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乐观了脑子好使的人特点也好使了打4字常言

原标题:创投 | 创业投资人的自我修炼手册

常言道:没有诚信,企业就不会有长久发展。对于投资人来讲,未尝不是如此,如果希望在投资圈子中取得成功,诚信是最基本的要求,起码要做到三个不欺瞒:

投资圈里有句行话:投资就是投人。被投资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诚信绝对是所有投资人最为关切的问题。与此类似,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基金出资人也同样非常关注。对于多数基金管理人,刻意欺瞒等恶劣行为并不多见,但是融资时容易夸大其词却是常有。炫耀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30%甚至50%,即使真的融资成功,因为很难达到出资人的心理预期,经营的压力一定会非常大。另外,只报喜不报忧也时常发生。

第二,不欺瞒所在的投资机构。

各行各业的机构都会在诚信方面对其员工有一定要求,但是对于投资机构的员工来讲,因为涉及投资的安全性,其要求应该更为严格。

首先,绝对不能以投资为条件,收受被投资企业的好处,一旦如此投资人的立场就会发生改变,其实质就是出卖公司利益。其次,要注意不要私下与被投资企业发生经济往来和关联交易,不要因为帮助被投资企业提供某些服务(如介绍贷款)私下收取中介服务费,如果需要一定要向公司言明,并纳入公司业务范畴。

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投资经理向被投资企业介绍了一笔有偿借款,贷方是他的朋友,他处于好意,即为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帮朋友挣了钱,他从中并没有收取任何好处。但是后来这个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投资机构需要回购,这位经理突然感到处境尴尬执行,如果实施回购,朋友的借款将面临危险,左右为难,导致他回购执行很不坚决,处理问题态度暧昧,险些使自己所在机构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有时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

第三,不欺瞒被投资企业。

例如为了完成投资,投资经理蒙骗被投资企业时有发生,谎称对赌回购等要约只是为确保通过投委会决策,不会真正执行。然而一旦企业出现问题,需要执行协议,立刻使其陷入尴尬境地,因此失去岗位也大有人在。此外,为了实现投资,也有人夸大自身或本机构的实力,谎称能够给企业带来何等稀缺的资源。

气场是指一个人气质对其周围人产生的影响。创业投资与战略投资的一个区别是,一般不控股,只做小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投资前、尽职调查中和投资后又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需要投资人具有一定的气场,以便让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其他股东愿意配合你,或者接受你的建议。

气场有与生俱来的因素,同时也靠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这就要求投资人加强自我修炼,多观察,多学习,不断提高。

气场也是相对的。经常是,领导在他说了算的范围内,气场挺强大,但是在他的领导面前就不敢张扬了。作为投资人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要逐渐习惯在任何场合都要充满自信,不管在什么人面前,不论其地位高低,身份如何,都以平等的身份看待一切。

1、要有较好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人们总是说,投资就是投人,然而对人的判断非常困难。不仅要判断其是否诚实守信,还要判断其能力和性格。这就需要你具备类似江湖术士的那种洞察力,通过沟通和观察,以及其他渠道的佐证,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做出基本的判断。

对于项目而言,首先要具备快速地判断其核心价值的能力,对于专注硬科技的投资机构,快速理解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非常重要。

其次,要具备发现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重大风险的能力,还学会以怀疑的眼光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判断。

企业运营中一定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实际控制人未必能够如实提供,有的是其没有意识到,有的则是刻意隐瞒。而其提供的信息往往有失真的成分,有的是因为企业实际控制人过于乐观,也有的是其有意欺骗。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通过蛛丝马迹发现问题。

2、要有较好的悟性和学习能力

对于创业投资来讲,每个项目都不相同。特别是对“硬科技”的项目而言,一则是细分领域往往不同,二则即使细分领域相近,其实现的技术方法也可能千差万别。

因此,这就需要投资人有较强的悟性,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技术特点、优势劣势、成熟程度和发展趋势等,进而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技术在不断进步,行业在不断发展,模式在不断创新,投资热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投资人不断地与时俱进。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大潮中,始终站在潮头,分享发展红利。

3、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对项目的领悟要在团队内部或者不同的投资机构之间分享,引起大家的兴趣,让别人也认同你的观点。

首先就需要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精炼准确描述项目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于层级不高的年轻人,直接与负责人面对面讨论问题的机会有限,文字表达就更为重要。

其次,也需要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项目讨论会上,如果表达不精炼,词不达意,可能会使大家失去对项目的兴趣,一个好项目可能因此夭折。

4、要注意提高服务能力

增值服务是创业投资区别与其他投资的关键,投资不是目的,给基金出资人带来回报才是根本。投资如同播种,如果希望有好的收成,还需要田间管理,浇水施肥。投资人应该特别注意这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搭建各种资源,以便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其迫切需要的服务。

5、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

投资机构一般是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需要内部相对分工。投资人应该注意在团队内部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某个特定领域逐步做到能人所不能,自身价值也就展现出来了,进而使自己成为机构不可或缺的人才。

常言道,没有特点就鲜有价值。所谓特定领域可以非常宽泛,只要是投资时必不可少的环节都可以,如财会、法律、企业诊断、行业研究、政府关系、融资能力等等。

以上是对一般投资人的要求,如果要想希望有更好的发展,希望成为更高层级的投资人,如合伙人,那就一定要注意全方位的提高。

首先,要努力积累人脉和资源,尽管这些内容对一般投资人也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合伙人来讲,则更为关键。有人说:关系也是生产力。

其次,拓展多方面的能力。如同在一个高科技的公司,一个技术人员在精通技术开发的同时,也能进行适当的市场开拓,其未来发展空间一定会好很多。

与之类似,投资人在掌握投资技巧的同时,也适当注意其他能力的提高,对未来发展一定有帮助。比如,通常合伙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融资任务,有的机构甚至按照融资量的多寡决定合伙人内部的分配比例,主管合伙人通常要肩负主要的融资任务。如果你想在机构有更好的成长,除了提高投资能力和练就上面提到的“独门绝技”,融资本领也要加强。

1、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

文化建设对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对投资机构而言,投资风格和理念则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机构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和理念。

我们团队在项目把控上形成了以下共识,除了团队优异和专注硬科技,我们希望被投资企业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1)潜在市场空间足够大;

(3)可望成为细分市场的龙头;

(4)有相对较高的净利润率;

(5)有较快的成长性;

(6)在基金存续期可望退出。

一方面,团队成员的背景要多元化,理工背景、财务背景和法务背景的人员,以及拥有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的人员,要有相应配置。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中思考问题的视角与习惯也要互补。

如有的人长于从宏观态势和行业发展大势发现投资价值,他们看到的更多地是积极的东西。而有的人则习惯从细微入手,以怀疑的眼光去辨别真伪,发现问题。如果这两类人能够组合到一起,基本可以做到既不会错失机会,也不会轻易上当,投资的成功概率就会有一定保障。

3、专注特定行业或区域

专注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讲都非常关键,对投资机构而言更是如此。

只有专注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项目,只有专注才能使有限的力量做合理布局,只有专注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每个机构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渐确定自己专注的若干行业或者区域。

4、及时把握行业发展脉络

一个方面要注意把握专注领域的发展趋势,注意挖掘新进涌现的行业后起之秀。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个别行业饱和以后,要及时调整投资的细分行业。

美国同行在这方面的调整就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有的机构从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新千年以后的新能源和大健康,到现在的区块链,每次都能抓住机遇,获得发展机会。

5、合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没有行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团队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

投资机构重要的是要发挥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过严,创造性就会受到限制;约束过宽,则容易造成一盘散沙。同时激励机制不到位,无法留住人才,即使员工留在公司,也会貌合神离,容易体外循环,滋生“腐败”。

因为投资机构要注意结合自身特点,吸收其他机构长处,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巨大,作为投资机构特别是做长期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尤其要关注政府的政策。要随时注意金融政策、所专注行业及上下游的产业政策、主要省市政府的地方政策的调整,力争做好提前预判。

在这方面我们有深刻体会,对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件和领导人围绕经济建设的重要讲话,我们均注意学习。

安全的战略地位越发突出,环境保护会常抓不懈,自主创新成为了国家战略。我们自觉地围绕这些核心着手布局,就目前的情况看,效果显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子好使的人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