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路上遇鬼压女子在车上咬人叫什么电影

酷我原创电台出品的轻松的灵异杂谈类节目,收罗身边的灵异故事,够胆你就来!每天更新,欢迎收听订阅!

酷我原创电台出品的轻松的灵异杂谈类节目,收罗身边的灵异故事,够胆你就来!每天更新,欢迎收听订阅!

《尖叫影院》第一季:02鬼魅港岛(上)

《尖叫影院》第一季:04鬼魅港岛(下)

鬼魅港岛——香港恐怖电影中那些闹鬼最凶的地方

香港,这个开埠不到两百年,如今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弹丸之地,充满着太多历史。每一天,每一处地方,从时间到空间,几乎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而香港鬼片恰恰记录了这点点滴滴的历史进程,几乎每一部鬼电影都能找到现实中的原型。在这个美国恐怖电影大行其道,攻陷世界各地电影排行榜,泰国恐怖电影异军突起,揍趴了南韩棒子,盖过了日本的风头,企图吹起亚洲号角的时代。香港恐怖电影却一直我行我素,细水长流,跟个没事人似的看心情出作品。因为这里的恐怖电影长期以来就得了挑食症,全世界也只有这个地方的恐怖电影都叫鬼片????所以即便有不少业内人士高呼,香港电影已经死了,香港鬼片也表示毫无压力,它拍的就是死去的电影。在香港,活人世界和死人世界总是平行的,香港的鬼片自然更像是一种记录时代变迁的小抄本。经历了上世纪60-70年代邵氏的古装鬼电影、80年代僵尸一统天下的猛鬼电影、再到90年代折射市井百态的怪谈电影,千禧年之后的香港鬼片市场似乎放慢了脚步,虽然相关电影数量大大减少,却更容易知道受众想看什么,虽然理不出一个年代的套路风格,却显得无招胜有招,几乎每推出一部佳作都会引起巨大关注。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这个小抄本,去探访电影中那些闹鬼最凶的地方。

荒郊野外,孤魂野鬼,不得超生,孤独轮回,这是中国人想象中最可悲也最恐怖的事。这一类鬼生前往往是受了极大的冤屈而死于非命,沦为孤魂野鬼的时候,自然没有人供奉酒水赡养,只能居无定所,一直游离在阴阳界,所产生的怨念也就生生不息了。

1999年上映的《山村老尸》虽然被一些影评人扣上抄袭《午夜凶铃》的莫须有罪名,但是每当提起香港鬼片吓人之最的时候,热爱它的观众们自然还是三番四次将把它推上宝座。香港鬼片中的一些常见的扮相,在本片中被导演运用得恰到好处:绿光,长发,黑眼袋,白粉脸,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除此之外,《山村老尸》将许多港片中的乡土恐怖场景提炼出来,通过堆砌的手段,让瘆人的气氛以几何数的程度递增:杂乱摆放的小店桌椅,乡间倒塌的老屋,长满荒草的裹尸席……这些看似粗俗不堪的东西,却总能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更何况还有美姨出场时那段断肠凄惨的粤剧《楼台会》,诡异,哀怨,迷离的唱腔听得人头皮发麻。

在香港电影中,僵尸这类以实体攻击著称,有魄无魂之物也是归类到鬼字专科下面的,只不过人家更喜欢称之为猛鬼。鬼魂和猛鬼是两样截然不同的种族,可在林正英师傅的僵尸片中,经常能看到这两者轮番上阵,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开始,香港的恐怖电影统一成鬼片了吧。1985年上映的《僵尸先生》,成就了两位超级明星,一位是林正英,另一位就是僵尸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特殊年代,总有一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偏远小山村,那里总有一些没什么文化的村民,以及一群乌合之众的地方治安团,所以一旦出现一位懂阴阳八卦、鬼神之术、草药理疗的道长,就会成为当地的核心人物,并在那一方穷山恶水之间稳定民心。《僵尸先生》不光在喜剧、恐怖、动作等诸多元素内找到相互平衡之处,还把茅山术、风水学通俗地发扬光大,让这种民俗类的知识小贴士颇受大众喜爱。而《僵尸先生》中那段鬼新娘娶亲的插曲《鬼新娘》,也成了香港鬼片的代表音乐作品。

1974年老邪物桂治洪的《鬼眼》上映,这个披着吸血鬼外衣的阴阳眼故事虽然事发在闹市区的一家理发店,却把大段的惊吓场面转移到人烟罕至的郊外,因泥石流压死成为地缚灵的冤魂、吸血后藏尸的废弃荒屋,甚至是女主角走投无路躲藏的乡野小屋,全都在往死里惊吓着观众。而结局,自然不会让人心安的,毕竟邵氏鬼片总喜欢把烂摊子丢给观众,留下重重的阴影。

屋邨,既包括香港政府出资兴建的廉租房,也包括相对贫民的旧屋,而但凡在香港鬼片中出现的屋邨,为了符合闹鬼、阴森、环境复杂等特点,大多是一些地段偏僻、住客鱼龙混杂、外观破败的屋子。

1983年,《猛鬼出笼》上映,这部叙述两名皇家警官意外制止一起斩人案,击毙凶犯而引来恶鬼的故事,大部分闹鬼的场景都是发生在屋邨内。相比同时代其他鬼片,《猛鬼出笼》中的恶鬼显得更加怨念冲天、死缠烂打、是香港鬼片电影史中很难处理的邪恶力量。眼看快接近尾声,就连主演刘兆铭也在车祸中死于非命,完全没有任何征兆。而结尾的驱魔大战,则更是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灭。住在屋邨内的居民,大多是地位低下的市井之人,而生存环境的恶劣则让这种心理落差变得更加离奇,充满戾气。因此一旦离世,往往会有很多未了之事,甚至是怨念在身。再加上一些品行恶劣的顽固之徒,变鬼之后就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2013年,首次执导电影的麦浚龙就推出了一部怀旧大片《僵尸》,这个80后的新生代导演改变了香港鬼片诸多墨守成规的套路,把乡野中的僵尸移植到屋邨之内,并把日系元素的孪生怨灵也借鉴而来,让东方的蹦跳类鬼物和爬行类鬼物来了一次精彩的碰撞结合。而启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票僵尸电影专业户的老演员登场,则更让人感慨颇深。影片用灰暗的冷色调来讲述过气动作明星钱小豪搬入屋邨后撞邪的故事。影片开始不久就出现已故的林正英跟许冠英的照片,这就注定了这部电影完全不同于之前那种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搞笑恐怖并存的僵尸电影,有的只是同样凄惨、落魄的陈友、钟发、楼南光,甚至还有老得让人心酸的吴耀汉。三十年的冲刷和洗礼,让那一群自得其乐的小人物们终究迎来悲剧的结尾。

不过,并非所有的屋邨里住的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恶势力,1999年的《生人勿近之问米》,就让人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超自然力量,一方是生前被火活活烧死的厉鬼,另一方则是通过问米来让生人与死者沟通的“龙婆”罗兰。在影片中,问米这一香港传统的通灵术,也首次得到详细的介绍。当然了,罗兰被李小龙上身后的戏份也是一大亮点。

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

《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

同年,以“数字系列”在香港鬼片界打下一片江山的钱升玮,带着《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继续玩起了盂兰鬼节的把戏。影片除了结尾处的墓地大暴走之外,大部分见鬼戏份都是发生在屋邨内,通过吴镇宇、李璨琛等人夸张的肢体语言,再次将探案与灵异元素混合,上演了一出鬼门大开的日子里经常会发生的故事。

香港不少学校由于建在乱葬岗上,或是原址发生过较为惨烈的死亡事件,因此灵异现象不断。虽然希望让学生阳气镇住鬼气的做法曾十分有效,但是入夜后的学校则完全成鬼魂力量反扑的试验场。

2000年的《网上怪谈》是一部知名度不高的分段式恐怖电影,以一间闹鬼的寄宿学校为背景,先后讲述了校园不可思议事件、人格分裂和空间扭曲三个故事,各种怪异恐怖桥段轮番上阵,倒也热闹非凡,为了让大家区分学校和其他邪地的区别,编剧还煞费苦心地安排了一些有着校园特色的恐怖元素,而和学校有关的学生、老师甚至是粗俗的装修工都一一成了撞鬼的主角。纵观香港鬼片,虽然闹鬼之处比比皆是,但大多不是固定在一个主要场地内,一方面是为了让情节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单一的场所太考验编剧的能力了。而《网上怪谈》则非常罕见地将所有发生的灵异事件都放在学校里,一次性把学校里能发生的怪事全都给过了一遍,就算看起来有些走马观花,但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凭借着执导《蜜桃成熟时》、《玉蒲团之玉女心经》等片在香港情色电影圈内为人尊称大佬的钱文锜,在2007年一改常态,拍摄了一部非常保守的校园恐怖电影《校墓处》,影片还大量运用了电脑特技,虽然效果有点假,倒也出现不少意料之外的惊悚感,例如人死后在墙上显现黑印的桥段,则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伊藤润二漫画中的某个经典场面,如果说是抄袭,放在影片中倒也恰到好处。

《猛鬼爱情故事-课堂》

2011年,王晶执导的《猛鬼爱情故事-课堂》上映,影片主要围绕一位代课教师到一间曾因校园暴力事件而死了十几名师生的教室上课而展开,并穿插了西方基督教和东方道教面对邪灵与鬼魂的不同处置方法。虽然电影很早就揭开这间闹鬼教室的秘密,看似是个不会卖关子的行为,但姜还是老的辣,王晶在结尾处改用更深一层的揭露,让这个校园鬼片更具可看性。

由于选址存在问题,不少大厦都会成为聚阴之地,鬼物出不去,却长期居留于此抓交替。特别是写字楼,只提供办公场所,白天人气兴旺,一到夜里,人去楼空,就变得阴气沉沉,这由极阳到至阴的骤变,更能让脏东西滋生。

1981年,香港电影新浪潮中最怪异的导演余允抗带着《凶榜》惊吓了整个港岛,影片从男主角应聘夜更管理员开始,无形中慢慢穿插进诸多离奇的怪事,随着情节的由浅入深,逐步引入守夜撞鬼、凶宅风水学,红衣猛鬼事件等情节,一步步揭开终极恐怖的面纱。而随着夜更管理员一个个蹊跷惨死,乃至法术高强的茅山大师遭暗算身亡,让观众跟着男主角由风雨欲来的不安一路走向绝望的边缘……余允抗对光线运用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性,他就跟会调颜料的画师一样,用不同的灯光调和出色谱图中令人最为心神不宁的色彩。虽然《凶榜》借鉴了《魔鬼怪婴》、《凶兆》、《驱魔人》等经典宗教恐怖片的相关情节,却天衣无缝地重新将这一套路的把戏移植到港岛本土之上,再经由传统的风水学、茅山法术等鬼神文化的包装,结合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现代森林都市的压抑感,成功再现了鬼童转世的故事。。

而在1995年的《回魂夜》中,刘镇伟则将自己在1989年执导的《猛鬼大厦》基础之上,二次升级,与周星驰联手打造了一个吓死人和笑死人完美结合的喜剧恐怖片,各种无厘头的桥段无下限地让人笑神经失调,而惊吓场面则也大大增幅,电视机中那回眸一笑的老太婆就让人心惊胆战。

2002年的《Office有鬼》也是这类鬼故事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出现的这幢写字楼,每年必定死九人,影片中恐怖戏份表现得非常出色,光是在女厕所里傻笑,被鬼上身踮脚走路,最终导致三种不同方法自杀的部分,惊悚度就颇高。

长洲东堤小筑度假村是香港著名的度假胜地,因为环境优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然也成了自杀的热门地点。在这个度假屋发生了二十多宗烧炭自杀案,因此相关的鬼故事和传闻也就多不胜数了。影片《阴阳路十之宣言咒》、《东堤渡假鬼屋》、《杀人渡假屋》都是以此为题材的,无奈基本上是烂片。

反倒是2001年许鞍华的《幽灵人间》,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通过年轻人游玩散心、篝火讲鬼故事,以及肥妹被鬼上身的桥段,将东堤小筑度假屋的情况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一遍。而这里的女鬼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转移到了舒淇身上,并和陈奕迅展开了一段恋情。片中不论是开头一幕电车无头事件,还是后来惠英红被两鬼上身夺舍的戏份,无不让人们领略到了许鞍华式的细腻鬼古风。影片中的鬼怪,也正如片名《幽灵人间》描述的那样,穿梭在人海之中,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度假屋上身的女鬼,还是一直寻找脑袋的恶鬼,在惊悚之余,让人领略到鬼魂的喜怒哀乐、惆怅与无奈。而影片中间接出现的鬼魂,也让人分不清真真假假,到底是幽灵人间还是人间幽灵。影片还很好地阐述了“生前未了之事”在死后继续展开的观点,不是单纯的寻人启事或是打击报复,不单纯为票房和噱头而吓人,许鞍华应该是很懂做鬼的艰辛吧。

1992年,《甩皮鬼》上映,这个讲述一名大姐大被巫术害死惨遭扒皮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离岛度假村。虽然兼具扒皮重口和香艳戏份,却依旧是靠林正英来保证票房,尽管在剧中他的戏份不多,也只是个配角,但从当年的票房胜过《力王》的成绩,倒不难看出香港观众对“九叔”的热爱。虽然影片本身情节比较薄弱,倒也成了少数几部,只有冤魂没有僵尸,而需要师傅出马降妖除魔的电影。

医院,这个每天见证生老病死的地方,如果说不闹鬼的话,反倒让人觉得奇怪。生病住院之人,大多体虚气弱时运低,撞鬼也就在所难免了。不过,也就香港鬼片会拿着医院作为闹鬼圣地,并且乐此不疲,至少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们宁可来对付鬼魂都不想碰上医闹吧。

2001年邱礼涛执导的《七号差馆》,讲述了重案组高级督察在中枪昏迷两年之后,能见鬼的故事。虽然片名是跟警局有关,却有一半时间是发生在医院里,许志安扮演的高级督察,在医院内多次遇鬼,并认识了生前是心理医生的鬼魂,慢慢了解到鬼魂世界。影片的主线之一就是他跟扮演护士的李丽珍之间的爱情戏,从昏迷两年后的物是人非,到慢慢康复,间或穿插一些惊吓镜头,缓缓道来。影片另一条主线则围绕连环奸杀案展开,通过被害人冤魂到警局报案、指认凶手以及心理医生鬼魂的帮助,将灵异和刑侦元素较好结合。该片也提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比如扮演下属的雷宇扬在经历冤魂报案的时候就说明了见鬼和撞鬼的区别,见鬼需要阴阳眼和特定的磁场,而撞鬼则是人人都有机会,要么撞不到,撞到就中大奖了,基本是怨气冲天级别的冤魂。

2004年,彭氏兄弟的《见鬼2》,让那一年的香港孕妇们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影片传递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信息,一个就是人在接近死亡或是生产的时候,最容易见到幽灵,另一个则是每个产妇的身边都会跟着一个等待投胎转世的鬼魂。所以当舒淇同时有过濒死和生产的经历时,撞鬼的几率自然直线飙升。尽管影片的惊悚场景颇多,但最让人挥之不去的,肯定还是医院中的两次鬼魂投胎戏份吧。中国的一句古话说得好啊,生孩子是用来还债的。

      在香港,由于土地产权分明,每个地块以前是什么建筑,发生过什么故事,都有据可查,因此说起这些灵异鬼怪的故事,自然真实惊悚。常年以来香港的灵异小说、鬼怪漫画、怪力乱神的电影几乎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说得夸张点,香港的每条街每幢楼每片土地几乎都闹过鬼。而当电影被“鬼上身”之后,则显出了另一番妖魅的景象。

活人住楼宅,死人埋坟冢,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墓地本该是死人最终安息之地,却因为外界打扰,往往会让死人不得安宁。盗墓、开棺验尸甚至一个简单的墓地探险在老一辈人看来都是相当触霉头的事。可就是有那么些人,喜欢往最邪门的地方去凑热闹,有的为财,有的为义,当然还有的仅仅是为了一点面子,就把自己推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香港电影圈流传着最经典的一个笑话是:“你知道《阴阳路》拍了多少集吗?”据说有个中学组织露营,一个班的人讨论了一晚上也没把《阴阳路》到底拍了多少集说清楚。其实除去后面12部DV拍摄的纯粹狗尾续貂之作外。前7部的电影版本还是可看性很高的,该系列将分段式鬼片发扬光大,还提供了诸多不同场合的撞鬼经历,可算是香港鬼电影的浓缩版。1997年上映的《阴阳路》中的第一个故事“抄墓碑”就发生在海岛上,不大的地方却有一个面积颇大的墓地,这其中有传统的坟冢,也有装着无名氏的骨坛子,再加上附近一片穷山恶水的风光,倒是适合年轻人来冒险。就算遇到几位神神怪怪的村民,也多半不是人了。影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惊吓的表现手法,让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充满了乡野鬼魅气息。“抄墓碑”的故事用反转剧的方式借用鬼魂之口道出了要尊重死人这个恒古不变的真理。

1981年,导演孙仲和编剧倪匡联合打造了一部邵氏恐怖电影《飞尸》,讲述一名正义的捕快,遭人陷害惨死,变成红衣厉鬼复仇的故事,电影走的依旧是中国传统的报应路线。故事的情节从头到尾观众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依旧拍得扣人心弦,把当时能想到的恐怖惊悚怪奇的招数用了个遍。片中开头和后来尸变的戏份都发生在墓地,既有邵氏古装电影中一贯以来凄惨萧败的荒野风,又再现了盗墓勾当的细枝末节,着实让影片的可看性大增。而片中充满各种讽喻的市井生活,直到现在还是当下整个冷酷社会的缩影。

义庄,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特殊场所,最早是由宋代范仲淹创建,包括学校、公田、祠堂等设施,可算是乡间重要的经济组织。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社会结构改变,最后的义庄成了专门寄存棺材的地方。在香港开埠初期,广东及海外有不少人来港打工,客死他乡时,会暂存义庄,待后人来港再移回家乡。大部分有人认领的尸首总能魂归故土,但还是有一批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名氏棺木则成了义庄内的陈年住客。

1980年,由洪金宝自编自导自演的经典灵幻片《鬼打鬼》上映,这部创时代的电影,综合喜剧、恐怖、动作等诸多元素,获得了观众的厚爱。两场义庄智斗僵尸的戏份,成为影片中惊悚度最高的桥段。巫师驱使僵尸翻生,洪金宝用鸡蛋对抗僵尸以及趴在房梁上求生的部分,均改编吸收了清朝短篇小说集《萤窗异草》中《尸变》的故事情节。而在这之后的传统僵尸电影,无不向明清短篇小说集中的僵尸故事汲取营养,《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夜谭随录》这一类经典文学作品,都成了灵幻电影的强大后盾。

1990年的刘观伟执导的《鬼咬鬼》上映,这部影片是《鬼打鬼》的正宗续集电影,相隔10年,依旧将斗法元素搬上银幕,只不过以往的本土巫术乱斗升级为了茅山道术大战南洋降头。而僵尸这一反派角色经过十年的发展,自然也占据了更多的戏份。影片中两段打斗高潮,都离不开僵尸的倾力贡献。在古时候的中国乡野之间,荒废的宗氏祠堂有时会沦为停放尸体的义庄,凄凉惨白的月光,骤然刮起的阴风,满地散落的尸骨,都在恭候僵尸大佬的开棺而出。

1994年,《新龙门客栈》导演李惠民一扫以往的武侠片风格,转而拍起了恐怖片《入魔》。这部讲述舞蹈团女演员在义庄撞鬼后性情大变的故事,在同类鬼上身电影中显得非常另类。虽然影片没有实体鬼怪出现的镜头,却完全依靠翁虹爆发式的演技,让人胆战心惊。《入魔》是一部慢热型的恐怖片,在惊吓程度上有不少可圈可点的部分。而不论是片头那段集至美与扭曲的舞蹈,还是后来勾引徐锦江时的贴身性感热舞,都让人不得不佩服翁虹高超的舞技。

闹鬼地点9  戏班、剧院

演而优则导,是很多实力派演员喜欢挑战的一项本事。不过作为影帝,首次执导就挑战恐怖片,估计张家辉也算是第一人了。今年盂兰节上映的《盂兰神功》,重点讲述了一个新老接替的传统戏班,团员们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神功戏。特殊的日子,特殊的行业,自然会有不少灵异事件。到了张家辉手里,却成了一档撞鬼大戏。影片大量借鉴了日本、欧美等国时下流行的恐怖桥段,单独几场撞鬼的戏份惊吓度也颇具分量。但是影片在叙事上则显得有些零散拖拉,考验演技的几场冲突戏也比较老套。虽然从主角到配角,从戏里到戏外,人人都卖力地演出,依旧无法改变影片的诸多软肋。好在,《盂兰神功》丰富了香港恐怖电影中为鬼唱大戏这一传统活动的内容,仅此一点,张家辉的努力,也就没有白费了。

  作为《鬼打鬼》三部曲的收官之作,1984年的《人吓鬼》主线上围绕着一个戏班展开,通过几个剧团小年轻和顶梁柱的冲突,慢慢带入剧情,大部分时候,还是模仿了《鬼打鬼》的分散性结构叙事方法,小打小闹一场,虽然没多少精彩动作场面,但是剧团这么一个容易招惹是非吃八方饭的地方,能讲述的趣事,怪事自然很多。再加上主演林正英,董玮,导演钱月笙都是京剧名家粉菊花的弟子,演起《人吓鬼》来自然真实再现他们当年学艺的时光。影片还设计了开心鬼以及恶鬼两种角色,分别负责,搞怪插科打诨和boss出山恶斗一场的戏份,因此《人吓鬼》在当年拿下恐怖电影类票房亚军,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香港,各种专为鬼神大开方便之门的做法层出不穷。就连电影院也不例外。在《阴阳路》中最后一个故事“陀地位”,提供的就是这方面的知识。所谓陀地位,就是旧时电影院中专门留给鬼坐的位置。一般人自然不能擅自侵占。影片中的一名电影明星和女友就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遭遇了鬼打墙和鬼惊吓的状况。老电影院由于年代久远,设施落后,往往让人产生一种毛毛的感觉,这和摆久了的老物件会产生灵异现象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电影院的空间较大,可以塞进更多的鬼事物。影片中适时冒出的鬼观众、涂成大红色的墙壁、布满灰尘的放映室,无不让观众想起小时去过的影剧院。和许多一起逝去的事物一样,旧式电影院在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也被鬼魂世界所接纳,成为了又一处闹鬼圣地。

古宅大院,往往因为设计的问题,飞檐砖瓦,天井门洞,会长年累月晒不到充足的阳光,再加上这类老屋年代久远,空间大,人气衰败,极易滋生东西。不管是路过的游魂还是惨死在内的冤鬼,都让这种中式大院,鬼气冲天。

1975年,恐怖片《心魔》上映。这部由嘉禾影业出版的电影,和70年代常用的分段式恐怖电影格格不入,甚至和邵氏恐怖电影也截然不同。影片借鬼说起了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故事,却一点都不沉闷,单独看前面一个来小时,可能觉得这又是一个讲述冤案的故事,不过影片押宝一般将惊吓的戏份集中在最后的十来分钟内,让冤死的鬼魂来复仇。而影片中作为主要场景的各种深宅大院,让整部影片显得特别神秘黑暗。即便放在今天,还是有种别样的代入感。

2003年,钱升玮一改过去自己拿手的数字系列怪谈电影,转而攻向了传统的僵尸电影,拍出了《僵尸大时代》。这部片子主攻海外市场,因此在制作水准上颇具好莱坞风格,而作为编剧的徐克,提炼了僵尸电影中的经典元素,再用创新的蜡尸情节结合,让僵尸王升级到了开外挂的程度,只要一口气都能把人给瞬间吸炸。故事主要情节发生在一个村庄的大户人家里,偌大的古宅大院几进几弄,有如迷宫一般,而人丁却很单薄。与以往僵尸电影欢快节奏不同的是,该片走的是纯恐怖、阴暗压抑的路线。电影中的悬疑设置以及情节的跳跃性,对国内影迷而言,言简意赅,却让老外的思维无法跟上,蜡像等同于僵尸,因此赶尸人可以驱使蜡像的做法肯定令老外丈二摸不到头脑。《僵尸大时代》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只可惜投放错了市场。国外市场的败北,几乎让香港影人10年内不敢接触僵尸电影。

香港警局历来是皇气最重的地方,不少风水差的地方都会建造警局来镇煞,所以警局内出现灵异现象也不奇怪,只不过一般的小鬼闹不成什么气候,要出来搞事的必须是霸王级别的猛鬼。

1987年刘镇伟的处女作《猛鬼差馆》上映,讲述一个地处偏僻的警局前身是日本皇军俱乐部,二战结束时,一群日本人在里面剖腹自杀,邪恶之人的怨念相当厉害,就连警局也得在盂兰节当天烧几个金童玉女下去服侍恶鬼。本片除了嬉笑怒骂、针砭时事之外,依旧不忘带入大量传统的鬼神文化。比如鸿运高照的人,吃了狗肉就会时运低,就算皇印加身也无法避免;用不可超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七根棺材钉,对付猛鬼可以先钉四肢再钉气门,剩下的插入心脏,即可永世不得超生。此外,在楼南光跟鬼打牌被鬼遮眼以及张学友等人在上司家用魁星踢斗姿势对抗猛鬼的戏份,也在不经意间,通过紧张刺激的快节奏,无形地灌输给观众相应的鬼神文化。

监狱,自古以来就是煞气最重的凶地之一,犯人的戾气结合狱中死人留下的怨念,再加上没有很好地超度,经常会成为闹鬼的热门地点。1990年的《监狱不设防》是部喜剧恐怖片,讲述一所女子监狱闹鬼的故事。李丽珍的清纯、叶子楣的波霸凶器以及冯淬帆的冷面无厘头,让这部影片充满了闹剧色彩。影片中因意外惨死的残酷女狱警化身猛鬼,返回监狱报复众人。折腾半宿,也就杀死一名送饭的狱警。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而靠简单斗法以及老套的女猛鬼形象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当时已经不算新奇了。不过用监狱闹鬼的题材倒是将那段时期火爆一时的,诸如《女子监狱》、《霸王花》等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补上了较为另类的一笔。

便利店闹鬼题材的恐怖电影比较少见,影迷们比较熟知的大概就是2004年的日本电影《买鬼回家》以及2012年的泰国电影《监尸器》,但是钱升玮却早在1997年就怕出了这一类型的鬼片《猛鬼通宵陪住你》。这部由吴镇宇、黄子华、钱嘉乐等人主演的影片,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合资开店,却在至阴至寒之地租下一间闹鬼商铺的故事。影片不时穿插解读一些鬼神法术的功效,比如露额头,让人的印堂显出几分红光,可以驱鬼辟邪,并用戏谑的方式点到了黑狗尾巴以及童子尿的功效。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基本是黄子华的插科打诨以及吴镇宇的卖萌装楞,不管是躲避前女友假装搞基,还是被鬼逼迫着喝尿,都让影片显得颇为无厘头,看似荒谬,却又在情理之中。剩下三分之一才突然转变风格,变得恐怖惊悚起来,雷宇扬和黎姿扮演的情侣被鬼上身大吃动物内脏,警局审讯录像中突然发狂咬人的镜头,都将之前的欢乐二逼气氛一扫而空。虽然是讲述24小时便利店的闹鬼经历,却依旧符合鬼屋上身理论的那一套模式。除此之外,影片中那个自杀时化了戏妆的上海小伙子,以及他那一直念叨吴侬软语话的疯母亲,并伴着无时不在的诡异越剧,令观者不由得打上一个冷战。原来,优美的越剧到了港岛鬼地,也会变成阴阳怪调。

香港人历来对鬼神尊而敬之,活人能享受的东西,死人也能分一杯羹,有给鬼魂观看的戏剧,有在路边专给鬼魂供奉的酒水,还有专门提供鬼魂出行的巴士。1995年上映的《鬼巴士》,说的就是一辆巴士出车祸,全车人惨死,为了安抚鬼魂,公交公司特地增开了一趟专为死人准备的线路。电影穿插了大量黑帮戏和爱情戏,却显得非常单调,让整部片子的口碑和票房都受到了影响。闹鬼戏份只成了一条叙述的辅线,很多埋下伏笔的鬼魂,都没能好好展开叙述生前之事。即便如此,巴士几场闹鬼戏还是拍得亮点纷呈。片头出现的灵异巴士,以及在车中为鬼唱戏的粤剧演员,都让人不寒而栗;剧中出现巴士事故时用黑白色处理的镜头,还原度也堪称以假乱真;最后巴士中恶鬼追杀任达华等人的乱斗戏,则一如既往地打上了老港片动作戏的烙印。

《阴阳路之我在你左右》

鬼为至阴之物,而水也同样是至阴至柔之物,因此两者的关系细细研究起来,颇有一番趣味。按照鬼神文化而言,大部分鬼魂是怕水的,因此很多鬼物会被水道所隔开,乃至被困在孤岛上无法离开。但还有一种鬼遇水则有如天助,这就是水鬼。《阴阳路2我在你左右》,就是由电台鬼故事闲扯开来,把其中一段撞鬼经放在了游船上。汽车之类交通工具遇鬼,一般只会在肇事车辆上闹鬼。但是游船则恰恰相反,因为行驶于江河湖海之间,所以淹死的水鬼往往会随机登上任意一艘船,撞鬼几率自然翻了好几倍。《阴阳路2》中就一下子出现两艘鬼船,并透露了不少游船遇鬼的细节。影片最值得推敲的地方,则是陆地女鬼与女水鬼心领神会,井水不犯河水地在游船上影响着被害人。而雷宇扬、张达明、黎耀祥等人招牌式的喜剧表演方式让这个故事搞笑并恐怖着。

由于《鬼魅港岛》系列主要针对发生在香港的闹鬼事件,因此在选择上会有所限制。像《倩女幽魂》、《山中传奇》一类经典之作,故事情节发生在大陆,却代表了香港电影极高成就的古装恐怖片,将在以后另设主题专门详细介绍。此外,2期的《鬼魅港岛》远不能介绍完香港恐怖电影的独特魅力,只是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赏析,没有上榜的电影,会在今后的《尖叫影院》中适时出现。谨此片献给那些年来,通过录影带VCD所被香港鬼片收买人心的我们这拨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子在车上咬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