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讨厌煽情了,唱歌就唱歌,装什么b,博什么装可怜博同情套路女人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PDD唱歌讲故事博取同情心 煽情不止泪流满面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PDD唱歌讲故事博取同情心 煽情不止泪流满面">PDD唱歌讲故事博取同情心 煽情不止泪流满面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煽情如果有用,还要唱歌干吗?(组图)
来源:人民网
评委刘欢被徐海星为父亲唱歌的孝心感动落泪。徐海星最先被质疑拿家人病重、去世来煽情。节目中包装成农民歌手的邹宏宇,被指生活中并非如此朴素。黄勇被指是专业歌手,家境也不错。  这段时间最火的综艺节目当属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然而,从前天傍晚开始,就有网友爆料节目上表现出色的徐海星、黄勇和邹宏宇三人造假,或刻意隐瞒以往选秀经历,或捏造悲惨身世博同情,这让号称寻找“民间最好声音”的节目和当事人遭遇颇多口水。对于炒作一说,节目组宣传总监陆伟严词否认。但一片繁荣之下虚火也不少,如评委常客高晓松所言,这其实都源于好选手越来越稀缺的现状,导致他们在荧屏间穿梭,观众也已产生审美疲劳。但宋柯认为,“英雄应该不问出处,甭管你从哪里来,只要是人才,就应该给机会”。  策划:苏蕾 撰文:本报记者 曾俊(除署名外)  质疑:  网友爆料:“好声音”选手为煽情造假  《中国好声音》爆红的同时,节目也开始出现了舆论“反转”。最受关注的徐海星是率先被“质疑”的,据网友爆料,她在用歌声感动评委的同时,也因为谈到刚去世才3个月的父亲,而用自己的开朗坚强打动观众。博主“何竹溪”称徐海星是2009年快女全国300强,2012年花儿朵朵全国40强。“6月在花儿朵朵40进20时以"爷爷病危、奶奶入院"为由退赛。时隔一月参加中国好声音,为"刚刚病故的父亲"献唱,全场为之动容。苦命的孩子,希望她母亲平安健康。”暗指徐海星父亲去世是不实消息。  此外,农民歌手邹宏宇及开美甲店的黄勇也被推到风口浪尖。有网友爆料,“节目组把明明家境殷实、早就住大连的邹宏宇,硬生生包装成农民歌手,欺骗广大电视观众!”还有人从邹宏宇此前发的照片看出邹宏宇有两台钢琴,穿着也有名牌,根本不是“农民”。  而在节目中自称“美甲店老板”的黄勇在网上的资料就更多了,搜一搜就发现,他曾签约了齐秦的公司,出过一张名为《我真的在乎》专辑,还被指曾是买红妹的初恋,且是买红妹和孙楠离婚的祸首。更夸张的是,节目中朴素的黄勇还被爆是“富二代”,其父拥有实力雄厚的企业。  调查  爸爸去世是真的,“富二代”身份是假的,苹果电脑是借的  昨日,《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在官方微博就“造假”事件发表声明。经过调查,他们承认,徐海星确实参加过花儿朵朵和快女比赛,但并不妨碍她参加《中国好声音》。至于“拿亲情炒作”一事,他们称:“她参加花儿朵朵比赛时,父亲已去世,奶奶也病重入院,因此退赛。这一次是因为她父亲喜欢刘欢,她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而来参赛。”  对于黄勇的身份,节目组说:“他确实曾是专业歌手,所谓齐秦旗下的艺人并不真实,齐秦只是在公司挂名,他们到现在为止只见过一次。”对于黄勇为买红妹初恋的传闻,节目组称他们根本不认识,网上流传的合照也不真实,“黄勇家境贫寒,母亲是理发师,做过保安、卖过票也是实情,只是酒吧歌手的收入比普通农民工高,他才成为专职酒吧驻唱歌手,现在则和女友在北京经营美甲店。”  对于邹宏宇,节目组表示,“邹宏宇的经济条件确实不好,曾入读音乐专业,但老师认为没有天赋,而选择辍学。现在他给儿童当钢琴陪练,网上出现的苹果电脑是与其合租的朋友所有,他只是借来创作而已。”  节目组表态  声音是唯一通行证,选手需签诚信书  《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昨日也再次对本报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对外说要只找"民间好声音",绝对不排斥专业歌手,也没有故意隐瞒选手经历。选手自己也没有理由炒作,因为选手在唱歌之前,不会有说话的机会,评委们只会听声音,声音不好,故事再丰富也没用。”同时,他还强调:“目前大家所有的质疑都是按照选秀节目的要求来,但我们不是选秀节目,是一档纯粹的音乐节目,声音是唯一通行证。”  在今夏不下20档音乐节目中,东方卫视《声动亚洲》一开始就表明节目是针对专业歌手,对于选手经历,该节目导演王磊卿表示会有详细的背景调查,选手也必须签诚信书,如果后来发现有问题,节目组会进行适当考虑的。谈到煽情,他也说不会刻意,也不可避免,“因为是从偶像的角度来评判的,除了音乐,还有外形、心理素质等因素,但要把握分寸,不然反而会失分。”  观众议论:  声音好就行,真假不重要?  对于目前的状态,网友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部分人十分愤怒,纷纷称自己的同情心被利用了,让人很沮丧。姚晨曾力赞《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提炼了生命中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积极、乐观、真挚、勇敢!”但出事后,姚晨也感到自己被骗了。有网友感叹说:“我感觉自己的眼泪太廉价了,情感严重贬值,就被他们给消费了。”  也有人表示不要太当回事,“声音好就行,真假并不那么重要,其他更不关心。”“有人疑惑为什么上场的人都那么专业,本来这些人就是选过的,美国版的The Voice第一季的冠军以前还签过两个大公司呢,这个又不是草根节目。”  苦情牌太多了,有人对节目的宣传给出善意提醒:“如果要做真正的好声音,应该屏蔽掉选手的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只凭声音比赛。”  业内观点  别让“好声音”变“好演员”  1.给成熟选手机会  之所以出现学员刻意作假、过分煽情的事实,这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博出位。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如此多的音乐节目中,好选手难免稀缺的状况,“争夺选手是各大电视台的首要任务。”穿梭于各个音乐选秀节目的高晓松一针见血地指出:“选手少,有的还是专职选秀歌手,他们在各个荧屏间穿梭,观众也难免审美疲劳,爆出点料都很正常。”比如,曾经的《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就是一位“选秀达人”,之前已经参加过是河南电视台《你最有才》、北京电视台《唱响奥运》、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山东卫视一相亲节目等比赛。其他如“表情帝”杨迪、魔术师刘世杰和“反串艺人”孙科等都有类似经历,可谓数不胜数。  不过,对于选手稀缺,宋柯称没这个感受:“高晓松很严苛,我就宽松点,可能从签约的角度来说,是少,但对于电视选秀来说,选手还是不缺,因为这两个的要求不一样。人才就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另一茬。”另一档选手节目的负责人也预计:“所谓人才3年出一拨,从2004年的兴旺开始,刚好过了3拨,今年应该是选手的井喷年。”  可实际上并不乐观,各大节目寻找选手也确实比以前难。陆伟透露,真正的好声音一般都经过专业培训,天生的很少,“其实很多选秀常客都会犹豫要不要再上,说服他们花了最多时间,因为又从零开始。”对于这个群体,宋柯也显得宽容:“对他们来回穿梭没意见,英雄不问出处,我从来不在意选手是从哪里来的,是人才就应该给他机会。”  2.选秀常客并非炒作  选秀常客也让外界以为节目之间在相互借势炒作。对此,陆伟坚称不可能,“选手都是节目组的核心资源,他们的信息绝对会保密,比如徐海星的资料就只有4个核心导演知道。”  3.煽情适可而止  现在各大节目都实行“盲选”,这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因此,煽情就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有力武器。对此,陆伟称:“节目的模式会导致有煽情内容,但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不会刻意,也不是哭哭啼啼的,而是温暖感人的。”为了达到效果,《中国好声音》甚至录制200多个故事,但最终播出的只有24个,淘汰率很高。但宋柯表示,“煽情对我没用,我只看他当场的表现,要是人人都这么做,那还要唱歌干吗?”  针对“情感泛滥”的现象,曾做过《舞林大会》评委的金星也严厉地告诫选手:“你们不要想着煽情,好好跳你的舞。”  星八客  观众需要故事和传奇  很久不看选秀节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像个白痴一样对着电视机流眼泪。曾几何时,当电视上的选手说着自己如何穷、自己如何苦、自己如何累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时,选手哽咽、评委饱含着热泪电视机前的我也一样流下眼泪:多励志的故事,多化茧成蝶的传奇。但每每回过神来,却又恍然觉得这感动来得有点廉价:为生活为理想而奋斗是多么的自然、应该,只是被灯光舞台一包装,就击中人的软肋。这种故事真有什么营养么?导演王小帅就曾说,国内一部分观众基本还停留在煽情、感动的阶段,哭了,乐了,这便是标准。  但现实是,爱故事,是人的天性。不止电视观众需要故事和传奇,小到一个销售员,大到一个公司上市,都需要先讲好一个故事,当我网购手袋在两个品牌中不知如何取舍时,我会点开“品牌故事”来看看,谁的故事动人就买谁的。  好故事就是吸引力,吸金力,当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纪实新闻都不能保证百分百真实性时,我们又何必强求一个有目的性、唱歌的选手讲的故事要百分百真实呢?需要提高的是我们自身的泪点,你的泪点高,说不定能推动很多产业的进步。(刘丽琴)  作者:刘丽琴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UN100)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为什么现在唱歌的节目,一半时间在唱歌,另一半时间在演煽情戏?_百度知道
为什么现在唱歌的节目,一半时间在唱歌,另一半时间在演煽情戏?
好像全天下的可怜人都去参加唱歌节目了,从来没见过一个这样介绍自己的:大家好,我叫XXX,我温饱能解决,偶尔吃次泡面,没住过地下室,没有过感情挫折,身体也健康,父母身体也不错,孩子身体也不错,我的家乡没发大水,没地震……总之一句话,我就是一个正常...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就好像一到中考高考所有考生都死爹死妈了呗,博取同情分
采纳率:50%
炒作,提高收视率
音乐加故事,煽情呗
要的就是关注度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另一半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各种明星的唱歌技巧。
1 、听崔健的演唱 他
的一位师兄是这样评价的,听崔健唱歌是什麽感觉?他说,如果我是女人,就有被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猛烈地拉到怀里的那种感觉。
2 、老狼黄耀明的演唱技巧 充满浓烈文艺色彩的黄耀明和 “ 恋恋风尘 ”
的老狼,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歌手,难得的首度合作,一起出现在黄耀明的专辑《新曲 精选》里。什么令两大情歌高手双剑合璧齐唱新歌《来》呢?
“ 其实是大名鼎鼎的电脑公司 MICRO SOFTVARE
希望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找歌手帮忙推广知识产权和反盗版宣传,正东唱片公司老板提议我和老狼合唱。 ”
这次第一次合作,两人如何看对方的音乐呢? “
我们很似二重唱,实在难以想象彼此很接近,从唱片里听,我们声音很像,感觉好得意,非常爽!虽然,我们并不太熟悉,两年前才第一次见面,前后相聚不过三次,也只是听过他的前作《恋恋风尘》,但我很喜欢他的声音。他可以做好多尝试,他的演绎并非讲究技巧和修饰,只是好自然。如果要清楚分辨我们的声音,值得注意我在唱歌时是极度风格化,而他则极度自然化,这两种不同方法,混在一起产生不同的火花。
” “ 在内地的乐坛里,像我和郑钧都是追求自然的演绎,其实,在录音时就是一种表演过程,自然亦是种技巧,我很珍惜这种追求完美表演的机会。
3 、林依轮回答歌迷问唱歌秘诀 军校大学生:你的嗓音很有磁性,请问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嗓音,有何秘诀? 林依轮说 :
其实每个人的声音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在声音形成方面不会有什么秘诀,反而在后期对歌曲的诠释方面,会运用到一些声音的技巧。应该说是对歌曲的理解,而不是对自我
四、蔡琴谈唱歌技巧 主持人:這些年你的唱片在音色上的感覺是更溫暖一些了,是不是和你剛才說的心態上有關係?
蔡琴:有關係,另外和我陳述的技巧上有關係,我的技巧越來越好,唱歌畢竟除了情感之外,還要有技巧的表現,技巧是需要經驗的。我很重視我的每一次演出的機會,因為重視才能唱好每一首歌,我都把它當做練武功來看,所以你會看到我的技巧上得到一個進展。
五、陈慧琳谈演唱技巧
1、问:《我要的只是爱》唱起来有没有困难?   
陈慧琳:很困难,在技巧上是我以前所没有的。《我要的只是爱》的音域很广,高高低低,要用很多力气才能唱得好;《是我不好》唱起来要很用力,监制认为这是一首抒情歌,要我唱起来要轻一点,我练了很久才唱得好。
陈慧琳为了在专辑中呈现不一样风格,特别与制作人研究出适合每首歌的演唱方式。快歌部分,增添了层次感的声音表情,风情万种,收放自如;慢歌部分,以更沉稳内敛的演唱技巧,去真切的带出每首歌最适切的独特味道,令人感动却丝毫不煽情做作。如果我们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感受到Kelly在歌唱上越来越细致的情绪表达。
Kelly为了在这张专辑上呈现不一样的演唱风格,特别在录音之前,就跟制作人反覆讨论,研究出每--首歌最适当的演唱方式,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Kelly这次的唱腔上有著很明显的不同,在声线的表达上,快歌部分,增添了层次感的声音表情,风情万千,收放自如;在慢歌部分,以更沉稳内敛的演唱技巧,真切地带出每首歌最适切的独特味道,令人感动却丝毫不煽情做作。如果我们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感受到Kelly在歌唱上越来越细致的情绪表达。
六、梁咏琪第四张国语专辑中的演出技巧
这次『新鲜』专辑的曲风,部分延续『胆小鬼』的英式民谣曲风,在这一部份,制作人李 菘加入更多特别的装饰音色让曲子的彩度更多,也就是让人听觉感受上面更缤纷,宛如田园盛开油菜花田,微风轻佛过,点缀斑烂的蝴蝶。
这次的田园风,搭配著夏季的感觉,除了一贯知青的新鲜不作怪,知性不严肃的梁式好词,以及从不矫情刻意的唱歌方式,技巧上的进步,竟是一日千里,尤其特有的梁式真假音,更显成熟自如。
制作人刻意地让歌曲在曲式有不同的变化,却主轴不变,如「中意他」,非常 PAGGAE ,却把自然、恬淡却深刻的田园味,揉在 GIGI
的唱腔和节奏中。
七、对梅艳芳的唱歌技巧评价
梅艳芳是一个完全的成功艺人,得自天赋优异的演唱实力,后天勤练的歌唱技巧,独特风格造型色彩,顶尖的舞台设计及演出,嗓音沉稳低回,特殊富磁性哑音运用的极具魅力,偶有拔尖的高音技巧点缀是其特色,节拍的控制非常精准,是为天才型的歌者
八、 迪克牛仔 对唱歌技巧自我点评
我自己去讲这个有点怪。其实我想,性格跟声音比较不同,然后,我想演绎的方式也会跟时下的一些歌手会不一样。我自己是觉得我在唱歌用心用得多,技巧可能用得比较少,会比较直接,比较没有考虑太多,但是很用心、很用力,这个大家应该清楚了。
九、林志炫谈自己的唱歌技巧 有人问林志炫:你为什么都挑那么难的歌来唱?这时,林志炫就会笑笑,然后再作解释:
“因为作为歌手,如果你整张专辑所挑选的歌曲,大部分人在KTV都可以唱到你那个水平的话。那当歌手就没意思了。你是应该要比别人好一点的。”
  说到底,林志炫就是喜欢让大家 “稍微”的追不上。他理直气壮的说,那样大家才有挑战的欲望呀!
  老是唱这么高难度的歌,难道不觉得累吗? “我是乐此不疲,哈哈!如果大家落后很多,我会放慢一点脚步,这是我最近学习到的一点。”
  对林志炫来说,当歌手的乐趣,除了本身歌曲有高传唱度的认定价值外,别人懂得欣赏,知道他哪里唱得很棒,有哪些地方是一再突破,都会让他感到高兴。
“我上自己的官方网站,常常会看到有人在讨论我的歌,他们不是在讨论好不好听而已,而是在研究歌曲哪一段很难唱。发现自己唱歌被人家当成学问来研究,那很过瘾。虽然这些人在普罗大众当中是少数,可是也是很珍贵的,应该被重视。”
  林志炫唱歌到底有多好,相信不用加以吹擂,听众是心里有数,然而这个被冠以
“美声歌王”的歌手,却谦虚的表示,他还有很多歌曲是唱不到的。他说,每次唱完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有新的课题要学,至今仍觉得自己的声音张力还不够。
“我现在唱歌的发挥,就技巧和现有条件来说,大概已经发挥到98%了。这还不是极限,就算你做到现在情况的100%,可是两年以后,你还会再进步。当你知道有这个空间之后,你会试图要再往上,这是一定的。
十、一歌迷对 陈奕迅 ( EASON )唱 《黑白灰》 的歌唱技巧评价 喜欢 EASON ,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我是绝对为
EASON 的声音和他对唱歌的投入而征服的。无可避免听到他唱天下无双,竟彻底被他的声音震撼, EASON
的声音,真是有一种力量,不是为唱歌而唱歌,而是充满诚恳,为了表达而唱。我承认我错了,不该以貌取人,奇怪的是,当我全心的接受了
得声音以后,他的脸,竟突然之间变得很可爱,有一种倔强和任性,自以为是的样子,印象最深的一次看到他穿着黑色礼服,闭着双眼唱着黑夜不再来,他如此陶醉,我也觉得又找到了自己钟爱的声音。
而 《黑白灰》 是让我心寒的,有人曾说过, EASON
是目前华语歌坛音域最广的歌手,其实在他的演唱会中,他以跨越三个八度唱出黑夜不再来已经可以很好的证明这点,他完全没有必要运用假音也可以唱的很好,但究竟是为了要迎合听众的需要,还是要显示自己的水平,在黑白灰里大呼小叫,让我竟没有勇气去听第二遍,最喜欢的是据说最没有难度的猜猜寻。的确,听了这两张新专辑,觉得
改变了,悦耳的歌越来越少了,几乎每一只都不那么容易学唱了,几乎都不知道在唱什么了,假音技巧越来越高明了,歌却越来越难听了。每次我看到对他的褒奖,我都会心寒,我可能真的没有欣赏能力和水平,我只想要那个唱歌能感人的
EASON ,唱歌动情的 EASON ,在唱着,驾驭着那支歌灵魂的 EASON ,我不要那个掐着喉咙怪叫的 EASON(
他可以在演唱会里随意改唱,但不是在给人多次欣赏的专辑里 ) ,不要迎合台湾大陆风格的 EASON ,不要!
十一、邓丽君追求唱歌技巧 1
、邓丽君在确定了自己的志向后,相当勤奋地练习唱歌技巧,邓爸爸更每天早上应邓丽君的要求,载她到河边吊嗓子、练声,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朝阳歌唱,让邓丽君的声音越来越纯美,唱腔也越来越成熟。
2 、费玉清这把抒情之最的男声、以他的行家视野,分析了邓丽君以下的唱歌技巧: ①
邓丽君唱歌也用装饰音,但不带丝毫匠气,感觉是软绵绵的。最能体现这种特色的,当数《甜蜜蜜》。 ②
邓丽君换气的手法非常迅速,头一侧,在半秒内就完成。各位如果仔细去听,会发现她唱歌几乎是没有 “ 呼吸 ” 的,在听觉上非常干净。 ③
邓丽君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听她唱歌根本不用看歌词。很多资深歌手在这方面都很坚持。可是这对年轻歌手来说却很 “ 老气 ”
,唱得不清不楚,还理直气壮说是 “ 特色 ” !
十二、 针对王菲之音色谈其独特的歌唱技巧
最初听王菲,只是为其动听的歌曲所吸引,《容易受伤的女人》、《执迷不悔》、《季候风》、《如风》……这些旋律优秀、哀宛动人的歌曲到今天听起来依然动人心弦。渐渐发现自己竟然陷入这个有魔力的女人的声音不能自拔,只要是她唱的歌曲,我都会觉得好听。曾经看过一本杂志对歌迷的调查,很多人跟我一样,竟然也是迷恋上她的声音,至于唱什么倒不重要了。王菲仅仅凭声音就可触动我的灵魂,深入到内心最细微敏感的神经末梢。然而如果王菲仅仅是个凭声音打动我的歌手,我也绝无理由如此迷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琢磨何以有如此多的人如我一样,陶醉于这个女子如春燕呢喃般的吟唱。慢慢听得多了,也算听出些门道,加上与欧美一些实力女歌手唱法相印证比较,对王菲逾听逾是心惊,既惊于这个女子对于流行音乐的敏锐触觉和天赋悟性,更惊于其高超的歌艺,把声学的各种巧妙运用地蕴藏于自然平淡中。
欧美流行乐坛的唱法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一套比较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例。内地乐坛这里就不想着墨了,那英算是内地乐坛的潮流人物,唱了这么多年,直到加盟EMI出《征服》专辑时,才说自己真正才开始唱流行歌曲,其他歌手可想而知。现在内地不少教通俗唱法的教师,本身还是从教美声或是民族唱法转过来的,内地乐坛要在世界上闯出点名堂,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港台乐坛因特殊的原因,与国外流行乐坛接触较早,特别是受日本乐坛的影响较大,在七十至八十年代,也只有少数比较有悟性的歌手吸收了欧美流行音乐的技巧,在一众歌手中显得出类拔萃,拿邓丽君来说,大家都觉得邓丽君的歌很动听,究其原因除了嗓音外,从唱法上比较,你就会发现跟她同时代的华人歌手与她相比落后太多。九十年代以后,港台乐坛歌手逐渐意识到唱法先进的重要性,从音乐体裁和唱腔上纷纷向欧美乐坛靠拢。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把外来的东西与固有的东西相融合。东方人的嗓子大多具有细腻纯净的特点,与西方人特别是黑人歌手比较宽厚的嗓音不同,一些歌唱技艺直接嫁接过来,表现的效果天差地远;语言问题也不容忽视,汉语讲究字正腔圆,古人对唱曲早已有云“字清为一绝”,与欧美唱法中发浊音甚至有时故意制造模糊的效果,要求上大相径庭;再有就是欣赏习惯,平淡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境界,这些美学原则深深地融入到艺术欣赏的方方面面,拿演唱来说
,如果演唱中文歌曲总是听到夸张的换气,刻意地转音,久而久之耳膜会不舒服,更谈不上打动听众了。而这恰恰成为一些新生代歌手的通病,为显示自己的唱法“与国际接轨”,不讲究歌曲表达的意境,没来由的炫技,结果以技害意。
这也正是我要把王菲列举出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我是她的歌迷,更因为她的唱法对华语乐坛具有着建设性的影响。华语乐坛的发展是一个从学习到回归的过程,欧美的唱法对华语乐坛来说,绝不能是简单模仿,某些音乐人教学生,给学生定一个国外歌星,让其去模仿,这是很可悲的。学习是应该的,借鉴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东方人自己的特点,把欧美的演唱技艺融入到自己的歌艺中去,成为表达歌曲内涵的一种需要。
王菲最可贵的就在这里。在她的演唱中,你几乎找得到全部演唱技巧中想要的理想效果。什么混音唱法、气声唱法、高低音转换的平滑、真假换声点的模糊、共鸣与气声的融合……样样俱美。其唱腔既有传统的演唱技法,又吸收了欧美流行乐坛唱法的长处,时而还借鉴美声的技巧,但是其演唱却是完整统一的,各种技艺在其近乎完美的控制下,青山隐隐归于平淡,若是细心体味,却又是无声处听惊雷。
曾经在《十面的王菲,蜕变的精灵》一文中谈到:“简单地可以把王菲的每一次进化都视为主流和另类之间的摇摆,这也符合事物循环发展的规律。每一次轮回,王菲就获得一次蜕变的成熟,愈变愈见精致,愈变愈见大气,王菲是一个综合的矛盾体。而统领这一切的,是王菲天籁般的音质、超凡的歌唱技艺以及惊人的音乐悟性,三者缺一不可,为王菲赢得了在音乐王国中自由的权力。”不错,任何一个成功的歌手而言,美妙的歌喉是歌手吸引听众的基础,也是驾驭演唱技巧的基础;超凡的歌唱技艺是歌手表现的手段,技艺越精湛纯熟越能够游刃有余地演绎歌曲;音乐悟性则是歌手能否适应不同的音乐体裁,以及表达歌曲内涵的关键,同样一首歌曲,不同的歌手演绎出来意境和听者的体会都是不同的,其实跟歌手自己的音乐修养以及风格有关系。作为一个歌手,能够“自由”,我想这已经是音乐修养的极高境界了,而在自由的前提下,从歌曲的表达需要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则是至高境界。李宗盛评价王菲《王菲》(97)专辑,认为其“放弃了技艺”,其实不过是一种反璞归真的表现罢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由是指歌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表现的张力,“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不是万能,非要王菲像玛丽亚.凯丽那样发出海豚才能发出的声音是没有道理的。
欣赏流行歌曲,听声为下,听技为中,听境为上。对于歌曲的内涵与竟境的表达,写来有些抽象,另文撰出,本文仅从王菲的音色和演唱中常见的技艺入手,对王菲的歌唱艺术作些分析,与音乐爱好者们共同探讨。
音色三美:   
王菲天生是华语乐坛罕见的美嗓,真声亦具有美声歌手嗓音的某些特质,通透明亮,高音铿锵有力,低音自然柔美,不需要用太多的气息和共鸣即可演唱出亮丽饱满的音色,这为其采用气声和假声演唱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获得了常人没有的先天便利,因为转换更加自如。从王菲本身的嗓音来说,最大的特点是——空灵,这也是很多人把王菲的嗓音形容为天籁之音的原因。这就像是上帝吻过她的嗓子时留下的印记一样,无论王菲演绎何种类型和风格的歌曲,都会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因为她那空灵的音色。华语乐坛有过不少女歌手模仿王菲的唱腔,最后都不会成功,技艺上难以跟上是一个原因,天赋的嗓子那更是学不来的。你可以说陈琳、金海心、许茹芸、许美静像王菲,并且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然而他们都没有王菲的特点——空灵。
   空灵之质——通透。   
声音的质感是音色的主体,王菲的音色质感之美,犹如柔润透明的美玉、清澈见底的溪流,又如澄净深遂的天空,穿透感极强。加上气息的通畅,使王菲的声音天生具有特殊的美感,不需要特别地调整呼息即可发出动听的声音。这种通透的感觉让人聆听王菲的歌曲有种醍醐贯顶的快感,又如盛夏咀嚼冰片般地惬意。像《迷》、《天空》、《菲靡靡之音》这些专辑不用说了,97年以前的王菲演唱方式真声运用相对较多,高音部分也是以欢快明亮的真声直冲云宵,很多经典名曲都是体验这种快意的素材,如《梦中人》、《誓言》。97年以后的《飞》、《催眠》等也是透明音色的集中体现。
   空灵之锋——光泽。   
质感是音色的主体,那么光泽感则是音色边缘的锋芒。王菲的音色具有一种很自然和谐的金属光泽。唱高音不散,唱低音不粘,唱强声不噪,唱弱声不虚。即使只用很少的气息,发出的声音依然聚而成形充满光泽感——这其实是很高明的共鸣技巧。说到这里,拿当年的《相约九八》来作个比较,按说那英的嗓子比王菲的厚实,然而合唱部分王菲的声音却比那英的嗓子抢耳朵,就是这种具有金属光泽感的共鸣音的作用,能够聚声合气,使王菲的嗓子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突围而出。像98年的《唱游》专辑里面的歌曲,特别是《脸》、《半途而废》、《小聪明》都是体会这种光泽感的典范。
   空灵之彩——飘渺。   
王菲嗓声变化之妙,在于共鸣与气息之间的转化。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王菲略略放松声线,融入气声的技艺,即成似断还续的飘渺稀声。曾有个别台湾歌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王菲的声线“飘”,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领域妄加批评。试想,如果歌曲都以她那样的密实的方式去演唱,流行歌曲也就没有变化可言了。王菲的飘渺是空灵音色加上气息运用结合而成的艺术效果,王菲歌曲中的华彩乐章,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音色和表现手法去完成。听听王菲的《天空》、《彼岸花》等曲目,空旷高远的意境即由飘渺的音色而来,展示出歌曲独特的风格。《分裂》这首歌曲,唯有王菲以飘渺迷幻的唱腔方能演绎得入味三分。王菲还有首歌曲叫《飘》,当真是歌如其声,空灵飘渺如天音遗世,听之令人痛入骨髓。
   唱法六妙:   
唱法与音色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唱法不仅能够使歌者更容易驾驭歌曲,也能增加音色的表现力。试把92年以前的王菲与之后的王菲相比较,虽然之前的王菲也是好嗓子,但是却不具有后来的王菲那摄人心魄的声音魅力。从美国归来的王菲,以前不少乐评人只注意到其soul唱腔给香港乐坛带来的冲击,实际对王菲而言,整体唱法上的提升,使声音的表现力流光溢彩,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她至今仍能屹立华语乐坛巅峰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没有后来唱法上的突破,就没有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王菲。
王菲唱法的最大意义在于,吸收了产生于欧美流行音乐特别是黑人音乐的一些技法,结合自己嗓子的特点和传统技巧,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了融合的方法,并对一些技巧运用程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因此,我才敢断言王菲的唱法对华语乐坛有着建设性的影响,有不少歌手模仿王菲,这实在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对此应该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或许在她们的模仿中,还能继续发展这条路子。以下把王菲演唱流行歌曲时的一些常用技术稍作评述,虽然一孔之见,未能概全,但管中窥豹,亦能睹见冰山一角。
1、气声与共鸣   
国外一位著名音乐人指出:“谁控制了气息,谁就控制了歌唱。”气息是演唱歌曲的支撑,也是变化的支撑。强弱的变化在于声,虚实的变化则在于气了。
如果把声音的表现分成两端,一端是充分共鸣的亮丽饱满音色,一端是气息流动的放量,这两端中间的过渡带,即是王菲千变万化的音色表现,或清晰或模糊、或明或暗、或刚或柔、或厚或薄,这其实就是气息的控制所产生的变化。王菲属于气息悠长的歌手,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以前很多歌手,演绎歌曲只知要通过共鸣产生饱满圆润的声音,这跟中国以前的民歌和美声的教学方法有关,在以前很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没有真正的流行音乐的,不充分共鸣和气息的掺入恐怕算是离经叛道,“气声”以前在国内的音乐教学中是被教师告诫要避免的。而在王菲的《你喜欢不如我喜欢》中,她在前半段甚至差不多放弃共鸣,但效果是好的,能够表现一个女人自怨自艾的心态,但这些方法与传统方法是格格不入的。不充分共鸣和气息的掺入之后,如何能够保持声音的美感?这就是技巧问题了。关键看如何保持声音的质感。
拿《矜持》这首歌来说,这首歌是能够体现王菲运用气声的很好的例子。这首体现少女纯净细腻情感的歌曲,需要极柔婉纤细的声音去表达,很多句尾都是以气声演绎,王菲的声音已小如蚁语,气息已收到细如发丝,但声音仍清晰可闻,质感仍在。王菲能够把少量的气息,聚于一线,即使再少的气息,也能发出有质有形的声音。我认为流行歌曲唱高音其实还未如唱弱声困难,主要是如何弱而不虚,不要成为没有质感的喘气这点比较难。这需要歌者极高的控制力。
再看气声与共鸣的融合,王菲的声音能够在清晰与模糊间自由流转,如行动流水,绝无滞涩。听听王菲的《天空》,这种气声与共鸣融合流转的功力几达华语乐坛登峰造极之境。
   2、真声与假声   
前面说过,王菲的音质天生具有美声效果,加上技巧的纯熟运用,这使得真假声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容易分辩。据我看来,王菲是十分懂得演唱中的“关闭”技巧的,向来很多歌手只懂得打开,希望唱出的声音又响又亮,这样最终会输于变化,打得越开,越不容易实现转音的平滑过渡。王菲无需要太多的气息,即实现了圆融清澈的共鸣,在转音之前,气息瞬音关闭,即调整到假声的演唱状态。真假音之音的过渡平滑自如,无迹可循。初听王菲时,总感觉王菲虽然唱腔中有变化,但变化在哪里却不容易听出来,其实就是转换技艺的高明,既能模糊换声点,又保持声线的舒缓自然,以免技艺的运用损害了歌曲的意境。近年来王菲对于假声的运用更是逾加纯熟,随心所欲,毫无征兆可言。
说到这里,仅拿一首《半途而废》就可说明。《半途而废》是一首难度很高的歌曲,节奏是比较明快的,特别是后面的华彩部分,这种快节奏歌曲要频繁采用真假声转换本已不易,由王菲演绎开来,已经达到真假声的完整统一,浑然一体。
在一些比较具有艺术性的歌曲中,可以说假声是必要的手段,也是歌曲风格和意境的需要。试想如果王菲的《新房客》后面的高音部分,去真声去唱“哪里找……一切很好……”这些字句会是什么效果?肯定大煞风景。并且王菲的假声也是一种十分艺术化的假声。即使是在采取类美声的假嗓唱《脸》、《寒武纪》时,也可明显感觉王菲的假声既不同于专业的美声,也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手的假嗓,实则是采用美声歌手的发声位置,把发声点向后调整,而唱法实则还是流行歌曲唱法得到的特殊效果。
   3、颤音与挫音   
应该说,流行歌手中大多都是懂得用颤音的,王菲只是比较出色而已。就像是人声的“揉弦”,延长音中如果没有揉弦,效果就会觉得干涩。拖长的尾音是王菲的演唱特色之一,因此颤音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动听的颤音来源于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之音的来回交替。如果觉得这样说不够形象,就去听听王菲《唱游》专辑中的《飞》、《你》。在王菲的歌曲中,很多颤音的运用早已不仅是声音的技艺,而是表达情绪和拨动心弦的利器了。
把挫音在这里提出来,只是因为同样是王菲处理歌曲字句尾音的方式。这种挫音也时表现为气息的突然中断,如《天空》里唱到“藏着是谁的思念”,“我们天空何时才能连成一片”、“叠着层层的思念”等句,尾音尽头突然中断,让听者感受到一种顿失所爱般的痛楚,中断之后再衔接,再给人一唱三叹的韵味;也时表现为声音的以急速的气流回收,像《感情生活》唱到“听得不好意思寂寞”,尾音以气声快速回收,表达的情绪感十分强烈;有时还表现为尾音的突然降调,如《过烟云烟》里最后一句拉长的尾音,微微一颤就转为降调,比较生动地表达了歌者的无奈的心绪。这些处理方式在王菲的歌曲中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听。
   4、咽音。   
王菲的咽音唱腔技术当初是脱胎于小红莓乐队的主唱Dolores。其实咽音发声技术也并非Dolores发明创造,只不过她把这种技术放大了引入到唱演唱中来,成为独特的风格。我说王菲的唱法对于华语乐坛具有建设性的影响,咽音技术的采用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咽音发声技术在教学中往往是为解决高音问题的提出的,就是要找手指压住喉咙发元音α的那种感觉,可以提高音域,对于东方人来说,其实还有润音功能。东方人的嗓子大多比较细腻纯净,高音区如何保持美感是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试想如果细腻的嗓子直接冲到高音区去,显然会显得单薄,利用咽音发声技术,高音区就会显得饱满圆润。在这方面,王菲是很聪明的,她学到的是提高自己声音张力的发声技术,而很多人往往只看到王菲唱“啦啦啦……”就说王菲模仿Dolores,实则王菲为大多数亚洲女歌手指引了一条突破高音的方法。再有咽音技术还可以扩展童声音色,如《流浪的红舞鞋》,展现的是如童话般的梦境,王菲在这首带着淡淡的歌剧影子的歌曲中,融入咽音唱腔,展示了一种温馨和谐的童声色彩。
5、混音   
所谓混音唱法,是在真声与假声或真声与气声的中间带寻找一个发声位置,得到一种介于真假声之间的声音去演唱歌曲,从而获得磁性、沙感、细腻和飘渺的艺术效果。混音唱法在国外都发展很多年了。华语乐坛发展至今,真正要找出像样的混音唱法还真不多见,女歌手中更少,男歌手中杜德伟算是尝试比较早的。现在随着东西方流行音乐交流加快,混音唱法渐渐开始风行。像杨坤、阿杜这些新生代歌手都是这种唱法,但是像阿杜刻意演唱的痕迹还是太明显。
早在早期的王菲,其实已经开始实践这种唱法,并且至今还难以看到能够如王菲这般对混音唱法把握得如此自然的歌手,毫无生涩感和刻意造作。这也是因为前面说到的王菲对假声、气声的运用的纯熟,所以要寻找一个中间介质的声音比别人更为容易一些。如果有人对此有怀疑,那么先听听王菲94年的《讨好自己》,这首较早的歌曲中王菲已经能够把混音处理得通透飘渺,亦真亦假难以分辩,这不仅需要掌握极难的发声技术,也是嗓子的天赋使然,别人是难以企及的。另外王菲的混音超越别人之处还在于,虽然采用真假声之音的中间音色,但仍然能够保持声音的光泽感。再以98年的《感情生活》为例子,这首歌曲王菲几乎全以混音一气呵成,特别是从“不想信我的耳朵……”开始,声音运用之妙神鬼莫测,那样具有极强光泽感的混音实在不知道王菲是把嗓子控制到何种程度才发出来的。
6、自然   
老子曾经说过:“大道自然。”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道家也好,中国传统哲学中,都渗透着追求自然和谐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做人追求平淡从容,作画、作文注重天然去雕饰,而歌唱作为一门艺术,也一样受到这种观念深深的影响。这不仅是创造艺术者的美学观念,也是听众的美学观念和欣赏习惯。
王菲的歌唱艺术,最大的技巧是自然,这才是她十多年屹立华语乐坛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大味必淡,大音稀声,再炫丽的东西看久了也会厌烦,米饭吃了这么多年,饿了你还是要吃它。当年王菲也一样尝试R&B,那时在华语乐坛这种音乐体裁还很罕见,但是那并不适合她,太闹,太繁复,所以之后她放弃了。通过这么多年,形成自己疏离的风格,用简约的音乐即触动你的内心深处。
自然不等于是没有技巧,前面说的那些歌艺王菲都做得很好,但是做到那些是不够的,很多女歌手也一样能够掌握这些技艺,但是她们却没有王菲的自然。在王菲的演唱中,没有夸张的进气,没有夸张的换声,没有刻意地表现磁性,真假声转换、气息与共鸣的融合都处理得自自然然,浑然一体,真正达到技巧为表现歌曲服务,形成一套统一的艺术整体。所以我们听王菲的歌曲,总能不自觉地就被她深深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为其打动,而忽略去体会其唱腔中的用心,一切都那么自然。就像我们看到一幅山水画,体会到的是深遂的意境,而不是一笔一笔的墨汁。王菲在日本武道馆开演唱会,不唱日文歌就能把上万的日本歌迷吸引到场,其实在很多歌迷的心里,王菲的声音本来就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是音乐的一部分,像一架精巧的乐器的鸣奏,而不是人声。
最后,顺便谈谈很多人给王菲贯以的各样头衔看法。亚洲天后也好、文化名人也好,其实最好的头衔就是“王菲”,对于一个享有吉尼斯销量纪录、创造华语乐坛历史的人来说,
“王菲”二字就是最好的称喟。就像提到鲁迅,有谁会傻到前面加个“著名文化家”呢?鲁迅就是鲁迅,无需要再多加解释,同样,王菲也就是王菲——全华人只有一个这样的王菲。
十三、张惠妹不同阶段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A-mei张惠妹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近日张惠妹出了她在华纳公司的第三张专辑《勇敢》。听罢有些失望。音乐在进一步的市场化中,继续丧失着原先她于丰华中,所被策划出和经她完美演绎出的个人风格。这张专辑,音乐性正在被“真正的流行”所替代——专辑选用的基本上都是韩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曲式。而张惠妹在此间的演绎上,延续了前两张在华纳所出专辑中所使用的主要的声乐方法——这种声乐方法与她在丰华时确有较大的不同。而,这种声乐技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有着对于阿妹的意义和作用,有其必然性。在这,权且将阿妹在丰华和在华纳作为其声乐方法的2个阶段,回顾阿妹的过去,注目阿妹的当前,总结一下阿妹的声乐特点和技巧。
  张惠妹是我一直所以为的声乐奇才。就象我所喜欢的惠特尼休斯顿一样,张惠妹的真声有金属般的光泽,音域宽广。无论快歌、慢歌,柔和的还是有力的歌曲,抑或各类的流行的和殿堂的曲风
——爵士的、摇滚的、R&B的、流行的、小调的、民族的、甚而美声的……,张惠妹都能实现演唱的高分,是一位罕见的全能型的歌手。也可以说,张惠妹是一位音乐感觉极好,并且声音素质极佳的歌手——良好的音乐感觉有赖于个人的音乐素养培养和积淀,而声音的素质,则既靠着先天所定,也在于后天练就了。
  张惠妹音质有多少天定优势,要去量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她与阿妹妹组合中,她的亲妹妹张惠春的比较得出看法
——张惠春也拥有着和张惠妹一样的浑厚的声音。对于女歌手,这种特质是比较难得的,而中音区的表现,是最能说明浑厚这种特色的。仰仗遗传,两人在中音区都是温厚与浓郁的,音色十分相似。但是,张惠春在高音区的音高和力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得她的演唱类型的面明显比张惠妹来得狭窄。
  张惠妹音质的可贵,就在于,一方面,阿妹的音色独特;另一方面,她的音域在流行歌手中是宽广的,在低音、中音和高音区,每个音区她都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和方法。这里面大概有不少是因为天定,但更多的还应该在于个人的开发,否则,身为同胞的妹妹张惠春极有可能在音域上不亚于张惠妹。
  证明这一点的自然是张惠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她的种种作品,特色的稳定是需要技巧的
——技巧需要歌手去不断地试验和确认,直到在不同歌曲演绎上达到不同音区音色质量的稳定,实现“均好性”。当然,高音区的能力是历来张惠妹为人所知的特色。但是,一位好的歌手,并不只是依靠着嘹亮的高音就能制胜的。以下看看不同音区张惠妹的演唱特点。
  就已有作品看,从前,张惠妹的低音区常常使用的是在传统声乐技巧上视为禁忌的压低喉头的方法演唱。但是,张惠妹在压的程度上作了恰如其分的控制,没有使声音因为位置的过低而哽咽住,或者放不出,相反,合理的低位置,借助于灵敏的麦克风和现代音乐录制设备,张惠妹低音演唱方法的收敛和内抑,在歌曲的整体中发挥了低音部分非常好的作用,呈现出内敛、感人的效果
——譬如《旅程》专辑中我所偏爱的歌曲《雪地》,主歌开头时的两三个乐句,为副歌呐喊式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含蓄、深沉、甚而有些冷硬。
  而高音区的演绎,阿妹通常使用的是全真声
——譬如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能够代表性地说明阿妹的演唱方法的《站在高岗上》,最后一个音,也是整首歌的最高音,阿妹靠的是其过硬的嗓音条件和底气的支持。
  这和另一位大家熟悉的力量型的歌手李娜是不太一样的。李娜受过系统的民族声乐训练,尽管个人的志趣指引着李娜最终走上了通途声乐的道路,但民族声乐的方法显然还是给了她最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她声乐演唱的大厦是建筑于民族声乐方法上的。李娜的高音演唱,混合声技巧用得比较多
——当然李娜也是中国最好的歌手之一,李娜真声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李娜的真假声混合时,声音基本上还维持在了半真声的状态上——《青藏高原》开篇和最后一个乐句的两个最高音就是如此的。李娜的声乐技巧的方式在相当长一点时间内,通过所配唱电视剧的传播,影响了诸多人。李娜声乐演唱上非常注重咬字的清晰,收韵甚至过于强调——这也是以李娜为始创的这一支通俗演唱技法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因为,通俗音乐毕竟是较为贴近听众的,这么做显然是夸张了的。无论如何,李娜为相当长时间内中国通俗声乐的演唱方法做出了绝好的开拓和示范,而这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李娜随佛缘而出家,淡绝于歌坛后,这一点更不再为人们所熟记了。只有,当那首那首传唱不衰、高亢嘹亮、悠远感人的《青藏高原》响起,以及在偶尔的声乐比赛中,一个个类李娜的声音,顽固地扩张着瓮声瓮气、费力的演唱,我们才会想起她。
  那么,阿妹的高音区是不是全然使用真声呢?或者,阿妹是否不善于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法或者半真声呢?
  并非如此。在阿妹的歌曲《爱什么稀罕》和《纯真年代》里,几个高音的
“AN”和“AI”的韵,演唱难度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则容易唱破。演唱这几个音不用混合音都不行。而阿妹这几个音的表现可圈可点。声音集中在了鼻翼,喉腔较圆地撑开,嘴唇横移,腹腔提供气息支持,“AN”和“AI”的韵巧妙地收在了“A”上,力度大小适中,完成了几个高音的演绎。同样的方法还用于阿妹在《歌声妹影》演唱会上翻唱的莎拉·布莱曼的《TIMETOSAYGOOD-BYE》上,最后一个音的“BYE”,归韵在“A”上,由于音比较高,所以先是用半假声发出,继而在延长音上实现到半真音的转换,最后再赖以口腔的继续张大,落实为真声,如此,才使得长拍子能得到圆满的表达。
  至于张惠妹的中音区,则是有目共睹的。气声、叹声、咽声等的使用,因为当前使用者众多,并不为奇。而阿妹技巧上的优点不在于她在中音区演唱上有什么更多的技巧,而在于:一,阿妹气息均匀,在不逼紧声带的前提下进行的声带自振
——声音的颤抖的频率较快,非常的优美,声带的“紧”松与声音的“松”完美结合着;二,阿妹的声音表情比一般歌手更为丰富。听歌有如见人——仿佛能见到演唱者演唱时的表情和心情。这一点除了能说明张惠妹在每首歌、每个乐句、每个字词的斟酌和处理上,是认真的、用心的,更加说明,她在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力上的聪颖和天资。
  应该说,无论高音、中音、低音,建立于自身的声音特点基础上,张惠妹每一个音区的演绎都是到位和独特的。但是,一个歌手的音乐生命道路上,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至今我仍然不确切地知道到张惠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唱片《不顾一切》时,声音到底是由于什么问题,忽然变得如此不尽如人意。这张专辑的大部分歌曲,阿妹的演唱均表现得有些疲惫,精神不好的样子,声音沙哑,在该具备力度的地方,明显地有心无力了。
  这种情况并不象是一般的声带疲劳,似乎,声带受损了。后来,张惠妹华纳时代的唱片更加证明了这一点。阿妹的声音减弱了冲击力,浑厚的女声被削减成了沙哑。
  所幸的是,经过再学习和调整,看得出,现在的张惠妹,学会了适应和使用自己的新声音了。如今,随着阿妹音质的缺失,低音区和高音区都成了阿妹比较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大部分歌曲均维持在中音区。是而,阿妹需要借助于口腔发声位置的变化,转移声音的吸引力所在
——阿妹将声音的位置移到了口腔的前部——这也是时代给予张惠妹的机遇,在R&B哼唱蔚然成风的当下,放置于口腔前部的哼唱有了其合法性,这种半假声的技法甚至还是属于潮流的。哼唱技巧在音量上和音色上都会产生变化。一方面,音量削减了;另一方面,音色由于靠前,显现出一种柔软的透明感,有些妩媚的——《真实》专辑中,由阿妹自己填词的《感应》(是不错的词),集中体现了张惠妹这种新的技巧,声音集中于口腔前部上齿后的位置,哼唱出一种慵懒的感觉,撩拨人心。很庆幸的是,阿妹非常好的音乐感觉维持了这种原来与她声音本色不尽相似的哼唱的水准。
  半假声的技巧,是当前阿妹在避免了高音后,中低音区演唱的主要方法,声音的明亮好歹也算保住了。如今,这张《勇敢》专辑,无论快歌、慢歌,阿妹俱大量用着这种哼唱的方法演绎着歌曲。
  这个声乐方法并不是到了声带受损后,阿妹才及时发现的。早在《牵手》专辑时,由于市场策略的转变,阿妹在从
“丛林歌手”往“都市歌手”的转变过程中,曾经演绎的那部分经由陶喆等人制作的R&B歌曲时,便初显端倪了——比如《不要骗我》等——特别是《寂寞保龄球》。只不过,张惠妹那时R&B歌曲,走的倒是冷的路线,不似现在这么清甜。到了她在丰华的最后一张专辑《一夜情》时,这种甜味已很明显,因为,那时候,阿妹的音带已然有了明显的状况。
  曾经以为阿妹再也无法演唱大歌,事实却非如此。很愉悦地在张惠妹的
“2002世界巡回演唱会”上,看到她翻唱的江蕙的闽南语歌曲《鼓声若响》。编曲者创造性地在这首歌的主歌部分采用了纯吉他伴奏的形式,节奏舒缓,配合阿妹深情地演唱,随后歌曲进入了恰恰节奏,鼓声轻奏,副歌一起,音乐狂放时,阿妹招牌式的飙歌便起,音量、力度、音高完美地结合,全场哗成一片。
  但是,无论如何,如今的阿妹,在高音区的演绎上确实不如从前。这个演唱会上,阿妹还唱了崔建的《一无所有》,虽然夹杂了沙哑,气势自然也是不错,只是我想,在嗓音条件更好的从前,同样的气息,阿妹演唱出的效果一定是更好的。一个当然是音色的亮与暗不再相同,另外,阿妹从前声音颤动的频率也无法那般自如地维持了
——现在,她需要借助于喉腔的大打开才能维持她高音区的质量,可是,过大的打开幅度,使得阿妹的声音变得有些闷,声音摆动的幅度过大,难以使人神清气爽,每个乐句无论收的是哪个韵,都使听众仿佛感觉到一个“AO”的尾韵。声音,收住了。
  对阿妹如今的演唱还有一些意见。譬如她喜欢在过门、前奏,或者乐句句尾加花。可是,大概由于这些年未曾再加以对欧美流行音乐的学习,她加花的旋律十分模式化,总是以
“464531”结尾,艺术手段的重复是不同歌曲演绎上的失策。有时,甚至还是画蛇添足的。《发烧》专辑中的《KAUTH》就是一例。朴实感人的歌曲因为过多无用又模式化的加花显得多有累赘,演绎上让人失望。
  声带的损害对于歌手的打击其实是相当大的。如今,张惠妹能继续可贵地唱下去,当属不易。况且,将今日的张惠妹置身华语歌坛,并不逊色于绝大部分歌手,只是,对于当日的张惠妹,今日的她在声乐艺术上已不复往日的锋芒。尽管,依靠自己的出色的音乐感觉,阿妹依然还在唱着,唱着一些她说她更喜欢的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唱歌送君送到大路旁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