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湖南省中医附一张涤张涤医生治好小孩哮喘病吗

您的位置:->
张涤: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好医生
发表时间:
编辑:刘仁军
湖南文明网
门诊时的张涤。&
  专心为儿童看病。&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老百姓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有这样一位在极具名气与良好口碑的年轻医生,他的个人年门诊量超过6万人次,人均医疗费用仅20-30元左右,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践行着国家医改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叫张涤,今年44岁,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湖南省白求恩奖”。张涤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治疗小儿疾病,尤其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2012年,湖南省政府特批专项资金建立了“张涤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所”。
  “中医经典读得越多用得越好”---矢志从医诚待患者
  俗话说“少年才俊老郎中”,才刚满40岁的儿科青年名中医张涤,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带孩子来看病;一年365天,天天有人通宵排队挂他的号;挂张涤的号,家长需凭借孩子的户口簿,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他看病,只要二十几块钱的中草药,还能将病看好;一名年轻的中医医生,能够受到如此多病友的拥戴,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实属罕见,人们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之为“张涤现象”。
  张涤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父亲都是长沙城里有名的中医,张涤自幼便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在家庭中接受了中医启蒙教育,亲历了一幕幕中医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奇特疗效,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从小立志要博极医源,悬壶杏林。1991年,张涤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接受系统的中医学习,期间刻苦学习,精勤不倦,博览群书,通读经典,他常说“中医经典,读得越多用得越好,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1995年,张涤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中医附一儿科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中医特色浓郁,拥有欧正武、王孟清、刘克丽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知名中医,在这个优秀的团队里,张涤得到了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如鱼得水,毕业后十余年从未离开临床,临床中注重发挥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诊疗特色,辨证施治,病证结合,内外兼治,遣方下药精谨,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三代中医世家,让张涤对患者多了一份感同身受。只要是上门诊,他从来不曾按时下过班,也没准点吃过饭;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需要,张涤都会及时赶到医院;对待患儿,不论家庭贫富,均悉心诊治;在治疗用药时,他会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负担;对困难的患者,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些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甚至还亲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张涤在行医中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无不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不管患者还是同行,都称赞他是位平易近人的好专家,极具爱心的好同志,无私奉献的好党员。
  “看完了我再下班”---年门诊量可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每天八点不到,张涤诊室门口就已经被患儿及家属围住了,他挤开人群匆匆走进诊室,穿好白大褂,来不及给自己倒上一杯水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问病情、看指纹、观舌象、听肺音、写处方……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六,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从一次次抬头低头间,从一张张处方前,从家长一声声的感谢中流逝。他每天喝两杯水,上午一杯,下午一杯,助手泡好了端给他,他说少喝水可以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多留一点时间为孩子看病。“中午常常看到一点,晚上一般都要到九、十点。一天下来,基本没怎么离开过座位。”他的助手心疼地说。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心急的家长天天都会把预约电话“打爆”。说起这些他焦虑不已,每当看到许多外地家长没挂上号无奈的样子,他都不忍拒绝,“把你家孩子抱来吧,看完了我再下班”,这已经成了张涤的习惯用语。他下班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以看完最后一个患儿为准,张涤下班后还在门诊看诊已成了习以为常的惯例。即使是在2008年5月,他爱人作为省卫生厅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赶赴四川彭州进行医疗救助,母亲中风偏瘫卧病在床期间,或是父亲住院手术期间,他同样是早出晚归,坚持工作在医疗一线。
  张涤每年接诊患病儿童数万名,尤其近几年来,其工作量、影响力更是常人无可想象,年平均门诊人次超过6万人。医院同行说,如果可以申报医师年门诊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是非张涤莫属了。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大家经常问他觉不觉得累,他说“我的患者很特殊,都是孩子,我工作的时间多一点,孩子的痛苦就少一点,每次感觉累时,只要想到这些孩子病愈后的笑脸也就不那么累了。”
  “这个病用中药能治好”---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作为一名医生,张涤不仅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他总是致力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费用让患儿得到最快捷的治愈。
  张涤不主张孩子一生病就打点滴、住院,一直以来,他坚持用中医中药为患儿疗疾止痛,他开的中药汤剂,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孩子感冒,到别的医院看病动不动就要打点滴、住院,到张涤这里用几十元钱的中药就能治好,凌晨来排队也值啊!”在侯诊室经常会听到家长用这样朴素的经济账来评价张涤。
  湖南新化县的一名小患者今年三岁,名陆怡, 2010年3月因“反复发热1月,伴视力下降、肢体瘫痪1周”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在某医院治疗半年多,花费达三十余万元,家里已经负债累累。面对巨额的医药费、面对孩子一天天恶化的病情,小怡的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每天以泪洗面,很多次想放弃治疗,但是看着孩子那闪亮的眼睛,又万般不舍。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怡爸爸听说省中医附一有一个很厉害的儿科医生张涤教授,于是一家人带着小怡来到了省中医附一,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张涤教授身上。张教授得知孩子的情况后,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首先安慰家长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然后耐心地向家长分析病情、讲解治疗方案。听了张教授的一番话后,小怡的父母看到了希望:孩子有救了!张教授为小怡开了五副中药,并耐心地告知中药的煎煮技巧以及服用方法,再三叮嘱药吃完后还要过来复诊。听到这些话,全家人跪在张教授面前,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就这样,经过一年半的中药治疗和调理,小怡现在能说、能跳,跟同龄小朋友一样,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童年,陆怡父母看着陆怡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激,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感激涕零。
  今年3月,一名来自娄底的2岁小男孩的母亲带着患有糖尿病和癫痫的2岁儿子,慕名找张涤求诊。张涤从母亲怀孕时的情况问起,家族遗传史、分娩情况、发病时症状等等,他足足花了半个小时,仔仔细细问了一遍。经过中药1个多月的调理,孩子现在全然没有了情绪障碍,以往癫痫一个星期发一次,现在再没有发作过了。孩子家长对张涤的医技赞不绝口:“从没看到对孩子这么有耐心和认真的医生,而且一副药只几块钱。”
  像这样神奇感人的案例在张涤教授的病案中不胜枚举。“孩子生病吗?去找找张涤吧”, 在年轻妈妈们爱逛的育儿论坛里,有妈妈将张涤开出的药方汇总到一起,见到者如获珍宝,转载收藏;很多家长在孩子已经被其它医院收治住院后还要把孩子抱来问问张涤的意见,“真的需要住院吗?真的需要打点滴吗?”张涤主张孩子生病能不住院就尽量不要住院,能用中医治好的病就不用西医解决。在二十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他特别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的特色优势,坚持用纯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特色明显,疗效显著,如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治愈率可达90%以上,控制哮喘发作有效率可达95%以上,治疗肺炎支原体复发率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期、小儿腹泻、小儿营养不良的疗效非常显著。
  “这是我的本分”---愿为钟爱的事业奋斗终生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少年成名,应当自强” 作为一名年轻的“名中医”,张涤经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张涤不断继承与发扬祖国中医药文化,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涤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仍担任了《中医儿科学》教学工作,坚持带教研究生和跟师学徒。他恪守师德,从严执教,备课认真,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生动易懂。他经常对学生说,儿科医生很特殊,因为孩子大多不会描述自己的身体感觉,家长心情又特别着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其次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在患儿不能清楚表达病痛感受的情况下诊断正确,并且跟家长解释清楚;第三是坚持,不必要求自己包治百病,不妨专攻某一个领域,在这一领域成为专家;第四是多读书,特别是传统医学经典,读得越多感受越深,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他还常说,“每一位中医人,特别是中青年中医医生和青年学子,都要坚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要努力担负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重任,要有为中医奋斗终生的精神。”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级又一级的学生,开启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智慧的心门,被师生们称为“学生的引路人、师生的贴心人”。
  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张涤正是以此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他行医严谨、不计名利,心中只有患儿,只有钟爱的事业,他是当今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是人民需要的、受人民称颂的好医生,更是我们医疗卫生工作者认真学习的好榜样。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张涤现象”对患者、对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体现出中医药在医改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体现出中医药的“简便廉验”巨大效应,同时他也代表着推动医改的一种来自医生的最中坚的力量。“张涤现象”为医院的发展、为推动我省中医卫生事业的进步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张涤教授的影响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热潮,张涤成为了湖南省中医药事业的一张闪亮的名片。各级各类媒体对张涤的先进事迹作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报道,喻之为“儿科翘楚”、“年轻妈妈口中的神医”。面对盛誉,张涤本人却很沉默,他说:“我是一名中医医生,运用中医中药为病人解除病痛,这是我的本分。”
相关阅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3 传真:3
投稿邮箱:“湖南省白求恩奖”得主张涤:妙手郎中悬壶济世 22:56:30 &&
问病情、看指纹、观舌象、听肺音、写处方.....。.见到张涤时,一身白大褂的他正在诊室为儿童看病。接诊完一批小儿病患,张涤从脖子上取下听诊器,走向等候良久的媒体记者。“采访要快一点,千万不要耽误接诊时间。”
张涤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湖南省白求恩奖”。因诚待患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被誉为“儿科翘楚”,是年轻母亲口中的“神医”,个人年门诊量超6万人次。
今年45岁的张涤出生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文化熏陶,亲历了一幕幕中医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奇特疗效,立志要博极医源、悬壶杏林。1995年,张涤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中医特色浓郁,有欧正武、王孟清等大批德艺双馨的知名中医。在这个优秀的团队里,年轻的张涤得到了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每天上午,张涤诊室门口总是排起长龙,平均每天接诊200余位患儿。就连母亲中风偏瘫卧病、父亲住院手术,张涤也依旧坚守在医疗一线。
“中午看到一点,晚上到十点。一天下来,基本没怎么离开过座位。”张涤说,他忙得没时间喝水,就算喝水也要少喝,这样能减少去卫生间次数,多留时间给孩子看病,“我工作时间多一点,孩子的痛苦就少一点。每次感觉累时,只要想到这些孩子病愈后的笑脸就不累了。”
目前,在中国许多城市,儿科门诊常常人满为患,家长需要排很长的队伍挂号、待诊,而问诊时间多在几分钟内结束。
在众人眼中,张涤不仅具有高明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他总是致力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费用让患儿得到最快捷的治愈,用自身力量践行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去年,一位湖南娄底的年轻母亲带着患有糖尿病和癫痫的两岁儿子,慕名到长沙找张涤问诊。从家族遗传史、分娩情况,到发病症状,张涤仔细询问了半小时。经张涤的妙手诊疗,这位患儿再没有发过癫痫。
“从没看到对孩子这么有耐心的医生,开的中药也是几块钱一副。”孩子家长对张涤的医技赞不绝口。
面对赞誉,张涤总是一笑置之。“孩子不会描述自己的身体感觉,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扎实的基本功,在患儿不能清楚表达病痛感受的情况下诊断正确,并且跟家长解释清楚。”张涤说。
在二十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张涤特别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的特色优势,坚持用纯中医辨证施治。
院方介绍,张涤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治愈率可达90%以上,控制哮喘发作有效率可达95%以上。
在张涤的影响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热潮,张涤成了湖南省中医药事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长期以来,由于患儿不容易沟通,加之职业风险高、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导致许多儿科医生流失。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儿科医生荒”正在成为中国内地许多医院面临的难题。
张涤认为,应采取多项措施培养儿科医生,调整儿科医生薪酬制度留住人才,并加强儿科医疗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做好儿科分级诊疗等举措,缓解患儿看病难问题。(原标题:“湖南省白求恩奖”得主张涤:妙手郎中悬壶济世) 来源:&&&&作者: 记者 唐小晴 刘双双&&&&编辑:陈东&&&&责任编辑:方志华&&&&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您所在的位置:
长沙医生张涤获评“中国好医生” 怀医者仁心服务千家万户
  4月1日,由湖南省文明办出品、雷风侠工作室创作的《明星医生张涤》在长沙市民的朋友圈里热烈转发,10张反映长沙医生张涤工作场景的漫画,连贯地讲述了张涤医生的从医故事,让市民朋友通过漫画这种鲜活的表达方式,了解到了张涤医生对待病患的温情与耐心。
  几天前(3月29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涤,现场获评“中国好医生”。
  创作这个系列漫画的雷风侠工作室负责人贺文龙说,他一年前就已经听闻了张涤医生的故事,决定为张涤创作漫画后,他专门联系了张涤所在的医院,用了半天的时间专门来观察张涤和患者交流的场景。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后,自然少不了深刻交流和安静仔细的观察。”贺文龙说,观摩张涤医院工作的那半天时间里,他默默坐在医疗诊室的一角,认真聆听张涤和病患的交流,这些都给贺文龙创作这个主题漫画提供了灵感。
  “患者排长队耐心等待,每个患者都对张医生充满信任。而张医生也会在下班后延长接诊时间,照顾病患的需求。”贺文龙说,这些近距离观察到的鲜活场景通过漫画呈现,让人们看到了张涤医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己所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耐心、热忱和学识给患者带来安慰,这是医生的人性闪光点。而在药到病除、救死扶伤这些诊疗室场景中,人们看到了平凡背后的温暖”。
  贺文龙说,十张漫画组成的系列作品,当然不可能完全反映出张涤医生的工作全貌,也不能将张涤带给病患的感动完全呈现开来。“要讲好一个好人故事,我觉得应该从一个更小的角度切入,这更容易被网友关注和接受。”贺文龙首先从患者和孩子父母的角度,认真描绘他所观察到的平凡场景,通过呈现张涤和患者交流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张涤的医者仁心;其后,又从学生的角度,借学生之口,讲述张涤老师传道解惑的故事,表达他对中医的热爱。“从普通人的视角去感知和发现,更真实动人,张涤坚持做好小事,出于本能的关心病患,这些有助于人们明白好医生究竟是什么模样。”
  用漫画的形式来展现长沙的好人形象和正能量故事,这对于雷风侠工作室来说已轻车熟路。雷风侠工作室负责人贺文龙说,张涤医生的事迹足够感人,为了传递感动,创作者应该灵活运用动漫的夸张幽默特点,生动再现人物事迹,同时一改说教化的宣传定式,让网友在轻松阅读中接受正能量的引领。”
  自2017年6月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 网上推荐评议活动以来,湖南长沙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好医生好护士。来自长沙的医生张涤成功获评“中国好医生”,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怀揣着服务患者的初心不懈付出,树立了长沙医生的救死扶伤、亲切待人的良好形象,展现了长沙医疗工作者的风采。(长沙文明网 记者 黄超)
  人物名片:
  张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湖南省白求恩奖”。
  1995年,张涤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每天八点不到,张涤诊室门口就会被患者围住。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六,他都为患者悉心提供诊疗服务。由于医术高超,服务态度好,心急的家长天天都会把预约张涤医生的电话“打爆”。为了照顾远道而来的外地患者家长,“把你家孩子抱来吧,看完了我再下班”成了他的习惯用语。
  张涤每年接诊患病儿童数万名,尤其近几年来,其工作量、影响力更是常人无可想象,年平均门诊人次超过6万人,平均每天看200余人。张涤的医德医风高尚。他总是致力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费用让患儿得到最快捷的治愈,据了解,接受张涤诊疗的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仅20-30元。
  张涤还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仍担任了《中医儿科学》教学工作,坚持带教研究生和跟师学徒。他不但教学生医疗知识,分享诊疗经验,还要求自己的学生给与患者更多耐心,强化基本功学习,消除患者紧张,尽己所能地为患者提供热忱服务,努力帮助更多患者恢复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中医附一张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