起了爱尔兰人无间断地起义和抗争,但都告以失败。在伊丽莎白一世一朝第一次将整个爱尔兰岛全面置于自己直接统治之下。&br&&br&期间,从英格兰来的移民蜂拥而入,主要于爱尔兰北部阿尔斯特地区进行垦殖。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入继英格兰大统,延续都铎王朝旧仇恨,信奉新教的苏格兰人也涌入爱尔兰。所谓不列颠人(合并的英格兰与苏格兰),某种意义上是在对爱尔兰殖民的基础上形成的。&br&&br&同时,由于大量的爱尔兰人被归化,许多不列颠人被本地化,在阿尔斯特地区形成了一个新的族裔,信奉新教的爱尔兰人,与传统的天主教徒格格不入。新教徒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的矛盾愈演越烈,最终近似于民族矛盾,历史在此也埋下了日后南北爱尔兰分裂的伏笔。&br&&br&年和1690年爱尔兰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两场宗教/民族矛盾,不下于今日任何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国教徒最后在法律上确立了统治特权,而不服从国教者(包括天主教徒、新教长老会等)则被取消了政治权利。&br&&br&这种不义的歧视在18世纪逐渐被淡化,尤其在18世纪80年代,天主教重新获得权利,但这侵损了原本占统治地位的新教徒的利益,激起了新教徒社区与天主教社区的冲突与攻击,两者关系趋于极化,极端势力纷纷抬头,新教社区此前主张政治改革的开明派人数剧减。&br&&br&并不是说就不存在调和两大族群关系的努力,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联合爱尔兰协会应运而生,试图建立没有教派分歧的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但是1789年的爱尔兰大叛乱,以及之后接连不断的镇压和暴力冲突断送了这一梦想。&br&&br&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大英帝国手上的这块烫手山芋,帝国启动了合并法案,认为将爱尔兰人纳入帝国公民的框架内,会加深爱尔兰人对帝国的认同,减少族群间的对立和冲突。1801年爱尔兰与不列颠合并后,爱尔兰不再由爱尔兰自己的议会管辖,而是由位于伦敦的不列颠议会直接管辖。&br&&br&显然爱尔兰人并不怎样认为,绝大多数爱尔兰人对帝国的认同明显不如对宗教和民族的认同深,反抗并没有停止,只是合并给予了一个新的框架。1829年,爱尔兰天主教徒在奥康内尔的领导下完成了天主教解放,天主教徒获得完全的公民权,双方勉强达成了妥协。&br&&br&但奥康内尔更进一步理想是解散1801年的联合,建立独立的爱尔兰民族国家,这激起了爱尔兰新教徒的反对。由于新教占大多数的爱尔兰阿尔斯特此时成为爱尔兰最富庶的地区,与英国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同时新教徒担心一旦爱尔兰独立,那么在此后的爱尔兰国家里在总人口占少数的新教徒将会受到天主教徒的压迫,因此坚决主张与帝国联合,反对脱离。此间,爱尔兰新教长老会趋向保守,斩断了与爱尔兰激进共和派的联系。&br&&br&到了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脱离不列颠的思潮又开始风起云涌,爱尔兰天主教徒成立了许多要求独立的政治组织。与之相对的,新教徒则反对爱尔兰独立。过去压迫反压迫殖民反殖民的对立,如今被联合反联合独立反独立的对立取代。至1866年,随着两大社区先后成立对立的民族主义政党和联合主义政党,这一转变完成。&br&&br&日后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主义在此时便有端倪,针对平民的超限战第一次在欧洲出现,以致于老派社会主义者恩格斯听到消息也感到颤栗不已。因为不论是马克思的理念,还是当时欧洲的共识中,针对平民的恐怖行为都逾越了道德底线。可以暴力反抗政府,却不能将武器挥向平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br&&br&1868年,英国自由党领袖格拉斯通第一次上台组阁。格拉斯通同情爱尔兰人,尽管他此时施行的改善爱尔兰人境遇的政策并不成功,但推动了爱尔兰自治运动的发展。1870年,爱尔兰自治会成立,取得的议会席位数量不断扩张增加。到1885年,以至于成为议会斗争胜负的平衡手。当时自由党险胜,只比保守党多86席,而爱尔兰自治党恰好拥有86席,倘若他们倒向保守党,则胜负必将颠倒。&br&&br&于是自由党领袖格拉斯通为了争取爱尔兰自治党的支持,决定支持爱尔兰自治,他认为这是维护帝国统一的唯一机会,也是使自由党掌权的唯一机会。1886年,他组成第三次内阁,立即提出爱尔兰自治法,根据该法案,爱尔兰人将重新拥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自己管理自己,伦敦只控制爱尔兰的外交、军事和货币。&br&&br&但以保守党为首的绝大多数英国人不能接受该法案,以至于自由党在接下来的议会大选中惨败,自由党因此分裂。到1892年格拉斯通第四次组阁,再一次提出自治事宜。这一次法案在下院通过,却在上议院被否决。1910年爱尔兰自治党又获得平衡手的机会,1910年大选结果自由党获得274席,保守党和联合派共获得273席,工党41席,爱尔兰自治党82席。&br&&br&于是自由党重操故技,将爱尔兰自治法案提上日程,在消解掉上院权力后,1912年下议院通过自治法案,1914自动成为法律。不幸的是一战爆发,自治法案被搁置,战后再予施行。但等战争结束后,爱尔兰已经不满足自治地位,即要求独立。&br&&br&1916年的复活节起义,点燃年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在无间断的暴力冲突后双方妥协,缔结和平协议,爱尔兰32个郡中的26个宣布从联合王国中独立出去,而北部的6个郡由于新教徒的反对而留在联合王国,英国改名为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br&&br&对于当时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来说,北爱的分裂是人为制造的悲剧,是违背爱尔兰绝大多数人意愿的非法行为,而北爱尔兰的新教徒则将北爱尔兰看成一个按照威尔逊民族自决原则成立的政体,更进一步将北爱尔兰视为一个新教国家。现在看来,北爱尔兰天生是一个泥足巨人,它是阿尔斯特地区占绝大多数的新教徒,为了避免自己在天主教徒占绝大多数的爱尔兰地区受到压迫而奋起独立的产物,但是北爱尔兰境内同样有大量的天主教徒,占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无法彻底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国家。这使得整个二十世纪,北爱尔兰内部依旧延续着民族仇恨,冲突与仇杀接连不断。&br&&br&爱尔兰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列颠民族认同构建失败,占人口少数的爱尔兰人无法被整合进不列颠民族国家中。爱尔兰南北分裂的关键,在于爱尔兰民族认同构建失败,占人口少数的新教徒无法被整合进爱尔兰民族国家中。而北爱问题的关键,便在于北爱民族认同构建失败,占人口少数的北爱天主教徒无法被整合进北爱尔兰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受到非我族类的歧视和打压。&br&&br&何谓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乃想象之共同体,是认同的产物,如果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同,则不过是一团散沙的集合。民族国家的根基在于人民主权与单一均质,两者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人民主权意味着合法性来自于民众民主自决,若无单一均质,则必然内斗不断,政治资源陷于无意义的内耗中,其出路无非继续分裂解体,老死不相往来,一如今日东西乌克兰。而民主国家的存在,又必须仰仗民族国家的诞生和形成,连共同体的认同都无法凝聚,遑论形成顺从多数保护少数的民主立宪政治。&br&&br&政治首要在于区分敌我,民族国家即意味祛除杂质,否则共同体难以形成,重新回到一团散沙的境地,彼此之间只有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如果民族国家给予杂质公民权,则会导致社会认同撕裂;但不给予杂质以公民权,则将导致立宪政治失败,重回绝对主义旧政治。这也是为什么丘吉尔欢呼爱尔兰人终于滚粗大英帝国,否则有这群爱尔兰自治主义者存在,必然阻碍英国议会政治的自然运作,割裂民族认同,导致不列颠民族分崩离析。&br&&br&现代性意味着人对自己命运的自决,这自决包括对自己、亲人、乡邦归属和认同的自我判断,汤因比在分析人类26个主要文明时,反复强调文明的衰落必然伴随着自决能力的湮没与不闻,用历史观相学的术语来形容,这象征着民族血气的耗竭与匮乏。&br&&br&民族国家为人类带来自由,因为民族国家乃是认同该共同体的成员为自己与他人划清界限的产物,限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必然为自己招来命运的诅咒和报应。民族国家建构失败,亦然。为什么民族国家重要,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有机共同体,原子个人只能一团散沙,在命运无可奈何的长河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除了被利维坦吞噬化为不见骨骼筋肉的阿米巴以外,别无出路。&br&&br&而这出路,等于没有出路。
爱尔兰被英格兰殖民,开始于1169年,先君亨利二世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确立了封建法理上的统治权,然而英格兰人直接控制的地域有限,仅有以都柏林为中心的所谓直辖区。到了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发动再征服,才在此后的三百年间将将爱尔兰彻底纳入统治…
&p&谢邀!作为一个旅行目的地,爱尔兰真算是小众了。她的邻居英国每年吸引了无数留学生、旅行者、吃货(误),而她呢?哪怕拿着英国 C 类签证就能从英国入境,但离热门还有十万八千里要走……╭(╯^╰)╮&/p&&p&究其原因可能就是——这地方到底有啥可去的?&/p&&p&其实爱尔兰是个很适合「文艺青年」的国家,但无论你是否有一点文艺情节,只要「运气」不算太差,都可以体验到她的美。不妨让我们先忘记「运气」这回事,来看看她最美的地方吧?&/p&&p&&b&都柏林&/b&&/p&&img src=&/v2-ac65f7aecbb9a746d01a8c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ac65f7aecbb9a746d01a8c_r.jpg&&&p&说都柏林是爱尔兰最美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同意,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她这个首都说起。都柏林是什么?是文学,是音乐,是美酒,都柏林是都柏林人的欢笑与哀愁,也是凯尔特人的似水年华。&/p&&p&在维多利亚时代,都柏林是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十九世纪中叶的大饥荒让这座城市急速衰落,而免于二战炮火又让她积蓄了重生的力量。如今的都柏林没有巴黎、伦敦的声色犬马,没有爱丁堡的绰约风姿,没有戛纳海滨的纸醉金迷,她仍旧保持着些许与当代生活的疏离和与精灵世界的亲近。&/p&&p&都柏林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世界文学之都”,今天的都柏林人也格外珍视历史上的文学大家所留下的文学遗产。你若徜徉在都柏林的街头,可以随处见到乔伊斯(James Joyce)和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笔下人物的印迹,也可以寻着王尔德(Oscar Wilde)和乔伊斯的足 迹,看看这座让他们又爱又恨的文学之城。&/p&&blockquote&&b&尤利西斯之旅&/b&
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是阴冷忧郁的,但却并不妨碍书迷们来到这里追寻他的「足迹」。游客中心提供的免费地图上标注有 JJ 的地点都是和乔伊斯相关的地点,也可以在网上查看线路图(&a href=&///?target=http%3A//ulysses.bc.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alking Ulysses | Joyce's Dublin Today&i class=&icon-external&&&/i&&/a&)。
尤利西斯迷们一定不能错过主人公布鲁姆的「尤利西斯之旅」, 你可以由都柏林北城的 Mountjoy Square 出发向南走到海关大楼(Custom House),接着过河来到南城,在 Tara Street 的澡堂游泳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