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土流失为什么是选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解析】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以判断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因为西侧河流较长东侧河流短促。

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台湾河流众多,但比较短促,不利于发展内河运输;海岸线曲折,利用建设港口;处于迎风坡降水多,但光照差,不利于晒盐。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解析】在图7中,该河径流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但不是同步增减),说明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河流的输沙量大体上与流量一致,枯水期输沙量小。

6.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解析】4、5、6三个月降水虽较多,但流量增加不多,说明该地春季蒸发旺盛,有春旱现象;加之河水含沙量大,可以判断出该流域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

7.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解析】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位于其下游的水库易淤积。在该河下游,由于流速较慢,泥沙沉积,航道淤塞,排水不畅,可能形成地上河,易决堤泛滥,甚至河流改道。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8和图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7—28题。


8.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解析】读图可知东北三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在1996年之前增长比较缓慢自1996年以后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农田灌溉用水量在1998年以前呈增加的趋势但自1998年以后则呈减少趋势。

9.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土资源丰富 B.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 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解析】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8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4.01因此耕地资源较为丰富而水资源则相对短缺东北三省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水资源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东部为湿润区西部则为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三省的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而东北平原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


10.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解析】大桥连接到深水港,通行的车辆应为轮船运送货物,集装箱卡车应为最佳选择。

11.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解析】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减小了潮汐对桥墩的冲击作用,故选C项。

12.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解析】最接近海口的长江大桥,坚固的桥梁桩,最高索塔和最长斜拉索设计,抵御台风、海水侵袭的效果最佳。

1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项选择题)

A.由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

B. 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

C.年降水量小于800 mm,但属于湿润地区

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三江平原基本情况的识记和理解。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

14.(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台湾海峡(不定项选择题)

A.北部有北回归线穿越

【解析】北回归线经过台湾海峡的南部,排除 A 选项;台湾海峡平均宽度约为 300千米,故 B 错误。台湾海峡位于我国东部浅海大陆架上,北部为东海,南部为南海,故正确选项为 CD。

1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今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联的另一种灾害是(  )

16.(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水土流失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解析】西双版纳地区处于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长夏无冬,地处内陆不受台风影响;西南地区山地多,自然带从山下到山上垂直分异明显,西南地区由于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影响了经济发展,从地形上看,西南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

17.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海拔高、降水多

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解析】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相比,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所以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花开得鲜艳;紫外线强烈,有利于杀菌灭虫,病虫害少。

18.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都发源于我国西部地区,为加强水源的保护,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力度,以保障我们大部分地区的用水安全。

19.(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在四类干湿区中,青藏高原( )

A.属干旱区 B.属干旱、半干旱区

C.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D.四类干湿区都有分布

20.(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在下列地区中,煤炭产销基本平衡、略有多余的是( )

21.(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解析】陕甘宁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并非低平,故排除 B 选项;C 项中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是外流河;甘肃西部气候干旱。故 C、D 选项错误。正确选项为 A。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读图3。完成9~10题。

22. 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解析】本题组考查考生的经纬网定位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判断、比较地理现象的能力。从图例可以看出,两座城市都位于沙漠边缘的河流沿岸,城市周围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的水源,所以水既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限制性因素。

23.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城市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有其地理和历史渊源。回答20-22题。

24.图6中水果“分布主导因素——销售主导因素”的正确组合是

A.气温、降水、城市——技术、资金

B.光照、地形、水源——冷藏设备、劳动力

C.降水、热量、地形——市场、交通运输

D.气温、土壤、城市——交通运输、信息

【解析】图中水果的分布主导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其中热量条件是最主要的,其次还应包括降水和地形;水果的销售主导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市场是决定性因素,交通、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善则大大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距离。

25.据图6分析,港澳台地区共同的工业部门是

A.电子、纺织 B.造船、化工

C.玩具、钢铁 D.机械、食品

【解析】对照图中的图例,寻找港澳台地区均有分布的工业部门的图例就可作答。

26.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解析】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以到清朝时,杭、嘉、湖三府的粮食不可能通常需要台湾供应,只是歉收的年份偶用台湾粮食调剂一下。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4——17题。


27.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推知此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中①②③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⑤区为东北平原,④区为内蒙古高原。

28.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

【解析】由图中可读出①山脉大致南北跨6 个纬度, 而一个纬度的距离约为111 千米,由此可估算出B 选项(700 千米)最接近。

29.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

【解析】由图可知 L 段位于 50°N 附近,其所跨经度约为 4°多,已知 60°纬线长度是赤道(4万千米)的一半,50°纬线周长比 60°略长一些,由此通过计算可知 C 选项最接近。

30.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解析】由图可知⑤地区为东北平原区,此区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甜菜、亚麻、大豆,故正确选项为 A。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图3)回答5-6题。


31.香港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解析】港口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避风,而坡缓,岸直,沙厚都是不利因素。

32.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解析】香港缺少陆地,图例中已经说明填海造陆的作用,用于交通、商贸、金融、文化、居住等。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读图1回答12-14题。


33.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解析】该区域虽大部分位于西风带,但深居内陆,加之周围高山阻挡,受海洋影响小,其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4.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解析】只有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缺口(阿拉山口等)能有来自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

35.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解析】在天山北坡降水较丰富。由于本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这也是该地长绒棉生产的有利条件。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Ⅰ(旧课程))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回答24——25题。

36.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

①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②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

③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④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7.加快西部大开发,推动西部经济的腾飞,必须( )

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用高科技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②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扩大农田开发规模,加快第一产业规模的扩大 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5~6题。

38.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 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

39.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由题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2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25-26题。


4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解析】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强烈,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而成,二者之间的b应为风力搬运作用,c是流水搬运,d是流水沉积。

41.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解析】只有在上题正确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第26题,AD项是风力作用的结果,BC才是流水作用的现象。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图2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3—4题。


42.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解析】西北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化,水量自上游向下游减少,且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故正确选项为 B。

43.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解析】此区为甘肃西北部西气东输路线经过此区,且有古长城遗址、草方格沙障,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不可能出现斑点状荒漠化景观,故 A 选项正确。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0~12题。

44.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解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主要表现有过度樵采、放牧和开垦,即 B 选项正确。

45.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解析】西部开发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建运输通道,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即 D 选项正确。

46.“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能源消费密度大,市场需求量很大。故 B 选项正确。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双项选择题)



47.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最热月(7月)气温 22.4℃ ,最冷月(1月)为 - 7.3℃ ,降水量终年较少,7、8月稍多(19.8mm、28.5mm),应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即 C、D 选项正确。

48.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解析】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及地形剖面图中侵蚀高山及洪积扇可判断河流 R 补给来源有冰川融水及夏季降水补给,即 A、D 项正确。

49.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解析】在干旱区,河流中上游工农业生产大量用水不,可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河流尾闾地区农业区没有充足水源而缩小,尾闾湖消失。

50.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解析】冲积扇前缘泉水大量消失,其原因可能有过量抽取地下水及上游植被大量砍伐,水源下渗减少,流失较多,不能及时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51.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解析】增加移居,扩大耕地面积会使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而控制人口数量,保育天然植被有利于本地区持续发展。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读图3并回答8—11题。

52.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解析】河流支流的河口是指交流与干流的交汇处,在图中找出 R 河的河口,河口到 Q 湖之间大致在同一经线上,纬度位置相差约为 2.5°,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约为 111km,可计算出该两点距离约为 280千米。故选项为 B。

53.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解析】据经纬度范围可推断 P 平原是东北的三江平原,结合东北区域地理特征及图例可知其沼泽广布,开发利用首先应排水,故 D 选项正确。

54.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解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一年一熟,所以不利条件为热量不足,夏季(作物生长期)光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降水较多,为其优势条件,故选项为 A。

55.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解析】三江平原号称“北大荒”,由于长期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因此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停止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湿地—即沼泽地,恢复其自然面貌就是保护湿地。故选项为 C。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山西、江西卷(新课程))图1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1完成1—3题:

56.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 D.河流三角洲

【解析】由图可知该农业区位于麓地带,应属冲积扇。

57.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太阳辐射强 D.土壤肥沃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积温较高,水网密布,发育了较肥沃的水稻土;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温带,积温较低,但气候干燥,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光照强。故正确选项为 B。

58.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河流的综合整治

【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防治荒漠化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国土整治的重要课题。故正确选项为 C。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工程。

59.下列四组地形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

A.四川盆地—阿尔泰山—云贵高原—祁连山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解析】西部大开发区域包括西部 11 个省市区。从选项中找出不属于西部开发区的地形区,用排除法解题。B 项中江南丘陵,C 项中的长白山,D 项中的太行山位于东部,这三项可排除,故正确选项为 A。

60.“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

A.哈密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解析】“西气东输”线路从塔里木盆地到上海。

61.西部地区正在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其中已经建成并在昀近开始向上海输送电能的水电站是( )

A.二滩水电站 B.丹江口水电站 C.龙羊峡水电站 D.新安江水电站

【解析】题结合新闻地理可知向上海输送电能的水电站为四川的二滩水电站。

62.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最高的是(  )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滇藏公路 D.新藏公路

【解析】这四个选项具很强迷惑性,易选错,从宏观上看青藏公路位于青藏高原上,很易误认为海拔最高。从微观上认真分析青藏地区分层设色地图,新疆公路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而青藏公路平均海拔不足 4000米。故 D 选项正确。

63.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日照充足,但热量条件差,三江源地区虽位于高原面上, 但山地的相对高度不大,地势相对低平,水能资源相对贫乏。

64.在30°N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  )

【解析】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南北界线为南、北回归线,全年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为 46°52′, 3 接近 47°,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幅度约为 47°,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歌舞剧要随季节变化而调整与地面的夹角,调整幅度为 47°。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涩宁兰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读图3,完成12—13题。

65.该工程中的涩北位于(  )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C.吐鲁番盆地 D.准噶尔盆地

【解析】从图中涩北周边地区高山环绕,以及青海湖位置可判定涩北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答案为 B。

66.工程完工后,可以(  )

A.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B.向沿线城市输送电力

C.实现部分城市能源替换和减轻大气污染D.向涩北输运能源,促进西部开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涩宁兰工程含义的了解。涩北—西宁—兰州一线输运的是清洁能源———天然气,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辅助工程。由于天然气(CH4为主)在燃烧过程中不排放SO2,有利于减轻酸雨大气污染,所以该工程完工后,可以实现西宁、兰州等城市能源替换,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答案为 C。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广西卷(旧课程))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十五计划”确定的重点工程之一,我国最大的西气东输项目的三大控制中心工程分别设置在轮台、靖边和上海。回答4~6题。

67.轮台和靖边分别位于(  )

A.塔里木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B.冷湖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C.柴达木盆地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D.塔里木油田,南阳油田

68.该工程的主要意义在于(  )

A.改变用气地区能源构成,改善大气环境B.降低散热量,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C.减少气源地天然气对大气的污染D.改变天然气化学工业过分集中的现状

69.国家重视重点工程的建设,其理论依据之一是(  )

A.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处理全局问题有关键性作用B.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C.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等于解决了次要矛盾D.解决了主要矛盾,经济发展就不会再有波折

(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图3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8~11题。


70.图3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解析】本题以一幅带经纬线的区域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及对各区域文化景观、的环境问题、水文特征、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层层梯田稻花香这一人文景观应位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区域①在北方地区,区域②在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翠竹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区域③为暖温带;④区域在我国西南地区,盛产茶叶,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71.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解析】图示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①②区域水土流失,③土壤盐碱化、旱涝灾害,④区域泥石流、滑坡,⑤区域洪涝、水土流失,⑥区域台风。

72.关于图3中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熏蒸变化小

【解析】区域水文特点:①区域水位季节变化大,②区域没有明显春汛,③区域河流来自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河流在冰期,⑥区域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河流汛期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故选项C正确。

73.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3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解析】由问题情景可知该旅游者是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进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经过了一高大山地——秦岭。结合图示区域分布,正确答案为B。

74.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解析】珠穆朗玛峰顶长年积雪,4——6 月气候最佳,登山时间应尽量避开雨季,选择旱季,根据我国登山专 家的经验,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登山应选择风速小于6 级风的季节。珠峰北侧地区的雨季时段为6 月中旬到9 月中旬,其 中以7——8 月降水量最大。而珠峰上空(7000——9000 米)的风速在1——3 月和11——12 月最大,一般不宜攀登。综 合上述两个条件,从珠峰北侧攀登顶峰的登山季节以4 月下 旬——6 月上旬、9 月中旬——10 月上旬为最好。因此圣火 珠峰传递最好选择在春季和秋季。

75.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34)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表1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资料三:见图21。资料四:见图22。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2分)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3分)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4分)

(1)①运输量大 ②运输价格低(成本低)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 ③城市化水平不高(较低)

(5)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 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④大力发展临港的工业 ⑤加强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此问不难,对照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即可得到答案。

(2)仔细阅读表 1 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是有起伏波动,不是逐年下降。

(3)从图21、22 两呼中可分析得出,城市速 度最快的是北海,2005 年广西GDP 大于重庆,城市化水平 最高的是北海,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2005 年西南五 省(市/区)GDP 之和小于广东。

(4)此小题想注意是回答三港口城市遇到的共同问题,需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

(5) 此小题是开放性试题。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综合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的能力。以热点地区——北部湾经济区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北部湾经济区域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76.(2009年高考海南卷,23)近些年来,G市(图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G市属于 ① 省,铁路名称是 ② 铁路。(4分)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1)①江西(2分) ②京九(2分)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分),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4分)。(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1分。)

【解析】通过省界线和铁路线走向确定省区和铁路线名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地区转入地

选择主要考虑产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转入地与产业转出区的关系来分析。

【考点定位】地理空间定位,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条件。

77.(2009年高考山东卷,26) (25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l)~(2)题。


(l)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分析B地年降水最少于A地的原因。(4分)

(2)在制作地形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2分)

图7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8分)

图8为A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CDP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题。


(4)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4分)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1)低山丘陵;流水侵蚀;原因: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

(2)如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

(3)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交货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4)2001——2006 年持续增长,2007、2008 年略有下降,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国。答案一:造型、赞同。理由: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答案二:不赞同。理由: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地区交通不便。

【解析】(1)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判定该区域为福建与台湾区域图。图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即面积相对大的福建区域的地形类型。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有海拔大于500 米的低山、还有大部分海拔在 100——500 米的丘陵,所以该区域地形类型为低山丘陵。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图中低山丘陵与河流相间,所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虽然 A 地、B 地都处沿海,受东南季风影响,但 A 地为低山的迎风坡而 B 地处于沿海平原降水少。再从宏观来看,对面的强渡山脉阻挡是水汽减少。

(2)在制作400 米等高线地图时,我们可以 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400 米或400 米接近的点)确定400 米的位置,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3)根据图分析出沼气对农业生产项目有水田、果园、养鱼、养畜、农产品加工,对生活项目是居民,对生态项目是林草植被,然后分析沼气与之联系的项目及其相互作用。

(4)明确图 8 中为 A 地所 在省为福建。在分析图 8 中 A 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需要按变化趋势分时段来具体描述其变化,再加上图中有浙江、广东及全国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所以不仅要横向比较还要纵向比较描述;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明确对该省即福建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应明确你的观点赞同还是不赞同,然后再具体分析原因,赞同应该从福建的优势说明,不赞同从劣势说明。

【考点定位】①区域空间定位;②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绘制等高线;③不同地形成因分析;④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⑤ 生态农业;⑥工业及发展趋势。

78. (2009年高考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浸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表5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3)~(4)题。

注:工业新水用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3)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3分)

【答案】 (3)特点:能耗较高; 水耗较低。

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高。

【解析】本题相对简单,表格中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各要素的对比分析得出: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所以(3)小题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点就是要素中能耗和水耗,形成原因就是重工业比重与工业新水用量。(4)小题关键明确存在问题后是要回答不良后果,从要素来看环渤海地区存在能耗高问题,所以围绕能耗高产生不良后果来回答。

(4)环境圬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考点定位】①区域可持续发展。

79. (2009年高考四川卷,36) (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答案】(1)(2 分)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 (2 分)。

(2)(6 分)庐山;对流;多发生在夏秋午后;

(3) (4 分)流水;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2 分)

(4)(12 分)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 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 分)。治理措施差异: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 分);建 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 分)。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 灌溉(或引黄淤灌)(2 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 分)。

(5)(12 分)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 场(2 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 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 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 分);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 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 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因而,武 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解析】试题以中国区域框图为背景,涉及到的内容的气候、河流、山地及工业区位等考点,设问(1)加强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图形语言描述地理事象,要求考生掌握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大致从东 420 460 410 400 450 350 400 350 340 410 300 250 210 280 390 450 350 500 430 280 160 300 南向西北递减);设问(2)对山脉名称的判断应紧扣区域范围与“作文材料”,据材料(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及图中呈现的洞庭湖与鄱阳湖,可知是庐山,降水在午后强对流天气下形成,为对流雨;设问(3)考查山脉形成的内力与外力作用。南方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设问(4)是对长江荆江河段、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措施的比较分析,答题应抓住两优先权河流的特征,黄河地上河根源是河流含沙量大,流速减缓后沉积,而荆江根源在于河道弯曲引起的水流不畅,泥沙沉积。第(5)问是对工业区们的考查,通过东风汽车公司搬迁的事实,考查区位理论的相关知识,考生必须明确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如交通、市场、科技、资源及社会协作条件等。

【考点定位】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气候、地貌、河流的治理、工业区位。

80. (2009年高考浙江卷,37) (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

表1 某城市群内A、B、C三座城各产业的年产值(亿元)

注:为了方便计算,表中产业结构情况及数据作了简化处理。

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工,形成产业集群。某城市i的某个产业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式中,Qi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i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j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ij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1)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71、1.29和0.83。据表1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9分)

(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8分)

(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9分)

81.(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3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18分)

资料1: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2: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根据图16,在________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________m的区间。(4分)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

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5分)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云贵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7分)

【答案】(1)800-1300,>1600。(2)13°-17°和 17° -21°;A、B、C、E。(3)C (4)优势: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 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劣势:①地形崎岖(或起伏大);②平原面积小;③交通不便;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地质灾害频繁;⑥石漠化较严重。对策:①大力发展交通;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定量关系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山东丘陵、云贵高原的地貌、河网密度特征。第(1)产品检验,今年题干信息,正确相关的为正值,从图像中读取这样的高度区间有两个,800~ 1000m、1000~1300m,学生应注意不要漏掉其中某一个区间。负相关的为负值,多图像中读取这样的区间有三个,但其绝对值最大的是>1600m的区间。学生也不要把所有的区间都写出来。第(2)问,同理,从表格中读取数值为负值,且绝对值最大的两个区间,其所对应的坡度为13°~17°、 17°~21°。对于水土流失而言,降水丰富,地形崎岖是其自然原因,植被破坏、陡坡开垦是其人为原因,而修筑调整公路单位里程的费用就会增加,相反地形平坦、河网稀疏的地方造价低。第(4)问,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可以从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人文因素上分层展开,做到叙述条理,分析尽量全面;区域发展的对策,则针对区域劣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关键是要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因规律,不要张冠李戴。

82.(200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29)(35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89.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4.9%,其中,制造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表4为山东省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同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

(3)依据表4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答案】(3)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胶济铁路沿线地带(或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政策。(4)有利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理集中,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理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不利影响:扩大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解析】以山东省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为情景,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相关描述和简述事物的能力。由表4 提供的信息可知,各地区投资比重较高的地区依次是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济南、淄博,综合以上数据及各地的地理位置可得出规律:这些地区或在沿海,或靠近胶济铁路。其他地区的投资比重则较低,这种分布对山东的经济发展会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既能带动山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带和胶济铁路沿线地理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会加大山东经济的区域差异。第(3)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一是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二是位于胶济铁路沿线地带(或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政策。第(4)题,有利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理集中,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理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不利影响:扩大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8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卷,36)(36分)图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8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2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

(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8分)

表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答案】(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解析】(1)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根据图中经纬线和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省为云南。云南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大部分为亚热带,纬度位置较低,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雨热同期;东部属于云贵高原,西部属于横断山区。(2)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原材料、土地、劳动力、市场、政策等。(3)考查工业改善的措施,包括发展教育(科技)、改善水源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中药丁二烯加工业等。

84.(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抹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2分)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4分)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6分)

【答案】(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4)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解析】湖南有色金属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命题者力图通过过所给的三大材料,考查学生分析湖南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本题虽然所给出的材料是区域地理材料,但考查的却不是地 6 带事物的空间分布,而是要求考生根据三材料,归纳出湖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分析水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湘东与湘南地区的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上存在的区域差异。对考让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原料(有色金属矿)、动力(大水电站或火电站)、交通和科技水平等方面。其中动力因素是发展冶炼有色金属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有色金属工业多布置在大的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以降低电能在远距离输送过程中带来的能源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水电站一般分布在气候湿润,河流水量丰富,落差较大的山区,这是湘南地区除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互补条件外的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另一优势条件。有色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易形成酸雨危害。酸雨的形成出除了与酸性气体排放有关外,还与气候的湿润程度有关。气候越湿润,酸性气体排放量越大,发生酸雨的可能性越大。对酸雨的治理应着重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85.(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人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本题通过“新天府”苏北平原的发展,考查了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任何一地的国土整治,都是建立在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限制因素的整治上。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虽能在短期内提高粮食产量,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海平面和潜水位间的关系是:当海平面高于潜水位时,就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所以应该说,海平面上升,会不利于地下水的开采。

86.(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12分)

【解析】该题目主要是分析杭州湾的自然环境,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①)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②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③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

  ④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

  ⑤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

第2问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可以根据慈溪、嘉兴和杭州大体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缩短的里程为一个边长,用比例尺量算一下,大约3厘米即96KM。

【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实现节能减排

87.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35)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误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优势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8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表3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1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1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1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

(4)辐射雾 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8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__________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带,南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带。

①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__________,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部沿海。

②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丰沛。

③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

④由于该岛邻近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此外,每年夏秋受__________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

①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__________产业,其次是第__________产业。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__________%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__________。

②热带水果种植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__________部。

③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 (单项选择)

A.纺织 B.钢铁 C.汽车 D.信息电子

④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 (多项选择)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答案】⑴台湾 亚热 热

②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地形隆起 小

④太平洋 亚欧 地震 台风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图识记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具体考查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第⑴题根据识记的信息和图中纬线即可作答。第⑵题结合图示地形、气候类型界线和矿产资源等信息,分析各个小题。第⑶题结合表格提供的经济信息,分析台湾农业、工业和外贸等问题。

89.(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Ⅲ(新课程),36)

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图示区域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 。

【答案】(1)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3) M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4)该河的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其水能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5)三江并流 丽江古城(或丽江)

【解析】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及横断山区所处地质构造带及自然环境分析(1)、(2)、(3)题。(4)题此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水能及生物资源丰富,但其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利用 M 河水能资源应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90.(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 (新课程),36)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答案】(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所较差大,约36.7,年降水量少,约320mm,乙城市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 490mm。(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3)大兴安岭;(4) A地——畜牧业;B 地——种植业;C 地——林业。

【解析】(1)通过图表数据对比可知甲城市温差大于乙城市,降水量小于乙,大陆性更强;(2)由甲、乙两城市降水量差异及距海直线距离及两者相对方向可知,甲城市纬度高于乙城市,降水量甲城市比乙城市少,即晴天多,接受太阳辐射两者相当。(3)(4)图中积温,降水量等信息分析可知,C 山脉应为大兴安岭,A地降水少于B 地,C 为山地,故三地农业部门应为A地畜牧业,B 地种植业,C 地林业

9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32).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所示的岛屿中,表示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字母分别是 和 。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4)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在 ,其主要原因是

(3)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多;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4)西海岸 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

92.(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江苏、河南卷(旧课程),38)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完成37~40题。

.目前,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读图8、9回答。


图8                 图9

(1)图中A、B、C三个铜矿产地的名称分别是 、     、     。

(2)铜矿的品位一般在1%左右,故粗铜冶炼在布局上必须   。云南省长期向省外输出粗铜,近年充分利用省内的   资源,在省会兴建了精炼(电解)铜的大型企业,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

【答案】(1)德兴 大冶 东川

(2)靠近铜矿(原料)产地 水能(电力)

93.(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广西卷(旧课程,38))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读5、6图回答:


(1)图中A、B、C三个铜矿产地的名称分别是   、   、   。

(2)铜矿的品位一般在1%左右,故粗铜冶炼在布局上必须   。云南省长期向省外输出粗铜,近年充分利用省内的   资源,在省会兴建了精炼(电解)铜的大型企业,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

【答案】(1)德兴 大冶 东川

(2)靠近铜矿(原料)产地  水能(电力)

94.(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31)据图4-8回答:


【答案】鼎湖山 广州 黄埔(或广州) 深圳

【解析】此题涉及高考“能力要求”3,考查考生阅读地图和填充空白地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有关城市、港口、自然保护区分布等知识。本题是单纯的读图填图题。正确识别本图所绘的地区是答好本题的关键。通过读经纬网及河网形状,可确定本区是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图,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该题体现了一定的乡土味。

95.(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32)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下用符号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答案】(1)见图4-10


(2)准噶尔 吐鲁番 塔里木

【解析】(1)沿东经 89°的剖面线必经过我国的新疆和西藏,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3000米以上,其北部为新疆,位于地势第二阶梯上。做图时应结合图示海拔高度,对准位置标注第一第二阶梯的范围及名称。见图。(2)结合剖面图高度状况可知,A 应为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C 为塔里木盆地,AB 之间山脉为天山,B 处为天山南侧海拔较低的吐鲁番盆地。(3)(4)题中地形区、河流、大洋、海湾的判定,可结合图示信息和对这一地区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识记推断。故答案为(3)青藏雅鲁藏布(4)印度,孟加拉。

96.(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5)图2-42为“长江经济带交通与经济分布图”,该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经济优势明显。读图解答:


(1)图中与长江干流相交的铁路干线,自西向东依次是:A.--------线;B.--------线;C京广线;D.--------线;E?京沪线。

(2)图中长江沿岸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上海、马鞍山、--------、重庆、--------。图中商品粮基地,数码①表示的是 商品粮基地,数码③表示的是 商品粮基地。

(3)请将下文中几处有错误的地方用括号表示出来:

“长江经济带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稻米、小麦、棉花、油菜籽、桑蚕、茶叶、苹果和淡水鱼的主要产区,也是我国多种农产品的重要商品性生产基地。长江经济带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煤、铁、石油等矿产和水能资源丰富,水运条件优越,是一个由沿海深入内地的综合性经济带”。

【答案】(1)成昆 焦柳 京九

(2)武汉 攀枝花 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

97.(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1)?读“中国部分地区图”,在下面空格中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及其他内容:


(1)河流A: 江;铁路B :线;核电站C: 核电站;行政区D: 区。

(2)经济特区E: 市;经济特区F: 市。

(3)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发展何种类型的工业: 工业和 工业。

【答案】(1)珠(东) 京九 大亚湾 香港特别行政

(3)新兴 出口加工(不分先后)

98.(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4) 贺兰山以东被誉为我国“塞上江南”的 平原,可引 河水自流灌溉。

99.(2009年高考北京卷,36) 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分布的特点。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前者主要分布在南部山脉,后者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渭河平原。

(2)张家山(咸阳)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地)植被覆盖率低(高),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成快(慢)。

(3)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5)秦岭,呈东西走向。中国暖流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界线以北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南常绿阔叶林为主等。

【解析】旅游资源主要分成两大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从图例的分布位置来看,北部主要分布人文旅游资源,南面山区主要分布自然旅游资源。影响河流泥沙的含量主要有:植被、地形地势、土壤结构、暴雨等因素。黄土高原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有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渭河平原的形成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秦岭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地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意义应从气候、植被、水文、壤方面进行思考。

【考点定位】旅游资源的分类、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不同区域国土整治的内容、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农业生产条件、重要山脉的地理意义。

100.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39)(60分)根据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答案】(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解析】(1)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分析使一个地方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所处地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我们的常识,温带大陆性气候总体降水不是十分丰富,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但题目中提到水草丰美,水资源丰富,这就需要学生分析一些特殊的原因。首先伊犁河谷是一个向西开口的河谷,从纬度来看,地处西风带控制区,虽然离海遥远,但是由于向西开口,西风到此受到地形抬升,形成较丰富的降水,而天山海拔较高,山上有永久性积雪,所以山岳冰川比较丰富,使得伊犁河水源丰富;土尔扈特汗国有两大内流河,水量充足。(3)根据题目信息,土尔扈特汗东归是在1771 年1 月到7 月,经历了冬、春、夏三个季节,中亚地区纬度较高,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候非常寒冷,遭遇冻害是必然的。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没有冰雪融水,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风力较大,容易遭遇沙尘暴,冬季没有粮草,马匹会饿死。

【考点定位】(1)中亚地区的气候;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地形雨等知识点。(3)中亚的气候及常见自然灾害。

101.(2008年高考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6)(36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7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7分)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8分)

【解析】⑴描述是高考能力要求的第三项:描述和阐释事物,本题要求根据图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图中地形区主要有:阴山山脉,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这些图中都已注明无需判断,只需就其分布状况进行描述即可。

⑵包括两问,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和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水文特征。流向需要说水的去向,该段从西南流向东北,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含沙量、冰期和特殊的特征如凌汛。

⑶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包含年降水量多少和分布特点:最西边150mm,最东边400mm,从东南像西北递减,原因:位于季风非季风过渡带,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季风影响越来越小。

⑷⑸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题目要求的是限制性自然因素,所以答缺水和水分少以及降水量小都不对,要答降水。改造它当然就是引黄河水发展灌溉了,其产生的问题是: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⑸蔬菜奶品等原来不易长途运输的要接近消费市场布局,后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多数都会答,而要答全面还要说明实施退耕还草的原因和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市场因素变化。

【答案】(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102.(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读“我国某省区图”,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及有关内容填入空格内:


(1)A 为山脉,该山脉 坡草木茂盛,是我国重要的山地牧场。

(2)B代表的铁路干线已西延到边境的 ,形成东起我国 ,西到 的第二亚欧大陆桥。

(3)近年来发现,该省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正在勘探和开发的油田中,C代表 盆地北部边缘油田,它与图中其他油田均位于具有良好储油构造的陆上 盆地。

【答案】(1)天山 北

(2)阿拉山口 连云港 鹿特丹

10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40)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4)图8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8回答:


(5)图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 B 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