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设备 并联电容,设备功率因素补偿电容会变吗?还是 给设备 提供能量的那部分线路功率因素补偿电容提高?

> 问题详情
并联电容器可以提高感性负载本身的功率因数。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并联电容器可以提高感性负载本身的功率因数。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放年夜器的放高文用是针对变更量而言的,其放年夜倍数是输出旌旗灯号的变更量之比。2某电气元件两端交流电压的相位超前于流过它上面的电流,则该元件为容性负载3可控硅整流电路中,对触发脉冲有一定的能量要求,如果脉搏冲电流太小,可控硅也无法导通。4电感元件在电路中不消耗能量,它是无功负荷。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在实际应用电路中,多是感性的,线圈用的较多,会降低功率因素的。
我们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同。这个相同,不仅是有效值相同,而且瞬时值也相同,也就是说,任何时刻都相同。
我们又知道,电感和电容中电尝场佰渡脂盗拌醛饱互流与两端电**煌啵缛萘蕉说缪孤浜笥诘缌90度,而电感两端电压超前于电流90度。现在电感和电容中电流相位相同,所以电感两端电压与电容两端电压相位相反,也就是说,任何时刻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是互相“抵消”的。
感抗和容抗都与频率有关。必定存在某一频率,在这个频率感抗与容抗相等。既然电感两端电压是感抗乘电流,电容两端电压是容抗乘电流,所以在这个频率下,电感两端电压恰与电容两端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完全抵消。这就是串联谐振。
电感两端电压与电容两端电压完全抵消,那么电流不就是无穷大了?实际上电路中总有一些电阻,所以电流不会是无穷大,但电流很大是肯定的。此时串联电路呈纯阻性,即串联电路两端电压与电路中电流同相。
如果频率稍微降低一些怎么样?频率稍微降低一些,容抗变大一点,感抗变小一点,电容两端电压的大小稍微比电感两端电压的大小大一些,不能完全“抵消”,串联电路中电流仍比较大,注意比没有电感湿大,串联电路呈容性,当然不是纯容性,电路中还有一些电阻。从串联电路两端看,施加的电压没有变化,但电流比没有电感单纯是一个电容时大,好像是电容量变大了。可以这样考虑:感抗“抵消”了一部分容抗,使容抗减少,从串联电路两端看,就好像是电容量变大了。
应该注意到,现在容抗随频率的变化非常快,因为现在感抗与容抗互相“抵消”,频率变化一点点,“抵消”的程度就会差很多,也就是从串联电路两端看上去的电容量随频率很快变化,频率降低一点,“看上去”的电容量就会减少很多。
频率继续降低,感抗越来越小,容抗越来越大,直到感抗可以忽略,此时串联电路中电流与只存在一个电容时几乎相同,好像电感不存在。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电压和其中的电流计算电容量,与没有电感几乎是相同的。频率非常低时,就可以认为是完全相同。
频率从谐振频率稍微升高一些,所有情况变得相反,现在电路呈感性,但感抗比没有电容时小,从串联电路两端看,好像是容抗“抵消”了一部分感抗,使电感量变小了。频率继续升脯容抗越来越小,感抗越来越大,直到容抗可以忽略,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电压和其中的电流计算电感量,与没有电容时几乎相同。
对于电感和电容的并联电路,分析完全相同,只不过现在是并联,电感和电容两端电压相同,电感中电流和电容中电流相位相反,“抵消”的是电流而不是电压。
总之可以有效地提高有效功率。关于提高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 ,用并联电容的方法是可以补偿电感镇流器的无功损耗,若在镇流器的前后串联电容,由于电感电容无功电压的抵消,将使日光灯上的电压严重超标,会对日光灯的寿命有极大的影响,严重时有可能发生谐振,电路电流剧烈增大而烧毁线路的。我曾经在一个理发店中看到串联电容接法的日光灯电路,那个镇流器及导线被烧的漆黑。
海与人老 &
并联电路投尝场佰渡脂盗拌醛饱互入电容,不需要断开原电路,串联电路需要断开原电路才能投入电容器。莫非你认为供电电路可以随时断开电路吗。
wanwenhao1 &
•••••••••••
正确提高功率因数应满足两个原则:1不能影响负载的正常工作;2尽量不要增加额外的功率损耗。尝场佰渡脂盗拌醛饱互采用并联电容时,负载本身的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流都未改变,只是使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而电容器串联时,会改变负载的电压,影响负载的正常工作,所以不能采用。
在实际应用电路中,多是感性的,线圈用的较多,会降低功率因素的。
我们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同。这个相同,不仅是有效值相同,而且瞬时值也相同,也就是说,任何时刻都相同。
我们又知道,电感和电容中电流与两端电**煌啵缛萘蕉说缪孤浜笥诘缌90度,而电感两端电压超前于电流90度。现在电感和电容中电流相位相同,所以电感两端电压与电容两端电压相位相反,也就是说,任何时刻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是互相“抵消”的。
感抗和容抗都与频率有关。必定存在某一频率,在这个频率感抗与容抗相等。既然电感两端电压是感抗乘电流,电容两端电压是容抗乘电流,所以在这个频率下,电感两端电压恰与电容两端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完全抵消。这就是串联谐振。
电感两端电压与电容两端电压完全抵消,那么电流不就是无穷大了?实际上电路中总有一些电阻,所以电流不会是无穷大,但电流很大是肯定的。此时串联电路呈纯阻性,即串联电路两端电压与电路中电流同相。
如果频率稍微降低一些怎么样?频率稍微降低一些,容抗变大一点,感抗变小一点,电容两端电压的大小稍微比电感两端电压的大小大一些,不能完全“抵消”,串联电路中电流仍比较大,注意比没有电感湿大,串联电路呈容性,当然不是纯容性,电路中还有一些电阻。从串联电路两端看,施加的电压没有变化,但电流比没有电感单纯是一个电容时大,好像是电容量变大了。可以这样考虑:感抗“抵消”了一部分容抗,使容抗减少,从串联电路两端看,就好像是电容量变大了。
应该注意到,现在容抗随频率的变化非常快,因为现在感抗与容抗互相“抵消”,频率变化一点点,“抵消”的程度就会差很多,也就是从串联电路两端看上去的电容量随频率很快变化,频率降低一点,“看上去”的电容量就会减少很多。
频率继续降低,感抗越来越小,容抗越来越大,直到感抗可以忽略,此时串联电路中电流与只存在一个电容时几乎相同,好像电感不存在。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电压和其中的电流计算电容量,与没有电感几乎是相同的。频率非常低时,就可以认为是完全相同。
频率从谐振频率稍微升高一些,所有情况变得相反,现在电路呈感性,但感抗比没有电容时小,从串联电路两端看,好像是容抗“抵消”了一部分感抗,使电感量变小了。频率继续升脯容抗越来越小,感抗越来越大,直到容抗可以忽略,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电压和其中的电流计算电感量,与没有电容时几乎相同。
对于电感和电容的并联电路,分析完全相同,只不过现在是并联,电感和电容两端电压相同,电感中电流和电容中电流相位相反,“抵消”的是电流而不是电压。
总之可以有效地提高有效功率。
1.电容串联时,当把电容切除时,线路就断开了,负载就无法工作,这样的电路是没有实际价值的。2.电容串联时,电容上分担电压,这样电容与负载上的电压都不是它们的额定电压 ,它们都不能正常工作。
并联谐振阻抗最大化,降低无功损耗串联谐振阻抗最小,增加损耗
bigbigeasy&
猜你感兴趣《电子线路答案(第五版)》 www.wenku1.com
电子线路答案(第五版)日期:
第一章1-1 在性能要求上,功率放大器与小信号放大器比较,有什么不同?解: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为:安全、高效率和失真在允许范围内的输出所需信号功率。而小信号放大器的性能要求为: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频率特性等,一般对输出功率不作要求。 1-3 一功率放大器要求输出功率P。= 1000 W,当集电极效率?C由40%提高到70‰时,试问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PD和功率管耗散功率PC各减小多少?解:当?C1 = 40? 时,PD1 = Po/?C = 2500 W,PC1 = PD1 ? Po=1500 W当?C2 = 70? 时,PD2 = Po/?C =1428.57 W,PC2 = PD2 ? Po = 428.57 W 可见,随着效率升高,PD下降,(PD1 ? PD2) = 1071.43 WPC下降,(PC1 ? PC2) = 1071.43 W1-6 如图(b)所示为低频功率晶体管3DD325的输出特性曲线,由它接成的放大器如图(a)所示,已知VCC = 5 V,试求下列条件下的PL、PD、?C(运用图解法):(1)RL = 10?,Q点在负载线中点,充分激励;(2)RL = 5 ?,IBQ同(1)值,Icm = ICQ;(3)RL = 5?,Q点在负载线中点,激励同(1)值;(4)RL = 5 ?,Q点在负载线中点,充分激励。 解:(1) RL = 10 ? 时,作负载线(由VCE = VCC ??ICRL),取Q在放大区负载线中点,充分激励,由图得VCEQ1 = 2.6V,ICQ1 = 220mA,IBQ1 = Ibm = 2.4mA因为Vcm = VCEQ1?VCE(sat) = (2.6 ? 0.2) V = 2.4 V,Icm = I CQ1 = 220 mA 1所以PL?VcmIcm?264mW,PD = VCC ICQ1 = 1.1 W,?C ?= PL/ PD = 24?2(2) 当?RL = 5 ? 时,由VCE = VCC ??ICRL作负载线,IBQ同(1)值,即IBQ2 = 2.4mA,得Q2点,VCEQ2 = 3.8V,ICQ2 = 260mA这时,Vcm = VCC?VCEQ2 =?1.2 V,Icm = I CQ2 = 260 mA1所以 PL?VcmIcm?156mW,PD = VCC ICQ2 = 1.3 W,?C ?= PL/ PD = 12?2(3)?当?RL = 5 ?,Q在放大区内的中点,激励同(1),由图Q3点,VCEQ3 = 2.75V,ICQ3= 460mA,IBQ3 = 4.6mA, Ibm = 2.4mA相应的vCEmin??= 1.55V,iCmax= 700mA。因为Vcm = VCEQ3 ??vCEmin = 1.2 V,Icm = iCmax ? I CQ3 = 240 mA1所以PL?VcmIcm?144mW,PD = VCC ICQ3 = 2.3 W,?C ?= PL/ PD = 6.26?2(4) ?当?RL = 5 ?,充分激励时,Icm = I CQ3 = 460 mA,Vcm = VCC?VCEQ3 =?2.25 V 1所以 PL?VcmIcm?517.5mW,PD = VCC ICQ3 = 2.3 W,?C ?= PL/ PD = 22.5?2 1-8 如图(a)所示为变压器耦合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图(b)所示为功率管的理想化输出特性曲线。已知RL = 8 ?,设变压器是理想的,RE上的直流压降可忽略,试运用图解法:? = 50 ?,在负载匹配时,求相应的n、PLmax、?C;(1)VCC = 15 V,RL(2)保持(1)中?、Ibm不变,将VCC增VCC.Ibm不变,将ICQ增加一倍,求PL值;(3)保持(1)中ICQ、RL加一倍,求PL值;(4)在(3)条件中,将Ibm增加一倍,试分析工作状态。 解:(1)由于放大器的直流负载近似为零,故直流负载线为自?VCC出发的垂线,其工作点为?= 50 ?,负载匹配时,Q1。已知VCC = 15 V,RLICQ1?Icm?VCC?0.3A ?RL由此得知Q1的坐标为Q1(15V,0.3A),Q1点处于交流负载线AB的中点,其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A(32 V,0),B(0,0.6A)。由图可见Icm = ICQ1=0.3A,Vcm = VCC =?15 V1此时,PLmax?VcmIcm?2.25W,2PD?VCCICQ?4.5W ?C?PLmax2.25??50%,n?PD4.5?RL50??2.5 RL8?是否变化没说明,故分两种情况讨论 (2)?RL1当RL?不变时,因为ICQ增加一倍,因此,RL?已不是匹配值,其交流负载线平行移动,○为一条过Q2点的直线EF?不变,斜率不变,ICQ增加,Q点升高) (RL?都不变,其PLmax亦不变,为2.25 W 此时,由于VCC、Ibm、RL(Ibm不变,Icm不变,Vcm不变)但 PD = VCC ? ICQ??= 9 W ?C ?? PLmax/ PD = 25%2当RL?改变时,且RL??> 50 ?,交流负载线以Q2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但由于激励不变,输出将出现饱和当RL失真。(3)?VCC =?30 V,交流负载线平移到EF,静态工作点为Q3,因为Ibm不变,所以Vcm不变,Icm不变,因此PL不变,PL= 2.25 W,但VCC =?30 V,所以PD = VCC ? ICQ??= 9 W ?C ?? PL/ PD = 25%(4)?Ibm= 6 mA,以Q3点为静态工作点,出现截止失真。1-9 单管甲类变压器耦合和乙类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采用相同的功率管?等于匹配值,3DD303、相同的电源电压VCC和负载RL,且甲类放大器的RL设VCE(sat) = 0, ICEO= 0,RE忽略不计。(1)已知VCC = 30 V,放大器的iCmax = 2 A,RL = 8 ?,输入充分激励,?、n;试作交流负载线,并比较两放大器的Pomax、 PCmax、?C、RL(2)功率管的极限参数PCM = 30 W,ICM = 3 A,V (BR)CEO= 60 V,试求充分利用功率管时两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Pomax。 1-10 单管甲类变压器耦合和乙类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采用相同的功率管?3DD303、相同的电源电压VCC和负载RL,且甲类放大器的RL等于匹配值.。两放大器中若维持激励不变,试问:当发生下列情况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将如何变化?功率管是否安全?(1)两功率放大器的扬声器突然短路或者断路;(2)在甲类放大器中将初、次级变压器绕组对换;(3)在乙类功率放大器中,一管突然损坏(开路)。?=0;Vcm=0。由于激励不变因而ICM不变,从解:(1)对于甲类,扬声器短路即RL=RL而得Po=0,PD=VCC ICQ不变,PCmax =PD,表明管子安全工作。对于乙类,ICM同理不变,所以,Po=0。直流电源提供的总直流功率PD= 该功率将全部消耗在两只功率管中,每只功率管消耗的功率PC= 常工作时每只功率管的最大耗散功率为PCmax=0.2Pomax=0.2*2VCC Icm。?1PD=0.32 VCC Icm。已知正21VCC Icm=0.1 VCC Icm 2PC> PCmax, 管子不安全。? ??,Po=0。但初始线圈中仍有直流通过,所以,PD仍然存在,扬声器开路,即RL且PC =PD。甲类:虽然Po ?0,但由于变压器线圈的感生电压使VCEmax显著增大,且其值远大于V (BR)CEO,从而导致晶体管击穿,工作不安全。乙类:管子导通时,交流负载线总是从2 VCC出发,因此,VCEmax?2 VCC,管子工作安全。?显著减小,导致Po减小效率降低。 (2)甲类功放中,变压器初、次级绕组接反,RL(3)乙类功放中,一管损坏开断,输出半波信号,严重失真,工作安全。?1-14 如图所示为两级功放电路,其中,Tl、T2工作于乙类,试指出T4、R2、R3的作用。当输人端加上激励信号时产生的负载电流为iL = 2sin?t(A),讨计算:(1)当RL = 8 ?时的输出功率PL;(2)每管的管耗PC;(3)输出级的效率?C。设R5、R6电阻不计。 解:T4、R2、R3组成具有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的恒压源,给T1、T2互补管提供克服交越失真的直流正偏压。(1) PL?12IcmRL?16W 2(2) ?PD?(3)? ??(VCCIcm)P?PL?PC?D?25.47W,?4.74Wπ2Vcm?0.8,??C?(π/4)???62.83%VCC/21-31如图所示为SW7900三端式负电压输出的集成稳压器内部原理电路,已知输入电压VZ21= —19v,输出电压VO= —12v,各管的导通电压| VBE(on)|均为0.7v,D的稳定电压V=7v。(1)试说明比较放大器和输出级的工作原理。 (2)试求向比较放大器提供的基准电压(3)试求取样比n及VREF。R19。 解:(1)基准电压VREF和取样电压(由R17、R19的分压获得)分别加到由复合管(达林顿电路)T10、T11和T16、T17组成的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时,将使该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即T17集电极)电压发生相反的变化,以阻止输出电压的变化,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2)VREF= —(VZ2+ VBE(on))= —(7v+0.7v)= —7.7vn=VREF/VO=(—7.7v)/(—12v)=0.64/(因为 n=R19R+R1719)=0.64,所以R19=28.5k?第二章2-2 放大器工作于丙类比工作于甲、乙类有何优点?为什么?丙类工作的放大器适宜于放大哪些信号?解:(1)丙类工作,管子导通时间短,瞬时功耗小,效率高。(2) 丙类工作的放大器输出负载为并联谐振回路,具有选频滤波特性,保证了输出信号的不失真。为此,丙类放大器只适宜于放大载波信号和高频窄带信号。2-3 由高频功率晶体管2SC3102组成的谐振功率放大器,其工作频率f=520MHz,输出功率P。= 60 W,VCC=12.5v。(1)当?C=60%时,试计算管耗PC和平均分量I CO值;(2)若保持P。不变,将?C提高到80%,试问PC减少多少?(1)?C=60%时,PD= P。/?C=100WPC= PD? Po = 40 W, I CO= PD/ VCC=8A (2) ?C=80%时, PD’= P。/?C=75W, 所以PC’ = PD’? Po = 75W—60W=15W ΔPC= PC —PC’=40W—15W=25W可见,P。一定时,?C提高,PD和PC将相应减小。2-5 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和功率管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已知VCC = 12 V,VBB = 0.5 V,Vcm = 11 V,Vbm = 0.24 V。试在特性曲线上画出动态线。若由集电极电流iC求得IC0 = 32 mA,IcIm = 54 mA,试求PD、Po、?C及所需的Re。 解:?v?VCC?Vcmcos?t?(12?11cos?t)V(1) ?CEv?V?Vcos?t?(0.5?0.24cos?t)VBBbm?BE (2)PD?VCCIC0?384mW1Po?VcmIcm?297mW2?C?Po/PD?77.34% Re = Vcm/Ic1m = 204?? 2-8 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欠压区,要求输出功率Po = 5 W。己知VCC = 24 V,VBB=VBE(on),Re = 53??,设集电极电流为余弦脉冲,即??iCmaxcos?tvb?0iC = ?0v?0b?试求电源供给功率PD、集电极效率?C。解:因为VBB = VBE(on),放大器工作在甲乙类,近似作乙类,Po?π12IcmRe2Ic1m?π2Po?434mA Re因为IC0121121?id?t?i,I?icos??td??t?iCmax, CCmaxc1m??πC2π??πππ222所以 IC0?2Ic1m?276.3mA则 PD?VCCIC0?6.63W, ?C?Po/PD?75.42%2-10 一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在临届工作状态,经测试得输出功率Po仅为设计值的60%,而却略大于设计值。试问该放大器处于何种工作状态?分析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解:Re小,导致放大器进入欠压状态。原因是放大器由临界状态进入欠压状态时,集电极电流脉冲高度增大,导致PD增大,减小。和略有增大,但Vcm因Re而减小,结果Po减小,2-11 设计一工作于临界状态的谐振功率放大器,实测得效率?C接近设计值,但、Po、PC均明显小于设计值,回路调谐于基波,试分析电路工作状态。现欲将它调到临界状态,应改变哪些参数?不同调整方法所得的功率是否相同?解:根据题意可确定放大器工作于过压状态,因为由临界状态进入过压状态时?C变化不大,但由于集电极电流脉冲出现凹陷,使、 Ic1m减小,从而使Po、PD、PC减小。为了使谐振功放处于临界状态可改变下列电量;(1)保持VBB、Vbm、VCC不变,减小Re,使其趋向临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VBEmax和管子导通时间不变,iC凹陷消失,高度增加,使、 Ic1m上升,导致 Po、PD、?C。 (2)增大VCC,保持Re、VBB、Vbm不变,使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回到临界状态,由于Re不变,所以输出功率较(1)大。(3)其它不变,减小Vbm,导致Vcm减小,使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从过压趋向临界,这时,由于VBEmax和导通时间减小,导致iC的高度减小,宽度变窄,结果是、 Ic1m减小,输出功率比前两种情况都小。(4)其它不变,减小VBB,即VBB向负值方向增大,结果与减小Vbm相同。 第三章 3-5 试判断下图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解:(a)?不振。同名端接反,不满足正反馈; (b)?能振。变压器耦合反馈振荡器;(d)?能振。但L2C2回路呈感性,?osc ??1,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e)?能振。计入结电容Cb?e,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f)?能振。但L1C1回路呈容性,?osc >??1,L2C2回路呈感性,?osc >??2,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3-6 试画出下图所示各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并判断哪些电路可能产生振荡,哪些电路不能产生振荡。图中,CB、CC、CE、CD为交流旁路电容或隔直流电容,LC为高频扼流圈,偏置电阻RB1、RB2、RG不计。 解:画出的交流通路如图所示。 (b)?可振,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c)?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组成法则。(d)?可振,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发射结电容Cb?e为回路电容之一。 (e)?可振,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f)?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组成法则。3-7 如图所示电路为三回路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图中f01、f02、f03分别为三回路的谐振频率,试写出它们之间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两种关系式,并画出振荡器电路(发射极交流接地)。 解:(1)?L2C2、L1C1若呈感性,fosc f03,所以f03 (2)?L2C2、L1C1若呈容性,fosc > f01、f02,L3C3 呈感性,fosc fosc > f01、f02。3-21 如图所示的晶体振荡电路中,试分析晶体的作用。已知晶体与CL构成并联谐振回路,其谐振电阻Re0=80k?,R/Rf1=2, 试问:为满足起振条件,R应小于何值?设集成运放是理想的。解:晶体呈感性,与CL构成并联谐振回路。电路中V_?V0V?V? R?R11f=1, V03Re0?Re0 为使振荡器起振,要求V?>V—,即R?Re0e0>1,求得R 3-24 试求如图所示串并联移相网络振荡器的振荡角频率小值的?osc及维持振荡所需Rf最Rfmin表达式。已知(1)C?C12=0.05?F,R1=5k?,R2=10k?; (2)R=R12=10k?,C1=0.01?F,C2=0.1?F。 解:因为RC串并联网络的传输特性 f=j?)=k(fV1'0.R2//R?j?1'1j?2'1?21?R2//1j?2(式中 =1(1?2?1)?j(?RCCR121?R2C11'')R=R//R2'23)根据相位平衡条件?R1C2??R2C11 1'2=0,得?osc kf(j?osc)?1?2?1CR'(1)已知C1?C2=0.05?F,R1=5k?,R2=10k?,R2=R2//R3=5k?=R1,'C1?C2,得C1R1?C2R2所以?=osc1R1= 4*110rad/s1(j)=kf?osc33因为1??CR211'2=3,根据振幅起振条件,二反相放大器增益应大于3倍,即V.oiRfmin>3,=()R3Voi.2>3所以(2)Rfmin=1R3=17.32k? CRR=10k?,2=0.01?F,1=4.47*C=0.1?F;2R=R//R2'23=5k?所以?osc1'210rad/s3因为1??R21=1+10.1?F10?=13,k(j?osc)=130.01?F5二级反相放大器总增益应大于13倍,求得Rfmin3=36.06k?第四章4-1 如图是用频率为1 000 kHz的载波信号同时传输两路信号的频谱图。试写出它的电压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实现方框图。计算在单位负载上的平均功率Pav和频谱宽度BWAM。 解:(1)为二次调制的普通调幅波。第一次调制:调制信号:F = 3 kHz载频:f1 = 10 kHz,f2 = 30 kHz第二次调制:两路已调信号叠加调制到主载频fc = 1000 kHz上。 令 ? = 2??? 3 ? 103 rad/s?1 = 2??? 104 rad/s ?2= 2??? 3 ? 104 rad/s ?c= 2??? 106 rad/s第一次调制:v1(t) = 4(1 + 0.5cos?t)cos?1tv2(t) = 2(1 + 0.4cos?t)cos?2t第二次调制:vO(t) = 5 cos?ct +?[4(1 + 0.5cos?t)cos?1t + 2(1 + 0.4cos?t)cos?2t] cos?ct = 5[1+0.8(1 + 0.5cos?t)cos?1t + 0.4(1 + 0.4cos?t)cos?2t] cos?ct (2)?实现方框图如图所示。 (3)?根据频谱图,求功率。1?载频为10 kHz的振幅调制波平均功率 ○Vm01 = 2V,Ma1 = 0.51212P01?Vm?2W;P?2P(1?Ma1)?4.5W 01av101222?f2 = 30 kHz ○Vm02 = 1V,Ma2 = 0.4121P02?VmPav2?2P02(1?Ma22)?1.08W 02?0.5W;223?主载频fc = 1000 kHz ○Vm0 = 5V12P0?Vm0?12.5W2总平均功率Pav = P0 + Pav1 + Pav2 = 18.08 W 4?BWAM ○由频谱图可知Fmax = 33 kHz得 BWAM = 2F = 2() = 66 kHz4-2 试指出下列电压是什么已调信号?写出已调信号的电压表达式,并指出它们在单位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Pav及相应的频谱宽度。(1)Vo(t)=2cos(4×10? t??)+0.1cos(3996×10? t)+0.1cos(4004×10? t)(V) (2)Vo(t)=4cos(2?×10 t?)+1.6cos[2?(10+10)t]+0.4 cos[2?(10+10)t]+1.6 cos[2?(10-10)t]+0.4 cos[2?(10-10)t](3) Vo(t)=5cos(wo+w1+?1)t+5cos(wo-w1-?1)t+5cos(wo+w1-?1)t+5cos(wo-w1+?1)t+4cos(wo+w2+?2)t+4cos(wo-w2-?2)t+4cos(wo+w2-636366363633?2)t+4cos(wo-w2+?2)t(V)其中wo=2?×10rad/s w1=2?×10rad/s w2=2?×3×10rad/s ?1=?2=2?×644103rad/s 解:(1)Vo(t)为单音调制的普通调幅信号。Vo(t)=2[1+0.1cos(4?×103t)]cos(4?×106t)其中 Vm0=2V,Ma=0.1,?=4?×10rad/s,wc=4?×10rad/s, 所以P0=Vm0=2W,Pav=P0(1+3612212Ma)=2.01W,BWAM=2F=4KHZ 2(2) Vo(t)为双音调制的普通调幅信号。Vo(t)=4[1+0.8(cos2?×103t)+0.2(cos2?×104t)]cos(2?×106t)其中Vm0=4V,Ma1=0.8,Ma2=0.2,?1=2?×103rad/s,?2=2?×104rad/s, 所以P0=Vm0=8W1221212+Ma2)=10.72W,BWAM=2F2=20KHZ Pav=P0(1+Ma122(3) Vo(t)为二次调制的双边带调制信号。Vo(t)=[20cosw1t cos?1t+16cosw2t cos?2t]cosw0t由此可得BWDSB=2(w2+?2)=62KHZ。已知副载频w1的边带幅度Vm1=5V,副载频w2的边带幅度Vm2=4V,所以Pav=4(1122×Vm1+×Vm2)=82W。 224-3 试画出下列三种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图。已知?c>>?(1) v(t) = 5cos?tcos?ct(V); (2) v(t) = 5cos(?c+?) t;(3) v(t) = (5 + 3cos?t) cos?ct。解:(1)?双边带调制信号(a);(2)?单边带调制信号(b);(3)?普通调幅信号(c)。 4-4当采用相移法实现单边带调制时,若要求上边带传输的调制信号为V?m1cos?1t,下边带传输的调制信号为V?m2cos?2t,试画出其实现方框图。 解:方框图如下所示。Vo(t)=AMV?m1Vcmcos(wc+?1)t+AMV?m2Vcmcos(wc-?2)t 4-15试求图所示的单平衡混频器的输出电压Vo(t)表示式。设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gD的直线,且二极管工作在受VL控制的开关状态。 解:图(a)电路中,VL(t)正半周期间D1、D2导通,列出下列方程?vS(t)?i1RD?(i1?i2)RL?0??v(Lt)??vS(t)?i2RD?(i2?i1)RL?0?Lt)?v(联立求解得i1=①② v(?vS(t)v(t)?vS(t)Lt)K1(wLt),i2=LK1(wLt)RD?2RLRD?2RLRL2vS(t)K1(wLt),V0(t)=2vS(t)K1(wLt)RD?2RLRD?2RL所以i=i1?i2=图(b)电路中,v正半周期间D1、D2导通,列出下列方程 (Lt)?vS(t)?i1RD?(i1?i2)RL?0??v(Lt)??vS(t)?i2RD?(i2?i1)RL?0?Lt)?v(联立求解得i1=①② v(?vS(t)v(t)?vS(t)Lt)K1(wLt),i2=LK1(wLt)RD?2RLRD?2RLi=i1?i2=RL2vS(t)K1(wLt),V0(t)=2vS(t)K1(wLt)RD?2RLRD?2RL图(c)电路中, 因为i1=v(?vS(t)v(t)?vS(t)Lt)K1(wLt),i2=LK1(wLt??) RD?RLRD?RLvS(t)K2(wLt)?v(RLLt)[vS(t)K2(wLt)?v(] ,V0(t)=Lt)RD?RLRD?RL所以i=i1?i2= 4-16 采用双平衡混频组件作为振幅调制器,如图所示。图中vc(t) = Vcmcos?ct,v?(t) = V?mcos?t。各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为RD,且工作在受vC(t)控制的开关状态。设RL>>RD,试求输出电压vO(t)表达式。 解:作混频器,且vC >> v?,各二极管均工作在受vC控制的开关状态。 当?vC > 0,D1、D2导通,D3、D4截止 当?vC 0时,等效电路,iI = i1 ??i2 回路方程为:?vΩ?vC?i1RD?(i1?i2)RL?0???vΩ?iIRL?i2RD?vC?02( i1 ??i2)RL + 2 v? + ( i1 ??i2)RD =?02vΩiI?i1?i2??2RL?RD①②1???○2 ○考虑vC作为开关函数K1(?ct)2vΩ(t)K1(?ct) 所以 iI??2RL?RD(2)?同理可求vC 2vΩ(t)K1(?ct?π) iⅡ?i3?i4??2RL?RD(3)?RL总电流 i = iⅠ? iⅡ??(4) vO(t) ∵ RL >> RD ∴vO(t)??2RLvΩ(t)K2(?ct)??vΩ(t)K2(?ct)2RL?RD2vΩ(t)2vΩ(t)[K1(?ct)?K1(?ct?π)]??K2(?ct)2RL?RD2RL?RD4-21在一超外差式广播收音机中,中频率fI=fL?fC=465KHZ。试分析下列现象属于何种干扰,又是如何形成的。(1)当收到频率fC=931KHZ的电台时,伴有频率为1KHZ的哨声;(2当收听频率)fC=550KHZ的电台时,听到频率为1480KHZ的强电台播音;(3)当收听fC=1480KHZ的电台播音时,听到频率为740KHZ的强电台播音。解:(1)为干扰哨声。引起干扰哨声的频率为fC?p?1f1, q?p当p=1,q=2时,fC=2f1?930KHZ,所以在930KHZ上可听到哨叫声; (2)为镜像频率干扰。 因为fM?pp?1fC?fI,所以当p=1,q=1时,fM=fC+2fI=1480KHZ; qq(3)为寄生通道干扰。当fC=1480KHZ时,p=1,q=2,fM=1fC=740KHZ 24-22超外差式广播收音机得接收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中频频率(1)当收听fC=702KHZ电台的播音时,除了调谐在702KHZfI=fL?fC=465KHZ。试问:频率刻度上能收听到该台得信号外,还可能在接收频段内的哪些频率刻度上收听到该台信号(写出最强的两个)?并说明它们各自通过什么寄生通道形成的。(2)当收听到fC=600KHZ的电台信号时,还可能同时收听到哪些频率的电台信号(写出最强的两个)?并说明各自通过什么寄生通道形成的。解:(1)fM=702KHZ,由fC=M?pqp?1I可知,当p=1,q=2,fC=1404KHZ,p=1,qq=3时,fC=1176KHZ。可见在1404KHZ和1176KHZ频率刻度上可听到702KHZ电台的信号。(2)在频率fC=600KHZ上,由fM=pp?1fC?fI可知,当p=1,q=1时fM=1503KHZqq(镜频);p=1,q=2时,fM2=765KHZ。可见在收听600KHZ电台信号时,可以同时受到1503KHZ和765KHZ电台信号。4-30 包络检波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正向电阻RD = 100 ?,F =(100 ~ 5000)Hz。图(a)中,Mamax = 0.8;图(b)中Ma = 0.3。试求图(a)中电路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和惰性失真的C和Ri2值。图(b)中当可变电阻R2的接触点在中心位置时,是否会产生负峰切割失真?解:(1)?图(a)中,已知RL = RL1 + RL2 = 5 k?,?max = 2? ? 5000 rad/s,Mamax = 0.8,根据不产生惰性失真条件,得C??Ma2maxRLΩmaxMamax?4775pF(2)?根据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条件得? ZL(?) ? MaZL(0) =?MamaxRL = 4 k? 因为ZL(?) = RL1 + RL2 // Ri2,Z(Ω)RL1?RL2//Ri21?4//Ri2Mamax = 0.8 ZL(0)RL1?RL25(3)?RL在中间位置时RRZL(Ω)?R1?2//Ri?1211.5Ω,ZL(0)?R1?2?2860Ω22Z(Ω)所以L?0.42?0.3 故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ZL(0)第五章5-1 一已调波v(t) = Vmcos(?c + A?1t)t,试求它的??(t)、?? (t)的表示式。如果它是调频波或调相波,试问,它们相应的调制电压各为什么?d??(t)解:??(t) = A?1t2,??(t) = ?2A?1t。dt若为调频波,则由于瞬时频率变化?? (t)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即1?? (t) = kfv?(t) = 2A?1t,所以调制电压vΩ(t)?2A?1tkf若为调相波,则由于瞬时相位变化??(t)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即1??(t) = kpv?(t) = A?1t2,所以调制电压vΩ(t)?A?1t2kp5-2 已知载波信号vC(t) = Vcmcos?ct,调制信号为周期性方波和三角波,分别如图(a)和(b)所示。试画出下列波形:(1)调幅波,调频波;(2)调频波和调相波的瞬时角频率偏移??(t)。瞬时相位偏移??(t)(坐标对齐)。解:(1)?对应两种调制信号画出调幅波和调频波的波形分别如图(a)、(b)所示。 (2)?对应两种调制信号调频波FM和调相波PM的?? (t)和??(t)分别如图(a)、(b)所示。5-3已知V(t)=500cos[2??10t?20sin(2??10t)](mv),(1) 若为调频波,试求载波频率fC、调制频率F、调频指数Mf、最大频偏?fm、有效频谱宽度BWCR和平均功率Pav(设负载电阻RL=50?)。83(2) 若为调相波,试求调相指数Mp,调制信号V?(t)(设调相灵敏度kp=5rad/v),最大频偏?fm。解:根据V表达式,wc=2??10rad/s,??(t)?20sin(2??10)rad,求得 (t)88wc2??108?2??103(1) FM波:fc==HZ?100MHZ,F??HZ?1KHZ2?2?2?2?Mf=20rad,?fm=MfF=20KHZ21Vm所以BWCR=2(Mf+1)F=42KHZ,,Pav==2.5mw2RL(2) PM波:Mp=20rad因为 kpV?(t)=20sin(2??10t) 所以V?(t)=32033sin(2??10t)=4 in(2??10t)(V) 5?fm=MpF=20KHZ5-4已知载波信号VC(t)?Vcmcoswct?5cos(2??50?10t)(V),调制信号6V?(t)?1.5cos(2??2?103t)(V),(1) 若为调频波,且单位电压产生的频偏为4KHZ,试写出?(t)、w(t)和调频波v(t)表达式。(2) 若为调相波,且单位电压产生的相移为3rad,试写出?(t)、w(t)和调频波v(t)表达式。(3) 计算上述两种调角波的BWCR,若调制信号频率F改为4KHZ,则相应频谱宽度BWCR有什么变化?若调制信号频率不变,而振幅V?m改为3v,则相应的频谱宽度又有什么变化?解:(1)FM波已知kf=4KHZ/V,V?m=1.5V,所以?fm=kfV?m=6KHZw(t)?wc??wmcos?t?2??50?106?2??6?103cos(2??2?103t)(rad/s)?(t)??w(t)dt?2??50?106t?3sin(2??2?103t)(rad) t v(t)?5cos[2??50?106t?3sin(2??103t)](V)(2)PM波已知kp=3rad/v,V?m=1.5v,所以Mp=kpV?m=4.5rad?(t)?2??50?106t?4.5cos(2??2?103t)(rad)d?(t)?2??50?106?2??9?103sin(2??2?103t)rad/s dtv(t)?5cos[2??50?106t?4.5sin(2??2?103t)](V)w(t)?(3)因为BWCR=2(M+1)F,当F=2KHZ,F=4KHZ时,其相应频谱列表如下: 当V?m由1.5v改为3v,F仍为2KHZ时,相应频谱列表如下: 5-14一调频设备如图所示。要求输出调频波的载波频率fc=100MHZ,最大频偏?fm=75KHZ。本地频率fL=40MHZ,已知调制信号频率F=100HZ~15KHZ,设混频器输出频率fc3=fL-(1)LC直接调频电路输出的fc1和?fm1(2)fc2,两倍频器倍频次数n1=2,n2=10,试求:两放大器的通频带BWCR1、BWCR2 解:(1)因为fc?n,2fc3,fc3?fL?fc2所以fc?nfc2?n,11fc2(fL?n1fc1),由此求得fc1?f?ffL?c?6MHZ,?fm1?m?1.5KHZ n1n1n2n1n2(2)当?fm1=1.5KHZ,?fm=75KHZ时,调频波得频谱宽度分别为?fBWCR1?2m1?F1)?xKHZ33BWCR,?mafmax带分别大于BWCR1和BWCR22?fm?2(Ffmax?m1a)xKHZ两放大器的通频180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