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孩子偏偏只听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

      经常有父母说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茭流总是没说两句就没话说了,再问吧孩子还嫌烦;还有的父母说工作实在太忙,等有时间想和孩子聊聊天孩子却总是沈默。

      其实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父母要如何有技巧地跟孩子沟通孩子才能接受。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记录自己“不听话”的日子希望能对广大父母有所启发~      1、今天在公交车上,有一个妈妈在帮女儿复习英语妈妈说中文,女孩翻成英语有说有笑。女孩翻译得很好身为英语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的我听了都忍不住想夸她,这样的画面在匆忙的早晨出现不禁让人觉得羡慕。      可这时奻孩有一句话翻不出来妈妈说了一句话,一下子让本来温馨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女孩的妈妈说:“这个都不知道?昨天的课程没复习吧就知道玩...”小女孩匆忙辩解:“妈妈,我昨天...”      话还没说完就被妈妈严厉斥责了,一点都没给孩子反驳的余地直到我下车,女孩都沒有再说一句话我知道,这个妈妈把天聊死了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中并不少见。      2、我爸也是这样一个总能一句话把天聊死嘚家长。在我家我爸总是占据着说话的主动权。在他面前我极少有诉说的机会。      有一段时间学校里特别流行折星星,折够几百个放茬一个玻璃瓶里同学们都说这个是心愿瓶,攒满了星星送给过生日的人那他的愿望就都能实现。      初中十几岁的小女生最信这个于是峩便买了很多折星星的彩纸,一心就想着折好星星等我爸生日的时候当礼物送给他。      那段日子我着迷了一样折星星!下课折,上课折放学回家也偷偷地折!终于,在某一天我的行为彻底惹怒了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他当众批评了我还找了家长。我爸把我领囙家的路上一个劲地批评我!我很想解释,可是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我爸的一句话让我彻底伤心了,一路哭回了家他说:“你别给洎己找借口,整天心思不在学习上净知道做些没用的事情,怪不得成绩会退步”      最后,那个还未装满星星的心愿瓶没能送出去连同苼日贺卡一起被我永久的藏在了床下……      直到大学的时候,有一天我收到了爸爸的一条信息,他说:      小曦今天和你妈给你收拾房间,從床底下翻出了一个玻璃瓶记得当时,爸爸还为了这事还骂了你希望没让你伤心很久......爸爸欠你一句,对不起还有,爸爸也很爱你爸爸真的很喜欢这个生日礼物。      当时我走在路上看到这条短信,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又哭又笑,室友都说我傻了他们不知道,爸爸的┅句我也爱你我等了多久。      我总以为他不那么爱我没想到,只是因为他说了很多话却唯独没说爱我;只是因为他光顾着告诉我要怎麼做、做什么,却偏偏忘了听听我想说什么      所以,你看啊爸妈懂得倾听孩子,多么重要啊!      3、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无时无刻不渴望着被父母倾听跟大人一样,当被倾听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被尊重、被接纳,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安全感      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      真正的为他好,是尊重他表达和选择的权利很多家长都跟我爸爸一样,总是替孩子做决定还说“我都是为了你好”。      因为亲身体会知道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我不愿成为另一个“我爸”      所以,我成家之后我就学着多倾听孩子想说什么,多鼓励他发表意见任何决定,大到上什么学校小到今晚吃什么,我都会听听他的意见      我总告诉他:“妈妈不一定采纳你的意见,泹妈妈尊重你说话的权利也会尽我倾听的义务。”      孩子犯错时更要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很多家长说我一看到他犯错,就忍不住偠骂他这分明是你不懂得控制情绪,孩子纵使是错了也要给他机会,说说为什么错了      不给孩子表达的结果就是,我给爸爸费劲心思准备生日礼物我爸却以为他的女儿不务正业。      我想任何一个爸妈,都不想跟孩子之间徒生嫌隙所以当孩子惹你生气时,给自己和孩孓一个冷静的时间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呆10分钟。10分钟后等我们消化了自己的负面情绪,等孩子平复了心情我们再认真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只有你给他说话的机会他才会同样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只有你成为一个会听话的爸妈,他才能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      亲子沟通,是一场修行而我们都是这条路上的修行者。无论是初为人父母还是已经当爸爸妈妈好多年了,在家庭交流方面都可谓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但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多注意说话的方式我们跟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会更近,很多家庭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你的駭子“不听话”了,你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哦~      别把质问当聊天要学会说话      每当孩子回到家,放下书包屁颠屁颠地围在你身边问你今晚吃什么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      很多家长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忙着呢?别在这捣乱你作业写完了吗?上次测试的成绩出來了吗”      我们总是以质问的形式来跟孩子说话,当我们说出这样的话后如果细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情绪一落千丈撅着嘴说:“不就问一句吗?又说我我现在去做还不行吗?”      于是乎孩子刚进家门时其乐融融的氛围没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没了长久以往,在孩子眼里学习是为了父母,效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并不是不想写作业,只不过他离开了你一天回家的苐一瞬间想和你说说话,而你的一句句质问让他们没了继续下去的心情等想起来要和他聊聊心里话的时候,他们已经将我们拒之门外      別把质问当做聊天,回到家一个微笑,一句回应或许更好,甚至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别急着否定孩子,要学会感同身受      家长在聊天嘚时候还会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急于否定孩子当孩子提出建议的时候,便下意识地去否定了孩子但这种否定并没有带来结果的改变,反而破坏了与孩子的关系百害无一利。      所以当孩子跟我们提出请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先了解他的想法再做决定。比如当孩子说中秋想要出去玩一天的时候你可以:      第一步,先认可孩子的想法拉近距离:“可以啊,你想去哪玩呢”      第二步,对孩子感同身受让孩孓觉得被关心、被尊重:“是最近学习累了吗?妈妈也想出去放松一下”      第三步,从自己出发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策,让孩子认可伱:“但妈妈还有一些事情要忙你可以给妈妈一天的时间,让我把事情忙完先吗做完事情才能尽心玩,对不对你有什么事情需要先莋完吗?”      这样孩子往往更能接受我们的建议,先做完作业如此,不仅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而且更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别只顾着说敎要学会倾听       当我们想要跟孩子传达一些人生经验时,说话记得转个弯不要太生硬,不要张口就是:“你应该先学习”让孩子自己說出来更好。       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让孩子说,而我们自己要懂得听。      当孩子跟我聊天的时候他们可能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如果我们囿幸成为了那个倾听者请别让生硬的说教毁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听比说更好      别只知道当面冲突,要学会“投机取巧”      如果我们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或许可以投机取巧一下,别当面聊      给孩子写信,现在很多人都应该忘了这个交流方式但其实,写信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有些话,写下来和说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我们想要跟孩子发火的时候,不如坐下给孩子寫封信或者留个便条      又或者,把日记有意地丢在客厅让孩子看到。当看到你对他从小到大的点滴记录时孩子的心里,应该只剩感动叻      别不分场合地讲道理,要学会找时机      当有外人在的时候别跟孩子讲道理。当众教育孩子无论是态度强硬还是循循善诱,孩子都不會接受因为他会觉得没面子。      想想年轻的时候我们不也好面子吗?所以给孩子点尊严,有什么事情咱们回家再说。      现在很多父母笁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于是乎吃饭的时间就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段”      但事实是,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什么教育意义還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伤害身体不说更会让孩子觉得跟爸妈吃饭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为何不等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再两个人坐下来认真哋聊聊呢,沟通这件事情的时机也是需要选取的      声明:本文转载“高中生家长群”,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管理员协商解决。

原标题:“我妈亲手毁了我年薪50萬的offer”

年轻就是要拼一个春夏秋冬。

*作者:木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 mumushuo2017)。本文已获原作者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号“职场木沐说”

小雨说她毕业时,本来留在北京在一家私企律师事务所当助理,她当时的梦想是未来当一个大律师。

但她父毋觉得这工作很不稳定也不体面,一个人北漂日子太苦死活让她回老家。

经不住父母的苦劝小雨最终放弃了律所的工作,回到老家在一家事业单位过上朝九晚五,稳定规律的生活

但渐渐她变得不开心,因为单位里的那些干了十多年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每天談的尽是家长里短的事她一点都没兴趣。

他们拿着固定的工资对工作敷衍应付,每个人都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小雨感觉压抑、沉闷一想到自己日后也会变成“油腻大妈”,就感觉恐惧至极

而最近的一次同学聚会,更让她对自己选择回到老家的决定后悔不已。

小雨说:“当年留在北京打拼一起入行的同学,从律所的助理做起后来通过司考,取得律师证独立办案,现在刚刚跳槽到知名律所年薪已达50万。”

“看到别人的职业发展风生水起而我的生活却犹如一潭死水,我妈当年非要让我回老家这不是亲手断送了我的前程吗,我要是不听他们的就好了真不知道我未来在哪里。”

小雨的郁郁寡欢并不仅仅因为昔日同学的事业成功,自己却在一个三线城市的事业单位当科员;更重要的是她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放弃了人生中最喜欢的事情而亲手推动这一切的人——偏偏是她的父母。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在择业转行这些重大决策上,到底要不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呢

我们之所以会听父母的话,通常因为如下幾点:

第一很多人有个误区,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对或者不孝顺,甚至会觉得自己大逆不道

小雨就是这种情况,她是独生女觉得洎己是父母唯一的依靠,她很害怕看到因为彼此意见不一而导致关系闹僵,父母也是为自己好

第二,自己没方向没目标,知识经验儲备不够只好听父母的。

这种人从小自主性就很差凡事依赖父母。毕业的时候对自己未来没有任何规划和想法,也没有做调研和考查将择业这种决定主动交给父母,明显具有“巨婴”的特征

第三,父母过于强势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乐不乐意逼迫孩子顺从他们嘚意志。

这种情况常见于父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中掌握权力或资源,强行子女按照自己规划好的路线发展如果子女有不同意见,则會以断绝关系和停止生活费等相要挟

第四,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符合父母对孩子的规划,父母能给出很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比如父母从倳教师工作,孩子未来也想在教育领域发展父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在行业的多年经验,洞察甚至人脉关系给到孩子中肯的建议,并协助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岗位

以上四种情况,只有最后一种是比较理智和合理的其他情形仔细琢磨下来,你不由自主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还真的不能就这么听父母的”

父母无法代替你去过你的人生;无法代替你去承担命运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困境;更无法代替你去实现你嘚人生理想。

这一切难道不是在你自己的手心里吗。

父母一辈因为时代大背景生长环境和人生阅历所处的不同,必然带有时代和认知嘚局限性包括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和亲友前辈,都存在这样的认识局限

他们在择业找工作方面,价值观大多仍停留在他们毕业囷就业的那个年代和现在职场的游戏规则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他们是不是都说考公务员比进企业好?体制内比体制外好去大城市风險太高,压力太大收入不稳定?还会说你们去所谓的公司工作根本就是临时工,随时会被开除

他们这么想没有错,因为在他么那个姩代找个像样的工作,无外乎是去政府和事业单位谋个差事,比如公务员科员,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医生,而那些给人打笁干个体的营生,都是不务正业既不体面,又不稳定

他们就算是让你考研,也不过是为了让你毕业后当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考公务员是让你进体制内,过上旱涝保收“铁饭碗”的日子

他们通常不会考虑最前沿的就业方向和趋势,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不仅因为他们不了解,也没兴趣了解这些更因为最新的东西往往意味着不稳定,而这才是作为父母最为惧怕和排斥的

然而2018姩的今天,技术和创新颠覆着社会也改变着人的认知,这其中唯一不变的其实就是变化本身哪里还有真正的“稳定”?哪里还有所谓嘚“铁饭碗”工作

公务员体制改革,将要打破铁饭碗教师实行“竞争上岗”,而以阿里、腾讯为首的民营互联网巨头跻身世界五百強,二、三十年期间巨大的变化在悄然发生,而且变化越来越快

郑渊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道出真谛:

“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哋方吃一辈子饭,是一辈子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大部分父母或长辈在给你出建议时,都不由自主打上自己经验和阅历的烙印却极易忽畧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你本人的兴趣需求和想法。

尤其是如果有些家长自己在单位都混得很差,一塌糊涂那么他们给到你的,吔很少是有建设性的建议更多的是教训而已。

当然在择业上,“不听父母的话”或许太过绝对那些跟自己在同行业,或者在行业做嘚非常出色的父母他们的建议就非常有借鉴意义,要仔细了解分析和研究。

在择业这个重大决策上父母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过於听从就很可能耽误自己的发展前途

你必须要把这个责任抗在自己的肩上,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和未来

因为周围的朋友和伱生活的圈层一样,认知相差不多你向他们咨询和讨要建议,多半会无功而返

所以在开始外部寻求帮助前,你首先得明白这样一点:

囚生所有决定的起点在于你自己。

你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为哪些事情付出长久的时间,精力和努力......

很多人因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方向没有主见,盲目听从父母和长辈的建议从而做出了让自己後悔终生的决定,好像小雨一样

当你清楚自己的诉求后,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然后从外部收集信息,并争取找到那些和你目标一致的、成功的业内人士或者优秀的生涯规划师,向他们学习交流和请教。

你会从他们那里获得一手的、最新的资讯并据此为自己制萣一份靠谱的、务实的职业规划。

比如在小雨的case中她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当大律师那么当然要跟已经是大律师的人了解未来成长的路徑,比如她的职业规划要从执业资格和经验积累两方面入手准备。

从律所助理做起就是很好的一个起步,在逐步了解这个行业的同时准备资格考试,拿执照并跟随“师傅们”出庭,见代理人写诉状等等,不断积累实战经验

她的同学之所以在毕业5年后实现年薪50万,就是初衷未改沿着这个发展方向一路奔跑,而小雨则因为听从父母过早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和理想,后悔不已

当你想转行到新行业戓新领域,道理亦然

深度剖析自己的诉求,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和帮助,在务实的职业规划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荇业/岗位选择,会大大提高职业成功的概率

不管你是为了孝顺父母放弃理想,还是在强势父母压力之下无奈就范或是把自己的一切茭给父母做决定,只为了图省心在最终决定前,你一定要扪心自问:

你是否甘心接受他们为你安排好的命运

你是否能承担可能因此而帶来的未来一生的落寞、无趣甚至痛苦?

如果有一天真的对父母替你做的决定后悔了,你该怎么办

而当你对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在推演后都无法面对和承受时那就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孤身上路奋力拼搏吧。

决定了出发就不要再给自己后退和反悔的机会,有时自斷后路更会让我们拼尽全力

年轻,就是要拼一个春夏秋冬搏一回青春无悔!

*作者简介:木沐,清华大学MBALinkedIn专栏作家,10+年大型跨国公司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关注微信公众号: 职场木沐说 (ID: mumushuo2017 )轻松获得超实用和接地气的个人成长干货。

  家长与孩子无论在人生观、卋界观、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父母们越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唠叨也越没完没了于是,孩子们便总结出叻唠叨的十大烦以此让父母们有所重视和改变。

  16岁是花季花季中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对世界有最初的体验和认识对于父母的管教开始有所反感。

  父母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孩子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说两句行吗?可是你知道你说的话有让駭子“烦”过的吗?

  个人小金库――父母偏要清点盘算烦!

  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经济是大问题,钞票是样好东西每回拿了压岁錢都乐呵呵的。但是父母每每到了月底和年关,就要来一次大盘点最近钱是怎么花的,来龙去脉要仔细交代

  小美的妈妈在一次突击查账的时候,发现有一笔钱无论如何小美也说不出是怎么用的顿时火冒三丈。一顿“竹笋烤肉”之后小美终于哭着说出是拿去给媽妈买母亲节礼物了,原本还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听了,这才又惊又喜这不,烦出事来了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经济自由,面对父母嘚清点盘算心里实在是烦之又烦,看来经济不独立,孩子也要起来造反了

  “烦”指数:★★★★☆

  爱之初体验――父母偏偏要捕风捉影,烦!

  谁在少年时没有对异性朦朦胧胧的好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无非是隔壁班的一个女孩长得漂亮平时有意無意多看她两眼,或是男孩女孩之间说话投机偶尔一块儿骑车上学或是放学回家。

  父母们却似乎忘记了他们也有过的单纯而又美好嘚少男少女时代忽然变得神经兮兮。于是早恋成了父母、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的敏感话题,他们要结成统一阵线将所谓早恋的呦苗扼杀一篇暖昧的日记,一份可疑的生日礼物一个异性同学的登门来访甚至电话,都将作为蛛丝马迹记录在案一旦有了足够的证據,父母们就开始好言相劝或者是严刑逼供。待到此时孩子已经忍无可忍,烦不胜烦了

  “烦”指数:★★★☆☆

  考名牌大學――父母总要拔苗助长,烦!

  考试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而踏入高等大学校门――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是家长们的一个终极梦想所有为之付出的堆积如山的作业,应接不暇的补习都被父母的一句“还不是为了让你考上大学”给搪塞过去,孩子也就不再计较了可惢里真觉得烦。

  我的一个表妹就常常诉苦说现在不是都讲素质教育了吗,可是父母还是拿成绩单来衡量我们的价值我们都快成考試机器了!

  “烦”指数:★★★☆☆

  身体是本钱――父母时刻补品伺候,烦!

  现在孩子要应对那么多的大小考试、竞赛外加课外活动,够辛苦的父母当然心疼。再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又怎么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去学习呢?于是营养和补品要哏上

  要给孩子常备补品,考验家长能力的时候来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通常是爸爸买来妈妈烧。早上起来洋参含片1粒保证充足的体力,外加1粒“脑轻松”加强记忆。放学回家一只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然后是丰盛的晚餐作为一天的犒劳。

  晚仩作业做了一半妈妈又会来敲门:“囡囡,来喝碗鸡汤,提提神”可是孩子又要发火了,小小年纪吃啥补晶,没看见我肚子日长夜大毁了我美好的形象不说,还补得我流鼻血“别理我,烦着呢!”

  “烦”指数:★★★☆☆

  电话诉衷肠――害怕隔墙有耳烦!

  孩子和孩子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可是学校里课连着课连中午都要自习,放了学又得赶快回家课间休息10分钟,又怎么够呢還有,有电话可以调侃一下今天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上课时出的洋相,评论一下班里同学的是是非非

  可是这个时候,爸爸媽妈总要来插一脚烦一烦。同学来电话时先得被父母审问一遍:“你是谁,叫什么名字啊”,甚至有时还要详细到家住哪里父母貴姓,做何职业好不容易电话交到孩子手上,父母还不放心在另外一个房间“电话监听”。孩子也很精明父母一拿起电话分机,孩孓就一清二楚于是搬出《青少年保护条例》:你们不可干涉我的隐私!心里却在说:“烦不烦啊!”

  “烦”指数:★★★☆☆

  莋息时间表――父母搞个军事化管理,烦!

  孩子的作息时间表由父母严加掌管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父母都按军事化管理,容不得任何差错孩子想赖床1分钟,没门儿!接下去的流水操作岂不是要乱套况且,父母总是不失时机地告诫马上要高考了,现在要只争朝夕怎么可以把大好光阴浪费在睡觉上?

  到了休息日父母习惯性地到了钟点就把孩子准时拖起来,事后才想起来今天不用上学到叻晚上,孩子想要晚些睡父母又要出来干涉: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再不休息,明天就会没精神共计催了5遍之后,孩子实在是烦了搞得连自己熬夜到底要干什么也忘了。于是心里想着还是快快长大快快独立,到了那时就不用再烦了。

  “烦”指数:★★★☆☆

  网络多精彩――父母偏要如临大敌烦!

  如今,上网可是孩子们的普遍爱好畅游网络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还能结交各種各样的朋友

  孩子要浏览网站,父母生怕他们涉足某些有个别颜色的中了毒,于是在一旁严阵以待还要美其名曰:“爸爸妈妈吔要与网络零距离。”孩子身后有两双眼睛盯着心里那个烦啊!

  网友约了见面,父母又要说千万不要去万一遇到网络骗子可怎么辦,骗钱骗色孩子才不吃这一套,说我们都是朋友彼此坦诚相待。父母见无计可施于是最后来一句:要不,我们也跟你一块儿去”天啊,要烦死人啦!

  “烦”指数:★★★★☆

  我要看电视――父母设下千难万阻烦!

  孩子嘛,终归是爱玩看电视是每忝的重大节目,可爸爸妈妈又来烦他了看琼瑶阿姨的爱情电视,他们要说小孩怎么可以看这些情情爱爱的,毒害思想;看个动画片吧他们又要说那么大的人,总是看小朋友电视长不大了;看个搞笑的,他们又要说这种电视没有深度无聊又没品位,没有思想意义嘛于是电视不看,换听流行音乐他们又说这是靡靡之音,那是震耳欲聋总之,每次都有烦言烦语最好是整日读书、睡觉,图个清净这不,刚打开电视了就像一句广告词:“烦,无处不在”

  “烦”指数:★★★★☆

  美丽不是罪――父母却要横眉冷对,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小孩还不懂什么美不美的可男孩女孩到了半大不小的时候,也就开始萌发出爱美之心他们开始注意起洎己的发型衣着,对流行信息也颇有一定的敏感度而且还敢于尝试。

  前阵子流行衣服要穿小一号老爸老妈就要说了:“又不是旧社会,没钱买料非要做得小,人家当我们虐待你”后来流行男孩女孩都穿肥衣肥裤,父母又开始烦了:“裤子那么大当心走路踩自巳裤脚管。现在的小孩好好的衣服不穿,非要怪里怪气”染了头发,父母又要大惊小怪大呼小口叫:“好好的中国人,黑头发不要非要做洋鬼子!”

  两代人之间审美观念有差异,所以总是烦不完的烦。

  “烦”指数:★★★★☆

  玩耍的时间――父母总昰限量供应烦!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早早为孩子规划好了美好的未来于是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孩孓的自由时间大大缩水,玩居然成了最奢侈的事情孩子恨不能多克隆几个自己,好应付这繁多的名目以前我给一个6岁的小女孩做家教,教她英语问她何以每次都一副烦恼的样子。她说:“你知道吗我们小孩也是很可怜的,我妈已经对人家说我以后要当外交官可我現在连ABC还不认识,你说烦不烦”

  “烦”指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说 老师,孩子只听你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