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重庆海拔最高点点是啷个地方

敲黑板,考试范围和答案集在这里!

先行回复车家号的读者们关注的几个问题:

1、本纪录是楼主2017年7月21日-10月24日的行程,共计95天,21000公里,旅途花费30000(油费、一半高速一半国道的过路费、三天睡车上一天住店的吃住费),每周三更新;

2、没有看过预告片《起源》的朋友,可以找个Wifi,打开音响,单人拍摄单人剪辑开车的镜头是无人机拍的,使用的是智能跟随和指点飞行功能

3、车开的是斯柯达的柯迪亚克,所有随车装备清单在请各位自行取用,很多是2015那次的老家伙了,摄影器材差不多都是参加活动赢来的,所以也算不清所有装备一共花费了多少;

4、最后谢谢大家的喜欢~~先么为敬

我在成都停留了几天的时间,除了跟哥们儿二肥小聚之外,更重要的是搜集川藏北线的路线信息以及采购路上的吃喝用品。

从成都去向都江堰的映秀镇,一踏进G350国道,眼里出现的就不再是一马平川的盆地,至此,我被这条路彻底地带上了高原......那一天,我从海拔500m的成都睡在了4500m左右的巴郎山垭口。

8月6号,我忍着高反从巴郎山垭口出发,经过小金,丹巴,道孚于8月8号到达G317国道上的炉霍县。

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或商用!

两个藏族姑娘勾着身子站在我背后,三个脑袋凑的很近很近;一个人高马大的藏族保安站在我对面,表情严肃地盯着我,一句话也不说......

我深吸了一口气,闻到空气中不仅弥漫着藏香诡秘的气味,同时还透出一丝紧张的情绪。

诶?怎么回事?哎..... 我用重庆话在心里嘀咕着:责明明就四责么索的撒,啷个打求不出来?日!开始流手汗了!

嘀嗒嘀嗒......我手指头动地飞快。

咳咳....保安大哥显得有点不耐烦了,我一抬头就看见他直勾勾的眼神,那黝黑的眉心还皱了一皱。

由于重庆话发音只有平舌没有卷舌,只有前鼻音没有后鼻音,长期没有“n”只有“L",导致我有几个字打了两分钟才特么打出来,对此我也是感到十分的自豪和尴尬,好担心看到藏族妹纸们失望的眼神!

滋滋....滋.....滋滋,打印机有动静了!

好啦!发票终于打出来了!我抹了抹脸上的老汗,瞄了一眼旁边面无表情的保安,生怕我在姑娘们面前装的逼被当众揭穿,因为我能确定的是,我现在已经不能代表我个人了,而是代表着整个汉族人的普通话水平,所以我心理压力其实是相当大的。

中午十一点半,我并不是那个在路上流鼻涕的拉风男子,而是在帮宾馆前台的藏族妹纸们打发票,只因为她们拼音比我还不好!而且还只能用一根手指头,看一眼屏幕,戳一下键盘,跟药房负责结账的大妈是一样一样的。

过来退房的本寡人是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能帮就帮吧!哼!?

哇.......其中一个年轻一点的藏族姑娘侧过头去,跟另外一藏族姑娘用生疏的普通话说:你看他打字......打得好快哦!

我没猴急的去接话,因为我觉得要把姿态端一端;也没立马回头看,因为!我能确定另一个妹纸肯定也露出了满足的表情!而且.....你感觉到了吗?我的椅背在带着寡人的身体在微微颤动,这些常人难以察觉到的微小颤动其实正来自于她们在后面高兴地用腰枝蹭来蹭去......所产生的震动啊!

这感觉微妙得很!我在心里小激动:我感觉无房无车也可以靠输入法在这边撩下一片小天地!

嗨,今天算打得慢的,如果你这电脑配置再高点儿嘛......

咳咳......保安大哥有所不悦,因为我抢了他的风头,但又看到我打字的确比他快,慌张了!所以背着手哼哼着:还不走啊?其他客人嘛都走了,门口那辆白色的车是你的嘛?

跟姑娘们道好别,一出门就看到了久违的阳光洒在了整个高原的山谷,那些山坡上精美绝伦的寺庙闪烁着金色光芒,把整个炉霍照得透亮,我顿时心情大好,感慨道:活泼的小妹纸是果真能拯救坏天气的啊!随后立刻打开车门:大白胖,走!我们出发去亚青寺!

正午,炉霍县城的街道上早已是车水马龙,各种小轿车,越野车,SUV,五菱宏光,土方车,摩托车和行人不断的来回穿梭;街道两侧做生意的藏族同胞和四川商人也都在忙着张罗各自的生意,看上去都是红红火火的样子;城郊的广场和博物馆以及附近新建的藏居也都是相当的漂亮——看得出,川西藏区的确是个富庶之地,至少表面上看,政府是的确投入了太多太多,多得这种富有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

不谈别的,这一路走来的村庄和寺庙,没有哪一个不是让我瞠目结舌的,再对比一下318中段的山区,确实要贫瘠和萧条很多。

刚出城经过一个路口,突然前方出现两道金光对着我闪,一个大喇叭对着我叫唤,虽然听不清,但是我感觉是有大事要发生.....于是正眼儿那么一瞧:不好!有-交-警!

丁字路口有个治安亭,治安亭旁边停了一辆警车,警车旁边站了俩警察,我和大白胖刚准备往左转就被他俩注意到,其中的一个警察是一路小跑着斜插了过来,脸上一副要把我抓捕归案的表情,生怕我逃了似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可能是犯事儿了,随后就听到一个严厉的声音:你!靠边停车!!!

我伸着脑袋一看,还是个藏族的警察。

我当时吧,正琢磨着姑娘和317沿线咋就那么有钱,一看到有交警跑过来要我停车,立马菊花一紧赶紧把烟掐掉,匪气的坐姿马上切换到一个遵纪守法的驾驶人员应有的开车态度和姿势。

摘下墨镜,擦了擦口水,摸了摸安全带:系得紧紧哒!

看看车窗上的临牌:好好哒,没掉啊!

瞄一眼速度表:妥妥儿的才20公里每小时!难道我刚没看路牌?

最后抬头看看后视镜:后面没车,靠啊确定是叫我!

我突然想起了当年驾校老师拎着小木棍儿脱了鞋,把脚伸到中控台上凶我吼我教我学车,却和后排女学员打情骂俏讲荤段子的那副丑恶嘴脸;

想起敬爱的他对我严苛的教育,说过的狠话,后悔当初我对他的不屑,没有好好学习交规!就给他买过一瓶1块钱的矿泉水最后连个红包都没塞,考试就给过了....你看看,现在后悔当初了......

我面带复杂的微笑点点头,两只手规规矩矩的开了过去.....靠边,踩刹车,挂P挡,拉手刹,熄火,准备驾驶证....我懂!

交警一过来我还没他开口,必须贴着笑脸先把驾驶证捧过去,警察叔叔摆摆手,拒绝了;我又赶紧撕下车窗上的临牌(新车没有行驶证),警察叔叔说不要这个!又拒绝了.......那就是要吹咯!做酒精测试查酒驾咯?我连忙把嘴伸了出去.....警察戴着墨镜,面无表情,手上也没有任何动作,我有点琢磨不透他到底想做什么。

其实我这么担心是有原因的,一是藏区的维稳力度大家是懂的,跟内地的严格程度不是一个量级,所以身在异乡最好是安分守纪配合检查,我是怕我还没到拉萨这段行程就得提前结束;二是昨晚临睡前看了一篇帖子,大意是游客被这边的交警和同胞联合讹钱,虽然不敢轻信谣言,但也给自己长了心眼儿。

我正准备这是问啥情况,戴墨镜的警察用生疏的汉语开了口......

他没说“检查”,说的“看”!

搞得我一脸懵逼,藏族交警不慌不忙跟我解释,我这才明白他俩死活把我拦下来的原因,我听完表示惊呆,居然还可以这么操作!

他和另一个交警是两兄弟,最近想买车,所以对车特别感兴趣,但是这地方完全没有啥高端4S店啊,于是他哥大腿一拍,决定申请调到这路口来工作,于是他们就天天蹲在这小路口眼巴巴的看看来往车辆过过眼瘾。

当我和大白胖快接近丁字路口时首先就被他弟弟给看到了,顿时感觉像一道佛光一样闪了过来,帅得一逼......听到这里我问你确定是车帅不是人帅?他很实诚的说是车帅,我有点不开心......

当时做交警的弟弟赶紧向他汇报说前方有情况!于是他赶紧让他弟进检查站高音喇叭伺候着,他去把我给截下来,停旁边让他哥俩好好地仔细把玩一下......

这神操作!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我赶紧把GoPro打开了?。

以下是当时视频,不过我只录到后面一半

这个车子真是漂亮! 戴墨镜的警察小手儿趴在车窗上,憨笑着不停地在向里张望——藏族同胞,确实是喜欢大车,特别是SUV和越野车,这你在藏区跑一圈便能知晓一二。

这车开起来不错,动力可以!我听到有人夸大白胖嘛始终还是开心的咯,虽然这趟跑下来还得给人家还回去,但是他终究既是我路上的亲密战友,也是我路上不断往北迁徙的家,硬要问有没有感情?嗯...那还是有点感情在萌芽的。

和警察俩兄弟快乐的道完别,我在路上实在是忍不住笑了,觉得虽然这不是警察规范的操作,但是为啥就觉得特别有人性的味道呢,这俩兄弟也是实在够可爱的。

跟你们说,要是这视频给录下来发到网上去,这斯柯达算是赚了!我在微信群上跟朋友这样讲,大家也都是卧槽卧槽地笑得不行。

色达我曾在第一季里去过,并且在车里还睡了一晚,那时的色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夜晚那个汇聚万千灯火的山谷......当你站在谷底的中心,会发现远方是日月,近处是星辰,耳边是萦绕着的佛家子弟的嗡嗡弥弥,至于身边俗物,一切皆为梦境。

我记得在我离开色达时曾回头望了一眼,看到正在修筑的宾馆,看到正在抢客的司机,听到游客嘻嘻哈哈喧闹的声音,叹了一句:实在可惜......而现在再回顾一下那句叹息,既像是在缅怀巨变初始时的色达,也像是在怀念那时的自己。

纷繁复杂越是经历地太多,就越是想去远方寻找绝对的纯粹,于是就越是容易一厢情愿的把远方的人和事都看得纯粹,但殊不知这万事万物只有相对的纯粹,没有绝对的纯粹,知道的多了,看得多了,也就习惯了,也就不会一厢情愿的去认为了。

所以这次也就没有重返色达的计划,就让他停留在15年的记忆,我自己觉得挺好;而至于亚青寺,听说倒还保持着原貌,较少有外人去搅扰,虽说我这人吧没个宗教信仰,对藏传佛教也没有过深究,不过顺道过去看看那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来个藏区还是应该感受一下宗教人文的不是?

从炉霍县出发前往亚青寺必须要经过甘孜县,然后往南转向甘白路,翻过海拔4800米的卓达拉山,最后再走上那么一小段037县道,亚青寺便扑面而来。

离开甘孜县后往南,一进入甘白路立即就开始步入沙鲁里山脉,初始是柏油路,路况像切牛油一样如丝般顺滑,简直是奇好无比,但一到卓达拉山(我一直觉得这名字很难记)下就变成了非铺装路,海拔开始上升,气温急速下降,天空也是阴云密布。

上面这张图的右下角还有一个面包车倒了霉,直接从山路滚了下去,也不知道车上的人们现在可好,不过这条上山路虽说是非铺装路面,但是倒也不难开,只是路基较窄又是松散的冻土层,会车不注意的确容易翻下去,路过的老司机们一定要小心驾驶!

卓达拉山口的风不但很大还很冷,我下车的那会儿看了看大白胖的液晶屏,温度显示为-1℃,但是为了打卡留念,还是给我俩分别拍了一张照片,拍完哆嗦了一下就立马上车,把暖气开到最大,松电子手刹挂挡离开了这个寒冷孤寂的山口。

翻过垭口之后又是另外回事了,道路变得更窄,还不断有大挂车经过,跟这些庞然大物在这条路会车时就必须蹭着崖壁停下了,折叠好反光镜,然后两个车慢慢挪,直到挪出一点缝隙让两个车都能通过。

不过根据我查询到的信息,目前经过卓达拉山口前往白玉方向已经不需要翻山越岭了,卓达拉隧道已经在11月1日正式通车了.....而我,也算是这条山路最后的见证者吧....哎?....

翻过卓达拉山,又见到久违的柏油路,兰博基尼的路况我和大白胖开得不要太爽,而此时也已经连续开了6个小时车,高德导航里的志玲姐姐(我最喜欢听她声音)一个劲儿地提醒我,说我疲劳驾驶,我说你懂个啥?闭嘴,我正爽着呢!

说到高德导航里的林志玲语音(祝你一路好心情哦~)我特么是真的不想再吐槽了,15年出来时一直听她声音,我喜欢听她声音,喜欢,喜欢,就是喜欢!她叫我左转我就从来没往右转过,即使睁着眼睛瞎给我一阵乱导航我都木有过一句怨言,完全给我一个人的旅途带来了极大的意淫空间,伴我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陪我开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夜路。

但打从16年开始,这就不知道是嗓子不好还是更年期到了,反正声音就不对了,一点女人味都没有像个机器人,我给高德那边打过三次电话,我说你好,我发现你们的林志玲声音不对了!

客服那边是个妹纸,问我怎么不对了,我很着急的说就是不对了!没有那种感觉了!我把APP卸载了又装还是这样,请问这个要怎么操作才能回到从前?

客服妹纸哼哼叽叽的假装她刚刚并没有笑,说:哎呀~这位先生~不知道您说的什么感觉不对了~这样吧,我帮你向上面反应一下您的需求,也许下一个版本升级就好啦,请耐心~等~待哦~

请耐心~等~待哦 这几个字她说得有些许商务俏皮范儿,我仿佛看到了她嘴边的话筒和嘴角的酒窝,我捏紧裤腿儿皱起眉头,咬咬牙:哎!行吧!我再等等吧!

结果一等,就是一年半!这声音听起来依然像个人工智障一样,而在这难熬的一年半里,我曾尝试着切换成郭德纲的声音,他第一次开口就把我给吓了一跳,赶紧给换回到人工智障的声音。

也许......等待的不是志玲,而是一种路上的情怀和陪伴吧!

我特么也只能这么想了,要不然呢?

“前方路口-左转! 进入037县道!”

我嘴上说着,滚!你根本不是志玲!手上还是很怂的在往左打方向盘。

跟着同胞的小摩托晃晃悠悠地在草原上奔驰,我们过了一座小桥,拐了几个小弯,远方的草原上突然出现了点点金光!

我把大白胖开到了这个不知道叫什么佛的金像下面,用手机控制着GoPro拍下这张照片,然后低头看了看手机——8月8号晚上8点整!

啊......我抬头看了看盘旋在远方的美丽至极的晚霞,长舒了一口气:大白胖!亚青寺,我们终于到啦!

才到亚青寺的时候,这片隐秘在高原上的赤色土地已经开始向夜晚过渡......在高原地带,只要太阳一落山,寒气便立刻侵袭了过来,我站在这里拍完最后一张照片,上车发动引擎开了暖气,盘算着今晚应该住在哪里比较合适。

刚打算开车走人,后面就来了一辆车,司机一下车就对着我吼,很粗鲁的要我让开,我疑惑不解,以为是要买门票才能进,结果他说他们的车要停在我这个位置上!

......我环顾四周看到这特么明明全是空地,摆明了就是想找事儿!正准备开撕,结果偷瞄了一眼他车上,呵!一共四人,都是那种戴着蛤蟆镜,扣着鸭舌帽,大粗链子金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的藏式Hip-Hop范儿,我琢磨着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海拔太高),又是人家的地盘(打不过),先进行战术迂回(能躲就躲),于是就开着大白胖离开了这个不知道是什么佛的地方。

至此,这就是亚青寺给我带来的第一个人文印象,不过我这是算是倒霉,不算是普遍情况,在此也只是做记录,因为这些社会摇并不会影响到我旅途的心情,因为在哪里都会遇到社会摇。

那晚我想去看看亚青宾馆,因为这个亚青寺也就这么一个可以供游客歇脚吃饭的地方,这里属于寺院管理并不属于私人,而来往宾客其实也并不只是游客,所以房间相当紧张,而且因为地处高原和偏远地区,这里资源匮乏没有热水。

宾馆的管理室里跟其他城市的乡镇招待所一样,堆了一些方便食品和生活用品,电视里放着藏族节目,管理员大妈站在一边拿着手机在打电话,我站在对面耐心的等待,末了大妈从墙上取下一串儿钥匙,带着我去看这宾馆剩下的最后的一间房。

房间号:111 ,没有卫生间,房价120元。

推开门是一股人肉的香气,我顿时振奋了很多,然后马上退了出来,跟大妈表示我再思考一下......

走出宾馆的时候天已经快黑尽了,我犹豫了片刻,觉得与其闻别人的味道,还不如在车上闻我自己的味道,自己的袜子我是偶尔会凑上去闻上一闻的,别人的袜子那可是万万接受不了的啊!而且反正都没热水.....这样比较下来嘛还是睡大白胖里面是性价比比较高的。

于是我将大白胖停到了亚青寺山坡下的一条水泥公路上,在车里住了两夜。

到达的第二天,我开始探索这个尚未被游客大肆涌入的神奇土地,不过平心而论,就像我曾经描述的色达一样,亚青寺和色达其实就跟我们的大学城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招生年龄段儿比较广而已,学习的内容有所差别......呃....还有每月每人三百的补贴。

沿着亚青宾馆后面的水泥路一直往上走,就能看到一辆白色大车,这辆白色的车就是大白胖;在大白胖的一侧是个汽车无法通行的土坡,土坡上面有两尊佛像,佛像上面的台地就是俯瞰亚青寺最佳的地点。

这里海拔4000米,缺氧问题并不是那么地严重,但是在没有阳光的时候唯一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寒冷,别看现在是八月,这里一到夜里就只有几度,再加上高原的大风,体感温度几乎为零度。

所以我一直很佩服这些衣着单薄的喇嘛,我浑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他们还光着个膀子坐在地上,任凭僧袍的一角在迎风飞舞......嗯,看来这确实是个修行悟道的好地方。

可惜寡人我做不到,估计最后还是会栽在女人手里。

走到山顶的一侧,我把无人机拿了出来,得以用飞鸟的视角俯瞰大地。

亚青寺大致分为两个大区域,以昌曲河为界,图中半岛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觉姆(尼姑)岛,可以理解为世界最大的女生宿舍,任何成年男性都不得入内(切记),右侧的寺院则为觉姆们上课的地方,如果涉及到户外公开课或者有上师讲法,她们就会沿桥梁通过去东岸的寺院,我在的时候刚好看到浩浩汤汤的队伍过河,一片暗红,相当热闹。

密密麻麻的小木盒子,跟色达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这里为平坦谷地,所以对于道路的规划和建设上要比色达简单,也要比色达容易得多。

河岸另一侧是扎巴区(喇嘛),居住全是男性,这里总的来说跟色达一样,男女生之间哪怕是听公开课也不能坐在一起,但是私下有没有微信联系这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之所以这么说,还是觉得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纯粹,如果偏要一厢情愿的去认为,那就不客观了,毕竟在藏区也会有人抢我,也会有人讹我,也会有人看我一个人出来想打我的坏主意,甚至就算是在这亚青寺,这要饭糊弄钱的假喇嘛也是才轰出去不久——这些和信仰自相冲突的人性存在于社会阶级的各个角落,永远无法摆脱和改变,之所以无法改变,那是因为我们这整个群体其实还是由凡人组成。

但是虔诚,却永远是这里的主旋律。

亚青寺的牛全是由寺庙放养,它们比穷苦大众更加幸福,因为在这里它们不用考虑生死,只要安逸地直到老死就可以。

养牛的牧草直接晒在活佛住所的院子里,有专人打理。

活佛居所里的一个小喇嘛在玩我的karma grip,他是这里为数不多能够和我沟通的藏族人,他把他的名字告诉过我,但是粗心的我却忘记了......但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脸上单纯的笑容。

你看,同样是小孩儿,有些小孩儿被教唆着讹钱;有些小孩儿却是一身的质朴。

一个藏族大哥和小女儿去听上师讲法,小女儿在前面蹦蹦跳跳地下楼梯,藏族大哥赶紧嘟囔着上去用手牵住她。

拍完这张照片后他冲我笑地很有喜感......貌似藏族并没有重男轻女的任何想法,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疼爱。

这是个大场面,貌似要讲一天,不过上师在那边扶个麦拼命讲些啥我一句也听不懂,倒是我居高临下看到下面有个穿绿色衣服的藏族妹纸甚是可爱,便鬼使神差地不知道为什么就下去了......妹纸好像是和她家人一起来的,我刚一靠近,上师在上面突然提高音量嗷嗷嗷~~随即有一撮人就起身开始排队,嘴里念着什么估计是要去围着什么东西转一下吧,而妹纸这时也起身走了。

我那个时候不知怎么回事,腿脚突然不听控制了我也是奇了怪了,反正也在朝着那个方向挪,然后思考着是不是也跟着转一圈,但我细细看去却全是觉姆(尼姑),于是怀疑上师刚刚的意思是:好了,下面请女的先来转,男的后面才能转!我也是担心坏了人家规矩,于是就追到了跟前儿就停了。

在藏族妹纸回头的一刹那,我果断地按下了快门! 嗯.....完全是赤潮里的一股清流....

之前我在山顶上曾跟这位喇嘛以互相不知道对方在说些什么的方式谈过人生......好吧,基本算是没办法正常交流,但看得出他是个有执念的人,一定要我坐他旁边表演抽电子烟给他看,我也是......他对我电子烟感到相当的好奇,我当面演示了一次后他的表情显得很复杂,胖手往屁股下的小木板一拍:来来来!坐这里坐这里嘛!

微博上的朋友,还记得他么?我们的“神之交流”......

然后就叫我继续抽给他看.......这个叫什么来着?自己装的什么哭着也要装完!

我后来指着下面的觉姆岛问他:那里..那里...又指指我自己...我可不可以去?

我一听可以去女生宿舍逛,连忙起身拍拍屁股下山去了,心里美滋滋!

路过山坡上觉姆们闭关修炼的小木屋。

每年的11月,她们要进入此屋闭关念经三个月......这地方,冬天零下20,30度,你能想象这修行有多艰苦,皈依佛门的信念有多坚定!

我是比不了,给我十床羽绒睡袋外加一根网线和笔记本电脑也做不到。

下了山,过了桥,直奔主题,尼玛刚拍了个小尼姑泼冷水就被人给拦住了.......

诶诶诶!不行不行!这里你不能进去!一个年轻小尼姑一路小跑着奔过来把我拦下,旁边的路人也都笑嘻嘻的看着我......我也是奇了怪了,我就说为什么我进来的时候都发现大家都冲着我笑,笑得我小脸儿红彤彤的,我还以为是大家特热情呢哼!

呃......刚刚山上有个喇嘛告诉我,我是可以进来的......我弱弱的回答道,说完指了指山顶,诶?那喇嘛呢?

光秃秃的山顶,只有冷风一笑而过,早已不见那胖喇嘛的身影......

喇嘛?不可能不可能,他不知道的,下面他从来就没来过。小尼姑蛮客气的。

30秒后我微笑着被赶出门,看了看山顶:我去,被那喇嘛给坑了......

被赶出来后我有点失落,垂头丧气的在宿舍外面的道路上乱走,想着这外面应该没啥事儿,就随意拍拍咯......

殊不知其实我已被盯上了......

(以下记录因为涉及敏感内容,我一笔带过)

觉姆岛一共有四座钢架桥相连对岸,我在离开这里时走了不同的桥,刚走到桥中间两头儿就来了四个男子,其中一个戴着墨镜看上去不是善茬,直接怼上来问:你在这里拍什么?

我一脸懵逼,我说拍尼姑....啊不是!拍人文艺术景观啊!

对方看了看我身上的相机和两台GoPro,把手伸到我背后一推,走!跟我们走一趟!

这四位原来是便衣......因为那时候算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件事我不能提的太多......其实不管是他们四位爷还是山顶上的那个喇嘛以及另一位我遇到的不便描述的人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也都聊过这话题,不过从大格局上来讲这是一件好事情。

毕竟消防通道对这个地方确实重要,防火是大事。

不过最后在去局里喝茶的路上我们聊得甚是开心,我也主动说明了情况,这其中一位到了后面还主动帮我当起了解说员,这故事到了最后,大家走个流程,看看风景聊聊天,不用登记......来!烟抽起。

山顶上遇到一个老飞友在被喇嘛和牧民围观飞无人机,不过我看他挺乐呵的就没去打招呼,而是在旁边偷偷按快门记录这些有意思的画面。

只有大白胖安安静静停靠在这里,陪我在这里度过了两个寒冷的夜晚。

亚青寺觉姆岛的夜晚始终是美丽而且寒冷的,即使我穿上了保暖内衣,羽绒服外加冲锋衣裤和两层户外面巾,站在山顶上依然是觉得冻彻心扉的寒冷。

我戴上手套,摆好三脚架拍下了这两张照片,几个小尼姑打着手电蹦蹦跳跳地走过来,好奇地想看看相机里的到底是什么美景,我把面巾拉下来,告诉她们,我正在拍你们的家呢。

哇....想不到拍下来这么美!

我心里想着:嘿嘿~我这都还没PS呢!然后站在一边,给她们翻阅我之前拍摄的照片,看到她们青春的面颊上反射着屏幕五颜六色的光彩,眸子里也闪烁着对远方未知的好奇,但我却突然开始暗自神伤......有些情绪,就是说不清道不明。

我叹了口气,说:这里本来就很美啊!你看......我伸出手指在屏幕上比划着:这觉姆岛一片粉红色,你看这形状像不像一颗桃心?

小尼姑们相互对视笑了笑,没有回答也没有其他表情,过了一会儿有人说了一句什么话,她们把手电打开,跟我道别,又蹦蹦跳跳下山远去......

过了良久我才发现,或许她们的桃心,就是禁锢在这山谷里的红色觉姆岛;而那些尘世和回忆,则早已被这岛边的昌曲河给带去了遥远之地;至于情愫,我猜不透也难猜透。

突然就想起了15年在西藏夏珠林寺所遇见的那个胖喇嘛,我问他,你做喇嘛可有过后悔?记得他当时低头搓了搓手,叹了口气说:后悔有什么用?这是自己选择的路,选择了,就不后悔了。

我记得他说这句话时,我看了看他的眼睛,捉摸不透,浑浊不清......

8月10日上午,当我从睡袋钻出来的时候就发现光线不太好,我眯着眼睛拉开窗帘看了看窗外,一片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见......揉了揉眼睛,这才发现是窗户结了一层白色的霜。

9点,天空阴云密布开始下去雨来;10点15分,我在亚青寺拍下这张照片后发动引擎,打开暖气,疾驰离开了处在巨变初始时期的亚青寺。

我按原路再次翻越卓达拉山,发现下雨时的卓达拉山道路况非常的不好,而沿途遇到的车辆也是少之又少,特别是穿过山口雨云时的那种时空交错感十分强烈,一不留神,会觉得在亚青寺发生的所有故事皆为梦幻......若不是收音机还时断时续传来些零星信号,我还真以为这条路带我去的并不是人间。

其实我如此看重今天的天气是有原因的:从甘白路到甘孜,接着重返G317往西边走,就要开始翻越四川境内最高的一座山,也是整个川藏南北线最高的山口——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

8月,雀儿山隧道还未通车 此图由西北向东南方向

1951年,解放军修筑川藏公路的雀儿山路段时,基本是以1公里牺牲1名工人的代价才修筑成这条川藏线上最高的公路段,说他险,那是名副其实的,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就有个说法: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

雀儿山整个山路都为非铺装路,海拔高,车道窄,山路陡;甘孜方向的山路相对比好走一些,但是德格方向就要险峻得多。

雀儿山海拔高路又烂,这我在走之前其实就有听人说过,只不过那时候并没有多当回事儿,毕竟这条路上来来回回都有车在跑,虽然不算多,但也不至于那么的危言耸听。

从上图这个位置(雀儿山四道班)出发,算是正式开始踏上翻越雀儿山的山路段,路况不太理想,都是碎石土路,但是目测上去并不是很陡。

大白胖的自重加上我,以及车顶箱和车里的那一大堆家当,合2.2吨左右,跑这段高海拔的山路那还是游刃有余的,发动机喘都没喘,踩一点油门动力还是源源不断,毕竟2.0T的动力嘛,这一点我还是应该竖个大拇指夸夸她的;另外还有一个很爽的地方就是用运动档超车,果断干脆,油门变速箱反应迅速,安全很多......这些都是我实际驾驶中体验到的优点,好的地方我还是应该实事求是有啥说啥的,至于缺点嘛,后面的路程我也确实遇到过,那就开到后面再说。

下午6:30分,当我跑到雀儿山山脚下的时候天气就开始却来却差了,到山腰时开始下起了冰雹,在到垭口的时候能见度就越来越差了。

我赶紧打开车门拍张照片留恋一下,一开车门,一股透心的寒气逼来,本来想在这垭口感慨一下当年筑路解放军的不易,但这鬼天气实在让人难以冷静。

这里海拔5050米,即使我的身体适应能力再好,其实在这个地方下车走两步还是喘,只不过比起初到巴郎山时,那还是要好太多。

再次安利一下读文章的你,多喝水,多补充维生素。

翻过垭口后,冰雹已经改下雨了,德格那一侧的山路变窄,道路也是泥泞不堪。

虽然我是下坡靠近山体一侧,但是头顶上时不时地还是会有细小石块儿混着泥土滚下来,而且在陡峭的山崖上跟这种大卡车会车的时候,真特么的酸爽。

晚上快8点,又一团大雾从雀儿山主峰方向飘过来,本来应该赶紧下山的我还在路边拍照片,等我回过头来的时候,远处那辆黑色的轿车已经被浓雾吞噬,整个雀儿山寂静一片。

回到车上看了看手机,移动联通一点信号都没有,想着这该如何是好,犹豫了五分钟还是打算开着双闪一点点的往下挪吧,今天晚上挪到哪儿算哪儿。

那个时候我没有听音乐,也没有开收音机,整个车厢里都是双闪滴答滴答的声音,这声音听久了之后让人产生一种幻觉,我不确定是我缺氧还是这些大山实在太安静,反正当时在我的脑海里,整个山谷都在回荡着这滴答滴答的声响,然后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渐渐地,在那些灰色雨雾和稀薄空气中,有两盏朦胧的橘色小灯闪烁着光斑时隐时现——哦.....原来是有一辆白色的小车从天而降,他在浓雾里孤单地晃动摇摆,你不知道他来自哪里,你也不知道他将去向何方,直到......这辆小车停泊到了一个破败不堪的港湾。

寻着云雾破开的些许豁口,再仔细一瞧,那看上去....明明像是一排年久失修的旧阁楼.....

单人单车环游中国第二季

2017年12月写于 上海的家

作为重庆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影响重庆人的性格以及与人交往方式的因素很多方面,立体的地形当然决定了重庆人的生活习惯,影响了人际交流方式等,但我觉得海拔高度差并不是最直接的因素,最直接的是区域情结。看过之前的回答都在说高度上的立体感,其实理解重庆地域上的不规则分布更重要。

  • 还是要说明一下重庆的地势情况。

了解重庆的坡度变化,从朝天门广场步行到解放碑就可以。朝天门是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江水涨落差距很大,旱期站在广场望下看就像悬崖,山势凸显。从朝天门码头到广场以前有专门爬坡的交通工具——缆车——来解决这个坡度的不便。当然还有重要的人力资源,就是码头棒棒。现在路修好了棒棒逐渐消失,在以前这么高的坡度,没有棒棒真的不行。

经过小什字往解放碑走,这一路上坡,你不知道到底上升了多高。“远”在重庆形容距离是不够的,至少还要加一个“陡”在到达解放碑之前先绕去临江门看看下边的滨江路,这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从朝天门到解放碑原来上升了这么高。

解放碑所建位置是渝中半岛地理上的最高点。但是现在你环顾四周,会发现你周围都是高楼,而纪念碑反成了最低点。这时候你可以感受一下重庆的立体建筑森林。重庆建高楼多是因为土地利用率的考虑,当然还有一个好处是因为坡度而显得有层次,不容易相互遮挡。重庆建筑通常会根据地势并利用地势来建,有些住宅楼你可以把车停在你家 12 楼的门口,想想是非常方便的。。。一个商场好几个出口在不同楼层太常见了,很容易换个口出来就不知道在那里了。不知不觉就上了或下了好几层楼。

再说说交通和道路。说重庆交通需要记住这些关键词:桥和隧道、过江索道和爬坡缆车(超长电梯)、轻轨、立交、滨江路和盘山公路还有坡道。重庆交通要去理解它线条的曲和直。

在重庆直线交通几乎是因克服地势的结果。经常有报道亚洲第几大桥,第几长的隧道建成通车。其实第几大没有意义,因为重庆桥梁和隧道太多了。要看看隧道和大桥你可以尝试从观音桥打车到南坪,叫司机走黄花园大桥过隧道再走复线桥再上到南坪万达广场。这一路就可以看到典型的重庆桥梁和隧道。但你很可能被司机各种撒谎拒载,因为这一路实在很堵。重庆的特色交通——爬坡缆车和过江索道——也是因为克服地势而形成的直线交通工具。另外建议去乘坐皇冠大扶梯,并想象现在你不是在一个城市中,而是站在电梯上爬山,感觉很奇妙。对,在重庆你乘坐电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上楼而是为了爬上坡。

在重庆城市中的路要顺山势,到处是复杂的曲线道路和上下坡。因为几乎没有方方正正、又平又长的道路,所以重庆人几乎不记路名,方位不说东南西北只说上下左右。重庆公交停站会让外地人很不适应(其实重庆人也不适应),站名通常是某一块区域的称呼或地标名称,比如 XX 小区 XX 医院或者 XX 厂。结果等你到了才发现其实 XX 小区还离得很远,XX 医院很不起眼,XX 厂都已经不存在了。但地名一直沿用下去,还必须去记住它们,否则你就不知道那些好吃的餐馆该怎么走了。因此重庆人要描述一个地方怎么走是很有特色的。编一个例子:

“先下这个坎坎,然后顺到大路一直往右走,过了洞子就往左拐,然后遇到几楷梯坎就上去,看到一个荷花池就到了。”

但是这几楷梯坎在哪里就说不清楚了。再问,最后就告诉你:“你过了洞子就问荷花池啷个走嘛,都晓得!”其实除非是居住在那附近,一般路人是不知道“著名的”荷花池在那里的。

一些朋友看了重庆立交高架的照片后会问,重庆立交有必要修这么夸张嘛?有,因为上立交和下立交的地方的海拔是不一样的。重庆的地势变化很有迷惑性,城市面貌发挥了很大迷惑的作用,你看不到高楼背后其实是一块高地。在重庆你真的很难发现这两个地方高度差了多少,一路上海拔变化了多少。就像之前说的,只有当你在洪崖洞的时候才会突然意识到解放碑比朝天门高了五层楼。

轻轨地铁大城市都有,但是必须要有特色才值得一说。重庆轨道交通还很少,但路况却很丰富:有过江路段,有沿江开的路段,有在高 6、7 层的楼中穿梭的路段,还有左或右斜着的路段,上下坡的路段... 被称为“过山车”一点不过分。第一次乘坐会觉得很好玩,而有些路段景色也确实很美。但是出站确实是个大问题。两个出口可能一个出来就是马路,一个要下 5 楼。一定要找对,否则绕路就远了,你会觉得两个路口出来完全不是同一个地方。

在重庆滨江路和盘山公路是两种相对优美的曲线,都是自驾好去处。滨江路很好稍微有点弧度,路上你能吹吹江上来的风,看看对面的景色,最关键是不堵车。山路也很惬意,但是仍然要小心,特别是夜晚上山的时候。一路上很安静你需要专心驾驶,随着上山海拔升高感受气候和空气的变化,会觉得清新和凉爽。在重庆你可以同时拥有沿江开和在山里开的两种感受。

最后说说上下坡。重庆几乎没有自行车的原因就是这个上下坡。所以重庆人干脆就走路。重庆人走路大都算很快的,下坡自然很爽,上坡走慢了一直翻不过去会很绝望。司机开车陡坡起步更是不再话下,坡上等红绿灯或者堵车太常见了,手刹必须拉得是一个优雅。坡道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之前中学和小学每天都要爬一个的坡,走在坡上就觉得很有感觉。到了其他城市发现有坡也会觉得很亲切。

重庆的交通还是很复杂多变的,可以说是山地和河流引起的不利条件,也可以说是地理环境赐予的礼物。我觉得速度与激情最后一集应该再重庆拍的。各种路段各种路况啊,一个大长坡冲下去很爽有没有!在重庆乱开车死法可以有很多种。

  • 根据上面的地势情况来说重庆人的交往方式。

1. 重庆人指路的方式就是记忆中该怎么走就怎说,沿途能看到什么,在哪里该转弯,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重庆人说话很直不拐弯的一种表现。本来表达清楚就很难嘛,也没有路名这样的符号可以用。直接又朴实,重庆人说话一般是很好懂的。

重庆人是靠地区名字和地标来定位的,这个习惯中隐藏了一种地区归属感。两个陌生人聊天:“你也住五里店啊!五里店哪点?”,“我住茶园。工行对面的坡坡上去。”,“哎呀,我家在灯饰城背面,好近哟。”在重庆,因为两个人住在同一区域会使得他们的距离感也被拉近。在重庆这些区域划分地标选择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有人聚集之后,城市和交通的规划才是推波助澜。重庆有这种区域情结是在大城市中独特的。假设两上海人发现都住莲花南路,再一问一个在徐汇区一个在闵行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两个重庆人都是沙坪坝区的,那就肯定都常去三峡广场,说不定经常去同一家餐馆,理发店,说不定还是一个高中的,有很多话题可聊。对于上海人来说地区代表你的房子值几个钱,而对于重庆人来说地区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是否有交集。当然上海也有很棒的地区特色和划分(比如酒吧去衡山路,买二手车盗版碟去虬江路等),但是重庆人明显热衷于这些地域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在重庆你不需要一直住在一个地方才能建立起这种感情,你搬了新家,也很快会被一个生活区域所接纳包容。这个区域甚至可以小到一个小区一栋楼。在重庆,楼上楼下约一起打麻将下棋钓鱼聚餐的情况常有。现在小区住宅邻里之间冷漠几乎都是大城市的常态,而重庆在这个问题上很不一样。

重庆人的生活分区域,但整体生活习惯还是一致的。重庆人喜欢说上半城下半城。这个上下不是好坏之分而仅仅是地理之别。上下半城的人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特别重要的区别就是正宗餐馆的分布,仅仅为此重庆人不同生活区域之间有了很多交叉和碰撞。每个重庆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美食地图,我们喜欢从城市的一边杀到(跑到)另一边仅仅是为了去吃个正宗的料理再喝喝酒。这个奔去的过程有辛劳有期待,自然也吃得特别满足。经常大家随便一号召就可以去南山上吃泉水鸡或者去郊区甚至涪陵(重庆的市辖市)。

说到重庆山势也必须要说重庆的立体农业和物产。重庆的农产品几乎没有对外输出的,也基本上是自己自足的。重庆菜市场很多品种都会加一个“本地”的头衔,以区分产地是外地还是周边农田。本地产品不一定就好,但肯定便宜,够满足口服。重庆还有大量的特有的食材,特别是各种鱼类,这些鱼类我也不知道如何用普通话来称呼它们,绝对的美味而且在其他地方就是吃不到。重庆地势带来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对重庆人的交往影响很大,比如上一条说的因为美食而产生的地区交叉。聚餐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活动,对重庆人尤为重要。最近流行一句话说“这么热的天气还能约出来的都是生死之交”,在重庆跑这么远就吃个鸡杂米线的绝对是好哥们姐们儿了。,重庆人喜欢互相买单,不喜欢斤斤计较。这种习惯我们是从初中开始有零花钱放学买冰棍的时候就有了。重庆人知道你付一次我付一次其实最后差不多,但是这种行为实际上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隔阂。(如果一直都让别人付账,别人就不和你玩就是了。)

重庆人豪爽、有江湖气在餐饮上还有很多体现。在重庆有一个说法叫“内部油碟”。本来是指由一些火锅店会给老顾客提供特制的调味碟。重庆一些老店知情人士是可以自豪地叫菜单上没有的服务的。这也显出一种客人与餐馆之间的感情。而这个词也引申到称呼死党,我们是“内部油碟”,意味着我们是一起分享的朋友。

另外一些很特别的食物,本身产量少,无法在市场上成为商品流通。但是对于重庆人来说这种稀奇的食品有重要的社交意义。一个重庆人在长寿水库搞到几斤翘壳(一种有牙齿的淡水鱼,超级好吃又营养)或者从柑橘所搞到几箱血橙(肉里有品红色的汁,所以叫血橙,超级好吃又营养)肯定第一个考虑的是要怎么分给亲朋好友。在重庆能搞到奇货的不一定是有钱人,而是你要有一些朋友关系,朋友介绍给你在哪里买是一种情谊;而分发的时候也完全是出于朋友的感情帐。这个过程几乎不会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对于重庆人来说还有一本感情帐。如果你在重庆待几天,可能遇不到时机,如果待上一年以上还没有从朋友那里得到些稀奇的食物,只能说明你还不是“内部油碟”。

5. 最后,对我来说,通过重庆立体空间的特别并不能总结出什么重庆人性格上的特点来。重庆的立体带给了这个城市的丰富,这种参差多态中没有特别出彩的也没有特别坏的,可以说现代重庆精神就是这种平等的丰富。可能我是因为不识重庆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了。当然地势是一个最大的前提背景,导致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重庆人就是被立体城市的各个区域所划分再融合,产生了很仗义很直率很可爱等性格。如果脱掉重庆城市的风貌,其实就是一座座连绵不断的群山。而重庆人的一生就是在爬山,上坡下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海拔最高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