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上顿渡陪读三年过渡期我们怎么办,想找份女工做,每天工作8小时没问题的

自主命题地区: |
统一命题地区: |
| 单独报考: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38人考上清华北大
来源:  17:00:00 【】 
独特的周边生态
“招租”成了周边的主要产业,对学生包吃、包住、包洗衣服。不仅当地人,一些陪读家长和老师,也做起了招租生意
洲下作为离临川一中最近的社区,距其对面的一中仅3分钟路程。“在这里,住在你前面、后面的,都可能是你的同学。”一名住在洲下的学生不无感慨地说。
1.7万外地学生和家长
每到放学时刻,近万名学生走出校门就成为一道景观。走出校门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穿过马路、走过一条布满招租广告和小餐馆的巷子,就能到达洲下。在各自租住的当地人家里,往往有房东准备好的饭菜。招租学生是当地的一项产业,有空余房间的当地居民几乎都会招租一些学生。
随着外地学生从全省甚至全国各地涌入上顿渡,不少家长随之加入了这场“教育迁徙”。上顿渡派出所邹警官介绍说,不包括后来并入上顿渡镇版图的河东乡、河西乡,该镇有7万常住人口,3万流动人口。在这3万流动人口中,约有1.7万是外地学生和家长。这些外地学生和家长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住在洲下。据在附近开餐馆的邹老板介绍,住在洲下的陪读家长多为江西本省人,尤以抚州市下面的一些县城和农村最为常见,也有少量临近省份的人。
“我们学校的宿舍数量和条件有限,满打满算也只能住800人,”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徐武平介绍说,“大部分人要住在校外。”根据他的估计,一中和二中两所学校,住在校外的学生共约1.4万~1.5万人。家长来陪读的情况,更多发生在高三学生和复读生身上,“也有家长从高一甚至初一就开始陪孩子读书”。
陪读家长中,让徐武平记忆最深刻的是来自哈尔滨的李天阳的母亲。2001年,李天阳的母亲从报纸上看到关于一中的报道,毅然带着年仅11岁的他来到上顿渡读初一。2006年,他以江西省文科第五名的成绩考上复旦大学。这个现代版的孟母故事,成为很多陪读家长的精神动力。
陪读家长的生计
走进巷子,不远处有个用木板和石棉瓦搭成的棚子。一位姓朱的女士租了这间棚子用来做饭。她是赣州市于都县人,儿子姓张。儿子刚刚进高三,这是她陪读的第三年。
与其他家长不同,张妈妈并不赞同儿子来临川一中读书。她更欣赏儿子初中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谈及的教育理念:先学怎样做人,再学怎样生活,最后才是怎样学习。“从古代到现在,真正成功的都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些人,因为成绩最好的人一般太专注在学习上了。”
但她没有拗过一心想考清华北大的儿子,并在儿子来读书一个月后,自己也搬了过来。以前她们县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来一中留学,来了以后管不住自己,学着上网、抽烟,很快就跟不上班,只好回去了。张妈妈过来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和丈夫早已双双下岗,丈夫一直在广州打工,家里没什么牵挂,“只当把家搬来了”。
为了补贴家用,她租下这个棚子,招租了8名学生吃饭,“都是我们县老乡的孩子,一听我在这里陪读,都打电话来让我帮着照顾”。这个10平米不到的棚子,月租花了她260元,住处的房租是200元,但招吃饭的孩子,她每人每月收取350元,除去买菜的成本,她每月还能有些盈余,比原来在老家的收入要高。
朱女士介绍说,在洲下,很多陪读家长都会选择招租学生来取得一些收入。因为陪读家长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她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一位陪读家长需要租一套至少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大概250元;两个人每月的伙食费至少需要500元;其他必须的开销就算150元。这样加起来,每个月开销就是900元,一年算11个月就是近万元。这还不包括学杂费、择校费等。
招租学生的老师
佟老师的家位于距学校15分钟车程的抚州城里,但那间新房一直闲置,她平时和丈夫在离学校仅3分钟路程的洲下社区租房住。一中的老师,早自习必须比学生早到10分钟,晚上要等下晚自习才能回家,住在洲下比较方便。
佟老师租住的房子面积约有100多平米,4室两厅。因为房子比较大,她招租了5名学生,其中2名复读生。她与丈夫住一间卧室,3个女生睡一间卧室,另外1名女生和1名男生分别睡其余两间卧室。为了便于管理,佟老师本来不愿意收男生,但由于这个刚进高一的男孩是受朋友所托,所以不便推辞。
为了照顾好学生们的生活,又不至于耽误自己的教学,佟老师请一位保姆负责全家的伙食和洗衣、打扫卫生等活。她向每个学生收取每月800元的费用。这个价格比洲下一般的招租家庭要高出150元,尽管如此,找上门来托管的家长还是不少。“毕竟是老师,学生学习时有什么问题,我总不至于瞒着不告诉他。”
“人家大老远地跑来,把孩子交给我,我就得负责任”,对于招租的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和复读生,她不分大小事都会过问,“毕竟是在特殊时期,孩子的心理容易波动。”学生入住后,她一般会与其班主任取得联系,一旦出现放学晚归的情况,她就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班主任。
“两所学校养活一个镇”
在临川区工商局上顿渡分局局长徐友文的眼里,上顿渡的居民“比较懒”,“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不像江浙一代的小镇那样前店后厂”。当地人稍微有点钱后,不是忙着扩大规模,而是马上选择买车,更多的人选择买房。
在这个欠发达的农业小镇,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当地的居民,除了少数在政府、银行等单位上班的人,大部分人只能外出打工或者在当地做建筑、做点小生意和做“蹬士”。外地学生多起来以后,招租学生成为很多人谋生的门路。按徐友文的说法,“两所学校养活了一个镇”。
据记者了解,一般而言,招租一名学生,包吃住和洗衣服,每个月可以有650元的收入。但这些人家的环境参差不齐。据家住洲下5栋的老干部邓正高介绍,很多当地人为了多挣钱,会在一间房子里加塞多名学生,甚至一户家庭招租二三十人,实在睡不下只好让学生打地铺,“这样的家庭一般收费较低”。洲下的房子一路水涨船高到3000多元每平米。但他听说一中的高中部明年要搬到新城,“到那时,洲下的房价可能不会再涨了”。
“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对当地经济肯定是有刺激作用”,徐友文介绍,现在该镇登记在册的工商户有1500户,而在2002年,这个数字不过600多户。从周边县市来该镇开店的人数也有近百名,几年前,除了个别温州人来开发廊,几乎没有外地人注意到这个地方。“别看我们是个小镇,这里的菜价比抚州城还高”,徐友文说。
小镇相对繁荣的娱乐场所,对于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而言,是一处处隐忧。洲下的电游室和PS游戏店、学校附近的溜冰场、新城的网吧,甚至文化馆的桌球室,对于生活单调的学生而言,诱惑力不言而喻。这些地方不时有家长出现,找到自己的孩子后,将他们领回家。相互认识的家长之间也会通知对方,“你小孩又在网吧了”。
家长们唯一感到清闲的时候,是小孩吃完晚饭去上晚自习的时候。他们做完家务,抄一条小凳出门,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谁家的孩子成绩进步,也分享陪读生活的点滴。由于正值开学,不时有新来的家长拖着行李、领着孩子穿梭在各栋房子里看房,不管是对于孩子或是他们本人而言,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moninfu]
文章责编:lanyi&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没有相关文章
在线名师:  
新东方在线特聘教学专家,北京重点中学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物理教...[]
在线名师:  
北京师大实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兼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
在线名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大《纵横》杂志主编,《北大研究生学志》副...[]
在线名师:  
北京新东方学校资深英语老师。长期在新东方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培...[]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p&1.当女朋友跟你说姨妈痛,别只会说多喝热水。你可以给她买红糖姜茶、暖宝宝,不过最好还是你煮好红糖端给她。&/p&&p&&b&2.谈恋爱的时候,能接吻的就不要拥抱,能拥抱的就不要牵手;能约会的就不要打电话,能打电话的就不要发微信&/b&。&/p&&p&3.钱借出之前您是大爷,一旦借出了,瞬间年轻几十岁成了孙子。&/p&&p&4.请人帮忙记得要发个红包答谢。请吃饭可能需要另外再约时间,发个红包大家都省事。&/p&&p&5.社会对胖子真的是有偏见的,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p&&br&&p&6.在职场要尽量多的了解你的上司,确认好你们的性格会不会冲突。一旦发现性格不合尽早撤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不要在浪费自己的职场生命。&/p&&p&7.职场永远是利益大于友谊,不要就以为同事都能成朋友。要是哪天同事在背后捅你一刀,那只能怪你自己很傻很天真。&/p&&p&8.升职加薪永远需要自己去提,接到任务有什么困难也记得要当面提出,不答应就跟老板磨,不然老板是永远不会看到你付出的努力。&/p&&p&9.要经常阅读和思考。人是很容易变得麻木的,工作的劳累可能会使你对生活越发不满,但请保持阅读和思考,才会知道怎样走出困境。如果没有阅读学习的方向,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车小白课堂】,回复100,有我精选的100本职场管理、经济类书籍,助你高效成长。&/p&&p&10.要时不时更新自己的技能库,应付学习、工作之余,多学习使用办公软件,有助自己的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车小白课堂】,回复领取,有我准备的10万套PPT模板及教程,让你轻松学习一门使用的办公技能。&/p&&p&&br&&/p&&img src=&/v2-0b6ae3bd5d8aea75560aeab3c536307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v2-0b6ae3bd5d8aea75560aeab3c5363071_r.jpg&&
1.当女朋友跟你说姨妈痛,别只会说多喝热水。你可以给她买红糖姜茶、暖宝宝,不过最好还是你煮好红糖端给她。2.谈恋爱的时候,能接吻的就不要拥抱,能拥抱的就不要牵手;能约会的就不要打电话,能打电话的就不要发微信。3.钱借出之前您是大爷,一旦借出了,…
&p&《阿甘正传》(1993)中,珍妮在夜店里赤身裸体抱着吉他唱的歌,是鲍勃o迪伦(Bob Dylan)创作于1962年的美国民谣《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g in the wind 》)。&/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958ef7e0a67dba90ddac347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958ef7e0a67dba90ddac347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1777aefecb9e7bfd254b0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1777aefecb9e7bfd254b0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e9c31f72db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e9c31f72db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f52e3e2bf501ac3dcbe10e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f52e3e2bf501ac3dcbe10e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ae8a8eaa39f79b4f352b2a9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ae8a8eaa39f79b4f352b2a9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089ebeccfcd2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089ebeccfcd2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a09f6cb134ee9ab0cad6d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a09f6cb134ee9ab0cad6d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bb44b5eb7ab779a7cb6d27f6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b44b5eb7ab779a7cb6d27f6_r.png&&&p&&br&&/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778c024a2b637bcd10e47dad5ed9a0af_b.pn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778c024a2b637bcd10e47dad5ed9a0af_r.png&&&p&&br&&/p&&p&附上全诗:&/p&&p&&br&&/p&&p&blowing in the wind &/p&&p&答案在风中飘扬&/p&&p&&br&&/p&&p&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p&&p&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p&&p&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p&&p&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p&&p&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p&&p&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p&&p&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p&&p&才能在沙丘安眠&/p&&p&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p&&p&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p&&p&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p&&p&才能被永远禁止&/p&&p&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p&&p&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p&&p&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p&&p&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p&&p&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p&&p&一座山要耸立多少年&/p&&p&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p&&p&才能被冲刷入海&/p&&p&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p&&p&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p&&p&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p&&p&才能被容许自由&/p&&p&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p&&p&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p&&p&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p&&p&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p&&p&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p&&p&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p&&p&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p&&p&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p&&p&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p&&p&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p&&p&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p&&p&才能看见天空&/p&&p&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p&&p&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p&&p&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p&&p&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p&&p&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p&&p&要牺牲多少条生命&/p&&p&'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p&&p&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p&&p&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p&&p&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p&&p&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p&&p&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p&&p&&br&&/p&&p&鲍勃o迪伦在20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才知道《阿甘正传》中,珍妮在夜店里赤身裸体抱着吉他唱的歌,是诗人创作于1962年的美国民谣《答案在风中飘扬》,这时距离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p&&p&于是,我才知道这首歌在电影的前半段早已预言了珍妮漂泊动荡的一生,也是在这样苍凉又悲怆的歌词里,我才真正领会到了《阿甘正传》的片头那片白色羽毛背后的真正寓意。&/p&&p&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命运的推波助澜下,许多人像浮萍一样地存在着。&/p&&p&&br&&/p&&p&人类对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一部分命运与现实歌以咏之,不就是一曲“天问”吗?&/p&&p&&br&&/p&&p&我看了大家的评论,有很多人觉得电影里有Bob Dylan的代表作做插曲是一件蛮通识的事情,但因为这部电影太有名了,所以很多人初次看《阿甘正传》的年龄可能不会太大,比如我。所以即使在里面听到blowing in the wind也很难有太大的触动(因为上大学才慢慢接触到Dylan的歌),反而是时隔多年再重温电影的时候,发现成长过程中渐次喜欢上的东西早就重叠在了一起,难免觉得格外惊喜。&/p&&p&所以,如果我的无知打扰了博学的诸位,实在抱歉啦,请不要拍我或轻拍,感恩。&/p&
《阿甘正传》(1993)中,珍妮在夜店里赤身裸体抱着吉他唱的歌,是鲍勃o迪伦(Bob Dylan)创作于1962年的美国民谣《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g in the wind 》)。 附上全诗: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飘扬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
&p&国内媒体对于杨振宁的报导很多,可是我发现大多数网友纠结于两点。第一,他82岁的时候娶了个28岁的女的。第二,他大半辈子在美国,功成名就了,年老了回中国来养老了。所以很多网友揪出来这两点,大加挞伐,甚至有的人就说,杨振宁就是个骗子啊,他写的文章也是李政道写的,不是他写的,他就挂了个名而已。&/p&&p&&br&&/p&&p&杨振宁所研究的理论物理,对直接指导新中国的生产、发展、壮大没有什么用,因为他是一个纯理论性的研究,他跟原子弹跟导弹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换句话讲,杨振宁回到中国他也不会造原子弹。而他在美国,利用美国先进的实验室,利用美国更充沛的资金,去研究对人类更有意义的物理学不是一个坏事儿。所以他当年没回中国是有这方面原因的。&/p&&p&&br&&/p&&p&今天我就要讲讲,杨振宁到底是一个什么级别的人物。&/p&&p&&br&&/p&&p&今年是2017年,6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一个甲子之前的今年,1957年是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那一年,1957年的时候,杨振宁只有区区35岁,有几个人35岁的时候,别说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在今天的中国,你能到一个大学当个正教授就已经算是破格提拔了。&/p&&p&&br&&/p&&p&而杨振宁成名如此之早,这在物理学界也是不多见的。前两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也是她八九十岁的高龄了,可以想象吗?35岁初出茅庐不久的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样一个奖项60年过去了,还没有再被一位中国人所获得过。&/p&&p&&br&&/p&&p&其次,评价一位物理学家,得让物理学家来说话,你不能让一个裁缝去评价一个厨子做饭好坏吧,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让同行来说,这个话才最准。&/p&&p&&br&&/p&&p&举个例子,2000年的时候《Nature》自然这个杂志,评选了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当然,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都在,里面就有杨振宁,而且杨振宁是活着的、唯一的一个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从这个角度上讲,杨振宁不仅仅是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完全可以说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p&&p&&br&&/p&&p&有人甚至排名,说这个世界上影响世界的几大物理学家,牛顿肯定排第一,经典物理嘛,爱因斯坦排第二,爱因斯坦之后是谁呢?那就是杨振宁了,因为杨振宁的学说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以及现在的整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p&&p&&br&&/p&&p&那为什么杨振宁的很多学说我们不了解、不清楚呢?这个太正常了,你跟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讲讲“力”他还听得明白,你跟一个大学生、研究生讲讲“相对论”他还听得懂,别忘了相对论刚刚推出的时候,全世界听得懂的人连3个都不到。那么杨振宁所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又走在了更尖深、更精尖的地段,所以研究生听不懂也很正常,所以广大一般人听不懂,不知道杨振宁到底对理论物理学有了什么样的研究,这非常正常。&/p&&p&&br&&/p&&p&杨振宁这么厉害,跟霍金能比吗?霍金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不假,但是国际上对霍金还有一个词叫什么?叫“Showman”,他是一个非常擅于用媒体来传达自己的人。从理论物理学界来讲,不客气的说,霍金给杨振宁提鞋都不配。甚至有一个说法,霍金跟杨振宁之间差了100个费曼。&/p&&p&&br&&/p&&p&而且霍金现在年龄可比杨振宁小多了,他现在已经出现大脑不太灵光的状态了,霍金这些日子在说人类要小心啊,一两百年之后外星人要进攻地球了。他还有一点点这个正常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素养吗?&/p&&p&&br&&/p&&p&可是杨振宁先生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到目前为止,还在兢兢业业耕耘在理论物理第一线,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我们不去想想人家物理学上的成就,反而去揪住人家的小辫子,老去谈82和28之间的关系,这样有意思吗?&/p&
国内媒体对于杨振宁的报导很多,可是我发现大多数网友纠结于两点。第一,他82岁的时候娶了个28岁的女的。第二,他大半辈子在美国,功成名就了,年老了回中国来养老了。所以很多网友揪出来这两点,大加挞伐,甚至有的人就说,杨振宁就是个骗子啊,他写的文章…
&p&&b&离开学校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b&&/p&&p&解决越多的职场问题,我发现了这样的结果:绝大部分人在职场迷茫、掉坑、甚至变得平庸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实力不够,而是认知不不到位。&/p&&p&这句话听着好像毁三观,别急,还有更毁的。因为有人肯定要为什么啊?为什么要这么讲。&/p&&p&结果是,大部分人鸡汤、励志文看的过度了,导致以为努力、坚持、勤奋就可以成功了,但是经历过现实,最终没有成功,就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没能力,最后自己放弃了,对,这也是鸡汤和励志的副作用。&/p&&p&其实,努力、坚持、勤奋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要条件。这句话听着拗口,简单的来说成功的人大多都具备了努力、坚持、勤奋的品质,但是努力、坚持、勤奋并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个社会上,努力、勤奋、坚持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人,比例就相对低很多。&/p&&p&本来在成功的道路上,是要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跟问题本身有关,能否搞定问题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努力、坚持、勤奋确实可以提升一定的成功概率,但不是主要原因。&/p&&p&人人都喜欢归因,当用了鸡汤、励志文的不精准的方法,没找准对的路,却把原因归结为没能力,是归错了因。&/p&&p&&br&&/p&&p&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习惯性的认为,这个提主能力不够,其实则不然。&/p&&p&大部分经理级别以下的岗位都还达不到拼真正创造能力的时候,也不能决定公司的核心走向,大多为执行层面上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个人发展的前景,跟人做的业务能力的优劣关系占比不是很大,而是跟公司、公司产品,以及公司的发展潜力有更大的关系。&/p&&p&这个案例中的提主就没有明白这一点,公司也符合“二八法则”的,不是所有的公司产品都是优秀的产品。要说一个人做了半年,业务做不好,这个我相信,可能是个人适应性差了点,学习速度慢,提升速度慢。但是这个人做了三年,还是这个样子,还负债,那肯定就是产品和公司的原因了。&/p&&p&一个人,只是所有产业中,产业的一条链条中的一个小分支公司中,公司中的一个小岗位中的一员,个人的力量相对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变迁而言,几乎微不足道。&/p&&p&回到案例中,其实这个提主只要换个位置就好了,找新的机会就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提升寻找更好的机会上面来,先要找到有发展潜力的公司。&/p&
离开学校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解决越多的职场问题,我发现了这样的结果:绝大部分人在职场迷茫、掉坑、甚至变得平庸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实力不够,而是认知不不到位。这句话听着好像毁三观,别急,还有更毁的。因为有人肯定要为什么啊?为什么要这么讲。结果是…
&p&毕导牛逼了。&/p&&p&此片注定中国影坛里程碑式的作品。&/p&&p&豆瓣2.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几乎所有人都给一星。&/p&&p&多么难得,简直影坛奇迹。&/p&&p&它以一己之力刷新烂片下限,《小时代》《栀子花开》在它面前弱爆了。&/p&&p&毕导十二年磨一剑,都是为了将郭敬明、何老师等前辈推上大师神坛。&/p&&p&真是用心良苦。&/p&&p&更别提,毕导强势来了一波骚操作,请来业内砖家,对影片进行严苛审视。&/p&&img src=&/v2-3f97edbe3c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3f97edbe3c5_r.jpg&&&p&金鸡奖:emmmmm……我不要面子的啊&/p&&p&&br&&/p&&p&一般来说,预告片是影片的精华所在,好镜头都会剪进去。&/p&&p&我在预告片里随意截了几张。&/p&&img src=&/v2-1a5d9d282ae54e6c46df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a5d9d282ae54e6c46dfc_r.jpg&&&img src=&/v2-c87c4e6c4e17ffb4bb7e2d5bf8b1039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87c4e6c4e17ffb4bb7e2d5bf8b10398_r.jpg&&&img src=&/v2-5ce1da64e2f99b2bec52e7fdde17c34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ce1da64e2f99b2bec52e7fdde17c342_r.jpg&&&img src=&/v2-7a73f8143cde59bceefe963af7450eb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a73f8143cde59bceefe963af7450ebb_r.jpg&&&img src=&/v2-a0bfbef773cdf5ccd30ff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0bfbef773cdf5ccd30ff3_r.jpg&&&p&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A片……&/p&&p&&br&&/p&&p&专家又说了:这种片特别适合年轻人看。&/p&&img src=&/v2-5ba99febdd2c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ba99febdd2cf_r.jpg&&&p&您对年轻观众有什么误解?&/p&&p&我们年轻人真的不爱吃屎……&/p&&p&&br&&/p&&p&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说了:&/p&&img src=&/v2-74a698cf5acb9d113544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74a698cf5acb9d113544b_r.jpg&&&p&电影人怎么你了,要这么害他们。&/p&&p&&br&&/p&&p&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说了:&/p&&img src=&/v2-0a697eb6764ffec6ce5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0a697eb6764ffec6ce51_r.jpg&&&p&当然热烈啊,很少有片烂得这么惨绝人寰、群情激奋,毕导果然还是赢了。&/p&&p&&br&&/p&&p&北大退休教授出来为他站台:&/p&&img src=&/v2-1efedcb9c5ae_b.jpg& data-rawwidth=&697&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7& data-original=&/v2-1efedcb9c5ae_r.jpg&&&p&是了,毕导作为北电表演系硕士,北大影视学博士,拍出豆瓣史上最低评分的神作,确实很难得。&/p&
毕导牛逼了。此片注定中国影坛里程碑式的作品。豆瓣2.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几乎所有人都给一星。多么难得,简直影坛奇迹。它以一己之力刷新烂片下限,《小时代》《栀子花开》在它面前弱爆了。毕导十二年磨一剑,都是为了将郭敬明、何老师等前辈推上大师神坛…
&p&要说反智,我农业领域遭遇的&b&全面智商打击&/b&敢说第二,哪个敢说第一!&/p&&p&&br&&/p&&p&前两天刚刚遭受了一场打击,吐血三升,营养都有点跟不上了,最近才恢复过来。&/p&&p&&br&&/p&&p&领导:你们这个鸡&b&为什么不自己孵小鸡&/b&呢?&/p&&p&我的内心活动:我们没有孵蛋箱,没有祖代鸡、父代鸡,我们不是育苗场啊,就是喂一百来只自己下蛋吃我干嘛要自己孵小鸡?算了说这么多领导也不懂,挑简单的说吧。&/p&&p&我:这个是杂交鸡种,里面有藏鸡、蛋鸡和芦花鸡的血统,下的蛋很小个但是特别香的,领导来尝一个?&/p&&p&&br&&/p&&p&领导:杂交鸡种为什么不孵小鸡?&/p&&p&我的内心活动:杂交鸡种下的蛋孵小鸡,要么&b&杂种不育&/b&,要么性状退化,我他妈有病啊?&/p&&p&我:杂交鸡下的蛋一般不能孵出来小鸡的。&/p&&p&&br&&/p&&p&领导:有公鸡也不行?&/p&&p&我的内心活动:有公鸡也不行的……&/p&&p&我:有公鸡,没有公鸡的话散养母鸡不爱下蛋。&/p&&p&&br&&/p&&p&领导:有公鸡都不能孵出小鸡来你这个&b&肯定是转基因&/b&!&/p&&p&我的内心活动:&/p&&img src=&/v2-f7be0ec709b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v2-f7be0ec709bc_r.jpg&&&p&&b&这他妈哪跟哪啊&/b&!&/p&&p&我:目前我们国家没有批准过转基因动物上市,批准的植物也寥寥无几……&/p&&p&&br&&/p&&p&领导:没有批准过也不是没有啊,你这个肯定在基因上动过手脚了!&/p&&p&我的内心活动:我要有这个实力我他妈还在这破地方混,我&b&拳打孟山都脚踢先正达&/b&,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就交给我吧!&/p&&p&我:基因是肯定动过手脚的,不动手脚的也没有啊是不是领导。(严格来说基因完全没动过手脚的东西仅限于原核生物的早期那几种。)&/p&&p&&br&&/p&&p&领导:我就说嘛,现在你们搞农业的都是搞转基因。&/p&&p&我内心活动:信不信我放狗咬你?&/p&&img src=&/v2-4cc6dba5d3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v2-4cc6dba5d30_r.jpg&&&p&我:领导批评的是!&/p&&p&&br&&/p&&p&后来领导就腆着大肚子走掉了,宾主在和谐友好的气氛里瞎扯了一顿蛋。&/p&&p&&br&&/p&&p&&br&&/p&&p&其实现在我接待领导参观&b&指导&/b&,一般仅限于谈论赚钱不、赚多少钱、给当地带来多少利益,涉及到技术很少很少的。也很少有领导过问技术细节——能吹牛逼的他自然会问,不能拿来吹牛逼他才懒得管你什么技术呢。像这种突然一发就要问到技术细节的,确实非常难得一见,也不能怪我没有准备。&/p&&p&&br&&/p&&p&农业上最常遇到的反智行为就是不信数据、不信实验、不信事实,不关心自己认识的人以外的任何人,扭死了只相信一句话:&b&天然的就是好的&/b&。&/p&&p&&br&&/p&&p&说白了这个毛病纯粹是改革开放以后吃饱了饭给活活撑出来的。&/p&&p&&br&&/p&&p&60年代的人看到化肥就跟看到宝一样;&/p&&p&40年代闹蝗灾地方的农民,你给他杀虫剂他能把你请到城隍庙里面供起来;&/p&&p&秦汉时期的农民要是你能给他们一批铁打的农具,封你一个小国当国王都可以;&/p&&p&春秋时期你要是给周天子进贡一批辣椒、西红柿、土豆、玉米、红薯的种子,神农氏就是你了。&/p&&p&&br&&/p&&p&不到饿殍千里的时候,大众是不会承认农业技术救了他一条命的。&/p&&p&&br&&/p&&p&农业方面遇到的反智主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p&&p&&b&1、阴谋论&/b&&/p&&p&政府/利益集团/跨国公司/反华势力/外星人/种地的可怜小农民/(任何一切需要攻击的对象)——想要毒死我们/拿我们当小白鼠。&/p&&p&&br&&/p&&p&阴谋论本身无法反驳的,因为阴谋论者根本就不相信证据。&/p&&p&&br&&/p&&p&那我就省省吧。我虽然在部队考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但是实在是没有一天的实操经验,治疗被迫害妄想/疑病症,实在是有心无力。&/p&&p&&br&&/p&&p&&b&2、人工的就是不好的&/b&&/p&&p&我小时候,农村地区是普遍流行“工业品崇拜”的,比如小屁孩会拿烟纸盒折三角拿来玩儿,拿啤酒瓶盖玩儿,拿工业品炫耀。这是因为工业品代表着光鲜亮丽、井然有序、高端大气,与低矮的草房、四处横流的污水、泥泞的道路形成了鲜明对比。&/p&&p&&br&&/p&&p&我们国家毕竟发展了啊。&/p&&p&&br&&/p&&p&区区几十年的光景就完全倒了个儿,现在工业化完成了,工业品成了常见的东西,都是拿“原生态”、“乡土”、“纯天然”来炫耀了,工业品反而代表着低端、大路货、消费品。&/p&&p&&br&&/p&&p&人都有装逼炫耀的本能,哪样东西少,就拿哪样东西来炫耀。如果有一天PVC成了极端稀缺的东西,塑料椅子肯定会成为奢华的象征。&/p&&img src=&/v2-48a7ecb9a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5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p&&b&3、我小时候就吃的东西肯定好&/b&&/p&&p&我已经无数次的听人抱怨过,现在的番茄/鸡蛋/鸡肉/别的一切东西吃起来没有小时候那么香了。&/p&&p&&br&&/p&&p&饿你三天咱们再来试试?&/p&&p&&br&&/p&&p&对于无法量化的东西,比如“香”、“有效”、“好吃”、“喜欢”这种感官上的东西,我的建议就是双盲实验。咱们拿一个“土鸡蛋”,一个一般鸡蛋,不告诉你哪个是哪个,用同样的烹调方法做,做好了在你相同饥饿程度、控制好其它变量的条件下吃,你吃得出来哪个是哪个,我们才可以承认有区别。&/p&&p&&br&&/p&&p&事实上,我见过无数次错把普通鸡蛋当土鸡蛋,把笼养鸡当土鸡,把大棚菜当农家菜,一群人围着说好吃好吃真好吃,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p&&p&&br&&/p&&p&我们来当场做个试验:&/p&&p&&br&&/p&&p&小时候的番茄,那叫&b&软皮番茄&/b&,它品种就是那个味道。要吃小时候的番茄容易得很,种软皮番茄的人又不是没有,只不过用的&b&农药&/b&需要多一点,软皮番茄更容易烂掉,保证产量就必须得大量打药。运输的时候软皮番茄在框里蹭过来蹭过去会破皮烂掉很多,为了尽量少烂一点还要浸泡一种叫做&b&“保鲜剂”&/b&的药,防止番茄过度成熟。&/p&&img src=&/v2-535ac033cef023de40c739ca163f847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535ac033cef023de40c739ca163f8476_r.jpg&&&p&这可是实打实的农药啊!&/p&&p&&br&&/p&&p&&br&&/p&&p&现在的番茄叫做&b&硬皮番茄&/b&,味道没那么浓郁,是为了运输方便,不用打太多药,装在框里运几百公里也不会烂,而专门培育的品种。硬皮番茄皮要厚一点,在它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就摘下来运输,到了市场刚好成熟,就减少了用药,也节约了成本。&/p&&p&&br&&/p&&p&现在“&b&小时候的味道&/b&”还有那么香吗?&/p&&p&&br&&/p&&p&先慢着做决定,果蔬保鲜剂实际上是无毒的,一般成分都是甲壳素,嗯,从虾壳、螃蟹壳里提取的。对,农药也有无毒的。&/p&&p&&br&&/p&&p&是不是“小时候的味道”突然又香了起来?&/p&&p&&br&&/p&&p&你说你跟屋脊上的冬瓜似的——两边滚,这个智商……&/p&&img src=&/v2-575e3f788a2ec7b85b9f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v2-575e3f788a2ec7b85b9f6_r.jpg&&&p&&br&&/p&&p&&br&&/p&&p&&br&&/p&&p&最后是日常参观龙牙的农场:我不保证不用农药,不保证不用化肥,仅能保证不用转基因——目前中国只批准了七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抗虫水稻和耐储存番茄、抗病辣椒。其中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只有抗虫棉花和抗病番木瓜。&/p&&p&&br&&/p&&p&想吃别的转基因,龙牙确实无能为力了,法律不允许。&/p&&img src=&/v2-802db2f8a9febaf83a649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v2-802db2f8a9febaf83a649c_r.jpg&&&p&&br&&/p&&img src=&/v2-911e32c80d7d586cced64d02fd53f40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8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v2-911e32c80d7d586cced64d02fd53f403_r.jpg&&&p&疏于打理的月季,其中有几个品种经常冒充“玫瑰”情人节拿去骗炮的。有需求的同学请滚粗。&/p&&img src=&/v2-2de18fbfaf1fbdb20f8ae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de18fbfaf1fbdb20f8aef_r.jpg&&&p&四季豆,正在吊秧。&/p&&img src=&/v2-ddd9e6b350fbac5b18377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8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v2-ddd9e6b350fbac5b18377d_r.jpg&&&p&制作蘑菇菌包。&/p&&img src=&/v2-5cec548006fdc06cff75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v2-5cec548006fdc06cff753_r.jpg&&&p&安徽来种花的老两口。&/p&&img src=&/v2-0ebc80f0db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45& data-rawheight=&8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5& data-original=&/v2-0ebc80f0db2_r.jpg&&&p&农场外面318国道旁的拉萨河。&/p&&img src=&/v2-3efedb30c734fadc500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33& data-rawheight=&8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3& data-original=&/v2-3efedb30c734fadc5006_r.jpg&&&p&农场外面路边的广告牌,压力好大好大。&/p&&img src=&/v2-58efb0de2ab926b0b255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v2-58efb0de2ab926b0b255b_r.jpg&&&p&已辞职跑路的前保卫科长小黄。&/p&&img src=&/v2-f4bcb495108add0eaa712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28& data-rawheight=&8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8& data-original=&/v2-f4bcb495108add0eaa7123_r.jpg&&&p&领导……背朝镜头的不是领导,是董事长先僧。&/p&&img src=&/v2-53bbeaddc114ae0da1136a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65&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5& data-original=&/v2-53bbeaddc114ae0da1136a8_r.jpg&&&p&惨遭领导吐槽的咯咯哒——它们是无辜的。&/p&&img src=&/v2-d82fb29fac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03&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3& data-original=&/v2-d82fb29face_r.jpg&&&p&高大上牌茄子。&/p&&p&&br&&/p&&p&&br&&/p&&p&大家也看了龙牙不少图了,顺便提一下:真不用怕高原反应,没有那么吓人,你看我地里工人都是内地来的,天天干的是重体力劳动呢。&/p&&p&&br&&/p&&p&&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828928& class=&internal&&龙牙:没文化可以有多可怕?&/a&这是我另外一次吐槽领导,去年的。&/p&
要说反智,我农业领域遭遇的全面智商打击敢说第二,哪个敢说第一! 前两天刚刚遭受了一场打击,吐血三升,营养都有点跟不上了,最近才恢复过来。 领导:你们这个鸡为什么不自己孵小鸡呢?我的内心活动:我们没有孵蛋箱,没有祖代鸡、父代鸡,我们不是育苗场…
&p&一,“我来买单吧”和“我来买单”是两个意思。&/p&&p&虽然抢着买单的场景,仍然在朋友聚餐时偶有出现,但随着社交熟练度和装逼指数的提升,我们在更多的情形下,已经做到了文明结账:大家心里知道这一局谁该买单,于是当那个人轻声呼唤“服务员,买单”的时候,我们会礼貌性地、同样轻声地,说一句“我来买单吧”,以此避免等待服务员时忽然安静的尴尬。那个人接一句“不用不用,下次去……”就可以把对话体面收尾。大家拍拍屁股、鱼贯而出。&/p&&p&
“吧”字,天然就是准备让 “不用不用”来接的。&/p&&p&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流行一句话:“在成人的社交礼仪里,没有爽快地答应,就是拒绝的意思。” 这句被无数人转发点赞的话,道出了人际交往中不成文的语言规则。与之对偶的,是另一条规则:在成人的社交礼仪里,没有语气坚定地提出,就是客套的意思。&/p&&p&
比如聚餐之后要各自回家,家住海淀开了车的张三,对家住南城没开车的李四说:“要不我送你吧。”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除非你有特殊原因需要我送你,不然我就先走了。大部分的李四,都会说“不用不用,又不顺路,我打个车很方便”之类的。于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但李四如果说:“好啊,那谢谢了。”
张三心里可能会翻白眼。&/p&&p&
上周深圳下暴雨,我一位海归好友H律师早上醒来,看到窗外的雨势,很担忧,于是给她的团队发信息:“要不今天在家办公吧。” H律师的本意,是真的想让团队在家办公,只是常青藤式的培训让她有了使用对冲词(hedge words,在学术写作中鼓励使用的、用于减弱文字主观性和突兀性的词汇)的习惯。H律师的先生、深谙中国语言潜规则的F君,正好看到她的信息,马上敏锐地指正:“你这个语气不够坚定。”&/p&&p&
如果一个心思缜密、想要积极表现的员工,看到H律师的信息,可能会陷入纠结,因为他读出来的意思其实是:“虽然今天的天气恶劣在家办公也可以,但我还是希望我们可以到办公室。” 他会犹豫,是不是应该这么回复: “不用了老板,雨也不是很大,我晚点就到办公室。”&/p&&p&
你可能发现了,这种不成文的语言规则,用在上下级之间的时候,会失去默契和准确性。事实就是如此,所以上级在对下级传递信息时,避免触碰中国文字的潜规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p&&p&
这也就是为什么善于当领导的人,会常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而习惯了使用坚定语气的领导,往往也能形成令人信服的气场。&/p&&p&
我小时候,跟着父母去拜访过一个远亲M大爷。M大爷做过很多年的远洋船船长。远洋船长带领一船的人出海,其渺小无助,就像是一片小树叶上的蚂蚁漂在海上。天气的不确定因素、若隐若现的暗礁、加上海盗出没的危险,要求远洋船长必须成为全船的定心丸。所以船长总是看上去胸有成竹:没有船长不知道的、没有船长搞不掂的,全船上下抱定这样的信念,才敢乘风破浪。M大爷就是典型的船长做派:身材精壮、面容坚毅、语言简练沉稳、斩钉截铁、不留悬念。他说话,从来不用“要不……吧”的句式。&/p&&p&
当时M大爷担任某单位的领导,单位给配了一辆奔驰E级的小轿车。我们去的时候,M大爷亲自开车接我们。路过一个特别窄的小巷前,他下车把两侧后视镜“啪啪”折进去,上车一脚油门就穿了过去,“几万吨的远洋油轮都能开,这点儿小路算什么”。那光辉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那种笃定的气场,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社会我M哥,人狠话不多。”&/p&&p&
后来,我在《加勒比海盗》电影里看到巴博萨船长的形象,忽然就对上号了,M大爷给我的印象,就是巴博萨船长那样的:即使被变成鬼的萨拉查吊起来要杀掉了,还能语气坚定地提出一个方案。&/p&&p&
几年之后,有一天,我爸跟我说他要去看望一下M大爷,因为M大爷住院了。&/p&&p&
“M大爷怎么了?”&br&
“开车不小心滑到沟里了,摔伤了。”&br&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一定是沟的问题。&/p&&p&&br&&/p&&p&二,打倒一切反问句。&/p&&p&同样一个意思,让两个人去表达,往往会有两个效果,差距还挺大。有些人能把话说得春风扑面、有些人的话一出口,就让人心生厌烦。我仔细观察了身边的人,发现反问句式的使用,是最大的对话杀手。&/p&&p&
这大概来源于我们上小学、中学时收获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班主任,无论来自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还是青纱帐、甘蔗田,无论南腔北调、高矮胖瘦,竟然共享着一套惊人相似的话语体系。&/p&&p&
“你上课不带书,和士兵打仗不带枪,有什么区别?”&br&
“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不会做?”&br&
“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学校还怎么上课?”&br&
班主任的余威,被我们从学校里,带到了社会上。有些“消化不良”的朋友,就直接把这套话语体系变成自己的了。&/p&&p&
这种传承是下意识的,不易觉察。我是在很偶然的情景下,才发现自己说了一句令人生厌的反问句。那天我去一个朋友家里,朋友正在整理文献,熬了一夜晕乎乎的他,正抱怨找不到有关某个概念的材料,我脱口而出:“那你怎么不搜维基百科啊?” 朋友大概因为休息不足、心情很糟糕,他也脱口而出:“因为我是个傻X。”&/p&&p&
我当时心里一颤,虽然朋友马上清醒过来、解释打圆场,但我这才印象深刻地意识到:反问句是很难让人心平气和地接下去的。&/p&&p&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条工作微信:“里总,XXX的合同里怎么没加YYYY的内容?” 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TM爱加不加!你TM爱签不签!” 当然,作为一个行事得体的人,我只能把这句话深埋在心底,然后假惺惺地说:“那我让律师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 虽然没有产生冲突,但心情已经被破坏了。而我估计发微信的那个年轻人,还不知道这平静湖面之下,已经旋转了一次暗涌。&/p&&p&
反问句是为了终止对话而诞生的。上学挨惯了骂的我们,很清楚这个生存准则:在班主任用到反问句的时候,最聪明的应对,就是低头和沉默。不然后果只会更严重。&/p&&p&&br&&/p&&p&
案例1:&br&
“你上课不带书,和士兵打仗不带枪,有什么区别?”&br&
“有以下区别:第一,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第二,补救措施的可用性不同……”&br&
噼里啪啦咚咚……&/p&&p&
案例2:&/p&&p&
“你上课不带书,和士兵打仗不带枪,有什么区别?”&br&
“没有区别。”&br&
“……”&br&
噼里啪啦咚咚……&/p&&p&
班主任常用反问句,是因为他们本来在潜意识里,就想让你低头沉默。管理几十个调皮捣蛋的少男少女,最省事的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只有老师说话的一言堂,所以谆谆善诱的老师少、盛气凌人的老师多。&/p&&p&
但在我们的日常沟通里,大部分情形中,都是希望有来有往的。即使在上级对下级的沟通里,那种上级君临臣下、发号施令;下级战战兢兢、唯命是从的情形也已经渐趋落伍。毕竟互联网已经打破了这么多藩篱,大家渐渐朝着“优盘化生活”发展,随来随走、合则留不合则去,已经没有清晰永恒的上下级界限了。&/p&&p&
沟通是为了办事,带着情绪,事情肯定不容易办好。所以不论是甲方对乙方、上级对下级、还是同事对同事、乃至王者荣耀里对着陌生的队友,把反问句的刺拔掉、换成平缓的祈使句或者真诚的疑问句,效果总是会有提升。&/p&&p&
“亚瑟,你打什么野?怎么不去下线守塔?” 和 “亚瑟,别打野,先去下线守塔。” 两句话说出来,成功率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惊讶于我们的群众,是多么热爱使用噎死人的反问句。&/p&&p&
反问句不止在事务性沟通、祈使型对话中让人难接,在“说好话”的时候也很难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两句诗隔着纸念,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作者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委书记)在你面前这么说,你也是蛮尴尬的。“是啊白书记,真是不能不忆啊。” 你怎么接,听起来都会显得狗腿。如果白居易只是平淡地说“我很怀念江南,你呢?” 你就可以选择很多不卑不亢的答复方式。“白书记,我对江南的感情也是很深的,那一年……” 这天儿就聊下去了。&/p&&p&
当然,凡事无绝对,我说“打倒一切反问句”也是一个夸张的提法。反问句在大部分情形下都让人尴尬,但还是有一些适合它的场景的。第一种场景,是你本来就想让对方难受,这时反问句是很好的匕首,短促而有力,“你咋不上天呢?”&/p&&p&&br&&/p&&p&来源:&/p&&h2&公众号“&b&里大师江湖笔记 &/b&”&br&&/h2&&p&(已获得授权转载)&/p&&h2&想看更多文章,还可以在公众号“酷炫脑” 搜索关键词:&/h2&&p&记忆,抑郁,强迫症,上瘾,睡眠,衰老,意识,专注力,发育,冥想,精神病,迷幻药,智商,情商,多动症&/p&&p&点击关注酷炫脑专栏:&a href=&/coolbrai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ool&/span&&span class=&invisible&&brai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
一,“我来买单吧”和“我来买单”是两个意思。虽然抢着买单的场景,仍然在朋友聚餐时偶有出现,但随着社交熟练度和装逼指数的提升,我们在更多的情形下,已经做到了文明结账:大家心里知道这一局谁该买单,于是当那个人轻声呼唤“服务员,买单”的时候,我…
1. 不要轻易把心底深处不愿示人的部分坦露出来,靠同情轻易获得的朋友,内心不一定看得起你。&br&&br&2. 借了别人的钱一定要按时还,如果一次还不了就分多次,如果没钱就多联系对方,千万别因愧疚而不理对方,很容易被理解为心安理得不闻不问。&br&&br&3. 不管学校,职场或社会,都不要违背心意地一味讨好别人,有些圈子终究不属于自己,努力做好自己,讨好自己可能会更容易有丰厚回报。&br&&br&4. 不要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关系再铁都不行笑声背后有恨;不要拿自己的缺陷逗乐,圈子再亲都不要,笑声可能真是嘲笑。&br&&br&5. 心平气和地说“不”。&br&&br&6. 在意别人每一份对自己的好,力所能及地给予回应。&br&&br&7.
人群如潮,易聚易散。一群人可以共同面对问题,但事故和灾难来临时,真正承受痛苦的,永远只有当事人一个人。&br&&br&8. 能在一定位置上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管你多么讨厌他。&br&&br&9.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能力,认真最上。天下品质,诚者为王。&br&&br&10. 知道什么是奴颜婢膝和以礼待人,知道什么是阿谀奉承和赞美别人,并知道哪个是对的并坚持。&br&&br&11. 真正值得你爱的,一直陪你的人,远方的父母,以及你的健康。&br&&br&12.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br&&br&13. 好多人走远了,不是因为联系少了,而是因为你穷了。&br&&br&14. 不要欺负老实人。&br&&br&15. 不要轻易戳破谎言,不要随便打碎幻想,可能那是对方最后的自尊和全部的坚持。&br&&br&16. 看别人写了一千条一万条,不如自己现在行动做好一条。&br&&br&&br&再补一条:送人一赞,手有余香。我得到了鼓励,你收获了感激。
1. 不要轻易把心底深处不愿示人的部分坦露出来,靠同情轻易获得的朋友,内心不一定看得起你。 2. 借了别人的钱一定要按时还,如果一次还不了就分多次,如果没钱就多联系对方,千万别因愧疚而不理对方,很容易被理解为心安理得不闻不问。 3. 不管学校,职场…
&p&谢邀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37963dbb4dad2d20825fc4& data-hash=&e37963dbb4dad2d20825fc4& data-hovercard=&p$b$e37963dbb4dad2d20825fc4&&@刘柯&/a& &/p&&p&整理几条职场明规则,这几条不但很少人提,更多时候有人希望用所谓”职场潜规则“来反向误导我们,希望大家提高警惕:&/p&&h2&&b&1.毕业能去大公司的,别去小公司(这条肯定被喷,但还是得说)&/b&&/h2&&p&这里稍微说一点,详细的故事和案例,我放在专栏里了:&a href=&/p/& class=&internal&&即使挨骂也要说:刚毕业,就别去初创企业了&/a&&/p&&p&很多小公司招人都会说:与其去大公司做螺丝钉,只精通一块,不如到我们小公司,学得更多,成长更快。&/p&&p&我呸。&/p&&p&成长?&b&你那是做杂务做得多,能学到啥精华&/b&。相反在成体系的大公司,专精一个领域之后,你完全有轮岗的机会,去其他领域继续专精。大公司预算多平台大,经历的事情天然就比小公司更多,小公司预算有限能做的也就那几样,放在大公司面前根本没法比。&/p&&p&我一个HR朋友,从2-3万人的大企业跳槽到了小公司,说自己很心虚。我问原因,她说:&/p&&blockquote&我原来管上万人的薪资福利,现在来了小公司薪水翻上去了,但管的人就两三百。同事说忙死了,我天天下午3点就没事做了……&/blockquote&&p&职业发展?肯定是大公司好啊,你看那些招人时口口声声我这里学得多的小公司,一到融资就会喊我这里有BAT背景员工,为什么?大公司的光环背书啊。&/p&&p&钱?一般来说大公司更多,小公司画的饼就别想了,能分应届毕业生多少期权?行权价多优惠?小公司就算能多给一两千块,那咱也得看未来的钱不是吗?&/p&&p&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a&分享过自己的教训,和《How Google Works》里谷歌创始人的建议:&/p&&blockquote&在你职业生涯初期,能够获得的股权激励很有限,因此在正确的行业磨练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赌上自己的命运更加合算。在此之后,随着经验(以及年龄)的积累,挑选合适的企业变得越发重要。因为那时,股票在你的薪酬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应该相应的将对公司的挑选放在优先位置。&/blockquote&&h2&&b&2.为自己的前途熬夜,不为公司熬夜&/b&&/h2&&p&年轻人说一点不加班,真的不太容易,我如今35岁朝上了,加班还是逃不掉的。&/p&&p&只要身体还算好,偶尔加几次班是可以接受的。&/p&&p&但我们需要弄清楚,我们的加班是不是有价值。方法很简单,问自己三个问题:&/p&&ul&&li&&b&通过加班,我的职场技能/专业知识能成长吗?&/b&&/li&&/ul&&p&如果这个项目有我一直很想学习的领域,或者能显著提升自己的能力,未来还能给自己的职业发展背书,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当初张小龙的团队是在腾讯众多团队的竞争中用加班抢出微信这个产品,这个团队里的成员得到了实打实的实惠,就算是跳槽也有微信背书,这班加得值得。&/p&&ul&&li&&b&通过加班,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吗?&/b&&/li&&/ul&&p&有时候我们加班做的是一些杂务,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领导是靠谱的,这次我帮了领导,下回有好的培训机会,或者是轮岗机会,领导会优先想到我,考虑我,那这样的加班为什么不去呢?&/p&&ul&&li&&b&加班是常态性的吗?加了班能轮休吗?&/b&&/li&&/ul&&p&职场和生活一样,我帮你一把你帮我一把,如果老板急需的时候我加了班,那么我家里有事需要请假的时候,领导会毫不犹豫的批假吗?&/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员工不愿意加班,老板该怎么办?&/a& 里我提过自己的观点:所谓弹性工作制,是种互利模式。你希望员工可以为公司救急,企业也得给员工提供便利吧。&/p&&p&996常态化加班的公司,最为可怕:它以制度剥夺了员工的私人时间和个人成长的时间,而并不觉得有任何问题,这种加班对员工的伤害最重。&/p&&h2&&b&3.能聊天不代表你善于沟通&/b&&/h2&&p&我打过交道的不少年轻小伙伴都认为:善于沟通=性格外向,能聊天能侃大山。认为自己很能聊的小伙伴们当然不吝惜将出色的沟通能力放在自己的简历上就来投递咨询公司的岗位了。&/p&&p&事实上,我在&b&&a href=&/lives/081856& class=&internal&&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a&&/b&里分享过:&/p&&p&沟通能力并不仅仅说你口吐莲花,拽上客户吧啦吧啦侃上小半天,唬得客户一愣一愣滴。在我看来,&b&沟通能力首先在于听&/b&,听懂客户的需求,更能听懂弦外之音——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参加过一个培训,隐约记得考官出过一题:如果客户做出错误决策时,应该如何说服他?有人说讲述过去的成功案例;有人说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说服客户;而正确答案是继续听,了解客户为什么会这么说,而非急于说服客户。&/p&&p&&b&提问也是重要的能力&/b&:客户说准备来年上一套弹性福利体系,身为咨询顾问可不能点头回家做方案去了。为什么客户会有这种想法?是全球总部的要求?还是员工调研的反馈?抑或是竞争对手上了这样的福利?出色的顾问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ask effective question是顾问培训中的必修课),迅速了解客户决策背后的原因。只有了解了客户需求背后的动因才能提出靠谱的解决方案。&/p&&p&刚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们,很容易想当然,又怕问多了露怯(我当年也这样),于是乎,干活就靠猜:领导应该是这个意思/客户估计要的是那个东西。闷头苦干,然后发现完全不是对方要的东西,遇上脾气暴的主,还会发火训自己。&/p&&p&小伙伴不免怀疑人生,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没人看到?&/p&&p&我教各位从一个小技巧入手,每次别人在说的时候,立即&b&拿笔记下来&/b&;别人说完,你&b&确认一遍&/b&:“领导您希望我们做的是ABC三点,对不对?”,等到领导/客户确认后,再接着&b&邮件补刀&/b&:我们刚刚开会达成三点内容,分别是ABC。接下来,&b&保持定期更新&/b&:A完成了B还在做C还没开始启动。让对方心里有底。&/p&&h2&&b&4.即使你不想跳槽,也要定期看看工作机会&/b&&/h2&&p&哎,这贴写得真是得罪开公司的老总。&/p&&p&定期看工作机的核心好处是:能跳出自己的圈子,看整个市场在做什么——保持市场敏感度&/p&&p&&b&a.保持市场前沿科技和趋势的嗅觉:&/b&&/p&&p&在公司里你看到的永远只是周边一小部分事情,你的项目越多事情越忙,就更腾不出手去看整个市场,但职场发展,&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无论走专家路线还是管理路线&/a&,你都要了解市场。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p&&p&&b&b.更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b&&/p&&p&出去面试,了解用人公司为什么想要你,这是你的核心优势;了解用人公司认为你还有哪些不足(面试时提问,详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面试者如何回应面试官问的「你有哪些要问我的?」?&/a&)&/p&&p&&b&c.了解自己的价格&/b&&/p&&img src=&/v2-bee30c28e3eb841aeb8655f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89&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9& data-original=&/v2-bee30c28e3eb841aeb8655fa_r.jpg&&&p&2016年年终的调薪幅度,市场中位值是6%,而且这个数据已经连续五年下滑。正常来说,我们如果五年没跳槽,内部也没有特殊调薪的话,我们的薪水老早被市场水平甩出8条长安街了。&/p&&p&美世有薪酬调研报告,能精准到每个岗位每个城市不同级别员工的薪水的市场中位值。最便宜的报告也得5-8万,咱求职者又买不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面试。&/p&&p&除此以外,对猎头好一点,交几个靠谱的猎头朋友(详细的可以看这一篇:&a href=&/p/& class=&internal&&工作五年,给名企投简历却石沉大海,怎么办?&/a&。其中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猎头做了分类),对职场人很有价值,也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p&&p&&b&d.提升面试技能和沟通技巧&/b&&/p&&p&这个不多说了,面试技巧也要靠实操训练嘛。&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精细的面试准备&/a&,不但能让我们更好的应对面试,也能更清楚的了解(目标)行业内企业的现状。&/p&&p&&br&&/p&&h2&&b&5.不要一味看高薪跳槽&/b&&/h2&&p&这话得罪的是职场人,不是说好的不要搞毒鸡汤的吗?你怎么反而站在老板那边忽悠咱不要看薪水?&/p&&p&知乎有个问题:&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提离职被老板加薪挽留,该怎么办?&/a&&/p&&p&我一直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对于职场人来说,跳槽首先看的是职业发展,说俗一点就是未来的钱。刚毕业的同学,几个公司比价,真能高个&a href=&tel:&&&/a&的薪水,已经是雇主能给出的最优厚价码了;如果能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到了35-40岁时,薪水差距能达到50万以上。我有和我同岁的大学同学已经年薪百万了,我这厢还只是人一半……让我哭一会儿去。&/p&&p&如果在一家企业,我们确定我们会有好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去,无论给的钱是不是多,即使不多,未来我们能把这钱捞回来。&/p&&p&如果要细分,那么未来的钱,还要看行业的未来和具体岗位的细分,请各位移步:&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ean Ye:年轻时一味追求高工资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样真的有利吗?&/a&&/p&&h2&&b&6.别太早想着斜杠青年&/b&&/h2&&p&南都周刊之前找我约稿写“斜杠青年”,而我的态度是&a href=&/p/& class=&internal&&年轻人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斜杠中年&/a&&/p&&p&《双重职业》这本书的作者麦瑞克·阿尔伯最初用的词是Slash——翻译成“斜杠”,但“青年”完全是译者的发挥啊。&/p&&p&去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知名的职场“斜杠青年”,但凡做出些成绩的大多是30+的中年人:企业家/登山爱好者/滑翔伞玩家的王石,美赞臣高管同时写出10万+微信文章的薇安;PPT专家/大学生导师/社团运营专家的秋叶大叔,创业者/生涯规划师/畅销书作者的古典;就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帆风顺的李叫兽(自媒体/营销咨询顾问/百度副总裁)也要将近30岁了。&/p&&p&哪有刚毕业就杠上开花的?&/p&&p&先把专业做精细了。&/p&&p&&b&所谓斜杠,应当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飞跃,而非焦头烂额慌乱之下的逃窜&/b&。&/p&&p&有些自诩为“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可能从头到尾就没有读过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这本书,仅仅凭听到的道听途说和自己的猜测,树立了一个自己眼里所谓的“斜杠青年”。&/p&&p&作者表示这个锅她不背。麦瑞克对于想做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提出过忠告:&/p&&blockquote&你可以斜杠,但别一拥而上。不要指望同时以三个身份开展三个职业。&b&大多数斜杠,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从基础做起逐渐成就卓越。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添砖加瓦,斜出特色,杠上开花&/b&。&/blockquote&&h2&&b&7.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开挂光环&/b&&/h2&&p&之前有一阵子开始吹开挂的人生,知乎有一个问题:&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人的人生跟开了挂一样&/a&&/p&&p&的确,这个世界上有不少开挂的主,但和我们有半毛钱关系吗?&/p&&p&&b&那些开了挂的人,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她开挂背后的各种因素,甚至会故意隐藏部分关键信息;更不愿意让吃瓜群众知道,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复制他的开挂人生&/b&。更可怕的是,单纯迷恋别人的开挂,很可能被人收智商税&/p&&p&举个例子:&/p&&blockquote&罗振宇在多个场合说明拒绝被存量绑架的观点时,最常举的例子是,2013年,自己卖掉了房子和车。&br&&br&但在今年年初,罗振宇在一场演讲中又说,当时自己确实卖掉了房子,「&b&但后半句我没有说,我到香港买了腾讯的股票,实际上,比北京房价涨得好,然后,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之前,我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b&」&br&&br&由此得出结论:「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一条:甭管听谁忽悠你的,责任你自己负,因为,&b&别人不会把他选择的所有维度参数都告诉你&/b&。」&br&&br&提及此事,罗振宇满脸的「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我当时一直在说(买股票),只不过没有公开说而已……我就算没有这些,我先卖了,然后我改主意了,买了,不行吗,这不是公民的权利吗?」&/blockquote&&p&(转自&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EwMzA5NTcyMQ%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5850bcded0e623fa6c109%26chksm%3D4ebb858bae3af63f36ecb95dbba5e3f86b0f1bf4054b%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0711DrPoJNDaQZNWoHl8zN8J%26pass_ticket%3DIiCH0khlXKNMLhwyX4aBgHTE1Hvm9QPJuE%252FsYUpc9EF6Pus7VnPvR9E1WKdyilmn%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商人罗振宇:随风而变&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还有那位知乎上被热议的Molly妹子,一年300多天在旅游,成绩从来不耽误。都因为人家一边旅游一边学习,不用睡觉啊,你服不服?&/p&&p&你能不睡觉吗?我反正不行,我不睡觉就是一坨行走的五花肉,毫无生气可言。&/p&&p&我建议各位刚进入社会的小伙伴们&b&:不要太花精力迷恋别人怎么开的挂,你学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如多看失败者的经历,从中吸取教训。&/b&&/p&&h2&&b&8.职场上不要全靠自己摸索,要找师傅&/b&:&/h2&&p&职场上很流行一句毒鸡汤,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a&问题里我也亲眼目睹过:&/p&&blockquote&学生时代有老师,到职场上就要靠自己,别指望有人教你。&/blockquote&&p&咪蒙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a&里也说过类似的话:&b&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来指导你。&/b&&/p&&p&胡说八道。职场上同样需要老师,需要有人教我们,公司有义务指导我们。&/p&&p&没有老师,我们也许也能摸索出成功的路,但那必然更加艰辛。实际上职场导师,不但对新人有价值,对公司的发展也很有价值:新人迅速融入,企业当然受益。&/p&&p&企业也没有意识到培训新人,让新人迅速上手的重要性,而有些老员工担心新人抢了饭碗,故意不教新人,反而编出毒鸡汤:职场都别指望有人教你。&/p&&p&对于这种人和这种企业,职场新人能躲就躲——这是不欢迎新人的文化。你在这里即使能通过百倍努力获得成功,但这种程度的努力可能已经让你在一个友好环境下,取得3-5倍的成就了。&/p&&p&新人进入职场后,要以谦虚的态度抓紧时间找自己的导师,&b&如果找到,别人给了你帮助和提点,记在心里。未来有机会,记得感恩。&/b&&/p&&p&即使我只是写了一篇回答,但对你来说有帮助。也请点赞支持,不要光收藏就结束了。&/p&&p&&br&&/p&&p&职场在不断发展,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也在调整,多年来坚持要求员工着正装上班的IBM如今也主动建议员工日常只需休闲装办公。更不要说那些为老板挡酒才能晋升的胡说八道。你愿意和我一起去识别、diss那些毒鸡汤吗?&/p&&p&&br&&/p&&p&公众号:&b&瞎说职场(HRInsight)&/b&。欢迎来提问:&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M5MDQ1NjM2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d3be62e27e4b27221ffebaeb%26chksm%3Db25d20b653ba23a3b5635ffcf1a3284ce%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职场解忧奶茶铺开张&i class=&icon-external&&&/i&&/a&&/p&&p&另外附送一个我的收藏夹:&a href=&/collection/& class=&internal&&简历、求职、职业发展&/a&(只收千赞的职场相关回答)&/p&
整理几条职场明规则,这几条不但很少人提,更多时候有人希望用所谓”职场潜规则“来反向误导我们,希望大家提高警惕:1.毕业能去大公司的,别去小公司(这条肯定被喷,但还是得说)这里稍微说一点,详细的故事和案例,我放在专栏里了:
&p&&b&1、选择比努力更重要&/b&&/p&&p&工作几年,最大的感悟莫过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p&&p&毕业到现在错过了太多“暴富”的机会,阿里跟猎豹上市前一年都有朋友邀请过去做事且可拿期权,但是权衡很久选择了自己去创业,错过了暴富的机会;等到创业失败,前公司开了一个诱人的价格,而身边的朋友从零创业让入伙,权衡下选择了前者,但是后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现金并购了……虽然现在也攒下了首付,但是如果其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选择做对了,现在也财务自由了&/p&&p&但是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却不是一件易事,受限于个人的学识、阅历、经验,有的时候错过也是必然&/p&&p&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在每次做选择的时候,多看看未来的趋势,其次,权衡一下,在这个选择当中获得内容是否可以量变产生质量,相比于有限的钱,时间与经验更有价值&/p&&p&&b&2、学会拒绝&/b&&/p&&p&每天能专注于工作当中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学会“自私”一点,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无效的社交或者无意义的琐事。&/p&&p&&b&拒绝工作当中无意义的杂活。&/b&很多心灵鸡汤都讲,要不计得失多干活,但这也要看情况的,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你应当做好取舍。&/p&&p&拒绝第一步,提高效率。初入职场,打杂的事无法杜绝,但是你可以尽量减少在打杂事情上面所花费的时间,优化效率控制打杂时间。&/p&&p&其次,在能理清形式的情况下,学会拒绝。&/p&&p&&b&拒绝无聊的聚会。&/b&工作之后你会发现,下班后的各类聚会会占用掉你大部分时间。最开始你会觉得这是沟通感情加强联络,然而时间久了,你发现天天喝酒唱K闲聊的日子费时间费钱,而你还不好意思不去。其实你不必这么纠结,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你的打算,两三次之后他们就懂了。也不要刻意疏远,第二天花几分钟聊上几句,比如昨晚玩的怎么样之类,大家就不会觉得你太过清高。&/p&&p&&b&3、要有技能点&/b&&/p&&p&职场里,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设计能力,文案能力,策划能力,运营能力,代码能力,构架能力,产品能力……都可以&/p&&p&一技之长就是能真正帮助公司发展盈利,别人很难替代的能力。这种能力最好是你自己的,不是依托于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体系的能力。&/p&&p&&b&4、学会“不做任何辩解”地道歉&/b&&/p&&p&工作跟谈恋爱很像&/p&&p&我们做错过什么以及为什么而道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道歉这件事。若是在道歉后加上辩解,无论有道理或没道理,都会让问题变得复杂,多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让道歉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越早结束道歉,我们就会越早开始接下来要做的事;反而能显示我们道歉的诚意,已经努力想要改正的态度。&/p&&p&&b&5、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用人情解决&/b&&/p&&p&能花钱解决不给别人添乱的,尽量花钱解决而不给别人添乱。把这些人性省出来,解决花钱解决不了的事。&/p&&p&&b&6&/b&、&b&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盲区扩展&/b&&/p&&p&大部分工作持续6个月就可以游刃有余了,不少人就开始在舒适区里混日子,不会去自己不了解的领域(盲区)扩展。这种人永远不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永远不会是公司的优秀员工,永远不会是晋升的第一考虑对象。所以,你一定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向着业务的盲区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加分,使自己成为一个竞争力强的人&/p&&p&&br&&/p&&p&……待续&/p&&p&&/p&&p&&/p&
1、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工作几年,最大的感悟莫过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毕业到现在错过了太多“暴富”的机会,阿里跟猎豹上市前一年都有朋友邀请过去做事且可拿期权,但是权衡很久选择了自己去创业,错过了暴富的机会;等到创业失败,前公司开了一个诱人的价格…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10 条内容
1819 人关注
213 条内容
2025 人关注
128 条内容
2396 人关注
292 条内容
535 人关注
239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出三年上册好祠好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