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说要多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是谁说的.可是到底要读什么书

【编者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依旧肚子里没货,关键时候又拿不出手。今天,冯友兰教你如何读书,他说:“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这是怎样神一般的技能,让我们和文化君一起好好拜读下。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

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天也念不完。

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所以,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下面所说的就指值得精读的书而言。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

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

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推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看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心里觉得奇怪,怎么古人写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

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他们所作的东西,也有许多没有价值的,不过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为历代群众所推荐,在时间的考验上,落了选,被刷下去了。

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还要有些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我们只能看现在的榜。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

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中国的汉语笼统地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统称为古文。

详细地说,古文之中又有时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两汉的古文,有魏晋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国汉族的古书,都是用这些不同的古文写的。

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汉字写的,但是仅只认识汉字还不行。我们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写的书,古人也不会看懂我们现在的《人民日报》。这叫语言文字关。

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好在关外指手划脚,那是不行的。我所说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

当然要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这是当然的事,这里就不多谈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

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简单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说的话那样罗嗦。这个缺点倒有办法可以克服。只要他不怕罗嗦就可以了。

好在笔墨纸张都很便宜,文章写得罗嗦一点无非是多费一点笔墨纸张,那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可是言不尽意那种困难,就没有法子克服了。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

比如一个人说,他牙痛。牙是一个概念,痛是一个概念,牙痛又是一个概念。其实他不仅止于牙痛而已。那个痛,有一种特别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有一定的深度。

这都是很复杂的情况,不是仅仅牙痛两个字所能说清楚的,无论怎样罗嗦他也说不出来的,言不尽意的困难就在于此。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

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

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

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

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

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

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

假期前,曾接到一位老奶奶的电话,她说想买我们最新推荐的一本书。

老奶奶说,她已经80多岁了,年轻时忙事业、顾家庭,没有怎么读书,现在年龄大了,反倒爱上了读书。

通话的最后,老奶奶语重心长跟我说,小姑娘,我看你人不错,就你跟说,人呀,还是要多读书,不光涨智慧,还能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

就像畅销书《》的作者乔治·R·R·马丁说的,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哲学家尼采也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

比如读《》,我们不光能体会到浓厚的父爱,更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比如读《书旅人》,民谣歌手具有文学性的音乐笔记,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汲取广博的知识,畅游自在的旅行,更能于书中邂逅另一个自我。

所以呐,每晚留一段宁静的时光,和阅读相约,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你啊》

我是一只狗狗,在我眼中,人类的世界是多么奇妙啊,经常遭到一连串意想不到的袭击:

我看到年轻的女主人因为没有孩子受到婆婆的责备,独自在黑夜里偷偷哭泣。

我看到爸爸离开我们后,妈妈曾经那么温柔明亮的眼睛,现在却空无一物。

我看到木工师傅山本大叔摔断腿丢了工作,一发呆就是一整天,忘了最爱的和棒球。

我看到那个屡次失恋的女孩又一次被男友抛弃,在街头失魂落魄地游荡,连哭也哭不出来……

人生多苦难,每遭受一次打击,我们火热的心就会变硬一点,渐渐地,那颗心越来越硬,最后几乎无法跳动了。

《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你啊》用14则感人至深的故事,28幅超萌手绘插图,分别从主人和狗狗的视角,为我们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关心、陪伴与倾听是多么的可贵。

当他远航归来,总有故事要说

在路旁,孩子们在打雪仗

在路旁,姑娘们在等情郎

在路旁,老人们再晒太阳

特别喜欢钟立风的《在路旁》,特别有温度的调调,就算是立于冰天雪地,也能感受到涓涓暖意。

《书旅人》便是几年来阅读、旅行的际遇和感受。

近百篇轻快随性的短文,充满灵感的跳动和平淡中的趣见。

他迷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诚恳地思索,热烈地感受。

音乐、文学、旅行、电影都是他“生命的需要”。

在他朴素而流丽的书写中,你找到了自己,我们认出了彼此。

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的生活。

《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

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优惠价格:42.00元

好的文学永远有剑指人心的力量,说的就是《傅雷家书》这样的文学作品。

《傅雷家书》是一本两代人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

它不仅反映了亲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青年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辈、增进沟通。

2016年是傅雷夫妇逝世的50周年,为表纪念,傅敏先生亲自编订了这版《傅雷家书》。

与其他版《》不同,这版的遴选更侧重“人伦日用”。

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

猫或许会需要你,但它们不会摇尾乞怜

在一个寒冷冬天,有只小猫被扔进阿华州斯潘塞镇图书馆的还书箱内, 差点冻死。

图书馆成员决定收养这只小猫, 并为它取名杜威, 该名字来源于“Do we read more books”这句话, 它的全名则为杜威·读书郎·开卷。

这只善解人意的猫在斯潘塞镇图书馆生活了十九年,为周边的人带来无数的乐趣。

它一生接受过无数媒体采访,并有多人慕名从远方来看它。

它是一只非常独特的图书馆猫,那么你想要了解这只猫吗?

如果想,请翻开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小猫杜威是怎样感动无数人的,又是怎样改变一个图书馆的。

如果人类对自己的同类有一点怜悯之心

这个世界便不会那么丑恶。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约婚夫妇》是所有人童年时代的噩梦。

这是一本卷帙浩繁、人物繁多,没有几个人能耐心读完的作品。

但它同时也是意大利文学的奠基之作,出自“意大利的荣耀”亚历山德罗·曼佐尼之手,和《神曲》并称文学双璧。

尽管它令很多不用功的学生烦恼,却让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翁贝托·埃科爱不释手。

以至于他情愿把这个千头万绪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从头为我们讲述一遍,因此也就有了《》这本书。

这也是埃科最想讲给自己孩子听的故事,他想告诉他们:

“世界并不完美……但如果人类对自己的同类有一点怜悯之心,这个世界便不会那么丑恶。”

新年好呀,由于期间快递停运
所有的订单只能2月底再发货啦

活读书,灵活读书,不死记硬背

读活书,读有感情的书,也就是有益的书

读书活,读到一本好书,往往能拯救一个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是谁说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