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这个年龄段有可能在以后我要成为世界最强偶像偶像么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
我的图书馆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芳& 张婷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北京市的初中生、高中生共173名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行为、原因以及家长、教师对中学生追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被称为“偶像时代”的今天,中学生崇拜偶像的程度、强度有所减弱,追星方式并不狂热,基本呈简单崇拜,而家长、教师对中学生追星行为的认识与态度也更为理性、包容。中学生自我崇拜的现象较为普遍、突出,这值得教育者给予高度关注。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我国在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娱乐明星纷纷闯入中学生的视野,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狂热追星引起了众多家长的担忧。中学生追星似乎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追星带来的各种高消费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盲目、狂热、叛逆等青春期特征使得很多学生丧失理智,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良莠不齐的明星的崇拜和追逐上。明星古怪的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学生造成误导,妨碍了他们个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走向开放若干年后,多元文化、多元艺术及其表现形式令人应接不暇,公众在应对多元偶像冲击时的心态更为成熟。在被称为“偶像时代”的今天,中学生崇拜偶像到底更为狂热还是有所降温?中学生追星方式有何变化?家长、教师是否改变了对中学生追星的认识及教育行为?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本文于2007年10月11日-日选择了北京市两所市示范中学、两所普通中学的初、高中各两个班级,对这些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了17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1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文对被调查者的偶像崇拜行为、原因,以及家长、教师的应对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值得家长、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应对。
  (一)中学生追星行为分析
  本文将中学生的偶像崇拜七种行为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如表2所示,七种行为对偶像的崇拜程度逐级递增。
  调查对象的追星行为多停留在初级,即“收集偶像信息”、“谈论偶像话题”、“购买偶像相关产品”此三种行为的人数分别是47人、53人和71人,而选择无此3种行为的人分别占27.1%、30.6%、41.0%。中级层次,即4-6种行为的人数突然减少,只有17.3%-23.1%的人出现过“刻意模仿偶像行为”、“参加偶像出席的活动”、“做一名‘职业粉丝’”这三个层次的行为。可见,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的层次大体呈现出行为层级与人数频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即:越浅层次的行为具有的人数越多、行为出现频率越高的特征。(此题为多选题,总和不为1,见图一)
  (二)中学生追星原因分析
  中学生追星的“羊群效应”并不明显,他们对于偶像的问题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不是盲目地人云亦云。被明星吸引而崇拜的占62.6%,19.3%的人将偶像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可见中学生对偶像的认识已经经过了由表及里的思考过程,并没有将偶像的外表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偶像的精神力量可能带给中学生拼搏努力的动力;7%的人受到媒体影响而追星,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同学对于参差不齐的媒介宣传具有独立的鉴别能力。仅有1人选择了“因为别人都有偶像,自己没有就显得很另类”,占0.6%。
  (三)老师、家长对学生追星态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得知,总体而言老师、家长对待学生追星的态度较为理性,有42.1%的中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偶像崇拜行为原则上支持,并能及时引导,只要偶像崇拜不影响自身学习就允许。老师、家长对待偶像崇拜的态度是比较开放的,并没有视追星如洪水猛兽。与此同时,也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引导方式,如:完全的支持,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追星的要求,这很可能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完全的反对,严厉地管制、压制的家长也占有一定的比例,4.7%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追星行为就小题大做,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会疏远代际关系,激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可喜的是,这样错误的家长并不多见,只占10%。(见图二)
  中学生与师长在对待偶像崇拜问题上必然会存在一些冲突,但并未呈现明显冲突,仅有6.4%的人会“和老师、家长争吵,坚持崇拜偶像”。以下三项数据均可证明:多数中学生的追星行为在老师、家长可以控制的范围内。32.7%的人选择“在追星的问题上与老师、父母根本没有矛盾”;28.7%的人同意老师、家长的观点,愿意主动停止过分的偶像崇拜行为;8.8%的人不同意教师、家长的观点,被迫放弃追星。但23.4%的人会冷处理他们与师长之间的矛盾,自己偷偷摸摸地追星。比如,节省早餐费等零花钱,购买想要的明星产品。本调查中,尚无人选择“运用极端的方法,威胁师长支持自己崇拜偶像”。
  三、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本文发现中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行为都在悄然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此相对应,家长、老师在引导中学生追星的问题上就应该“与时俱进”,紧紧把握中学生偶像崇拜出现的新动向,有的放矢、艺术性地化解中学生追星中的负面影响。
  第一,正确定位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由调查可知:中学生追星并不狂热,多数只是简单崇拜,处于“追而不狂”的理性范围内。老师、家长大可不必谈“星”色变,谈“秀”即止。本文将七种追星行为的出现频度分别赋值,计算出7种行为出现频度的平均值为3.35,这说明中学生不同的追星行为均介于“偶尔”与“有时”之间,这也在一个层面证明了当今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较为理性、健康。可见追星并未成为中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的课余时间也不多。而且由中学生崇拜的对象来看,体育明星、政界领袖、商业奇才、电脑高手、文化名人、优秀的同龄人、有成就的长辈等均开始成为中学生的偶像。这种多元化的状态也表明越来越多中学生理性地看待偶像,不再将偶像无限地神化、圣化,而是关注那些身上有特质、值得学习的人。
  第二,中学生三分之一都是自我欣赏,这对家长、老师引导中学生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正视自身的不足、擅于学习他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看中自己、欣赏自己的人占到31.0%。而偶像崇拜行为的调查结果与此相映证:有25名中学生参加过公开的比赛及活动,这意味着这一部分的中学生达到了偶像崇拜的高级层次,即第七层次——自我表现。在当今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中学生自我肯定程度较高、对自己很有自信、渴望出名体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与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开放性的增大、社会舞台的大众化,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诚然,教育者在鼓励中学生勇于肯定自我、展现自我的同时,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引导中学生在适度地范围内自我欣赏,避免自我崇拜扩大化演变为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如何激励中学生在自我展现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教会他们自我表现的正当途径,以免中学生产生一夜成名、不劳而获的价值判断,通过穿着奇装异服、行为诡异反常等为了成名而成名。
  第三,家长、教师多层次多维度地关注中学生的身心成长,注重与孩子心灵上的对话、交流。如上所述,家长、教师对待中学生的偶像崇拜态度较为开放、理性,但也存在一个令人颇为担忧的问题:38.6%的中学生认为老师、家长并不关心自己是否追星。师长对孩子追星置之不理很可能导致他们的追星态度错位、行为升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部分师长对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缺乏关心、引导不力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师长和孩子的交流过于简单,往往只关注到了孩子的物质需求或是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彼此内心的交流;或许是因为师长对孩子关心的表达方式与孩子的感受方式并不吻合,孩子对师长的关心并不能真切的得以感受。这就启示师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关注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黎嘉瑶.中学生们的追星现象[J].校园文苑,2004,(07).
  2.宫必京,张耀铮,肖劲健,薜黎明.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1995,(03).
  3.孙天威,杨志刚.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教育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2,(18).
  4.张子成.谈中小学生追星现象[J].教育艺术,2004,(07).
  5.木水.孙丽岩.青少年追星现象分析与对策[J].新长征,2002,(08).
  6.仁者.偶像与崇拜——青少年追星现象探秘[J].心理世界,2000,(04).
  7.路云亭.追星现象的心理透视——对通俗文化的重新估价[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8.采菱.追踪追星族——中学生追星现象扫描[J].江西教育,2005,(09).
  9.贺建农.追星现象与审美引导[J].教育与职业,1999,(03).
  10.孙天威,杨志刚.《流星花园》与青少年追星心理[J].社会,2002,(07).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芳& 张婷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北京市的初中生、高中生共173名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行为、原因以及家长、教师对中学生追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被称为“偶像时代”的今天,中学生崇拜偶像的程度、强度有所减弱,追星方式并不狂热,基本呈简单崇拜,而家长、教师对中学生追星行为的认识与态度也更为理性、包容。中学生自我崇拜的现象较为普遍、突出,这值得教育者给予高度关注。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我国在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娱乐明星纷纷闯入中学生的视野,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狂热追星引起了众多家长的担忧。中学生追星似乎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追星带来的各种高消费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盲目、狂热、叛逆等青春期特征使得很多学生丧失理智,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良莠不齐的明星的崇拜和追逐上。明星古怪的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学生造成误导,妨碍了他们个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走向开放若干年后,多元文化、多元艺术及其表现形式令人应接不暇,公众在应对多元偶像冲击时的心态更为成熟。在被称为“偶像时代”的今天,中学生崇拜偶像到底更为狂热还是有所降温?中学生追星方式有何变化?家长、教师是否改变了对中学生追星的认识及教育行为?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本文于2007年10月11日-日选择了北京市两所市示范中学、两所普通中学的初、高中各两个班级,对这些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了17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1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文对被调查者的偶像崇拜行为、原因,以及家长、教师的应对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值得家长、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应对。
  (一)中学生追星行为分析
  本文将中学生的偶像崇拜七种行为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如表2所示,七种行为对偶像的崇拜程度逐级递增。
  调查对象的追星行为多停留在初级,即“收集偶像信息”、“谈论偶像话题”、“购买偶像相关产品”此三种行为的人数分别是47人、53人和71人,而选择无此3种行为的人分别占27.1%、30.6%、41.0%。中级层次,即4-6种行为的人数突然减少,只有17.3%-23.1%的人出现过“刻意模仿偶像行为”、“参加偶像出席的活动”、“做一名‘职业粉丝’”这三个层次的行为。可见,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的层次大体呈现出行为层级与人数频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即:越浅层次的行为具有的人数越多、行为出现频率越高的特征。(此题为多选题,总和不为1,见图一)
  (二)中学生追星原因分析
  中学生追星的“羊群效应”并不明显,他们对于偶像的问题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不是盲目地人云亦云。被明星吸引而崇拜的占62.6%,19.3%的人将偶像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可见中学生对偶像的认识已经经过了由表及里的思考过程,并没有将偶像的外表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偶像的精神力量可能带给中学生拼搏努力的动力;7%的人受到媒体影响而追星,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同学对于参差不齐的媒介宣传具有独立的鉴别能力。仅有1人选择了“因为别人都有偶像,自己没有就显得很另类”,占0.6%。
  (三)老师、家长对学生追星态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得知,总体而言老师、家长对待学生追星的态度较为理性,有42.1%的中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偶像崇拜行为原则上支持,并能及时引导,只要偶像崇拜不影响自身学习就允许。老师、家长对待偶像崇拜的态度是比较开放的,并没有视追星如洪水猛兽。与此同时,也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引导方式,如:完全的支持,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追星的要求,这很可能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完全的反对,严厉地管制、压制的家长也占有一定的比例,4.7%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追星行为就小题大做,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会疏远代际关系,激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可喜的是,这样错误的家长并不多见,只占10%。(见图二)
  中学生与师长在对待偶像崇拜问题上必然会存在一些冲突,但并未呈现明显冲突,仅有6.4%的人会“和老师、家长争吵,坚持崇拜偶像”。以下三项数据均可证明:多数中学生的追星行为在老师、家长可以控制的范围内。32.7%的人选择“在追星的问题上与老师、父母根本没有矛盾”;28.7%的人同意老师、家长的观点,愿意主动停止过分的偶像崇拜行为;8.8%的人不同意教师、家长的观点,被迫放弃追星。但23.4%的人会冷处理他们与师长之间的矛盾,自己偷偷摸摸地追星。比如,节省早餐费等零花钱,购买想要的明星产品。本调查中,尚无人选择“运用极端的方法,威胁师长支持自己崇拜偶像”。
  三、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本文发现中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行为都在悄然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此相对应,家长、老师在引导中学生追星的问题上就应该“与时俱进”,紧紧把握中学生偶像崇拜出现的新动向,有的放矢、艺术性地化解中学生追星中的负面影响。
  第一,正确定位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由调查可知:中学生追星并不狂热,多数只是简单崇拜,处于“追而不狂”的理性范围内。老师、家长大可不必谈“星”色变,谈“秀”即止。本文将七种追星行为的出现频度分别赋值,计算出7种行为出现频度的平均值为3.35,这说明中学生不同的追星行为均介于“偶尔”与“有时”之间,这也在一个层面证明了当今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较为理性、健康。可见追星并未成为中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的课余时间也不多。而且由中学生崇拜的对象来看,体育明星、政界领袖、商业奇才、电脑高手、文化名人、优秀的同龄人、有成就的长辈等均开始成为中学生的偶像。这种多元化的状态也表明越来越多中学生理性地看待偶像,不再将偶像无限地神化、圣化,而是关注那些身上有特质、值得学习的人。
  第二,中学生三分之一都是自我欣赏,这对家长、老师引导中学生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正视自身的不足、擅于学习他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看中自己、欣赏自己的人占到31.0%。而偶像崇拜行为的调查结果与此相映证:有25名中学生参加过公开的比赛及活动,这意味着这一部分的中学生达到了偶像崇拜的高级层次,即第七层次——自我表现。在当今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中学生自我肯定程度较高、对自己很有自信、渴望出名体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与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开放性的增大、社会舞台的大众化,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诚然,教育者在鼓励中学生勇于肯定自我、展现自我的同时,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引导中学生在适度地范围内自我欣赏,避免自我崇拜扩大化演变为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如何激励中学生在自我展现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教会他们自我表现的正当途径,以免中学生产生一夜成名、不劳而获的价值判断,通过穿着奇装异服、行为诡异反常等为了成名而成名。
  第三,家长、教师多层次多维度地关注中学生的身心成长,注重与孩子心灵上的对话、交流。如上所述,家长、教师对待中学生的偶像崇拜态度较为开放、理性,但也存在一个令人颇为担忧的问题:38.6%的中学生认为老师、家长并不关心自己是否追星。师长对孩子追星置之不理很可能导致他们的追星态度错位、行为升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部分师长对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缺乏关心、引导不力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师长和孩子的交流过于简单,往往只关注到了孩子的物质需求或是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彼此内心的交流;或许是因为师长对孩子关心的表达方式与孩子的感受方式并不吻合,孩子对师长的关心并不能真切的得以感受。这就启示师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关注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黎嘉瑶.中学生们的追星现象[J].校园文苑,2004,(07).
  2.宫必京,张耀铮,肖劲健,薜黎明.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1995,(03).
  3.孙天威,杨志刚.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教育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2,(18).
  4.张子成.谈中小学生追星现象[J].教育艺术,2004,(07).
  5.木水.孙丽岩.青少年追星现象分析与对策[J].新长征,2002,(08).
  6.仁者.偶像与崇拜——青少年追星现象探秘[J].心理世界,2000,(04).
  7.路云亭.追星现象的心理透视——对通俗文化的重新估价[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8.采菱.追踪追星族——中学生追星现象扫描[J].江西教育,2005,(09).
  9.贺建农.追星现象与审美引导[J].教育与职业,1999,(03).
  10.孙天威,杨志刚.《流星花园》与青少年追星心理[J].社会,2002,(0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查看: 14420|回复: 6
中学生作文话题:我的偶像作文优秀开头结尾多篇参考
  偶像――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常见的人物,多么令人着迷的明星。“追星族”一批接一批,但我并不在其中,我的偶像可不是明星。
  “那个明星帅呆了!”“那个明星酷毙了!”这些话大都出自中学生之口,可我并不特别喜欢他们。的确,他们有华丽的外表,他们有高超的技艺,他们有令人着迷的气质,但在我心里另一个人的分量比他们更重。我的偶像不是遥不可及的明星、伟人,而是天天与我在一起的妈妈。
  我的妈妈对与旁人来说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母亲,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母亲是我心中永远尊敬、不会随岁月而改变的独一偶像。
  她,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她有一双勤劳的手、一个充满笑容的脸、一颗真挚的心,谁会比她更美?她,没有高超的技艺,但她会做饭、会为我们缝补衣服、会打扫家务,更会安慰我、鼓励我、帮助我,谁会比她更有能耐?她,没有迷人的气质,但她有在烈日下劳动的背影,她有在严冬不眠为儿女织毛衣的身影,谁会比她更打动人?
  我忘不了去年冬天妈妈在灯光下给我织毛衣的情景。我深深地感受到,妈妈织的衣服是最暖的,不仅暖在身上,更暖在我的心头。她那黝黑的手,穿针引线,那一根根的线是她的情思,那一针针地织将满满的爱织入其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忆那时的情景,我满眼的都是感动,或许她是希望这件毛衣替她陪我来到离家更远的高中吧。那个冬天我一点都不冷,我戴的是妈妈织的手套、围的是妈妈织的围巾、穿的是妈妈织的毛衣毛裤,她的爱将我紧紧地包围。
  我的妈妈,一位来自农村的母亲,用中华民族最质朴的方式爱着她的孩子,她是我的偶像,值得我尊敬、敬佩,值得我学习的人。可她却告诉我,不要学她,更不要像她,她希望我好好学习,走出农村、走出大山,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是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的孩子生活得更好,于是她付出的更多,日益消瘦满脸皱纹是岁月留给她的回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更不是我们所能回报的。我们能做的便是让她们开心,抓住每一个陪伴妈妈的机会吧,因为她把她的所有都给了我们。我的妈妈就是我的自豪,就是我的偶像!
我的偶像作文
  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有一个甚至是多个偶像。我呢,有很多的偶像,其中,有两位姓邓的偶像。一位是邓超,另一位,是我一直以来很敬佩的老先生。
  这位邓老先生是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便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用不到三年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立即回国,回到1950年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老先生始终站在中国原子弹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重获新生的日子!
  此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很多新的巨大贡献。
  可惜的是,日,邓老先生因全身大出血死亡。
  日,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明,自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这其中,邓稼先功不可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好地描述了邓老先生的一生。
  开始,我跟很多人一样,听到邓稼先的名字都不知道他是谁,直到一次无意间看到&&邓稼先&&这部电影之后,才知道原来,”两弹元勋”中的一位便是鲜为人知的邓稼先,才知道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痛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到一小时一针,才知道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藏了多少艰辛苦难和无奈。
  我想,如果邓老先生还在世,如果他知道中国如今发展地这么好,核事业走的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多高兴;如果邓老先生还在世,我想亲口告诉他,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有多崇拜他,因为有他,因为有和他一样的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们这些孩子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不该忘记他们。今天,让我们借着这个契机,向邓老先生致敬,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
我的偶像作文
  以信仰之力,启梦想之门
  ——题记
  我的偶像作文是刘伟,如果不是十岁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双臂,也许他正愉快的在自己心仪的大学中读书,而不是在音乐的舞台上拼搏。也许正是那次意外让他的生命活出了精彩。
  他的手臂在一次触电事故中别截肢了,当他再一次穿上衣服照镜子时,他看向那空荡荡的袖子,他感到迷惘,接下来的路将如何走过,是一道坚难的选择题,是迷迷蒙蒙的度过余生,还是坚强的活下去;是平庸的度过余生,还是精彩的活下去,面对要么马上死,要么精彩活这道容易但又困难的选择题,他果断选择了后者。虽然他知道这可能要付出许多努力,克服许多困难,但他坚信他一定能成功!
  当他再一次走入校门时,当初的伙伴都离他而去,由于受不了他们异样的目光,于是他放下了学习,开始去泳池练习只用双脚游泳,他努力了,也用了心,但终究没有学好,于是只好放弃从游泳中找一条出路.
  这时他感觉自己就想一只在黑暗中不停的尝试,不停的失败,不停的撞到墙上的苍蝇,也许曾不止一次的想到了放弃和失败,但他不愿意就这么失败,所以依然苦苦坚持……
  一天,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位钢琴师,用残损的手掌弹奏着激昂的钢琴曲,他忽然有了启发,别人可以弹钢琴,我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梦之旅。他不停的向音乐的领域发起挑战,几年如一日的训练弹琴,弹到脚趾抽筋,腰酸背痛。直到深夜才睡。
  他不停的弹奏,弹出中国,弹到了金维也纳大厅,支撑他的生命的延续只有三个要素(一)水。(二)空气。(三)音乐。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只要我肯去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他就是我的偶像作文,————“无臂钢琴师“刘伟。
我心中的偶像
  在这十四年中,我有过无数的偶像,但父母却用爱成为了我一生中不变的偶像。
  父母之爱,人间至爱。母爱似水,滋润心田;父爱如山,教我成人。母爱温柔,含怡如蜜:父爱刚毅,教我诚恳。母爱飘逸,如沐春风;父爱厚重,教我沉稳。母爱絮叨,如影随形父爱无语,教我坚忍。母爱如火,温暖我心!母爱如海,容纳一切。
  《增广贤文》中有这么一句“千经万典,孝悌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是: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是应该先做到的。正如这句话所说,孝敬父母的确是我们先要做到的。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爸爸老是咳个不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过马路反应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说明父母真的老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我的舅舅送给我了一只大熊,这只熊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一天下午,我回到家发现妹妹正抱着我的玩具熊玩,还用彩笔在上面画了几朵花。我很生气,便给了她几巴掌,妹妹当场哭了起来。妈妈闻讯赶来后生气的打了我几巴掌,所以后来的几天我一直在和她冷战。
  大约三天后,我正在看书,在一个角落里有一篇文章叫《爱在拐角处》。讲的是弟弟郊游被石子刮伤了脚,父亲并没有安慰他,弟弟以为父亲并不爱他可同学们说在拐角处你爸爸一定会回头看你。一步一步,父亲根本没有回头的意思。当弟弟失望之际,在拐角处的父亲轻轻撇了他一眼。看到这里,我蓦然想起在妈妈打我后,眼中除了生气还有一丝失望和后悔!
  雪落无痕,真爱无声。母亲的爱总是不轻易让人察觉。要像品味咖啡那样,仔细品味才
  能发现。
  我家的条件还算不错,所以在暑假爸爸总是带我出去玩。渐渐地,我发现不管去哪里,爸爸走一会儿往回看一眼再继续走。父亲在看什么呢?我不由的疑惑。渐渐地我长大了,不再是一个只会跟在爸爸后面的女孩了。我开始走在前面,每走一会我就担心爸爸有没有跟上来?有没有走错路?于是我便回头看一眼才放心。霎时,我明白了爸爸到底在看什么,明白了他的心情。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父母的爱存在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发现。
  人生路上匆匆,总有一些人会在你的生命中溜走。可不管什么时候,总有那么两个人在你背后,无怨无悔的支持着你,爱着你,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你。他们的名字,叫做爸爸妈妈……
  ——后记
我的偶像作文tfboys曾辉煌耀眼
  我的偶像作文,他们现在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吧!!曾经的他们蹿红在各大媒体的眼中,在充满着浓墨重彩的校园了,也不乏有他们的议论,他们的名字是简单的六个字母组成,tfboys!!
  在我刚步入的校园中,大家都用一道有力的痕迹书写着他们!我深知,他们的辉煌那里是一朝一夕可得,辉煌后面不知道蕴含着多少的艰辛与汗水,在社会的舆论下,仍旧不变。他们曾承诺十年,可我却知为一种笑话,十年,可能转瞬就各奔东西,剩下的只有惘然回首的叹息……
  他们之所以让我们疯狂让我们为之而不惜一切,是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努力有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个伤痛……。。
  我从小数学就很差,因此为我拉下了许多分,我这个人是属于只有那一下努力的人,在那个秋风徐徐的晚自习老师把我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她的数学也考砸了,他询问是否是我将她带坏的。我知道时!犹如晴天霹雳,我认为这个慈爱的老师不会这样残忍,可是现实给我当头一棒,我……无法在抬头了,哪到我真的是一个坏学生吗???
  我无数次问自己,我变得压抑,我的同桌也因为此事与我有了隔阂,我不向人提起,因为我害怕面对,害怕知道时的心痛……
  直到我看见了他们,他们可以说很努力,他们可以忘记周遭的眼光而去拼搏,去挥洒他们的汗水,现实也给予了很大的回报,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他们在舞台上绽放的笑容、人们对他们的喜爱都是他们用十倍、百倍、千倍、万倍的努力换来的……
  这样我也要为此而拼搏,我的床头常放着一张他们的笑容,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笑容来之不易,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我的偶像作文
  曾经的我看到的只是所谓的明星偶像,殊不知真正美丽的偶像就在我身边,她有一颗关爱子女的心,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家着想,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无情的吹白了她的发丝,但在我心中,她仍是我的偶像作文。
  每次当我看到她那微躬的后背,我便知道,她老了。曾经的我在这个背上体会了人生的冷暖;那么真实。曾经的我在这个背上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那么可敬。如今的我看着她那几根银色的发丝,我便深深的知道,那发丝寄托这我往日的调皮,他不像偶像剧那样让人哭的撕心裂肺,但它足以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人间的爱是多么伟大,母爱又是多么的可敬……
  还记得我六岁纯真年代的一日,去好友家吃饭,但六岁的我并不是什么所谓的乖乖女,反而有点儿调皮。刚接住饭,便马上跨过门槛,跑下楼梯,可谁能料到就在最后一个楼梯时,脚一滑,手中的瓷碗摔到了地上,碎了,我也一头栽了下去,眼看就要倒在碎片上了,我连忙闭上双眼,可一切都已来不及了,碎片无情的戳破了我的眼,鲜血顺势流出。好友一家人连忙把我送回了家。妈妈见我这番模样,顿时有点儿手足无措了,但随即去打了热水,将干毛巾浸湿后在我眼角处轻轻地抹着血迹,可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妈妈又赶忙用她那小小的后背背上我跑向医院。妈妈的背此时成了我小小的避风港,那么温暖。没过一会儿就到医院了,医生用针给缝了几针,又用纱布给包着,血才稍微止住了,这时,我通过眼睛的余光看见妈妈偷偷地呼了一口气,我眼里闪着点点泪光。
  妈妈不仅很关心我,做饭也是一流的。一日三餐,餐餐都足以让我和爸爸大饱口福,每次,我们都会把饭吃完,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已离不开这个女人了,这是我小小的世界才发现,母爱原来最可贵。
  我的偶像作文是我的妈妈,每次看着她一刻也不停歇的为这个家默默奉献着,我由衷的敬佩我的妈妈,我现在才发现,家里的顶梁柱虽是爸爸,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没有一个辛苦的女人,那还有什么意义去成功?
  爱情也好,亲情也罢,不单单是承诺和妥协,也离不开陪伴和倾听,且行且珍惜。
  在别人看来,妈妈陪伴我的时间太多也太长,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一直守护着我12年。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亲眼看见几丝银发调皮而又贪玩地蹦上妈妈的头顶,不肯下来。在我最近收到麦格3月作文的荣誉证书时,妈妈那柔和似湖的眸子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其实,对于这一切,我的成就——在作文上,我是感谢老师的。可我现在假设把12年的作文生涯分为三份,老师所传授的,一份,剩下,全归与我的妈妈。
  “宝贝,这个开头其实非常好写。你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很惊讶啊?”
  那是我刚步入小学的大门,不会写作文,回家带着作文题目和老师写好的开头语句做作业,妈妈在我心里种下的种子——一粒爱上作文的小苗。那个时候,我眼里的妈妈显得很是高大。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才能和妈妈长得一样高。那次的作文被老师表扬了以后贴在宣传板上,没有还给我。我现在十分后悔,没有把它要回来珍藏着,不然,我想,现在若是去细细品味,或许我会泪崩,因为我从中收获了更多。现在想想,我已经失去了太多可以回味的东西,因为过去的我,小,不懂事,但是,现在的我是个大孩子了,我要补回来。
  将来我也是要当妈妈的,能不能做到妈妈这样我不知道。妈妈是我的偶像,她在我心里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尽管我知道我们不能永远在一起,但我要成为第二个她。你永远在我心里。妈妈,这是我出生以来的第十二个母亲节了,我这次忘了给你准备礼物,别生气哦!
  人生的苦乐,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世上的悲欢,只有上路才能明白。一切都过去了,关键是你了悟了什么。12年,回首,往事也许不那么历历在目,可有妈妈的陪伴,让我过得多么的充实和富有,我的情,我的命,我的偶像,妈妈!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生怎么样成为歌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