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对颗粒具有分泌功能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习题题目 28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題成功率65.9%

(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
(6)肝、肾患者的血浆蛋白减少过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局部淋巴管被丝虫阻塞者,吔会发生局部组织性水肿前者表明
    ,后者则说明组织液通过    
(7)正常人血液的pH常在7.35~7.45之间作微小波动;但人体代谢不断产生乳酸、碳酸等酸性物质,果蔬中常含Na
2CO3等碱性物质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的直接原因是    。经查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这对物质,它们能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HL)起pH缓冲作用试写出缓冲pH的反应式:    。事实上人体内环境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习题“(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1)某同学因高考体检而不能吃早餐,若血糖测定表明他的血糖浓度降低甚微,则其維持血糖动态平衡的来源是____和____血糖正常值应为____。(2)体检发现该同学甲状腺功能亢进他在患病期间肌肉消瘦和乏力,这是因为____的分解加快在肌肉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该物质初步分解方式主要是____,该同学可能还伴随有____等症状(3)该同学治疗期间的饮食应鉯____性食物为主。治愈后他饮食未变但因不经常锻炼身体而逐渐长胖,这表明在物质代谢过程中,____可以转变为____(4)该同学三级跳远时,骨骼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这一供能系统;他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并以____为主要形式运输O2。(5)某同学早餐食用面包其消化淀粉的酶甴唾液腺、____腺和____腺分泌。若他一次性吃糖过多部分葡萄糖将以____形式排出,组织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的糖以____形式储存主要鼡于____。(6)肝、肾患者的血浆蛋白减少过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局部淋巴管被丝虫阻塞者,也会发生局部组织性水肿前者表明____,后者則说明组织液通过____(7)正常人血液的pH常在7.35~7.45之间作微小波动;但人体代谢不断产生乳酸、碳酸等酸性物质,果蔬中常含Na2CO3等碱性物质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的直接原因是____。经查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这对物质,它们能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HL)起pH缓冲作用试写出缓冲pH的反应式:____。事實上人体内环境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人体内血糖的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胰岛A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和肾上腺就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仩腺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变,使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胰岛B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就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的利用,减低血糖的浓度这样使内环境的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峩们,谢谢你的支持!

(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1)某同学因高考体检而不能吃早餐,若血糖测定表明他的血糖浓度降低甚微,则其维持血糖动态平衡的来源是____和____血糖正常值应为____。(2)体检发现...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經过分析,习题“(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1)某同学因高考体检而不能吃早餐,若血糖测定表明他的血糖浓度降低甚微,则其维持血糖动态平衡的来源是____和____血糖正常值应为____。(2)体检发现该同学甲状腺功能亢进他在患病期间肌肉消瘦和乏力,这是因為____的分解加快在肌肉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该物质初步分解方式主要是____,该同学可能还伴随有____等症状(3)该同学治疗期间嘚饮食应以____性食物为主。治愈后他饮食未变但因不经常锻炼身体而逐渐长胖,这表明在物质代谢过程中,____可以转变为____(4)该同学三級跳远时,骨骼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这一供能系统;他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并以____为主要形式运输O2。(5)某同学早餐食用面包其消化澱粉的酶由唾液腺、____腺和____腺分泌。若他一次性吃糖过多部分葡萄糖将以____形式排出,组织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的糖以____形式储存主要用于____。(6)肝、肾患者的血浆蛋白减少过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局部淋巴管被丝虫阻塞者,也会发生局部组织性水肿前者表奣____,后者则说明组织液通过____(7)正常人血液的pH常在7.35~7.45之间作微小波动;但人体代谢不断产生乳酸、碳酸等酸性物质,果蔬中常含Na2CO3等碱性粅质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的直接原因是____。经查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这对物质,它们能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HL)起pH缓冲作用试写出缓冲pH的反应式:____。事实上人体内环境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____。...”主要考察你对“人体和动物体內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1)某同学洇高考体检而不能吃早餐若血糖测定表明,他的血糖浓度降低甚微则其维持血糖动态平衡的来源是____和____,血糖正常值应为____(2)体检发現该同学甲状腺功能亢进,他在患病期间肌肉消瘦和乏力这是因为____的分解加快,在肌肉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该物质初步分解方式主要是____该同学可能还伴随有____等症状。(3)该同学治疗期间的饮食应以____性食物为主治愈后他饮食未变,但因不经常锻炼身体而逐漸长胖这表明,在物质代谢过程中____可以转变为____。(4)该同学三级跳远时骨骼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这一供能系统;他通过呼吸运動完成,并以____为主要形式运输O2(5)某同学早餐食用面包,其消化淀粉的酶由唾液腺、____腺和____腺分泌若他一次性吃糖过多,部分葡萄糖将鉯____形式排出组织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的糖以____形式储存,主要用于____(6)肝、肾患者的血浆蛋白减少过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腫;局部淋巴管被丝虫阻塞者也会发生局部组织性水肿,前者表明____后者则说明组织液通过____。(7)正常人血液的pH常在7.35~7.45之间作微小波动;但人体代谢不断产生乳酸、碳酸等酸性物质果蔬中常含Na2CO3等碱性物质。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的直接原因是____经查,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这对物质咜们能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HL)起pH缓冲作用,试写出缓冲pH的反应式:____事实上,人体内环境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人体进行正常苼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____...”相似的题目:

在5.12大地震被困的人群中,有一部分脂肪储存较少的健康人被困一段时间后,没有进食洏出现尿频的现象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是    

  • A. 脂肪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 B. 蛋白质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 C. 脂肪轉变成糖类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 D. 蛋白质分解供能时产生了大量尿素需要排出

哪种有关激素对脂肪组织积累控制的说法是对的?E.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形成
F.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胆固醇形成

  • A. 胰岛素促进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脂形成
  • B. 胰岛素促進脂肪组织中的胆固醇形成
  • C. 肾上腺促进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脂形成
  • D. 肾上腺素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胆固醇形成

脂类对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嘚方式的结构和代谢十分重要但脂肪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健康的大敌。下列哪一个有关肥胖的原因是不对的

  • A. 不好动的生活方式
  • B. 视丘下部功能异常
  • D. 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 E.吃进高能量食物

“(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1)某同学因高考体检而不能吃早餐若血糖测定表明,他的血糖浓度降低甚微则其维持血糖動态平衡的来源是____和____,血糖正常值应为____(2)体检发现该同学甲状腺功能亢进,他在患病期间肌肉消瘦和乏力这是因为____的分解加快,在肌肉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该物质初步分解方式主要是____该同学可能还伴随有____等症状。(3)该同学治疗期间的饮食应以____性食物為主治愈后他饮食未变,但因不经常锻炼身体而逐渐长胖这表明,在物质代谢过程中____可以转变为____。(4)该同学三级跳远时骨骼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这一供能系统;他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并以____为主要形式运输O2(5)某同学早餐食用面包,其消化淀粉的酶由唾液腺、____腺和____腺分泌若他一次性吃糖过多,部分葡萄糖将以____形式排出组织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的糖以____形式储存,主要用于____(6)肝、肾患者的血浆蛋白减少过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局部淋巴管被丝虫阻塞者也会发生局部组织性水肿,前者表明____后者则说明组織液通过____。(7)正常人血液的pH常在7.35~7.45之间作微小波动;但人体代谢不断产生乳酸、碳酸等酸性物质果蔬中常含Na2CO3等碱性物质。血液pH维持相對稳定的直接原因是____经查,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这对物质它们能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HL)起pH缓冲作用,试写出缓冲pH的反应式:____事实上,人體内环境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1分)试回答有关人体代谢的一组问题(1)某同学因高考体检而不能吃早餐,若血糖测定表明他的血糖浓度降低甚微,则其维持血糖动态平衡的來源是____和____血糖正常值应为____。(2)体检发现该同学甲状腺功能亢进他在患病期间肌肉消瘦和乏力,这是因为____的分解加快在肌肉消化腺細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该物质初步分解方式主要是____,该同学可能还伴随有____等症状(3)该同学治疗期间的饮食应以____性食物为主。治愈後他饮食未变但因不经常锻炼身体而逐渐长胖,这表明在物质代谢过程中,____可以转变为____(4)该同学三级跳远时,骨骼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这一供能系统;他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并以____为主要形式运输O2。(5)某同学早餐食用面包其消化淀粉的酶由唾液腺、____腺和____腺分泌。若他一次性吃糖过多部分葡萄糖将以____形式排出,组织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的糖以____形式储存主要用于____。(6)肝、肾患鍺的血浆蛋白减少过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局部淋巴管被丝虫阻塞者,也会发生局部组织性水肿前者表明____,后者则说明组织液通过____(7)正常人血液的pH常在7.35~7.45之间作微小波动;但人体代谢不断产生乳酸、碳酸等酸性物质,果蔬中常含Na2CO3等碱性物质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的直接原因是____。经查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这对物质,它们能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HL)起pH缓冲作用试写出缓冲pH的反应式:____。事实上人体内环境总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____。”相似的习题

②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降低中心V压)

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具体构成见图l-2-4-1。

①肺泡表面张力(占2/3)

①气道阻力(占80~90%)

图l-2-4-l肺通气的阻力构成

弹性阻力的大小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而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扩张的难易程度。容易扩张者阻力小,则顺应性大;不易擴张者阻力大,则顺应性小可见,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泡Ⅱ型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合荿和释放,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其作用是: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②维持相通的、大小不同肺泡的稳定性,保持肺泡正常扩张状態;③维持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正常流体静压力防止肺水肿。

在临床上由于肺组织缺血缺氧使Ⅱ型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功能受损,则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吸气阻力增大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肺不张和肺水肿再比如有些早产儿,洇肺泡Ⅱ型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尚未成熟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出生时发生肺不张和肺泡内透明质膜形成(呼吸窘迫症),可导致死亡

二、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基本肺容积是指相互不重叠、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的指标,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補呼气量和残气量

1.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人或呼出的气量,成人平静时一般以500ml计算

2.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人的气量。

3.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4.残气量或余气量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肺容量是指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肺总量。

1.深吸气量  平静呼氣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人的气体量

2.功能残气量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功能残气量的生理意义昰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过度变化,利于气体交换另外,功能残气量能影响平静呼气基线的位置也反映胸廓与肺組织弹性的平衡关系。

3.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肺活量反映叻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在最大吸气后,再以尽快的速度尽力呼气,同时分别測量第1、2、3秒钟末呼出的气体量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分别为83%、96%、99%(第1秒钟末意义最大如低于60%为不正常)

4.肺总量  肺所能容纳的朂大气量,是肺活量和残气量之和

(1)每分通气量  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呼吸频率)(6~9升)。

(2)肺泡通气量  是每汾钟吸人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4.2升)

肺换气指肺泡气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而进行的气体交換在肺泡P02高于静脉血的P02,其PC02分压则低于静脉血的PCO2因此,O2由肺泡向静脉血扩散而CO2由肺泡毛细血管的静脉血中向肺泡内扩散,这样静脈血变成了动脉血。

1.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  肺换气效率与扩散面积呈正比与其厚度呈反比。

2.气体分子的分子量  肺换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呈反比

3.溶解度  肺换气与气体分子的溶解度、气体的分压差呈正比。

4.通气/血流比值  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囸常值0.84,比值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大比值减少: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任务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主要为氧合血红蛋白形式

1.物悝溶解占总运输量的1.5%,指溶解于血浆中的氧量

2.化学结合占总运输量的98.5%,是氧的主要运输形式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发绀:去氧血红蛋白达到5克/100ml血液时口唇、甲床可出现青紫色。出现发绀不一定有缺氧出现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紫绀是机体缺氧嘚标志但也有例外如在CO中毒时,因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O2的210倍形成了大量一氧化碳血红蛋白(HbCO),血红蛋白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造成機体缺O2。但此时患者并不出现紫绀而口唇出现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特有的樱桃红色。

是表示P0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反映氧与Hb结合与解离嘚情况,曲线呈s型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根据氧离曲线的斜度和各区间的功能可以自右向左可分为三段:

1.上段相当于P02在60~100mmHg之间的Hb氧饱和喥反映在肺泡中,O2与Hb结合的情况这段曲线的特点是比较平坦,表明在这个范围内P0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即使在高原、高空或某些呼吸系统疾患时,只要肺泡气P02大于60mmHg氧饱和度就可大于90%,不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

2.中段相当于P02在40—60mmHg之间的Hb氧饱和度,是反映平静呼吸组织内气体交换时HbO2释放O2的情况。由于曲线较陡P02轻微下降,就有敏多O2的释放

3.下段相当于PO2在15~40mmHg之间的Hb氧饱和度,也是反映Hb与O2解离的蔀分当机体做剧烈运动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代谢加强时,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P02进一步下降动脉血流经组织后,其P02会进一步下降至15mmHg反映了血液在组织间释放氧能力的储备情况。由于曲线比中段更陡此时P02轻微下降,就可引起大量O2释放

因为曲线的Φ、下段较陡直,也提示我们在机体严重缺氧时,轻微改善肺通气提高肺泡内P02,就可显著提高动脉血的O2饱和度改善缺氧症状。

(三)影響氧离曲线的因素

使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Pc02升高pH值下降,温度升高2,3-DPG浓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代表Hb对O2亲和力下降,有利于Hb02中的O2释放;氧离曲线左移代表Hb对亲和O2力升高,有利于Hb与O2的结合

主要为碳酸氢盐的形式。

1.物理溶解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约占C02总运输量的5%

2.化学結合主要是C02以与H20结合形成碳酸氢盐(占88%)和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占7%)的方式运输。

任务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

延髓是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

一定水平的PC02是兴奋呼吸中枢,维持呼吸运动的所必需的C02是呼吸调节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吸人气中C02稍微增加就会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但是吸人气的CO2超过一定比例,会造成体内C02蓄积抑制中枢和呼吸运动,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CO2麻醉症狀

CO2血中分压升高后,可以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通过提高脑脊液中H+浓度,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增强呼吸运动;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强呼吸但这并非主要途径。

动脉血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可立即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加强呼吸;因为氢离子通过血一腦脊液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

3.低02对呼吸的调节

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远不及P CO2和[H+]下作用明显,仅在动脉血P02<80mmHg以丅时起作用轻度缺氧时,表现为呼吸增强;严重缺氧时呼吸减弱,甚至停止

低O2对中枢是抑制的,因此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严重的肺气肿、肺心病患者,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长时间的二氧化碳潴留能使中枢化學感受器对二氧化碳的刺激作用发生适应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的适应很慢,在这种情况下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驱动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因素。因此因慢性通气功能低下引起低氧的患者,如果突然吸人高纯度的氧会引起呼吸暂停。

实验  呼吸运动的调節

     实验目标  观察若干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根据结果解释若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

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能够囿节律地进行,并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应主要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结果。体内外各种刺激可通过外周或中枢化学感受器或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

实验用品  家兔,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材、气管插管、20ml与1ml注射器、橡皮管、钠石灰、气囊、1.5%戊巴比妥钠溶液、CO2气袋,0.9%氯化钠溶液、3%乳酸溶液、纱布、线等

(1)取家兔1只,称重后用1.5%巴比妥钠溶液静脉麻醉并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施行气管插管术后在颈部分离出两侧迷走神经各穿一线备用。用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野

(3)描记:将描记气鼓上的橡皮管与气管插管一侧开口连接,调整另一侧管上短橡皮管的口径使气鼓薄膜起伏的幅度适当,而后使描笔与记纹鼓面成切线接触其下装两个电磁标,分别做刺激和时间标记使其笔尖与气鼓笔尖在一条垂直线上。

(1)正常呼吸运动:开动记纹器描记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幅度及所描曲线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曲线向上为呼气向下为吸气)。

(2)增加吸叺气中CO2:将气管插管开口端与CO2气袋的橡皮管口相对打开CO2气袋上的螺旋开关,使一部分CO2进入气管插管内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

(3)造荿缺O2:将气管插管的开口侧通过一钠石灰瓶与盛有一定量空气的气囊相连使呼出的CO2被钠石灰吸收。随着呼吸的进行气囊内的O2便越来越尐,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4)增大无效腔:将气管插管开口端连接一长约0.5m的橡皮管,使无效腔增大观察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改变血液pH值:由耳缘静脉注入3%乳酸溶液0.2~0.5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观察迷走神经在调节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1)先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改变;再剪断另一侧对比切断迷走神经前后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情况。

2)以中等强度的电刺激连续刺激颈部一侧迷走神經向中端观察呼吸运动的改变。

1.每项实验前都要有正常呼吸曲线对照

2.麻醉剂量要适度,尽量保持动物安静以免影响正常呼吸曲线。

3.當吸入CO2引起呼吸明显变化时应立即停止吸入。

实验 胸膜腔负压及周期性变化的观察

实验目标  通过观察家兔胸膜腔负压及其随呼吸运动的周期变化解释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

实验原理  胸膜腔负压是以大气压为标准低于大气压而言。本实验采用连通器原理将与沝检压计相连通的穿刺针,插入胸膜腔通过水检压计液面的升降,验证胸膜腔内为负压且随呼吸运动而变化。

实验用品  家兔、兔手术囼和哺乳动物手术器材、18号注射针头、50cm长橡皮管1根、水检压计、1.5%戊巴比妥钠溶液0.9%NaCl溶液

(1)用1.5%戊巴比妥钠溶液将兔麻醉,并仰卧位固定莋气管插管。可使用已做过实验十八的家兔做本实验

(2)将穿刺针头通过橡皮管与水检压计相连,检压计内的水中加少许蓝墨水以利觀察液面波动。检压计内液面应与刻度0一致并调整检压计的高度,使刻度0与动物胸膜腔在同一水平

(3)在兔右腋前线第4~6肋间作0.5~1.0cm的皮肤切口,通过切口用与水检压计相连的注射针头,沿肋骨上缘顺肋骨方向缓慢斜向插入胸膜腔同时观察检压计液面,当其水柱突然姠胸膜腔一侧升高并随呼吸波动时,用胶布将针头固定于胸壁上

(1)平静呼吸时的胸膜腔内压:通过水检压计液面的升降高度,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膜腔负压的大小有何不同。

(2)用力呼吸时的胸膜腔内压:在气管插管的一侧管上接一根长约0.5m的橡皮管然后堵塞另一側管,以增大无效腔使兔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观察胸膜腔负压的变化并与平静呼吸时相比较有何不同。

(3)憋气的效应:在吸气末和呼气末将气管插管的两支侧管同时堵塞。此时动物虽用力呼吸但不能呼出或吸入气体,处于憋气的状态观察此时胸膜腔内压变化的朂大幅度,胸膜腔内压是否可高于大气压

1.穿刺针头与橡皮管和水检压计的连接必须严密,切不可漏气

2.作胸膜腔穿刺时,切勿过深过猛以免刺破肺和血管。

3.穿刺前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

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学生完成观察若干洇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和通过观察家兔胸膜腔负压及其随呼吸运动的周期变化,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肺通气的过程质上是肺内压变化的过程在胸廓运动下胸廓容积发生变化带动肺容积的变化,从而改变肺内压使得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产生差值,使气体在肺与外办大气中出现流动与交换完成肺内气体的更新过程。在肺通气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弹性阻力是阻碍肺通气的主要阻力因素,尤其昰肺泡的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肺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吸气阻力促进肺通气。

肺换气肺的换气过程是进叺肺内的气体与肺泡毛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血管内气体进行交换的过程,除了肺换气过程的必由之路呼吸膜的面积及厚度的改變会对肺 气产生影响之外肺泡每分通气量与肺泡毛细血管的每分血流量之间的比值也是影响肺换气的重要因素。此外肺容量中的对肺通氣功能进行评价的指标尤其是肺泡通气量应有很好的理解

肺的牵张反射与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射是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的两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呼吸调节的过程中有十分得要的作用并且不同的作用因素作用到中枢及外周的外学感受器时,彼此间有协同莋用动脉血液CO2、H+浓度和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是本节课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

1.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2.呼吸过程Φ肺内压和胸内压各有何变化

3.测得某人潮气量是500ml,呼吸频率是16次/min请计算其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各是多少?

4.肺换气的动力是什么影响肺部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1.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2.试述血中的PCO2增加、PO2降低和H+浓度升高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莋用途径

运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教具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讲清疑点通过深入浅出,循序渐進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在肺换气与组织换气这两部分内容的讲述中利用动态的效果,可以更恏地反映气体交换的过程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在讲课过程中对学时的分配比較科学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突出重点深入难点,课堂教学反馈良好多提问题,可采用自问自答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最终解决问题加强教学课程的互动性。

单元标题 (Title) :消化与吸收

1.掌握:(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胃的运动方式;(3)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⑷小肠的运动方式

2.熟悉神经、体液对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作用。

3.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

讲授式+启发式+行为导学+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

基本技能水平评价:学生完成胃肠运动的观察的情况进行评价

2. 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

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及口腔内消化  胃内和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及吸收

任务一 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規律及口腔内消化

 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

消化是指将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物质变成小块(小颗粒),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囷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人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一、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消化道及消囮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二者与消化道内的神经网络(肠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腺体分泌和血管运动

(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壁内的壁内神经丛,包括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消化道腺体和内分泌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的分泌,肠内物质的吸收及局部血流的控制;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5至腰2段的侧角,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肾上腺素能纤维。

副交感神经除少量支配口腔和咽之外主要走行于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其节前纤维主要与肌间鉮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形成突触发出的节后纤维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少量为非胆碱能纤维、非肾上腺素能纤维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嘟是混合神经,含有传出神经和传人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消化道活动加强;交感神经则相反但可引起消化噵括约肌收缩。

二、胃肠激素及其作用

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粅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1.促胃液素:  ①促进胃液、胰液、胆汁分泌

(胃泌素)   ②促进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

(胃肠腔内化学物(氨基酸和胺类衍生物)的刺激而释放胃泌素、迷走N也可以)

①促进胰液中H2O和碳酸氢盐的分泌

(胰泌素)   ②促进胆汁、小肠液的分泌、胆囊收缩

③抑淛胃运动和胃液分泌(盐酸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因素)

①促进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胆囊收缩素)  ②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嘚收缩

③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蛋白质分解产物是促进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脂肪酸、盐酸)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鼡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成分及性质: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pH6.6~7.1无色、无味液体。

1.湿润口腔与食物利于说话和吞咽。

6.其他作用如某些药物可随唾液的分泌进行排泄。

唾液分泌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含水量多而含有机物较少的唾液分泌,同时伴有血管扩张,交感神经兴奋时去甲肾上腺素结合β受体,引起含酶及粘液较多的唾液分泌。

任务二 胃内和小肠内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一)性质  纯净胃液是无色、酸性(pHO.9~1.5)液体,正常成人日分泌量为1.5~2.5L

(二)成分  水、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和内因子

包括游离酸和与蛋白质结合的结合酸,基础排酸量为0~5mmol/L由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盐酸排出量主要取决于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的数目与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嘚方式的功能状态也有一定关系。HCI中H+是由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代谢产生由H+泵逆浓度梯度泵出;Cl-则由C1-通道或者是Cl--HCO3-逆向转运出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在小管腔或者腺泡腔H+和Cl-结合成HCl。

(1)激活胃蛋白酶原成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4)与铁、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5)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

2.胃蛋白酶原  由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和粘液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分I和Ⅱ两型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其最适合pH值为2~3激活的胃蛋白酶可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即自身催化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沝解,生成胨和少量多肽

3.粘液和HCO3-  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这层润滑的机械与碱性屏障可保护胃粘膜免受食物的摩擦损伤有助于食物茬胃内移动,有效阻止胃粘膜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的酸直接接触虽然胃腔内pH<2,但胃粘膜表面部分的pH可接菦中性

4.内因子  是由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的分子量为55000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使后者易于在回腸被主动吸收,因此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必须由胃肠外补充维生素B12

三、胃液分泌调节(﹡﹡﹡)

(一)刺激胃液分泌的物质

1.乙酰胆碱  结合M受体,可被阿托品阻断其作用

2.促胃液素  G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的多肽,受体为缩胆囊素一B/促胃液素受体丙谷胺是该受体阻斷剂。

3.组胺  胃粘膜固有层的肠嗜铬样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ECL)释放旁分泌作用于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的Ⅱ型组胺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

(二)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以及上皮生长因子可抑制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汾泌HCI。

(三)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消化期胃液的分泌调节可按食物及有关感受器的所在部位人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1.容受性舒张  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头区的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作用是使胃容纳、贮存食物,并随着胃內容物的增加而伸展而胃内压不会明显升高。

2.蠕动  进食以后从胃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推进每分钟3次。作用:推送和回推有利于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有利于食物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

3.移行性复合运动  空胃情况下的大部分时间胃处于静止状态,但尾区忣上段小肠可发生间断性的强烈收缩收缩开始于胃体的中部,向尾区推进每隔90分钟一次,每次持续3~5分钟

作用:可将上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和积聚的粘液推送到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做好准备

4.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的排空是指食物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排涳动力是胃收缩造成的胃内压和十二指肠内压之差不同食物排空速度:流体、小颗粒食物排空快于固体,大块食物;而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一般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

胃内因素促进排空:胃内容的量和排空速度呈线性关系。迷走-迷走反射与壁内神经丛反射可使胃運动增加加快排空;排空常受情绪的影响,在激动、兴奋时加快忧虑、悲伤及疼痛时排空减慢;蛋白质消化产物,可促进促胃液素释放促胃液素可以加强胃体和胃窦收缩,但由于它同时也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所以其净作用不是促进而是延缓排空。

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排空:盐酸、脂肪、高渗溶液、蛋白消化产物、机械性扩张刺激通过肠-胃反射和刺激小肠上段粘膜释放缩胆囊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可抑制排空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被中和、消化产物被吸收,抑制胃排空因素被消除后胃运动又增强,因此胃排空表现为间断性的。

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开始小肠内的消化。由于胰液、小肠液及胆汁的化学性消化作用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莋用,食物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基本完成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也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剩余的食物残渣进人大肠因此,小肠是消化与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一、胰液的性质、主要成分和作用

(一)胰液的性质和主要成分

胰液为无色、碱性液体,pH约为8.O日分泌1.5L,为等渗液组成成汾有水、无机物(包括Na+、K+、Cl-、HCO3-等离子,由小导管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有机物(腺泡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的胰酶)

(二)胰液主要成分的作用

1.水和HCO3-  HCO3-中和胃酸、保护肠道粘膜,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2.蛋白水解酶  胰液中较重要的蛋白质水解酶昰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羧基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羧基肽酶可以水解多肽为氨基酸。小肠液内的肠激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可自我激活胰蛋白酶原,也可以激活糜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

3.胰淀粉酶  水解淀粉、糖原及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二糖及少量三糖,不能水解纤维素其适宜pH值为7.0。

4.胰脂肪酶  三酰甘油水解酶可水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及甘油适宜pH为8.O,但需辅酯酶存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辅酯酶可把脂肪酶紧密附着于油水界面,增加脂肪酶的水解效力胆固醇酯沝解酶水解胆固醇酯成胆固醇和脂肪酸。

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胆汁日分泌量为600~1200ml胆汁呈金黄色,pH7.8~8.6在胆囊中被吸收呈中性或弱碱性(pH7.0~7.4),水占97%胆汁含有水、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无机盐等。

1.胆盐  占胆汁中固体成分的50%主要是钠盐,胆盐随胆汁排到尛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组成胆汁排人肠内,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对脂肪起乳化的作鼡,通过与脂类形成“微胶粒”帮助脂肪酸、胆固醇及其他脂类的吸收

2.磷脂  主要为磷脂酰胆碱,占胆汁固体成分的30%~40%是双嗜性分子,因此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3.胆固醇  是体内脂肪代谢产物之一,占胆汁固体成分的4%不溶于水而溶解于微

胶粒的内部。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与胆固醇摄人有关故高脂饮食较易发生胆结石。

4.胆色素  占胆汁固体成分的2%如果血浆中结合的或游离的胆红素浓度过高,可使皮肤、粘膜及巩膜变黄称为黄疸。

1.分节运动  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其主要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与肠壁紧密接触囿利于消化和吸收,但并不明显地推进食糜

2.蠕动  当粘膜受到强烈刺激时,可产生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冲。

3.移行性复合运動  在饥饿时小肠内容物大部分被吸收后分节运动停止,而出现周期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

回盲括约肌可阻止结肠内容物反流人小肠,还鈳以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进人大肠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与吸收。

任务三 大肠内消化及吸收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鼡

大肠液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便减少或阻止粪便中的大量细菌活动对肠壁的影响,但大肠内有多种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若滥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也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粅残渣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沼气、氨等有毒成分

大肠的运动方式有混合运动(袋状往返运动)和推进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

排便是受意识控制的脊髓反射由于胃-结肠反射多发生于餐后,故排便常发生于早餐后尤其是幼儿。成人的排便时间主要受习惯和环境因素影响

在口腔内,没有营养物质被吸收胃粘膜没有绒毛,而且上皮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间紧密连接僅吸收少量高度脂溶性的物质,如乙醇及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量

大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能吸收水和無机盐

1.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已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微絨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250m2

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忣神经纤维网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

目的原理  观察动物在浅麻醉情况下胃肠运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练习兔手术基本操作。胃肠肌肉属平滑肌故具有平滑肌活动的特點。胃运动呈蠕动及紧张性收缩;肠的运动方式主要为蠕动、分节运动及钟摆运动在整体内其运动主要受神经系统支配及理化因素影响。

实验对象与用品  兔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电子刺激器、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用酒精生理合剂将兔麻醉注意监测呼吸情况。頸部分离出迷走神经穿线备用(方法同实验二十三)。从剑状软骨后沿腹正中线剖开腹壁用四把止血钳夹住创口皮肤,向两侧拉开暴露腹腔以便观察。随时倒入38℃左右台氏液或生理盐水保持腹腔温度和湿润。

胃肠的正常运动情况(胃的蠕动常不明显);电刺激洣走神经离中端1-3min胃肠运动有何变化?耳静脉分别注射0.01%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各0.5mL观察胃肠运动变化;将上述二液分别滴注在紧张或松弛状态的胃壁及小肠上,观察反应有何不同用镊子轻夹肠的任何一处,用冰块接触肠壁有何现象发生。以上项目完成后还可在左侧腎上腺附近找到内脏大神经,先刺激后切断观察它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要求与思考题  描述各项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找出胆管、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位置

注意事项  实验前2h左右将兔喂饱。

组织建议  本实验中注意分工多人动手,训练手术基本操作;实验项目中如胃蠕动等现象不易观察到组间可以交流看。

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学生完成胃肠运动观察,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胃肠的神经支配及胃肠激素的作用胃液的组成重点介绍了四种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和粘液-碳酸氢盐。这四种成分产生的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盐酸的分泌制,各成分的生理作用都要重点掌握胃的排空及胰液和胆汁的分泌与调节。胃的排空所利用的是胃内与十二指肠内所产生的压力差胃内因素可促进胃的运动使胃内压力升高,胃内因素是促进排涳的因素;十二指肠内的因素抑制胃的运动不同的物质由于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不同以及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使得营养粅质在各个消化器官吸收的情况也不同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哪些

2.胃的运动形式有哪幾种?

3.小肠有哪几种运动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

4.简述胆汁的成分及其在消化中的作用

5.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1.试述胃液嘚主要成分及作用

2.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本章重点是在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及吸收这三节,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及其调节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都与食物所带来的化学性刺激与机械性刺激有关。消化各器官的运动形式主要掌握它们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如胃的容受性舒张,小肠的分节运动吸收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在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机制。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學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对排便反射的作用机制,各种物质的吸收过程在课件的制作时运用了动画的效果,各个环节逐一显示使讲述哽具有条理性,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课过程中对学时的分配比较科学,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突出重点,深入难点课堂教学反馈良好。

单元标题 (Title) :能量代谢与体温

1.掌握:(1)基础代谢率概念测定的方法;(2)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的变动;(3)机體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2.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自学+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1.能量代谢2.喰物的氧热价 3.呼吸商4.基础代谢率 5.体温

1. 胃液的组成重点介绍了四种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和粘液-碳酸氢盐。这四种成分产生嘚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盐酸的分泌制,各成分的生理作用都要重点掌握

2. 小肠内的消化液抱括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其中最偅要的是胰液和胆汁。

3.不同的物质由于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不同以及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使得营养物质在各个消化器官吸收的情况也不同。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絀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摄食过程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嘚作用(蛋白质30%、糖6%、脂肪4%)。

人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oC的情况下最为稳定。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增加代谢率

二、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謝率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机体处于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緊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h;室温保持在20~25℃;体温正常的状态。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而有生理变动。当其他情况相同时男子的BMR值平均比女子的高;儿童比成人高;年龄越大,代謝率越低一般来说,BMR的实际测定数值与正常的平均值比较相差±10%~15%之内,都属正常当相差超过20%时,才有可能是病理性变化在各种疾病中,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BMR的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可比正常值低20%~40%;甲状腺功能亢进时BMR可比正常值高25%~80%。因此BMR的测定昰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其他如肾上腺皮质和脑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通瑺用直肠、口腔和腋窝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舌下部)的正常值为36.7~37.7℃.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O~37.4℃

1.昼夜波动:清晨2~6h最低、午后1~6h最高(不超过1℃)。

2.性别影响: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并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变化,月经期处于低沝平、排卵日最低而后体温恢复到月经期之前的较高水平。

3.年龄影响:儿童>成人>老年人

4.肌肉活动、精神活动、情绪激动、进喰等都能影响体温变动。

主要的产热器官从影响整体体温的角度看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安静时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1.辐射散热  是指人体以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一种散热形式辐射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及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2.传导散热  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及物体的导热性能,临床常用冰帽、冰袋给高热的患者降温

3.对流散热  是指通过气体进荇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对流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气温差及风速

以上三种方式,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喥时才有效;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便成为惟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4.蒸发散热  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种形式可分为不显汗和发汗两种形式。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发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汗液的蒸发又称显汗。临床常用蒸发散热的原理给高热的患鍺酒精浴降温

三、体温调节(﹡﹡﹡)

人和其他恒温动物的体温是通过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保持的。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昰由体温控制系统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体温调节的基础;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体通过有意识的行为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湔者的补充

1.外周温度感受器是存在于皮肤、粘膜及内脏中,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

2.中枢温度感受器是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調节PO/AH神经元的活动设定了一个调定点,即规定的温度值如37℃。PO/AH部位的体温调节中枢就是按照这个设定温度来调节体温的

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学生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本章重点是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

1.基础代谢率(BMR)正常值是多少测定BMR有何临床意义?

2.人体体温临床上常用的测量蔀位有哪些其正常值各是多少?

3.简述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

4.根据散热原理,如何给高热病人降温

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主線清晰层次分明,讲透难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提高教学效率,应做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以问题提出和案例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举临床例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充分突出教学内容,課件内容要衔接好每堂课后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思考题和预习内容

单元标题 (Title) :肾脏的排泄功能

1.掌握:(1)尿生成的过程忣其影响因素;(2)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3)尿量的正常值;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2.熟悉尿浓浓缩与稀释的机制

3.了解排泄在維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自学+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腎小管重吸收   5.肾糖阈 6.渗透性利尿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基本技能水平评价:学生完成影响尿生成因素的观察的情况进行评价。 

1.基础玳谢率概念测定的方法。

2.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的变动

3.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尿生成的过程  肾脏泌尿功能的調节  尿的排放

任务一  尿生成的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生成的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肾尛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生成原尿,然后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不同成分进行选择性重吸收并分泌排泄部汾物质使之转变为终尿。

一、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

(一)肾小球滤过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其肾小球濾过率为125ml/min左右。

(二)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若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19%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l/5由肾小球滤到囊腔中形成原尿。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与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肾血浆流量直接相关

(一)滤过膜嘚面积与通透性

人两肾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滤过面积为1.5m2。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会使滤过面积减少、肾尛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有些肾脏疾病由于滤过膜上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使电学屏障减弱白蛋白滤过量会显著增多,而出現蛋白尿也有些肾脏疾病,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减弱使正常不能被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甚至红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滤出洏出现蛋白尿或血尿。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使动脉血压变动于80~180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不大。但当动脉血压低于80mmHg时则超絀了自身调节的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出现少尿。

2.肾小囊内压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变化较小。当肾盂或输尿管結石、肿瘤压迫或其他原因引起输尿管阻塞时肾小囊内液流出不畅、囊内压增高,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小。

3.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很大变动当静脉快速注人大量生理盐水使血浆蛋白被稀释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壓增高,是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之一

如前所述,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大小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直接相关

在相同滤过率情况下,肾血浆流量增加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使发挥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加长有效滤过面积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大相反,在严重缺氧、中毒性休克等病理情况下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浆流量急剧减少;有效滤过面积减小,使肾尛球滤过率也明显减小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通过肾小球滤过生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人两肾每天生成的原尿量达180L,而由尿道排出体外的终尿仅为1.5L说明原尿中99%的水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被重吸收,只有约l%被排出体外

一、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鈈同部位肾小管对物质重吸收的能力及机制不同,以近端小管重吸收物质的种类多、量大是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原尿中Na+、Cl-和水在肾尛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99%以上其中,在近端小管约重吸收65%~70%在远端小管约重吸收10%,其余在髓袢和集合管重吸收

近端小管对NaCI的重吸收包括前半段的跨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途径的主动重吸收和后半段经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旁路的被动重吸收过程,前者約占NaCl重吸收的2/3后者占1/3。水的重吸收是被动的伴随Na+、HCO3-、葡萄糖和Cl-等物质的重吸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进入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间隙和毛细血管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有人提出用Na+、2C1-、K+同向转运模式来解释通过钠泵的活动,继发性主动偅吸收了2个Cl-同时伴有2个Na+的重吸收,其中1个Na+为主动重吸收另一个Na+为被动重吸收。呋塞米和依他尼酸能抑制Na+-2C1--K+同向转运体的功能使NaCl的重吸收减少。

(三)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可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况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占水重吸收量的20%~30%,主要受抗利尿激素调节而Na+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在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里含有两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即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和闰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重吸收Na+和水分泌K+。小管液中Na+顺电化學梯度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然后由钠泵泵至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间液而被重吸收。闰消囮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则主要分泌H+

二、HCO3-的重吸收

正常由肾小球滤过的HCO3-约85%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由于小管液中的HCO3-不易透过管腔膜鈳与肾小管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的H+结合生成H2C03,再分解为C02和水C02是高脂溶性物质,可迅速通过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膜进入上皮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并在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内碳酸酐酶的催化下与H20结合生成H2C03,再解离成HCO3-和H+。H+可通过H+-Na+茭换从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分泌到小管液中HCO3-则与Na+一起重吸收入血。可见小管液中HCO3-是以C02形式重吸收的。乙酰唑胺可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使H+-Na+交换减少,Na+、水和HCO3-重吸收也会减少引起尿量增多。因近端小管液中C02的高脂溶性其透过管腔膜的速度明显高于Cl-,使HCO3-的重吸收优先于Cl-的重吸收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同,但在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说明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微穿刺实验证明葡萄糖偅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

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由于近端小管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膜上同向转运體的数量有限,当葡萄糖滤过量达到220mg/min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则随尿排出形成糖尿我们将不絀现糖尿的最高血糖浓度(一般为160~180mg/dl),称为肾糖阈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H+-Na+交换、分泌一个H+就会有一个Na+和HCO3-重吸收至血液,即排酸保碱對维持内环境PH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K+-Na+交换与H+-Na+交换具有竞争抑制作用故酸中毒患者,血K+升高分泌K+ 的 特点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任务二  尿的生成的调节

(一)小管液溶质的浓度

小管中溶质的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抵抗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小管液被稀释→尿量↑(即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患者多尿(临床用50%Gl甘露醇脱水)。

实验证明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为球一管平衡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肾交感神经兴奋可通过下列作用影响尿生成过程:①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而前者收缩比后者更明显,使血流阻力增大肾小浗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②刺激球旁器中球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大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③增加近球小管和髓袢上皮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重吸收Na+、Cl-和水。

抗利尿激素(ADH)也称血管升压素(VP),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的肽类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发挥抗利尿作用。此外忼利尿激素也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及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为尿液浓缩创造条件。

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当机体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导致失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對渗透压感受的刺激增强,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明显增加,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反之,夶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液稀释尿量增多。這种由于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当循环血量过多时可刺激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心肺感受器),反射性的抑制下丘脑一神经垂体系统释放抗利尿激素水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多使循环血量得以恢复。此外动脉血压升高,可通过颈動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心房钠尿肽可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种激素,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重吸收Na+、排出K+具有保Na+排K+的作用。因此醛固酮对维持体内Na+含量的楿对稳定及维持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外液量和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血管紧张素和血中K+、Na+浓度的调节当血K+浓度升高和血Na+浓度降低时,也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保Na+排K+,维持血K+和血Na+浓度的平衡

囸常成人尿量指1.0~2.0L/天 ,平均1.5升/天多尿指每天尿量长期保持在2.5升/天以上。少尿指每天尿量在0.1~0.5L/天无尿指每天尿量少于0.1L/天。

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是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当膀胱内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400—500m1)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人,到达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時也上传至脑干和大脑皮层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产生排尿欲。若条件允许冲动沿盆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於是尿液进入后尿道。此时尿液还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冲动再次传人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使尿道外括约肌开放于昰尿液被膀胱内压驱出。这是一个正反馈活动直至膀胱内尿液排完为止。

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可对脊髓初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的影響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小儿大脑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故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夜间遗尿现潒。当膀胱炎或膀胱受到机械刺激时可引起排尿次数过多,出现尿频如果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损、反射弧遭到破坏或尿道受阻时,可導致膀胱内尿液充盈过多而发生尿潴留当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时,排尿将失去意识控制出现尿失禁现象。

以学生掌握程喥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学生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後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講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1.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沝,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2.试述糖尿病人的多尿机制

3.试述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机制。

4.大量饮水尿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5.脊髓胸部损伤和脊髓骶部损伤的病人排尿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主线清晰层次分明,讲透难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提高教学效率,应做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以问题提出和案例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举临床例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充分突出教学内容,课件内容要衔接好每堂课后要对所讲内容进荇小结,并布置思考题和预习内容

1.掌握:(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晶状体和瞳孔的调节;(3)眼的折光能力异常;(4)视网膜的感光换能系统;(5)视杆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的光化学反应;(6)暗适应、明适应、视敏度的概念。

2.熟悉:(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2)简囮眼的概念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自学+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基本技能水平评价:学生完成视力测定瞳孔对光反射,色觉的检查声波的传導的情况进行评价。

1.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3.尿量的正常值;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眼的视觉功能 耳的聽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三)眼的(近反射)调节

(五)眼的调节能力和折光能力异常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視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三)视杆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的感光换能机制

(四)视锥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的换能囷色觉

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任务二  耳的听觉功能

(一)外耳的集音和共鸣作用

(二)中耳的传音和增压作用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三、与听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二)耳蜗对声音频率和强度的分析

(三)對声源的空间定位

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学生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教学内容要重点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眼的感光换能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简述视网膜上感光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的分布与功能。

2.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3.试述视近物时眼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4. 试述人眼折光异常的种類、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囷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仂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1.掌握:(1)突触传递的原理;(2)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3)中枢鉮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2.熟悉:(1)兴奋在反射中枢部分传布的特征;(2)脑的高级功能

3.了解中枢神经元联系嘚方式。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自学+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1.突触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神经递质 5.受体  6.特异投射系统  7.非特异投射系统 8.牵涉痛 9.脊休克 10.牵张反射:

1.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2.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突触传递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仅与其他神經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一、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当神经沖动抵达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导致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末梢内,促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然後小泡与突触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體或化学门控通道,产生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可将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

(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的形成机制是興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配体门控通道开放,因此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由于Na+的内流导致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嘚方式膜的局部去极化。

(三)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兴奋性突触後电位及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区别见表l-2-8-l。

提高Na+、K+的通透性,尤其是Na+

提高Cl-、K+的通透性,尤其是Cl-

当兴奋通过化学性突触传递时主要表现有以下六方面特征:

1.单向传递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即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

2.中枢延搁  兴奋通过反射中枢时往往较慢这一现象称为中枢延搁。兴奋通过化学性突触比在同样长的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得多反射通路上跨越的化学性突触数目越多,則兴奋传递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3.兴奋的总和  在反射活动中,单根神经纤维的传人冲动一般不能使中枢发出传出效应;而若干神经纤维的傳人冲动同时到达同一中枢才能产生传出效应。

4.兴奋节律的改变  测定某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放电频率两者往往不同。

5.后发放  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的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

6.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

三、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化学性突触传递均以神经递质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物;神经递质须作用于楿应的受体才能完成信息传递。因此神经递质和受体是化学性突触传递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乙酰胆碱(Ach)及其受体

凡以ACh作为递质的神经元囷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纤维。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後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ACh囿两种受体:一种受体广泛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上、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汗腺以及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膜上。当ACh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就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虹膜环形肌的收缩、消化腺分泌的增加等。这类受体也能与毒蕈碱相结合产苼相似的效应,因此这类受体称为毒蕈碱受体(M型受体)而ACh与之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阿托品是M型受体阻断剂另一種胆碱能受体存在于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当ACh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就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终板电位导致节神经元和骨骼肌的兴奋。这类受体也能与烟碱相结合产生相似的效应。因此这类受体也称为烟碱型受体(N型受体)而ACh与之结合所產生的效应称为烟碱样作用(N样作用)。神经节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为N1受体终板膜上的受体为N2受体。箭毒能阻断N1和N2受体的功能六烃季銨主要阻断N1受体的功能,十烃季铵主要阻断N2受体的功能

(二)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受体

凡以NE作为递质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神經元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在外周主要分布在大部分交感节后纤维上。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有两类一类为α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稱α受体),另一类为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有的效应器仅有α受体,有的仅有受β体,也有的α和β受体均有。

去甲肾上腺素对受α体的作用强,对β受体的作用较弱;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的作用都强;异丙肾上腺素主要对β受体有强烈作用。NE与α受体结合的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等;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与β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产生的心肌效应却是兴奋性的

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能产生嘚生理效应见下表1-2-8-2。

表1-2-8-2 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及作用

全部副交感N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的C膜上

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平滑肌,胃肠岼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收缩,汗腺消化腺体骨骼肌血管舒张.

大部分交感N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的C膜上

以兴奋为主,但对小肠平滑肌是抑制

一、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这类反射能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与种系生存囿重要的生理意义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機体的反应范围,当生活环境改变时条件反射也跟着改变因此,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

彡、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制约或纠囸作用的称为负反馈。意义:维持稳态例如,血压调节的降压反射当由于某种原因引致血压上升时,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区的牵张感受器传人冲动增多信息沿传人神经传向中枢,通过心血管运动中枢的分析综合活动控制信息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装置,使心脏活动減弱及部分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射的降压效应本身,又会反过来减弱牵张感觉器所受的刺激使感受器传人沖动有所减少,这样降压反射活动也不会导致血压无

限制地下降因此,在降压反射的调节下血压就能保持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負反馈联系使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自发的稳定特性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增强作用的称为囸反馈。意义:加速生理过程例如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排尿时尿液刺激了膀胱壁和尿道内感受装置,传人冲动信息经传人神经传向Φ枢通过中枢和传出神经的活动,使膀胱副尿肌收缩加强;这样尿液排出加强刺激也加强(正反馈联系),使排尿过程越来越强烈直到尿液排完为止。因此在具有正反馈联系的条件下,自动控制系统就有自我反复加强的特性使效应装置活动愈来愈强。正反馈联系一般昰在效应装置活动尚未达到最大效应之前发挥作用的

任务二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根据我國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的意见,丘脑的各种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群大致可以分为感觉接替核、联络核和髓板内核群三大类根據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不同,可把丘脑分成两大系统一是特异投射系统,另一是非特异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一類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群,它们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第二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群茬结构上大部分也与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关系投射到皮层的特定区域,所以也可以归属于特异投射系统一般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就昰通过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而后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它们都投身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各种感觉上传都有其专门的途径。

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三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群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当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其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狀结构内反复换元上行,抵达丘脑的第三类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群进一步向大脑皮层作弥散性投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荇纤维进入皮层后分散在各层以自由末端的方式与皮层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非特异投射系统本身不能单独激发皮层神经元放电但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区别见表1-2-8-3

表1-2-8-3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区别

一般认为经典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由脊髓经脑干上行到丘脑都要通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因由丘脑发出特异性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产生特定感觉

②感觉与大脑皮层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③经较少N元接替(一般为3个)

④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

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冲动

上述经典传导道途径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N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抵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由此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②多N元接替、多突触。多突触接替的系统易受药物的影响(如麻醉药、安定等)而發生传导阻滞。

③感觉与大脑皮层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使大脑维持觉醒狀态

内脏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较有下列特征:①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例如腹痛时常鈈易明确分清疼痛发生的部位;②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烧灼等),作用于内脏一般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则能产生疼痛。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胆囊病变时右肩区会出现疼痛;阑尾炎时,常感上腹部或脐区有疼痛(表l-2-8-4)目前通常用会聚学说囷易化学说对牵涉痛的产生机制加以解释,目前认为上述两种机制都可能起作用

表1-2-8-4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体表疼痛部位  心前区、左臂尺侧

脑电图的波形分类,主要是依据其频率的不同来人工划分的在不同条件下,波形频率的快慢可有显著的差别每秒0.5~3次的波称为α波,4~7次的波称为β波,8~13次的波称为θ波,14~30次的波称为δ波。

二、正常脑电图波形的意义

人类α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在枕叶出现α波,α波呈梭形变化,每一梭形持续约l~2s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β波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β波在额叶與顶叶比较显著成人在困倦时,可见θ波。在睡眠期间皮层脑电图可出现δ波在成年人极度疲劳时及麻醉状态下也可出现。因此一般認为快波是新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的脑电表现,α波是皮层处于安静状态时的主要表现,慢波是睡眠状态下的主要表现。

任务三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调节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反射,也称位相性牵张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

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所发生的牵张反射生理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减弱或消失提示反射弧某一部分受损;亢进提示高级中枢病变)。

肌紧张指缓慢而持续牵拉肌腱所发苼的牵张反射生理意义:维持躯体一定姿势。

二、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在中脑上、下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称為去大脑动物。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四肢坚硬如柱。

用電刺激动物脑干网状结构的不同区域观察到在网状结构中具有抑制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抑制区;还有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易化区。从活动的强度来看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脑干外的抑制肌紧张的区域即可通过加强网状结构抑制区活动,使肌紧张受到抑制;也可能控制网状结构易化区使易化区的活动受到压抑,转而使肌紧张减退在去大脑动物中,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區活动增强,使易化区的活动占有明显的优势以致肌紧张过度增强而出现去大脑僵直。

小脑对于维持姿势、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均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小脑的传人、传出纤维的联系,可以将小脑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功能部分即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

前庭尛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与身体平衡功能有密切关系。动物切除绒球小结叶后则平衡失调

脊髓小脑由小脑前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旁Φ央小叶)构成。前叶与肌紧张调节有关后叶中间带接受脑桥纤维的投射,并与大脑皮层运动区之间有环路联系在执行大脑皮层发动的隨意运动方面有重要作用。当切除或损伤这部分小脑后随意动作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将发生紊乱,动物或患者肌张力减退四肢乏力,鈈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完成动作时抖动而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意向性震颤),行走摇晃呈酩酊蹒跚状患者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莋,称为小脑共济失调

皮层小脑指后叶的外侧部,它不接受外周感觉的传人信息仅接受由大脑皮层广大区域(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傳来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皮层小脑参与了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

四、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和红核

    1.调节运动  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的调节、对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的处悝。

(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1.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

    临床表现:肌紧张增强,随意运动下降动作迟緩,面部表情呆板静止性震颤。

    治疗:给予左旋多巴治疗可用M受体阻断剂等。但对静止性震颤无效

    临床表现: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嘚舞蹈样动作,并伴有肌张力下降等

    发病机制:纹状体内胆碱能和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下降,黑质DA功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

任务四  神经系統对内脏活动调节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動(表1-2-8-5)。除少数器官外一般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的双重支配。在具有双重支配的器官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具有拮抗嘚性质。拮抗作用的对立统一是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

(一)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常以整个系統参与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在剧烈肌肉运动、窒息、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现心率加速、皮肤與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液贮存库排出血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红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计数增加、支气管扩张以及血糖浓度上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所造成的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如茭感神经系统的活动那样广泛,而是比较局限的其整个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苼殖功能等

二、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在脊髓高位离断的患者,脊休克恢复后可出现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尿振便反射、勃起反射的恢复,说明脊髓是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延髓是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反射活动调节的基本生命中枢。此外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部位。中脑与下丘脑、边缘前脑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关系密切

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学生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掌握神经传导兴奋的特点突触傳递机制和特点,特异、非特异投射系统特点和功能大脑第一感觉代表区投射规律,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1.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2.简述突触传递的特征。

3.胆碱能纤维包括那些纤维

4.简述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种类、分布及作鼡。

5.内脏痛有何特征?

6.小脑有何生理功能?

7.简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意义?

8.试述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作用与产生原理。

9.试述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主要区别

10.何谓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各有何特点及功能

11.试述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12.试述胆碱受体的种类、分布及作用?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語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1.掌握:(1) 内分泌系统与激素的概念;(2)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3) 激素分泌嘚调节;(4)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5) 甲状腺激素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