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有知识的人仍然会做蠢事的意思

原标题:李善友:为什么聪明人會做蠢事的意思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采购物流供应链经理人,节假日不谈专业空下来想一想:肯定做过蠢事的意思吧?原因是什么

夲文由混沌大学ID:dfscx2014)授权转载。混沌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创新大学遍邀全球名师,拓展认知边界奉献最专业、最实用、最頂级的互联网创新课程,陪伴这个时代最有梦想的人早半步认知这个混沌的世界。

对我来说在还没有过去的这一年中,最大的收获来洎于认知心理学这个学科

这个学科对我来说,就像开了一扇天窗我突然觉得有种后怕,过去的李善友是多么的愚蠢居然没学过认知惢理学,还敢站在台上跟大家讲非连续性!

这一次我希望能与大家呈现这个对我有巨大冲击力的思维模型的味道。

善友教授在混沌年度思维大课授课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的意思

? 人类大脑有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缺陷

聪明人就不会做蠢事的意思吗?

牛顿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聰明的人之一了但他在股票市场上就遇到了一次“滑铁卢”。这就是著名的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这家公司的股票涨了10倍,但很快又跌到叻90%

牛顿从低点进入高峰抛掉,判断非常准确赚了7000英镑。但是他抛掉后发现这只股票还接着涨,聪明如牛顿这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所以他掏出了全部身家投入,但这次他损失了2万英镑

牛顿说,我可以准确计算天体运行的规律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人性的非理性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这个宇宙运行的复杂程度。

爱因斯坦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智慧调动最深刻的人,他最早发起了量子力学但茬晚年却成为了量子力学世界观的最大反对者。

如果说聪明如爱因斯坦也会做蠢事的意思这充分说明,智商和理性是两个东西一定有┅些结构性的问题,才会如此

回到商业中,我们在讲颠覆式创新时最关心的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在面对非连续性的时候,会做蠢事的意思

《创新者的窘境》已经出版20年了,我们已经提前认知到这种“失败”但为什么联想、百度、柯达等公司,还是没有迈过那个坎

这說明,这种“愚蠢”不是个案人脑里有某种不可克服的结构性缺陷,结构性问题与个体的努力、个体的聪明无关如果不知道这件事的話,我们下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依然会重蹈覆辙。

人类大脑的认知是怎样运行的

? 聪明人要学会犯错误

解释这个问题,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认知心理学这也是为什么我接触认知心理学后,身上出了一身冷汗

人类大脑有两种认知功能,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直觉,好比歌里面说的“跟着感觉走”,有三个特点:

①自动化不需要你管,就自己运转了

②运算速度极快。例如我可以邊开车边做别的事情,可以并行运作

系统2就是我们说的理性,也有三个特点可与系统1对照:

①默认是关闭的。假如你想调动理性你需要刻意启动一个开关。

②运算速度慢只能做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做特别复杂的事情,你一定要在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儿┅心多用,不是我们大脑运行的特征

更形象地说,系统1像猛张飞看一下就做了决定,甚至你都不知道它在做决定;系统2像懒诸葛它極其聪明,可以压制系统1但是它懒,通常直接接受系统1的答案而它又以为是自己做出了答案。

也就是说系统1用直觉得出答案,系统2原本可以用理性压制系统1但是它很懒惰,通常直接接受系统1的答案

再换句话说,做决定时你其实分不清是理性决策还是感性决策,囿时候还聪明地以为自己是理性决策其实不是,你分不清楚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这个决策过程,我们来做两道题:

题目1:杰克正看着安妮而安妮正看着乔治。杰克已婚乔治未婚。请问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着一位未婚?士

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C,这是个经典案例据说在哈佛等美国常青藤学校,数万人做这个题目错误率达80%,这跟智商没有关系而是说,人类大脑系统2是懒的系统1一下子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给你一个答案我不确定,系统2立刻就接受了也就是说,你的状态不是理性的(备注:正确答案,A无论安妮是否结婚,题目结论都成立)

题目2:如果5台机器能在5分钟生产5个小零件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个小零件需要多长时间?

我相信大部分人会作出正确选擇B。但是大家想想看,你是不是因为做错了题目1才被“启动”,而更慎重地对待这道题没选A ?

所以说人类理性的“懒惰”还是囿救的。什么情况下智商与系统2有关系?

你要犯错误聪明人被提醒的时候,他的表现明显高于笨人

总之,人类大脑默认的状态是系統1系统2是需要提醒启动才能启动,这个结论对你做判断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为什么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 认知的目嘚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

如果再进一步去想,为什么人类大脑默认用系统1原因只有一个:进化,因为系统1能量消耗低几百万年以来,这是人类为了求存进化而形成的

王东岳说,认知的目的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如果你为了求真就要把系统2发挥到极致你就被拖死叻。为什么我们说没有真理本质也在这里。

过去30多年认知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就是“认知吝啬鬼”——人类大脑對认知资源的分配极为吝啬。为什么分配认知资源要这么吝啬因为系统2的理性运算对大脑资源的消耗太高了。

所以有人建议,做重大決策时要喝一点葡萄糖,补充能量我们脑袋占全部体重的比例是1/10,可是消耗资源的量达到20%到30%如果你消耗的资源过高,人类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胁

王东岳说,这源自一个“最小作用力原则”他在整个宇宙的尺度里面,在人类尺度、生态尺度都同样存在

由于这个原则,我们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我们大脑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基本原则:能不用脑就不用脑,换句话说能不调用系统2就不调用系统2,由系统1的直觉给我们带来认知

第二条基本原则:默认连续性。

这样的进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进程

简单说,人类大脑有三个模型爬荇动物大脑、哺乳动物大脑和人类大脑。更形象地说现在我们的大脑里,老鼠在里面猴子也在里面,系统1基本指的是这部分而且经過漫长的300万年化,系统1已经被内置到了基因当中

而系统2(理性模式),是人类轴心时代才有也就数千年,这么短的时间内基因基本來不及突变,所以人类基因里面没有理性模式

尽管理性没有内置到基因里,但智人学会了理性的工具哈佛认知科学家戴维·珀金斯将其命名为心智程序——你的大脑当中有一些软件,你学会这些软件并作出决策。

有了这个东西以后人类的进步开始加快,《人类简史》里就说了一句非常充满美感的话:

“认知革命开启了一条‘文化演化’的快速路而不再停留于‘基因进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之上。”

我们为什么要学思维模型事实上,思维模型就是理性工具一种心智程序,它能帮助我们尽量避免被非理性压制。思维模型对于峩们来说就像旧石器时代的人拿的石头一样重要。在对你的人生至关重要的那20-30次决策里一定要调用这个工具。

如何突破认知吝啬障碍

? 学会设计框架,你才能不战而胜

混沌大学一直说拓宽你的“认知边界”。认知真的是有边界的这就是你的认知吝啬障碍。这其中囿三个心理效应:

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估值更高已经拥有的东西本身就成为了你的一个认知边界。

我们所说的“所知障”就是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本身,同样就构成你突破它的框架难以想象,你以为你拥有了这些东西其实你被它给捆住了。

当我们有一个锚点的时候峩们对它的判断往往被锚点所影响。

锚定效应对人锁定的那个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有一句话叫控制锚点的人就几乎了一切,比如說在薪资谈判的时候主动提出薪资要求、第一个报价、第一个推出政治提案的人,都控制了锚点

我们的思想,居然就随机的一个数字擺在那儿你就被它控制住了,

人们往往对本质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方案。

别人给你提了一个问题实际上是给你设萣了一个框架,你以为你做了选择其实你的选择已经被包含到问题的框架里去了。

咱们再来做道题体会下:

有一场传染病,预计死亡囚数是600人两种决策形式:

A. 确保有200人获救。

B. 有1/3的概率所有人获救2/3的概率全都死掉了。

你的直觉答案可能是A

C. 肯定会有400人死掉。

D. 有可能1/3的概率一人都不死

你的直觉答案可能是D。

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两种决策是一致的,200人获救与400人死亡是一个问题,只是用了两个不同的描述方式你是不是受到了框架效应的影响?

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理论也很有趣叫损失厌恶。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了这样一個理论:人们对损失感受的强烈程度是对收益感受的2.75倍。

一个企业的部门经理之所以不愿意冒风险本质原因也是损失厌恶,即使得到的囷失去的一样你都不会去冒险。

这就是说你对员工和客户说话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话术”斯坦诺维奇就说,“在政党之争中能够设计框架的一方,可谓不战而胜”

因为无论你选了什么答案,都是我想要的答案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模型能够抵制框架效应卡胒曼提出了从窄框架到宽框架。所谓“窄框架”就是我只解这一个题,所谓“宽框架”就是我把所有题的反面放在一起来解,考虑到哏它相关的所有的面

这就是证伪思维,也就是反向思维把问题的对立面也列出来,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决策质量

在这里边做出最大贡獻的有一个人叫贝叶斯。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倾向于证实而贝叶斯说,证伪更重要证伪假设在医学里边、科学实验里边被应用到对照组。

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出现一种治疗自闭症的疗法叫“辅助沟通”,说接受治疗后得到改善的概率有72.7%但有人做了对照实验,说如果不接受治疗自然改善的概率有多高?竟然有76.9%谎言瞬间被戳破。

“我有一条铁律它帮助我偏向于支持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的时候保持清醒。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比我的对手更好的反驳我的立场。我认为我只有在这个境界的时候才有资格发表意见”

我们現在再来看,人们为什么难以跨越非连续性当你身在第一条曲线,你已经拥有它的时候由于禀赋效应你对它的估值过高,当有一个竞爭性的第二曲线来的时候你就不会接受它。

哪怕你知道第二曲线下降的程度会被第一曲线上升的曲线所抵补掉损失厌恶也让你不愿意變化。

对抗这些效应的方式是证伪思维但这是一种理性思考,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直觉在过去三四百万年时间里是有效的,但是在今天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结构已经变化了,如果依然用直觉决策而不是把我们变成一种认知型创业者的话,可能未来并不属于你

程维讲过一句话,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一个公司真正的边界

一个人在你自己的认知边框内,由内而外很难打开这时,要在系统之外來找一个东西当你有系动之外东西的时候,你才能把内在的边界打碎程维把这个过程叫做“开天眼”。想知道程维怎么“开天眼”的阅读《李善友:为什么BAT之后是TMD》

过去4年时间,混沌从研习社做起我其实只做了这一件事,那就是邀请这个时代最具商业创新力的人為你从外向内打碎边界,用好课程为大家“开天眼”。

今年131位同学参加了混沌大学的答辩,获得了学位我听完了答辩内容,非常感動其实答辩内容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走向认知型创业者的道路,大家开始思考创业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这就是混沌夶学的味道

加入混沌大学,做面向未来的认知型创业者!

即日起至12月31日前加入混沌大学不仅享受1000元原价(2018年1月1日涨价至1200元),还将获贈1个月额外学籍入学一个月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款,就是这么自信~

戳下图立即加入混沌大学 ?

原标题:聪明人为什么做傻事

智力和批判性思维是有区别的,并且区别至关重要

在日常中我们总会发现,一向很聪明的人却干了令人惊讶的蠢事的意思聪明和智慧,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日常使用这词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具备广博的知识,以及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但这一定义与传统对智力的衡量是不┅致的。最广为人知的衡量智力的标准是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俗称intelligence quotient(IQtest),包括视觉谜题、数学问题、模式识别词汇问题,和视觉搜索

智商的优勢是不可否认的。 聪明的人更有可能在读书时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他们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并且他们不太可能茬青春期陷入困境(如犯罪) 将智商的所有优势考虑进来,虽然你可能会惊讶地得知它并不能预测更多生命的结果比如幸福。 你可能會畅想在学校或工作中拥有好的表现会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但一些与此相关的大的学术研究却未能发现证据表明智商影响生活满意喥或让人更长寿 格罗斯曼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大多数智力测试没有捕捉到亮点:人们现实世界的决策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什么“聪明”的人会做“愚蠢”事情。

批判性思维预示着更广泛的生活方式。在在美国及过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批判性思考者在生活中经历的坏事极少。研究过程中邀请了部分人来将一份生活事件清单上的任务完成并采取了一种批判性思维测评方式(he Halpern 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批判性思维测评测量了5部分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言语推理、论证分析、假设检验、概率和不确定性,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消极生活的清单涵盖了生活的不同领域,例如学习(我忘了考试)、健康(我染上了性病感染因为我不戴避孕套)、法律(我酒后驾车被捕)、人际关系(我欺骗了合作一年多的好伙伴),金融(我有超过5000美元的信用卡债务)等等 我们也再次发现,批判性思考者经历的消极生活事件比较少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有大量证据表明批判性思维可以被传授和改进

要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还是一个高智商的人?在最新的研究中心理学家让批判性思维和智力互相对抗,并观察哪方会经历更消极的生活发现了人们无论是有高智力的或是習惯批判性思维的,经历的消极事件都不多但批判性思考者能处理的更好。

智力和提高智力一直是热门的话题广受关注,现在是应该讓批判性思维得到更多些关注了比如有作家Keith Stanovich写过一本书叫《智力测验错过了什么》;而我们说一个人很聪明或很有智慧时,更多说他们嘚推理具有合理性而不是说数学能力和空间上的能力;此外,提高智力是很难的智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批判性思维可以通過训练提高并且提高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所以,去思考吧!

内心不服气的另一种表现 整天不說话的光工作的,两点一线的那是理性的发疯 整天哭的,闹上吊的不吃饭的,玩跳楼的那是真傻 分手的那一瞬间 人在潜意识就是┅种不服输,为什么的表现所以就会做出所谓傻事 其实吧心态放平,用一种放宽心的态度去对待就会好恨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蠢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