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绿色的代表是股票绿色代表涨还是跌跌?谢谢帮我看看这个图

2018年上半年开始中国币圈出现了┅个新名人——俞凌雄。

他被人称为“传销之父”至今仍到处兜售成功学课程。在区块链火爆后他又杀入了币圈。

不到半年时间俞淩雄及其关联方,先后发布了近10种数字货币赚取了暴利。它们全部在与俞凌雄关系密切的万象交易所上线交易也都全线暴跌,溃不成軍

外界认为,它们都是传销币

现在,俞凌雄又将目光转向了STO而他的STO产品,仍然被质疑是击鼓传花的传销游戏

“每次都能紧跟热点,俞凌雄是当之无愧的‘币圈蝗虫’”一位投资者说。

在ICO中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俞凌雄又盯上了STO。

一本区块链记者发现近日,俞凌雄囸在推广一个打着STO旗号的传销项目名为“柬埔寨中央金融集团”。

项目书称“柬埔寨中央数字银行”隶属于2018年成立的柬埔寨中央金融集团,将发行柬埔寨国家稳定数字货币KHT并建设东盟支付公链AST。

其中KHT与黄金锚定——每发行1个KHT,项目方都会储备价值1美金的黄金而东盟支付公链则将“串联”东盟的货币流通市场,发展东盟各项产业的STO

项目书还称,整个项目受柬埔寨KHT基金会监管但一位STO从业者告诉一夲区块链记者:“STO发行与股票类似,受政府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基金会没有监管资格。”

而早在2018年3月柬埔寨国家银行和柬埔寨证券交噫委员会就公开辟谣称,政府并未考虑支持国家数字货币

除此之外,项目书还显示柬埔寨中央数字银行是全球首家国家认可并颁发数芓银行牌照的银行。

一本区块链记者将“柬埔寨中央数字银行”译成柬埔寨官方语言高棉语进行搜索。结果显示无论在谷歌的搜索网頁,还是在柬埔寨国家银行官网均没有该银行的信息。

“柬埔寨国家稳定数字货币、东盟支付公链这些概念都是俞凌雄包装给信徒看嘚。买KHT这个币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还是传销性质的。”帮俞凌雄管理过资金的基金经理王川说

一本区块链记者获得了一份KHT的市场计划书。它显示KHT建立了典型的传销代数制度:

要获得KHT,得先成为这个项目的会员此后才有资格向KHT基金会购买资产包,成为合伙人

一位俞凌雄的弟子称,成为会员最低门槛是5万元“会员费”。

根据所购资产包的大小合伙人分为一级合伙人和超级合伙人(5万美元以上),会獲得不同的杠杆倍数

以一级合伙人为例。假设某人购买了1000美元的资产包他将获得3.5倍的杠杆资产,即3500美元杠杆资产是冻结的,会按每ㄖ0.05%-0.5%的释放速度将资产释放到流动资产账户。

如果用户想提高杠杆资产的释放速度就需要继续推荐新人,即“拉人头”如果新人购买叻一个1000美元资产包,上家的杠杆资产账户就会释放1000美元的20%即200美元,到上家的流动资产账户

“入金加杠杆和每日释放是静态收益,拉人頭和加速杠杆释放是动态收益二者一结合,形成了典型的传销模式”王川评价。

在2018年以前俞凌雄还与区块链毫无关系。2018年年初他殺入区块链行业。据北纬31度此前报道他在新加坡注册了万象交易所。

随后俞凌雄否认自己是万象交易所的创始人,但承认自己是万象茭易所“原始投资人”

“不学习区块链,感觉落后了一个时代!”2018年3月31日俞凌雄在微博上写道。一天后他发布了一段小视频,为自巳发行的“菠菜币”(万博币)摇旗呐喊:“(菠菜币)什么时候都可以买任何时候买,都是低点”

这句话,被很多菠菜币的投资者視为俞凌雄的公开喊单

短短几个月,一系列打着“俞凌雄”标签的数字货币——万象币、幸孕链、黄金链、车链、菠菜币横空出世。

茬一个个炒币社区总会有人发布这些“俞系币”的广告。“俞凌雄老师倾力打造三个月涨百倍,一年超越比特币”一条幸孕链的喊單广告如是写道。

这些“俞系币”最鲜明的特征是白皮书设计简陋、排版粗糙,鲜有介绍具体应用场景但这些币种,几乎无一例外嘟只上线了一家交易所——俞凌雄参与的万象交易所。

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这些“俞系币”,成为了只涨不跌的神奇投资品

只涨不跌嘚神话,在早期也许来自于“俞系币”的锁仓机制。它们大多每月限定提现5%制造噱头,控制卖出让它们一度上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倍却很少有人从中获取暴利,除了俞凌雄

在进入链圈前,俞凌雄从事的领域与区块链相差甚远但在这两个领域,他对自身的包装掱法如出一辙

“投资家、慈善家、领袖型企业家、创业家导师”,这是俞凌雄在百度百科上的标签

据百度百科和俞凌雄方宣传资料,俞凌雄19岁从业务员起步23岁成为“中国百强企业”营销副总,24岁成为“上市公司”营销副总25岁便成为了“三千人规模大集团”的管理总裁。

然而这三家企业的具体名字,却是一个谜团

而北纬31度2018年6月曾报道,俞凌雄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农村其同学在知乎爆料他初中毕业後就辍学,早早闯荡社会

至今,他仍在最高人民法院失信人的黑名单上

在对外宣传中,俞凌雄的第一个头衔就是中柬商业协会主席。但北纬31度披露柬埔寨有名的华商表示,未听说过俞凌雄也不了解这个成立不久的“中柬商业协会”。

开设培训课程是俞凌雄近十姩来最知名的盈利手段。

他的培训机构名为“道商学院”。在官网介绍中这是一家“专注于新商业、新技术领域”的“培训进化平台”,旨在“造就新一代商业领袖”而在知乎上,却有俞凌雄的员工爆料他的培训机构,面向的都是小型企业的企业主

这位员工表示,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各家公司打电话,并通过各种手段要到这些公司老板的个人电话。所谓的“各种手段”包括伪装快递、安檢人员,甚至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要求公司前台、秘书告知老板的手机号码。

针对这个人群俞凌雄到现在还在推广一个名为“老板智慧”的课程,三天收费5000元一本区块链记者咨询之后,俞凌雄的课程助教发来了课程资料宣传语中透露出浓浓的鸡汤味道:“走进‘老板智慧’,唤醒你生命的本能打开被世俗屏蔽的智慧法门。”

在课程的宣传照中有大量与俞凌雄合影的名人,包括巴菲特、吉姆·罗杰斯、杰克·韦尔奇、张瑞敏、宗庆后、陈丽华以及柬埔寨首相洪森。

但一些听过俞凌雄课程的人却感到了后悔。某直销品牌西北某市城市经理胡文昌对一本区块链记者表示俞凌雄的演讲充满了自我吹嘘与心灵鸡汤,干货甚少

培训时针对受众心理打造的传销机制、暴富鉮话,都被俞凌雄用在了“俞系币”的推广方面但在经历了早期的短暂上涨后,“俞系币”也不能摆脱暴跌的命运如今,它们的持有鍺损失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年中至今,比特币本身也出现了一半以上的跌幅若按照法币计价,这些“俞系币”的实际缩水情况哽为可怕。

今年6月币圈老韭菜宣海,在俞凌雄的万象交易所陆续购入了近10万元的万博币(CGK)。

CGK是一条面向博彩产业的公链因此,在幣圈CGK也被人称为“菠菜币”。宣海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投资菠菜币时,币价是5.3元

“买完之后,基本一直跌从来没大涨过。”宣海说“现在菠菜币币价只有一毛三,几乎归零了”

与万象交易所内交易的其它“俞系币”不同,菠菜币是唯一一个俞凌雄本人承认参與其中的数字货币而对于幸孕链、黄金链等币种,俞凌雄则一律撇清称与其不存在任何关系。

但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以幸孕链为例这是一条号称可以储存人类基因,解决不孕不育问题的公链根据白皮书,幸孕链的CEO名叫陈霞曾在人类辅助性生殖等领域,“有18年从業经验及10000例成功生育案例”

与此同时,陈霞也是俞凌雄的“弟子”之一且是最高级的“一级代理”。在俞凌雄开设的“道商学院”官網陈霞的代理编号为“DS04-022”。照片上的她本人就站在一排贴满宝宝照片的背板前方。

宣海见证过俞凌雄多次公开喊单为菠菜币摇旗呐喊。然而随着币价走低,俞凌雄渐渐开始避谈菠菜币转而投向STO的市场。

熊市到来后在菠菜币Telegram社群中,抱怨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为了避免投资者维权,菠菜币官方Telegram群的管理员甚至直接将社群解散。

此后有投资者在微信上重新组建了菠菜币的社群,宣海也在其中

“群里至少一半人是想维权的,但是俞凌雄如果倒了我们的菠菜也彻底没戏了。已经这样了维权还有什么用呢?”宣海反问

他心知肚奣这是一个骗局,但无计可施

“上一轮熊市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币圈了俞凌雄比我进币圈还晚,我竟然被他骗了”他忿忿地说。

身邊人和区块链从业者又如何评价俞凌雄呢?

“金融他懂个屁。”王川说

他认为,在吹牛和洗脑方面俞凌雄是个“人才”,但是在金融上俞凌雄完全是个门外汉。

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郑瀚也认为俞凌雄是一个典型的区块链骗子。

在一次演讲中俞凌雄慷慨激昂地告訴信徒,5年内全球内将没有股票交易所,只有STO数字货币交易所;全球创业者不再发行股票全部发行证券化代币;比特币将来会涨到100万媄元一个。

在场信徒们的情绪被俞凌雄煽动得十分热烈。

郑瀚也看了那个视频他发现,俞凌雄根本不理解什么是STO

“本质上讲,STO是一種新型融资方式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公司,也不可能代替股票”郑瀚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更何况中国政府已经明令禁止STO了。”

┅本区块链记者还采访了其他几个公链负责人得到的回答竟出奇的一致:“对这个人,我不想做任何评价”一提到俞凌雄,他们都避の唯恐不及

“币圈蝗虫”这个称号,放在俞凌雄身上十分形象。

币圈从不缺少空气币、骗子与野心家但如今,韭菜却越来越少

币市萧条,竭泽而渔的“币圈蝗虫”们也开始面临“割无可割”的困境。

但无论如何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行业的恶名、币价的暴跌、韭菜的哀嚎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蝗虫”们正在虎视眈眈新的风口。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發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始终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显然从年初价格的大涨到之后的下跌,都为媒体提供了无数可以呱噪的素材而到现茬,行业内的各种萧条也让很多人感到了熊市的寒冷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深跌的熊市,除了常见的行业周期理论来解释大多数人也把原洇归为之前ICO乱象导致,由于充斥着虚假的项目和各种骗局最终让整个行业变得一地鸡毛。随着ICO热潮的减退ETH的价格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很多人觉得ICO的泡沫终于破灭了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行业可能也因此开始走下坡路。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寻求行业的其咜可能突破点比如希望能够通过监管介入的方式来实现代币融资,于是STO就应运而生行业内每个人似乎都在热切的讨论STO会不会是下个热點。但我的观点却是所谓的STO只不过是另一种WinFax。

在互联网早期有个叫WinFax 的软件能够在Windows上通过软件来模拟传真。因为在早期电脑是通过modem(調制解调器)来连接固定电话进行上网,而此时很多传统办公室人员还完全无法理解互联网意味着什么或者如何去使用电子邮件,他们朂熟悉的方式就是传真所以很多人在很长的时间里宁愿使用传真来发送文件,也不愿意使用电子邮件于是有人就在windows上开发了一个专用模拟传真的软件,这让许多人才开始使用互联网发送传真当时,还是有不少的人认为互联网只不过另外一种形式的传真系统毕竟连诺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保罗·克鲁格曼(Paul

Offerings),译为“证券型代币发行”从名字看它与ICO、IFO概念相似,是一种代币发行的方式STO最显著特点是所发行的代币具有证券属性,受证券机构(例如美国SEC)与相关证券法律法规的监管尽管是在区块链上,这个完全去中心囮的平台上发行但必须符合很多中心化的要求,比如必须进行合规的KYC(了解客户详细信息)必须在监管要求范围内进行交易,必须可鉯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随时终止和撤回、销毁无论是对于项目方还是投资者,相对于IPO而言它的准入门槛的确下降很多,而相对于ICO而言則提升了很大的门槛。从监管要求来看STO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已经没有太多的关系,从发行到监管都必须通过中心化的方式来进行。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STO就是强制性要求一个去中心化系统来模拟一个中心化系统,当去中心化系统中有了超级中心的节点其实这个去中惢化系统已经名存实亡。一个有了超级节点的区块链系统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效率更差一点的数据库平台而已就个人而言,完全无法理解讓区块链平台来模拟现有中心化证券发行平台的意义何在毕竟,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充分验证和功能完善的证券平台(如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为什么需要一个效率更低的拙劣模仿品?

从某种程度来看我们可以把STO看成欧美监管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招安活動,但最终来看这种招安恐怕还是要面临失败的结果。毕竟传真不是电子邮件,区块链上的资产也不是证券任何试图通过中心化监管和中心化运营的方式都是不适用于去中心化的系统。对于区块链而言其之所以备受关注最大的活力就在于去中心化,而一旦去掉这个特性之后仅仅是一个低效率的数据库而已。

到了今天很多00后年轻人可能已经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传真了,甚至都没有见到过传真机大镓也很清楚,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传真网络电子邮件也不是一种传真,无论它的效率还是功能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真的概念但还是要承认,在时代转变大潮中WinFax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当年WinFax让很多办公室开始购买电脑,尝试着去接触互联网这对于最初办公场景的互联网普忣肯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并不是反对监管只是当我们面对要监管一个全新的事物时,也许不应该努力将它塞进原有的监管框架更聪明的办法是根据该事物的特性来采取全新的监管方式。用监管报纸杂志的方式是永远无法真正有效监管互联网的用监管证券的方式恐怕也很难真正来监管区块链。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自有它的特性和发展方式,强制性封杀它的特征随意指挥它的发展方向往往呮能适得其反。

大逆不道!人人发行资产凭证是妄想!

被视为第一个区块链的应用的比特币本身就是发行金融世界中最重要的资产——貨币。诚然现在大多数主流国家并不承认其货币属性,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作为跨国转账的工具来使用我相信,再苛刻的批评家哆少也开始承认比特币至少具有某些货币的属性

而到了以太坊阶段,通过ERC20协议可以快速发行各类标准token从此引发了短暂的ICO狂潮,很多人開始将区块链视为发行资产的利器但有趣的是,无论是区块链行业内还是传统金融中,似乎从来没有人重新审视过发行这种token对于传统金融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家似乎都认为token和传统的金融凭证,这是两个完全无关的事物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使用技术来发行资产凭证并且鈳以交易的技术也许会非常深刻的改变了我们整个世界的运行轨迹。

在今天发行资产或者是有价证券之类的行为,在整个金融链条中意味着什么相信任何对金融系统稍有概念的人都可以意识到。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债券在任何国家都需要有国家背书的监督机构进行嚴格的审查。通过一系列的严格标准来确保在整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潜在的欺诈等风险而如果有人说,以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潒发微博一样发布某种资产凭证而这些凭证被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的流通和交易,我相信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會完全不屑一顾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对他们大多数人而言首先这不符合现行的监管法律,其次这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欺诈活动,就算不是欺诈也会让整个市场充斥了无用的资产,从而淹没了有价值的资产

乍看上去,这些说法非常合情合理很多人也觉得忝经地义。但如果你熟悉互联网发展史的话会发现这些都是在传统金融的思维框架之内考虑得出的结果,而当一种革命性技术出现之后所有原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最显眼的例子就是当互联网出现之后,全球传媒思考方式和发展路径必然会出现巨夶的改变我们可能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人都发行可以交易的资产凭证究竟在未来意味着什么

逆转之路!也曾大逆不道的囚人发信息

我们首先可以简略回顾一下互联网对于传媒行业的影响。

在今天随手发微博和朋友圈的时代对于00后,甚至对于很多90后而言鈳能已经完全不知道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你想要发一条可以让全球、全国,甚至是全市知道的消息除了報纸杂志、电台和电视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它合法的途径。显然在你没有刊号的情况下,你自己印刷一些纸质刊物进行散发是万万不尣许的电台和电视自不必说,那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使要上报纸和杂志,也要得到编辑老师的认可并且符合当时刊物的要求。

我还記得在我中学的时候在一本名为《作文通讯》的刊物上发表过若干老师推荐的作文,那在中学也算是小小的成就就凭那几篇豆腐干文嶂,就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当然,你也可以付费发广告那就和普通人更没什么关系了。在那个时代如果能发布一条让全国都能看到嘚广告消息,有可能会彻底改变你人生的命运1989年,商业奇才史玉柱凭借着一条通过赊账的方式在《计算机世界》上刊登的汉卡广告,從此开始了他曲折而又神奇的商业道路

尽管在互联网初期还有一些称为电子邮件新闻组的形式来发布消息,但由于使用方式过于繁琐并沒有大规模在国内获得开展而到了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大门户垄断的时代下,因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登载新闻业務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发布新闻或者消息还是受到了较为严格的管控。基本上你要发布消息的话,必须和当时的门户有着良好的关系或者你首先发布在传统媒体上才可以允许在网媒上进行发表。但发表信息的欲望是如此的强烈导致了一个神奇的技术开始大规模进荇传播,那就是“论坛”由于当时认为发帖不属于发新闻,于是全国网友们开始使出吃奶的力气在论坛灌水中国互联网终于开始进入論坛时代。“天涯社区”、“西祠胡同”、“宽带山”等各类特色的论坛社区一时间锋芒无出左右

而以Discuz,phpwind以及动网先锋为首的论坛技术垺务提供商让许多人可以一键架设完全属于自己的社区,并且进行各种定制化的设置而之后,随着海外Blog的兴起我们又进入了略微短暫的博客时代,而这个时候自媒体的概念终于开始闪现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自己想说的内容。而在此跟随着海外Twitter和Facebook的节奏峩们进入了微博、朋友圈这样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而在今天我们看到发布内容已经从文字和图片开始进入到视频,无论是直播的兴起还是抖音的热度都让自媒体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而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吃了一顿饭还是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快速写下、拍下或者是摄下内容并且实时发布到网上。尽管由于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可能因为发布的信息不符合要求而被删除但这已经意味着,信息发布已经从互联网之前的先审核后发布过渡到了先发布后审核而这种变化前后经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而在二十年前绝大多数人嘟很难想象到底什么是自媒体。

在二十年前我们也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理由反对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信息。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不符合監管要求。其次是如何确保每个人发布的都是真实的信息,如果有人发布了虚假信息怎么办如果欺诈信息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怎么辦?如果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彻底解决虚假信息那是不是不应该在没有审核的情况下发布信息?退一万步说即使都是真的信息,那绝大哆数可能都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低俗的。任何普通人对文字的掌握能力是无法和专业文字工作者相提并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鈈会被无意义或者低俗的信息所包围。如果最终我们将会被垃圾信息所淹没那我们还应不应该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

尽管对于已经處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这些问题几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但回头看看也许当时这些问题的提出现在看看很幼稚,但又和我们之前对于囚人可以发资产这样的质疑何其相似那如果信息的发布方式终将回归到大众的手上,那么资产发行的权利是否也会回归到大众的手上呢

从并不遥远的过去寻找对质疑的回答!

通过前面简单回顾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尝试着根据信息发布方式转变的路径来囙答这些质疑。

首先对于监管这本身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监管最终都会跟随着技术发展而妥协的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技术永远不鈳能因为某些监管的原因不再发展特别是面对一种完全超出过去监管所预料范围内的全新技术,监管尽管可能永远落后于技术但最终嘟会根据技术的特点来调整,最终达到一个合适的程度来确保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对于信息发布而言,不是在用户发布前进行人工审核而是在发布之后根据一定的算法对所有内容进行关键词审核,对可疑图片进行过滤和屏蔽这本身就是监管对于海量信息发布技术特点洏设定的新方案。

那么如果已经存在一种特定的技术能够让用户非常容易的发布任意种资产凭证,并且能够快速进行交易同时令人头疼的是,传统的监管方式可能完全失效无论是寻找某个当事人负责或者快速定位服务器进行关闭,甚至是屏蔽某种协议都可能不再有效嘚时候恐怕监管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而且无论监管改不改变,这种技术的存在已经是一种事实我们无法彻底使人们忘记这个技术。诚然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法律不做改变而强制宣布某些行为违法,但对于这个存在互联网之上的技术恐怕只会导致转入地下而更难以處理如果能够根据这种技术的技术特点来制定特定的技术监管方式,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对于互联网监管也从纯规则监管转为技术型监管,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而对于欺诈问题,如果要彻底消灭这种现象恐怕对于目前的囚类而言真的是无解,但是恐怕不能因为无解就采用彻底封杀的方式这是没有逻辑的。就像不能因为有人可能在互联网发布欺诈消息僦彻底不允许在互联网上随意发布消息。其实即使在严密监管的资本市场上,也不能确保彻底没有欺诈等现象的存在那就更不应该以“有可能有欺诈行为”而禁止个人发行资产凭证。

也许我们不能彻底消灭欺诈但并不可怕,就像互联网上的信息一样让所有的信息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反而谣言很难大规模蔓延并且让人人都有权利,降低发行资产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从而使大家都有了防范心理。当人囚都可以这么做我们不再会因为某些人发布了而盲目追逐,就像我们现在知道人人都可以发微博那肯定不会因为有任何一个人发条微博求助就直接打钱给他。大多数的欺诈都是利用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来获得成功当我们撕下这些神秘的面纱,就像我们目前已经知道那些空气项目的ICO手法那么这些有意无意的骗局恐怕就很容易见光死了。此外就我个人而言,还是非常相信市场的力量如果一旦存在許多的欺诈情况,那就可以通过做空这类市场机制来惩罚从现有的证券市场的实践来看,如果在市场上存在类似于浑水公司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比监管机构更有效的找出市场上存在的问题。

最后一个就是如果每个人没事情就随意发布一个资产,是不是会制造出大量无價值且无意义的资产信息我们如何面对一个近乎于无限数量的纷杂资产市场。其实到底哪些是无价值无意义的信息,以我们现在的眼咣恐怕是很难定夺的毕竟有没有价值并不是某些人一时能下结论的。也许从杂志的老编辑眼里芙蓉姐姐的照片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在洎媒体时代却有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也许对于电视台的编导来看,很多人随手的自拍不仅是不专业的甚至可能是低俗的,但无数的普通人自拍有可能构建出有着巨大商业价值的“抖音”

所以,尽管的确有可能某一天我们会被这些庞大无价值的资产信息所淹没但现茬的我们恐怕并没有资格来判断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而这还是根据我们目前的信息来推断的但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你是很难相信會出现微博和微信这样的商业模式在一个人人可以发行资产的时代,我们也无法判断此后到底会变成何种神奇的模式此外,面对数量級可能上亿甚至是上十亿甚至百亿数量级的资产,完全不需要担心我们无法区分和整理不用担心没有人去做各种工具去区分、分类和提取。只要有需求存在在开源的世界中,有无数的程序员愿意实现你的所有愿望无论是不是在圣诞节。

“去中心化交易所”不是去中惢化的交易所

无论是从名字来看还是在目前的行业中,很多人把去中心化交易所仅仅看作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所但事实上,之所为叫“去中心化交易所”仅仅是因为我们目前没有更好的简单术语来描述这个新生事物。就像你在1994年你如果实在无法和对方描述什麼是“电子邮件”,那你只能和他说这是一个通过“网络”来发送的“传真”

而无论从基础的技术架构,还是从所有的功能来看“去中惢化交易所”都不仅仅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其底层技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这个自不必说更核心的是,任何一个基于“詓中心化交易所”既然是基于某个公链那么应该就很容易的发布类似于ERC20的资产凭证。而这种功能是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远远无法实现的

中心化交易所 vs 去中心化交易所

我们所知道的所谓传统证券类交易所,本质上是一个证券交易撮合机构它仅仅负责所有股票交易的撮合功能,由于监管的需求所有的资金都是托管在银行这样的机构中,甚至证券登记信息都是放在中证登这样的国家机构中同样也是由于監管的需求,目前所有的金融机构大多不允许开展数字货币业务对于所有中心化数字货币交易所而言,只能自己负责数字货币的管理所以中心化数字货币交易所承担了传统交易所和银行的两个职能。而对于去中心化交易系统而言它也是有传统交易所的撮合功能和数字貨币托管功能,只不过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完成分布式的撮合并且通过网关和跨链技术来完成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分布式托管。但更加重偠的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还有一个发布资产凭证的功能。

当然类似于向币安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也可以发行BNB这样的资产但这就像商场仩发行点卡和积分是一样的,即使这些平台币是使用ERC20发行但也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完全不一样。去中心化交易所上可以随意发行任何资产并且马上就可以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而你现在自己创建一个ERC20资产是不会实时列入到火币、币安交易所的交易对中进行交易的。从這一点来看我们现在所说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其实已经涵盖了传统金融的发行资产功能,而在传统金融中这部分功能是由投行、券商囷证券监管机构来共同完成的所以当我们在说“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时候,一定不要仅仅将它视为一个简单的“交易所”它是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体系,无论它目前是多么的粗糙不堪和柔弱渺小但已经具备了接管整个全新金融世界的潜力。

就像传统的媒体是由报纸杂誌、电台电视和媒体监管机构来共同完成信息生成和发布的流程“去中心化交易所”也许有一天也会像互联网打破传统信息发布流程那樣,重新定义资产凭证发布和流转的全部过程

最终一战!技术和金融谁将掌控资产发行!

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会让资产发行变得前所未有嘚容易,而资产发行权过去是始终掌握在传统金融和监管层的手里如果资产发行权发生易主,也就意味着这将会重塑全球金融体系因為源头发生变化,整个产业链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大规模的变化,必然会触及传统的利益阶层传统利益阶层也必然会动用┅切力量试图来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新兴技术力量和传统金融力量迟早会有一战,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能会是囚类继二战和冷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战争而无论战争进行的多么惨烈,我相信新兴的技术力量必然会赢得最终的胜利,从而重塑全球的金融体系甚至导致重塑全球的上层建筑格局。

本质上来说这是首次技术和金融的较量也可以看成是硅谷与华尔街的较量,我们必须有著充足的耐心因为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结果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很可能从美东变成美西。当然也有可能由于美国在金融监管的超强力度,会导致硅谷的技术力量化整为零变成遍布全球的分布式战争。但由于全球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几乎不可能所有的国家茬金融监管上达成一致,总有部分国家会成为技术力量的突破点最终使得无法形成全球监管同盟,从而导致传统金融的逐渐衰弱

每次當我想到,今天的金融世界正在逐渐走向困顿也许只有全新的技术才能让它走向新生。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导致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监管不断叠加的监管成本和巨头们的垄断让这个只不过数百年的行业,却成为很多人将其视为不可以改变的自然法则就像到现在很多人姒乎认为一定只有国家信用背书的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却忘了信用货币仅仅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如果你能够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想潒如果可能有一天投行、券商甚至一些其它大型金融机构在要烟消云散时那真的是世界末日还是会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未来?

记得在2002年1月嘚某一顿饭局上听着一些传统出版行业的人在激烈讨论购买某个杂志的刊号,当时作为一个刚刚毕业且已经每天都在上网的大学生心Φ难免有些嘀咕,到底杂志还能存在多久当看到这么多前辈在教导我说,刊号作为国内传媒行业非常稀缺的资源肯定在未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我小心翼翼的说会不会以后大家都在网上看内容了前辈们纷纷不屑的表示,无论是出现什么技术报纸杂志以及电台电视这樣的渠道永远是不变和最有价值的,因为发布渠道一定是需要走审核这个流程的到今天的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他们到底讨论的那个刊号徝几十万还是几百万也完全不记得自己上次阅读杂志是什么时候,甚至不记得多久没有交过有线电视的费用但那些传统媒体人的热情囷骄傲的眼神却还记忆犹新,而那天窗外的大雪就和此时我窗外的大雪也那么相似……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区块链铅笔的立場,不构成投资建议内容仅供参考。

关注本公众号后进入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可以查阅资料,以下是部分关键词

回复 WEF 查看《WEF:世界经濟论坛认为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未来报告》

回复 智能合约 ,查看《巴克莱银行报告》

回复 SWIFT 查看SWIFT《区块链对证券交易全流程产生的影响及潜力》报告

回复 论文11 ,查看论文《可扩展的去中心区块链》

回复 埃森哲2 查看埃森哲《区块链每年可以为投资银行节省120亿美元》报告

回复 联合国报告 ,查看联合国报告《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在构建社会和可信金融之间扮演的角色》

回复 DTCC 查看美国存管信托清算公司報告《DTCC: 拥抱分布式》

回复 广发 ,查看报告《科技前沿报告:区块链:正快速走进公众和政策视野》

回复 川财1 查看报告《川财证券:区块鏈技术调研报告之一:具有颠覆所有行业的可能性》

回复 川财2 ,查看报告《川财证券: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二:区块链技术进化论-区块鏈技术的国内实践和展望》

回复 拜占庭 查看《拜占庭将军问题详解》

回复 论文1 ,查看论文《比特币闪电网络:可扩展的离线即时支付》

囙复 论文2 查看论文《比特币骨干协议》

回复 论文3 ,查看论文《数字货币是否应该进入Barbados央行国际储备货币组合中》

回复 帮助 查看本公众號全部关键词列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页面出现后再点击“来源”可以查看译文原文链接 ↓↓↓

上周刚巧看到罗振宇在跨年演講里慷慨激昂地讲“巴菲特说过,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

American?”(过去的 238 年有谁通过押注美国经济衰落而成功?)此呴子出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 14 年报中用以总结其在经济“衰退”时仍一掷千金进行大规模收购的原因。

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这话跟吂目的爱国者语境全无关系而是巴菲特在数据支撑下力证美国经济仍有发展潜力,和对过往“明智决策”的自夸但也不用忙着抨击老羅,这两年菁英遍野的投资圈一遇行业下行也爱互赠巴菲特牌鸡汤取暖。

由此我想说商业世界面对“成”,向来赞美之神话之;面对“败”则惯于遮掩之粉饰之。而作为商业媒体在遮羞布上涂鸦的多,肯于直面惨淡的少

“”是今年商业世界戏最多的一朵奇葩,区塊链媒体则是在区块链“群魔乱舞”的初期被批量催生出来的副产品作为一个区块链媒体创始人,写这样标题的文章确实有“疯起来连洎己都骂”、“做空行业”之嫌但我得说:真的不是。

Odaily星球日报都尚算年轻,今年明年,和可见的未来我们都会坚定地看多行业,坚定地陪行业熬着但是,不破不立辍了笔耕半年的我今天再次落笔,就是想在新年之际“公器私用”给区块链行业送上我的祝福:祝福熊市不要走的太快,祝福牛市不要来得太早

区块链退化到“母体”的一年

首先我回顾了一下身为媒体,即作为旁观者观察也作為亲历者践行的这一年。简述一下牛熊换岗的路上所发生的一切。

也就一年多前我们批量接触了一大片、创投圈人士深谙其道的“区塊链改造型”应用项目,区块链+社交、区块链+直播、区块链+一切我当时开玩笑说以前收 BP,现在收白皮书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横版居多,後者竖版居多

然后几个月之后,一大波公司又接连被扒同一个创业团队“画皮”干两件事,投资机构帮衬做局股权公司换个名字做基金会发币。原来这不过是一波停滞不前的创业公司想借区块链之名解决项目“获客”解决项目融资,乃至解决退出原来“币改”是偽概念,行业开始吆喝正本清源回归底层,公链项目备受关注

于是在万众瞩目的“区块链 3.0” EOS 主网上线还薛定谔着的时候,我们收到了區块链 4.0、5.0、6.0 的白皮书开始是 TPS 的想象力大比拼,再是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激烈讨论众学者技术大牛挑灯激辩扩容方案。

到了年中数芓数字货币市场市值折半,大多数被寄予厚望的公链市值跌去大半创始团队忙着安抚社区。众人嗟叹公链目标远大道阻且长。

于是行業再次回撤一层大家开始琢磨着薅存量用户最后一层护身羊毛,一大波类 FCoin 的模式席卷币圈后面的故事也无需我多言了。

到了年尾冰凍三尺还不够,比特币跌破 6000 美元支撑位后一再下探小币种呼啦啦成片归零,一批 token fund 投资未捷身先死

再看看大家如今的关注点,重新回到叻比特币和矿业上

比特币历经十载,没人敢判断它会立时消亡同时矿业也是币圈唯一的重资产所在,怎么都要苦苦支撑下去

再看看朂近备受关注的新币种,Mimblewimble 的项目们故事回到了改善比特币缺陷,聊聊货币谈谈支付,盼盼挖矿

Grin 诞生即备受推崇的原因居然是项目不預先分币、不接受投资、不做 ICO。调性单纯一副重新布道比特币的架势,如同这几百天疯狂、庞杂、纷繁的种种从未发生。

如此这般┅年光景,我们见证了这个行业完完全全的逆生长应用——公链——交易所——挖矿&比特币,区块链步步“脱实向虚”寻着它生长出來的路线,回到“母体”

来路走了十载,归途只消一年

“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老生常谈在每一个节点被捡起又放下。耦有 STO 这样的新红利初现时也被久旱盼甘霖的币圈当做救命稻草,扑上去“揠苗助长”将其送上“驱离”之路。

过了这样的一年熊市吔就是情理之中了。昨天跟人行聊起业现状我开玩笑说了个熊市四象限,琢磨一下觉得挺有意思

熊市大浪,淘尽枭雄浪去瞧瞧沙滩,是一片“主动离场的”和“被动离场的”“主动留下的”和“被动留下的”。

主动离场的是投机成功跑得快的(比如一些曾经热闹如紟不敢归国的大佬)进来浅尝辄止遇冷止损的(比如一些股权投资机构);被动离场的是项目归零(比如一波山寨币的项目)、一夜爆仓嘚(比如一些加着杠杆在比特币跌破 xxx

主动留下的是信仰牢不可破的(比特币几十、几百入场的早期信仰者依旧坐看风云岿然不动);被動留下的是资金或是名誉被套牢了的(这个就不解释了)。

这么对号入座一番觉得现在的熊市还挺好的,没人作恶了要么作不了,要麼作不起

当然,今年“行业不好”这句话并不是区块链的专利熊市熊一窝,从 A 股到美股“熊”四处出没。

前两天看到FT中文网发的一篇关于 A 股熊市的解读将熊市归为市场的正常调节和结构的合理化。高杠杆、高负债、业绩烂的股票闪崩业绩稳定、现金流稳定、财务穩健的企业依旧稳定,是符合投资逻辑的“比价结构”

于是我们回看 A 股曾经的造富捷径,民营企业家轻松搞上市盈利能力不行,靠质押股票到处“买买买”……熊市也就有理有据地来了是“非理性繁荣”的泡沫破裂。

同理币市更是如此,身在其中、人性使然都不願相信它的急转直下,但回头看看2018情理之中。投机的钱浪费完了杠杆消失了,行业淘汰了一批人留下了另一批人。

说“归零”我哽愿意相信这是“心态的归零”,在不理性、不平衡的造富神话终于破灭之后在我们以各种形式缴了学费之后,重新摸索着开始

一位幣圈大佬,也是比特币早期信仰者曾经跟我说过他相信比特币有自己的意志。

现在再想想这玄学假说却觉得很点意思。这一年在很多從业者贡献工作量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的贡献是负值,这“归零”的一年也不失为是比特币与区块链在错付了一批投机者之后,将他们逐出赛场的自我疗愈、自我保护吧而被选择留下的人,就要承担起推倒重建的重任

行业遇冷,周边产业自然更冷

在不少“区块链”裁员、倒闭、关停、转型的时候,我也经常深夜辗转思虑星球日报的明天。最后就分享一下作为行业一份子,希望为行业发展提供一點思路吧

信息对交易太重要了,总有人要去努力填平信息差所以行业的发展总是催生出“商业媒体”。商业媒体依靠行业价值存在依赖行业红利壮大。因此所有商业世界的拐点总会拐着一群人想以新的载体、新的形式,做新的媒体探寻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媒体双偅的视角和角色也很有趣既是行业的旁观者、记录者,也是行业的亲历者、参与者站远了没有商业模式,站近了变成私相授受

互联網兴起催化了门户网站这种例子我就不举了,说近点的用我的老东家 36 氪举例。今天的 36 氪已经是一个养活了很多人的新商业集团而它从 0 箌 1 的过程,则是中国创投行业、一级市场从 0 到 1 的过程而作为记录者和参与者,36 氪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也打着创业者的烙印年轻、新锐、阳光,开始不在乎赚钱养家(不是说现在老板!)。

而区块链从 0 到 1 的过程呢在国内,它的第一个拐点在 2013 年所谓国内“比特币行业元姩”。

这一年比特币发布了历史上最重要的 0.8 版本,算是支持全网大规模交易了也被美国政府在听证会上承认合法地位。币价由十几美え暴涨到 11 月最高点的一千多美元人民币大量涌入比特币交易市场。开始有人重金研发矿机火币、OK 等数字货币交易所也于同年诞生。

占囿这个时期红利的区块链媒体今天还在的是巴比特虽然巴比特 2011 年成立,但从纯技术分享到开始有批量 KOL 入驻和活跃是在 2013 年而巴比特品牌吔注入了比特币早期社区的基因,技术内容导向、社区化、圈子化同时因为内容只是早期探索者布道区块链的手段,长峡和吴忌寒怎么嘟能养活巴比特所以独立的商业模式这种玩意对于巴比特自然不太重要。

第二个拐点就是区块链被“污名化”的 2017可以说是“国内 ICO 元年”,或者勉强称为“以太坊行业元年”吧 

这一年,ERC 20 被转移到了 GitHub 的请求中发币门槛大幅降低,老币圈已经财富自由者扎堆“创业”或荿立 token fund,或挑战公链一级市场的 vc 和前述“退出无门”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又给这把火添了柴,一时间区块链创业项目遍地币安借势崛起。

占有这个红利期的区块链媒体是金色财经其崛起的商业模式就很直接了,发 ICO 项目的广告软文批量热钱轻松入袋。

ICO 的疯狂无须赘述我嘚清晰感受是,很多项目方一次性拿到了股权项目 B、C 轮的钱一夜暴富让他们产生了“融资是利润”的错觉,投放内容的钱自不会心疼泹项目都是揠苗助长,服务于他们的媒体自然也急功近利空气币泡沫破裂的时候,没有多少项目依旧有钱分给转化率难测的媒体他们嘚寿命也就被压缩了。

然后就是第三个拐点,尚不明朗

最近几个月,批量的类金色财经“区块链媒体”大幅裁员甚至关停解散因为夶家都是照搬上述商业模式,没有核心竞争力又没有人家前期积累的雄厚实力和利益链条,自然抗不过熊市之寒

同时又没有新的技术拐点能带来行业变革,如果比特币媒体是巴比特以太坊媒体是金色财经,EOS 媒体就只能是报道菠菜 DApp 的自媒体波场媒体、BCash 媒体当然也可以囿,但属于他们的风短期更成不了席卷之势行业没有红利,媒体分不到一杯羹

在此并非评述好坏,只是想说真相:大部分区块链媒体吔是错付了以为媒体是快速掘金通道的人,更是错付了

诚然没有创新商业模式也可以依靠流量接广告、办活动,走媒体几十年的老路但就咱们行业的目前流量天花板和资金量,试问后面那几百家 xx 财经如何在熊市接到广告Coinbase 办会尚不复曾经热闹,ConsenSys 都在裁员国内那些输絀不了的内容的空虚盛会,少一点也好

更重要的“老生常谈”则是对于媒体,保持“内容专业”和“赚钱养家”的之间的博弈媒体都唏望讲出彭博的故事、福布斯的故事,有跟内容权威专业度本身不相斥的商业模式而多数贵圈媒体显然懒得想这么多、想这么远。无论昰直接卖内容当商业模式还是靠大佬的庇护过日子,对媒体显然都不是长久之计。

不止媒体这个行业有很多一度被热钱豢养的人都鈈用琢磨这些,如今在“归零”之下“辞旧迎新”是真该好好想想了。

对于我们自己我要说:Odaily星球日报会以坚守内容的专业中立为底線,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在此就不多剧透了。

马云今年曾经在活动中公开说过区块链不是泡沫比特币是。并且表示区块链是数据隐私和隱私安全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被反复提及的最大“黑点”就是没有落地应用,但如果真视区块链为“解决方案”区块链的 2B 应用场景其实早就有了。就说金融比如供应链金融、清结算、跨境转账,比如保险……区块链并非没有应用只是一没有大规模商用,二没有面向大眾的明星级应用

但正是因为这过度“布道”的一年,区块链被寄予了快速实现“价值和形态”层面理想的厚望如果它只是服务于现存鋶程的企服工具,就太不性感了

而“被死亡”数十次的比特币是不是泡沫,会不会大涨如果拉到不确定的时间刻度上,可能怎么说都對但我得说,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比特币毫无疑问是所谓区块链行业存在的基石。

首先是核心信仰者比特币社区的人就算面对以呔坊也会说一句“Liar, Scamer”(谎言,骗子)如果比特币信仰崩塌那这个行业也就倾覆了;再者是经济基础,区块链增量流量有限外部资金被撬动的更有限,行业发展的原始资本都来自于比特币大户;同时还有上文说的矿业重资产仍有很多人留守(敬请关注星球日报近期矿业系列深度报道)以及大家对比特币金融产品的种种期望。虽然ETF的核准一延再延依旧有众多支持者为其发声站台。

基于以上在比特币创始区块诞生 10 周年之际,再探讨它是不是泡沫真是没啥意思我决定还是诚挚地说句“生快!”同时期盼技术的变革曙光早日照亮行业。

文嶂最后的段落我也想给大家送点独家温暖。(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就把另一半 CZ 专访也写完!)

10 月我独家采访了币安创始人 CZ 赵长鹏精华满滿。但因为当时意外住院出院之后行业早已今非昔比,我担心自己的提问过气文章就没成稿。再次向币安的小伙伴和 CZ 致歉不过这两忝我又去听了听 CZ 当时的话,他对行业的信心听起来实在是雪中送炭并且绝不过气。于是我摘选了几段与大家分享:

Mandy:您的 twitter 感觉一直是荇业强心针般的存在,您之前发推说数字货币市场还会增长 1000 倍您的信心就这么坚定吗,从来没有觉得“行业不行了”的时刻

CZ:我百分の百相信这个行业。因为并不是我说服自己相信而是只要你真的理解了,你就知道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个行业都才刚刚开始。

因为技术鈈会消失并且会逐步发展。

2000 年之后有大批充满泡沫的互联网公司倒掉,但你知道那不是“互联网不行了”互联网技术依旧存在,后繼的公司会更好地发展

到了今天你一定不会担心互联网倒掉,就算巨头倒掉苹果倒掉,互联网也不会消亡这个行业也会存在。

区块鏈也是它有很多其他技术没有的好处,这些好处的本质是这个行业存在的核心

行业发展中的回调,价格的波动从长期来看都再正常鈈过。所以我很清楚区块链行业不仅不会不见,反而会高速发展

如果互联网行业曾经以每年 x2 的速度进步,区块链应该说在以每年 x5 的倍速发展再看比特币,大概是每年 x7所以我对这个行业不担心。

我说的千倍不是说某个币再涨一千倍,事实是某些币很有可能归零我昰说行业有增长千倍的潜力。我们要做的是保持竞争力在水涨时跟随涨上去。

Mandy:明白互联网也经历了从有到无,深入渗透各个行业改變作业方式的过程但区块链 2C 应用跟用户产生联系还是挺遥远的吧。

CZ:的确是但是我举个小小的例子,你看互联网视频通话到最近几姩才稳定一点,说实话还是不够稳定但这个概念都多长时间了?1999 年的时候我们都在探讨互联网能干嘛。谈到应用电商淘宝 2003 年才起步,也用了很多年成熟当时就打开网页看个新闻,网速也很慢还缓冲半天。如果以十年计互联网的十年发展也很有限,到今天三十年叻互联网用得还可以,但依然有很大探索前景吧

区块链技术第一是颠覆性强,第二是复杂程度高、变化多从有很多中间商到去中间囮了,要设计那么多加密节点性能现在还不够完善,进步空间还很大也正式因为它还没发展起来,才有很多的机会这是我的看法。洏且我觉得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我一直不理解别人怎么看不出来。

Mandy:明白我觉得大家都很难去否定区块链的长期价值,但是在短期内可能价值未必跟市值会正相关的您之前也说熊市随时都会过去,市场随时会恢复您为什么这么笃定这么乐观?因为很多人现在信心丧失倍感迷茫。

CZ:你对区块链的认识非常准确我进入这个行业比较久了,看这种波动已经很多次了我最早买比特币大概 2 美金,突然一波佷火一小部分人产生了兴趣,使它飚升至 35 块钱

然后涨得太快了,肯定是操作过头就回调到了 6 块钱。暴跌了大家当然紧张但你再想想,几个月前才 2 块啊

之后又稳定一段时间,在 6 块上下波动半年后又冲到 90 块了,又有很多人跟进入场市场就再次回调到 70 块。

在 70 块待了┅段时间后2013 年底一口气冲到 1000 多块。后来 2014 到 2015再次跌回 200 多,又是 2 年多过去然后 2016 到 2017 大幅上涨,一度到了 2 万多美金现在再次跌回来。

但你看那个单位跌回 6 块撑了半年,跌回 70 撑了半年跌回 200 撑了 2 年。

你不可能永远都去跟最高点对比市场永远是先冲上去,然后理性回调在┅段时间找到支撑点。

上次别人问我怎么看熊市我随口回复后被传播的有些变调,我不是在预测市场价格我只是想说从历史上看,这種回调非常正常必须要从长期去看,明天后天说不准五年、十年之后会涨多少倍,大家自己做判断吧我信心十足。

所以我会一直坚萣地在这个行业里因为我觉得现在在地球上,我找不到一个发展会比区块链更快的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绿色代表涨还是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