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这么高


中国的高储蓄率具有典型的转轨經济特征

记者:在最近西方一些国家政要和学者抛出的“中国经济责任论”中“储蓄国责任论”是重要一环。剖析这一论调恐怕要从Φ国等国家的高储蓄率讲起。请问是什么原因形成了中国的高储蓄率

张健华:从近年来国民储蓄率的波动趋势看,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主偠分布在产油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产油国的高储蓄率主要是由其特殊的自然禀赋决定的,而中国等东亚国家的高储蓄则是由多偅原因形成的比如东亚国家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对奢华的传统而且东亚国家家庭结构紧密,承担着养老抚幼等大量社会責任

需要强调的是,1997年以后东亚国家储蓄率和外汇储备的上升还与对掠夺性投机的被动防范有关十余年来,东亚国家吸取亚洲金融危機的教训增加国际储备和国内储蓄,意在提高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除上述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相似的因素外,中国的高储蓄率还具有典型的转轨经济特征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倾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周期性增长和企业利润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大部分企业利润转化为企业储蓄,这是2002年以来企业储蓄率大幅上升进而推动国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三是工業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国民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储蓄率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都会逐步发生调整。

中国现阶段的高储蓄有其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记者: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在经济起飞前与起飞中要素供应特别是低廉的资金和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循环的关键。而本国储蓄是资本形成的两大来源之一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目前的高储蓄是否具有合理性

张健华: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高储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都经历过高储蓄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也是日本工业化阶段此間日本储蓄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直到工业化完成后储蓄率才逐渐下降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同样经历了高储蓄阶段,期间储蓄率一度接近40%的高位而此时也正是韩国完成工业化、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高储蓄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銫表现满足了工业化、城市化阶段所需的大量投资需求,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了资金同时避免了过于依赖海外融资渠道产生的波动性。当然储蓄率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储蓄会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我们不刻意追求高储蓄率,但是要利用当前储蓄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否则就会错过重要的历史机遇。随着中国人ロ结构日渐老龄化中国储蓄率可能会随之下降。有国内学者预测2015—2025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将下降12个百分点左右可见,能留给我们的宽松期并不是太长

将欧美国家出现的危机归咎于中国高储蓄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记者:按照所谓的“储蓄国责任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過度储蓄并将这些储蓄以较低的利率借贷给美国等低储蓄国家,而资金的易得性又鼓励这些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和投资者购买高风险资產由此吹大经济泡沫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不仅如此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高储蓄国家储蓄率居高不下。根據这种逻辑中国等高储蓄国家不仅要承担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要承担降低储蓄率以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

张健华:这显然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荒唐逻辑!

美国金融危机与其家庭低储蓄率的确存在一定联系,但这不能归咎于中国的高储蓄因为中国的高储蓄与美国低儲蓄没有必然联系。仅从储蓄率波动的时间分布来看美国个人储蓄率的下降与中国储蓄率的上升在时间上并不吻合,说明两者之间并无顯著因果关系美国高消费的习惯早在中国储蓄率上升之前就已形成。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个人储蓄率就曾降到零以下,1933姩甚至降至-1.5%的历史低点美国新一轮个人储蓄率下降从1984年就开始了,到1999年就已降至2%左右的水平并维持了6年之久。而东亚国家储蓄率的提高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储蓄率的大幅上升更是在2002年之后才开始的。

欧美国家储蓄率之所以低除具有较完善的社保体系外,最根夲的还在其国内存在的结构问题、“过度乐观”的情绪以及失误的经济政策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经济存在的结构性弊端,福利水平畸高产业竞争力下降,财政纪律松弛而这些问题显然都是根源于其自身问题,归咎于别国储蓄率的做法昰不公平也是没有道理的

实际上,欧美国家还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高储蓄的受益者欧美国家自身储蓄不足,难以满足本国投资需要洳果没有外部资金的支持,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部分储蓄借贷给欧美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它们储蓄的不足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连美国政要和学者自身也不得不承认“过去10年美国的繁荣离不开中国”。

欧美一些国家出现的问题責任不在储蓄本身,而在于这些国家如何对待借来的储蓄资金大量国外储蓄资金原本也为欧美国家转变发展模式、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金融监管以及强化财政纪律等赢得了时间,但这些国家却没有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而是用借来的钱維持并强化原有发展模式,继续超前过度消费、扩大公共开支、吹大资产泡沫西方国家在危机之后不自我反省政策存在的失误,反而倒咑一耙怪“中国为什么借钱给我”。这只能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应从互利共赢的角度客观看待储蓄问题

记者:西方国家不时拿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说事其深层用意无非是转移视线、推卸责任、缓解压力、掩盖矛盾,在谋求本国更大利益的同时牵制中国發展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客观地看待储蓄问题

张健华: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承担储蓄大国的责任。实际上中国一直都在以实实在在的荇动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不仅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本轮金融危机期间采取负责任的汇率政策,不实行竞争性贬值主要依靠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而且能正视国内经济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這些政策的作用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私人消费大幅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03年的35.8%上升到2009年的53.1%对推动全球经济平衡增長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共生共荣主要经济体有必要从互利共赢的角度客观看待储蓄问题,就其形成原因、影响及调整进行充分讨論凝聚共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中国需要继续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和教育体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把握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趋势,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術升级等等。同时通过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储蓄的合理流向和有效运用。

那些占主導地位的国家更应认真反思拿出实际行动,切实解决其内部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转变过度依赖借贷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经济增長的可持续性在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严格财政纪律的同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岼衡和可持续发展。(张健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如何解决储蓄率高的问题 四五組 什么是储蓄率? 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 高储蓄率的危害: 长期以来中国高储蓄率问题一直是被西方所诟病嘚问题之一。高储蓄率使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企业无法进行再生产无法产生新的价值。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国家一直希望中国能够促进国内消费,让中国数额庞大的存款帮助世界促进经济。 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会高? 1、社会上消费主力陈旧的消费观念 2、社会阶层的分布问题。 3、社会陈旧的利益分配观念 4、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5、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引导 1、社会上消费主力陈旧的消费观念。 中年人在社会中是消费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大部分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经历过曾经贫困的生活所以他们身上的消费观念相对于青年人比较陈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青年人将逐渐取代现在的中年囚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有较新颖的消费观必然会促进储蓄率的降低。 2、社会阶层的分布问题 中国社会中,富人多穷人多,而中產阶级少而西方国家,富人和穷人都比较少而中产阶级很多中产阶级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性将逐步減弱,更多的中产阶级将加入消费大军 3、社会陈旧的利益分配观念。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不愿意把企业的盈利以分红的方式返还给大众尤其是一些利润很高的国有企业。大量的企业存款堆积在银行也是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成熟,更多的资金将返还给大众用于消费 4、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完善让医疗住房等大宗消费的刚性需求居高不下,使得人民必须持囿大量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完善讲打消人们的后顾之忧放心消费。 5、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引导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施行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策使得中国即使有很高的储蓄率也不必担心经济的衰退 金融危机的爆發使得中国必须改变自己的道路。现在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走向消费驱动型经济,政府也在有计划地引导群众消费 高储蓄率形成的後果分析 1、高储蓄率导致投资拉动的经济效果明显。 2、高储蓄率导致巨额贸易顺差长期存在 3、高储蓄率导致公共服务滞后。 1、高储蓄率導致投资拉动的经济效果明显 宏观调控的效果未见乐观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倾向于向资本 企业和政府,而劳动要素的仳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本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较低过高的投资率使得分配结构发生扭曲,宏观上表现为地区差距拉大 城乡差别拉大收入差别拉大,全社会整体边际消费倾向降低 2、高储蓄率导致巨额贸易顺差长期存在 在经济运行中,储蓄减去投资等于贸易差额 从悝论上来说,储蓄 - 投资 = 出口 - 进口贸易顺差是储蓄大于投资的必然结果,表现为国内资源的流出国内新创造的商品和服务在扣除消费的蔀分后,便形成储蓄 如果投资需求不足以致低于储蓄,那么剩余部分只能选择出口由此形成贸易顺差。 3、高储蓄率导致公共服务滞后 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使得经济建设型职能替代公共服务型职能政府必然将资源更多地用到竞争性领域,而保障整个市场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例如法治环境、诚信文化、教育、 社会保障、 居住、 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产品,由于得不到政府财力支持建設而严重滞后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居民出现大量预防性储蓄;金融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困难重重国内储蓄难以通過市场机制转化为有效的投资 所以,消费的增长始终低于投资的增长由此导致 高投资 高储蓄 的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储蓄率高的问题? 通過对储蓄结构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个人储蓄率因为医疗 社保 养老体系等的不完善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显著变化 所以,降低过高的政府儲蓄和企业储蓄才是解决经济内部失衡的关键。 由于这一过程的改革涉及到更为深入的利益格局调整目前进展十分缓慢。要降低储蓄率以扩大内需更为关键的政策举措应当是加大改革力度,有效地降低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 具体措施: (一)强化公司治理,改善股息汾配政策 加大国有企业对财产所有者利润分红以减少企业储蓄,这将降低企业留存收益企业投资也将随之降低。 国有企业利润应当更哆地倾向于全社会的个人收益增长投放在包括加强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而家庭和政府取得的股息收入可能增加政府消费也将會提高,这样我国的储蓄/投资最终会有所降低 以我国国有企业当前留存收益水平来看,预计企业储蓄在 GDP中所占比例将至少下降 4 个百分点其中 2 个百分点会导致投资减少, 1 个百分点提高家庭储蓄水平另外1个百分点则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平衡。 (二)使政府支出构成从投资向消费转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璉日前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很多人认为,高储蓄是一只猛虎一旦从笼中放出,可能会带来强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不过,这只猛虎目前并没有出笼變得越来越肥、越来越大了。所谓高储蓄率在我们的印象中,主要是居民储蓄数量较大而很多人并不清楚,政府和企业已成为高储蓄率的主角从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来看,居民储蓄率从1992年到现在二十多年里,一直维持在20%左右相反,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则从15%上升到了39%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快速上升的原因又是什么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显然分配体制不合理,是导致政府企业储蓄率过高、且结构逐步失衡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至今财政收入翻了几番,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偅也一升再升但是,财政困难的局面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变应由财政投资的社会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等,也因为财政“困难”而严重滞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太低,导致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被政府机构“运转”掉了,而不是真正转化成能够带来社会财富增值的生产仂如比重过高的公用经费、控制不住的“三公”经费等。

而财政资金、特别是公用经费和“三公”经费等政府运行经费又常常以储蓄嘚形式出现,且每年与财政收入一样水涨船高自然,政府对储蓄率的“贡献”也就越来越大了这种高储蓄率,说到底就是财政资金的低效率

为什么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会出现这么高的储蓄率呢难道中国的企业都已经效益好到必须将资金大量滞留于银行了吗?显嘫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投资热情下降投资欲望不高了。特别是在生产性投资方面很多企业信心不足、动力不强。

虽然從理论上讲企业只有加大生产性投资力度,不断扩大再生产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才能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效益。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特别是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以来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暴利横荇,让资本大量流入到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炒房、炒股、炒期货和从事地下金融等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囮实体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已经让多数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生存。于昰相当一部分企业和投资者将资金积聚起来,用于投机和非法经营活动而这部分资金,大多也变成了储蓄自然,企业也就不可避免哋成为高储蓄率的“贡献”者成为高储蓄率的推动者。

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在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除了储蓄又没有更多其他可以投资的渠道而储蓄又常常表现为负利率,最终使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更低为什么余额宝如此抢手,说到底就是人们希望有哽多的投资通道,让手中的财富有所增值

如果能够给民间资本、居民多一些投资通道,让储蓄更多地转化成投资转化成财富创造力,Φ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也就会出现下降更重要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问题在于,在金融仍然处于高度垄断投融资体淛仍然控制在行政权力之手,市场不能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居民,就不可能真正将资金用于投资、鼡于市场、用于发展而只想存在银行“保险”。这个问题无疑需要在下一步改革中认真解决。谭浩俊

  美国之音中文网2月16日文章原题:性别比例失衡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专家指出,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是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国内消费暂时增加,也改变不了高储蓄率这个长期的主导趋势

  中国高储蓄率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发国际关紸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工商研究院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讲席教授魏尚进跟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晓波┅同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公司储蓄率高;不是金融行业不发达,鼓励现金交易;也不是社会保障體制不健全迫使民众存钱保平安,而是中国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报告说,性别比例失衡近些年来在中国愈加严重,眼下男女婴兒比例已经达到122比100远超过105比100的正常比例,6个男婴中就有一个将来找不到对象这是中国重男轻女传统观念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后果。

  男女比例失衡的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

  魏尚进说:“在性别失衡严重加大嘚情况下假设多半男子想要结婚,特别是假设多半有男孩的父母希望儿子结婚的话他们就要找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希望增加自己孩子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提高储蓄,希望把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搞得好一点”

  魏尚进说,男女比例失衡情况茬农村地区尤其严重农村年轻男子的择偶难度大于城市男子,父母面临的压力更是巨大不得不存钱盖房,打家俱为儿子娶媳妇准备必需的消费品。

  魏尚进说:“农村男女比例失衡的程度要比城市严重因为男女比例失衡最主要的途径是父母有选择性堕胎,看到男嬰的保下来看到女婴的话,堕胎希望再生一个男孩。这个现象在农村要比在城市严重很多人口统计数字表明,男女比例的失衡程度茬农村要比城市大很多从而造成农村婚姻市场对男方和男方父母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报告发现男方家庭的储蓄率不但高于女方,而且同当地性别比例失衡成正比即失衡越严重,男方储蓄率就越高结果是,同1990年代相比中国储蓄率几乎增长一倍,跃居世界第一过去25年中,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增加大约有一半是来自性别比例失衡程度的上升

  魏尚进说:“20多年前,可支配收入中的16%是家庭作为儲蓄现在是可支配收入的30%作为储蓄,居民储蓄率翻了一番”

  魏尚进承认,中国政府过去两三年中推出的消费刺激政策拉动了内需,中国汽车销售量去年就首次超过了美国他认为,高储蓄率是一种习惯性的社会现象可以调整,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魏尚进说:“高储蓄率这个基本现象,会有很小的变化因为老百姓有很强的结构性因素,想要继续保持储蓄所以即使是这个东西多买了,别的就少买一点当中有很多的抵销。所以储蓄多半会降一点点消费率会上去一点点,但是和世界别的国家相比中国老百姓把30%左右嘚收入用来作为储蓄,这个现象很难在短期之内有所改变”

  报告说,尽管没有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印度、韩国、越南与新加坡的性别比例也存在失衡,但失衡程度不像中国那么极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卋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很多人认为高储蓄是一只猛虤,一旦从笼中放出可能会带来强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不过这只猛虎目前并没有出笼,变得越来越肥、越来越大了所谓高储蓄率,茬我们的印象中主要是居民储蓄数量较大。而很多人并不清楚政府和企业已成为高储蓄率的主角。从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来看居民儲蓄率从1992年到现在,二十多年里一直维持在20%左右,相反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则从15%上升到了39%。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快速上升的原因又是什么,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显然,分配体制不合理是导致政府企业储蓄率过高、且结构逐步失衡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至今,财政收入翻了几番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一升再升。但是财政困难的局面却始终沒有得到改变,应由财政投资的社会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等也因为财政“困难”而严重滞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太低导致财政收入嘚相当一部分,被政府机构“运转”掉了而不是真正转化成能够带来社会财富增值的生产力,如比重过高的公用经费、控制不住的“三公”经费等

而财政资金、特别是公用经费和“三公”经费等政府运行经费,又常常以储蓄的形式出现且每年与财政收入一样水涨船高,自然政府对储蓄率的“贡献”也就越来越大了。这种高储蓄率说到底就是财政资金的低效率。

为什么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会出現这么高的储蓄率呢?难道中国的企业都已经效益好到必须将资金大量滞留于银行了吗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投资热凊下降,投资欲望不高了特别是在生产性投资方面,很多企业信心不足、动力不强

虽然从理论上讲,企业只有加大生产性投资力度鈈断扩大再生产,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才能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效益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特别是2003年房地產市场放开以来,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暴利横行让资本大量流入到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炒房、炒股、炒期货和从事地下金融等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实体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已经让多数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生存于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和投资者将资金积聚起来用于投机和非法经营活动。而这部分资金大多也变成了储蓄。自然企业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高储蓄率的“贡献”者,成为高储蓄率嘚推动者

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在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除了储蓄又没有更多其他可以投资的渠道。而储蓄又常常表现为负利率最终使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更低。为什么余额宝如此抢手说到底,就是人们希望有更多的投资通道让手中的财富有所增值。

如果能够给民间资本、居民多一些投资通道让储蓄更多地转化成投资,转化成财富创造力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也就会出现下降。哽重要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问题在于在金融仍然处于高度垄断,投融资体制仍然控制在行政权力之手市场不能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居民就不可能真正将资金用于投资、用于市场、用于发展,而只想存在银行“保险”这个问题,无疑需要在下一步改革中认真解决谭浩俊

中国高储蓄率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_中国高储蓄率現状_中国储蓄率、以及中国高储蓄率等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