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住建厅入赣备案赣18个省区

图为市中心南门口面积:3.94万平方千米人口:总人口845.69万政府驻地:章贡区邮编:341000区号:0797民族:以汉为主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
概况/赣州十八县市
 &&&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本市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1‰,下降0.06个千分点。&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三百山为,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宁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
地图/赣州十八县市
 在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行政区划/赣州十八县市
 赣州市辖1区2市15县,即章贡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以及市政府派出的具备县一级人民政府管理职能的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末,全市共有283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5个管理区、10个国营林场、3475个村民委员会、49139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赣州十八县市
赣南政区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化远于唐虞”。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置,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政权之始。汉高祖元年(前206),属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汉灭楚,赣南始隶& 汉。六年(前201),置豫章郡,治南昌,领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于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于都县为新增设县。西汉末年(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兴平元年(194),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三国·吴嘉禾五年(236),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于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为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之始。晋太康元年(280),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三年(282),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于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五年(284),改揭阳为陂阳。十年(289),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581),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十三年(593),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领4县:赣县、于都、南康、宁都。唐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永淳元年(682),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神龙元年(705),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天宝元年(742),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贞元四年(788),分出于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天祐元年(904),从于都县分出象湖镇置。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虔州属梁。四年(910),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昇元元年(937),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乾化元年(911),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保大十年(952),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宋开宝八年(975),改昭信军为军州。大平兴国元年(976),改军州复为虔州,隶江南西路;七年(982),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领13县。淳化元年(990),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隶江南西路。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宣和三年(1121),龙南县改名为虔南。绍兴二十三年(1153),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明明吴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洪武十八年(1385),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正德十一年(1516),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正德十二年(1517),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隆庆三年(1569),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四年(1576),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清顺治十年(1653)至康熙八年(1669),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康熙十年(1671),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设县,县直隶省。民国3年(1914)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南道,治赣县,领17县: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赣南3个政区复合为一。民国15年(1926),废赣南道,县直隶省。民国21年(1932)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后改称赣南行政长官公署)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第十二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第十三行政区设龙南,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民国22年(1933),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区合并,改名赣南政务专员公署,先设大余,后迁赣州,领11县。民国24年(1935),全省改划为8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第八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苏维埃时期()赣南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1949年7月,成立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18县(市):赣州(8月析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1949年9月成立宁都(瑞金)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赣南分设2个行政区。1949年8月,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分区。1949年11月,赣州分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分区。1952年8月,撤销宁都分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分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公署,同时撤销赣州分区专员公署,广昌划入,领19县(市)。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成立赣州专区。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1978年8月,设立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领18县(市、区),原县级赣州市改称章贡区。2005年,赣州市辖1区、2市、15县、138镇、145乡、8街道办事处。另有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
地理气候/赣州十八县市
 【地理位置】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赣州市人民政府驻章贡区,距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地势】 山脉的分布和走向组成地貌骨架。环绕赣州市四周的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其中全市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1%;全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海拔高度,全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地貌】 西部中、低山构造 主要分布在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崇阳、寺下以西,崇义县西部及大余县内良、河洞、荡坪、左拔一线,主要山体为罗霄山脉南的诸广山脉及南岭山脉的大庾岭,海拔500~2061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基岩裸露,山坡陡峭,山顶多呈锯状、垄状,局部地方因沿节理裂化和强烈流水侵蚀切割,可见锯齿状峰林、石笋、蘑菇山;有V型峡谷和嶂谷发育,也有瀑布、温泉分布。境内为赣江支流上犹江、章水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茂密,森林、草场、水利资源丰富。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南部的赣县、于都、会昌、瑞金南部及信丰、安远、寻乌、龙南、全南、定南全境,主要山体为九连山和武夷山南段。其中强烈上升和侵蚀切割较强的低山地貌分布在中山的山前地带,如会昌北面的武夷山南段,寻乌的中山排、桂竹帽,信丰的金盆山、油山,龙南的九连山,海拔500~10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山坡陡峭,山脊呈鳍状、垄状、尖峰状,流水切割较强,有V形谷发育,境内为赣江支流桃江、湘江、濂水等河发源地,植被覆盖好,为主要林区,以次生林居多,草场、矿产、水利资源丰富;间歇抬升,中等侵蚀和剥蚀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山前地带,海拔200~5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缓慢,具有间歇抬升现象,基岩裸露,有薄层风化壳发育,并有崩塌、滑坡现象,流水切割中等,山坡较陡,山脊平缓,呈长垣状、垄状、馒头状,植被较稀疏,多河曲和侵蚀小盆地发育,为林农垦殖区。中部丘陵河谷侵蚀堆积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中部的于都红色盆地底部及赣江主要支流上犹江、章江、桃江、贡水等河流中、下游两岸,海拔小于3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升降缓慢,有间隙性,风化强烈、风化壳厚,沟谷宽广,流水平缓,水土流失严重,有崩塌、滑坡、坳谷和冲沟发育,垄岗多向河谷倾斜,坡度平缓,山脊多呈垄岗状、波浪状,植被稀疏,岗地、阶地自然水源不足,但土壤肥沃,水利设施较好,是重要的农业区。东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东北部的兴国、宁都、石城及于都、瑞金北部,主要山体为雩山山脉及武夷山脉的北段。其中较强上升中度侵蚀切割低山地貌分布在雩山山脉两侧和武夷山山脉北段,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流水侵蚀切割中等,山势较陡,山脊呈锯状、垄状,境内为赣江支流平江、梅江、绵江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覆盖较差,森林资源较少,水利资源较丰富,草山、草坡较多,为森林培植、农牧区;以剥蚀为主中等侵蚀缓慢抬升的丘陵地貌分布在低山前缘和断陷盆地地区,其特征是新构造运动缓慢抬升,山势平缓,呈缓坡状、垄状、馒头状,风化强烈,境内植被稀疏,森林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为水土保持和主要农业区。溶蚀侵蚀地貌 由灰岩组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于都的梓山及银坑、瑞金的云石山、会昌的西江等地。山体多奇峰怪石,呈锯状、垄状或为面牙式、石林式山脊,有暗河、溶洞发育。由红岩形成的丹霞低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龙南的武当山、宁都的翠微峰和赖村、章贡区通天岩等地。由含钙质的厚层砂砾岩,经流水沿裂隙长期侵蚀,形成了岩壁直立或近似直立的石柱,桌形山、方山、单面山和各种洞穴等。【山脉】 赣州市位于南岭之北,山峰环列,山峦起伏,坡度较陡,一般在16~45度之间。环绕于四周的山脉:东有武夷山脉盘距,为赣、闽两省天然分水岭,东属福建、西属江西;南有南岭山脉的大庾岭和九连山横亘,为赣、粤两省天然屏障,岭南是广东,岭北是江西;西有诸广山脉屏后,将赣、湘两省相连,西麓为湖南,东麓为江西;中东部有雩山山脉贯穿,以宁都肖田为发端,从东北向西南的兴国、于都延伸至赣县、安远和会昌,斜座在贡江岸边。武夷山山脉,蜿蜒在石城、瑞金、于都、会昌、寻乌、宁都等县的部分地方,面积7932.65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0.14%;南岭山脉(大庾岭和九连山),盘踞在大余、信丰、全南、龙南、定南全境和安远、寻乌、会昌、南康、赣县、于都、章贡区的部分地方,面积17613.28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44.73%;诸广山山脉,盘踞在上犹、崇义的全部和大余、南康、赣县、章贡区的部分地方,面积6707.73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17.03%,其东麓主要山峰齐云山海拔2061.3米,为赣南境内第一峰;雩山山脉,盘踞在宁都、于都、兴国、会昌、安远、赣县等县的部分地方,面积7125.98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8.1%。 【河流】 赣州市四周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布,河流纵横。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辐辏状向中心——章贡区汇集。赣南山区成为赣江发源地,也成为珠江之东江的源头之一。千余条支流汇成上犹江、章水、梅江、琴江、绵江、湘江、濂江、平江、桃江9条较大支流。其中由上犹江、章水汇成章江;由其余7条支流汇成贡江;章贡两江在章贡区相会而成赣江,北入鄱阳湖,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另有百条支流分别从寻乌、安远、定南、信丰流入珠江流域东江、北江水系和韩江流域梅江水系。区内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东边缘的山区,河道纵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进入丘陵地带,河道纵坡较平坦,河流两岸分布有宽窄不同的冲积平原。赣江 赣江以章、贡二水在章贡区汇合而得名,古代传说以“”而名水。主源为贡水,发源于洋地石寮岽,为江西省最大河流。赣州市境内赣江长度45千米(自章贡区八境台至赣县尧口),自南向北流向。河流落差11米,平均坡降0.24‰。赣江在境内处北纬24°30′~27°10′、东经113°55′~116°35′。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包括由湖南、广东、福建省流入的流域面积1016平方千米),约占赣江总流域面积8.12万平方千米的44.8%,流域形状近似侧面开口的马头形,全区18县(市)基本属于赣江上游区。赣江一级支流章水——古称豫章水,章贡区俗称境内章水为西河。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崇义、大余、上犹、南康、赣县,在章贡区八境台汇入赣江。章水主河长199千米,由西向东流,落差861米,平均坡降4.33‰。章水流域面积7696平方千米(包括由广东、湖南省流入的流域面积599平方千米),流域形状近似四方形,地势西南面高,东北面低。贡水——古称湖汉水,又称雩江、会昌江,章贡区俗称境内贡水为东河。发源于石城横江镇洋地石寮岽(赣源岽),流经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兴国、全南、龙南、信丰、安远、赣县,于章贡区八境台汇入赣江。贡水主河长278千米,落差309米,自东向西流,贡水流域面积26589平方千米(包括由广东、福建省流入的流域面积282平方千米),流域形状近似倾斜的菱形。东西狭,南北长,东南高,西北低。赣江二级支流上犹江——原名豫水,又名犹水、北章水。发源于湖南汝城东岗岭,流入集后入江西,经崇义、上犹,于南康凤岗三江口流入章水。主河长189千米,落差615米,平均坡降3.25‰。流域面积4583平方千米,其中510平方千米来自湖南。流域形状拟梯形,自西向东蜿蜒于山岭之间,河床多礁石滩险,上犹江电厂即建在铁扇关下著名的陡水滩上。朱坊河——又称扬眉水、河田水。发源于崇义宝山癞痢石、经崇义扬眉、南康朱坊,于镜坝流入章水。主河长80千米,自西向东流,落差475米。流域面积367平方千米。湘水——又称雁门水。发源于寻乌大坳上,流经寻乌罗珊和会昌筠门岭、右水、麻州,于会昌县城与绵江会合流入贡水。主河长101.34千米,自南向北流,落差743米,平均坡降1.63‰。流域面积2056.2平方千米,其中133平方千米来自福建省,流域形状近似长方形。濂水——又称梅林江、安远江,发源于安远九龙嶂,流经安远、会昌、于都县,在会昌境内桑园坝流入贡水。主河长126千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508米,平均坡降4.13‰。水流湍急,滩险较多。流域面积2259.4平方千米,形似菱形。小溪水——又称新陂河。发源于安远老村耙泥嶂,流经于都祁禄山、小溪、新陂,于小溪口流入贡江。主河长60千米,自南向北流,落差305米,平均坡降3.2‰。流域面积664平方千米,形似柳叶形。桃江——又名信丰江。发源于赣、粤交界的全南县饭池嶂,流经全南、龙南、定南、信丰、赣县,于赣县伏坳流入贡水。主河长289千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558米,平均坡降1.93‰,水流湍急,滩险礁多。流域面积7803.44平方千米,其中有149.27平方千米来自广东省,流域形似关刀形,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成马蹄形。绵江——又称瑞金河,是贡水在会昌县城以上的上游河道,发源于石城县,流经瑞金日东、县城,武阳、谢坊,在会昌县城注入贡水。主河长130千米,自东北流向西南,落差243米,平均坡降2.13‰。多险滩礁石。流域面积1863平方千米,其中有135个平方千米来自福建,形似梯形。澄江——又名西江河、九堡水。发源于瑞金仙坛脑,流经瑞金九堡、云石山、会昌西江、小密,在于都水口流入贡水。主河长88千米,落差239米。流域面积831平方千米,形似L字形。梅川——古称河水,也称宁都江、梅江。发源于宁都与宜黄县交界的王陂嶂,流经宁都吴村、洛口、东山坝、县城、瑞金瑞林寨、于都曲洋、段屋,于流入贡水。主河长220千米,自北向南流,过宁都县城后改向西南流,落差528米,平均坡降2.4‰。至新街河道弯曲接近360°,俗称吊洲湾,已截弯取直建水电站。河道固定中洲多达50个以上,洲上灌木丛生,两岸多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流域面积6789.12平方千米,东、西、北3面高,南面低,形状近似Y字形。平江——又称兴国江、平固江。发源于宁都猴子嶂,流经兴国陈也、古龙冈、长冈、县城、龙口,赣县南塘、吉埠,于江口塘流入贡水。主河长132千米,自东北流向西南,过兴国县城后改向南流,落差753米,平均坡降5.7‰。流域面积2926平方千米,形似T字形,其中水土流失面积约占57%,兴国县境流域范围内85%山地面积水土流失,造成河床普遍淤高2~4米,砂河床高于田。【天气气候】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005年度(1月~12月)全市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偏少。春播期天气偏好,但出现了春雪天气;入汛比常年相对偏早,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后,全市暴雨、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频发,降水集中、强度大,强对流天气次数多,天气气候异常。夏、秋两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对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各气象要素和气候灾害情况综合评价,2005年度气候属“一般”年景。降水 全市总降水量平均为1628.2毫米,比历年同期多26.9毫米,属正常年份(其中兴国、宁都、石城为偏多年份,瑞金、南康为偏少年份,其他县、区为正常年份)。以石城2139.3毫米为最多,南康 1310.1毫米最少(比历年同期少154.5毫米)。1~3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53.2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0.4毫米,属正常年份。以崇义465.5毫米为最多,信丰297.0毫米最少;章贡区为334.3毫米,比历年同期少25.1毫米,属正常年份。4~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56.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66.6毫米,属偏多年份(其中大余、信丰、兴国、宁都、石城为特多,南康、瑞金、章贡区为正常)。以石城1284.0毫米为最多,比历年同期偏多471.9毫米(多近6成),章贡区612.1毫米最少(比历年同期偏多3.2毫米)。7~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28.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66.5毫米,属偏少年份(其中兴国为偏多,大余、南康、安远、寻乌为特少,全南、定南、会昌为正常,其他县、市、区为偏少)。10~1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9.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62.7毫米,属特少年份(其中上犹、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为偏少,其他县、市、区为特少)。气温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9.2℃,比历年同期高0.3℃,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8.4~19.9℃之间。全市年平均气温以于都19.9℃为最高,石城18.4℃最低;章贡区为19.4℃。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0.4℃,7月17日出现在兴国。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以石城-6.0℃为最低,出现在1月1日;章贡区-3.9℃,也出现在1月1日。1~3月全市平均气温为9.4℃,比历年同期偏低1.1℃。春播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春寒天气, 属偏好年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除安远、龙南和全南是3月15日(比常年推迟4~7天)外,其它县市出现在3月16日,与常年相近或推迟3~4天。4~6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4.0℃,比历年同期偏高1.1℃。7~9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7.7℃,比历年同期偏高0.8℃。10~12月全市平均气温为15.7℃,比历年同期偏高0.7℃。日照 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为1458.2小时,比历年同期少198.0小时,属偏少年份。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以石城1803.8小时为最多,崇义1089.4小时最少;章贡区为1617.6小时。【主要气象灾害及气候事件】 2005年全市共出现暴雨78站次、大暴雨8站次、特大暴雨1站次、强降水30站次,雷雨大风12站次,冰雹4站次、降雪20站次。暴雨 2月:16、17日受中低层切变影响,全市暴雨达10站次、强降水1站次(上犹43.5mm/小时),局部地区引发了地质灾害。3月:29日安远、寻乌、定南、全南、龙南5县出现暴雨。4月:9日受地面冷空气和中层切变共同影响,全市暴雨3站次、强降水3站次。5月:受中低层切变线影响,1~5日本市宁都、石城、兴国3站出现了暴雨;9日寻乌、定南、兴国、石城4站出现了暴雨; 14~15日本市部分县(市)下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信丰113.8毫米); 22日本市石城、宁都出现大暴雨(石城135.7毫米、宁都151.1毫米);24日上犹、兴国、石城、瑞金、会昌、南康、章贡区7站出现暴雨、强降水1站次(兴国);27日于都、宁都、石城、章贡区4站出现暴雨、强降水2站次(石城、宁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5个县(市)13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0.6万人,倒塌房屋1.039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3681万公顷,经济损失5.76亿元。6月:2日受中层切变影响,全市暴雨4站次(会昌、安远、定南、龙南)、大暴雨3站次(信丰120.1毫米、寻乌142.8毫米、大余172.0毫米)、强降水1站次(信丰)。11~16日受高空低槽和中层切变影响,暴雨8站次(崇义、南康、宁都、定南、全南、龙南、安远2次)、强降水5站次(上犹、安远、全南、龙南2次)。19~23日受高空低槽和中层切变影响,暴雨11站次(大余、兴国、信丰、瑞金、定南、全南、宁都2次、石城3次)、大暴雨2站次(石城101.0毫米、宁都124.3毫米)、强降水5站次(兴国3次、石城2次)、特大暴雨1站次(兴国203.8毫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8个县(市)12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30.4367万人,倒塌房屋11475间,受灾农作物5.9233万公顷,绝收面积0.4688万公顷,死亡大牲畜4464头,直接经济损失4.3674亿元。8月:受第10号热带风暴“珊瑚”及其减弱后的低压影响,13~15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其中宁都、会昌、定南、信丰出现了暴雨。据上犹县防汛办统计:13~14日上犹县西北部(双溪乡、寺下乡、紫阳乡、安和乡、社溪镇、平富乡、营前镇、水岩乡)等8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最大降雨量达146.3毫米;大暴雨导致洪水泛滥,造成山体滑坡17.5万立方米,倒塌房屋330间,计3600平方米,泥石流冲毁农田17.33公顷,毁坏道路8千米,冲毁水坡38座,冲毁塘坝39座,水渠12.5千米,河堤倒塌2950米,冲毁机电井56口,冲毁机电泵站13座,毁坏电力通信线路1.2千米,直接经济损失1420万元。19日崇义出现了暴雨;23日定南出现了暴雨和强降水,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造成了山洪暴发,河水急涨,县城杨梅河河堤多处漫顶,县城龙亭路、建设路、东风路等主要街道严重积水,积水深度达0.7米。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2千公顷,冲毁损坏各种水利灌溉设施100多处,损坏提防50多处,冲毁水陂塘坝等40多座,损坏倒塌房屋123间,直接经济损失253余万元;27日会昌出现了暴雨。9月:2~5日受台风“泰利”和北方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全市大部分地方普降大到暴雨,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全南出现了暴雨,于都出现了强降水。高温、干旱 进入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市大部分县(市、区)一直维持晴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大于35℃:西部片16~19天,东部片20天、北部片18~19天、中部片19~20天、南部片6~8天。另外,夏初至7月26日止,全市有17个县(市、区)达到干旱标准。其中信丰县为中度干旱,8月12日安远也出现了中度干旱。据信丰县防汛办调查统计,全县受旱面积1880公顷,其中:农作物轻旱1530公顷,农作物重旱面积350公顷,水田缺水面积1800公顷,旱地面积80公顷。山塘、水库蓄水总量0.87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10%。持续的高温干旱对农业、工业、运输及人民生活等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9月12~21日,全市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普遍达34~37℃,宁都、信丰日最高出现历年最高值,瑞金出现月平均最高值。 9月中旬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高2.9℃,其中定南、瑞金、会昌、全南、寻乌、石城六县(市)创历史同期新高。下旬又出现了一段高温天气,其中崇义、上犹两县的旬平均气温破历史记录。10月6日~11月 6日全市大部分县(市、区)除29、30日下了小雨,其它时间基本无雨, 特别是11月1日以来,全市气温异常,17个县(市、区)的上旬(平均)气温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降雪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 日全市大部分县(市、区)下了小~中雨夹雪,降雪9站次,其中兴国雪深4.0cm为最大;3月11~13日,有16站次出现了罕见的春季雨雪天气,给公路交通、果业及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强冷空气 3月12日,全市17个县站达到强冷空气标准,24小时降温为11.7~15.8℃,过程最低气温在-0.5~1.6,以石城-0.5℃为最低。强对流天气 2月16日受中低层切变影响,赣州出现了风速为每秒20.3米的大风。4月9日受高空低槽和中层切变影响,全市大余和崇义境内分别出现了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全市出现强降水3站次,大风1站次、冰雹1站次。5月1~4日赣州、大余、瑞金、上犹出现了大风,其中上犹还出现了冰雹。5月3日安远雷击造成1人死亡。5月14日上犹县紫阳镇出现强降水天气,不到4小时降雨多达210多毫米,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16~18日受高空低槽和地面静止锋影响,大余、瑞金、兴国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7月18~22日,受台风“海棠”外围云系和减弱后的低气压影响,上犹、龙南出现了强降水,18日瑞金出现了风速为每秒19.3米的大风。8月 4日受9号台风“麦莎”影响,寻乌17时35分,出现极大瞬间风速为每秒19米的大风;同日14时39分上犹出现冰雹,最大直径达2厘米。【水文特征】 位于赣江上游的赣州市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近15年间,早汛和秋汛也时有发生。河流径流量补给主要是降水,属雨水补给型。全市年径流量329.9亿立方米。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径流量为270.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81.9%;非汛期径流量为59.7亿立方米,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8.1%。降水与洪灾 月,全市平均降雨1157毫米,较多年值(1067毫米)偏多8.4%。其中5月(平均394毫米)是全年降雨最多的月份。745毫米降雨量,创下了历史单月降雨量的最高纪录。全年出现较大的暴雨过程20余次。其中成灾暴雨9次,且多属局部暴雨。5月18日凌晨,信丰县新田镇突发特大暴雨,3时~6时暴雨量达180毫米。该镇低洼处房屋进水深近2米,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大片农田受淹,交通中断。全市各江河共有34站次洪锋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主要江河未出现大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比往年大增。5月以来,在上犹、宁都、信丰、石城、安远、赣县等11个县相继出现灾害性强降水过程,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山洪地质灾害,仅仅24天6次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超过2004年全年总和。水资源及用水情况 全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3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4000立方米,高于全省、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5年全市水资源量为320.33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减少4.8%,接近正常年水平。全市总供水量24.63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业18.13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3.6%;工业与建筑用水量3.10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2.6%;服务业用水量0.42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7%;居民用水量2.78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1.3%;城镇环境用水量0.20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0.8%。河流水质 经对全市14条大中河流及18个县(市、区)23个水质监测站重要水域的27个河段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显示,丰水期Ⅰ、Ⅱ优良河段13个占48.1%,Ⅴ类重度污染水河段2个占7.4%,超Ⅴ类严重污染水河段1个占3.7%;枯水期Ⅰ、Ⅱ类优良水河段9个占33.4%,Ⅴ类重度污染水河段4个占14.8%,超Ⅴ类严重污染河段4个占14.8%。水质较差的河段为赣江赣州市中心城区下游等处,主要超标污染物有氨氮、COD、总磷和砷化物等。河流水质呈下降趋势,其中,枯水期贡水赣县至赣州市中心城区河段、赣江赣州市中心城区下游河段、崇义水崇义县城区河段和全南县城区河段水质下降尤为明显。
民间艺术/赣州十八县市
民风民俗/赣州十八县市
交通线路/赣州十八县市
美食/赣州十八县市
 南瓜子   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含有96%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和0.28%以上维生素E,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有显著的食疗作用。 茶树菇   “茶树菇”俗称“神菇”。特点是菇盖簿而柄长,其味尤在柄,气味清香、浓郁、纯正。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集营养、保健于一身的纯天然绿色食用菌。中医学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益气壮阳,滋阴补肾,健脾胃,利尿,对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药用之疗效。该菇老少皆宜,实为现代菜谱中的美味佳肴。魔芋   魔芋的主要成份为葡萄甘露,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吸收性强,吸水后膨胀80—100倍,其胶遇酸水解,遇碱成粘性的胶体结构、可配制成各种胶状食品,故称“魔芋”。它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能化痰消积、消肿、通经化络,除血脂,同时具有扩张末稍血管,兴奋离体肠管,对白血病的白细胞有抑制作用,为最佳的天然抗癌和健身营养食品,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客户欢迎。   龙南紫皮大蒜是龙南县历史悠久的名优特产,蒜头呈淡紫色或紫白色,瓣肉细嫩致密,蒜包紧实耐贮,生食香脆辛辣,熟食香味浓郁,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既是佐餐之佳品,又具药用之功效。大蒜中的“大蒜素”对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杀作用,“配糖体”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大标油”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常食大蒜,对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疾病都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方民间都把大蒜作为防流感、肝炎、流脑的首选天然良药。超甜玉米罐头   超甜玉米是经过玉米品种改良,不断提纯而成为水果型的优良玉米品种。它与传统玉米相比较,具有淀粉含量很低、糖(果糖)量高的优点,一般玉米含糖度为4°左右,而超甜玉米含糖量最高可达17°,且易于人体吸收,糖尿病患者也可食用,超甜玉米粒是一包糖水,吃起来清甜爽口,而且含维生素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销售量不断上升。其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目前年产量达5000吨。香脆   香脆芋荷原料精选于偏远山区的种植基地,无任何公害,加工工艺以现代技术结合传统的客家风味。具有色泽金黄,香脆、微酸,并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是可以与四川榨菜媲美的酱菜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倍受客户青睐。友家月亮巴   友家月亮巴是客家食品代表之一,以其形如“满月”而得名,具有色泽金黄、薄、香、脆、酥、回味悠长的特点。   齐云山牌南酸枣糕,选用齐云山山区特有的天然野生南酸枣为原料,由食品有限公司创制。含有原果固有的丰富黄酮、维生素C、果酸、有机酸、氨基酸、钙、铁、锌、钾等营养成份。果味浓郁,嫩糯细腻,口感独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南酸枣具有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食、醒酒、解毒的作用。南酸枣糕采用先进特殊生产技术,不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是纯正天然的营养健康食品。五丰牌、汉仙牌系列米粉   “五丰牌”、“汉仙牌”系列米粉采用公司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稻谷为原料,运用独特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精制而成的米制食品。它具有纯大米制作,无任何食品添加剂;产品外观晶莹透明;水煮不糊汤、不断;适用蒸、炒、煮、拌、酿等各种烹调制作;口感柔韧、爽滑、富有弹性等诸多优点。银杏叶茶   银杏是非常古老、珍稀的树种,其果实“白果”是传统的中药材。银杏叶中含黄酮甙、银杏苦内脂、白果内脂等药效成份,可改善人体大脑的血液循环和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对动脉供血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因脑栓塞脑血管痉孪等引起的中老年大脑功能不全及老年性痴呆等有明显功效。银杏叶茶是以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千年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应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袋泡茶,为纯天然饮品,开水冲泡后,色淡黄、味甘苦,可作预防、保健食疗产品长期饮用。“云华”   该茶采用良种鲜叶,经杀青、摊凉整形、炒干等龙井工艺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其外形扁平、挺直、光洁、色泽绿黄鲜亮、香气高长、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的特点。具有止渴生津,提神益脑,防病降压抗衰老等功能。2002年、2003年获赣州市名茶评比第一名。宁都“小布岩”茶   茶产自海拔800米的高山深壑中,生态环境优越。其外形弯眉蓝毫,内质嫩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饮后回甘留芳。产品自1982年以来,获各种奖项20多种,2001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有机茶认定颁证。客家红蜜酒   此酒选用特等杂交优质糯米和古老酒药,采用科学配方,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更新技术,精心酿制而成。为绿色食品,呈金黄色,酒质绵甜纯厚,口感丰润悠长,喝了顺心顺喉不伤脑,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绿凉”   苦瓜酒溶解了苦瓜的苦瓜甙、苦瓜亭和多种氨基酸,对于糖尿病的降糖,火体之身的败火,无名火牙的缓解疼痛,烧伤病人的局部愈合都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纯天然绿色食品酒,其外观新颖独特,是酒类产品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唯一蔬菜酒。   为中国名优土鸡,全部实行林间牧养的无公害化生产,“三黄”(喙、羽、胫)、“五红”(冠、髯、脸、眼圈、耳叶)等特征,个体矮小、肉质鲜嫩。其蛋白质、总氨基酸及单位面积维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国内多个肉鸡品种。   兴国鱼丝是兴国县久负盛名的著名土特产品,它以新鲜细嫩的草鱼肉、优质薯粉为主要原料,具有营养丰富、爽滑不腻、柔韧适口、易贮耐存的特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美味食品。石鱼   石鱼,又称千年鱼,是一种虎属小型鱼,头扁平、体纤细、前部浑圆后侧扁、色白如银。长年生活於无任何污染的河流溪水中,被称为地球冰川时期的活化石,现在数量稀少。据《上犹县志》记载,石鱼不但肉质细嫩、鲜香可口、风味独特,是居家、宴客的上等佳肴;而且富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A、B、钙、磷、铁等元素,是老人、孕妇、幼儿的理想补品。小青瓜   属水果型黄瓜,正常瓜型长13cm左右,重30克左右,瓜质青绿色、光亮,瓜肉嫩、脆、甜,专供城市超市柜台,是时下最流行的鲜食黄瓜。峡山道菜   峡山道菜以大蔸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微波杀菌,真空密封包装制作。其色黄褐,味甘甜绵香,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是男女老幼均宜的“绿色”保健食品。   荷包豆适应在海拔较高,昼暖夜凉无污染的山区生长。全南出产的荷包豆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经科学论证,常食用能健脾胃、益肝肾、去风湿,老幼皆宜,是馈送亲友之特产佳品。烹饪方法:洗净后用水浸泡3—4小时,配以猪足、猪骨或猪排骨煲汤,熟烂后即可食用。“仙人湖牌”100%纯真珍珠粉胶囊   仙人湖牌纯真珍珠粉胶囊,取自风景绮丽、水质优良的陡水湖优质淡水珍珠为主料,采用先进的缓流超细粉体工艺研制出至真、至纯、幼细的珍珠粉,完全保留珍珠的天然成份,使人体充分全面吸收,其钙质已经活化,无任何副作用。珍珠自古以来就是妇女“养内护外”的珍品,常服珍珠粉可以镇心安神、清热解毒、去翳明目、肌肤、润泽颜色,本品已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产品质量保险,若纯度不及100%,消费者可获5万元赔偿。“梦真”草席   采用台湾“龙须草”和日本“蔺草”为原料,产品细腻柔软,舒适保健,绿色环保。产品现有普通席,单、双挽边席,等十多个规格品种。定南蜜梨   定南蜜梨是定南县经过多年努力,精心培育的名牌产品,因其皮薄、心小、味甜、汁浓、早上市等独特的风味和优势被誉为"夏果之王",该县也因此于1997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蜜梨之乡"称号。   以优质鲜红薯为原料精制而成,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和漂白剂,质地洁白、纯净、卫生,口感细腻,味道鲜美,保持了红薯原有营养成份及保健功能,是制作高级粉丝、冰雪糕、肉丸的上好原料,也是各种面点,快餐食品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医药等领域,年产量10000吨以上。   信丰红瓜子是信丰出口的传统名产。南宋高宗建炎丁未年由非洲传入中国,在信丰县栽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尤以土壤肥沃的冲积地所种之白瓢瓜为最佳。信丰红瓜子色泽殷红,板粒宽大,壳薄仁厚,香脆可口,且有生津、消食、润肺之功能,一直被消费者视为酒宴茶会、逢年过节之珍品,早在清末就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市场,华侨誉之为“吉祥的象征,典雅的礼品”,博得“信丰红瓜子大王”之美称。   建国后,信丰红瓜子的商品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该县出口创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1980年,省政府批准信丰为出口红瓜子生产基地后,种植面积基本上稳定在万亩左右,商品量达3200担以上,80%供出口。目前,正进一步致力于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规模,以增强其出口创汇能力。   信丰萝卜干俗称“香干萝卜、脚板萝卜”,是信丰传统名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食用可生可熟,可酱可醋,具有顺气、消食、化痰、平喘等功效,其甘香嫩脆的独特风味是人们佐餐的理想佳味食品。信丰智丰食品厂生产的“同益牌”“脚板”萝卜干和信丰联营食品厂通过精深加工生产的旅游系列食品,1999年均荣获江西市场食品质量优胜产品奖。信丰脐橙   1982年中国南方综合考察队确认信丰具有脐橙栽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信丰脐橙被誉为“橙中之王”,果皮橙色,大而无核,色泽鲜雅,肉质脆嫩,甜酸适中,风味清香,素有“脐橙进房香满堂”之誉,营养丰富,堪称果中佳品。信丰脐橙在全国橙类评比中多次名列榜首,“朋娜”、“”、“纳福里娜”等5个脐橙品种被评为国优产品,信丰脐橙12个品系全部达到优良标准。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优质果品”称号。从1983年起,信丰县一直被上级列为脐橙特供基地。信丰脐橙在市场上享有盛誉,供不应求,并远销港澳、日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丰县从1971开始栽种脐橙。30多年来,信丰县咬定青山不放松,把脐橙作为农民致富、经济发展、财政增长的主导产业,依据优越的自然条件,由国家柑桔权威担纲技术总顾问,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动全县干部职工、农户大办果园,引进外商规模开发,形成了“高标准建园,多元化开发,规模化种植,庄园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的生产管理模式,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定为全国唯一的脐橙标准化示范区。信丰已建成了以105国道和京九沿线为轴心的百里脐橙带,形成了安西、大阿、西牛、同益、大塘埠等五大万亩果业基地,成立了县乡果农协会,全县共有果业面积22万亩,产量6万吨,其中脐橙15万亩,产量3万吨。信丰县委、县政府把脐橙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龙头,到2010年,实现人平1亩果。   素有“金狮红鲤鱼”的美称。兴国民间放养红鲤鱼有千余年的历史,与婺源县的“荷包红鲤鱼”、万安县的“鱼”齐名,被誉为“江西三红”。鱼以其体高、背宽、肉厚、色艳扬名全国。该鱼肉质鲜美,含有脂肪及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具有补气、养血、安胎、止咳之功效。尤其对妇女体质有独到的滋补功能,被推为妇女受孕安胎的特效药用食品。兴国红鲤鱼通体红艳,仪表美观,又成为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鱼种。北京天安门金水河中,就有兴国红鲤鱼供游人观赏。全国有28个省市引种放养兴国红鲤鱼。国家为保护地方特产,特将兴国红鲤鱼列为非出口鱼种。兴国灰鹅   兴国灰鹅是兴国县的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产品,具有耐粗饲、生长快、抗病力强、个体适中、产肉性能高、肉质嫩美等优良特征,是家禽品种中草食型优秀肉用品种,是江西省级地方优良品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被广大消费者赞誉为美味食品、健康食品、健美食品。   驰名古今,据《新唐书》中《元和郡县志》记载:九山生唐朝列为虔州(今赣州市)贡品。而今,九山生姜仍享有盛名,远销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它具有表皮金黄、色泽鲜艳、肉质肥嫩、粗壮无筋、甜辣适口、入菜不锼、易于存窖等特点,故有“甜香辛辣九山姜,赛过远近十八乡,嫩如冬笋甜似藕,一家炒菜满村香”之美传。它可以治疗胃腹冷痛、虚寒吐泻、饮食不振、消化不良、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症状,不仅是上好的调味品,而且还可加工成酱姜、甘姜、姜片、姜粉、姜油、糖姜片、五味姜等。用姜制作的食品,食用方便、开胃提神、强心健脑、驻颜美容,实为居家旅游、老少皆宜之佳品。九山生姜已成为兴国县的一项主导产业,平均年产量达2万吨。   具有果大质优,出汁率高、籽少,风味浓郁,耐储运,适应性、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其综合性状达到国内同类品种领先水平,是优良的鲜食、制汁兼优型品种、江西柑桔榨汁生产线的优质原料,是江西省橙类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寻乌柑桔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面积达30万亩,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蜜桔之乡”。寻乌园艺场引种的早熟品系“宫川”和中熟品系“尾张”两个品种,在全县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均生长快、结果早、易丰产,果实色泽美观,呈橙黄色,扁圆,无核,甜酸适度,在全国果品鉴评会上两次夺冠。从美国引进的脐橙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属寻乌柑桔之王牌。20世纪90年代以后脐橙的种植发展很快,已成为寻乌柑桔的主要品种之一。
特产/赣州十八县市
 在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景点/赣州十八县市
 2005年,全市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赣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赣州;国家AAAA级旅游区1处: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1处:崇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苏维埃革命遗址群、、、赣州古城墙、;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宁都翠微峰、大余梅关——丫山、崇义阳岭、上犹五指峰、上犹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龙南九连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安远三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崇义阳岭、崇义齐云山、石城赣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宁都翠微峰、、、上犹陡水湖、、、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遗址、、、罗田岩摩崖石刻、、、、旧址、、“水镇江南”题额、中央江西省委旧址、、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江西省军区(含红军检阅台)旧址、、江西省委旧址、江西省军区旧址、址、水口塔、翠微峰摩崖石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黄陂会议”旧址、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洋溪、旧址。还有新开发的景区:兴国。
历史名人/赣州十八县市
钟绍京   钟绍京,字可大。唐显庆四年(659)生。兴国县长冈乡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官至中书令,封越国公。   绍京聪颖好学,尤擅长书法,今版《钟绍京小楷字帖》,即从其所书《灵飞经》拓片中所选编。   唐景龙年间(707~710),绍京为宫苑总监。四年,韦后将中宗李显毒死,把禁卫军大权抓到韦氏一姓手中,荒淫嗜杀,企图步武则天之后尘,再做女皇。临淄王李隆基与绍京等商策除之。举事之际,临淄王从暗道入苑,会聚于绍京。绍京率200余人执斧锯相从,斩关入宫,除韦后及其党羽。事平,拥立中宗之弟、临淄王之父睿宗李旦复位。拜绍京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旋晋中书令,封越国公。后改任户部尚书,外任彭州刺史。延和元年(712)睿宗让位临淄王李隆基,绍京仍任户部尚书。旋改任太子詹事。后被人诬告对帝心怀不满,贬为果州刺史,继又贬为怀恩尉,再迁温州别驾。开元十五年(727),绍京入京见帝,即授太子右谕德。后迁少詹事。天宝元年(742)卒,终年83岁。建中元年(780),追赠绍京为太子太傅。大中初,宣宗将唐立朝以来的将相功臣绘像,画绍京像列凌烟阁将相名臣之中。 卢光稠 谭全播     卢光稠字懋熙,别名十七郎。上犹县双溪乡人。光稠生于唐开成五年(840)。谭全播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唐僖宗年间(847~888),政治腐败。各地纷纷起兵,自据一方。为防御计,谭、卢相与聚兵,众推全播为首领,全播拥立光稠为帅。卢于唐光启元年(885)占虔州,称刺史。天复元年(901)取韶州。后一度占潮州。梁开平三年(909)光稠请命于后梁,表示愿通道路赋,以便海外诸国来朝。认可,置百胜军于虔州,授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辖虔、韶二州。又建,封光稠为舟汝王,食邑1500户。开平四年(910),光稠病笃,将符印交全播,全播不收。复传命于京师开封,立光稠子延昌为尚书,全播事之。是年十二月,光稠病逝,年70岁。    开平五年(911)冬延昌被部将黎球所杀,众欲立全播,全播不从。州人相率趋全播家,为请全播,全播乃出。遣使请命于梁,授全播为防御使兼岭南节度使。全播治虔州七年,(918)卒,终年84岁。卢、谭据虔、韶二州33年,剪奸除暴,减租税,济贫困,保境安民,深得黎民爱戴。唐天复二年(9O2)扩虔州城东、西、南之隅,凿址为隍,三面阻水。唐天祐二年(905),与县民黄廷玉议建上犹场。史称卢、虔有善迹。   郑獬   郑獬,字毅夫,宁都县人,生于宋乾兴元年(1022),皇祐五年(1053)赐状元及第。历任陈州通判、翰林学士、开封知府。   郑獬少负俊才,词章,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因不肯行新法,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调知青州。引病辞退,提举亲。宋熙宁五年(1072)病故,终年50岁。著有《郧溪集》30卷(已入《四库全书》)和《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   郑獬祖籍宁都城关西门,其祖父郑建中往湖北安陆经商,寄籍安陆,故《宋史·列传》及《中国人名大辞典》均载郑獬为湖北安陆人。郑獬为官清廉,逝世时家贫子幼,柩停寺庙10余年,周守滕任安州知府时,才为之安葬。后来其子郑宣义将郑獬及其以上三代骸骨迁归故里,葬于宁都城西蔚背岭“美人献花”,与祖坟同茔。阳孝本   阳孝本,字行先,号玉岩,上犹县安和乡人,生于北宋宝元年(公元1039)。   孝本少时天资纯正,好学寡欲,年青时通晓四书五经。29岁时由右丞尚书薄宗孟抢荐为京都(今开封)上庠(大学)馆师。孝本长期追求寺庙、隐士的生活,加上受当时周、程理学家的文论影响,崇尚“有德者必有言……故言则成文、动者成章。”因而抱定做人的最高标准,潜心读书,寡欲做人,不婚娶,不趋利,对功名也不屑一顾。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大文学家苏东坡贬职到岭南儋州,途经虔州通天岩约见阳孝本。与阳相见,思想产生共鸣,论文一拍即合,他极欣赏阳的追求,“高风绝尘”的艺术境界和超迈豪情的浪漫主义情调。两人同游州府名刹,垂钓郊野溪畔,在濂溪书院(旧址在今赣一中)舞文弄墨、在“”里咏诗填词,成为一时佳话。   至宣和壬寅年(公元1122)无疾而卒,享年84岁,葬于通天岩西麓石穴。后人把他的生平业绩载入《宋史·卷458隐逸》中,将其散见诗词整理成册曰《玉岩遗录》并赠匾称其为“南赣乡贤”。现上犹县安和乡联合村阳孝本故里仍保存有“莲花井”、“阳氏宗祠”、“祖坟”等有关他的文物古迹。曾几   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市章贡区人。生于宋元丰七年(1084)。宋徽宗时,以兄曾弼为湖北提举学士,渡江落水遇难,恤授将士郎。宋大观初,特铨试500人,曾几获第一,赐进士出身,提升为国子学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高宗时,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1138)因与兄曾开力主抗金,为秦桧排斥,寓居上饶茶山寺。秦桧死后,起任浙西提刑,后来官至敷文阁待制。   曾几学问渊博,为文纯正雅健,尤工诗。推崇杜甫、黄庭坚。他和年辈较长的江西派诗人韩驹、吕本中有师生关系,但并不墨守江西诗派的那套理论;他也讲句法,但并不流于生硬;也好用事,但力避冷僻,所以他的诗大都明快活泼,风格清俊。南渡后写的一些悲愤时事、忧国忧民之作,也具有这种特色。陆游曾从他学诗。陆游在《跋曾文清公奏议稿》中说:“绍兴末,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归,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时先生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   曾几病逝于宋乾道二年(1166),享年82岁。谥文清。陆游为其撰墓志铭,上饶建两贤寺祀之。著有《经说》20卷,文集30卷。其《集》已收入《四库全书》。池梦鲤   池梦鲤,赣州市章贡区人,据赣州市七里镇《西平池氏世系谱》载:池梦鲤,字德华,南宋太学生,绍定年间()生于赣城南市街。宋咸淳十年(1274)特科状元。殁于祥兴年间(),葬于赣县太由乡桃源洞(今赣县茅店乡)。池梦鲤考中状元时,适赣州七里镇村北兴建石桥,桥成,遂名“状元桥”。迨后,赣城南市街其宅前曾建“状元及第坊”,志其中状元盛况。宋末大将张世杰曾为他写像赞:“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致勤,诗轶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斯文。”池梦鲤生子四,长子他迁,幼子早殇,次子和三子的后裔迁居赣州七里镇,繁衍至今。   池梦鲤中状元时,年已40余,正值元兵大举南侵,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越2年,元兵侵入临安,俘少帝、皇太后、宗室、官吏、太学生北去。不久,宋亡。宋亡于异族,宋人崇尚民族气节,多隐逸山林,不愿仕之;加之元王朝重武轻文。因而《赣州府志》、《赣县志》仅记:“池梦鲤咸淳十年甲戌状元。”中状元后之业迹及生卒具体时间至今失考。魏禧     魏禧,字冰叔,号裕斋。宁都县城关人。生于明天启四年。清初散文家。因所居名勺庭,故学者称他勺庭先生。又因五兄弟除两个夭折外,三兄弟中,魏禧排行第三,故称他叔子先生。   魏禧自幼不乐游戏,嗜古学。11岁补县学生。秉性仁厚,宽以接物;生有奇气,预见性强;论事纵横驰骋,倒注不尽。明亡以后,他弃诸生,隐居翠微峰,与兄魏祥、弟魏礼(时称“”),以及南昌人彭士望、林时益,县人李腾蛟、、彭任、曾灿共9人,为“易堂学”,时称“易堂九子”。魏禧束身,才学尤高,为“易堂”领袖。当时翠微学派与南丰的程山(谢文荐讲学处)、星子的髻山(讲学处),并称清初“”。魏禧喜读史,史学造诣尤深,据《国朝诗人征略》转摘《听松庐文钞》中对他的评价说:“冰叔先生尤深于史,举数千年治乱兴衰、得失消长之故,穷究而贯通之,而又验之人情,参之物理,本胸中所积而发之于文,故其势一往而不可御。其行文之妙,得力于《史记》、老苏者居多。”魏禧长于散文,为文凌厉雄杰,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三大文学家。魏禧40岁时出游,往来于苏、浙之间。康熙十七年,朝廷诏举“博学鸿儒”,他托病不就。康熙十九年,他赴扬州,于十一月暴病逝于江苏仪真舟中,年56岁。著有《左传经世钞》10卷,《文集》22卷,《日录》3卷,《诗集》8卷。并行于世。亨   戴衢亨,字荷之,号莲士,大余县人,生于清乾隆十九年。7岁能诗文,17岁中举,在天津向乾隆帝献诗,大受赏识。乾隆四十三年,中戊戍科状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时称小军机),辅佐乾隆帝处理军国要务、官员任免和重要奏章;曾随乾隆帝南巡。嘉庆二年,以侍读学士加三品卿衔兼军机大臣(时称大军机),辅佐嘉庆帝除去权臣和珅,抄没其家产,责令其自杀,清除其余党;整顿刷新吏治;整理财政,节约开支,不加赋税,百姓称颂。后任兵部尚书(从一品),专任将帅,镇压了坚持9年的白莲教起义。又任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士。嘉庆十五年拜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兼管工部。次年病逝,终年57岁。谥文端,赠太子太师。   清代大学士是名义宰相,军机大臣是实际宰相。戴衢亨任军机大臣达15年,又拜大学士,在清代汉人官员中屈指可数。一生办事谨慎,为官清正,深得嘉庆帝信任。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南安诗草》。   戴衢亨之父戴第元,字正字,号省翁,乾隆丁丑科进士。授编修。曾主江南、山东、湖北乡试。官至太仆少卿。叔父戴均元,字修原,号可亭,乾隆乙未科进士,翰林院编修,五任江南等省主考,四任四川等省学政,三任会试总裁,二读殿试朝考卷,赏戴,受宫保衔,任军机大臣,拜文澜阁大学士。兄戴心亨,字习之,号石士,乾隆乙未科与叔父同登进士,翰林院编修,先后典试江南,视学湖北。四人均才大学博。以其一家同出两相四进士,誉为“”。陈炽   陈炽,原名陈家瑶,字克昌,号用挈,别号瑶林馆主,清末维新派,瑞金市瑞林乡人。生于清咸丰五年,光绪八年中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著《庸书》百篇。光绪二十一年参加康有为发起组织的强学会,被举为提调,翌年刊行《续富国策》四卷。光绪二十六年在北京去世,时年45岁。   谢远涵   谢远涵,字敬虚,清光绪元年生,兴国县长冈乡人。父静山,岁贡生,任教县文澜书院。谢远涵幼随父读书。年17,考入县学;年19,中光绪癸已科乡试举人;年20,中光绪甲午科进士,次年选为翰林,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谢在北京参加康有为联合十八省来京会试举人“公车上书”,并在策试中针对时弊,力主“变通”。宣统元年,任四川道监察御史。   辛亥革命后,南昌盛传将举谢远涵任江西都督,谢自忖难以胜任,遂回兴国老家。在会见父老千余人,宣传“民国建立,五族共和,民权平等”。并号召剪辫子。众见翰林公辫子已剪,纷纷仿效。民国5年,谢远涵出任北洋政府内务部次长兼北京市政督办,并代理内务部长。旋由谢良牧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7年,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与彭介石等组织以促进民主政治为宗旨的“民治社”,并任理事。其间受孙中山的委托,赴洛阳会见吴佩孚,商谈国事,因吴骄横自大,谈判不果。11年,孙中山任他为江西省长,因故未到任,转任江西矿务督办兼督办九江商埠事宜,其间曾协助兴国商人在九江与德商合营德士古煤油公司。14年,任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21年8月,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任为第十一行政公署(赣州)行政长官兼赣县县长。谢认识到这是利用其声望,行剿共之需,遂隐居上海、南昌,坚不到任,次年5月被免除。抗日战争期间,隐居兴国故里。抗战胜利后,寓居赣州,深居简出,过着淡泊恬静的闲休生活。   谢远涵晚年,目睹国民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逐渐同情人民革命。民国38年春,中共五岭地委曾致函谢远涵,动员他在赣州策划起义,因他卧病在床,力不从心,但仍对中共在赣州的地下活动给予掩护和支持。赣州解放前夕,谢毫不动摇,相信共产党,并影响不少社会上层人士留在赣州,安心等待解放。解放后,陈奇涵、杨尚奎、罗孟文等都曾亲自前往看望慰问。1950年冬,谢远涵病逝于赣州寓所,享年75岁。   陈任中(),号仲骞、耐庐。赣州市章贡区人。19岁时补士弟子员,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武昌起义前夕,参与组织革命团体"社"。辛亥革命爆发后,积极支持革命,为赣州推翻满清统治作出了贡献。民国初,任教育部佥事兼秘书,后晋升参事。北洋军阀执政期间,任总统府秘书。民国14年(1925)改任教育部次长。九一八事变后,任行政院参议兼全国经济委员会教育教导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赣州,颇受蒋经国推重,被选为赣县行政会议主任委员。1943年9月任赣县县志馆馆长。他博览群书,擅长诗词、书法、乐曲,著有《庄子释义》、《中国通史编纂凡例》、《国乐旧谱今释》、《尊光阁诗集》。   孔庆全(),字绍尧,号性安。赣州市章贡区人。幼年聪慧好学,清光绪年间中举。后东渡日本就学于明治大学法学系。留学期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毕业后回国,在赣州与文教界进步人士组织革命团体"赣学社"。辛亥革命爆发后,与"赣学社"成员在赣州积极响应起义,筹划光复赣州。国民革命军北伐赣州时,协同地方进步人士支援北伐。1926年被推举为赣县修志局总纂。翌年赴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采访,专任江西。1931年任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第五分会委员长兼赣县县长,上任后与张周垣、黄邦直等筹资重刊清同治《赣县志》,并作《重刊赣县志序》。1932年初赴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参事。著有《性安文集》。陈赞贤   陈赞贤,字子襄,南康市东山人,生于1896年。民国元年毕业于南康县立高等小学,不久考入江西陆军讲武堂。次年学堂解散,回到南康,受聘于唐江乐群等小学任教。7年,回乡创办东山高等小学。翌年,五四运动爆发,举国愤激,陈赞贤发动南康各校师生和进步青年、社会人士组建救国会,举行游行示威,积极响应。10年春,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准备北伐。陈赞贤投笔从戎,赴广西参加拥孙的赣军,任司务长。11年春夏之交,参加北伐,进军江西,至泰和,适陈炯明叛变,粤军回师讨逆,赣军奉命留赣守卫己克之城池,陈赞贤因病回家治疗。12年受聘任南康县中区第一小学校长,创办《蓉江教育》杂志,传播革命理论。并经常邀请有教学经验人士,到校介绍教学经验,推行国语拼音,改进教学方法,深受师生欢迎。同年6月,被公推为南康县教育会副会长。14年7月,陈赞贤以参观全省运动会为名到达南昌,与国民党江西省党委取得联系,由省党部组织部长侬委派回南康筹建国民党县党部,推动国民革命。12月,陈在南康筹组国民党县党部事被泄,同时因率众反对北洋军阀拉,遭军阀当局通缉,乃避于广东南雄。15年春,在南雄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被选为南雄县总工会委员长。7月,赴广州向中华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汇报请示工作,为全国总工会特派员。   民国15年8月,陈赞贤偕同回到赣州进行秘密活动,发展中共党员。未几,组成中共赣州支部,朱由铿任书记。时原驻南雄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谭道源)奉命进军江西,任陈赞贤为该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该师入大余,于9月5日攻克南康,任陈赞贤为南康县行政委员长(县长)。同年10月,中共赣州特别支部成立,陈任书记。11月,成立赣州总工会,陈任委员长。   民国16年1月,陈赞贤率赣州工人代表团到南昌出席了江西省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江西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回到赣州后,于3月1日召开工人大会,传达省工人代表大会精神,赣州工人运动愈加澎湃。与此同时,和陈建中也回到赣州,积极策谋镇压工人运动。接着,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派遣、余龙来赣,参与倪、陈等策谋,并以赣县县署名义致函赣州总工会,督促执行《取缔工商纠纷办法》。陈赞贤率领全城工人集体游行,表示反对。同年3月6日,倪弼和以开会研讨执行《取缔工商纠纷办法》为名,邀陈到县署开会,将陈赞贤枪杀于赣县县署西花厅。陈年31岁。   对于陈赞贤之被害,我国现代一些著名史学家如郭沫若、华岗等,认为这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向中国共产党人开的第一枪。康   谢寿康()号诰然。赣州市章贡区人。民国元年(1912)为江西省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保送比利时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文科主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后转入外交界。民国19年起,先后任中国驻比利时、梵蒂冈朝廷等使节。他熟谙多种外文,是国民党资深外交官。1973年6月病逝,享年76岁。袁玉冰   袁玉冰(),别号孟冰、冰冰,兴国县崇贤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1岁进私塾读书,15岁在兴国高兴墟成德小学读书,19岁入南昌二中求学。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袁玉冰受党组织之命从北大回到南昌工作。在南昌,他与赵醒侬、方志敏等一起参与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两个公开群众团体,并担任民权运动大同盟交际部主任,领导江西民众开展反对反动军阀的斗争。1924年3月,中共中央调袁玉冰到上海工作,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委员会秘书、上海团地委宣传部主任。同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袁玉冰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8月按党的指示提前回国,任中共共青团上海地区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主任、书记,为后来北伐军胜利进军江浙地区做了大量工作。1926年10月,参加。年底,奉调回江西工作,担任中共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并主编团的刊物《红灯周刊》,使之成为宣传革命理论、反击国民党新右派进攻的重要舆论阵地。后任中国共产党江西区委宣传部长等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各地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工农积极分子惨遭杀害。在这危难时刻,袁玉冰毫无畏惧,于5月16日写下《蒋介石政府的危机》一文,深刻揭露蒋介石“清党”的实质,痛斥其镇压工农运动和叛变国民革命的种种罪行,号召人民奋起反抗,为自由而战,为解放而战。不久,袁玉冰被任命为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他不惧危险,出生入死,积极组织赣北秋收暴动。11月,袁玉冰调任中共赣西特委书记,在吉安准备组织暴动。12月13日,袁玉冰化装进入南昌向省委汇报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用尽各种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2月27日午后,袁玉冰在南昌下沙窝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8岁。陈奇涵   陈奇涵(),兴国县人。1919年入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学习,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往江西从事革命运动,在赣东、赣南培训工农骨干,创建中共地方组织。1927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先后创建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和红军第二十五纵队,与赣南特委领导人一起创建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军委随营学校校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指挥中央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绥德警备区司令员,中共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吉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陈奇涵是赣南中共地方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文武双全,南征北战,英勇奋斗,为赣南、为全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朱明   朱明(),兴国县鼎龙联兴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县区乡农民协会主席,县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县雇农工会委员长,中共南康、上犹、崇义等县县委书记,中央组织部科员,红九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红二十三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延安中央党校三部组教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雁门区委书记并区政治委员,中共晋绥第二地委书记,第一野战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刘英  刘英(),瑞金市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入党,历任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委,中共浙、闽、赣三省临时省委书记,1942年月由于叛徒出卖,不幸在温州被捕,关押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临时驻地永康方岩。刘英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同年5月18日,在省政府仓惶南迁前夕,与张贵卿同时被杀害于马头山麓丹枫树下。郭大力   郭大力(),原名郭秀勃。南康市人。幼时就读于南康小学,后入赣州省立第三中学。1923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24年9月转入上海大夏大学攻读哲学,此时便已潜心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1927年9月大学毕业后到省立上海中学教书,半年后被解聘。1928年2月开始在杭州大佛寺里着手翻译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德文版),并于此时结识了王亚南,两人决定合译《资本论》。后由于多种原因,该书的翻译工作中断了。1929年9月在上海光夏中学教英文课,同时继续钻研经济学著作和德文。11月后在上海以译书为业,陆续翻译了经济学名著《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人口论》等。1934年起与王亚南一起重新开始翻译《资本论》。与此同时又译出了穆勒的《经济学原理》、《生产过剩与恐慌》等经济学著作。至1938年《资本论》1至3卷全部译完。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江西家乡。月间,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资本论》第1至3卷,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1月在赣州省立任教,并着手翻译马克思的。1940年10月到广东文理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1941年回到江西老家,全力从事翻译《》这部百多万字的巨著,到1943年11月翻译完毕。1947年应聘到厦门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并撰写了《生产建设论》,编译了《恩格斯传》。月间,由党组织安排,经香港来到北京。同年由上海实践出版社出版了《剩余价值学说史》。1950年6月到马列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并开始对《资本论》的第一个中译本进行修改。1953年至1954年先后出版了修改后的《资本论》1至3卷。马列学院改为中央党校后,继续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并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195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先后出版了《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的第二次修订后的中译本。“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0年重译《资本论》第4卷——《剩余价值学说史》,到1976年春全部重译毕。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教学和宣传工作的48年间,治学极为严谨,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竭尽辛劳,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心脏病猝发在北京逝世。古柏   古柏,字显裘,别号劲生,1906年出生,寻乌县篁乡塘背村人。就读于广东。1925年12月在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领导了寻乌县“3·25”革命暴动,红军二十一纵队党代表,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江西省委员,粤赣游击纵队司令等职。1930年5月,协助毛泽东作。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指挥游击战,由于叛徒出卖,1935年在龙川县鸳鸯坑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古柏是我党著名的革命烈士,毛泽东曾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1985年,兴建纪念碑,纪念碑建在寻乌内,由邓小平亲自题辞;园内古柏青青,古柏烈士铜像生动传神。罗贵波   罗贵波,曾用名李文华、罗心夷,南康市潭口人,生于1907年。民国15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南康县潭口区分部执行委员。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罗贵波先后组织领导了南康潭口农民武装暴动、信丰县农民武装暴动、赣县农民武装暴动、南雄等农民武装暴动。他曾担任红军二十二军副军长,红军三十五军军长和中共赣南行委委员。1930年1月,他率红三十五军和赣南部分县党组织果断平息了分裂党、分裂红军、反对毛泽东的“信丰事件”。后率部在赣南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红军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战斗。在红军长征中,他任中央红军干部团政治营政委、红军上级干部队队长兼书记。他率部担负中央领导机关及遵义会议的警卫任务;率领先遣部队完成了抢渡金沙江绞平渡口和抢占江对岸敌军江防阵地的任务,并参加了攻占通安洲的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贵波先后担任教导师政治部主任,晋西北区党委副书记,八路军一二0师民运部部长,三五八旅(新)政委,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政委,委员,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吕梁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他领导八分区军民坚持对敌斗争,挫败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罗贵波历任中共华北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太原警备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政委。他率部先后参加了汾孝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驻越共中央联络代表、中国驻越南顾问团团长,中国驻越南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部党委副书记等职。1978年12月至1983年5月,任山西省省长、省委第二书记,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罗贵波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并是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他还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罗贵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增进中越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罗贵波因病于1995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赖传珠   赖传珠(),别名鹏英。赣县大埠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领导大埠农民暴动,3月5日参与于都暴动。同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跟随毛泽东先后经历了井冈山战斗,开辟中央根据地斗争和赣南、闽西历次反“围剿”战斗,首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党代表、支队政治委员,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二师参谋长,第三十团、三十一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第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治委员,第一师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六科科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副部长、代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协助叶挺、项英为筹建和整编新四军做了大量工作,“皖南事变”后,作为新四军主要将领之一,协助陈毅、张云逸等新四军将领,指挥部队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为开创华中革命根据地新局面作出了贡献,曾任新四军参谋处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东北战场、华北战场,参加了东北解放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战役,以及挺进中原、直捣华南、进军“两广”。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赖传珠器宇轩昂、声音洪亮,赣州口音。一生勤奋好学,博闻强记。从红军长征开始第一天起,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解放海南岛,历经15年6个月的战斗生活,逐日记载,无日间断,60余万字,为中共党史、军史的珍贵资料。廖容标   廖容标(),赣县韩坊水口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上犹县政治保卫队班长,上犹县第三游击队分队长,湘赣苏区独立师第二团连长,红三军团第五军一师一团连长,红一方面军第一师二团营长,独立第五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一旅副旅长,第一旅旅长,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军区副司令员,济南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公安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康志强   康志强(),原名康世发。兴国方太乡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31年起,历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连长。1932年,入红军学校学习。后历任新编六师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学校彭杨步兵学校政治教员,军委干部团政治教导员兼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连政治指导员。1936年调任红军一军团二师一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随营学校政治大队大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在强渡金沙江和直罗镇战役等战斗中,带领部队英勇作战。1937年7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大队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7年10月后,历任八路军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政治处主任、政委,三四四旅政委等职,在中,指挥部队取得长乐村战斗的胜利,受到上级表扬。1941年11月,任新四军四师九旅政委。1942年11月,任淮北三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领导和发展了邳(县)睢(宁)铜(山)抗日根据地,多次粉碎日本侵略军的“扫荡”。1947年4月起,任华东野战军二纵副政委、政委。1949年初任华东野战军二十一军政委,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1951年1月,任华东军区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7月,任海军东海舰队政委。1975年8月任海军北海舰队副政委。1978年5月,任北海舰队政委。1981年3月,任海军副政委。1955年,康志强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国代表大会代表。日,病逝于北京。邱会作   邱会作(1914—),兴国县高兴镇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任通信员、宣传员。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7月任红五军团宣传队长。1934年9月起在军委总供给部任统计员、政治指导员、总支书记。1934年,参加了红一方面军长征。1935年任军委四局三科科长。1936年7月任红军西北供给部粮粏处处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供给部副部长。1940年任豫皖苏边区财政委员会主任兼新四军四师供给部政委。1941年任新四军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二分区地委书记兼赤峰军分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后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著名战役。1951年后任第十五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9年lO月任总后勤部部长。1968年7月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是中共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邱会作是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温玉成   温玉成(1915--),兴国县长冈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团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干事,独立第十二团党总支书记、政治委员,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六十二团政治委员、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红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纵队纵队长,十八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4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1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萧华    萧华(),人。在小学读书时,参加中共外围组织赣南青年干社,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特务营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组织部部长。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共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率部深入敌后创建了,为开辟、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十四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政委、特种兵司令员。参加了四保临江、围、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鄱阳县赣剧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