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队克罗地亚对战法国哪个队赢后,谁最后赢了

法国队赢得了世界杯,他们的明星Antoine Griezmann,Paul Pogba和KylianMbappé在得分表上,但由于自己的进球和VAR(视频助理裁判),克罗地亚将感到非常沮丧。

克罗地亚队在上半场表现更好,但是当格里兹曼潜水赢得一场任意球时,克罗地亚队落后了,不幸的是马里奥·曼祖基奇(Mario Mandzukic)超越了自己的门将。 伊万·佩里西奇的一个很好的进球让克罗地亚回归。

但随后佩里西奇被球击中,裁判走到球场一侧检查VAR,并判罚了最多可疑的点球。 格里兹曼无情地将它打进了。

半场结束后,由于来自波格巴的一粒进球,法国人大比分领先了,只是因为雨果·洛里斯的一次可怕的失误让克罗地亚重新回到比赛中。 他试图运球过Mandzukic,这位大前锋以很简单的方式把球踢进了。

然而,Mbappé得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让法国队获得了他们的第二个世界杯。

克罗地亚球员莫德里奇获得金球奖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法国队,终于在时隔20年后重回世界之巅,这帮年轻人兑现了自己的天赋,在他们眼前的,是属于法国足球的新时代。

  而克罗地亚,昂首离开,整个世界为他们骄傲。

  莫斯科大雨如注,迎接着“新王”的诞生,送别着顽强的克罗地亚。莫德里奇拿下世界杯最佳球员。

  在许多人的赛前预测中,这场世界杯决赛很可能是一场防守至上的谨慎对决,但比赛进程却出乎了意料。

  打破僵局的进球,在第18分钟就早早到来,曼朱基齐的乌龙球让法国队一球领先,加上佩里希奇的进球和格里兹曼的点射,仅仅上半场,就出现了3粒进球。

  中场休息之后,进球盛宴还在继续。

  博格巴、姆巴佩先后扩大比分,外加曼朱基奇利用洛里失误扳回一球,比分最终定格在了4比2。而上一次有球队在世界杯决赛打入四球,还是在遥远的48年前。

  看看这一共6粒进球,有乌龙、有爆射、有点球、有远射、还有门将的低级失误……

  不过精彩之余,争议,也成为了这场比赛的主角之一。

  第一粒曼朱基奇的乌龙球,来自于格里兹曼所创造的前场任意球,然而这个任意球,格里兹曼却被质疑是“假摔”。

  从慢镜头来看,格里兹曼的确有提前倒地之嫌。莱因克尔将其称为是“一个有疑问的任意球判罚”,而中超球员汪嵩则评论,“我个人确定格里兹曼是一个聪明的假摔”。

  比赛当时,克罗地亚球员也纷纷对这一判罚表示不满,但阿根廷主裁皮塔纳并未理睬。而随后,法国队获得的一粒点球,再次成为了场外热议的话题。

  第34分钟,法国队开出角球,皮球打在克罗地亚球员佩里希奇手上出了底线,在仔细查看了VAR回放后,主裁判罚点球,随后格里兹曼一蹴而就,将比分超出为2比1。

  荷兰名宿克鲁伊维特赞成这一判罚,“那是一个点球,克罗地亚不走运。”但也有人提出反对声音,前英超名将乔伊·巴顿认为,这一球佩里希奇是“被动”手球,不应被判点球,西班牙门将卡西利亚斯也表示,这个判罚在他看来是“荒谬”的决定。

  裁判的判罚,或许在世界杯结束后许久,还会是球迷的谈资。不过纵观整场比赛,法国队的确展现出了更强的实力。

  和半决赛对阵比利时队时一样,他们坚定执行了自己最擅长的防守反击战术。全场比赛法国队的控球率不到35%,是1966年以来世界杯决赛控球率最低的球队。

  他们的传球数比对手少了约240脚,射门次数只有克罗地亚的一半,但射正次数却比对手还多了两次。

  德尚和他的弟子们,用实际表现诠释了何为“效率”,纵使克罗地亚人有着钢一般的意志,终究还是倒在了法国队这台精密的机器面前。

  法国队有多高效,上半场的一项数据体现得淋漓尽致:前45分钟,他们只有1脚射门,却收获2粒进球,其中固然有运气成分,但也足以看出他们强大的机会把握能力。

  而另外两名进球队员——姆巴佩全场两脚射门打入一球,博格巴也是两脚射门就完成一次破门,整支法国队,都是在用最“节约”的方式谋取最好的结果。

  冷静而致命,这或许是用来形容这支法国队最好的关键词。这场比赛,中场防守大将坎特发挥一般,只打了55分钟就因为黄牌被换下,但拥有足够阵容深度的法国队,还是成为了胜利的一方。

法国球员抛起主帅德尚。

  靠着有条不紊的换人调整,法国队成功控制了局面。当姆巴佩为球队打入第4粒进球之后,比赛的悬念已经提前终结,而洛里送出的低级失误,终究没有让他像欧冠决赛场上的卡里乌斯那样,成为球队的罪人。

  两年前欧洲杯决赛的失利,成为了这支法国队最宝贵的财富。

  比赛开始前,博格巴、格里兹曼等球员就反复提到,这一次他们不想再重蹈覆辙。夺冠之后主教练德尚也说,“那场失利给我们上了一课。”

  面对克罗地亚,他们没有像两年前面对葡萄牙那样有丝毫怠慢,法国队历史上的第二座世界杯冠军,就这样落进了这帮年轻人的口袋。

  在这支法国队阵中,有9人经历过2016年欧洲杯决赛的失败,其中就包括格里兹曼。

格里兹曼和队友庆祝进球。

  这场比赛结束后,格里兹曼忍不住流下了热泪,这一刻,他和所有法国球迷心里的那块缺憾,终于得到了填补。

  两年前决赛输球后,法国巴黎出现了球迷骚乱,愤怒的法国人投掷石块,点燃汽车,发泄着心中的失望,两年后,场景仍然是一样的混乱,但这次是胜利的疯狂。

  而在俄罗斯莫斯科的比赛现场,法国球迷带来了留存至今的1998年夺冠报纸,这一次,他们见证了自己的球队重回巅峰。

  2008年欧洲杯小组出局、2010年世界杯小组出局、2012年欧洲杯止步八强……法国足球经历过低谷,直到这帮小伙子的横空出世。

  这届世界杯,法国队的夺冠阵容平均年龄只有25岁10个月,只有1970年的那支巴西队比他们更年轻。

  姆巴佩说,“我的目标不仅仅是世界杯冠军,我希望能在未来做得更好。”在未来,还有更多的荣誉等待着他们征服。

  19岁的姆巴佩用一脚漂亮的远射攻破球门,成为了继球王贝利之后,第二年轻的世界杯决赛破门球员。

  而32岁的莫德里奇只能无奈接受失利的结局,奇迹,最终还是没能发生。

克罗地亚总统安慰莫德里奇。

  世界杯落下帷幕之后,莫德里奇加冕了本届赛事的最佳球员,虽然一共只打入两粒进球,但这位老将依然用出众的技术和不知疲倦的奔跑,得到了所有人的掌声。

  这已经是莫德里奇第三次站上世界杯的赛场,4年后的卡塔尔,37岁的他很可能不会再有机会出征了,但他和他的球队,已经创造了克罗地亚足球在世界杯上新的丰碑。

  正如主帅达利奇所说,“我们有些难过,但我们可以为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这场比赛前,佩里希奇、斯特里尼奇等球员都身体有伤,但没有一名球员说自己不能坚持。

  这支克罗地亚队,前无古人地经过三场加时赛才走到了决赛,比法国队整整多打了90分钟,但即便这样,在决赛场上,他们的全队跑动距离也和法国队一样,达到了99.8公里。

  自从1998年进入世界杯四强的辉煌之后,克罗地亚足球就很快迎来了滑坡。2002年到2014年,他们连续3次止步小组赛阶段,而在欧洲杯,他们的最好成绩也只是八强。

  俄罗斯世界杯,他们在预选赛阶段差一点就无法进入正赛,靠着救火上任的达利奇带队通过附加赛才得以晋级。但在俄罗斯,他们证明了自己,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属于他们的倔强。

  从建国到现在,克罗地亚的历史只有短短27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纷争和战乱,但并没有阻碍足球成为他们荣誉的象征。

  在克罗地亚队阵中,有不少人经历过动荡的童年。莫德里奇的祖父在战乱中身亡,家中房子被烧毁,和家人一起成为了难民,他曾在扎达尔的难民营生活了整整7年。

莫德里奇拿下最佳球员,姆巴佩斩获最佳新人。

  很多人选择了背井离乡,洛夫伦、曼朱基奇随家人迁居德国、科瓦契奇出生在奥地利、拉基蒂奇生于瑞士……

  还有佩里希奇,他的条件已经算是不错,但也从小就必须帮助家人打理养鸡场,17岁时就离开了家乡前往国外闯荡。

  20年前的法国世界杯,是克罗地亚首次以独立国家身份参赛,佩里希奇说,“虽然我那时只有9岁,但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些比赛。”如今在20年后,他自己也成了一代人的偶像。

  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勇士,同样值得享受荣光。

  世界杯和足球,永远是欢快的。

  在本届世界杯的64场比赛中,32支球队一共打进了169球,这是世界杯历史上进球数第三多的杯赛,仅次于1998年和2014年的171球。

  阳光正好,我们4年后,再相会。

  克罗地亚在本届世界杯闯入决赛。这个人口才400多万的国家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强的足球运动员的呢?来看看克罗地亚驻华大使奈博伊沙·科哈罗维奇(Neboj?a Koharovi?)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克罗地亚大使:为什么我们人口这么少,足球却这么强?

  在我驻华的五年里,几乎每个中国朋友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口才400万多点的国家,在独立不到30年的时间内,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的?

  所以,当受邀约我写一写克罗地亚体育尤其是足球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得好好问答这个问题了——“克罗地亚全国人口数量仅仅与北京市的一个区相当,它的足球队是如何在20年内两次跻身世界四强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复杂的,归根到底是源于克罗地亚的社会传统与价值观传统。在我们的传统中,很难想象年轻人会不参与某项体育运动。对男孩来说,尤其如此。

  那么这种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呢?是源于我们始于中世纪的传统竞技史?还是因为我们的民族长期被迫守卫疆土,而发展出了强健体魄的文化呢?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仍然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论。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地中海地区的审美观,认为外表比其他一切都重要。—— 除了参与体育运动以外,还有什么能带给一个人健美的外表呢?

  克罗地亚人在一些种类的体育运动上如此成功,也是跟我们的社会传统和文化习惯是有关的。克罗地亚人更擅长需要临场发挥的运动,比如像足球、篮球、手球、水球和网球等球类运动,而不是体操这样更加需要坚持不懈重复练习运动。

  我们喜欢临场发挥、享受比赛、打败对手,与此同时也给观众和自己带来愉悦的体验。这种乐趣是深深植根于南欧文明和地中海文化之中的。

  我们对足球的看法,跟北欧人有很大的差别,也跟中国的儒家价值观有所不同。我们享受生活和娱乐,在过程中即兴发挥,愉悦我们自己。我们从不把体育运动看作是一种成就、一种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比起北欧足球,我们的足球运动更贴近拉丁美洲的足球。北欧足球可能更关注的首先是比赛的结果,而非激情、技术和比赛的魅力。

  所有的这些社会、历史因素决定了我们克罗地亚人为什么踢足球,以及我们如何享受足球。

  而在当代克罗地亚社会,能成功培养年轻运动员,尤其是足球运动员,有两大根本原因。

  第一,可能中国社会普遍认为在足球或其他运动上花时间不利于实现其他教育目标,但我们不这样想。我们认为运动和教育的其他领域是互补的,共同促进年轻人的发展。克罗地亚所有家长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衡好一天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一个太沉迷于书本的孩子可能会被他的同龄人嘲笑,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都会希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运动是培养年轻人的重要环节,家庭、学校和体育院校都提倡多运动。

  第二,运动和足球是重要的社交话题。这些话题主导了媒体报道,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在克罗地亚,人们常说有三种话题在男人们的聊天中被视作礼貌得体的:政治,女人,当然还有足球。

  有一个老笑话说,人世间只有三件要紧事:疾病、战争、足球。与中国相比,克罗地亚对体育运动的关注程度更高,这从教育和社会关注度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足球给克罗地亚带来了二十多年前独立时不曾想象过的东西。足球已经成为了我们最鲜明的国家特色之一,红白格子球衣成了我们国家的重要标识。国家足球队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已使他们成为最杰出的克罗地亚文化使者。他们的影响力之大,让足球成为旅游业之外的又一大国家品牌。

  在我们成为独立国家之后不久,克罗地亚国家队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比赛上取得了好成绩。国家队的表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也是我们当时非常需要的。它使我们作为一个小而勇敢的国家而被世界所认识。

  Vatreni (火之子)是我们在1998年的国家队昵称,表现出了球员们为民族和国家而战的火热的内心。从那场比赛开始,他们成为了民族自豪和团结的标志,并且一直保持了下去。可能许多中国老球迷仍然记得我们第一代“黄金球员”的名字:普尔绍(Suker), 博班(Boban),普罗辛内茨基(Prosinecki), 比利奇(Bilic),贾尔尼(Jarni),博克西奇(Boksic),门将拉迪奇(Ladic)和教练希罗·布拉泽维奇(Ciro Blazevic)。

  自1998年法国世界杯以来的二十年里,我们有过像希罗·布拉泽维奇教练这样的优秀人才,但直至这次2018俄罗斯世界杯,我们没再未取得与当时同等优异的结果。

这一代的黄金球员:莫德里奇(Modric)、拉基蒂奇(Rakitic),曼祖基奇(Mandzukic),佩里西奇(Perisic),洛夫伦(Lovren),苏巴西奇(Subasic),他们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在俄罗斯的球场上创造影响力,他们有风格、有风度,获得了克罗地亚全国上下的支持,提升了我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这次,他们有望到达至高点!(翻译:尹露、高怡铭(实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罗地亚对战法国哪个队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