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对冰岛-冰岛谁更有把握点?

原标题:旅行大片都是怎么来的?资深摄影师周三哥揭开镜头背后的秘密!

自由行包括南极在内的十几个地区

从2003年拿到我生命中的第一台数码相机(佳能G2),摄影已经陪伴了我15年。虽然花在这项长期爱好的时间有限,但是每每去回顾我拍过的数万张照片,总能有强烈的感慨,既唏嘘于过往作品的缺陷和技巧的落后,又惊叹于多年前用老相机能捕捉到即使是再也无法重现的美妙瞬间。

点线面以及兴趣点在构图中的应用

近些年,我尤其喜欢建筑主题的拍摄,借助于每年有国外城市旅行的机会,我有心关注那些城市有特点的建筑,并随时记录下来甚至把具体位置收藏在Google地图。

其中,拍摄地铁就是我在建筑摄影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斯德哥尔摩、伦敦、慕尼黑、柏林、莫斯科都是我希望未来有机会旅行的目的地,因为这几个城市的地铁都有着令人难忘的设计特点。

这张照片拍摄于慕尼黑的Marierplatz地铁站,这里明快的色彩和线条极其震撼,大块和鲜亮的橙色墙壁非常有设计感。我在里面转了近一个小时,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反复观察,但是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

当我走到站台边回头看,发现了这个更加有冲击力的视角,两侧的黑色墙壁在画面中形成了前景画框,压缩了视线中心,使得桔色的墙壁更加醒目,同时墙壁上下的边界与地面的线条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线作用。于是我精确地调整站位和镜头角度,确保整个画面的对称性。

这时候还需要的就是画面的兴趣点了,我耐心地等待,终于等到多次一个人走过画面中心的瞬间,为了有更多的选择我采用连拍模式拍摄了多张,比较后选取了这张,一是因为行人的步态,而且他衣服上的深蓝色,和暗部的蓝色起到了呼应,并与暖色调的橙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现在看来,如果当时再调低快门速度,让人物在画面中稍微虚化,造成动静对比的效果,可能比目前这张会更有意思。

后期提示:由于是暗光环境下拍摄采用了高ISO(欧洲国家的地铁等公共交通环境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后期要做降噪处理,再适当调整对比度和锐度,另外通过畸变校正使得画面上的线条都做到“横平竖直”。

摄影作品其实和绘画作品一样,具有视觉艺术所需要的一切元素,其中点线面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极简风格”的作品很吸引眼球的原因:极尽简单的点线面组合能很强烈地吸引人的视线。

但是,点、线、面的作用又有所差异:

  • 色彩和层次、纹理组成的面是作品的内容基础和情绪基调,例如深蓝色的夜晚天空给人孤独、神秘的感受,黄昏的晚霞天空则让人觉得温暖和热情,褶皱粗糙的沙滩礁石暗示了久远与沧桑,鲜绿色的大片苔藓却清新可爱。
  • 线条能够引导和控制视线在画面的移动,分割画面,调整内容分布的节奏,例如虬曲的树枝、蜿蜒的河流、沙滩上长曝光后的海浪拉丝、干涸河床上的裂纹、建筑的轮廓等等;
  • 点是画面的点睛,起到比例参照、内容点题、烘托主体、平衡中心等作用,这个点可以是人,是动物、是花草树木石头,很重要的是这个点应该在画面上很突出,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应该根据环境与表达目的来调整,同时点的选取要注意是否符合整个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感情基调。例如,远山的画面中的一匹马,林立高楼前的一个行人,沙漠中的几棵枯枝,海滩上的一片贝壳等等……

2012年4月,我第二次来到日本在京都大阪拍摄樱花。每年四月到五月,从日本北部到南部,樱花依次盛开,是非常热门的拍摄目的地。尤其是在京都,大量保留古韵和风的寺庙与神社中各色樱花争奇斗艳,风光、建筑和人文的拍摄题材都很丰富。不过,要在游人如织的樱花树下找到理想的构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伏见稻荷大社是京都非常著名的神社之一,神社主殿后面密集的朱红色“千本鸟居”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也曾出现过。鸟居是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

走进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通道,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鸟居极为震撼,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壮观迷人。相信大家对这里的有关照片已经很熟悉。

接近傍晚时分,我走回神社入口处的台阶,西边的太阳把地面照成金色,眼前巨大的鸟居和附近的神社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一切都变得那么神圣。旁边的一个游人匆匆走过,我下意识往下走了几步台阶,将夕阳藏在鸟居后方露出光芒,镜头变焦选取构图,将鸟居部分充满画面的中央,这时他走到鸟居下方,倒影拉长,我迅速按下快门。画面中,淡粉色的天空和金色的地面构成了主要的“面”,烘托出照片主体——鸟居的华丽与神圣,台阶与地面的三角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引导到画面中央,天空中几种不同形态的树枝是分割线,打破了画面的稳定感,并将读者注意力聚拢在画面中间。位于下方的那个人是重要的“兴趣点”,提升了照片的动态感和视觉吸引力。

这张照片后来因获得年度月赛最佳旅行瞬间奖发表在《摄影旅游》13年10月刊。但是如果细心一点会注意到,其实这张照片的曝光参数是不合理的:快门速度完全可以调整到1/200秒以上,保证更小的光圈以获得更好景深与画质的要求。主要是当时时机出现太快,来不及进行调整,造成了这样的曝光失误。所以,后来我都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到一个新的场景或者光线发生较大变化,首先检查曝光参数的状态是否最符合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后我会详细介绍几种自己常用的简易曝光设置)。

后期提示:由于光比较大,需要用LR的渐变滤镜降低天空的亮度并将色调略调为粉色。为了增加画面的梦幻感,可以用Nik滤镜加一点柔焦效果。

改变站位和镜头角度是创新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拍摄风光、建筑还是人文,拍摄者的站位和角度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拍摄者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站位和角度决定了这张照片中画面的构图、曝光和透视等几乎所有因素,甚至可以说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基本的摄影技能的简单标准。

我们经常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看到好的画面,就在原地拿出手机站举在眼前按快门,这说明拍摄者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站位和镜头角度。

对于一个选定的拍摄对象,正面、侧面和背面三种不同的角度,俯视、平视还是仰视等的镜头相对高度,这六个方向的组合极其丰富,在照片中的表现和感受也是千差万别。

即便是在一个普通不过的场景下,常常变化一下视角就能拍摄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画面。

我们用关键字“霞浦 杨家溪”随便在网上一搜,就能看到数不清的类似图片,保守估计上万位摄影师都去过这个樟树林拍摄过了。

我在2012年也去过这里,当时导游在树林后面烧起烟饼,老农牵着水牛专业地开始转圈,同行的摄影爱好者们一字排开如同机关枪般按下快门时,我当时真的差点笑场。为了不让其他人觉得我脑子不正常,我假模假式按了几张,悄悄坐到后面的草地上休息,“欣赏” 这具有戏剧性的场面。

坦白讲,这个画面真的是很美,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我的确被震到了:参天蔽日的樟树林里,清晨的阳光从树叶缝隙照下来,淡淡的薄雾里一位老农带着牛儿穿过树林,也许去往田间晨耕……

这些古老的樟树的形态和纹理吸引了我的视线,我决定靠近它们,为了不干扰认真创作的其他摄影师们,我悄悄从侧面绕到樟树林后,慢慢靠近那些洒下来的梦幻般的晨光。

这时,我发现两棵盘根错节的巨大樟树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画框,我惊喜地继续移动脚步,让老农和水牛正好位于半月的中间,为了不让树根遮挡到主体,我踮起脚来尽量把相机略微举高,让处于高光的草地尽量显露。反复斟酌和权衡构图后,让左上方的阳光以对角线的角度进入画面,并指向老农。

当一切达到我的理想状态时,我按下了几张快门拍摄了老农与牛的几种不同的站姿和位置,我暗自告诉自己:这是一张好照片。果然其中的这一张后来获得了《摄影旅游》年度月赛1月刊最佳单张作品奖,我相信,这也是你们比较少甚至没有见过的杨家溪作品。

在爱好摄影的那些旧日时光里,从塞罕坝到婺源,从霞浦到小东江,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把那些“经典风景”刷了个遍。回顾起来,这些经历倒没有让我觉得那么尴尬,因为如果独立地去拍摄,这些标准的风光教学地点能很快地提高入门者的实操水平,如果你拍摄前真地在思考,那么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要求自己:凡是已经有人站的地方就不要去看,凡是有脚架的地方就不要去拍。只要你想,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和构图。

后期提示:利用Lightroom中的分离色调,对暗部加蓝色,对亮部加黄色,可以强化画面的冷暖对比,烘托出更浓郁的“田园”气氛。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就是曝光。曝光是一个最基本的技术,就像我们用电脑写文章,敲键盘已经不是个技术问题了。前面我谈到,摄影更多的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所以只有熟练到能够直觉性或者习惯性地快速进行曝光设置,才能解放大脑来更多地思考以进行艺术创作。

但多年来我碰到不少入门爱好者询问有关摄影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关于如何设置曝光、参数等等,看来对于很多人仍然不是那么容易的内容。

其实我最开始进入摄影时,也对这些光圈、快门、ISO的数字和公式不是很敏感,甚至不愿意去认真学习,也许内心还是一个文科男。

后来有段时间我接触胶片摄影,强迫自己用手动模式拍摄,也因为珍惜每张胶片的快门,于是非常认真和谨慎地进行曝光设置,不久后对曝光就有了更多感性和深刻的理解。

也建议大家如果想要真正快速掌握基本的曝光技术,可以用手动模式来进行练习,通过对光圈、快门和ISO实际的调整,就能更直观和清晰地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配合看相关书籍来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就能完全突破曝光技术对自己的束缚。

以我的经验,拍摄中主要会有三种基本曝光场景:正常光线、暗/弱光环境、复杂光线,当然,根据拍摄主题和内容的变化,在这三种基本场景中还要做相应地调整,需要灵活理解和使用。

暗/弱光环境包括在没有太阳光的室外或者没有天空光源的室内,具有专业光源的摄影棚不在此讨论范围内。在室外或者室内,太阳落山后到太阳升起前,没有阳光,环境主要的光线来自于月光或者人造光,甚至没有光源。

由于在大部分暗光条件下都需要根据拍摄对象和场景的选择来对快门速度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化,所以我推荐用快门优先(TV/S等档位)或者手动模式(M档)。在快门优先模式下,我们可以调节的只有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根据测光结果对光圈和ISO 进行相应计算,我们只需要关注拍摄内容所需要的快门速度就可以了。如果发现拍摄后有过曝或者欠曝的情况,那么通过适当加减档(+/-)就能进行曝光的修正。

在快门优先模式下拍摄要注意两点:

  • ISO是否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如果ISO过高(比如1600以上),那么画面的噪点将大幅增加,就要适当对快门速度进行回调,以保证较低的ISO。当然,现在很多高端相机的高感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加上软件对于后期降噪水平的提高,我们对ISO的关注也在慢慢减少了。不过在风光和建筑摄影中,在有足够光线的条件下,低的ISO是创作严谨性的重要标志。
  • 对景深或者画质有要求:在调整快门速度时,要注意观察光圈的变化,这决定了景深的范围和画面质量,同时也影响着画面的质量。绝大部分镜头最佳成像的光圈在7.1-11之间,在拍摄风光、建筑题材时最好能将光圈控制在这个数值范围内。拍摄人文题材时,人物背景与环境是否要在景深范围内,是否要被“虚化” 掉,决定了我们是否用大光圈(2.8以上)拍摄。

如果以上两点需要考虑,那么建议用手动曝光模式进行拍摄,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环境下,例如大逆光的风光拍摄、变化较大的室内环境等。大部分的风光摄影中,由于拍摄环境和对象相对稳定,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对光圈、快门和ISO进行准确的调整和测试,最好使用手动模式。

拍摄人文题材时,由于拍摄对象往往在移动,快门速度需要有保障,又要兼顾人物的环境与光线在不断变化,可以在手动模式下将快门固定在1/100-1/200之间的安全速度(要根据拍摄人物的移动速度),ISO设置成Auto自动,这样只需要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每张照片的景深和画质。

日落后与日出前的半个小时是拍摄风光的黄金时间,尤其是对于建筑摄影。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天空的光线快速减弱,同时灯光亮起来,使得地表建筑物与天空的光比接近,拍摄时的曝光比较容易把握。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坐落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这座清真寺的全称为谢赫扎耶德本苏尔坦阿勒纳哈扬清真寺(Sheikh Zayed BinSultan Nahyan Mosque),是为了纪念已故的阿联酋第一位总统Sheikh Zayed BinSultan Nahyan(谢赫扎伊德·本·苏尔坦)而建造的,寺内有他的陵墓,所以又名谢赫扎伊德清真寺,但由于名字可能太长的原因吧,当地人和游客都简称该寺为Grand Mosque(大清真寺)。

出发去阿联酋之前,我就已经对这座宏伟而精美的清真寺建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当天,当地一个朋友驱车与我一起在下午四点多赶到这里,就是为了利用日落前后最好的时间段拍摄这座美丽的建筑。

光圈:f10,ISO:50,快门:4秒,镜头:17mm移轴

日落时分的晚霞很完美,金色的晚霞和粉红色的天空下,白色的清真寺主殿被映衬得十分壮丽和梦幻。日落后,我回到经过反复比较后的最佳机位,支起三脚架,换上佳能17mm移轴镜头——这是拍摄建筑最好的镜头之一。当天际最后一缕金光消失,天空泛起迷人的幽蓝色,清真寺的暖黄色灯光依次打开,我使用快门优先模式,为了“消除”掉画面中过多的游客将快门速度减慢(将ISO降低到50)到4秒,此时光圈正好在10,横向摇摆镜头拍摄了三张,后期进行拼接,效果很理想。

后期提示:略微增加画面中建筑物和前景的锐度,降低蓝色的“亮度”,提升建筑物的立体感,突出冷暖色的对比。

暗夜摄影近些年成为风光摄影的热门话题,从星空到银河,越来越多的人去南北极区域追逐极光。由于相机性能的提升,越来越容易捕捉到深夜中肉眼不容易看到的景象和画面,我们对风光摄影的范围也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其中,极光成为了其中具有一定稀缺度的拍摄题材。当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如冰岛、挪威、加拿大北部、俄罗斯北部等地的高空,夜间容易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

2018年2月,我与朋友在冰岛环岛自驾,就是为了拍摄冬夜的极光。由于上一次来冰岛的天气不理想,也没有遇到较大规模的极光,一直引以为憾。这次,选择在月缺的时间段到冰岛,确保有最佳的夜晚拍摄条件。

这天,我们从冰岛南部的霍芬直接开到北部的米湖景区,为了解乏,安排了在温泉放松休息。当我们在温泉中看到天边极光升起,果断离开上车,马上赶往最近的拍摄点——众神瀑布。山崖上布满了厚厚的积雪,去往瀑布的小路上结满了光滑的冰面,风速有七八级,吹得人都无法站稳,但这无法阻挡我们捕捉美景的脚步。

找到拍摄点后,支起脚架,打开机器,调整曝光到M档手动模式,将光圈调整到最大,快门设置在10秒,ISO先设置在6400,由于夜晚太黑,只能凭感觉进行构图试拍一张。根据试拍的画面结果优化构图,对焦设置为手动,调整到∞无穷远档位略微拉回来一点,观察到极光亮度有所增强,将ISO回调到1600,再拍摄一张,确认没有问题。这时候,天空的极光更加强烈,呈现出火焰形状,为了将极光的形状完整记录下来,调整机器仰角从上到下拍摄了三张,留给后期接片处理。后面又尝试了其他几个机位,拍摄了近一个小时,幸运的是当晚的极光十分给力,不断变换方向和形状,令人眼花缭乱,简直是一场人生难得的视觉盛宴。

后期提示:在Lightroom中用渐变滤镜将天空部分做强化,用对比度和清晰度突出极光的形态和色彩,地面部分做降噪处理,减少一点饱和度,让冰雪和瀑布水流色彩更加自然。

在城市中旅行时,很多室内场景是拍摄人文作品的好地方,例如教堂、寺庙、学校、地铁等等。我每次去国外旅行,都会适当挑选几个这样的地点作为一天中日落日出以外时间的目的地,既可以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可以扫街抓拍。

提醒一点,去拍摄这些地方,最好带一台体积较小的相机,不推荐携带单反,镜头也建议用小型的广角,绝对不要用70以上的长焦,因为这样的装备太引人注意,容易造成当地人的反感,对被拍摄者也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会根据城市的特点来使用28、35或者50等定焦镜头,如果是欧洲的小城市,街道狭窄,空间局促,那么就尽量用28或者35,如果在美国大陆,50mm就更实用。如果实在没有把握或者碰到环境多变的目的地,24-70变焦镜头也是比较保险和稳妥的选择。街拍中还要注意一点,由于从室外到室内的场景转换,光线变化较大,因此记住要及时切换曝光设置。

2015年冬天,我从伦敦来到剑桥游览拍摄了三天时间,这里浓浓的文艺气息让我流连忘返。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和经典建筑俯仰皆是,高大精美的校舍、庄严肃穆的教堂和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矗立在满城的绿树红花间,翠色葱茏,古意盎然。

光圈:F5.6,快门:1/80秒,ISO:4000(减两档曝光)

这天,我从熙熙攘攘的街道无意走入一间古老的小教堂,昏暗的灯光下气氛神秘而静谧,我一个人坐在教堂里享受难得的安宁。偶尔一两个游客走进来安静地在教堂内参观然后离去,我从容地将曝光设置调整到快门优先模式,慢慢在教堂大殿中寻找合适的画面。走到旁边的一个小礼拜堂边,看到这里的光线明暗很有特点,于是停留下来。墙上的金框油画在黑暗的石墙上显得遗世独立,拱形石雕精致而优美,我调整好自己的站位,选择了一个最理想的构图,然后开始“守株待兔”。果然没多久,一位身着白衣的信徒走过来,静静地跪在圣像下,虔诚地祈祷起来,我将相机设置到静音模式,稳稳托住相机,用1/80秒的快门拍摄了几张不同的姿态。

后期提示:由于ISO较高,需要做降噪处理,画面的暗部略微加一点蓝色,增加一点冷调对比。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托马斯新书《风光摄影后期基础》!

尼日利亚与冰岛队的比赛牵动着很多阿根廷球迷的心,因为尼日利亚必须战胜冰岛队才能为阿根廷出线保留一线希望。所有的阿根廷球迷已经化身尼日利亚球迷,非洲雄鹰在万众期待中以一个干净利落的2比0的比分完胜冰岛。非洲球队在永远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当外界普遍看低他们的时候,非洲球队总能用强势表现打脸。

当大家对非洲球队高看一眼的时候,非洲球队往往会踢得匪夷所思非常平庸。这场尼日利亚与冰岛队的比赛,赛前大家都普遍看好黑马冰岛队。冰岛队能在球队世界杯首战逼平阿根廷队,已经让世界足坛都为之侧目。大家都觉得冰岛队超强的战术素养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会让一向在比赛中以散漫著称的尼日利亚吃点苦头。然而外界都低谷了尼日利亚的实力和强烈的获胜欲望。像尼日利亚这样的世界杯老牌球队,球队底蕴和实力不能忽视。只要尼日利亚队将全部心思放到比赛中,并且发挥出自己的进攻特点,尼日利亚面对哪支球队心里都不会怵。

难怪有球迷开玩笑像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雄鹰,在世界杯获胜的关键就是看球队本身想不想赢,尼日利亚球员都是非常有天赋和身体,唯一欠缺的就是战术素养和执行力。一旦像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球队踢疯了自己都怕,这就是为什么尼日利亚和喀麦隆能在奥运会男足决赛中战胜强大的巴西,最终拿到这块宝贵的奥运会金牌最重要原因。所以说尼日利亚战胜冰岛队就是给阿根廷队续命了一场。以阿根廷队现在的状态想要大比分战胜尼日利亚,球迷只能希望有奇迹发生。阿根廷球迷希望梅西带领的球队能在对阵尼日利亚的比赛,让阿根廷队迸发出超强的战斗力,最终在生死战大比分战胜尼日利亚。

只是尼日利亚出线希望远超阿根廷,尼日利亚绝对不会送阿根廷一个顺水人情。更何况尼日利亚对于阿根廷队来说就是苦主,即使全盛时期的阿根廷队踢尼日利亚都没有绝对赢的把握。更何况现在这支内忧外患的阿根廷队,要想大比分战胜尼日利亚谈何容易?根据媒体报道现在阿根廷主帅桑保利,已经被解除兵权。这对于桑保利来说就是一种解脱,因为他知道这支球队已经病入膏肓了,自己早就已经无力回天。最后一场阿根廷队与尼日利亚的比赛,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就让我们球迷拭目以待吧。

更多阿根廷世界杯赛前分析、比分预测、冠军预测、盘口数据已经在全球体育的世界杯分析预测频道更新啦!有兴趣的球迷可以进入查看,非常准!

朱晓雨:克罗地亚保平争胜 冰岛队阵容可变性差

(搜狐体育讯)北京时间6月27日凌晨2:00,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轮继续进行,D组之中,在罗斯托夫体育场冰岛对阵克罗地亚。这场比赛对于双方来说的境遇可谓是完全不同的,两战全胜的克罗地亚已经提前出线,而冰岛则是背水一战,他们只有取胜才能有更大把握晋级16强。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的结果还决定着阿根廷是否能够出线,有着头号梅吹之称的拉基蒂奇会为了梅西能够晋级而力战冰岛。搜狐体育连线前方世界杯解说员朱晓雨为您分析本场比赛。

:冰岛队对克罗地亚队的这场比赛,如果第二轮冰岛自己抓住机会的话,有可能这场比赛会成为两支球队携手出线之战,但是到这个境地冰岛必须死拼了。从第二轮比赛能够看出冰岛队第一轮比赛消耗比较大,导致第二场比赛出现体能不支,但对于这支球队来说首发阵容确实是可变化的地方并不多,主要还是看冰岛队在最后一轮采取什么样的比赛姿态,因为在第二轮的时候他们拿出一个准备抢攻对手的态势,但是最终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是造成中场和前场的脱节。而在中路没有配合的情况下,边路传中打法就单一,所以在上一场比赛被尼日利亚队摸透了,尼日利亚队用自己成功的防守顶住了冰岛队的进攻。而面对克罗地亚这种战术素养更高、个人能力更强的球队,冰岛队想要攻破克罗地亚的防线确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反观克罗地亚队他们在这个小组当中状态保持得非常出色,同时在这支球队当中明星球员个人能力是保持前进的关键,克罗地亚在最后一轮比赛当中,其实他们心态可以稍微放得轻松一些,由于已经成功地晋级,所以他们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但是克罗地亚队如果说争小组第一,起码说拿到一分比较保守一些,不会说完全的放松,采用大幅度轮换,另外在这样的比赛当中球员的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延续性,应该说克罗地亚不会轻易地把胜利让给冰岛队。而且越是轻松的状态下,对球员的技术发挥越是能够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有可能平局,因为克罗地亚能接受;非要分出胜负的话还是觉得克罗地亚队胜面会大一点。

(搜狐体育独家出品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日利亚对冰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