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发酵过程,轻发酵,重发酵还是适度发酵,哪个更好喝

      本篇文章小编要重点为大家解读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的主要流程及“三种发酵程度的优缺点”对比。

  熟茶发酵简单理解就是让茶叶在高温高湿中快速发酵成熟,第一步是潮水。沤堆前以人工喷水对茶叶进行潮水。在毛茶含水率为10%时,加水比例为:

  一般高等级茶(5、6、7、8级)的潮水量要略比低等级茶(9、10、级)少,高等级茶以25%为宜,低等级茶以30%为宜。

  喷水时必须看茶潮水,这多少要靠发酵师傅的内力修为,另外在潮水前一定要对茶叶进行分级,切忌用混合级茶为原料,以免造成发酵不均匀,影响成茶品质。

  旱季和雨季,由于空气湿度温度不同,同一级别茶叶在不同季节,潮湿量也有所不同,所以要随时注意空气温湿度,发酵师随时观察茶叶的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才能防止茶叶发酵走向坏的方向。干季湿度低应增加喷水量,雨季应减少喷水量,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增减5%左右即可。喷水时力求雾状,切忌大水滴,影响品质。喷水应取能食用的清洁冷水,分层喷洒后拌匀,最后渥堆。

  经过喷水之后,接下来要把小山一样高的茶分开砌堆,小作坊分堆比较简单,茶少,有的不需要分,这里主要讲下大厂砌堆。砌堆大小应根据厂房条件而定。在工厂化生产中,采用大堆发酵,每堆在5吨至20吨之间,最好不超过10吨,潮湿后堆高1~1.5米,砌成长方棱台形,盖上湿麻布袋或蓬布。

  新发酵的茶砌堆后第二天必须进行翻堆,俗称“翻水”,以使渥堆茶叶水份均匀。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必须补水,然后再拌匀成堆。发酵室内要求安装温、湿度计,茶堆四周要插温度计,专人负责记录湿度变化。

  一般每7天翻堆一次,完成发酵需翻堆5~8次。通过翻堆散发热量,降低茶叶含水率,使发酵均匀。渥堆茶堆中的最佳温度是40~42℃,极限温度是62℃(这里均指的是茶堆中50厘米深处的温度)。根据毛茶的嫩度可适当增减翻堆次数,这也是考验发酵师内力修为的一个地方,视发酵场堆温、湿度及发酵程度灵活掌握,做出相应控制调整。温度低于40℃达不到理想的发酵效果,高于62`℃会出现烧心茶叶,造成叶底不展开、味淡、汤色暗,而且基本没有存储价值。翻堆时要翻拌均匀,千万不能偷懒,对因潮水不匀水滴过大而结成的大坨块,应进行手工解块,尽量减少碎茶,在渥堆过程中,由于翻堆不及时,高温高热的茶叶中会形成茶块,掰不开,扔了又浪费,这就有了老茶头。

  所以老茶头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就是结成块的熟茶,老茶头形成于高温高湿状态下,大多属于重发酵,并不具备很好的后期存储价值,但老茶头的有点在于现喝口感醇厚浓重,耐泡度高。

  第三种:普洱茶熟茶发酵工艺之干燥

  当发酵时间达到28天时应取样审评,以确定是否可以起堆。经过几个翻堆周期后,茶叶显现褐红色,白豪变金黄,茶汤滑口,无强烈苦涩味,汤色红浓具陈香时,既可起堆。确定茶叶可以起堆后,就要进行干燥,干燥宜用室内发酵堆开沟进行通风干燥。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堆已经渥堆好的茶叶中间开小沟分小堆进行干燥。当茶叶水分含量14~20%时,每隔3~5天开一次沟。初期按顺序开沟,顺序开沟结束后,按反方向进行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低于14%,即可起堆进行分筛。

  普洱茶干燥切忌烘干、炒干,这会极大破坏茶叶的内含物质结构,对于刚渥堆过的熟茶来说,晒干尽量少用,在万不得已时才用,因晒干会增加茶叶耗损5%以上,且品质也下降。酵后的茶叶应进行整形、割脚、除尘等处理。把长短分开、轻重分开、粗细分开。

  一般圆筛、抖筛及风选联机使用筛孔的配置,按茶叶的老嫩而定,既“看茶做茶。”根据筛网的配置把普洱茶分筛为正茶、头茶和脚茶,正茶送拣场待拣,头子经洒水回潮后解散团块,脚茶经再分筛处理后制碎茶及末茶。各级别对样评定,进行分别堆码。经过筛捡挑选之后,熟茶就基本制成了,接下来就按照需要压制成饼茶砖茶或者沱茶,加个包装就能出售了。

  普洱茶熟茶发酵程度优缺点

  普洱茶熟茶一般采取适度发酵工艺,但也不排除有轻发酵和重发酵茶品存在,三种发酵程度各有其优缺点。

  轻度发酵:叶底色泽褐色,叶片有弹性,还能看出

的痕迹,茶汤色泽黄褐色,略显浑浊,口感带苦味,有回甘生津,这个程度的茶,就像没熟透的青苹果,喝起来生涩稚嫩,这个时候的茶,可能还不能算

,毕竟还没熟,这一类茶大家可以参考大益的丹青,丹青现在也有好几年了,口感比当年肯定要好很多,丹青是轻发酵茶类的代表作品了,但它同时还包含大益的拼配技术,如果只是单纯的纯料轻发酵,肯定不能有这样的口感。

  适度发酵:适度发酵是现在最普遍的发酵方式,茶品叶底褐色略有弹性,叶底还保持完整,茶汤红褐色,口感醇滑润口,适度发酵的

叶底活动度还在,现喝口感好,后期也有转化空间,具有较高的存储价值。适度发酵的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益的7572,色泽红浓香气透亮,现喝口感好,存储几年后品质更上一层楼,兼具品饮和收藏价值。

  重度发酵:重度发酵简单理解就是这款茶已经熟了,它所有的能量都已经被激发出来,已经没有可以转化的物质,重度发酵的普洱茶叶底碎末,手指一捻就变成稀泥,现喝口感厚甜,但没有活度,而且有炭火味,反正喝着就不爽,重度发酵由于后期没什么存储价值,市场上基本没有,重度发酵一般出现在湿仓茶身上,湿仓茶受潮以后快速发酵,就会演变成重度发酵。

近年来,随着饮茶之风悄然兴起,六堡茶因其拥有深厚的茶船古道的文化积淀,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的金融属性等因素,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历经千年兴衰的六堡茶正面临一个重振昔日雄风、加速发展的良机。随着市场上六堡茶的兴起,六堡茶厂遍地开花,截止2017年,通过QS或SC认证的茶厂全市有45家。各个厂家的六堡茶,风格各异,可谓百花齐放。而不少六堡茶厂做出大胆尝试,推出了一些探索性的轻发酵六堡茶。这些六堡茶与认识中“红 、浓 、陈、醇”四大特征的口感不太一致。

轻发酵,顾名思义,就是发酵程度比较轻的六堡茶。在一些制茶老师傅和“传统六堡茶”爱好者看来,轻发酵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六堡茶,因为它保留了毛茶的一些显著特征——譬如回甘、生津、苦涩,茶汤不如全发酵的六堡茶那样口感浓醇顺滑,叶底颜色也偏浅,口感类似陈年的毛茶。对于一心追求“红 、浓 、陈、醇”的人来说,轻发酵茶就像未成熟的苹果,甜味不足,苦涩有余。他们认为:“轻发酵的六堡茶虽然更具香味,可带给茶客一些新鲜感,同时也带给茶商利润。但长此以往, 很有可能失去原有的传承”。

轻发酵的六堡茶,茶色红中透黄,滋味苦而化甘,涩而生津,香气鲜明,口感丰富,经久耐泡,余韵悠长,茶品叶底更柔软有活性。由于轻发酵,茶叶中的活性物质更为丰富,茶叶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陈化,但却更具陈化价值。

现在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那么作为茶企困惑是,是应该创新呢,还是坚持传统?小编个人认为,或许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只有传统口感的茶叶才能保留固有的六堡茶滋味,并突出这款茶的品质特征,同样也只有按照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茶叶才能成为市场的主导。但是,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对茶叶口感的需求也一样,因此,这就决定了茶企应该生产一些特色茶,或者是与传统工艺稍微有点区别的茶叶。

不管你是新老茶客,喜欢哪种六堡茶,我们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我们是一支年轻理性的团队,因热爱六堡茶凝聚在一起,不喜欢凑热闹,也不爱高谈阔论,认真耕耘着卖茶的小事业

如果有啥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应该算是比较坦率真诚,我们愿意与你一起分享关于六堡茶的一切知识,把六堡茶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你

免费领取《六堡茶入门手册》

已有12318位茶友关注

(不懂关注公号点这里)

为你提供1对1专属服务

今日下单,立享50元新人优惠券

或者淘宝搜索:六堡茶之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洱熟茶发酵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