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难倒13亿人题

20被浏览11,305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做一道数学题时,把个位上的1误看成7,把十位上的6错看成9,结果和是75.你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吗?
根据"和是75"可判断,这是在做加法运算时,把某个加数的个位数1误看作了7,则和会多6;十位上的6错看成了9,和又会多30.
所以结果"75"比实际两数的和多了36,故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75-30-6=39.
答: 百万任我行2017怎么样
答: 老师主动,多让学生背,思考,不学也得逼着,以后他们就知道对不对了
答: 这叫什么啊,没题目
答: 补课是比较错误的方式。我一直到高中毕业没补过课。爸妈也不管我,随我学什么。我打游戏和化学都挺好。现在在大学读书,很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钱买不来的。在实验室做小型的...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一道震惊世界的数学题 传说中的最强大脑吗?
  新加坡一道为十五六岁学生设计的奥数题被人放上网,不料惹得西方国家网民绞尽脑汁争相答题。许多人惊呼,新加坡孩子竟然要做这么难的数学题啊!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网民普遍震惊,而一些亚洲国家网民则相对淡定。
  这道题出现在一次考试里,被人放上网,迅速引起全球网民踊跃答题。不少人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发布在网上,很快便有人跟帖点评,或探讨不同方法,或指出错误。英国《卫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把这道&惊艳&的数学题发布在报纸网站上。英国民众老早就抱怨本国数学教育太弱,许多孩子小学毕业时都背不出九九乘法表。新加坡出题机构特意澄清此题是为中学生设计,希望家长不要过早地增加孩子课业负担。
  它的题目是这样的:
  阿尔贝茨和贝尔纳德想知道谢丽尔的生日,于是谢丽尔给了他们俩十个可能的日期:5月15日、5月16日、5月19日、6月17日、6月18日、7月14日、7月16日、8月14日、8月15日、8月17日。谢丽尔只告诉了阿尔贝茨她生日的月份,告诉贝尔纳德她生日的日子。阿尔贝茨说:我不知道谢丽尔的生日,但我知道贝尔纳德也不会知道。贝尔纳德回答:一开始我不知道谢丽尔的生日,但是现在我知道了。阿尔贝茨也回答:那我也知道了。那么,谢丽尔的生日是哪月哪日?
扫描下载潮粉APP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前林调队员。专栏《林调队笔记》,记录在西藏十年间的人事碎片。
一道数学题引发的“血案”
说得盲人瞎马,千转百回。却又希望能有个标准答案给他了。
平素我是不屑于介入儿子数学作业的,除非遇到对他和他妈妈比较凶险的难题。这天实在晚得狠了,孩子妈重感冒早早退出火线。我再不出手,看架势是要到熬到十点半以后了。小学四年级的作业,已经很有杀伤力。所以我大剌剌站到儿子后面,说:“来,我念答案,你写。”为了降低“老子”“儿子”充斥纸面造成的不适感,请允许我在这篇短文中将其重新命名为“K先生”。不消说,K先生心领神会从善如流,我牛刀杀鸡势如破竹。直到在全数学卷三分之二处遇见这道面目平庸的选择题。“一名成年人体内有血液5( )左右。A、ml
D、g”“B。嗯,还有C。”我下达指令。K先生忧心忡忡地转过身。“我做过这道题,看过这道题的答案。老师说过,答案是B。只有B。真的,我没记错。”“狐假虎威!又拿老师来吓唬我!”表情面具后发出了这样的无声怒吼。然而K先生看到的表情是极尽诚恳的,听到的声音是温和的:“我跟你说过,对吧?老师可能会错,书本也可能错,电视报纸也会错……这道题,我基本肯定,是B和C两个答案。你看,这是可以选择好几个答案的多选题,对不对?嗯?”“可是我真没记错……”“你就先这么写,错了,再说嘛。”不耐烦指数指数型增长。“好吧……”K先生无可奈何地转过身去。批改试卷是第二天发下来的。K先生用手指点着试卷上那道题:“你看,我说吧?”如果不是班主任刚告了他一状而我没有制裁他,可能手指不是点卷子而是敲桌子了。答案,是B。只有B。K先生的作业题就在那一刹那,恍惚中记起很久以前好像曾经做过这样一道题,而且我是选对了答案的。那个标准的正确答案一直在我大脑沟回的某个罅隙里恪尽职守,只是腿脚不利落没赶在第一时间报到而已。拍照截图发圈儿。让多数人帮助少数人提高认识错误,总是靠得住的。然后我自己也在想错在什么地方。“成人的血液”,还好我是学生物的,做题那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人的血液比水密度大,所以5L人血比5L水要重。严格来说,5L人血,不止5kg。但是,人血的比重大约1.05到1.06,也就是说,血尽管浓于水,但差别只在5%。无论是常识还是统计学,这个差别,都几乎可以忽略。更何况,后面还跟了个“左右”。“左右”是个多大幅度?“5L左右”,5.3L算吗?4.6L呢?成人血液量的“左右”,最主要的来源,是人个体的差异。体重大的人血液量更多,占体重比例则基本不变。成年男人的体重,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大体落在60公斤到90公斤之间吧?居中取值,振幅也达到了20%。人血比重5%的偏差,几乎可以不计。其实连“5L”这个数值,也是四舍五入了,正常应该在4.5L~4.8L。所以,血液密度虽然比水高,却不应该在这里成为C答案不正确的理由。而且,小学四年级的非奥数数学试题,也不可能考血液密度这个知识点。除非有特别说明,在这里,血液密度与水的密度差异,应该默认不在解题过程中发生作用,亦即默认为相等。这时候朋友圈开始有评论了。“液体要用升啊!”可能说到点上了。包括另外一个看起来有些不着边际的朋友圈评论:“谁会那么变态把人血倒出来称称重量?”也很有意思。一般来说,液体的计量,是用升或毫升的。注意,这里是,“一般来说”。而液体的计量,虽然多数情况下约定俗称使用容积或体积,但是,也总有例外,比如白酒,比如调价时的中国汽油。在医学上,人的血液,计量单位,是“cc”,是体积单位,但也可以折算为毫升。没有人把人血论斤算的。但是,医学使用毕竟只是单一领域。在生理学上,人的血液量,实际上是按照体重的百分比,比如8%,先算出质量,再按照比重折算出体积或容积的――毕竟如果没有人把人血液倒出来称重,那么同样量体积也不大通俗啊。所以,道理上,并不存在人的血液用质量计“感觉怪怪的”。好吧,毕竟我们考的通常是主流。也许这道题要告诉学生的,就是约定俗成的表述。但这还是一道数学题吗?不是成了语文题么?出这道题的用意,可以理解为让学生熟悉常用的计量单位,那么,这张试卷里的另一道填空题,“小明早晨起来喝了250(
)牛奶”,如果填写了“g”被判为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填空题,是存在优选答案的,现实中的牛奶,是确定的实体,是有对应的生活场景的,这里的牛奶,显然应该用“毫升”计量。但人体全部血液,是一个理论上的区间数值。这个数值并不存在单一计量维度。当这样一道题可以是多选题时,选择单一答案,就意味着是排他的,其他选项是“错误”的,在这道题里,血液被用容积计量就不再能被用质量计量。但是,世界上除了极少的几种物质之外,就算你问我空气(通常也以容积为计量单位)、电子的质量,我也不能说它们没有质量。假如这道题,在题干中明确说了“体积”或“容积”,就不会有这些理解偏差了。为了避免“冤枉”这道数学题,刷朋友圈的时候,我还顺便查阅了计量单位的相关法规及部分国家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这种,看了几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当然,只有手机,不能保证是最新和最全的。并没有发现足以证明我错误的依据。写这些文字时,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朋友圈留言,认为这道题确实是“出错了”,除非不允许多选。另外一位母亲是初中数学老师的朋友,则认为题目没大问题,因为对这个题目提出疑义,要用到初中的生理卫生和物理学的密度知识,“超纲了”,所以不应该有疑义,这道题就是让学生知道液体应该用容积计量的,“选择题就是猜出题者在考什么,知道他要的答案是什么就完了,对选择题较真,就等着各种高考出错吧!”我问她:“万一这位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呢?”另外一位朋友的母亲留言是:“要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但在现今社会他们会被折磨和束缚。”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这样的担心。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疑似作业或试卷题目出错的时候。有时很容易确定题目是出错了,因为错处明显出于草率粗疏。我并不习惯把这些题目搜集存档,一时倒也说不出几个叹为观止的案例。不过,数学题“出错”,总还是可以证明或者证伪。有些题目,比如一些作文题,看起来可以天马行空,实际上却也都各有标准答案,有些时候,老师甚至把标准答案预先备好,比如“我最喜欢的……”,或“一个美丽的梦”。这当然不是错题,但有正确答案吗?谁又能说是错的呢?即便再难辨别对错的作业,总可以做出哪怕象征性的努力。比如我面对这道数学题,所做的可能无厘头的一切,无非是试图告诉自己的孩子,不管有多少错误的标准答案硬塞给你,都不一定要被它吓倒。而且,我得先让自己一直保持这样不接受标准答案的劲头,不管在人眼中多么油腻,哪怕变得已经衰老。但是,有些时候,有些问题,甚至没有可以选择的答案。去年,也就是K先生三年级时,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受欢迎的任课老师请了长假。新来的代课老师刚毕业,大概耐心不足,态度没有那么和蔼。一日,多位家长被电话召至教室训话。原来,一位同学,课间写纸条,上写如何不喜欢这位老师云云,在同学间传递,鼓动同学表态响应,K先生也加入响应群体。不意课上被老师抓住现行,纸条遂泄。这位“带头大哥”被罚站,声明“不喜欢老师”的态度,且宣示“很多同学也不喜欢你”,并在追问下把私下表态诸同学名字一一喊出――包括K先生。老师大怒,不仅当即把各位犯事同学家长找来,而且对参与“风潮”的同学,给予“罚站”、“爬楼梯”等程度不等的惩罚。不知道该感慨这个大城的这位老师在小学生前的弱,还是该感慨她在家长前的强。放学后传K先生细问,才晓得老师在课堂上当众问他:“你不喜欢我吗?”他居然也就回答:“我真的不喜欢你。”还说,对“出卖大家”的“带头大哥”,很“愤怒”,“恨他”。沉吟良久,才好开口,除了说几句“要尊重老师的辛苦劳动”,也只能教诲:“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好的,但是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又叮嘱:“虽然那位同学这么做不一定对,但是他说的如果代表你们的意见,不能算‘出卖’,你也不一定要‘恨’他。”说得盲人瞎马,千转百回。却又希望能有个标准答案给他了。最后交代一下那道数学题风波的尾声吧。“……所以我的答案还是对的。老师的答案不对。”“但是我还要订正答案怎么办?”“……那么先按照老师的答案订正……”“这样吧,我心里知道你的答案是对的,我会记住,但是答题的时候,还按照老师给的答案做,好不好?”“来,儿子,击个掌吧!”脑海猛然不祥地闪过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那一句。
【责任编辑:肖肖】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道数学题难倒13亿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