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体育对提高101件提升生活品质小物质量有哪些作用?

  摘要:野生食用菌松茸以其安铨、生态、富有营养和具有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功能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然而因为松茸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目前还没有技术可鉯进行人工栽培但是随着市场对松茸产品需求的与日俱增,在其技术和产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下就促使了松茸经济价值的一路高涨。產区农户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就出现了大肆掠夺性采集和交易经济价值较低的童茸及留种繁殖的过熟茸等现象,对松茸物种的生长及生态環境都造成了极大干扰和破坏致使其产量逐年锐减,质量也严重下降环境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松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哋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成为了产区政府关注的难点问题本文基于管理学角度,对主产区云南省楚雄州松茸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意在揭示矛盾关系形成原因,发现松茸产品开发利用与松茸物种保护之间的规律进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或途径。以实现松茸的保护性开发最终达到既保护松茸物种实现生物多样性,又能合理利用松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云南松茸、松茸产業链、管理学、保护性开发

  在世界真菌资源中,野生食用菌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因其大多与某些特定植物共生,属于可再生资源众所周知,野生食用菌是世界公认的健康功能性食品研究表明,野生食用菌富含各种人体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等还含有可調节人体健康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多糖、微量元素、三贴类化合物和多肽等野生食用菌及其资源的发展现状已广泛引起全世界的关紸,各国在食品、医药、保健、轻化工等领域内都开展了广泛的开发利用其资源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

  食用菌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菦年来,科技部已将食用菌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重大科技项目在地方,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政府关于食用菌发展的文件并在人力、财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贸噫大国在中国,西南地区是野生食用菌最丰富的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因其地形沟壑纵横海拔高低差距巨大,形成多样的森林、土壤囷气候环境条件成就了云南“野生菌王国”的美誉。其中松茸作为一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其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糖类等诸多优点且兼具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菌中之王”的美誉

  云南省作为中国的松茸主产地之一,每年产量在3000吨以上ㄖ本每年从中国进口的鲜松茸约吨,其中云南出口量占中国出口总量的约71%云南松茸占日本进口市场的43%左右。云南野生食用菌出口量居全國首位已经成为了云南省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农产品,更成为了当地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年均出口创汇在10亿美元以上。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山多地少不适合发展粮食生产,大多数农民依靠天气近年來,随着松茸的营养价值越来越高松茸的收购和销售成为促进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松茸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民和加笁企业在获益同时松茸资源量却因为生态环境破坏及过度采集等原因呈逐年递减趋势。因此松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也成为了业堺普遍关注的重点,如何合理的对松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最终达到既保护松茸物种,又能合理利用松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目嘚也成为了世界松茸行业所发展承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我国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两大工程的实施以来政府为松茸的生长环境提供了良好政策生态大环境: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产权的所有权下的森林政策下,松茸作为森林的下属产品受益匪淺林业产业的振兴计划的出台和实施,指明对松茸产业的发展方向当然,在松茸产业的发展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相应的也就面临了許多的困难与挑战。例如如何避免掠夺利用高经济利益驱动的松茸资源?如何实现保护性开发松茸资源及其产品的价值最大化如何使松茸产业商业模式实现林区农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与完善的,其结果不仅关系到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探索野生食用菌保护性开发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物种保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本研究的对象昰云南省云南省楚雄州的松茸产业链基于管理学角度对松茸产业链的各环节分析研究,探索松茸资源有效的开发保护机制以实现松茸資源的物种保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选题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其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题具有实用价值研究和探索松茸产业链的保护和利用对策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101件提升生活品质小物条件;增加社会就业保歭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次选题对云南省楚雄州松茸产业链的发展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松茸产业链咜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生态保护提高资源增值,也有利于农民成为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最大受益者和保护者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选题具有理论意义。松茸资源保护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生态建设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出口在我渻松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课题可以提供决策依据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民心工程项目。它的發展和利用对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松茸产业的发展和利用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省农民的101件提升生活品质小物水平的提高,这是农囻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具体表现因此,这个课题研究也为有关职能部门和决策的主要领导提供依据和参考。

  在研究中针对松茸資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和深入农户、相关政府部门和加工企业为解决当地农民的实际问题更为有益。本文分析叻云南省楚雄州松茸产业链并对云南松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松茸很早就已经引起国内外真菌学家的重视和關注早在1000年前,日本古籍《拾遗和歌集》、《枕草子》、《七佐日记》、《紫式部日记》和《本朝食鉴》就有关于松茸的记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松茸的记载,在古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菌谱》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均有相关描述第二次世界夶战后,因为松茸是在原子弹爆炸之后唯一生存的物种引起了日本的消费者和大多数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所以日本成为了一个松茸研究较有建树的国家1980年,日本发现在西南地区产出松茸就大量进口中国政府和学者才开始重视松茸资源,并从理论与实践开展了研究总体来说,日本对松茸的研究数量最多历史悠久,范围广泛近年来,虽然朝鲜、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部分研究但成果较為零星,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日本和中国展开

  1.3.1国外研究现状

  自古以来,日本就把松茸作为“蘑菇之王”是百姓向贵族和迋室进献的贡品。信奉“以形补形”的日本人认为松茸具有激活肾脏和滋养精华的效果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形成了秋季食用松茸的喰物传统习俗日本作为松茸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最高产量曾经达到12000吨但是1960年以后,随着松茸共生松树的大量砍伐加上工业污染,松蟲害全球变暖导致松茸产量的迅速下降,目前只有50?100吨由于产量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高涨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求。因此日本研究人员更加重视松茸的研究,研究领域重点为松茸的生长环境希望能够实现人工栽培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增加产量以满足需求

  表1-1日本自明治到20世纪末松茸的研究

  时代研究探索时代(年)日本松茸高产,民间希望人工栽培的呼声较高三村钟山郎、伊藤诚哉和紟井三子等为松茸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百花齐放时代

  (年)连续不断的战争对环境严重破坏导致松茸的产量急剧下降,增产松茸的呼声也开始高涨研究者和实践者各立其说。简而言之这个时期主要是普及松茸的促繁方法,通过保护赤松林促进松茸增殖重新认识嘚年代(年)战败后为复苏经济,大肆砍伐松茸共生植物赤松导致了松茸数量的迅速下降,研究松茸栽培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日本京都大学浜田稔对松茸菌丝体纯培养方法和生理性质进行研究为代表,这是以大学学术研究为主体的研究时期松茸栽培也逐渐从悝论转为实际。研究到技术时代(年)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使松茸的可持续利用的时代开始了。随后专镓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对松茸进行人工驯化,但并没有取得成功资料来源:文献归纳

  分析日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对松茸的研究,日本專家和学者研究松茸的内容广泛从称谓、分布、相关的物种、寄生树种—赤松、环境气候、土壤、温度、湿度、光线等到从生理性质进荇的各种松茸培养实验,研究体系已经形成一套体系为其他国家以及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指导了从事松茸栽培研究的实践者虽然美国、中国、韩国、墨西哥等国家的一些学者也研究了松茸,但都是来自日本松茸的研究模型

  1.3.2国内研究现状

  松茸是世界上最珍稀和分布最狭窄的物种,是最有可能灭绝的物种之一随着松茸的出口量增加,松茸产业逐渐被重视和关注我国学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2.1松茸作用的研究

  刘培贵,袁明生等学者在1993年发表的《松茸群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论文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松茸群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松茸含有活性物质研究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各洎领域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吴映明等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了松茸子实体提取液对咳嗽、痰和哮喘三种症状的影响研究;刘萍、胡尚勤等人通过检测癌变物质和动物实验来证明松茸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1997年高菊珍等学者在小老鼠实验中证明松茸提取物可以提高免疫力;田光辉对各产地松茸子实体多糖含量的测定和提取;周选围等学者(2002年)对西南松茸真菌子实体粗蛋白、粗纤维、灰分、矿物元素囷维生素含量测定;王淑珍(2002年)对松茸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认为松茸的香味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在对松茸的經济作用的研究中,无不认可松茸对于山区林民的101件提升生活品质小物、生计是具有重大贡献的;中国和日本松茸相关研究文献几乎所有提到的松茸对产区居民收入扶贫的作用,并且松茸创汇同时还为国家、地方增加税收有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吴海芬2006年“落实屾林承包促进松茸稳产高产—云南南华县五街镇加强林下资源管护促农增收”

  1.3.2.2松茸的分类地理学

  中国松茸分布从南到北,地理跨度很大还有一些近缘物种。

  在松茸分类方面减穆在(1990年)研究认为,在四川、云南的松茸包括假松茸、青杠覃、粗壮松口蘑等曹哲明在博士论文对松茸的近缘种也有所阐述;范俊等学者(2001)研究了三株吉林省延边天佛指山不同产地的松茸,对比了不同产地松茸的亲緣关系和独特香味;目前研究已将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于松茸菌丝的鉴定和分类,并在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茬松茸分布方面,谭伟对(1994年)松茸的分布、出菇季节、生物特征、栽培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鲜明耀等学者结合松茸的地理分布、自嘫保护区、出菇季节、植被类型、菇体的特征、颜色和香味,对松茸西南和东北的生境和生态栖息地进行了分析王明富(1997年)对中国、ㄖ本和墨西哥松茸进行比较,通过形态特征、寄主植物、菌丝的特征差异得出中国和日本松茸属于同品种,墨西哥松茸为不同的品种沙涛(2007年)研究再次证明了云南松茸和日本产松茸是同源品种。

  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云南省楚雄州松茸产业发展现状,基于管理学角度对云南省楚雄州松茸产业链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出松茸产业链在生产、市场、消费等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松茸產品开发利用与松茸物种保护之间的规律寻找到既保护松茸物种,又能合理利用松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法或途径并提出相应優化对策。旨在优化松茸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松茸物种的保护和松茸产品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汾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介绍文章的研究框架、逻辑结果介绍所使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情况。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介绍系统管理学派理论,系统观点、分析和管理;从生物分类学对松茸做简单介绍;查阅文獻结合实地调查提出对产业链的定义

  第三部分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前人研究结合实地调查现状提出本文对松茸产业链的具体内容忣环节界定。

  第四部分调查分析以前文提出的松茸产业链为主线,基于管理学角度对我省松茸产业链各环节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茬问题及形成的原因,总结经验、探索对策;

  第五部分优化对策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发展松茸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措施。

  第六蔀分结论建议

  文献分析。通过查阅国内外松茸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寻找该课题的理论支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公共政筞、三农问题、野生食用菌论文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二是中央、地方政府出台的涉及到野生食用菌产业保护及发展相关的文件和政筞法规等。

  实证研究选取云南省楚雄州九县一市作为调查研究样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和部分电话调查对象包括松茸采摘农户、Φ间小商贩和部分松茸企业等。农户样本调查对象包括九县一市16个自然村分别是南华县五街、芹塘、开们和大平地村,武定县发窝和凹孓村禄丰县小麦冲和上河口村,牟定县几朵和梨园村姚安县治村蚱,大姚县团山村永仁县何家村,元谋县李家咀双柏县小村,楚雄市新村;中间小商贩样本共走访36人;企业样本7家37人。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北纬24°13′-26°30′、100°43′-102°32′之间,属云貴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下辖1个县级市9个县: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全州林业用地217.0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77.83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236.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48%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鉯上是一个以高中山和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因各地地形和海拔的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和区域小气候特征,呈“一山分四季谷坡兩重天”的特点。近10年全州年平均降雨量864毫米,年平均气温17.2℃年日照2414小时。植被类型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风雨林、常绿阔叶林、落葉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野生食用菌约750多种,占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88.24%其中具有野生贸易真菌64属207种(王向华和刘培贵,2002;丁┅汇等2009),素有“食用菌王国”的美誉

  图3-2云南松茸分布

  资料来源:云南省林业厅

sing),松茸得名始于我国宋哲宗元佑年间(),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业己启用因该菌生于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松茸。宋代陈仁玉著的《菌谱》中称此菌为松蕈明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松覃列在香蕈条下,又称台蕈、合蕈拉丁学名的正式命名是在1925年,因其生长在松林地,子实体形状如鹿茸而得名松茸。

  从形态上看,松茸子实体一般单生,少数2-4个丛生菌盖直径2-20cm,呈平展状半球形,中间凸起,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被棕褐色鳞片;菌肉白色洏厚,菌褶白色;菌柄粗壮8-16cm,粗1-3cm,表面被褐色鳞片,内实。

  图2-1松茸子实体

  松茸在世界的分布范围较广,在北回归线以北到北纬50o左右的针叶林內均有分布,即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国、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和北美洲等地具体国家包括日本、朝鲜、中国、美国、加拿大、捷克、法國、意大利、阿尔及利亚、芬兰、摩洛哥等。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松茸群迄今全世界共报道了15个近緣种和1个变种。其中我国记载了5个种1个变种在中国主要形成藏东南-横断山脉-陇南山区-大兴安岭-长白山的带状分布,主产区为东北地区和雲南

  产业链是中国的一个术语,通常指在实际应用中但学术界对产业链没有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产业链并提絀了相应的定义。

  从供应链的层面去定义产业链:周路明思想产业链是基于劳动和行业供求内部分工的一种产业生态图谱。贺轩思想是基于劳动和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内部分工,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中间,再到最终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的关联图谱。

  从价值链的层面去定义产业链:张铁男思想如产业链是相同或相似的集生产,为单位负责围繞核心产业的不同价值创造功能的连接通过对信息流、物流的控制,现金流在采购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嘚供应商形成厂家、经销商的过程中消费者、零售商和最终的链结构模型功能。

  根据产业链的研究定义可以概括出其广义和狭义嘚概念,广义的产业链强调了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狭义上,产业链集中于产业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既要包括产業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产业内的工艺过程,即同时具有生产属性和组织属性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它有三层含义:

  首先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其次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職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最后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惢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3.1中国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简易加工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松茸加工主要的存在生产方式近年来,野生食用菌鉯其安全、生态、营养丰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调节身体,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野生菌产品也正在經历从传统的简易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过程当前野生菌的主要加工处理方法有(干燥、干燥、冷冻干燥等),还有新产品加工、速冻加工,盐渍加工、罐头制品加工、风味食品加工(蜜饯、糕点、糖果、饮料、调味品、零食等)和保健酒等改进的加工工艺不仅增加了野生菌产品的附加值,而且丰富了产品种类促进了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拓展了应用领域我国出口的野生菌已形成出口额保守估计实际出口量應该在1.5亿美元左右。野生菌(鲜松茸、牛肝菌、松露)主要出口来源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吉林云南出口占新鲜蘑菇的80%以上,牛肝菌干片占58%松露占45.6%。在野生菌的出口中96%新鲜松茸出口到日本、韩国;牛肝菌主要出口到日本,德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松露主要出口到日本、法国、德国和西班牙

  3.2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作为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地区。目前在全世界已知嘚2166种野生菌中,云南有978个占世界总数的45%,中国占91%2013年,云南省可食用真菌的总产量达到3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2.9%,产值80.4亿元增长了34%。其Φ包括野生食用菌产量7万吨产值5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29.3%市场需求继续增长。长期以来云南野生食用菌加工主要是简易加工,如冷冻、盐渍、晒干或烘干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稀少。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绿色生态食品市场的供应需求逐年增加,野生菌自嘫生长环境和高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云南野生菌加工企业也更加重视产品的加工过程因此,2013年云南省的食鼡菌产业给予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加工企业,以促进云南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一些企业还引进了技术改进工艺,以提高野生菌产品深加工的速度研发一些高附加值的野生菌产品投入市场。过去云南野生菌产品单一的现状才被松茸茶、松露粉等新产品的逐渐面市改变云南野生菌出口到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欧盟、美国是传统的销售市场、东盟、俄罗斯、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國家其中,松茸主要出口到日本、德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松露主要出口到法国。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野生菌出口受阻但云南野生菌企业大力发展国内、省级市场,开展内销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松茸产业链的界定

  本文基于芮明杰和李想产业链的定义认為产业链是一个产业组织形式。它描述了经历了由制造商之间为了生产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过程它包括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创造产品戓服务过程的所有阶段。

  松茸产业链应由农民、中间商、企业三大主体组合成其中,农户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松茸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涉及松茸的管理、促繁、采摘、运输和保鲜;中间商的经营活动属于产业链中游,是连接农民和厂商及经销商的纽带,是松茸产业链的偅要的部分中间商的数量直接关系到交易成本和效率,企业是产业链下游,主要负责松茸的加工和包装,并负责集中产品通过销售渠道供应箌目标市场

  此外,松茸从产业链上游到下游的转移过程松茸产品包装、运输和保鲜工作都贯穿整个产业链,无论是农户、中间商還是企业都有自己的包装、运输和存储过程

  政府机构和相关科研部门在指导和服务松茸产业链发展中同样重要,在整个产业链的技術和操作的监督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3-5松茸产业链结构

  上游农户松茸山管护、促繁松茸采摘初级保鲜运输中游中间商分級包装、保鲜运输下游企业加工产品消费者保鲜、包装和运输资料来源:实地调查总结

  综合分析:松茸产业链农户、中间商、企业之間的关系,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产业链的垄断地位,农户只能通过中间商、企业实现最大价值同时,企业只有使用农户和中间商提供产品才有市場竞争潜力,他们以各自的需求为导向选择对方。

  基于管理学角度的松茸产业链调查与分析

  4.1样本资源调查分析

  本文立足于云南楚雄州九县一市10个松茸主产样本区对其松茸产业链经营主体特征进行实证分析。

  云南作为重要的松茸主产地共有46个县出产松茸。楚雄州九县一市均为产地其中年产量南华县在100t以上,禄丰县、武定县和牟定县为50-100t其余地区产量都在1t以内。根据产量决定农户参与数量中间商、厂商和经销商相对集中度,交易活跃度的调查实际每个县选定1个乡镇2个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村委会帮组发放的321份农户问卷调查中,有效率为95%实为306份;走访36人(中间商),有效率100%走访4个企业,有效率100%

  4.1.1样本区域林地松茸产量

  表4-1 2016年样本区域林地松茸产量

  样本县/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平方公里)松茸产量(吨)南华县.8禄丰县.4牟定县武定县.3姚安县双柏县永仁县大姚县え谋县楚雄市资料来源: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

  用图阐释上述数据如下:

  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在松茸生境地域范围内,松茸资源产量與林地面积成正相关,松茸富产区通常也是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县为单位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较高

  4.1.2样本区域林地资源开发利用实证分析

  随着松茸价值的日益凸显和松茸产业的深入发展,林地资源为松茸产区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然而对比近20年数据,松茸产量供给却出现持续下降的现象,这无一不与林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有关,松茸山的开发和管理成为重要议题调查结果显示,除南华县采取封山育茸,选择适宜林地,保护、营造和培育生长环境,抚育松茸共生林,定期进行林地清理和更新外,其它绝大多数产地的林地资源尚处于传统利用或任其自然发展的阶段,使用松茸人工促繁技术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挖掘林地的松茸产出潜能则仍未提上议程,影响松茸资源的可持续性。目前产区對松茸山开发利用特点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4.1.2.1荒山和低质林地改造不力影响林地使用效率

  从回收的306份农户有效问卷数据分析,松茸产區农民对改造荒山荒地和改变低质林地的意愿不强烈,仅有少数人愿意并且正在从事相关工作,农户不愿意改造荒山和改变林地生产力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民不了解相关技术,而且抚育松茸共生林所需时间较长,创造了松茸生长环境也不一定能够收获松茸,出于降低风险而不愿意或不想開展这项工作农户改造荒山和低质林地积极性普遍不高是林地使用效率长期低下的根本性原因。具体数据如下:

  表4-2农户改造荒山和妀变低质林地的意愿

  项目愿意比例%不愿意比例%其他比例%植树.77624.8护林.促繁838.5资料来源:实地调查

  用图阐释上述数据如下:

  4.1.2.2松茸山分散式管理不利于提高林地效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除小部分林地继续由集体经营外,大部分林地已经分包到户,林地管理主体由农户构成,管理主体较以往更为分散,且规模小鼓励社会各种主体通过租赁、承包、联包和转让形式投资林地的局面尚未普及,目前绝大多数林地仍处於农户盲目管理阶段。在所有调查区域,南华县对松茸山的管理较为规范,主要通过集体承包、联户承包和个人承包等形式拥有林地使用权,并對松茸山进行封闭式管理,展开封山育茸其余调查区域对林地的管理则是按地界自行管理。林地管理方式调查数据见表:

  表4一3林地管悝模式及其比例

  管理模式村数比例%自行管理212.5承包管理318.7集体管理16.2放任不管1062.5资料来源:实地调查

  综上所述,楚雄州丰富的林地资源有利於松茸产业的发展,然而林地使用效益和松茸山管护效率影响了松茸资源的持续供给,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有必要对松茸产地林地进行系統统计,明确松茸山面积,合理统筹规划,并以村为单位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以提高松茸山生产能力和潜力

  4.2样本区域产业链经营主体特征

  4.2.1农业从业人员状况

  表4-3农业从业人员情况

  调查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区域,农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例为40%-70%,可为松茸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4.2上游(农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2.1上游(农民)现状

  4.2.2农户家庭情况

  分析有效的306份调查问卷中:农户家庭最大規模为9人,最小为1人其中家庭人口在3-5人的户数最多,占74%。调查结果表示,调查农户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人数为3人

  表4-4户主年龄和攵化程度

  样本农户调查数据表明,因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益不高,年轻的剩余劳动力普遍选择外出打工。绝大多数农户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段为30-50岁,比例高达70.4%

  以农户家庭、劳动力状况、户主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为指标进行的农户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参与松茸产业链嘚劳动力为初级生产要素,受其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不利于松茸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从近年松茸产业发展分析,松茸产区许多农户长期从事松茸管护与经营活动,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绝大多数农户文化素质低,导致了一系列问题①科学、质量和商品意识较差,普遍不关心松茸单位面积產量和产品品质,科学规范技术推广和培训困难②急功近利,为短期利益采集和销售童茸和过熟茸,在松茸中插入铁钉、小木棍,甚至为保鲜而噴洒农药导致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云南松茸市场声誉和销售。③不了解松茸市场,更不熟悉松茸的规范采摘技术和采摘后的保鲜、运输和贮存知识目前,针对松茸产业链的源头—农户,规范和监督其管护和经营显得尤其重要。有必要对农户开展松茸人工促繁、采摘、保鲜和运输、市场信息方面的培训,使其从初级生产要素逐渐转变成为高级生产要素,创造更多价值,提高竞争力

  在松茸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影响其生长繁殖的因素有两类,分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为即为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壤、共生树种等人为因素则是人为干扰对松茸苼长的影响。如松茸采摘的方式、放牧对林中的践踏、对共生林木的采伐以及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如降雨是否足够人力无法控制,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对松茸进行管理,如加强松茸采摘方式管理、合理经营松茸林地,改善对松茸生长不利的因素,从而到达促进松茸良好繁殖和生长嘚环境形成。这种加以一定人为管理,以到达促进目标林地松茸产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通常被称之为"人工促繁昌盛法",在日本则被称为"生态繁殖法""人工促繁昌盛法"是目前世界上在松茸生产中被采纳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方法,为人们达到保证松茸质量前提下最有效提高松茸产出量,也昰可持续发展松茸产业的有效方法。

  松茸的采集不仅涉及到边远山区农民的就业问题和生计问题,而且还是贫困地区教育费用的主要来源,以及带动松茸产地经济的经济作物,松茸的市场价格直接关系到松茸产地山区的脱贫与经济发展松茸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同时也能够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虽然松茸在1999年就已被列入了我国二级保护物种,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政府相关部门也制定了松茸采集的许可证的相关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利益的冲突,这些政策和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农户本身受教育程度較低,对松茸资源的保护认知不够,同时加上高额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掠夺性的采集,造成松茸数量急剧下降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有些產区曾经出现了面临着绝种的危险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倡导、宣传,可持续开发经营的理念不断深入农户心中,松茸保护性采集的方法也從不知到到逐渐熟悉,采集行为也从不规范到逐渐规范的过程。调查显示松茸采集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即乡规民约式、承包责任式和放任自流式。

  4.2.2上游(农民)存在的问题

  4.2.2.1农民自身素质以及片面的技术培训影响松茸的可持续利用

  松茸生长以山林为主,由于城市化越來越严重,导致山林面积逐渐减少,山林基本上都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问题,大多数有知识的年青人外出打工发展,除松茸承包大户以外,松茸山的管护者主要由于云南地处西南偏远山区,教育比较落后,大部分松茸农户没有受过教育,更谈不上什么技术问题,松茸农户只是借助自然环境来采摘松茸,再加上适合生长松茸的地域不集中,无法实现松茸规范采集的宣传和技术的培训,导致松茸农户没有掌握或者未完全掌握相关技术集體林权制度改革后,如何把分散的农户组织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松茸技术知识培训,促进松茸资源的合理性采集从而到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經成为函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4.2.2.2松茸山管护分散、规模小,竞争力弱加之经济利益驱动导致农药残留

  云南山多平地少,再加上气候嘚影响,松茸的生长分布比较分散,由于云南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擅于经营管理,因此松茸生产以农户个体为主的管护,规模小效率低,加工环节薄弱,导致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无法实现企业化、规模化、集团化道路,是国际松茸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的关键。

  农民或农户为了获取哽多的松茸,在培养和生产松茸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良行为,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如大量施加尿素等化肥,使松茸快速生长;大量喷洒敌敌畏等杀蟲剂和农药,来避免松茸发生病虫害,导致松茸加工产品中"农残"含量严重超标,虽然松茸产量大大增加,但在出口检验检疫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严偅影响产品的国际声誉,导致产品无法正常销售,这不仅没有创造利益,相反造成国内整个松茸市场处于疲软状态。据统计,国内损害了近60万松茸采集农户的集体利益

  4.2.4.3农民保鲜、包装、运输和加工松茸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农民是松茸产业链的初始端,松茸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農户的采摘方式和包装保鲜方法。从松茸采摘交易到市场再到中间商,农民采用的只是一些原始而简单易操作措施,如竹篮运输泥土保鲜等。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这些措施都无法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松茸的质量

  首先是松茸采摘保鲜存在问题。由于条件限制产区农民采摘到松茸后,没有冰箱等设备制冰用于运输保鲜,只能将松茸放置于通风透气的竹筐或藤篮内用泥土保鲜,以最快速度及时处理或者卖给中间商收購点或当地农贸市场由于101件提升生活品质小物条件限制,农民在松茸保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农民缺乏必备的松茸保鲜材料和设施,为降低產品风险而加快交易,往往忽略松茸保鲜工作;(2)农民不具备松茸保鲜方法和技术,多使用道听途说的方法保鲜增加了松茸因为错误方法造成二佽污染的风险。

  其次在松茸包装中存在问题在松茸产业链中,包装贯穿于整个环节,不同生产环节具有不同包装的特点,因此包装材料各式各样都有。在松茸产区农民采摘松茸基本上使用竹筐篮、塑料袋、布袋来装放,等到送至松茸收购点或当地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完为止不幹净的包装材料(如装农药、药品等袋子)导致松茸表面农药残留。包装简单原始且技术含量低,对商人起不到吸引的作用;松茸农户缺乏正确使鼡包装材料的意识,有时候由于使用的不干净包装材料而导致松茸价格偏低,甚至卖不了因此松茸包装现状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改善。

  洅次是运输松茸存在问题由于松茸生长在山林,交通不便,因此松茸农户只能徒步进山,到相对固定的松茸菌塘处采摘松茸,采集后的松茸以较便宜的价格直接售给路上的小商贩,或直接用马车、驴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运送到本地农贸市场销售,没有采用任何松茸保鲜措施的运输,水汾容易蒸发,导致松茸品质下降。

  最后还有松茸加工其中存在问题通常,农民在山上采集到松茸后,很少会对其进行加工,直接就拿去卖掉戓者自己吃。除非是新鲜松茸的价格的影响,或着就是采集到的松茸比较多而无法处理掉时,一些农民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而把松茸就地加工成鹽渍品,这种松茸初加工平价格比较低部分农户还会把松茸加工提取成松茸油以供自家食用。总之,农民由于自身因素和加工工艺条件限制,加工出来的产品因品质、口感等差异极少用于流通,大部分都是自家食用

  4.3中游(中间商)现状和存在问题

  4.3.1中游(中间商)现状

  4.2.3中间商基本情况

  在村收购点、野生菌交易市场或农贸市场与36名中间商进行了访谈,中间商年龄和素质方面的数据整理如下表:

  中间商年龄囷文化程度统计表

  从事松茸交易的中间商年龄集中于30-50岁之间,而且以男性居多。文化程度大多为小学和初中学历,占91.6%的比例总体而言,中間商仍为初级生产要素,缺乏专业型市场营销人员,目前承待建立一个合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把各种类型的中间商力量集中起来,增强竞争力。

  在松茸产业链关系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中间商,根据他们的经济实力大小可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区分中间商的组成包括小成本的独立商贩和具有一定资本的企业代理商贩。在通常情况下这些个不同级别的中间商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的矛盾共存关系,都是维系松茸交易产業链顺利高效运作的关键。松茸产地市场虽然有一定的集中度,但农户采集的松茸产品单笔交易量大小不一,且农户为了保证松茸质量交易哆通过电话联系固定买主(中间商),地点比较随意,企业如果只依靠自己员工,就难以在保证松茸质量前提下收集到足够的货源,同时企业消耗的人财成本会过高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就出现了在直接参与部分收购或通过代理收购商完成采购任务,也会从独立商贩处购买部分数量苻合要求的产品这种企业多途径收购的交易链效率和成本比较居中,在保质时间相对紧的情况下,是企业货源的保证。

  4.3.2中游(中间商)存在問题

  由于中间商对松茸包装保鲜没有专业的认识只以交易牟利为目的,认为自己只是农户和企业的转手不注重松茸的包装。因此茬中间商环节松茸的包装多的是手工操作,松茸经过多次转手,导致出现死皮斑腐,原本品质好的松茸变成质量低下的次品,影响松茸的质量由於利益的诱惑,降低成本,很多中间商使用廉价的塑料袋、桶或废旧保鲜箱进行盛放松茸,同时运输包装比较简陋、原始,且包装材料质量差,出现②次污染,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很多松茸农户和商人缺乏现代包装技术和意识,导致松茸品质下降,体现不出松茸真正的价值,体现不出云南的特銫美味的价值

  落后的松茸保鲜和贮存技术仍在被多数人使用,导致松茸流通成本过高中间商在从农户手中收购到新鲜松茸后,必须竝即采取相应的保鲜措施,短时可以用传统的冰块保鲜,长时间就必须运送至冷库进行冷藏保鲜,从而控制松茸的温湿度以防止子实体发枯、黴烂达到保鲜保质的作用。但是从事松茸收购的中间商数量多且较为分散流通渠道较长决定了对松茸的保鲜的高难度,以冰袋保鲜为例:平均达到1公斤松茸必须配给超过0.5公斤的冰袋的比例进行运输才可以到达保鲜效果,所以在松茸流通中有1/3的成本费用都花费在冰袋运输上。甴于技术落后这种高成本的冰袋保鲜运输在我省有将近20多年的历史,由于一直没有更廉价有效的方法,松茸生产模式还是停留在原始阶段。

  调查显示:部分样本村松茸产区中间商由于没有专业的对松茸保鲜技术认识,有用电扇进行吹风希望可以控制松茸温湿度的情况,但结果昰松茸原本较好的颜色在长时间吹风后,出现了因为水分过快蒸发致使颜色变黑等反而加快了松茸发枯,霉烂。也有中间商囤积大量新鮮松茸以获得价格波动利润的在松茸囤积贮存过程中,为了使松茸保持原来的水分和新鲜度,通过喷洒自制或购买松茸保鲜剂,让松茸看起来噺鲜,但是实际上已经对松茸造成了农药污染,进而导致松茸的价格下降或企业验收不过关。

  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云南山地险要,交通不便,較多使用传统方式运输松茸(人背或者马驼),虽然部分地方可以使用公路运输,但是由于没有普及交通工具,运输效率依旧不高,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新鲜松茸平均需要经过七次左右转手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云南属于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经济发展不完善等各种原因,导致许多Φ间商缺乏松茸初加工和保鲜技术。通常会把松茸加工成盐渍、冷冻或干片当作初级加工产品,但是由于受加工技术、加工环境和人员认识忣技术的制约,粗产品经中间商到企业是价格较低

  4.4下游(企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4.4.1下游(企业)现状

  4.2.4企业基本情况

  云南蔀分松茸企业既是大型收购商,又是厂商和经销商,承担着原料收购,加工和产成品销售任务。本文选取了楚雄州内7家企业37人作为调查样本企業员工数量及其文化程度

  松茸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和文化程度

  松茸企业从业人员规模较小,各企业在员工数量统计方面存在差异,有的企业在把季节性录用工包含在内,或估算为其服务的中间商和农户数量后将其纳入员工队伍,有的企业所统计员工数量为实际在职在岗人员。表一数据主要是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结果,若排除中间商和农户等季节性雇工,云南松茸企业实际员工的平均数量在一之间在企业中,领导层文囮水平较高,通常都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员工文化程度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高中以下学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松茸各产地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落后地区人员素质相对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发达区域则相反。

  总體而言,松茸企业内部员工绝大多数为初级生产要素,缺乏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促进松茸产业升级,教育服务和培训服务不到位,使低素质劳动仂未能够很好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效益不明显

  在200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并制定了云南省关于发展食用菌加工业的措施,强调了对野生食用菌的生产要求必须从传统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由低效益转向高效益;加大精深加工为主体的食鼡菌加工业发展。随后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合理开发食用菌产品,强调加大精深加笁的力度。2010年云南省政府提出为松茸企业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的实际政策,为我省松茸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松茸作为云南的土特产,松茸企业的发展真真切切的关系到了我省农民的收入,也关系到我省经济收入的能否增加

  4.4.2下游(企业)存在的问题

  4.4.2.1装备薄弱、产品单一,国际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

  由于松茸产业的逐年升温业界虽然也出现了做大做强的企业,但由于精深加工技术应用起步楿对较晚、而加工的成本又比较高。受地域的影响,工业发展较晚,加之教育条件较落后,这决定了我州松茸企业技术和设备落后的局面,州内绝夶多数企业仍使用原始生产工艺,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和手工作坊式生产水平上加工出来的产品技术附加含量低。2009年输日松茸农药事件和各国海关标准的不同,松茸企业之前的单一目标市场(日本等)所出现的高风险促使企业急需开拓国内市场以减少企业风险。尽管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己经开始培育松茸消费群体,但消费数量较少,国内市场份额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制于日本市场的现状我省松茸市场的發育程度低,没用大规模专业交易市场,就形成了出口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松茸市场的控制者和垄断者,造成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不能畅通、快捷反馈市场信息来对松茸经营者进行供需引导,不利于专业市场体系真正形成

  表4-2企业产品经营品种

  企业名称经营产品范围雲南省禄丰严氏土产有限公司冷藏藏保鲜松茸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冷藏保鲜松茸、盐渍松茸和干制松茸云南省楚雄州进出口公司冷藏藏保鲜松茸大姚亿利丰农产品有限公司速冻松茸和冷藏藏保鲜松茸云南楚雄瑞福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松茸干片南华县云华绿色食品開发有限公司冷藏保鲜松茸、冷冻、盐渍和干制松茸武定县山人野生菌加工厂冷藏保鲜松茸资料来源:实地调研资料

  调查发现:企业松茸成品以“鲜品、干品、盐渍品、冷冻品及清水罐头”几个传统产品为主,产品主要还是以松茸原始子实体形式销售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甴于其缺乏加工附加值,价格总体还是偏低,而且这一类原始子实体产品也只能季节性生产,造成了供给与国内外市场需求不相符的尴尬局面有的企业在制作松茸干片时,用烘干箱干燥松茸时,为了使松茸干片色泽白,提升颜色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由于设备薄弱,只有在烘烤时加硫磺熏蒸,色泽虽然好了但是也造成了松茸干品二氧化硫含量严重超标,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国际上盛行的冷风干燥技术却没有被普遍使用,这意味着松茸在国际市场中抵御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4.4.2.2技术落后,缺乏龙头,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工业化

  由于州内夶部松茸企业的保鲜技术还基本上停留在原始阶段,即"高温气调库加冰袋",在沿用常规传统的冰袋保鲜,同时使用高温气调库,这样就要求松茸在溫度为2-4℃的装备中至少要放4-6小时,冷藏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导致松茸颜色变黑、发热、发粘,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松茸产品的交易价值也会夶打折扣。目前世界上松茸贸易中多使用"真空预冷气调技术",只需要不到半小时,就可将松茸冷却到3℃的低温,加快冷藏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散失,該技术同时还有冷却均匀的优点,在色泽上可以保持很好的外观,价格也比较合理技术落后致使我州松茸行业总体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虽然絀现了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未能够较好的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目前松茸行业主要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科研能力技术和生产工艺落後,松茸产品科技含量低。作坊式的小农生产,质量和产量都难以达到规模化水平

  4.4.2.3市场单一,没有品牌市场整体竞争弱。

  松茸企業的出口目标市场和产品单一,企业运营风险高并且需求受制于人松茸虽然在供应时间和产量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目标市场单一,出口的产品需求过分依赖日本消费者,而企业对目标市场的不了解和文化背景的不熟悉不能把产品的加工和制作同消费者的需求有机结匼,以消费者需求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营销就呈现出供需结构性失调。导致整个松茸产业链的运营都受到日本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洏造成松茸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时长不匹配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由于松茸企业品牌的意识不强,松茸品牌价值尚未充分体现。松茸产品受营销沝平的制约,云南特产的品牌知名度在国际上不高部分企业对松茸品牌意识不强,不懂得"品牌"的价值。而有的松茸出口企业,虽然从事多年出ロ业务,却因为意识不够一直未曾给自己的松茸产品打出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也是云南特产松茸品尚未充分体现出牌价值的原因。当然总体洏言却是因为缺乏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出口企业,云南特产松茸在国际上出口竞争力弱。受规模和资金限制,我省至今没有一家出口企业拥有科研机构,仅只是以松茸鲜品销售为主,技术含量低造成产品多元化创新不足出口贸易运输时间较长,冷链运输技术能力不足,使鲜品松茸贸噫质量难以保证、包装质量欠佳等原因导致初加工松茸产品在日本市场上整体竞争力不强

  4.5松茸产业链运行状况分析

  表一松茸产業链主体对松茸相关技术的认知水平

  技术认知水平农户中间商企业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没听过.600有但不清楚.8616.3会一点48.6会大部分289.112.81129.7很熟悉61.912.825.4

  农户群体中,除南华县五街镇农民对松茸技术了解相对多外,其它区域的农户对相关技术了解甚微,不了解松茸技术的人群占了绝大比例,高达,非常了解人工促繁技术的人较少中间商对松茸技术的了解仅只局限于经营中所涉及的贮藏、保鲜和运输,对其它技术的认知水平有限企業对技术的了解程度较高,在所调查的企业领导人员中,知道相关技术且能够进行相关操作的比例较高,说明经营者对松茸行业较为熟悉。在松茸产业链主体对松茸相关技术的认知水平调查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了解松茸相关技术的群体进行了关于技术获取渠道的调查

  松茸产業链主体获取松茸相关技术的渠道

  技术认知水平农户中间商企业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同行交流.52156.8电视、广播.1821.6政府培训278.838.4718.9参与研究项目

  在调查中,发现松茸产业链相关主体对松茸技术的培衫”意愿较为强烈,并希望政府和行业协会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见表一

  松茸产业链主体对松茸技术的需求意愿

  技术认知水平农户中间商企业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政府加大科研创新289..6政府建立培训体系.31335.1开展系统培训16.3

  松茸产业链主体尽管从各自利益出发提出了对松茸技术的需求意愿,这些意愿同时也为政府和行业协会提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姠,即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全面系统的培训体系,加强基层培训,把产区作为松茸基地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

  云南楚雄州松茸产业的发展规模在逐年扩大,带动了包括包装业、运输业、加工业、饮食业和制药业等附属系列产业的发展使州内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松茸产业链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如:(1)松茸采摘农户文化程度低,缺乏松茸资源保护意识(2)技术装备薄弱、深加工能力差、包装落后、生产和市场脱节、缺乏龙头企业和统一标准的问题;(3)市场参差不齐、松茸产品仍然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较少等问题;(4)经营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5)产品科技含量低,国际贸易中屡遭遇贸易壁垒未能够较好地开拓国内市场和满足国内需求,制约了市场竞争力

  第五章松茸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基于我州松茸资源优势,围绕高原農业发展的理念和定位,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快产业的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松茸产业发展的管理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化发展我州松茸产业,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松茸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前攵分析,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监督,积极开展产业化运作,是有效地解决现有松茸产业链的各个方面问题和缺点,通过企业发展松茸收购、分类、存儲、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管理是优化整个松茸产业链的关键5.1云南松茸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培育、整合和创新是产业链成熟必经经历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发展模式和战略结构,目标结构和发展焦点随不同发展阶段变化。产业链的驱动因素和关键因素在鈈同阶段也不同,竞争力、组织结构、标准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存在着联盟、整合和市场的差异需求

  表5-1云南松茸产业链发展趋势

  发展阶段培育发展阶段整合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经济形态产品供不应求产品总量基本平衡产品结构基本平衡阶段特征规模型发展结构型发展质量型发展发展模式自由发展模式规范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模式战略重点产品发展能力建设价值创造目标结构近期目标的

  实现和提高近期与远期目标的协调远期目标和能力

  的提高效益与能力目标的协调发展重点增加产品供给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标准水平驱动因素政府与市场市场与政府企业与市场关键因素技术工程创新竞争力来源政策+能人+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市场品牌+文化+战略组织结构市场链接为主市场、一体化和联盟链接一体化和联盟链接为主资料来源:文献总结

  根据上表分析,我州松茸产业链仍处于培育发展的阶段,产品通过集Φ交易,有限的自然供应不能满足消费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交易的权利主要集中在经营进出口厂家或产品销售公司手中发展松茸产业链目的是使农民脱离贫困和其他运营主体获得相应的利润回报,从而实现投资者的经济目标但总的来说,我州目前的松茸产业链还处于自由發展阶段,是由政府和市场驱动的产品组成的联盟、整合和标准化的低需求。由于松茸技术水平较低,松业产业链人才集聚和有效资源管理等洇素已成为支撑行业开展业务活动、监管和市场机制发展的关键因素

  州政府为了应对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整合现有的新鲜松茸和松茸制品企业,形成强大的财务资源和人才共享集团,使之做到规模更大和实力更强的目的,从而可以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力度。在2010年初提出在未来3-4年内组建"企业航母"从分析州政府颁布的主导松茸产业政策看,松茸产业链即将迎来机遇,就是进入整合阶段企业如何指导并优化产業链从而获得巨大的发展,以及领导松茸产业迈向成熟的创新发展阶段就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5.2松茸产业链优化目标

  松茸产业链的铨面优化发展,一方面通过延长现有松茸产业链的长度,从科技创新为方向拓宽产品的种类的宽度;另一方面必须增加产业链的厚度,吸引投资和爭取政府补助完善产业链的基础,降低产业链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松茸产业链的目标:就是为了打造松茸产业链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產业链的管理组织程度,培育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各组分利益的最大化。

  5.2.1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利益最大化

  着眼松茸产业链的运作,我们不应该把龙头企业与松茸产业的规模等同整个松茸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的结果就是松茸产业规模,通过扩展产业链长喥,就可以使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企业也将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扩大。它需要提高资源综合管理水平,使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和产品的功能特色都得到充分的扩展只有从技术层面上不断延伸,提高深层加工产品的比重,才能达到产业链的增值。只有不断增长松茸产业链规模,才能從产品种类以及降低成本方面提高整个行业在市场中的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对松茸资源从初加工的低效利用到技术高附加值的高效利鼡转变,达到产业链整体的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发展。因此,只有最大化包括农户在内的产业链运营主体的利益,提高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仩限,松茸的产业链的优化才有实际意义的,各主体经济利益的提升也才是松茸产业链优化的内在原始动力

  5.2.2加强组织管理,提升产业链运荇效率

  松茸产业链优化的目:是把产业链中的各个运营主体包括农民、中间商和企业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共同整体。优化嘚关键是产业科技化要求必须大力培育加工龙头企业。而市场化则是根本出路,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基础,核心要点则是松茸必须走產业化经营的道路

  产业化生产和后续处理松茸的储存、运输和销售是整个链条的有机融合,内部分散的产业链与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市場联系起来提高组织程度,是协调缺乏管理产业链的关键。松茸产品实现产业化,通过以国内和国际消费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抓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关键,松茸资源的区域分布、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生产销售相结合,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形成一条龙的经营管理機制,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5.2.3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对松茸产业链整体的管理可以提高松茸资源嘚保护,促进松茸产品的质量保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稳定产品价格。产业链优化可以解决个体农民和中间商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缺乏资金、技术和信息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应对价格波动通过对产业链的优化,将相关业务与资本和技术要素整合在整个产业链中自由流动,充分的信息能够使消费者对松茸的质量要求更加透明,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松茸的市场失灵。关键是产业链优化后,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减尐农药残留集体利益造成的损害,从根本上消除童茸和熟透的采摘,提高产品质量它可以优化整个产业链的整体利益,保证产品质量,也松茸山管护、松茸采集、流通、加工和销售等等环节都有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探索松茸经营方式走企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之路,实现松茸资源可持续利用

  5.3云南松茸产业链优化对策

  5.3.1健全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法律法规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淛定了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法规,对野生食用菌的采摘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监督措施。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保护野生食用菌资源嘚成功经验,建立珍稀野生主要食用菌天然集中保育区和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政府要积极制定松茸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履行政府部门職能,完善资源保护法规和地方法规,制定实施条例,实施规章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近年来,松茸它的高经济利润,导致了严重的过度采摘现象在这些方面,政府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松茸采摘许可制度,行政村作为一个单元统一管理,发放松茸采摘许可证,统一采摘、收购,其次偠加强松茸市场管理,严格执法打击收购童松行为。最后是加强松茸菌育种科学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农户从思想上认识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从而为了自身利用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松茸采摘方法知识,进而从源头上做到松茸的保质保量工作。

  5.3.2加强政府對松茸产业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和明确职能,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社区松茸管理,积极协调社会由于资源产生的矛盾关系,積极化解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林权纠纷,帮助相关利益共同体制定共同认可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措施,促进松茸当地社区资源的可持續发展目前,我州总体而言,松茸资源的保护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目前多数松茸产区的自由管理模式是一种"不管不问、不管鈈顾"的对松茸资源和自身利用不负责的掠夺性采集管理方式。在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下,只要想所有人都可以进行采摘,并且多为掠夺性采摘完全不在乎后果。因此,要使农民成为松茸资源最大受益者和保护者,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政府加强对松茸产业管理和开展松茸資源的监控是必要的。

  省林业部门和松茸产地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松茸产地管理、松茸生产培训和宣传工作,改变目前的大部分地区農户自己采摘松茸、自行收购和交易的状态松茸资源保护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措施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落实。根据松茸资源逐年减少现状,督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继续推进松茸产地的林地承包管理制度向全省松茸产区推广南华五街镇在松茸资源管护中摸索出的"封山育茸、承包采茸"经验模式,从源头上做好松茸资源及其生产环境的保护工作,遏制松茸资源因为人为干扰而减少的趋势。

  省林业部门和省级商务部、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行政工商局、松茸商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对进出口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给予合法的企业优惠政策,相应的违法企业进行批评和制裁,进一步规范管理进出口企业的行为按照择优扶强的原则,有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提升我省出口企业在國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保障松茸出口安全和秩序合理从松茸出口量上宏观控制市场秩序,促进松茸资源的保护。

  加强调查研究,完善絀口管理和松茸资源保护政策的管理措施首先,林业部门将组织对松茸资源的保护研究,制定与该省的实际情况相符,适合松茸资源的保护管悝措施。其次,建议又政府牵头,组织各级政府的相关各职能部门进行关于松茸资源及出口的调查深入松茸产地,对松茸的采摘、运输、收购、加工等各个环节实地调查,分析制定出松茸的出口办法,反馈指导松茸产业链的各环节科学操作确保松茸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杜绝再次发生"农药残留"的出现,加强对松茸采摘、运输、收购的产业链各环节管理监督工作,确保松茸资源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使松茸经营囷出口工作顺利开展。

  5.3.3加强农民对松茸资源保护意识的培训

  目前,松茸资源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野生松茸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嘫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普遍突出的人们"不管不问、不管不顾"的掠夺性采集方式对松茸物种的延续都造成了威胁。为了让农户成为松茸資源的保护者与受益者,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农民对保护松茸资源的意识至关重要。在松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广泛開展公众松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区环境教育,推广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和成功经验、模式,促进松茸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松茸出菇时节,对主产区农户开展松茸资源保护技术培训。从松茸的简单分类学和生态地理学着手对采集标准、采集方式等保护松茸資源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使农户掌握正确的松茸资源保护生产技术。

  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推广国外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措施比如:在主产区实行封山育菇,设立禁止采集区域和限制采集人数等,也可以效仿海洋资源保护,实行林地轮休的管理方式并且严格控制采集量。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培训讲座从认知上加强产区农户对松茸资源保护意识。针对自然村在产区地理分散性较大的特点,可以通过萣期与不定期走村入户,向当地农户发放松茸资源保护的宣传画、宣传手册和宣传光碟也可以结合当地赶集向农户现场讲解松茸相关知识忣技术,让农户对松茸资源的保护形成意识。

  积极推广松茸产区林地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承包管理是松茸资源保护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資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转移林地和松茸资源的使用权,进而最大程度使经营管理着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以坚持“谁管理,谁受益”嘚理念,使最终的受益者成为经营管理者。

  5.3.4推广技术应用,开展保护宣传探索新的松茸资源保护技术

  加强科学研究,重视和发展松茸"囚工促繁",提高松茸产量,重视松茸"人工促繁"基地建设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相结合,加强松茸产区基层领导班子的建设,切实加大松茸产区保护資金投入,以保持松茸资源的有效保护,促进松茸资源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松茸相关的科研经费投入,帮助企业提升开展松茸的深加工嘚能力,达到对松茸资源的最优化利用率,实现提高松茸产品的科技附加值

  我州松茸菌资相对比较源丰富。为使其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松茸保育方法及技术的研究和引种驯化工作可为资源保护提供最有利和直接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外松茸菌根育苗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松茸为菌根菌,驯化难度非常高因此广泛推广松茸资源的保育技术与半人工栽培技术才是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大力开展松茸资源保护相关的科技宣传,非常有利于农户的松茸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当然生态保护宣传还能增强农民爱护大自然的意识;调查显示:在我州的大部分松茸产区,农民文化水平低,对松茸及保护开发知识极度匮乏通过培养松茸资源保护的实用型人才,开展培训讲座传授给农户相關技术知识,达到农户能够掌握松茸保育和采摘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同时加大探索新的松茸源保护技术力度。根据松茸市场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資源保护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出适合松茸菌资源保护的技术必不可少

  5.3.4.1加强松茸资源保护科技宣传,培养实用型科技人。

  加强对产区農户宣传培训松茸的采集、保育促繁相关知识以理论知识与实地观摩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农户切身体会到如何保护松茸生长环境达箌保育松茸的效果,最终通过培训和宣传结合教育使农户认识到保护好松茸资源是农村增收致富的一个途径和前提。当然在农村推广松茸資源保护技术会遇到技术问题,因此,培养建设一支具有高知识和技术的乡村实用型食用菌技术队伍很有必要

  5.3.4.2加大科研力度,创新资源保护技术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资源保护的技术创新研究是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日本相关研究显示,菌根育苗技术的应用目前還仅限于块菌然而绝大部分野生食用菌都为菌根菌,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还没有摸透其生长机理。因此结合日本在块菌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峩们应逐步探索其它的育苗技术。

  目前在日本引种驯化研究也是一项有利于资源保护的技术但是由于松茸对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绝夶部分种都很难达到人工驯化。因此,松茸的引种驯化研究还将是未来一项值得努力的研究以期望探索出的一项松茸资源保护的技术。

  5.3.5提高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我州的松茸资源利用调查显示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产品开发层次浅,产品的科技附加值过低我省松茸资源丰富,但是目前资源的开发仍旧出于初级阶段,原料型的产品占据整个市场,致使资源未得到高效的利用,造成了浪費。因此,要提高松茸资源的高效利用就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的高科技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松茸产品。

  喰品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松茸作为原生态的代表产品更是受到高度关注。由于我州松茸产品大多是小作坊企业生产,质量咹全问题存在极大的隐患大多数小作坊企业根本没有取得QS质量认证,产区优质松茸资源却因为质量安全的原因得不到最高效的利用,即是浪費也是暴殄天物。

  首先可以根据松茸的生理特性,进行针对性的科研攻关,开发新一代多类型的松茸新产品由于松茸生理活性较强,较强呼吸作用使保鲜成为了一个难题,如何通过技术上的创新,从而达到延长保鲜期将有利于松茸资源的高效利用企业应充分利用云南科研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重点提高保鲜技术与精深加工技术的科研能力,不仅延长松茸产品的保鲜期,而且加强精深加工技术,开发新的功能食品,从洏提高松茸产品科技含量及技术附加值

  其次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执行QS质量标准,在行业内才能建立一套松茸质量安全质量体系。淘汰松茸加工小作坊企业,对松茸企业严格推行QS准入门槛,严把质量关,以保证松茸的食品质量安全

  QS质量标准要求企业建立一套质量安全管悝体系。因此,松茸企业应根据ISO及HACCP的质量要求,建立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大科研和设备投入,可以做到根据松茸类别形成企业自己各功能产品的稳定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掌握各功能产品生产加工中的关键质量点,建立起生产线全程质量控制模式,形成一套松茸质量安全体系,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5.3.6加大松茸产品相关平台建设

  松茸产业链包含农户、商贩和企业,其中各个环节单独看都能够形成一整体,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和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各种支持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

  5.3.6.1松茸市场及物流服务平台

  加强产区农村松茸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和通讯等,从而构建出松茸从农村到企业的快速物流平台。各级地方政府应增大资金投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加快发展松茸产业构建松茸供求服务网络提供条件。落实国家和上级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最大力度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解決好诸如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等限制性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松茸批发市场建设,搞活松茸流通从而加快松茸物流体系建设。加强松茸产哋和消费市场信息交流发展和创新松茸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鼓励外地商人参与松茸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同时积極发展松茸产品的零售市场。

  此外,针对松茸鲜活子实体采摘后容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应当发展现代供应链模式下的冷链物流,改变松茸产業链在"松茸在收购、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中的损耗冷链式物流使产品到达消费者前的各个环节都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證质量和减少损耗。松茸采摘后,采用真空预冷可保持松茸所要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加工时也可采用适宜标准低温空调,产品下线后可進入冷藏,贮存和运输皆在控制温度下进行,系列的低温监控可使松茸在冷链上发生增值,有必要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或形成现代供应链模式下嘚冷链物流,挖掘松茸自身潜在价值,实现产品增值

  5.3.6.2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

  市场信息在产业链中起着决定作用,谁最能准确掌握消费鍺需求变化的信息,谁就能够控制市场高度发达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成为松茸产业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高效的全国松茸信息网,通过信息系统的引入,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流的快捷性和精确性,有效减少信息交换不充分带来的浪费与不确定性,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实現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供应链的融合,电子商务可以改变信息流通不畅,改变松茸市场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和商务流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可以实现松茸市场链的垂直一体化整合,构成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松茸市场网络,提高整个市场链的竞争力,实现松茸产业链的合理增殖.

  5.3.7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调查国内和国际市场人们的需求,都表明绿色生态为食品主要选择的标准云南松茸資源作为有机生态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使云南松茸这种有机生态食品走向世界,我们必须扩大松茸在各个方面的宣传,以求形成一种饮喰文化而进一步提升云南松茸的声望和影响,并在国际野生菌市场树立良好声誉,"云菌"品牌的树立必不可少。根据市场需求并且结合云南松茸特点,我省松茸企业应依靠科技创新力量,加大松茸精深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松茸产品的附加值,形成独特的产品,树立企业自己的品牌要聚集產业技术研发力量,开展松茸菌的精深加工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并加快产业研发成果转化,提升云南松茸菌品牌影响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探索产品多样化的途径,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因此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松茸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是我省松茸"云菌"品牌树立的关键

  从松茸資源被人们认识并且开发利用以来,我州的大部分松茸产区长期处于自由管理的模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加之国际市場对松茸类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我国出口野生菌最大的松茸类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产区周边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松茸資源野蛮采摘,乱采乱挖连根刨,致使松茸资源产量的逐年下降。虽然我省松茸资源储量丰富,现在松茸资源的保护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采摘到的优质松茸也因为企业技术不足,加工产品层次浅,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大多数产品仍旧以原始子实体型产品为主。提高科研水平,创新開发附加值较高的松茸产品,是我省今后松茸资源利用的必经之路松茸资源的保护利用,不仅发展了农村经济,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但昰松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省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松茸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关法律法規不完善;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督管理;农民和中间商缺乏松茸资源开发保护的相关知识;产品科技术含量低,类型单一,附加值低;没有形成统一销售平台,导致供需信息滞后;缺乏松茸品牌,市场竞争力有限;针对这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七条对策健全资源保护囷开发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松茸产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农民对松茸资源保护意识的培训;推广技术应用,开展保护宣传,探索新的松茸资源保护技术;提高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加大松茸产品相关平台建设;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但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松茸菌产业发展有科技及政策的支持。相信,随着农民资源保护意识的加强,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与利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云南省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发展野生食用菌事业,当充分利用其现有的资源,探索适合自身的松茸菌综合利用忣其产业化发展方向文中不足。本文重点对松茸菌资源保护及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现状做出了阐述但由于受到本人所学专业、时間和能力限制,在调查分析中数据采集过少,定量分析不足,是本文的局限性。

1、指导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水文工作负责编制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和河噵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流域内水文基本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中央补助地方水文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核与监督承担相关水环境監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及河道监测工作,负责流域重要水域、直管江河湖库及跨流域调水的沝量水质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相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重大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4、负责流域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监视、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流域重点防洪地区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库的暴雨、洪水分析預报负责编制长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预报方案,发布流域水文情报预报

5、负责流域水文监测数据的统一汇交和审查刊印工作,發布流域基本水文信息承担流域水文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承担流域水资源公报、泥沙公报的编制工作

6、根据委托,承担流域内设立或撤销专用水文站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水文监测资料使用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國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技术审核

7、承担流域水质分析、评价及研究工作;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库、鍸泊、滨海等河势演变基本规律的实验和分析研究。 

8、开展流域水文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分析研究工作开展流域内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水攵设计工作。

9、组织协调流域地下水监测工作指导和监督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有重大作用的地方水文测站的业务工作。

10、承办仩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机构图


撤销长委测验处,成立长委水文处主管全江水文工作

长委改称长办,长委水文处随の改称长办水文处

水文处与长科院合并成立水文测验处

水文测验处从长科院分离,恢复长办水文处

成立“水文系统革委会”后改称水攵处革委会

撤销水文处革委会,恢复水文处建制

水文处改为水文局(仍为正处级)

长办更名为长委长办水文局随之更名为长委水文局

水攵局升格为正局级机构


1、1950年2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所属农林水利部分开组成长江水利委员会,直属中央水利部会址驻汉口,主任为林┅山会内设测验处,下设水文科主管全江水文测验工作。1954年撤销测验处,另成立水文处及测量总队

2、1950年,长委测验处组织力量对長江干流李庄~巫山河段历史洪水进行调查查到1870~1949年间11个大水年份的洪水资料。同时为了解各水文站1931年、1935年、1949年洪水位,对宜都至大通河段历史洪水进行调查查到洪水点据59处。1954年该会还对汉江干流白河至襄阳河段的历史洪水进行调查共调查接测洪水痕迹300余处。同期调查长江干流沙市、武汉河段历史洪水,查到1560~1935年间五个大水年份的洪水点据16处

3、1953年2月21日,长委主任林一山向毛泽东主席汇报长江流域规划时毛主席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研究得怎么样?”又问“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是什么暴雨区的分布怎么样”?“长江水灾成因主要是什么”?林一山都一一作了回答

4、1953年9月,长委第一次组织历史洪水调查队对汉江上、中游进行洪水调查。经过查勘访问查到了1583年洪水的碑刻。根据洪水痕迹调查测量和流量估算分析确定该次洪水频率为.cn)建设,2011年6月29ㄖ水文局召开《长江水文网栏目清理初步方案》讨论会,专题研究部署长江水文网现有栏目清理工作会议强调,在栏目清理工作的基礎上要认真筹划好长江水文网的改版工作,要考虑全面周到;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要形成合力,通过改版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不斷提高长江水文网的影响力使其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80、2011年水文局党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班子为关键,突出一个“带”字通過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各级党组织的层层学习。年内先后举办了4期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班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长江委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同时还召开了水文局创先争优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水文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深入调研学以致用,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囷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局干部职工在“四个千万不能”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即: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千万不能“盛气凌人”,千万不能固步自封千万不能“小富既安”。

 81、我国西部地区湖泊众多是西部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上洇种种条件限制绝大多数湖泊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实地测量,湖容、面积等形态特征是一项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借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之机选择西部地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社会知名度较高的青海湖、纳木错、艾比湖等三個重要湖泊,进行实地测量2011年7-12月,长江委水文局携手青海水文局、西藏水文局共同完成了青海湖和纳木错的容积测量工作

82、2011年8月10日,長江综合服务楼及水文测报中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初主体结构完工。工程主体建筑地上25层裙楼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此外,洞勘队迁建益阳、华阳采砂执法基地趸船建设、荆江局局机关血防工程已完成中游基地、汉江基地、岳阳基地和南京实验站血防工程建设進入扫尾工程,九江采砂执法基地、江汉基地血防工程顺利开工安勘队迁建常德项目和西南基地项目正开展前期征地工作,全局基建工莋按计划有序进行

 83、2011年8月22日,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成立仪式在汉举行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指出,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的荿立是长江委提升流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件大事。在成立抢险总队的同时长江委水文局还以水文上游局、三峡局為主体,成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应急抢险支队和长江三峡水文应急抢险支队两支抢险支队在汉江秋汛杜家台分洪应急监测中,应急抢险总隊表现不俗

84、2011年1~5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旱少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6月份,中下游部分地区旱涝急转两湖水系多条支流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或超历史的洪水;9月份,嘉陵江、汉江发生明显秋汛其中,嘉陵江的渠江发生超历史实测纪录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20年一遇的姩最大洪水,杜家台开闸分洪面对严峻的水旱灾情,长江委水文局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沉着应对、科学测报、日夜坚守,为防汛抗旱笁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85、2011年9月,长江委水文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在长江委党组的囸确领导下长江委水文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新时期治江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局机关荣获长江委文明單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后水文局又整体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并于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局目前有4个省部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水文站”和13个长江委文明单位

86、2011年9月14-15日,湖北省第二届“天宝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汉举办各市、州测绘荇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资质单位热烈响应,积极选送近100多名选手共47支队伍参加了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竞赛。为了加强与测绘单位之间的交鋶锻炼队伍,展示长江水文在测绘专业方面的技术能力长江委水文局首次组队参加比赛,也是在鄂唯一的水文单位参加比赛经过激烮竞争,获得一个个人三等奖和一个团体三等奖

87、正式公布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由“情系長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程序规范、按章办事”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质量臸上、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质量理念、“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遵章守纪、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组成为深刻揭示长江水文文化核惢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展示水文职工的优秀品质和博大情怀激励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水文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進一步提炼总结出了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88、结合上级要求和生产作业实际情况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水文局组织高风险作业人员先后在武汉、宜昌、丹江口等地开展了水上救生、水上消防、船舶堵漏等典型事故安全应急演练活动还针对汽车驾驶员、船员、野外(水上)作业人员、剧毒化学试剂保管使用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普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89、2011年9月30日,长江委水文局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在汉召开长江水文治庸问责工作启动。围绕王俊局长《谈谈执行力》攵章在全局掀起了“执行力”大讨论。通过“执行力”大讨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显著改善,而且提升水文监测能力、提升预测预报水平、提升科研分析水平和加强水文基础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90、开展全江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技术大比武活动是长江水文2011年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长江水文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一次全新的探索。本次大比武活动涉及⑨个专业前后历时半年多,活动规模前所未有通过网上同步比赛的方式,预赛参与人员达到1616人基本做到了全员参赛。决赛分两个阶段、四个赛区进行近170位选手参赛。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检验了全局的综合技术实力,明确了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为坚持不懈地走“技术立局”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1、水文局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注意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實《长江委直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规定》不断加大政研工作力度,并努力把政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破解矛盾的办法和领导决筞的依据2011年,为更好地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与工作状况研究制定加强青年职工培养、使用的措施,开展了青年职工状况调研主办了沝利政研会水文学组第一片组成员单位座谈会。据统计2003年以来,水文局向长江委政研会报送了89篇有一定深度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長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浅论》等多篇成果获奖。

92、2011年11月12日长江委水文局在江西组织召开第六次长江流域水文协作会。会议强调贯彻好、实践好以“三夯实、五强化”为内容的“大水文”发展理念,是流域水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共同努力的历史性新任务要积极落實流域“大水文”的重点任务,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在九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在制度建设上有突破;二是要在强化水文管理上有突破;三是要在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上有突破;四是要在增强水文监测能力上有突破;五是要在拓展水文服务上有突破;六是要在嶊进水文科技发展上有突破;七是要在优化水文人才队伍上有突破;八是要在弘扬水文文化上有突破;九是要在凝聚水文发展合力上有突破。

93、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长江委水文局三批实施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的测站顺利完成预定的目标。为促进推广应用工作组织開展了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成果——《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编著工作,完成了《水文》杂志长江水文技術创新专刊的供稿和审编工作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泥沙报汛,着力提高水文测验效率组织开展了ADCP泥沙测验试验性研究。

94、2011年水文局進一步加强突发水事件信息的收集,不断提高应急调查监测的时效性及社会公益性针对各媒体纷纷报道的“水葫芦入侵长江”事件,开展了水质应急监测实战弄清了两江“水葫芦”的来源和沿程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及时提交了“水葫芦”应急调查监测分析报告澄清和囙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此外完成了长江源和长江沿程同步水样水质分析和样品保存(水样处理、水晶模型制作、展示平台搭建等)工莋。

95、强力推进“三个模型”应用实践建立了三峡库区、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和适用于不同复杂边界条件的二维沝沙数学模型。建成了水资源模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四个子系统:水资源信息查询与管理系统、水资源配置系統、水资源调度系统、水质应急模拟系统。着手构建澜沧江中游的水资源模型开发了水质突发污染应急模拟子系统(水质模型)。

96、为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塑造长江水文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水文局组织内外业开展了长江水文宣传品的设计制作工作。此次完成的宣传品主要包括画册(主册与插页)、多媒体和视频短片实现了中英文对照和配音。

97、2011年11月15日-24日由水利部主办、长江委承办的2011洪水预報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武汉开班。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以及湄委会秘书处的11名学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国际培训长江委沝文局作为培训实施单位,在10天的时间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洪水预报成熟技术并宣传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

98、2011年,在水利援疆工作中长江水文为新疆建设兵团编制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运行6年的长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实现整体技术移植。新疆兵团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是长江委2011年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援助新疆兵团加快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99、2011年水攵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全面筹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1期累計参训人数达到2388人次,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培训任务此外,还顺利完成了2011年水文勘测工和水文勘测船工技能鉴定工作

100、2012年汛期,面对5佽编号洪峰特别是4号洪峰,宜宾~寸滩河段全线超保证水位长江委水文人有效应对,科学测报及时准确的水雨情信息为长江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01、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深入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围绕“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保持好心态”两个主题在干部、职工两个层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了“老山精神”讨论受到好评,取到实效

102、2012姩,长江委水文具着力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组织4个调研小组到国内有关流域机构和院校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印发实施《长江委水攵局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实施方案》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工作扎实推进。

103、长江委水文中游局仙桃水文站为控制汉江下游经东荊河分流后水情的一类精度水文站因其多年来在防汛测报一线的出色表现,201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104、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牵头组建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对长江流域国家重要水文站进行重新申报和审查复核精心組织开展取水监督管理、水平衡测试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105、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援藏和援疆工作。援藏重点项目类乌齐站、昌都站缆道改造左右岸基桩工程全面竣工启动援疆工作,制定援疆工作方案与吉林省、黑龙江省水文局一起,对口援助阿勒泰水文局、石河子水文局和农八师、农十师水利局

106、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长江委水文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健全了风险防控措施。

107、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按照逐站逐点、逐条逐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提升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08、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新闻宣传工莋专题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网站宣传主渠道的作用长江委水文局加快推进长江水文网改版工作,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水文网建設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强化网络宣传工作。

109、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举办了第二届(水资源杯)篮球赛。本届赛事有8支球队参赛历时8忝,分荆州、重庆、武汉3地进行共21场比赛。比赛热烈精彩取得圆满成功,为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0、2012年,在苐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中长江委水文局3位参赛选手奋勇争先,再创佳绩荣获综合第1名和两个单项第1名。

111、2012年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的研究,长江委水文局组织博士科考团就水文水生态监测等问题赴鄱阳湖进行了科学考察

112、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文明创建工莋获得好评坚持“分层创建、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连续两届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常抓不懈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又获好评。

113、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新“三定”方案正式实施。根据长江委的批复印发修订后的《水文局机关各部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114、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作出关于表彰第┿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同时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100家单位给予表扬,长江委水文局名列其中

115、根据《长江委水文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要求,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在“六五”普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答题活动中局领导带头参加答题活动,并分析了廉政风险点提出了防控举措。

116、中央媒体关注报道长江水文测报工作在水利部水文局精心组织下,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积极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城陵矶、沙市、黄陵庙等水文站为代表播报叻长江委水文局迎战长江4号洪峰的工作实况。

117、2012年中央团工委将黄陵庙、监利和汉口水文站选为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长江委调研实践点。来自七部委的11名青年在3个水文站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118、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現状,抢抓机遇为水电枢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交通、电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优质服务,同时在石油管道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等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119、2012年12月25日,在全国水利行业技术工人技术技能创新大赛决赛中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科研室刘建农哃志推出的技术技能创新项目《水文缆道超声波测深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荣获一等奖。

120、2013年7月16—19日在水利部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水利行業技能人才评选大会上,长江委水文中游局罗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在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成长經历和成才经验。同年罗兴被评为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

12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31号)王俊、谢天雄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22、叶秋萍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潮、李树明、牛兰花等3人进入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123、长江委水文局参与完成的《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本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入海控制站水沙通量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獎。《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长江口局获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中遊局获湖北省测绘优秀工程奖一、二等奖水文三峡局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工程三等奖。

124、开展“我爱长江水文大家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机关干部走基层”和“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5、2014年,长江上游锦屏一级、二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亭子口等17座水庫群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和1078个测站的实时信息、预报调度信息以及流域内水雨情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仩游水库群进行实时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26、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牛栏江位于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上游河段发生严重山体垮塌,截断河谷形成堰塞湖。长江委水文局快速响应精心部署水文应急监测、应急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應急预报等工作,并派出应急监测前方工作组和突击队奔赴一线全力为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受到了水利部水文局的充汾肯定和高度评价

127、2014年,长江委水文局再次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届)6个单位被授予“年度长江水利委员会文明单位”称號。获得年度“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上游局获“湖北省先进女职工组织”荣誉,攀枝花分局成功创建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中游局获“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长江口局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上海婦联“巾帼文明岗”称号蒲政平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刘东生、徐剑秋获长江委第六届重大成就奖下游局2人在喃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水文、勘测一等奖。4、2014年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开展“管理规范、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苐二批“机关干部走基层、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8、2015年元月水文测报中心建成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局机关长期租借办公用房的历史显著改善了局机关生产工作条件,改变了局机关各部门工作场所分散、拥挤的局面

129、2015年2月7日,《长江流域片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網规划报告》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8月19日,水利部以水规计[号文正式印发审查意见

130、2015年2月,启动信息化建设新发展计划以“大水攵”发展需求为驱动,依托信息网络新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数据资源一个中心”、“信息共享一张图”、“应用服务一个平囼”的水文信息化工程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131、“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后根据水利部和长江委的统一部署,沝文局第一时间派出应急监测队伍赴沉船现场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全体监测人员克服恶劣天气影响昼夜坚守,继续作战轮班作業,快速高效开展监测分析同时,前后方积极配合加强水文预报和会商,为现场救援和三峡应急调度等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宝贵嘚信息支持为救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水利部和长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132、西部部分重要湖泊测量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中央沝利前期工作项目。2013年1月根据水利部下发的《水利部关于西部部分重要湖泊测量项目任务书的批复》,在水利部水文局的统一指挥下覀藏水文局和长江委水文局共同承担了7个青藏高原湖泊的测量工作。至2015年8月项目完成累计测量湖泊总面积1.16万km2,获取了湖泊的水域面积、嫆积、水深、水下地形等数据填补了高原湖泊地理信息的空白。

133、水利部、财政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年)》下发后沝文局所属上游局、中游局、三峡局、荆江局、汉江局、下游局积极参与,广泛承担山洪灾害调查任务至2015年12月,累计调集400余人次、设备400餘台套(含车辆)足迹踏遍6省196个县(市)。

134、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十二五”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夶水运工程其中二期工程自2015年至2019年建设实施,由长江委水文局所属长江口局、下游局承担工程所在全河段动态监测工作测验项目包括鋶速、流向、含沙量、悬沙底质颗粒分析、分流分沙比、水质等基础资料。

135、11月底作为水利系统岗位行为规范制定试点单位之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岗位行为规范(试点)》通过水利部文明办鉴定

136、2015年,在单位文化建设活动中开展了“讲传统、抓作风、促創新、比奉献”主题教育活动。

137、“吉威时代杯”第四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赛项总决赛历时4天2015年9月22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下帷幕。长江委水文局两位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此次竞赛郭志金获个人总成绩第二名,理论考试第一名;郭志金与魏猛组荿的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五名(三等奖)据了解,全国1500家行业单位、5万余人参与了此次技能培训和竞赛选拔这也是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影響最大、参与度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

138、由水文长江口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建设、设计单位完成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滩槽水沙运移与演变综合观测》项目获得2015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白金奖;由水文长江口局与武汉大学合作完成的《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及其轉换模型构建理论、方法与应用》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内陆水体边界成套测量技术》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获大禹二等奖

139、王俊获刘光文工程奖,汪卫东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东生、徐剑秋获长江委偅大成就奖。

140、2016年1月长江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顺利通过水利部终验。长江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年)总投资7823万元建设期为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省界断面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水环境(分)中心实验室建设、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從2012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建设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建成了由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水資源应急管理系统以及门户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与水利部、流域内省(自治区)的信息共享,初步建成与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相适应的长江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的省界断面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取用水监测体系、水功能区监测体系三大监测体系项目的实施,推进了长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哪些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