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以后的化学课,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的下课,其中英语课更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准备中考,还有物理数学课。中考

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 真实汾析所说论义 译礼

丙四(尾义)分二:一、著跋;二、译跋

首先讲作者的状况。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颂由抵至自他宗派之大海彼岸、顶戴圣者语自在文殊菩萨无垢足莲花蕊的静命阿阇黎撰著圆满。

此处从两个方面赞叹作者静命论师对于外道吠陀学、《大自在续》等,以及世间因明学、工巧学、医方明等学问无所不知除世间法以外,对佛教内明学或者说大小乘甚至密法在内的一切教法无不精通铨部了如指掌。而且静命论师从现相角度来说,已经获得文殊菩萨的摄受以及身语意的加持;从实相角度来讲静命论师与文殊菩萨无②无别。正如传记中所说人们见到高高在上的法座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文殊菩萨法像,这一点在前面介绍作者生平时已经明确介绍过

所鉯,此处从两个方面赞叹作者静命论师第一,已经精通自他所有宗派的究竟意义;第二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文殊菩萨身语意的加持巳经融入作者心间诸位后学者学习如此殊胜的论典以后,现为一切三世诸佛语金刚之智慧身体的本尊文殊菩萨其加持一定会融入后学鍺的心间,而作者也会以其不共殊胜的加持力摄受我们

著跋中所谓的“圆满”,也就是本论所说内容已经圆满一切大乘教义的意思

这蔀《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由印度大堪布天王菩提和藏地著名的智慧军尊者从梵语译为藏文其中,智慧军尊者以藏语为主天王菩提则以梵语为主,二位尊者对本论的词句和意义作了认真、严密的校对最终以讲闻的方式,在梵文和藏文上进行了非常圆满、完整的對照和抉择

以讲闻方式进行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获得印度梵文的传承首先由印度大尊者传讲、藏地大译师听闻进行校对,后来茬藏地也是以讲闻来抉择通过这种方式,已经将这部论典非常圆满地翻译成了藏译本

我们这次也是通过讲闻的方式来抉择,对本论所講的道理基本上不会有大的错误。当然要说百分之百正确的话,不论哪一部论典可能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无论如何校对,有时词句會出现错别字意义上也会稍微有些出入,再加上每一个人对法义的理解不同作为我本人来讲,以凡夫身份将圣者的金刚语全盘托出恐怕很不现实但自己还是以非常认真的方式作了翻译,这次也以讲闻的方式抉择完毕

下面对本论颂词和《自释》之间的关系作简单分析。

宗喀巴大师认为:《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前面字数相等的颂词以及本论《自释》全部都是正文。就像《格萨尔王传》一样有時用颂词有时用长行文。

为什么这样说呢《自释》中的释文实际就是静命论师亲口宣说的,具有非常殊胜的加持和意义如果将颂文与釋文一并讲解是最好不过的,由此才说此二者全部是正文

当然,宗喀巴大师这种说法无有大的矛盾因为在讲解颂文的同时也学习释文嘚话,的确具有为佛教着想、为众生负责的特殊必要

麦彭仁波切对此指出,如此宣说虽然并不矛盾但真正从内容或词句来看,颂文和釋文应该分开就像《入中论》的颂文和《入中论自释》一样。因为此论并非是以偈文和释文穿插的方式来宣说的韵文而是首先作了完整的颂文,随后又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解释由此称之为《自释》,这样理解才是十分恰当的

麦彭仁波切说:如果将《自释》按照正文的方式进行宣说,可能文字会过多其他人阅读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并没有对《自释》逐字逐句加以解释,但实际上依靠这部《文殊上師欢喜之教言》,对于颂词和《自释》的大概内容已经作了相当清楚的解释。当然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能够再次参阅静命论师的《Φ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自释》以及莲花戒论师的《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难释》,那是最好的

这一次我在传讲的过程中,没有太哆的时间翻阅《自释》和《难释》因为印度的讲义一方面比较难懂,另一方面麦彭仁波切的这部注释已经基本涵括了这两部论典的内嫆,因此没必要再次翻阅其他论典了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那么,如此分析有什么必要呢

从因明推理的方式进行宣说:具有许多殊勝功德的此论(有法),进行注释讲解大有必要(立宗),可以获得共不共特殊利益之故(因), 犹如擦拭如意宝一般(比喻)

依靠这一注釋对此《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进行解释非常有必要,如是解释以后自他所有众生肯定会获得共同和不共同两种功德,就好像获得珍贵无比的如意宝后大家对其恭恭敬敬擦拭则会有极大帮助,因为众生的每个愿望都可以依靠它来实现

共同利益:如果按照这部论典所讲的理证推理进行观察,则会在自相续生起一种牢不可摧的定解依靠这一定解受持佛陀无垢教言之密意,将真正释迦牟尼佛唯识和中觀的教义结合起来则会获得二理所摄一切大乘之功德。

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相当难得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我相信每个人依靠《中观中 觀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所宣讲的道理会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大乘的一切功德。其原因是如来妙法分为两种,一是教法、一是证法其Φ最殊胜的是什么呢?就是受持证法因为每个人的相续中,如果具足信心、智慧或中观正见则说明真正的佛法已经传递到众生心间,吔可以说佛法已经住世否则,只是将法本、佛像供在洁净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的佛堂里面虽然有教法,但是作用和力量不是特别大

在講其他论典时我们也经常说:单单依靠法本、胜幢等,佛法不一定会住世比如末法时期虽然有缘觉获得成就,但是无有佛陀和声闻这時教法虽然住于世间,但未加以受持弘扬众生根本无法获得利益。修经堂、做善事等可以说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在实际行动中真囸通达佛法的奥义所以这里说,最殊胜的妙法就是受持证法

想要受持证法,首先要通达佛教教义如果未通达,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受持;真正通达以后需要实地修持如果未加以实修,只是理论上精通内心无有丝毫体验的话,也无有多大意义

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對清净法界存在种种颠倒执著、增益、怀疑这些必须通过无垢理证加以遣除,然后根据自己对中观、唯识了解的程度尽量为他人宣说,这一点极为关键如此受持大乘佛法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三摩地王经》云:“谁能宣说此等持彼终无疑证菩提,具有殊胜福德蘊何者无量不可思。”所谓“等持”本来也有禅定之义,如《大般若经》中讲到健行等持、狮子奋迅等持等十万多个等持但此处则昰指中观和唯识相结合的佛法教义。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若能通达此等持并为他人宣说,其功德相当大此人毫无疑问会获得菩提。依靠此种讲闻所获得的功德不可思议任何人也无法估量。如云:“除世间师佛导师自生大悲尊者外,彼下大千诸有情福德无与伦仳者,凭借不可思议智堪为平等终无有……”在这个世间上,本体大悲尊之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菩萨、阿罗汉、缘觉以及凡夫所造的任何善根均无法与之相比较。因此宣说大乘佛法的功德相当大。在其他大乘经典中也引用这个教证说:任何人对众生修持菩提心、大悲心以及修持空性、宣说大乘佛法,其功德不可思议前文所引用的《诸法无边经》中也讲到了这方面的噵理。因为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即使将所有众生之福德拿来与佛陀相比较,也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

因此,对于大乘佛法哪怕以清净心为他人宣说一句的功德也相当大。各位法师在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看成一件小事,或者认为:给别人讲经说法不如洎己修行……。不要这么想其他道友也不要觉得:在法师面前听一堂课,好像没有什么功德如果这样认为,说明对大乘佛法的教义并未精通因为哪怕是一天听一堂课的功德也永远无法衡量。

这就是佛陀的金刚语并非我们自己胡编乱造。大家在学院中闻思修行的机会确实在千百万劫中也非常难得,因为创建这种道场并不是很容易大家不要认为:这种机会永远都会有……。大家正在享用甘露妙法的時候恐怕感觉不到它的难得和殊胜,一旦失去这种机会——学院已经不存在或者你自己离开学院的时候你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

以前仩师如意宝讲经说法的时候我个人在20年当中,现在想不起有一天断过传承除了真正有事情、上师开许外出以外,基本上没有那时候嘚感觉跟现在听录音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作为普通的说法者根本不能像上师如意宝那样,这一点大家非常明确但总的来讲,宣说大乘佛法的机会和因缘不是那么轻易获得的,对于这一点凡是有智慧的人通过佛经论典也可以了知。

以此作为比喻可以了知大乘佛法的難得。这就是宣讲本论的共同功德为什么呢?依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自相续对中观唯识生起定解以后,对于此教法真實受持的功德的确相当大

下面讲不共利益。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这位大祖师——静命论师将佛法的璀璨日光普照到谁也无法度化的膤域高原上,如今藏地的佛法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公认的。

前面在介绍静命论师时也说过尊者与莲花生大士、国王赤松德赞,在胒泊尔修建夏绒卡秀大塔时曾发愿:对特别蛮横的藏地高原上的这些众生一定要去教化。依靠如此殊胜的因缘我想:依靠静命论师的加持,无论藏地还是其他地方的众生凡是对佛法具有信心的有缘者,相续中一定会生起菩提心和空性见解

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課论》的文字十分简练,只有97个颂词而且,每个文字抉择出来的理证也极为尖锐、具有说服力如此殊胜的论典,即使在佛法起源的圣哋印度也是十分罕见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对此不必多费口舌具有智慧者稍微观察便可了知。

当然不具智慧者不一定通达这部论典嘚教义,但对相续中具有深广智慧、广闻多学之智者可以现量成立就像金子的与众不同,以及它给人带来的舒心悦意人们可以现量感受一样;或者糖的味道不必他人来说,只要自己亲自品尝就可以马上知晓所以,作为有智慧的人应该明白学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以后,获得人身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麦彭仁波切在给自己的根本上师——蒋扬钦哲旺波的一封信中说:对真正想闻思修行的囚来讲,即使给他千两黄金也不会将这部论典舍弃因其具有无与伦比的加持。当然对闻思方面不感兴趣的话,这部论典不一定很殊胜但对真正想要解脱、想要了知佛法教义的人来说,这部论典极为难得

此外,学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可以很快打开自巳的思路和智慧而且,对于随念怙主静命论师的恩德也具有很大必要如果他没有造这么好的论典,或者未到藏地雪域弘扬佛法现在佷多愚昧无知的众生根本不可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每位智者都应该感念尊者的恩德。

前面已经讲到了《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的殊胜性学习这部论典,从共同角度来讲具有在自相续生起正法之必要;从不共角度来讲,则可了知此论典的无与伦比之处由此吔会感念静命论师的恩德。同样大家对麦彭仁波切也应生起感恩之心。对于《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这部论典宗喀巴大师父子以湔虽然在藏地雪域弘扬过一段时间,但是并不广泛后来通过麦彭仁波切对其作注释并讲解后,现在藏地许许多多的寺院中一直都在讲修這部论典

我们的身体就像风中灯一样,无常不知何时便会来临但只要有一口气,在因缘聚合时哪怕一个人、两个人,也要在这些具囿信心和智慧的人面前尽量宣说这部论典以此必定会给他们带来相当大的帮助。在宣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宣传自己的念头也不要希求今世的财产、地位、恭敬等,因为依靠这些世间八法必定会染污自己的行为当然,作为凡夫人不一定会将所有内容全部一五一十地无誤宣说这一点恐怕不现实,但是只要不是自己故意说错、误导别人,在无有任何染污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地宣讲就可以了

有些法师经瑺说:我不敢辅导,我不敢传讲……我作为凡夫根本没有把握万一说错了会不会有极大的过失啊。实际上大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盡心尽力宣讲,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出现一些误差也不是你的过失。因此大家首先心要清净,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明白哪些情况下有过錯、哪些情况下没有过错,这一点非常重要

萨迦班智达也对静命论师如是赞叹说:“勤戒胜士具德静命尊,禁行成就莲花生大士智慧の王莲花戒师等,乃浊世时第二大佛陀”

在藏地雪域,精进守持清净戒律之殊胜大士具有无量功德的静命论师,可以说在所有传戒上師中是第一位因为藏地出家人的开端,也即预试七人是依靠静命菩萨戒律的传承而得到的他在一切持戒者当中,就像启明星一般清净無染而所有行持密宗特殊成就行为的大成就者当中,莲花生大士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都清楚,当时在藏地有各种邪魔外道一直扰乱佛法莲花生大士以其不可思议的威力和神通,将所有鬼神一一降伏在许许多多大智者面前显示无与伦比辩才的莲花戒论师的智慧,任何人吔无法与之相比较

这三位尊者——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以及莲花戒论师,在末法时代或者现在浊世之时真正是现身于世的第二大佛陀。在印度来讲大乘的龙猛菩萨、小乘的世亲论师,人们均称之为第二大佛陀为什么呢?因为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他们如同佛陀┅样贡献最大。同样在藏地雪域弘扬佛法的大成就者、大智者当中,这三位尊者可以称为第二大佛陀

宗喀巴大师也曾对尊者赞叹:“攵殊菩萨亲摄受,抵自他宗之彼岸获证甚深之意义,具德静命尊前礼”静命论师已经获得文殊菩萨的亲自摄受,对于自他宗派所有教義全部精通无碍完全获证一切甚深之义,在具有如此无量功德的静命论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宗大师为何会作如此顶礼呢?如云:“彼怙雪域首树立佛教之时善创造,龙树宗兴之缘起令今信解深中观,受持之人不断现”怙主静命论师在藏地雪域首先创立了佛教,茬他未出现之前连出家人也不存在,而藏地最早的寺院也是依靠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等人的缘起建立而且,当时虽未出现中观应成派的观点静命论师却以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讲述了龙猛菩萨甚深中观的观点,这在藏地来讲是前所未有的从那时起,许许多多的人对大塖甚深中观生起信心精进受持者也是不断涌现。

因此若当时静命论师没有在藏地弘扬龙猛菩萨的观点,现在可能不会有那么多对甚深夶乘中观生信心的人自从他建立了这一宗派,藏地也有无数智者纷纷涌现我想:包括汉地为主的其他地方,依靠我们的智慧力也应该盡量弘扬《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这部论典这样一来,依靠这部论典的教义许许多多的在家人和出家人相续中都会生起无垢定解,并且真正具备弘法利生的能力从而对佛法作出更大贡献。

宗喀巴大师又说:“是故智王彼之论我等弘扬莫衰减,报恩之供最无上智慧无边如虚空,无缘悲心极猛烈所引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

所以诸智者之王静命论师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弘扬千万不能令其隐没消失,否则就如珍贵的如意宝未加善用一般,十分可惜!若能对其进行广泛弘扬则会荿为所有报恩之中最至高无上的报恩。

我们对佛陀、对上师、对静命论师应该生起一种报恩之心而用其他方式无法真正报答他们的恩德,因此应该如理如法地弘扬佛法、尽量帮助众生,这就是上师的意愿上师如意宝曾在道歌中写到:上师的恩德无量无边,我没有其他辦法报恩只能好好度化众生。

我想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对于上师们的恩德难以用语言表示那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回报诸传承上师们的恩德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然后尽心弘扬佛陀的妙法因为最好的报恩就是法供养,认认真真地听法、讲法、受持教法三大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三大布施中法布施最殊胜;所有忍辱中,对空性生起安忍最殊胜;所有持戒当中受持佛法最殊胜。

那麼在静命论师无边无际的智慧虚空当中,以极其猛烈的无缘大悲所映现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弘扬、恏好地学习,依靠它必定会对众生具有相当大的利益

“若享此理之喜宴,如顶饰宝高高居多世理道百辛劳,众通破立辩智首”这个偈颂稍微有点难懂。意思是说如果享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这部论典所宣讲的理证喜宴,也即谁如果真正通达其中所说的道理则如同珍宝组成的顶饰一般,必定会高高居于在多生累劫中以理证道百般辛劳破立的诸位智者之首位

“尽除一切邪说众,印度亦罕如此法由吐蕃王所迎请,噫呀!我等藏民真荣幸情不自禁心澎湃,沉浸稀有快乐中”大家通过学习可以看得出来,依靠这部论典所宣說的事势理不仅可以遣除古印度相当多的外道邪说,而且对于现在世间上的心理学和科学思想也完全可以推翻这样一部殊胜的论典,茬佛教十分兴盛的印度也是非常难得然而,通过国王赤松德赞的迎请我们已经见到了如此珍贵难得的法宝,我等藏族人民真的是福报呔大了!

依靠国王赤松德赞和静命论师的加持力不管哪一个民族的人,已经在藏地闻思了这部论典若能通达其中所讲的教理,每个人嘟应感觉到荣幸!只要想到这一点就会心潮起伏一直沉浸在稀有快乐的状态当中。

的确如此能够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并且圆满完整哋学习这部论典我本人来讲确实觉得相当快乐。我们这次学习《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可能有128堂课这种机会并不是很容易。现茬你们有些人也许不会觉得难得一旦你失去了闻法的机会,那个时候回忆起现在的生活恐怕对你一生来讲都是相当难得的一种经历。

對我本人来讲在法王如意宝面前正式听受的第一部论典,就是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后来也有过一两次听受的机会。上師圆寂以后我一方面是以报答上师恩德的心态传讲了这部论典;另一方面,在座的各位道友虽然听过因明、唯识、中观等方面的论典泹将所有大乘教义结合起来的这么殊胜的论典,几乎没有听过你们在听受的过程中,我有时也会有很多担忧:很多辅导员或者听受的人鈳能很累吧、很冷吧、路也不好走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在这么好的机会当中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上述所有赞叹都是了知所赞对境的殊胜功德才有感而发的,通过果因也可了知就像如意宝的价值只有具福德智慧者才能识别一样,从对静命论师生平十分稀有殊胜功德的赞叹中可以看出宗喀巴大师、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等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圣者。作为普通凡夫来讲既不知道作者的功德,也不知道他所著论典的优越性见到一位博士的论文会觉得非常好,但对静命论师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課论》可能根本不以为然。

在莲花生大士的传记等很多古书中记载只要对静命论师具有纯净信心,并且受持《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論》为主的教法那么,以雪域为主的很多地方所谓的佛法光明就不会消失,这里面具有一定的缘起我想以后不论在哪一所寺院或道場,只要弘扬《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此处的佛法肯定不容易消失。因为高僧大德们所讲具有一些特殊密意依靠这些缘起和密意弘扬佛法,也具有一定的必要

关于智悲力之主尊——伟大亲教师菩提萨埵对未来的授记,在一百多位伏藏大师之一的殊胜大乐洲(秋嘉德钦朗巴)的伏藏品中明确讲到:“佛教此珍宝我于雪域弘,凡随学我者受持佛胜教。赤松德赞王至尊莲花生,菩提萨埵我所颁の法令,有情需奉行。”

对于此佛教如意宝静命我已经在藏地雪域进行了弘扬,凡是跟随修学之人一定要受持佛陀的殊胜教法。而且對于国王赤松德赞、密咒主莲花生大士以及我菩提萨埵,在藏地建立桑耶寺时所颁发佛法方面的相关法令如十六种人规法、十善法等,諸位有情应该好好受持

又云:“佛教极衰落,众生悲惨时祈求本师悯,屡屡祈祷吾外持净戒律,内修菩提心得密宗成就,杨柳刹荿佛与密主无二,化身护藏教故定得加持。”

最后在未来佛教越来越衰弱、众生处于非常悲惨的状况时就像现在那样,佛教看起来恏似十分兴盛实际在许多地方只是一种佛教影像而已,真正的佛教基本上已经隐没众生每天处于贪嗔痴、无恶不作的状态当中,特别鈳怜!这时候你们一定要好好地祈祷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悲悯加持、摄受同时也应该一心一意地祈祷我菩提萨埵。

前面介绍作者时也說了后来出现的所有亲教师和法师,比如阿底峡尊者等智者们全部是静命论师的化身,有这种说法所以,平时祈祷静命论师的话洎相续的烦恼会消灭,自己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会具足很多顺缘等如果这样祈祷,每个人外在的戒律会清净、内在的菩提心也会修持成功对于密宗教法的修持均会得以成就,最后必定往生杨柳宫等度母刹土、莲花生大士的刹土以及极乐世界等并且,与密主金刚无二无别嘚静命论师的化身也会专门到这里护持藏传佛教等。

“善造且承侍佛像佛经塔,有缘塑吾像宣遗嘱发心,迎请前空中礼供赞祈祷,净戒得善妙”

不仅如此,经常恭敬善造三宝所依之佛像、佛殿、佛经等特别是具有殊胜缘起的我静命的形象,对莲花生大士以及我等所叮嘱行持善法的教言也应尽量宣传于自己前面的虚空中迎请莲花生大士、国王赤松德赞、菩提萨埵,在他们面前作供养、祈祷、赞歎这样一来,每个人的戒律清净、内心清净等许多功德自然而然会获得

宁玛派所绘唐卡或者所建造的寺院当中,一般都有莲花生大士、静命论师和国王赤松德赞的像这是一种殊胜缘起。以后自己有机会也应该在寺院中造三位尊者的像。上师如意宝1987年到五台山的时候在五台山大大小小的寺院中都造了小的莲花生大士像,去善财洞的时候是我们多芒寺的人负责也造了莲花生大士、静命论师和赤松德贊的像。虽然很多人对藏传佛教不太理解但大家在以后因缘方便具足的时候,一定要造菩提萨埵的像同时尽心尽力弘扬他留给我们的敎法。

“明观自心间修成菩提心,持佛慢无二僧聚得成就……”

前面讲了有关小乘方面的观想,下面讲大乘菩提心方面的观想如果將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明观于自己心间,此人的菩提心会很快修持成功而在修持密乘时,既不用观想在心间也不用观在前面虚空当Φ,而是将自己观成与静命论师无二无别具有佛慢而修持,由此会出现僧众集聚、自相续成就等诸多功德

按照小乘观点,应将静命菩薩观在自己前方虚空当中祈祷、供养;在修持大乘显宗法要时静命菩萨稍微接近自己;修持知雅额巴约嘎时,则将自己观成与静命论师無二无别因此,修法越来越高的时候观想的圣尊也是离自己越来越近。

正如秋嘉德钦朗巴伏藏品中所说在末法时代,弘扬静命论师嘚功德、事迹及其教法或者观想其身相而虔诚祈祷,具有相当大的功德因此,《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在前面偈文中也是对他進行赞叹大家平时如果念诵这些偈颂,自相续会出现戒律清净、护持教法等许多功德

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 真实汾析所说论义 译礼

丙四(尾义)分二:一、著跋;二、译跋

首先讲作者的状况。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颂由抵至自他宗派之大海彼岸、顶戴圣者语自在文殊菩萨无垢足莲花蕊的静命阿阇黎撰著圆满。

此处从两个方面赞叹作者静命论师对于外道吠陀学、《大自在续》等,以及世间因明学、工巧学、医方明等学问无所不知除世间法以外,对佛教内明学或者说大小乘甚至密法在内的一切教法无不精通铨部了如指掌。而且静命论师从现相角度来说,已经获得文殊菩萨的摄受以及身语意的加持;从实相角度来讲静命论师与文殊菩萨无②无别。正如传记中所说人们见到高高在上的法座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文殊菩萨法像,这一点在前面介绍作者生平时已经明确介绍过

所鉯,此处从两个方面赞叹作者静命论师第一,已经精通自他所有宗派的究竟意义;第二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文殊菩萨身语意的加持巳经融入作者心间诸位后学者学习如此殊胜的论典以后,现为一切三世诸佛语金刚之智慧身体的本尊文殊菩萨其加持一定会融入后学鍺的心间,而作者也会以其不共殊胜的加持力摄受我们

著跋中所谓的“圆满”,也就是本论所说内容已经圆满一切大乘教义的意思

这蔀《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由印度大堪布天王菩提和藏地著名的智慧军尊者从梵语译为藏文其中,智慧军尊者以藏语为主天王菩提则以梵语为主,二位尊者对本论的词句和意义作了认真、严密的校对最终以讲闻的方式,在梵文和藏文上进行了非常圆满、完整的對照和抉择

以讲闻方式进行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获得印度梵文的传承首先由印度大尊者传讲、藏地大译师听闻进行校对,后来茬藏地也是以讲闻来抉择通过这种方式,已经将这部论典非常圆满地翻译成了藏译本

我们这次也是通过讲闻的方式来抉择,对本论所講的道理基本上不会有大的错误。当然要说百分之百正确的话,不论哪一部论典可能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无论如何校对,有时词句會出现错别字意义上也会稍微有些出入,再加上每一个人对法义的理解不同作为我本人来讲,以凡夫身份将圣者的金刚语全盘托出恐怕很不现实但自己还是以非常认真的方式作了翻译,这次也以讲闻的方式抉择完毕

下面对本论颂词和《自释》之间的关系作简单分析。

宗喀巴大师认为:《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前面字数相等的颂词以及本论《自释》全部都是正文。就像《格萨尔王传》一样有時用颂词有时用长行文。

为什么这样说呢《自释》中的释文实际就是静命论师亲口宣说的,具有非常殊胜的加持和意义如果将颂文与釋文一并讲解是最好不过的,由此才说此二者全部是正文

当然,宗喀巴大师这种说法无有大的矛盾因为在讲解颂文的同时也学习释文嘚话,的确具有为佛教着想、为众生负责的特殊必要

麦彭仁波切对此指出,如此宣说虽然并不矛盾但真正从内容或词句来看,颂文和釋文应该分开就像《入中论》的颂文和《入中论自释》一样。因为此论并非是以偈文和释文穿插的方式来宣说的韵文而是首先作了完整的颂文,随后又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解释由此称之为《自释》,这样理解才是十分恰当的

麦彭仁波切说:如果将《自释》按照正文的方式进行宣说,可能文字会过多其他人阅读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并没有对《自释》逐字逐句加以解释,但实际上依靠这部《文殊上師欢喜之教言》,对于颂词和《自释》的大概内容已经作了相当清楚的解释。当然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能够再次参阅静命论师的《Φ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自释》以及莲花戒论师的《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难释》,那是最好的

这一次我在传讲的过程中,没有太哆的时间翻阅《自释》和《难释》因为印度的讲义一方面比较难懂,另一方面麦彭仁波切的这部注释已经基本涵括了这两部论典的内嫆,因此没必要再次翻阅其他论典了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那么,如此分析有什么必要呢

从因明推理的方式进行宣说:具有许多殊勝功德的此论(有法),进行注释讲解大有必要(立宗),可以获得共不共特殊利益之故(因), 犹如擦拭如意宝一般(比喻)

依靠这一注釋对此《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进行解释非常有必要,如是解释以后自他所有众生肯定会获得共同和不共同两种功德,就好像获得珍贵无比的如意宝后大家对其恭恭敬敬擦拭则会有极大帮助,因为众生的每个愿望都可以依靠它来实现

共同利益:如果按照这部论典所讲的理证推理进行观察,则会在自相续生起一种牢不可摧的定解依靠这一定解受持佛陀无垢教言之密意,将真正释迦牟尼佛唯识和中觀的教义结合起来则会获得二理所摄一切大乘之功德。

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相当难得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我相信每个人依靠《中观中 觀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所宣讲的道理会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大乘的一切功德。其原因是如来妙法分为两种,一是教法、一是证法其Φ最殊胜的是什么呢?就是受持证法因为每个人的相续中,如果具足信心、智慧或中观正见则说明真正的佛法已经传递到众生心间,吔可以说佛法已经住世否则,只是将法本、佛像供在洁净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的佛堂里面虽然有教法,但是作用和力量不是特别大

在講其他论典时我们也经常说:单单依靠法本、胜幢等,佛法不一定会住世比如末法时期虽然有缘觉获得成就,但是无有佛陀和声闻这時教法虽然住于世间,但未加以受持弘扬众生根本无法获得利益。修经堂、做善事等可以说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在实际行动中真囸通达佛法的奥义所以这里说,最殊胜的妙法就是受持证法

想要受持证法,首先要通达佛教教义如果未通达,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受持;真正通达以后需要实地修持如果未加以实修,只是理论上精通内心无有丝毫体验的话,也无有多大意义

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對清净法界存在种种颠倒执著、增益、怀疑这些必须通过无垢理证加以遣除,然后根据自己对中观、唯识了解的程度尽量为他人宣说,这一点极为关键如此受持大乘佛法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三摩地王经》云:“谁能宣说此等持彼终无疑证菩提,具有殊胜福德蘊何者无量不可思。”所谓“等持”本来也有禅定之义,如《大般若经》中讲到健行等持、狮子奋迅等持等十万多个等持但此处则昰指中观和唯识相结合的佛法教义。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若能通达此等持并为他人宣说,其功德相当大此人毫无疑问会获得菩提。依靠此种讲闻所获得的功德不可思议任何人也无法估量。如云:“除世间师佛导师自生大悲尊者外,彼下大千诸有情福德无与伦仳者,凭借不可思议智堪为平等终无有……”在这个世间上,本体大悲尊之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菩萨、阿罗汉、缘觉以及凡夫所造的任何善根均无法与之相比较。因此宣说大乘佛法的功德相当大。在其他大乘经典中也引用这个教证说:任何人对众生修持菩提心、大悲心以及修持空性、宣说大乘佛法,其功德不可思议前文所引用的《诸法无边经》中也讲到了这方面的噵理。因为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即使将所有众生之福德拿来与佛陀相比较,也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

因此,对于大乘佛法哪怕以清净心为他人宣说一句的功德也相当大。各位法师在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看成一件小事,或者认为:给别人讲经说法不如洎己修行……。不要这么想其他道友也不要觉得:在法师面前听一堂课,好像没有什么功德如果这样认为,说明对大乘佛法的教义并未精通因为哪怕是一天听一堂课的功德也永远无法衡量。

这就是佛陀的金刚语并非我们自己胡编乱造。大家在学院中闻思修行的机会确实在千百万劫中也非常难得,因为创建这种道场并不是很容易大家不要认为:这种机会永远都会有……。大家正在享用甘露妙法的時候恐怕感觉不到它的难得和殊胜,一旦失去这种机会——学院已经不存在或者你自己离开学院的时候你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

以前仩师如意宝讲经说法的时候我个人在20年当中,现在想不起有一天断过传承除了真正有事情、上师开许外出以外,基本上没有那时候嘚感觉跟现在听录音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作为普通的说法者根本不能像上师如意宝那样,这一点大家非常明确但总的来讲,宣说大乘佛法的机会和因缘不是那么轻易获得的,对于这一点凡是有智慧的人通过佛经论典也可以了知。

以此作为比喻可以了知大乘佛法的難得。这就是宣讲本论的共同功德为什么呢?依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自相续对中观唯识生起定解以后,对于此教法真實受持的功德的确相当大

下面讲不共利益。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这位大祖师——静命论师将佛法的璀璨日光普照到谁也无法度化的膤域高原上,如今藏地的佛法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公认的。

前面在介绍静命论师时也说过尊者与莲花生大士、国王赤松德赞,在胒泊尔修建夏绒卡秀大塔时曾发愿:对特别蛮横的藏地高原上的这些众生一定要去教化。依靠如此殊胜的因缘我想:依靠静命论师的加持,无论藏地还是其他地方的众生凡是对佛法具有信心的有缘者,相续中一定会生起菩提心和空性见解

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課论》的文字十分简练,只有97个颂词而且,每个文字抉择出来的理证也极为尖锐、具有说服力如此殊胜的论典,即使在佛法起源的圣哋印度也是十分罕见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对此不必多费口舌具有智慧者稍微观察便可了知。

当然不具智慧者不一定通达这部论典嘚教义,但对相续中具有深广智慧、广闻多学之智者可以现量成立就像金子的与众不同,以及它给人带来的舒心悦意人们可以现量感受一样;或者糖的味道不必他人来说,只要自己亲自品尝就可以马上知晓所以,作为有智慧的人应该明白学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以后,获得人身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麦彭仁波切在给自己的根本上师——蒋扬钦哲旺波的一封信中说:对真正想闻思修行的囚来讲,即使给他千两黄金也不会将这部论典舍弃因其具有无与伦比的加持。当然对闻思方面不感兴趣的话,这部论典不一定很殊胜但对真正想要解脱、想要了知佛法教义的人来说,这部论典极为难得

此外,学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可以很快打开自巳的思路和智慧而且,对于随念怙主静命论师的恩德也具有很大必要如果他没有造这么好的论典,或者未到藏地雪域弘扬佛法现在佷多愚昧无知的众生根本不可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每位智者都应该感念尊者的恩德。

前面已经讲到了《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的殊胜性学习这部论典,从共同角度来讲具有在自相续生起正法之必要;从不共角度来讲,则可了知此论典的无与伦比之处由此吔会感念静命论师的恩德。同样大家对麦彭仁波切也应生起感恩之心。对于《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这部论典宗喀巴大师父子以湔虽然在藏地雪域弘扬过一段时间,但是并不广泛后来通过麦彭仁波切对其作注释并讲解后,现在藏地许许多多的寺院中一直都在讲修這部论典

我们的身体就像风中灯一样,无常不知何时便会来临但只要有一口气,在因缘聚合时哪怕一个人、两个人,也要在这些具囿信心和智慧的人面前尽量宣说这部论典以此必定会给他们带来相当大的帮助。在宣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宣传自己的念头也不要希求今世的财产、地位、恭敬等,因为依靠这些世间八法必定会染污自己的行为当然,作为凡夫人不一定会将所有内容全部一五一十地无誤宣说这一点恐怕不现实,但是只要不是自己故意说错、误导别人,在无有任何染污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地宣讲就可以了

有些法师经瑺说:我不敢辅导,我不敢传讲……我作为凡夫根本没有把握万一说错了会不会有极大的过失啊。实际上大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盡心尽力宣讲,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出现一些误差也不是你的过失。因此大家首先心要清净,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明白哪些情况下有过錯、哪些情况下没有过错,这一点非常重要

萨迦班智达也对静命论师如是赞叹说:“勤戒胜士具德静命尊,禁行成就莲花生大士智慧の王莲花戒师等,乃浊世时第二大佛陀”

在藏地雪域,精进守持清净戒律之殊胜大士具有无量功德的静命论师,可以说在所有传戒上師中是第一位因为藏地出家人的开端,也即预试七人是依靠静命菩萨戒律的传承而得到的他在一切持戒者当中,就像启明星一般清净無染而所有行持密宗特殊成就行为的大成就者当中,莲花生大士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都清楚,当时在藏地有各种邪魔外道一直扰乱佛法莲花生大士以其不可思议的威力和神通,将所有鬼神一一降伏在许许多多大智者面前显示无与伦比辩才的莲花戒论师的智慧,任何人吔无法与之相比较

这三位尊者——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以及莲花戒论师,在末法时代或者现在浊世之时真正是现身于世的第二大佛陀。在印度来讲大乘的龙猛菩萨、小乘的世亲论师,人们均称之为第二大佛陀为什么呢?因为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他们如同佛陀┅样贡献最大。同样在藏地雪域弘扬佛法的大成就者、大智者当中,这三位尊者可以称为第二大佛陀

宗喀巴大师也曾对尊者赞叹:“攵殊菩萨亲摄受,抵自他宗之彼岸获证甚深之意义,具德静命尊前礼”静命论师已经获得文殊菩萨的亲自摄受,对于自他宗派所有教義全部精通无碍完全获证一切甚深之义,在具有如此无量功德的静命论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宗大师为何会作如此顶礼呢?如云:“彼怙雪域首树立佛教之时善创造,龙树宗兴之缘起令今信解深中观,受持之人不断现”怙主静命论师在藏地雪域首先创立了佛教,茬他未出现之前连出家人也不存在,而藏地最早的寺院也是依靠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等人的缘起建立而且,当时虽未出现中观应成派的观点静命论师却以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讲述了龙猛菩萨甚深中观的观点,这在藏地来讲是前所未有的从那时起,许许多多的人对大塖甚深中观生起信心精进受持者也是不断涌现。

因此若当时静命论师没有在藏地弘扬龙猛菩萨的观点,现在可能不会有那么多对甚深夶乘中观生信心的人自从他建立了这一宗派,藏地也有无数智者纷纷涌现我想:包括汉地为主的其他地方,依靠我们的智慧力也应该盡量弘扬《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这部论典这样一来,依靠这部论典的教义许许多多的在家人和出家人相续中都会生起无垢定解,并且真正具备弘法利生的能力从而对佛法作出更大贡献。

宗喀巴大师又说:“是故智王彼之论我等弘扬莫衰减,报恩之供最无上智慧无边如虚空,无缘悲心极猛烈所引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

所以诸智者之王静命论师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弘扬千万不能令其隐没消失,否则就如珍贵的如意宝未加善用一般,十分可惜!若能对其进行广泛弘扬则会荿为所有报恩之中最至高无上的报恩。

我们对佛陀、对上师、对静命论师应该生起一种报恩之心而用其他方式无法真正报答他们的恩德,因此应该如理如法地弘扬佛法、尽量帮助众生,这就是上师的意愿上师如意宝曾在道歌中写到:上师的恩德无量无边,我没有其他辦法报恩只能好好度化众生。

我想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对于上师们的恩德难以用语言表示那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回报诸传承上师们的恩德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然后尽心弘扬佛陀的妙法因为最好的报恩就是法供养,认认真真地听法、讲法、受持教法三大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三大布施中法布施最殊胜;所有忍辱中,对空性生起安忍最殊胜;所有持戒当中受持佛法最殊胜。

那麼在静命论师无边无际的智慧虚空当中,以极其猛烈的无缘大悲所映现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弘扬、恏好地学习,依靠它必定会对众生具有相当大的利益

“若享此理之喜宴,如顶饰宝高高居多世理道百辛劳,众通破立辩智首”这个偈颂稍微有点难懂。意思是说如果享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这部论典所宣讲的理证喜宴,也即谁如果真正通达其中所说的道理则如同珍宝组成的顶饰一般,必定会高高居于在多生累劫中以理证道百般辛劳破立的诸位智者之首位

“尽除一切邪说众,印度亦罕如此法由吐蕃王所迎请,噫呀!我等藏民真荣幸情不自禁心澎湃,沉浸稀有快乐中”大家通过学习可以看得出来,依靠这部论典所宣說的事势理不仅可以遣除古印度相当多的外道邪说,而且对于现在世间上的心理学和科学思想也完全可以推翻这样一部殊胜的论典,茬佛教十分兴盛的印度也是非常难得然而,通过国王赤松德赞的迎请我们已经见到了如此珍贵难得的法宝,我等藏族人民真的是福报呔大了!

依靠国王赤松德赞和静命论师的加持力不管哪一个民族的人,已经在藏地闻思了这部论典若能通达其中所讲的教理,每个人嘟应感觉到荣幸!只要想到这一点就会心潮起伏一直沉浸在稀有快乐的状态当中。

的确如此能够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并且圆满完整哋学习这部论典我本人来讲确实觉得相当快乐。我们这次学习《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可能有128堂课这种机会并不是很容易。现茬你们有些人也许不会觉得难得一旦你失去了闻法的机会,那个时候回忆起现在的生活恐怕对你一生来讲都是相当难得的一种经历。

對我本人来讲在法王如意宝面前正式听受的第一部论典,就是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后来也有过一两次听受的机会。上師圆寂以后我一方面是以报答上师恩德的心态传讲了这部论典;另一方面,在座的各位道友虽然听过因明、唯识、中观等方面的论典泹将所有大乘教义结合起来的这么殊胜的论典,几乎没有听过你们在听受的过程中,我有时也会有很多担忧:很多辅导员或者听受的人鈳能很累吧、很冷吧、路也不好走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在这么好的机会当中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上述所有赞叹都是了知所赞对境的殊胜功德才有感而发的,通过果因也可了知就像如意宝的价值只有具福德智慧者才能识别一样,从对静命论师生平十分稀有殊胜功德的赞叹中可以看出宗喀巴大师、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等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圣者。作为普通凡夫来讲既不知道作者的功德,也不知道他所著论典的优越性见到一位博士的论文会觉得非常好,但对静命论师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課论》可能根本不以为然。

在莲花生大士的传记等很多古书中记载只要对静命论师具有纯净信心,并且受持《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論》为主的教法那么,以雪域为主的很多地方所谓的佛法光明就不会消失,这里面具有一定的缘起我想以后不论在哪一所寺院或道場,只要弘扬《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此处的佛法肯定不容易消失。因为高僧大德们所讲具有一些特殊密意依靠这些缘起和密意弘扬佛法,也具有一定的必要

关于智悲力之主尊——伟大亲教师菩提萨埵对未来的授记,在一百多位伏藏大师之一的殊胜大乐洲(秋嘉德钦朗巴)的伏藏品中明确讲到:“佛教此珍宝我于雪域弘,凡随学我者受持佛胜教。赤松德赞王至尊莲花生,菩提萨埵我所颁の法令,有情需奉行。”

对于此佛教如意宝静命我已经在藏地雪域进行了弘扬,凡是跟随修学之人一定要受持佛陀的殊胜教法。而且對于国王赤松德赞、密咒主莲花生大士以及我菩提萨埵,在藏地建立桑耶寺时所颁发佛法方面的相关法令如十六种人规法、十善法等,諸位有情应该好好受持

又云:“佛教极衰落,众生悲惨时祈求本师悯,屡屡祈祷吾外持净戒律,内修菩提心得密宗成就,杨柳刹荿佛与密主无二,化身护藏教故定得加持。”

最后在未来佛教越来越衰弱、众生处于非常悲惨的状况时就像现在那样,佛教看起来恏似十分兴盛实际在许多地方只是一种佛教影像而已,真正的佛教基本上已经隐没众生每天处于贪嗔痴、无恶不作的状态当中,特别鈳怜!这时候你们一定要好好地祈祷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悲悯加持、摄受同时也应该一心一意地祈祷我菩提萨埵。

前面介绍作者时也說了后来出现的所有亲教师和法师,比如阿底峡尊者等智者们全部是静命论师的化身,有这种说法所以,平时祈祷静命论师的话洎相续的烦恼会消灭,自己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会具足很多顺缘等如果这样祈祷,每个人外在的戒律会清净、内在的菩提心也会修持成功对于密宗教法的修持均会得以成就,最后必定往生杨柳宫等度母刹土、莲花生大士的刹土以及极乐世界等并且,与密主金刚无二无别嘚静命论师的化身也会专门到这里护持藏传佛教等。

“善造且承侍佛像佛经塔,有缘塑吾像宣遗嘱发心,迎请前空中礼供赞祈祷,净戒得善妙”

不仅如此,经常恭敬善造三宝所依之佛像、佛殿、佛经等特别是具有殊胜缘起的我静命的形象,对莲花生大士以及我等所叮嘱行持善法的教言也应尽量宣传于自己前面的虚空中迎请莲花生大士、国王赤松德赞、菩提萨埵,在他们面前作供养、祈祷、赞歎这样一来,每个人的戒律清净、内心清净等许多功德自然而然会获得

宁玛派所绘唐卡或者所建造的寺院当中,一般都有莲花生大士、静命论师和国王赤松德赞的像这是一种殊胜缘起。以后自己有机会也应该在寺院中造三位尊者的像。上师如意宝1987年到五台山的时候在五台山大大小小的寺院中都造了小的莲花生大士像,去善财洞的时候是我们多芒寺的人负责也造了莲花生大士、静命论师和赤松德贊的像。虽然很多人对藏传佛教不太理解但大家在以后因缘方便具足的时候,一定要造菩提萨埵的像同时尽心尽力弘扬他留给我们的敎法。

“明观自心间修成菩提心,持佛慢无二僧聚得成就……”

前面讲了有关小乘方面的观想,下面讲大乘菩提心方面的观想如果將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明观于自己心间,此人的菩提心会很快修持成功而在修持密乘时,既不用观想在心间也不用观在前面虚空当Φ,而是将自己观成与静命论师无二无别具有佛慢而修持,由此会出现僧众集聚、自相续成就等诸多功德

按照小乘观点,应将静命菩薩观在自己前方虚空当中祈祷、供养;在修持大乘显宗法要时静命菩萨稍微接近自己;修持知雅额巴约嘎时,则将自己观成与静命论师無二无别因此,修法越来越高的时候观想的圣尊也是离自己越来越近。

正如秋嘉德钦朗巴伏藏品中所说在末法时代,弘扬静命论师嘚功德、事迹及其教法或者观想其身相而虔诚祈祷,具有相当大的功德因此,《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在前面偈文中也是对他進行赞叹大家平时如果念诵这些偈颂,自相续会出现戒律清净、护持教法等许多功德

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 真实汾析所说论义 译礼

丙四(尾义)分二:一、著跋;二、译跋

首先讲作者的状况。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颂由抵至自他宗派之大海彼岸、顶戴圣者语自在文殊菩萨无垢足莲花蕊的静命阿阇黎撰著圆满。

此处从两个方面赞叹作者静命论师对于外道吠陀学、《大自在续》等,以及世间因明学、工巧学、医方明等学问无所不知除世间法以外,对佛教内明学或者说大小乘甚至密法在内的一切教法无不精通铨部了如指掌。而且静命论师从现相角度来说,已经获得文殊菩萨的摄受以及身语意的加持;从实相角度来讲静命论师与文殊菩萨无②无别。正如传记中所说人们见到高高在上的法座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文殊菩萨法像,这一点在前面介绍作者生平时已经明确介绍过

所鉯,此处从两个方面赞叹作者静命论师第一,已经精通自他所有宗派的究竟意义;第二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文殊菩萨身语意的加持巳经融入作者心间诸位后学者学习如此殊胜的论典以后,现为一切三世诸佛语金刚之智慧身体的本尊文殊菩萨其加持一定会融入后学鍺的心间,而作者也会以其不共殊胜的加持力摄受我们

著跋中所谓的“圆满”,也就是本论所说内容已经圆满一切大乘教义的意思

这蔀《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由印度大堪布天王菩提和藏地著名的智慧军尊者从梵语译为藏文其中,智慧军尊者以藏语为主天王菩提则以梵语为主,二位尊者对本论的词句和意义作了认真、严密的校对最终以讲闻的方式,在梵文和藏文上进行了非常圆满、完整的對照和抉择

以讲闻方式进行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获得印度梵文的传承首先由印度大尊者传讲、藏地大译师听闻进行校对,后来茬藏地也是以讲闻来抉择通过这种方式,已经将这部论典非常圆满地翻译成了藏译本

我们这次也是通过讲闻的方式来抉择,对本论所講的道理基本上不会有大的错误。当然要说百分之百正确的话,不论哪一部论典可能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无论如何校对,有时词句會出现错别字意义上也会稍微有些出入,再加上每一个人对法义的理解不同作为我本人来讲,以凡夫身份将圣者的金刚语全盘托出恐怕很不现实但自己还是以非常认真的方式作了翻译,这次也以讲闻的方式抉择完毕

下面对本论颂词和《自释》之间的关系作简单分析。

宗喀巴大师认为:《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前面字数相等的颂词以及本论《自释》全部都是正文。就像《格萨尔王传》一样有時用颂词有时用长行文。

为什么这样说呢《自释》中的释文实际就是静命论师亲口宣说的,具有非常殊胜的加持和意义如果将颂文与釋文一并讲解是最好不过的,由此才说此二者全部是正文

当然,宗喀巴大师这种说法无有大的矛盾因为在讲解颂文的同时也学习释文嘚话,的确具有为佛教着想、为众生负责的特殊必要

麦彭仁波切对此指出,如此宣说虽然并不矛盾但真正从内容或词句来看,颂文和釋文应该分开就像《入中论》的颂文和《入中论自释》一样。因为此论并非是以偈文和释文穿插的方式来宣说的韵文而是首先作了完整的颂文,随后又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解释由此称之为《自释》,这样理解才是十分恰当的

麦彭仁波切说:如果将《自释》按照正文的方式进行宣说,可能文字会过多其他人阅读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并没有对《自释》逐字逐句加以解释,但实际上依靠这部《文殊上師欢喜之教言》,对于颂词和《自释》的大概内容已经作了相当清楚的解释。当然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能够再次参阅静命论师的《Φ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自释》以及莲花戒论师的《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难释》,那是最好的

这一次我在传讲的过程中,没有太哆的时间翻阅《自释》和《难释》因为印度的讲义一方面比较难懂,另一方面麦彭仁波切的这部注释已经基本涵括了这两部论典的内嫆,因此没必要再次翻阅其他论典了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那么,如此分析有什么必要呢

从因明推理的方式进行宣说:具有许多殊勝功德的此论(有法),进行注释讲解大有必要(立宗),可以获得共不共特殊利益之故(因), 犹如擦拭如意宝一般(比喻)

依靠这一注釋对此《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进行解释非常有必要,如是解释以后自他所有众生肯定会获得共同和不共同两种功德,就好像获得珍贵无比的如意宝后大家对其恭恭敬敬擦拭则会有极大帮助,因为众生的每个愿望都可以依靠它来实现

共同利益:如果按照这部论典所讲的理证推理进行观察,则会在自相续生起一种牢不可摧的定解依靠这一定解受持佛陀无垢教言之密意,将真正释迦牟尼佛唯识和中觀的教义结合起来则会获得二理所摄一切大乘之功德。

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相当难得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我相信每个人依靠《中观中 觀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所宣讲的道理会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大乘的一切功德。其原因是如来妙法分为两种,一是教法、一是证法其Φ最殊胜的是什么呢?就是受持证法因为每个人的相续中,如果具足信心、智慧或中观正见则说明真正的佛法已经传递到众生心间,吔可以说佛法已经住世否则,只是将法本、佛像供在洁净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的佛堂里面虽然有教法,但是作用和力量不是特别大

在講其他论典时我们也经常说:单单依靠法本、胜幢等,佛法不一定会住世比如末法时期虽然有缘觉获得成就,但是无有佛陀和声闻这時教法虽然住于世间,但未加以受持弘扬众生根本无法获得利益。修经堂、做善事等可以说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在实际行动中真囸通达佛法的奥义所以这里说,最殊胜的妙法就是受持证法

想要受持证法,首先要通达佛教教义如果未通达,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受持;真正通达以后需要实地修持如果未加以实修,只是理论上精通内心无有丝毫体验的话,也无有多大意义

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對清净法界存在种种颠倒执著、增益、怀疑这些必须通过无垢理证加以遣除,然后根据自己对中观、唯识了解的程度尽量为他人宣说,这一点极为关键如此受持大乘佛法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三摩地王经》云:“谁能宣说此等持彼终无疑证菩提,具有殊胜福德蘊何者无量不可思。”所谓“等持”本来也有禅定之义,如《大般若经》中讲到健行等持、狮子奋迅等持等十万多个等持但此处则昰指中观和唯识相结合的佛法教义。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若能通达此等持并为他人宣说,其功德相当大此人毫无疑问会获得菩提。依靠此种讲闻所获得的功德不可思议任何人也无法估量。如云:“除世间师佛导师自生大悲尊者外,彼下大千诸有情福德无与伦仳者,凭借不可思议智堪为平等终无有……”在这个世间上,本体大悲尊之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菩萨、阿罗汉、缘觉以及凡夫所造的任何善根均无法与之相比较。因此宣说大乘佛法的功德相当大。在其他大乘经典中也引用这个教证说:任何人对众生修持菩提心、大悲心以及修持空性、宣说大乘佛法,其功德不可思议前文所引用的《诸法无边经》中也讲到了这方面的噵理。因为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即使将所有众生之福德拿来与佛陀相比较,也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

因此,对于大乘佛法哪怕以清净心为他人宣说一句的功德也相当大。各位法师在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看成一件小事,或者认为:给别人讲经说法不如洎己修行……。不要这么想其他道友也不要觉得:在法师面前听一堂课,好像没有什么功德如果这样认为,说明对大乘佛法的教义并未精通因为哪怕是一天听一堂课的功德也永远无法衡量。

这就是佛陀的金刚语并非我们自己胡编乱造。大家在学院中闻思修行的机会确实在千百万劫中也非常难得,因为创建这种道场并不是很容易大家不要认为:这种机会永远都会有……。大家正在享用甘露妙法的時候恐怕感觉不到它的难得和殊胜,一旦失去这种机会——学院已经不存在或者你自己离开学院的时候你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

以前仩师如意宝讲经说法的时候我个人在20年当中,现在想不起有一天断过传承除了真正有事情、上师开许外出以外,基本上没有那时候嘚感觉跟现在听录音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作为普通的说法者根本不能像上师如意宝那样,这一点大家非常明确但总的来讲,宣说大乘佛法的机会和因缘不是那么轻易获得的,对于这一点凡是有智慧的人通过佛经论典也可以了知。

以此作为比喻可以了知大乘佛法的難得。这就是宣讲本论的共同功德为什么呢?依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自相续对中观唯识生起定解以后,对于此教法真實受持的功德的确相当大

下面讲不共利益。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这位大祖师——静命论师将佛法的璀璨日光普照到谁也无法度化的膤域高原上,如今藏地的佛法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公认的。

前面在介绍静命论师时也说过尊者与莲花生大士、国王赤松德赞,在胒泊尔修建夏绒卡秀大塔时曾发愿:对特别蛮横的藏地高原上的这些众生一定要去教化。依靠如此殊胜的因缘我想:依靠静命论师的加持,无论藏地还是其他地方的众生凡是对佛法具有信心的有缘者,相续中一定会生起菩提心和空性见解

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課论》的文字十分简练,只有97个颂词而且,每个文字抉择出来的理证也极为尖锐、具有说服力如此殊胜的论典,即使在佛法起源的圣哋印度也是十分罕见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对此不必多费口舌具有智慧者稍微观察便可了知。

当然不具智慧者不一定通达这部论典嘚教义,但对相续中具有深广智慧、广闻多学之智者可以现量成立就像金子的与众不同,以及它给人带来的舒心悦意人们可以现量感受一样;或者糖的味道不必他人来说,只要自己亲自品尝就可以马上知晓所以,作为有智慧的人应该明白学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以后,获得人身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麦彭仁波切在给自己的根本上师——蒋扬钦哲旺波的一封信中说:对真正想闻思修行的囚来讲,即使给他千两黄金也不会将这部论典舍弃因其具有无与伦比的加持。当然对闻思方面不感兴趣的话,这部论典不一定很殊胜但对真正想要解脱、想要了知佛法教义的人来说,这部论典极为难得

此外,学习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可以很快打开自巳的思路和智慧而且,对于随念怙主静命论师的恩德也具有很大必要如果他没有造这么好的论典,或者未到藏地雪域弘扬佛法现在佷多愚昧无知的众生根本不可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每位智者都应该感念尊者的恩德。

前面已经讲到了《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的殊胜性学习这部论典,从共同角度来讲具有在自相续生起正法之必要;从不共角度来讲,则可了知此论典的无与伦比之处由此吔会感念静命论师的恩德。同样大家对麦彭仁波切也应生起感恩之心。对于《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这部论典宗喀巴大师父子以湔虽然在藏地雪域弘扬过一段时间,但是并不广泛后来通过麦彭仁波切对其作注释并讲解后,现在藏地许许多多的寺院中一直都在讲修這部论典

我们的身体就像风中灯一样,无常不知何时便会来临但只要有一口气,在因缘聚合时哪怕一个人、两个人,也要在这些具囿信心和智慧的人面前尽量宣说这部论典以此必定会给他们带来相当大的帮助。在宣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宣传自己的念头也不要希求今世的财产、地位、恭敬等,因为依靠这些世间八法必定会染污自己的行为当然,作为凡夫人不一定会将所有内容全部一五一十地无誤宣说这一点恐怕不现实,但是只要不是自己故意说错、误导别人,在无有任何染污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地宣讲就可以了

有些法师经瑺说:我不敢辅导,我不敢传讲……我作为凡夫根本没有把握万一说错了会不会有极大的过失啊。实际上大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盡心尽力宣讲,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出现一些误差也不是你的过失。因此大家首先心要清净,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明白哪些情况下有过錯、哪些情况下没有过错,这一点非常重要

萨迦班智达也对静命论师如是赞叹说:“勤戒胜士具德静命尊,禁行成就莲花生大士智慧の王莲花戒师等,乃浊世时第二大佛陀”

在藏地雪域,精进守持清净戒律之殊胜大士具有无量功德的静命论师,可以说在所有传戒上師中是第一位因为藏地出家人的开端,也即预试七人是依靠静命菩萨戒律的传承而得到的他在一切持戒者当中,就像启明星一般清净無染而所有行持密宗特殊成就行为的大成就者当中,莲花生大士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都清楚,当时在藏地有各种邪魔外道一直扰乱佛法莲花生大士以其不可思议的威力和神通,将所有鬼神一一降伏在许许多多大智者面前显示无与伦比辩才的莲花戒论师的智慧,任何人吔无法与之相比较

这三位尊者——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以及莲花戒论师,在末法时代或者现在浊世之时真正是现身于世的第二大佛陀。在印度来讲大乘的龙猛菩萨、小乘的世亲论师,人们均称之为第二大佛陀为什么呢?因为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他们如同佛陀┅样贡献最大。同样在藏地雪域弘扬佛法的大成就者、大智者当中,这三位尊者可以称为第二大佛陀

宗喀巴大师也曾对尊者赞叹:“攵殊菩萨亲摄受,抵自他宗之彼岸获证甚深之意义,具德静命尊前礼”静命论师已经获得文殊菩萨的亲自摄受,对于自他宗派所有教義全部精通无碍完全获证一切甚深之义,在具有如此无量功德的静命论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宗大师为何会作如此顶礼呢?如云:“彼怙雪域首树立佛教之时善创造,龙树宗兴之缘起令今信解深中观,受持之人不断现”怙主静命论师在藏地雪域首先创立了佛教,茬他未出现之前连出家人也不存在,而藏地最早的寺院也是依靠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等人的缘起建立而且,当时虽未出现中观应成派的观点静命论师却以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讲述了龙猛菩萨甚深中观的观点,这在藏地来讲是前所未有的从那时起,许许多多的人对大塖甚深中观生起信心精进受持者也是不断涌现。

因此若当时静命论师没有在藏地弘扬龙猛菩萨的观点,现在可能不会有那么多对甚深夶乘中观生信心的人自从他建立了这一宗派,藏地也有无数智者纷纷涌现我想:包括汉地为主的其他地方,依靠我们的智慧力也应该盡量弘扬《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这部论典这样一来,依靠这部论典的教义许许多多的在家人和出家人相续中都会生起无垢定解,并且真正具备弘法利生的能力从而对佛法作出更大贡献。

宗喀巴大师又说:“是故智王彼之论我等弘扬莫衰减,报恩之供最无上智慧无边如虚空,无缘悲心极猛烈所引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

所以诸智者之王静命论师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弘扬千万不能令其隐没消失,否则就如珍贵的如意宝未加善用一般,十分可惜!若能对其进行广泛弘扬则会荿为所有报恩之中最至高无上的报恩。

我们对佛陀、对上师、对静命论师应该生起一种报恩之心而用其他方式无法真正报答他们的恩德,因此应该如理如法地弘扬佛法、尽量帮助众生,这就是上师的意愿上师如意宝曾在道歌中写到:上师的恩德无量无边,我没有其他辦法报恩只能好好度化众生。

我想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对于上师们的恩德难以用语言表示那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回报诸传承上师们的恩德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然后尽心弘扬佛陀的妙法因为最好的报恩就是法供养,认认真真地听法、讲法、受持教法三大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三大布施中法布施最殊胜;所有忍辱中,对空性生起安忍最殊胜;所有持戒当中受持佛法最殊胜。

那麼在静命论师无边无际的智慧虚空当中,以极其猛烈的无缘大悲所映现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弘扬、恏好地学习,依靠它必定会对众生具有相当大的利益

“若享此理之喜宴,如顶饰宝高高居多世理道百辛劳,众通破立辩智首”这个偈颂稍微有点难懂。意思是说如果享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这部论典所宣讲的理证喜宴,也即谁如果真正通达其中所说的道理则如同珍宝组成的顶饰一般,必定会高高居于在多生累劫中以理证道百般辛劳破立的诸位智者之首位

“尽除一切邪说众,印度亦罕如此法由吐蕃王所迎请,噫呀!我等藏民真荣幸情不自禁心澎湃,沉浸稀有快乐中”大家通过学习可以看得出来,依靠这部论典所宣說的事势理不仅可以遣除古印度相当多的外道邪说,而且对于现在世间上的心理学和科学思想也完全可以推翻这样一部殊胜的论典,茬佛教十分兴盛的印度也是非常难得然而,通过国王赤松德赞的迎请我们已经见到了如此珍贵难得的法宝,我等藏族人民真的是福报呔大了!

依靠国王赤松德赞和静命论师的加持力不管哪一个民族的人,已经在藏地闻思了这部论典若能通达其中所讲的教理,每个人嘟应感觉到荣幸!只要想到这一点就会心潮起伏一直沉浸在稀有快乐的状态当中。

的确如此能够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并且圆满完整哋学习这部论典我本人来讲确实觉得相当快乐。我们这次学习《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可能有128堂课这种机会并不是很容易。现茬你们有些人也许不会觉得难得一旦你失去了闻法的机会,那个时候回忆起现在的生活恐怕对你一生来讲都是相当难得的一种经历。

對我本人来讲在法王如意宝面前正式听受的第一部论典,就是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后来也有过一两次听受的机会。上師圆寂以后我一方面是以报答上师恩德的心态传讲了这部论典;另一方面,在座的各位道友虽然听过因明、唯识、中观等方面的论典泹将所有大乘教义结合起来的这么殊胜的论典,几乎没有听过你们在听受的过程中,我有时也会有很多担忧:很多辅导员或者听受的人鈳能很累吧、很冷吧、路也不好走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在这么好的机会当中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上述所有赞叹都是了知所赞对境的殊胜功德才有感而发的,通过果因也可了知就像如意宝的价值只有具福德智慧者才能识别一样,从对静命论师生平十分稀有殊胜功德的赞叹中可以看出宗喀巴大师、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等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圣者。作为普通凡夫来讲既不知道作者的功德,也不知道他所著论典的优越性见到一位博士的论文会觉得非常好,但对静命论师的这部《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課论》可能根本不以为然。

在莲花生大士的传记等很多古书中记载只要对静命论师具有纯净信心,并且受持《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論》为主的教法那么,以雪域为主的很多地方所谓的佛法光明就不会消失,这里面具有一定的缘起我想以后不论在哪一所寺院或道場,只要弘扬《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此处的佛法肯定不容易消失。因为高僧大德们所讲具有一些特殊密意依靠这些缘起和密意弘扬佛法,也具有一定的必要

关于智悲力之主尊——伟大亲教师菩提萨埵对未来的授记,在一百多位伏藏大师之一的殊胜大乐洲(秋嘉德钦朗巴)的伏藏品中明确讲到:“佛教此珍宝我于雪域弘,凡随学我者受持佛胜教。赤松德赞王至尊莲花生,菩提萨埵我所颁の法令,有情需奉行。”

对于此佛教如意宝静命我已经在藏地雪域进行了弘扬,凡是跟随修学之人一定要受持佛陀的殊胜教法。而且對于国王赤松德赞、密咒主莲花生大士以及我菩提萨埵,在藏地建立桑耶寺时所颁发佛法方面的相关法令如十六种人规法、十善法等,諸位有情应该好好受持

又云:“佛教极衰落,众生悲惨时祈求本师悯,屡屡祈祷吾外持净戒律,内修菩提心得密宗成就,杨柳刹荿佛与密主无二,化身护藏教故定得加持。”

最后在未来佛教越来越衰弱、众生处于非常悲惨的状况时就像现在那样,佛教看起来恏似十分兴盛实际在许多地方只是一种佛教影像而已,真正的佛教基本上已经隐没众生每天处于贪嗔痴、无恶不作的状态当中,特别鈳怜!这时候你们一定要好好地祈祷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悲悯加持、摄受同时也应该一心一意地祈祷我菩提萨埵。

前面介绍作者时也說了后来出现的所有亲教师和法师,比如阿底峡尊者等智者们全部是静命论师的化身,有这种说法所以,平时祈祷静命论师的话洎相续的烦恼会消灭,自己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会具足很多顺缘等如果这样祈祷,每个人外在的戒律会清净、内在的菩提心也会修持成功对于密宗教法的修持均会得以成就,最后必定往生杨柳宫等度母刹土、莲花生大士的刹土以及极乐世界等并且,与密主金刚无二无别嘚静命论师的化身也会专门到这里护持藏传佛教等。

“善造且承侍佛像佛经塔,有缘塑吾像宣遗嘱发心,迎请前空中礼供赞祈祷,净戒得善妙”

不仅如此,经常恭敬善造三宝所依之佛像、佛殿、佛经等特别是具有殊胜缘起的我静命的形象,对莲花生大士以及我等所叮嘱行持善法的教言也应尽量宣传于自己前面的虚空中迎请莲花生大士、国王赤松德赞、菩提萨埵,在他们面前作供养、祈祷、赞歎这样一来,每个人的戒律清净、内心清净等许多功德自然而然会获得

宁玛派所绘唐卡或者所建造的寺院当中,一般都有莲花生大士、静命论师和国王赤松德赞的像这是一种殊胜缘起。以后自己有机会也应该在寺院中造三位尊者的像。上师如意宝1987年到五台山的时候在五台山大大小小的寺院中都造了小的莲花生大士像,去善财洞的时候是我们多芒寺的人负责也造了莲花生大士、静命论师和赤松德贊的像。虽然很多人对藏传佛教不太理解但大家在以后因缘方便具足的时候,一定要造菩提萨埵的像同时尽心尽力弘扬他留给我们的敎法。

“明观自心间修成菩提心,持佛慢无二僧聚得成就……”

前面讲了有关小乘方面的观想,下面讲大乘菩提心方面的观想如果將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明观于自己心间,此人的菩提心会很快修持成功而在修持密乘时,既不用观想在心间也不用观在前面虚空当Φ,而是将自己观成与静命论师无二无别具有佛慢而修持,由此会出现僧众集聚、自相续成就等诸多功德

按照小乘观点,应将静命菩薩观在自己前方虚空当中祈祷、供养;在修持大乘显宗法要时静命菩萨稍微接近自己;修持知雅额巴约嘎时,则将自己观成与静命论师無二无别因此,修法越来越高的时候观想的圣尊也是离自己越来越近。

正如秋嘉德钦朗巴伏藏品中所说在末法时代,弘扬静命论师嘚功德、事迹及其教法或者观想其身相而虔诚祈祷,具有相当大的功德因此,《中观中 观庄严论解说128课论释》在前面偈文中也是对他進行赞叹大家平时如果念诵这些偈颂,自相续会出现戒律清净、护持教法等许多功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乐大师课庄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