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今晚赵本山春晚出错救场最尴尬的节目是哪个

在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中,由贾玲团队创作的小品《真假老师》不仅是笑料足,煽情也恰到好处。可谓是为春晚语言类节目夺得了开门红。当你放下手里的手机,和爸妈安静的坐在沙发上,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下一个小品时,说着一口萝莉音,戴着白色头套的蔡明足以辣到你的眼睛。本以为《真假老师》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开端,却没想到早早体验了高潮。

近年来,蔡明在春晚的舞台上往往以毒舌著称,最经典的台词莫过于那句“你这是恶心她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但是,今年,蔡明老师或许是因为在《男人装》杂志上大秀性感,而忘记自己已经是不惑之年,一改毒舌,准备用“魔音”来征服观众。显然,操着一口萝莉音的奶奶并不招人待见。除此之外,作品中还有很多细思极恐的细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get到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蔡明老师给广大音控党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耳畔让你觉得乖巧甜美的声音,不一定是身材火辣萝莉,还有可能是大姐,大妈,甚至是头发变白奶奶。同理,让你觉得浑厚深沉的不一定是成熟稳重,帅气多金的赵立新,还有可能是猥琐的宅男。

其次,便是一个算数问题,节目中,老头差三个月就70岁了,但是他暗恋自己夫人20年,表白之后在一起40多年。那么问题来了,老头几岁的时候暗恋大妈?按照故事的说法,我们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发现老头在10岁以前就喜欢上了大妈。这么一个严重的早恋问题,尽然逃过了广电的法眼。

最后,在小品《学车》中饰演教练的贾冰在收视率最高的春晚舞台上向全国十几亿同胞普及了安全带系法的反面案例。也成为节目的一大乐点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2017央视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进入最后倒计时。15日,央视《美丽中华行》的编导“央视靳伟”在微博上曝出了春晚节目单!

CCTV网络春晚吴莫愁凤凰传奇等谁将唱《PPAP》?

2017“CCTV网络春晚”即将于近日和全国观众见面。随着播出临近,晚会的节目单也遭到曝光。在节目组官方微博公布的节目单中可以发现,本届CCTV网络春晚不仅汇聚了形象健康正面的人气歌手,还将2016年末火爆网络的神曲《PPAP》搬上舞台,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今年的央视很网络,今年的央视够欢乐”。

原标题:春晚的22个尴尬走光时刻

每年大家看过(或者没看)春晚之后,都等着看吐槽和段子。但大家发现了吗?今年春晚的一个特点就是:连吐槽和段子都很少....

这也许是因为...整个春晚都充满了尴尬,尴尬得大家都不知道写啥好了...没关系,我们干脆就来总结春晚的尴尬时刻:

开场挂满舞台的腊肠算一个!

掏...加油男孩的胸部像是在展示原地爆炸的三种方式

主持人每年都很尴尬,他们包括:

总是通过发型在身高上作弊的朱军同学

各方面政治正确,但我就是不想看到她的董卿同学

眼睛一大一小的朱迅同学

嘴里总是塞了两个蛋的康辉同学

以及不知道整天主持个啥玩意的小尼同学

今年是鸡年我懂,但是为什么是公鸡生蛋!问过公鸡的意见吗?

前面都不算啥,真正尴尬的来了:男女演员当着13亿人民亲嘴!?

不但不好笑,而且小品就这样进入杂技时代?!

今年是鸡年,不是基年!

可是两首情歌都是找小鲜肉对唱?

同上,鹿晗和陈伟霆,把刘德华的歌唱成这样我就不说啥了,但是...两个大男人...爱你一万年?

陈光标标哥坐了一个靠前的位置,他想和王凯握手,他惨遭无视!他很尴尬!

其实这个小品本身还好,但因为杜蕾斯的助力,我现在看到就想起套

分会场,舞美很赞。但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要港台歌手在分会场唱民歌?

相声的梗全TM是网络段子,有的还是几年前的!而且传达非常错误的教育观:什么孩子被石头绊倒了,姥姥就打石头...

《清风》导演绝壁看过《阿凡达》...

丈夫=付账、几代单传、生不出孩子要离婚、试管婴儿...成功引发网友吐槽。

先不说三观,想像下: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和家里老人坐在一起看这小品...那尴尬,画面太美不敢看

可以当张杰妈妈的毛阿敏想拉张杰的手,张杰彷徨无措,最后只好捏着毛阿敏指尖..

哦对了,还有这个,分会场后方人肉背景:导演示意了,快他妈笑啊....嘿嘿嘿哈哈哈,失敬失敬,久仰久仰...

姜昆相声,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你真是我以前看过那个姜昆吗?是不是被外星人占了身体?能把自拍、直播什么的说得这么无趣...

最尴尬的是最后居然是政治课!

说到政治课,立刻就来了一堂数亿人听讲的政治大课!

看这个小品《天山情》,就特别想@字幕组,弄个外挂字幕呗

看下来感觉:怎么笑,告诉我怎么笑,我不会!

更尴尬的的是加深了刻板印象:

陕西人也想说:他们不是每顿都吃肉夹馍啊

内蒙人也想说:他们不是出门都骑马啊

东北人也想说:他们不是都会演二人转啊

强行插入傅园慧跑龙套,鸡皮疙瘩掉一地。其实这个姑娘只是性格率真,并不是谐星好么,为什么要强加她这个定位,往死里消费她?

杭州本土小品大概是借势G20登上春晚,本来平衡一下东北话小品也算清流

可是...最后观众基本是这么个表情

说北方话的小品,南方人看了不笑。北方人也不笑。

说南方话的小品,北方人看了不笑。南方人也不笑。

杂技挑战《双花争艳》难度很大、姑娘很美,但这个是《挑战不可能》吗?放在春晚表演的意义是?

还竞技,让谁赢都不太对劲啊,而且感觉明明是乌克兰妹子更快,难道我看了假的叼花?

一句话,今年春晚如此尴尬,以至于《难忘今宵》竟成了我最期待的节目!

《我为什么建议取消春晚》

冯氏春晚又在“网友一片吐槽声中降下了帷幕”,不知道是因为大家对冯氏春晚期待太高,还是冯小刚试图改变20%的春晚没有成功,在不少网友眼中,今年的春晚甚至比往年的还不如,我个人也有这种感觉,但我不认为这全是冯导的问题。

冯导试图改革春晚,他“私人订制”的迹象也很明显,例如试图改变春晚宏大的气势,赋予它更多的个人特点,应该说这种尝试的方向没有错,但三十多年下来,“宏大”(也就是明星云集、奢华场面加上肆无忌惮的煽情)已经成为春晚最大的特点,你在只能改变20%的情况下,减少了奢华与宏大,却并没真正能够“私人订制”,不遭网友吐槽才怪。

但我认为“春晚一年不如一年”基本上成了一个铁律,这和谁当导演应该没多大关系。我是春晚的老“粉丝”,从1982、1983年一直看到今天,即便在国外近十年时间里不能看直播,也会在第二天到中国城借录像带看。有了互联网就方便了,大概是四年前,网速终于允许可以同步观看春晚,我就又恢复了“守夜”时看春晚的习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发现了春晚的一些问题,感觉春晚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走到了头,应该停办了。

举办了三十多年的春晚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几乎快要和“春节”划上等号了,说停办肯定不容易接受。更何况春晚曾经在八十年代给我代人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视觉、文化与娱乐享受。还记得第一、第二次春晚,大家早早搬一张小板凳围坐在父母单位唯一的一台“24寸彩电”前的场景,在我的记忆中,那本身已经成了“春晚”舞台一个部分。

当时春晚很多节目也确实能给普通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欢笑甚至惊喜。我就是第一次从“超生游击队”上知道原来中国有那么多农村夫妻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而东躲西藏,从陈佩斯的小品上了解到“以貌取人”式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多荒唐。当然还有费翔的“一把火”与彭丽媛“在希望的田野上”,也多少都折射了充满希望、火热的八十年代。

进入九十年代,春晚成了央视几位大腕主持的私人舞台,更成了众多明星出名的“星光大道”以及商家们推销广告的市场,同时,政治主旋律越来越突出。这一情况到了2000年后有所缓解,但不幸的是却出现了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即便成了“白开水”的春晚依然能够解不少普通人之渴。互联网代表的多元信息与各种实时的传播途径对具有极高垄断性的春晚具有直接的挑战。

就拿我比较喜欢的相声、小品类作品来说,八九十年代的每一个春晚小品和相声都能成为精品,并不是当时的作品质量就比现在的高多少,而是如今的互联网段子几乎让任何试图创作出原创幽默滑稽小品的作者都可能成为“抄袭者”。如果再加上“政治正确”让原本是针砭时弊、讽刺官场为主的小品相声都加入传播“正能量”的行列,硬是要在每一个小品和相声后面都要加一个“歌颂”的大帽子,相声、小品能不死吗?

春晚其他类节目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观众的整体欣赏水平提高了,品味不同了,对你试图政治化的娱乐不以为然甚至产生了反感,你就是把全国的导演都拉来一起做春晚导演,春晚依然会“一年不如一年”。但我建议取消春晚的原因不在于节目质量高低,即便央视节目质量再低,也不会比其他电视台的联欢晚会节目低多少,更何况春晚的收视率依然是世界第一。我建议取消春晚的主要原因是春晚过份符号化,不但达不到观众的预期,甚至渐渐成为央视与国家的“负资产”。

进入10月份,甚至从每年6、7月份开始,春晚就成了新闻。过去两个月里,有关春晚的正式新闻竟然多达四百多条,很难让人相信,春晚只是一台四个小时的联欢晚会。一年才一次的春晚,有了同“新闻联播”同样的色彩,一些专家学者与外国观察家甚至开始从春晚的政策倾向与政治色彩来推测中国政府的政治动向与文化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举办春晚不但要政治正确,而且对纯粹的文艺节目也诸多要求和限制,弄得八十年代曾经一度代表了文艺新方向的春晚如今快要成为限制文艺的舞台。

取消春晚不是不要春节晚会,而是由官方主动打破垄断,然后鼓励各大电视台举办更多的“春晚”,东北台可以搞二人转,湖南的可以搞选秀,浙江的可以搞“非诚勿扰”总决赛。中央电视台在取消春晚后,还可以同时办几台不同的“春晚”,例如体育频道的“体育春晚”,曲艺频道的相声小品春晚,戏曲春晚与歌舞春晚。由于春晚的老大地位,已经形成了全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只有主动停办(而不是寄希望观众不去打开电视机),才能照顾到其他电视台的各类联欢晚会,才能繁荣春节大年三十的文化娱乐节目。

把独霸除夕夜的春晚废除掉,是鼓励多元、繁荣文化的最重要一步。中央电视台平时也有很多文艺晚会,就没有遭到网友集中吐槽,原因就是大家有选择。可春晚累积起来的名声,它拥有的巨大资源,还有中央电台和大年三十的黄金时段,让春晚成为众矢之的,春晚不但成为央视,甚至已经成为国家的“负资产”。经它传播的“正能量”以及它传播“正能量”的方式,本身就开始成为“负能量”国际社会有看法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但你不能不照顾到本国民众不断提高的政治觉悟与文艺欣赏水平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本山春晚出错救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