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题技巧的猜想要注意什么

中考化学“实验和探究题”的命题和解答分析
中考化学“实验和探究题”的命题和解答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与科学探究越来越受到各级教研人员、教材编写人员及各地考试命题人的关注,因为这类问题和习题能够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特别是教学改革实验区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都把实验和探究题作为重要的考试题型。由于这类考题灵活性强,考查面广,得分率低,越来越受到一线化学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这类问题被称为“化学学习方法研究”,包括“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两部分内容。“科学探究”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整个化学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而“化学实验”又是完成科学探究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是密不可分的,在试卷中以“实验和探究”题型出现。
在近两年的吉林省和长春市的中考试题中,“实验和探究”大题都出现两种题型,即基础实验题和实验探究题。
基础实验题考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所要求的化学实验技能,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和检验,空气组成的测定,过滤、结晶、蒸发等操作,溶液的配制,分子性质的验证实验等。这种题型考查方式直接,考查内容固定,答案固定,根据识记的知识就能解答,学生普遍感觉比较容易,在考试中得分率也高。
而实验探究题是学生解答的难点,得分率低,因此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这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以科学探究的步骤贯穿习题的始终。从观察和提出问题入手,进行猜想与假设,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信息设计方案和预计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记录事实,分析解释事实得出结论,进而进行表达交流、反思评价,最后将所得结论进行拓展迁移加以应用。但在一道试题中以上步骤并不一定全部出现。
综合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对实验探究题容易考查的内容、题型和解答分析如下。
一、实验探究题容易考查的内容包括:
1、&&&&&&&&
气体成分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
2、&&&&&&&&
固体物质组成成分探究,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生石灰等物质变质后成分探究,某些物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探究,一包固体的化学成分探究等。
3、&&&&&&&&
生活中现象和化学实验发生原理的探究,如铁生锈、铜生锈原理的探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与水反应原理探究,酸溶液或碱溶液中哪种粒子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或与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原理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探究等。
二、实验探究题容易出现的考查题型有:
1、&&&&&&&&
过程型探究,即按照题中给出的探究过程填写完成相关内容的题型。这种题型往往已经给出问题、猜想和实验过程,学生在解答中要理解好出题意图,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并联系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对结论拓展应用。这种题型比较易于解答。
2、&&&&&&&&
结果目的型探究,即按照题目后部分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结论,答出猜想和探究的目的。这种题型解答起来较上一种稍难。要求学生在阅读分析整个题目内容,填写后面的实验现象、结论等要求作答的相关内容后,理解好考查意图提出正确的猜想和探究目的。
3、&&&&&&&&
方案判断型探究,即按题目给出的问题和多种设计方案,判断并选择最优方案,并按要求作答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实验现象,在明确探究目的的基础上,选择切实可行、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
4、&&&&&&&&
问题型探究,即按题目中给出的发现的问题和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实验步骤,预计现象,得出结论。这种题型是学生解答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准确解答实验探究题要注意:
1、&&&&&&&&
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设定的情境、提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明确隐含的探究目的,进行猜想和假设。
2、&&&&&&&&
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设计选择理论正确、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经济合理、对环境无污染的实验方案。在对比性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3、&&&&&&&&
认真分析实验过程,熟练掌握重要物质的性质、运用全面系统的思维、准确填写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同时联系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有益可行的拓展和迁移。
总之,中考化学“实验和探究题”的出现即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学生更好的解答这类问题,就要求化学教师要不断的分析
“实验和探究题”的命题特点,研究解答技巧,与学生一起完成
“实验和探究题”的考查目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答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考对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考查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高考对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考查的研究
【摘要】:随着高考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是组成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要素,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考查也是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研究一,高考对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考查的理论研究。①猜想与假设等核心概念的界定;②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评价要素的确定(具有假设意识的能力、提出多个与问题相关的假设的能力、说出假设合理性的能力)③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二,高考对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考查的分析研究。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选取近年高考化学试卷共95套作为分析样本,分析共得到27道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11道考查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试题。在对27道科学探究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11道猜想与假设试题从上述评价要素、知识点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统计。
研究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高考对于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考查的一致性研究。根据上述理论与调查研究,对照课程标准,针对化学与猜想能力,运用SEC分析模式理论,选取出现猜想假设试题的高考化学试卷11份作为样本,进行课程标准与高考对其考查的一致性研究。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在近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很少有试卷中专门设置“猜想假设题”,考查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试题比例大约为11%。
(2)近年来高考化学猜想与假设试题中考查“提出多个与问题相关的假设的能力”。“说出假设合理性的能力”两项要素最多。比例分别为41.18%、47.06%;考查的知识点多分布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里面。
(3)化学课程标准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要求和高考化学对该能力考查的一致性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两者在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上的侧重点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33.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仕东,郑长龙;[J];化学教育;2004年10期
陈丽娟;蔡亚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文庆城,许应华;[J];化学教学;2005年Z1期
刘秀苑;袁静如;钱扬义;邓峰;谢泽琛;;[J];化学教学;2006年03期
单旭峰;;[J];化学教学;2009年04期
,许应华;[J];教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陈信余;;[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02期
陈琴,庞丽娟;[J];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罗筑华;罗星凯;;[J];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杜秀芳;;[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焕霞;[D];西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明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殷梅珍,汪晓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许俊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唐永;朱乐霞;;[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范广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张铭;姚本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时美英;;[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闫云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马金柱;崔玉东;余丽芸;王北艳;朱战波;;[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宁井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光旭;;[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米佳琳;刘继和;;[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王磊;黄鸣春;刘恩山;;[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王丽萍;李政;;[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姚秀梅;张阳林;;[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王菊玲;;[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胡辉;;[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鄢慧卿;;[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席瑞华;李斌;;[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李新发;段戴平;;[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冬玉;[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赵逸庶;[D];西南大学;2011年
米广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耿淑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孟献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郑芳华;[D];天津大学;2011年
冯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马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盖立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郭长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雪松;[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朱冠章;[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李秋丽;[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沙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姝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朱蔚雯;[D];苏州大学;2010年
周晓芸;[D];苏州大学;2010年
周小英;[D];苏州大学;2010年
凌萍;[D];苏州大学;2010年
张红兰;[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伟平;[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闫蒙钢;陈波;;[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刘学智;马云鹏;;[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范立双;刘学智;;[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姜英敏;;[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诺曼·韦伯;张雨强;;[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周仕东,郑长龙,付立海;[J];化学教育;2005年04期
刘江田;;[J];化学教育;2008年08期
程国清;;[J];化学教育;2009年09期
李俊生;王丽华;武永刚;;[J];化学教育;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汪贤泽;[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刘学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思记;[D];河南大学;2011年
李奇云;[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李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若玲;[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高凌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夏永庚;[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王俊;[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顾建辛;[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郑若玲;[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谢太光;[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1期
胡祖虔;;[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11期
樊本富;[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周轩;;[J];中国考试;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世晔;冯伯麟;;[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朱华山;朱金陵;冯用军;;[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刘海峰;;[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钱钟;;[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黄锦章;;[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戴家干;;[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桑自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王极盛;;[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袁寅生;邵桥珠;;[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谢开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覃红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熊丙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徐光木;[N];法制日报;2007年
郭之纯;[N];工人日报;2006年
志灵;[N];解放日报;2006年
曹林;[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何勇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戴家干;[N];人民日报;2007年
王芳;[N];中国信息报;2007年
华中师范大学
叶雷;[N];珠海特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和生;[D];中南大学;2013年
李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王后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张耀萍;[D];厦门大学;2007年
吴根洲;[D];厦门大学;2007年
刘清华;[D];厦门大学;2003年
廖元锡;[D];西南大学;2010年
郑若玲;[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和生;[D];中南大学;2008年
顾京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林晓;[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刘君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廖同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江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欧颖;[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黄榕榕;[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刘庆根;[D];扬州大学;2007年
李鹏举;[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摘 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已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之中。因此,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目标,又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化学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分值所占试题的比重愈来愈大。因此,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探究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论文网 /9/view-6423377.htm  关键词:实验探究;抓好基础;重视过程;讲究技巧   科学探究题是新课标中考命题中一道风景线,它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道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新课标中考的要求和方向。但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中的答题情况,在实验探究题面前,学生往往显得六神无主,无从下手,导致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学生没有一套解答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结合本人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好基础   化学实验探究题看似文字繁多,牵涉的化学知识广,表面看来高深莫测,实际上它都是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所以,首先必须掌握好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1.掌握重要物质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   (4)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5)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含Cu2+)。   2.了解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   (1)O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H2O:通过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4)CO2-3: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5)Cl-: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   (6)SO-24: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   3.牢记物质的重要性质   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俗称纯碱;是碳酸盐,遇酸溶液会放出气体,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不变浑浊等。他们都是解答实验探究题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重视过程   1.读题需认真,找出探究内容   实验探究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学生往往耐心不够,读题不仔细,出现“读一题,做一题”“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又忘了”等现象,严重影响答题质量。因此,学生答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找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2.审题应仔细,提取有用信息   在认真通读全题的前提下,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重要现象,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顺利作答奠定基础。   例,某包装盒里有一包白色物质,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字样。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发现块状固体变成了粉末。   (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   (2)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能不能继续作干燥剂,他作了如下探究:   步骤: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现象: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结论: 。   (3)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的粉末里含有的物质,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取适量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 。   (4)该同学认为这包粉末里除含有(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提出问题:可能含有 。请写出证明该物质可能存在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既然固体溶于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说明没有氧化钙了;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有氢氧化钙;那么除了(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的是碳酸钙,检验方法就是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一旦做到这一点,该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讲究技巧   1.敢于大胆猜想   实际上实验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学生做题时联想不到。解答时,学生要善于从实验、生活、现象、资料等材料中发现问题,结合题目和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并结合猜想的理由或依据进行推断,在推断过程中发觉行不通时,再果断改变思路和方向,并找出原因。   2.学会提炼原理   实验探究题中的探究内容可能是教科书之外没学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从给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有用信息中提炼出规律和原理,看牵涉到已学过的哪些化学知识,再将其迁移到未知的问题上进行科学探究。   3.减少答题失分   在平时的练习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解答探究性的习题,但过失性失分较多,主要的原因在于解答时不够细心。例如,在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作用时,一定要强调不同的催化剂的形状、质量要相同,还要强调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和质量也要相同!所以,提醒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细心,注意细小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何锦程.化学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周光均,男,1966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岳池县镇裕小学,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编辑 王团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化学探究题的解题方法.ppt 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王爱华;实验与探究题考查的内容:;; 例1 为了使袋装内的食品不受潮,现在的食品生产厂家会在袋内放一小袋干燥剂以保持食品干燥。现实验桌上有一袋已露置很长时间的“旺旺雪饼”的干燥剂,它的说明如图:;;例2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I、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
____。
(2)通过实验I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
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_____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 _____你认为除实验Ⅱ
和Ⅲ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
种常见物质是____ ____ ____ 。
;例4、有CO、CO2、H2、H2O(蒸气)四种气体的混合物,请用下图所给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每种装置限用一次),验证上述气体中确有CO和H2。;(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例6在做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他马上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是乙同学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
(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

(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甲、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会放出热量?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方案]: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蒸馏水、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实验过程:(请补充完成下列空格);⑤对酸;碱;盐的探究
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三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了,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甲、乙、丙三位学生各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都取得了成功。
已知:Na2CO3溶液显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1)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 ;
以上是我 对初中化学中常见几类典型探究题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C、Fe、Cu、Fe2O3、CuO、NaOH、CaO、Ca(OH)2、CaCO3等物质的性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性质的应用更是难上加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同学们都特别注意、重视它们性质的探究,在考试中有关这几种物质性质的探究更是经常出现,同学们要么是理解不到位,要么是语言不准确,在改卷子时,我发现这几类常见物质性质的探究对学生而言大多数都出错,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复习中如果按类来进行性质的探究,按类来进行分析,注意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准确性,就可以化难为易。这只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有不对之处请各位老师同学批平指正。谢谢!
;
小王、小张、小杨三位同学对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假设 (1)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 ———————————————————————————.
(3) ————————————————————————
实验设计证明:;;再见;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同学们中考成功!预祝贵校今年中考再创佳绩!同时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到三都二中指导工作!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例2小森同学在滴加FeCI3 溶液时,不小心把滴加FeCI3 溶液的滴管放入到盛“双氧水”(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森联想FeCI3 溶液能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进行了探究。得出结论:FeCI3 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森同学知道FeCI3溶液中含有H2O、Fe3+和CI-三种微粒,于是又做了三种猜想:
猜想1: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I3溶液中的H2O
猜想2:
猜想3: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那一种猜想,理由是
小森同学又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填写下表: ;例3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示意图:
请用上图所示仪器分别组装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装置。
(3)二氧化碳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化学推断题策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