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出国务工去哪个国家好

不是信阳的,不过是河南的:)你们那里的出国劳务我是不清楚,我给你讲一下国外的生活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出国劳务不光是吃苦,受累而已,普遍来说他们给你找的工作不会是非常好的。有时候语言不通很麻烦,你没有办法沟通那么生活真的是无聊到顶了。 我认识一个老中医,为了自己的孩子留学没有负担,老两口退休以后把房子买了来到英国在一家很有名的连锁中医店里打工,辛苦是当然了,半个小时的针灸,半个小时的按摩,老爷子60多了还在拼命,而且他的工钱也没有达到法定的最低标准,虽然比起国内是很多了,不过因为没有地方住他还要交一部分工资给老板算作房租。每天为了省钱就去超市买当天到期的东西来吃。 这些他们都可以忍受,不过他们受不了的就是寂寞,没有人可以聊天,没有任何娱乐,电视看不懂,出门不会英文,每当他们看到中国人就特别的热情拉着他们说话,我就是这样在火车上认识他的。 其实最让他难过的事情是他感到良心过意不去,因为每周老板都会给他下达营业额,而他的工资也和营业额有关,所以有时候本来两次就好的病他都要推销疗程,不需要吃药的也硬是开药,甚至有些已经痊愈的病人他都要昧着良心让他们继续一个疗程。 因为他的医术高明,那些病人也相信他,可是他对我讲这些的时候都要骂娘了。他在国内也是德高望重,本科学历,当了一辈子的中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过。 我平时就会把我的电影和电视剧送给他们看,因为他们的年纪大了,电脑也不会用,这就是他们唯一的消遣,一部电视剧可以重复的看上不知道多少遍。 他们还算是好的,以前我打工的时候认识一些人,也是为了挣钱来英国的,有的是偷 渡的,有的是黑在这里的,也有的是劳务来的,很多人因为寂寞和挣钱就出入赌场,找 X J,吸D贩D,很多人就像是行尸走肉一般。 国内的生活虽然平平淡淡的,可是如果你肯努力的话还是有机会的。说了这么多,你自己好好的想一想吧。

提醒:下面提供的地点信息、电话可能已与实际情况不符,请您注意,以免误导您的出行。

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
  • 信息更新时间:2018年8月8日
  • 地址: 新县潢河北路附近

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附近的公交站:

附近1公里内没有公交。

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附近的公交车:

附近1公里内没有公交。

自驾去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怎么走:

请输入您的出发点,帮您智能规划驾车线路。
终点: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

  • 出行提醒: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在中原银行信阳分行新县支行附近(西南方向203米左右)。

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附近的热门地点

  • 从加油站到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怎么走啊?

我的看法(20-2000个字)请勿发表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

编者按:8月1日,河南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批准新县退出贫困县。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奔小康,这是新县几代人的梦想。今天,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战士,生活在1612平方公里上的老区人民,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新县,伴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而诞生,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蓝。新时代的新县儿女,血脉里流淌的红色基因依然奔腾不止,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继续书写着脱贫致富的传奇故事。

继7月29日新县通过央视《焦点访谈》答卷美丽中国之后,连日来,央广网、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再度聚焦新县脱贫攻坚故事,举城热议,全民振奋。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绿水青山要办法,靠老区人民奋力干

新县摘帽记(脱贫故事)

河南新县立足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脱贫路:与农户签约,提供技术服务、建立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把漫山遍野的山茶林变成“脱贫树”;开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主题旅游、全域旅游,用旅游业带动服务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扶持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将种植和观光、产业和旅游结合起来,促老乡就近就业、更好致富。

盛夏时节,深入大别山里的河南新县,却是满眼青绿,丝丝清爽。

山水依旧,新县人却旧貌换新颜。作为国定贫困县,新县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308户41829人,贫困发生率达14.9%。而今,经过省级核查公示,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仅为1.36%,退出贫困县。

新县是如何走出脱贫路的呢?这条路,原来就在绿水青山之间。

清洗、晒干、去壳、粉碎、榨油、过滤……河南羚锐集团董事长熊维政,常忆起儿时新县老乡们压榨山茶油的场景:“每到深秋,漫山遍野都是野生山茶籽,山里人就捡回家榨油吃。”

新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气候湿润、光照适宜,油茶树在这里生生不息,70%的贫困户家里都有山茶林。新县也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确定的全国首批100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还是河南省财政厅确定的河南省木本粮油试点县。

由于山茶油榨油费时、量少,以前仅用于自给自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识的丰富,山茶油的好处开始被市场注意。

“山茶油的油脂营养成分高于常用植物食用油,尤其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可以有效预防‘三高’,被公认为健康食用油。”熊维政说,“与橄榄油相比,山茶油的沸点高,不仅能凉调,还能爆炒,更适合中国人的厨房。”于是,熊维政又添了新身份——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绿水青山中,新县龙头企业羚锐集团找到了新产业:建设300亩油茶良种培育基地,流转近10万亩天然油茶园,帮助贫困户改造低产油茶园近万亩;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周河乡建立油茶合作社,将全乡11个村的近10万亩天然油茶园流转到合作社,与2871户(包括566户贫困户)签订《茶园流转协议》,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产量,促进农户增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纯物理低温冷榨生产工艺、全自动生产线、全套油脂检验检测设备,从原料采收、压榨、贮存、灌装直到成品出厂,高标准、严检测,全程管控,建成年产5000吨精制山茶油生产线。

“油茶树适宜在山坡地生长,不与粮食争地;挂果之后,年年可以采摘榨油。”熊维政说,“发展茶油产业既保护绿水青山,美化生态环境,又减少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粮油安全,同时还能带动更多老乡稳定脱贫致富。”

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野生油茶林每亩榨油可从15斤上升到50斤,1斤茶油约需5斤油茶籽。若一户农民种植5亩油茶园,则每年可收入1.6万元。扣除5000元投入和人工成本,每年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现在,新县山茶籽越来越金贵,收购价格从2010年的每斤3元涨到了如今的13元。绿达山茶油不仅在国内反响热烈,而且远销国外,受到华人青睐。除了山茶食用油,新县还不断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山茶精油、山茶油软胶囊、润唇膏等均已上市,同时在榨油工艺中变废为宝,把剩下的渣粕压制成山茶油茶饼或茶皂素等,再创价值。

新县不仅有绿,而且有红。

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新县有着红色基因,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将军县。全县有革命遗址365处,每年到新县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达到200多万人次。

“我们完全可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特别是在地处深山的贫困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缺少的是整体规划、设计和运营。”

5年前,新县就和北京绿十字、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公益行活动,邀请国内100多家非营利性社会组织、500多位专家来新县规划设计,把新县视为一个大景区、把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把村庄作为一个小品,绘制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县城+“九镇十八湾”的全域旅游格局。新县既保护乡村的原生态,又按照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和要素设计规划,做到了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截断河流、不取直道路,不让任何一个村庄成为“孤岛”。

除了红色旅游,新县乡村旅游、主题旅游也遍地开花,全域旅游精彩纷呈。“新县的景区一律不收门票。要收,就收人们带来的那份乡愁。”县长夏明夫说。

在周河乡西河村,溪水以北,古屋矗立,祠堂肃穆;溪水以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粮仓,被改造成粮油博物馆、西河餐厅和村民活动室。“古村落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设计修复,粮油博物馆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的。”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孝翱说,由于旅游开发,昔日穷困破败的“空心村”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村”,“年轻人都回来了”。

新县张洋家的农家乐,如今已小有名气。但提起5年前初办农家乐那会儿,张洋的母亲不禁感慨:“当时要不是吕书记拦下我们,这好日子怕是过不上呢。”原来,由于担心没有游客来,张洋的父母已经买好车票,准备出外打工。时任县长的吕旅拦下他们,说:“你们只管放心地开农家乐。如果赔了,损失我掏!”

结果,农家乐越开越红火,在韩国打工的儿子张洋也赶了回来,撑起了家。“现在一年下来,农家乐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比背井离乡去打工强多了。”张洋说。

2017年河南新县接待游客468.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60%。3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整体脱贫,84.34%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个环节受益,1.1万多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近8000元。

来吴陈河镇茅屋冲家庭农场度假的游客,不仅中意这里的田园诗意,还对这里的绿色食品念念不忘。

一位游客说:“这里的西红柿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沙里透着甜。”

农场负责人岑新顺道出原因:“这里的菜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保证你吃的是原生态。”

2014年初,在外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岑新顺看到家乡的旅游规划,毅然回乡。他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流转土地近5000亩,办起茅屋冲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有机水稻、养殖原生态水产,并把休闲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产品配送相结合,与一山之隔的奇龙岭民俗文化生态园连成一片,打造起吴陈河镇独具特色的“耕读小镇”。

“农业+旅游”,让茅屋冲家庭农场2017年营业额突破了1600万元,带动周边2个乡镇5个村的近30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其中,55名贫困村民就近就业,诸多贫困户入股,土地产生收益与贫困户五五分成。

像茅屋冲家庭农场这样,新县还有13个农业园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不仅精准帮扶贫困户,而且普惠所有农户。与此同时,新县扶持绿达山茶油、久久农业、北纬31度等农特产品开发企业68家,开发山茶油、蒸青茶、葛根粉、土布、根雕等特色旅游商品180多种,催热了全域旅游的“后备箱经济”。

旅游带动产业,产业也催生旅游。今年五一假期,羚锐集团中药材基地芍药花开如海,游人每天逾万。在中药材基地、茶树园,驻足参观的游客,也成为一道风景。(《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7日 13 版 记者 朱佩娴)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篇)

视山如父 视水如母 视林如子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最近河南新县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大家忙而不乱,充满干劲儿。2018年8月1日,河南省政府宣布——新县通过了国家的各项考核验收,顺利脱贫摘帽!

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端,接连湖北,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很大,人口却只有不到37万,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

“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是新县地势,在丘陵山地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不切实际;由于交通不便,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工业产业优势也不明显。

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日前专门前往新县进行了实地采访,找到了新县的致富“法宝”。

满眼绿色,是记者来到新县的第一感受。新县地处大别山深处,漫山遍野的绿树和随处可见的小野花,让这里充满着田园气息。但是在过去,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曾经是新县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今,新县转换思维,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概念。

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岑新顺,在外面当过武术教练、办过公司、开过酒店,2013年9月回到老家新县吴陈河镇阳土墩村,依托这里的自然条件,创立了茅屋冲家庭农场。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角,2015年底,已经富起来的岑新顺决定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共同致富的金山银山。

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负责人岑新顺向记者介绍

岑新顺:一个是觉得农村自己的父老乡亲太苦了,想帮一把;另外还有一种情结,想把农村改变一下。农场从原来的200多亩慢慢发展成现在的5000多亩,土地流转覆盖了接近3个贫困村的地。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640万,带动乡村旅游的效益非常明显。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岑新顺先后投入3300多万元,在章墩、阳土墩、杜洼村流转土地近5000亩,农场内不仅有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园林苗圃、特色农作物培育、畜禽培育基地,还有农家乐、有机餐厅、观光农业园、特产超市、网络电商部、农产品仓储基地等,连贯了一二三产业。一到周末,农场游客络绎不绝。

2016年,助农脱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当地政府指导下,岑新顺采取了“农场+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流转185户贫困户水田310亩,吸纳周边4个村345个贫困户1083人入股,使入股农户当年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茅屋冲农家乐的收银员欧阳玉今年刚满20岁,以前家里是贫困户。她告诉记者,自从来到农场,不但学习了新的技能,收入也有了保障。

欧阳玉:财务收银是我到农场以后学习的,有专业人士教我们。我现在月收入3000元,还有全勤提成,正常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一年营业额好的话,年收入能拿到4万多。我很满意。

在原始的绿水青山中打造全新的农场模式,是阳土墩村的经验。而“修旧如旧”,是新县另一个村庄西河湾村的致富法宝。

西河湾村,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一条小河从古朴的民居中蜿蜒穿过。2014年开始,新县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4000万元,依托“西河农耕园合作社”,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性改造,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已经改造好了23家农家宾馆,以及多个娱乐项目,开门迎客。

合作社 理事长张思恩告诉记者,2013年之前,这个村子基本上就是个“空心村”,留守人员只有40人左右,年轻人几乎都出去了。

西河农耕园合作社 理事长 张思恩(右) 向记者介绍情况

张思恩:当时车子开不进来,手机没有信号。2014年我在北京,因为家乡需要年轻人回来,我在这里长大有很深的感情,再加上有好的政策好的机遇。我回来就做了小榜样,影响几个人,这几个人又影响全村的人回流。

被张思恩影响的几个人里就有西河村村民张洋。2015年,张洋正准备去广东打工,火车票都买好了,硬是被张思恩扣下了,说让他开个农家乐,做一下试试。张洋回忆说,当时对张思恩描绘的村里的美好蓝图半信半疑,经过三年的经营,张洋觉得当初幸好没有卖了祖房一走了之。

西河农家乐老板张洋(左)接受记者采访

张洋:现在生意红火了,有钱赚了。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周末媳妇孙子都回来帮忙,我觉得已经成功了,可以了。

记者看到,在新县,不仅有围绕将军故里的红色旅游,还有融入新概念新技术的农场和古村。全县超过76%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天然的百里绿色画廊。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健身步道,组织了体育赛事,让城市资源延伸到大山深处。正应了新县人人皆知的那句话——“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据统计,2017年河南新县接待游客468.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60%。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3.8万人通过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脱贫,在新县贫困总人口中占比高达90.7%。(央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记者季盈盈 高凡 舒晶晶)

河南新县脱贫记(下篇):

义务教育、涉外培训两手抓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昨天中国乡村之声播出了《河南新县脱贫记》的上篇,讲述了刚刚宣布脱贫摘帽的新县,依托自然资源开发乡村全域旅游的经验。

如果说旅游扶贫的例子在全国有很多,那么新县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脱贫“法宝”,而且是针对年轻人的。

我们知道,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进城务工去了。如何让他们带着知识经验和资本返回乡村,再造乡村,新县有个很成熟的做法——那就是教育。而且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两手抓。

位于新县县城南端的光彩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共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5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到一半以上。学校校长姜家云告诉记者,对于留守儿童的生活关爱和心理干预,是区别于其他孩子教育的重要内容。

姜家云:实际上孩子更多的还是孤独,父母不在身边,孤儿和监护人关系比较远,留守儿童也是一样,我们这两年有意加强了这方面的疏导。我们的阳光驿站心理咨询室,有几十个具备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有沙盘、按摩椅、宣泄室。

我们还有爱心墙,孩子们不用的东西,自己拿来,我们也不登记,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留守儿童之家有一个益智区,孩子们放学可以来下棋、看书。那边有电话、电脑,可以家长通话、视频聊天。每个月会在这里给当月生日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大家一起过,形式很简单,吃蛋糕、唱唱歌,但至少有人和他一起过生日,有人记得他。

在学校的一角,有一片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农场,校长姜家云告诉记者,在这里,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地,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都要自己亲自感受。学校还会定期举行评比,“种菜”已经成为一门融在校园生活里的特殊课程。

新县光彩实验学校农场记者(左)与初中部学生(右)

姜家云:这个种菜我们把它当作一门课程,还是让孩子们做一些记录,写写观察日记。有的孩子写小日记,你看三年级的小孩子,不会的字还需要汉语拼音标识。像这样自己写、自己看,想写啥写啥。

河南新县实施了中小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建29所寄宿制学校,新增农村寄宿制学位2160个,对特困寄宿学生免除食宿费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全市率先实现营养餐食堂集中供餐,让老区儿童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告别了光彩学校,记者来到位于新县县城北端的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刚过午休,日语班的学生已经精神抖擞的开始了课程。

和光彩学校的义务教育不同,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面向国际、国内就业市场培养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并探索出“职业培训+国外就业+回国创业”的教育扶贫新模式。

今年21岁的许飞已经在日语班学习了2个多月了,正在为去日本工作做最后的准备。

许飞:我们一般培训在3个月左右,最后会有一个结业考试,考过了就可以毕业。日常交流没有问题,口语能达到日本初中的水平。练习日本那边的礼仪、卫生方面以及体能、性格方面。每天会有一个半小时的体能训练。

学院开设的短期培训班,就是针对许飞这样打算出国务工的年轻人。许飞计划在日本工作三年,积攒够人生的“第一桶金”,到那时再回国创业。已经经历过学成出国又返乡工作的人,正是许飞的日语老师范莉。

范莉:我是08年来到学校教书的,也是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在日本工作3年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出国工作的经历,首先是长了见识,其次是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我们新县很多创业的人,也是当年出国就业获得了“第一桶金”,可以说是一条捷径了,也为新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副局长吴之法告诉记者,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生1500人,目前在校的是3000多人,家庭困难的学生占30%。

吴之法:除了建档立卡户每年有助学金,中职的特困生免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基本上上学不掏钱。另外,寒、暑假我们会组织学生去工厂工作,一个月收入在三、四千左右。毕业后愿意出国的学生,我们会输送到国外高薪就业,每年送出500人左右。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机械类、服装类、电子类、食品类等等。

扶贫先扶智。2014年以来,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已帮助306名贫困群众到国外就业,人均年增收9.5万元;引导返乡人员创办经济实体7800多家,带动5.3万名群众就业。河南新县也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记者季盈盈 高凡 舒晶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县出国务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