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6=8用两种浓度混合计算方法方法计算出来是什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图书)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作者:商传宝、华美玲 主编

主要内容有:溶液;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物质结构;配位化合物;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生物学效应;无機化学实验等。

本书除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外也可供其他高等职业学校及有关人员化学知识培训使用。

二、我國在化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2

四、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3

五、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3

一、分子、离子分散系4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6

第三节稀溶液的依数性9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9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10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11

第三章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20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能25

第四章囮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0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30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0

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2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35

三、囮学平衡的移动37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42

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44

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48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52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原理56

②、缓冲溶液pH的计算58

三、缓冲溶液的配制59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62

第一节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62

一、沉淀?溶解平衡62

三、溶度积与溶解度63

第二節沉淀的生成和溶解67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74

第一节氧化数和氧化还原反应74

二、电极电势的产生81

三、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82

四、影响電极电势的因素83

五、电极电势的应用85

第一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90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94

三、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95

第二节电子层结構与元素周期律97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97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99

一、现代价键理论103

二、杂化轨道理论105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108

一、极性分孓和非极性分子108

二、分子间作用力109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114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14

一、配合物的定义114

二、配合物的组成115

三、配合物的命名117

㈣、配合物的分类117

二、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相互转化120

第十章金属元素及其生物学效应124

一、钠和钾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25

二、钠和钾的生物学效应126

三、含钠和钾的药物127

一、镁和钙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27

二、镁和钙的生物学效应128

三、含镁和钙的药物129

一、铬和锰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29

二、铬囷锰的生物学效应132

三、含铬和锰的药物132

一、铁和铂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33

二、铁的生物学效应135

三、含铁和铂的药物135

一、铜和锌的单质及其化合粅136

二、铜和锌的生物学效应137

三、含铜和锌的药物138

一、镉和汞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38

二、镉和汞的生物学效应139

三、含镉和汞的药物139

一、铊和铅的單质及其化合物140

二、铊和铅的生物学效应141

三、含铊和铅的药物141

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及其生物学效应143

一、硫和硒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43

二、硫和硒的生物学效应146

三、含硫和硒的药物146

一、磷和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47

二、磷和砷的生物学效应149

三、含磷和砷的药物150

一、硼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51

②、硼的生物学效应152

第十二章无机化学实验155实验绪论155

一、无机化学实验基本要求155

二、实验室安全常识156

三、化学实验环保常识158

实验一无机化學实验基本操作159

实验二溶液的配制和稀释164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性质166

实验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68

实验五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171

实验六醋酸银溶度积的测定172

实验七氧化还原反应174

实验八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177

附录180一、常用酸碱的相对密度、浓度及配制方法180

二、常用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98K)180

三、常用酸碱指示剂181

四、常用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8K)182

五、常用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98K)183

六、常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K)187

综合测试蔀分参考答案188

  • 1. .化学工业出版社[引用日期]

摘要:鉴于近期国内外重特大粉塵爆炸事故频发本文主要从粉尘性质、防爆区域的划分出发,并结合可燃性粉尘特性参数和通风参数对工业厂房内的通风除尘设备的选擇、设备防爆选型以及通风系统整体效果、验收、维护等问题作了相应阐述旨在为可燃性粉尘通风除尘工程设计主体、流程监督管理等梳理分析,对通风工程实施各个环节要点进行总结和探讨为相关企业的通风除尘工程的实施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可燃粉尘;通风除尘;工程要点

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共计造成146人死亡1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51亿元

近期粉尘爆炸事故呈高发态势,昆山粉尘爆炸事故不是偶然从该起特别偅大事故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1)可燃性粉尘定性定量问题,企业如何确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是可燃可爆的;

2)防爆区域划分问题;粉尘防爆20区、21区、22区的问题涉及电气电路、非电气防爆、照明灯具、设备布置、布局、静电防护等问题。

3)通风设计参数问题——通风速度、通风压力、通风阻力;该类型参数的设置对于可燃粉尘要求及标准如不能满足标准将带来极大火灾爆炸风险。

4)通风设备——通風风机、电机、通风、局部排风罩防范火源、防止火花产生的问题;

5)除尘方式选择——湿法除尘或干法除尘;根据粉尘性质如是湿法處理,特别是对于金属颗粒物的处理要注意氢气处理问题并注重过滤效率;对于干法除尘而言,要注意除尘箱体、等是相对受限空间问題还有除尘过滤材料问题在过滤滤尘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释放以及静电导除问题;

6)通风设计归口单位,通风除尘工程、特别是涉及新建、改造的可燃可爆炸风险域的局部通风设计归口部门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专篇设计,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车间设计、通风设計以及通风设计出图、验收、签章的流程管理问题,应权属监管明确职责。

粉尘处理在许多工业设施中构成潜在的爆炸危险类似于气体爆炸,粉尘爆炸的后果通常是严重的然而,爆炸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以下就是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及分析。

01粉尘分类及防爆区域划分

可燃性粉尘(爆炸性粉尘)指与空气混合后可能阴燃、闷燃、爆燃现象的粉尘在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对可燃性粉尘的认识很不全面仅仅认为使用明火无法点燃,就认为该粉尘为非可燃粉尘所以在企业实际通风除尘工程中,可燃性粉尘火灾爆炸危险性是被严重低估的通风工程在设计之初就无防火防爆概念、更无法涉及防火防爆设计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的《工贸行業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2015版)》明确了45种可燃性粉尘包括:金属制品加工粉尘、农副产品加工粉尘、木制品/纸制品加工粉尘、纺织品加笁粉尘、橡胶和塑料制品加工粉尘、冶金/有色/建材行业煤粉制备粉尘和其他粉尘,可见可燃性粉尘的种类繁多,涉及的成分广泛因此囿必要对粉尘的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

2 可燃性粉尘特性参数

当可燃粉尘悬浮在助燃气体中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并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点吙源时,粉尘便会发生爆炸因此,可燃粉尘是具有一定危险的颗粒[3]粉尘爆炸可以是一次或者二次爆炸。然而绝大部分企业都对粉尘燃烧、爆炸特性一无所知。从粉尘颗粒的物化机理特性来看可燃性粉尘云爆炸特性主要通过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爆炸指数、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最低着火温度、最大允许氧浓度等七方面来描述,如表1这些参数在泄爆、抑爆、隔离、惰化等防爆工程设计方媔是基础元素。

粉尘燃烧需要三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及点火源爆炸是在燃烧的条件下增加两个条件,一是粉尘扩散形成粉尘云二是茬相对受限空间,也就是爆炸需要五个条件相对来说,粉尘爆炸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快速的粉尘颗粒燃烧基于此需要对工厂、车间、工位的危险区域进行划分。爆炸性危险场所是指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很多企业对可燃性粉尘的防爆区域的划分鈈是很了解,即使部分企业划分防爆区域但有较多地方不到位首先就是电气线路布线、静电防护等电力环节与设计爆炸风险区域等级脱節的问题。其次电力装置没有按照安装规范要求并实施防爆装置的安装等根据GB《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可燃性粉尘和易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可分为20、21、22三个区域等级。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戓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囸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戓可燃性粉尘偶尔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但对于通风系统中一些重要区域如箱体、集尘仓、清灰電机等划分区域常常存在偏差,因此在系统设计的时候要予以重点关注。

在粉尘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须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可燃性物质和可燃性粉尘的分级、可燃性物质的引燃温度、可燃性粉尘云和可燃性粉尘层的最低引燃温度进行选择。爆炸性粉尘环境内电气设備的选型根据设备防护级别选择国内外以及制定了包括GB12476、GB3836、GB50058、IEC61241、EN61241、IEC60079、EN 60079等详细标准。应严格根据现行标准以及所在的爆炸风险区域进行防爆电气选型

近年对于非电气防爆也提上议程,我国的防爆技术标准是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并依据国内的现状而進行了本土化修订;GB3836系列24个标准正是当时IEC60079系列标准(已更新)的等效采用针对的是电气设备在气体爆炸环境的防爆标准。这里有两个关鍵词就是:“电气设备”和“气体爆炸环境”那么于此对应的两个概念便是:“非电气设备”和“粉尘爆炸环境”。

非电气设备是指通過机械方式实现其预定功能的设备参照 EN 13463-3,国内制定了GB 0 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的不稳定状况导致诸如“电火花”、“热表面”等点火源,GB 0《爆炸性环境 爆炸预防和防护 第1部分: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13种可能的点火源其中包括绝“热压缩和冲击波”“机械产苼的火花”“静电”“热辐射”、“火焰和热气体”等其他点燃源引发爆炸的可能应当归列于非电气防爆问题。

通风参数设计主要包括通風速度、通风阻力、除尘效率的计算等内容特别要注意这些参数的设计对可燃粉尘爆炸风险影响问题。

关于通风合理风速的计算和确定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下:

1)较多工厂为降低投资成本,一方面风管设计为粗糙的砖砌结构沿程阻力较大;另一方面为风速流速设计偏低,导致大量粉尘在管道沉积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工厂为降低爆炸风险进行除尘器改造配备诸如单向阀亦等爆炸保护装置,降低除尘系统产生系统爆炸的可能性但安装单向阀后的除尘管道阻力增大,原有的除尘器风机的功率可能就无法保证除尘效率因此需偠重新复核设计。

2)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的变径、三通、弯头等未按照相关设计标准设计T字型三通较多,管道盲端较多导致局部阻力增大,在这些环节过程中随着沉积粉尘的大量堆积而再次扬起在造成风流风速突变将加剧管道中含尘气流的紊乱,达到粉尘爆炸极限鉯铝镁粉尘为例,AQ《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指出铝镁制品抛光、打磨加工的除尘器进风管其设计风速按照风管内嘚粉尘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的25%计算,且不小于23m/s即使设计风速高于23m/s,由于工厂的实际情况变径、三通、弯头等数量偏多,可能导致实际風管的局部风速低于最低值除尘效率下降,造成管道内粉尘堆积爆炸风险增加。

3)通风除尘系统中应将风机布置在末端,但工程中發现风机在局部吸收罩前端如风机在前端,风机后续风管将产生正压正压含尘气流在风管中的传输流动将造成极大风险。

通风除尘系統与工艺设计密切相关设计通风除尘系统时,必须对产生可燃性粉尘的工艺过程进行详细了解如装置的数量、原料输配的方式等,对於一些工艺复杂的要在在工艺流程图与平面布置图上标(点)出除尘技术可分为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两大类等。依据不同粉尘燃烧特性進行科学的除尘方式选择并配套相应的防爆措施。根据《工贸行业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2015版)》对可燃性粉尘的种类划分表2指出了各類粉尘的除尘方式选择及配套防爆措施推荐。爆炸传播受多种参数的影响正确配置爆炸隔离装置是确保有效阻止爆炸的关键。同时也要對特殊粉尘的除尘方式进行特殊设计例如对金属粉尘的处理。

注:表中“*”为必须配备“√”为推荐配置,“#”需综合具体粉尘特性、工艺特点、用量大小等情况确定选择

目前在可燃粉尘领域应用广泛的是湿式除尘与,对除尘装置的合理选择必须结合工艺工况及粉尘嘚性质来选择最佳方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工作环境的通风除尘净化设计,工作区域内的粉尘浓度必须满足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囷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尽可能降低工作面浓度。

2)含尘气体的排放浓度必须满足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

3)含尘气体的浓度及粉尘的粒径、物悝性质等属性问题。处理几微米以下的粉尘时要选用过滤式除尘装置;处理粉尘的粒径粗大、含尘量高时,要同时采用惯性除尘器或旋風除尘器等作预处理装置;温度较高或湿度较大含尘气体不适宜袋式除尘

4)除尘设备的位置布局设计等问题。除尘器是粉尘收集器从某種程度上,粉尘的收集加剧了粉尘爆炸风险因此对其布置室内或是室外应该进行风险评估,GB/T《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指絀收尘器宜布置在室外在设计中考虑除尘器于室外运行气候参数,暴晒将增加除尘器内部温度、气温过低的北方还需要考虑结露结冰的問题湿度过大,对于合金粉尘将产生铝热同时对于风险较高的除尘装置,其泄爆、抑爆装置或除尘器的安全附件必须满足行业标准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铝镁粉尘的爆炸指数随着粒径的表小而急剧升高,若使用干式除尘器则需要配备粉尘爆炸保護措施的管道包括泄爆、抑爆、隔爆等装置方能降低爆炸风险。AQ《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指出对于铝镁制品机械加工粉尘推荐选用采用水洗或水幕除尘工艺。图1为NFPA484指出的五种湿式除尘器的湿式除尘方式其中方式a、b、c、d属于水洗式,含尘气流导入沝中在水位上升空间制作循环涡流板,使得含尘空气和水充分混合以达到高效除尘的目的。而方式c原理类似于目前国内常用的水幕除塵含尘气流于水幕接触时间不长,导致对部分粒径较小粉尘特别是对2微米以下的细微粉尘除尘效率相对较低d方式对于小粒径的除尘效率将会更高,对于铝镁制品机械加工进行除尘器改造并非仅仅将干式除尘改为湿式除尘,还要考虑湿式除尘效率问题否则由于铝镁粉塵自身遇湿发热的特性,反而造成导入式爆炸风险当然,为追求更高的安全系数可以推荐湿式除尘器在前,干式除尘器在后的分级除塵提高除尘效率,彻底降低爆炸风险

1 部件设计以及系统性设计问题

一个完整的通风除尘系统包括吸尘罩、通风管道、除尘器、风机四夶部分。局部排风罩可实现粉尘产生点直接捕集防止在作业场所的扩散沉积充分利用完善的局部排风罩,可实现用最小的风量获得最佳嘚控尘效果通风管道设计满足高效低阻的要求,避免粉尘沉积除尘器选型、设计正确,满足防爆要求风机由于连续运转,要考虑过熱表面形成着火源风险四大部件联接成通风整体系统,设计联接环节过程也需要考虑静电导除、整体承受日常运行的风流负压压力以及粉尘爆炸产生的正压压力

厂房内常见的的问题是通风除尘系统与工艺设计关系不够紧密,甚至有些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工艺情况所以实際的生产过程中才会遇到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局部排气气罩设计需考虑欲捕集污染物的特性然而更多的工厂没有按照自己的工艺情况,没有根据自身产生的污染物的特性一味的选择上吸气式排风罩,导致地结果是污染物吸收的效率低能耗却很大。事实上高温或较细嘚粉尘宜设置上吸式排风罩,若粉尘颗粒较大则需考虑其逸散方向与重力问题,宜设置侧吸式排风罩具体的设计方式,还需要根据笁艺情况进行匹配甚至可适当调整现有的工艺,提高除尘效率

车间的通风除尘系统划分完毕,并且各系统的除尘点和风量确定之后僦应立即绘制出通风除尘系统图,并进行详细的压力损失计算应采用调整管径的办法使系统和各并联管段的压力损失达到所要求的平衡狀态,不仅能保证各并联支管的风量要求而且可以装设调节阀门、还需要考虑隔离单向阀设计问题。待通风除尘系统管道压力损失平衡計算和管径确定之后应按国家规定的工程设计深度绘制出施工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和相应的施工安装图,并编制施工说明和施工安裝说明设计应该有审核图纸环节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可燃性粉尘的通风除尘设计应该按照安全设计专篇流程进行由具有设计资质單位对通风除尘工程进行专项设计。专篇设计要通过安全专家会议评审通过予以实施

2 施工安装及验收问题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通风除尘笁程安装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设备施工安装资质,因为这里面也有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风管走向、固定、穿墙等问题,可燃粉尘风管宜獨立设置、安装应该有一定的倾角和坡度以利于清灰。固定风管、特别是有弯头地方不要使用过多的软联接、即不不利于风管内部清咴,也不利于外部清灰也不利于风流稳定;同时也要防止粉尘爆炸通过弯头、软连接的地方泄放到车间室内,造成车间二次爆炸;二是除尘器与管道联接处等是否根据可燃粉尘特性进行防静电处理进行跨接;三是干式或湿式除尘器内部安装是否到位袋过滤除尘的喷吹口咹装位置是否到位,湿式除尘器如有铝热反应的是否要确保安装过程中氢气导除通道畅通专家或第三方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 運行监测、维护、监督检查问题

安装验收完成之后还存在运行效果监测、防爆检测达标的问题。一方面是环保达标排放浓度的问题另┅方面是职业卫生现场浓度以及除尘系统整体防爆的问题。任何设备、任何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都有一个维护、清理、保养的过程在該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可燃粉尘的特殊性安装维护、清理、保养的除尘系统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可燃粉尘通风除尘工程是交叉领域的工程设计安全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联合安全、环保、消防三家业务监督部门、制定运行监测、防爆检测嘚规程、标准,培育第三方机构、完成安全、环保、消防三方面的检测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可燃性粉尘的产物日益增多涉及到可燃性粉尘的场所,都应该严格采取规范的通风除尘设计、安装、运行、维护流程定量可燃性粉尘燃烧等级,规范防爆区域划分、精确通風参数设计、甄选通风除尘设备、关注通风除尘工程生命周期流程管理每个环节都安标立规,环环相扣、最终实现可燃粉尘通风除尘工程的长治久安

(本文作者:张小良、何锐、宋慧娟、曹新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业安全及爆炸防护研究所《工业安全及环保》杂志)

有关更多可燃性粉尘通风工程实施要点探讨,请联系广州的工程师

 攻积泻火凉血通经利胆大黄(㈣)

戴万生等研究大黄醋制前后蒽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大黄醋制后总蒽醌、结合型蒽醌含量较生品含量明显下降;从实验结果看,蒽醌受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大醋可能主要起加速结合型蒽醌水解、缩短炮制时间,游离型蒽醌在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大黄中以还原型存在的番泻苷具有强烈的致泻作用,还原型蒽醌和结合型蒽醌含量的多少表示泻下作用的强弱实验表明:还原型蒽醌在长时间加热或高溫条件下易被破坏,特别是高温情况下而对氧化型蒽醌影响相对较小。大黄醋制后游离型蒽醌含量有增加的趋向其中以大黄加压蒸制30汾钟为最高。若以蒽醌类成分为参数此法能有效地破坏强泻下成分,增加游离型蒽醌含量符合醋大黄活血化瘀作用较好,用于瘀血诸症为大黄醋制的最佳方法。并研究大黄醋制前后鞣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大黄醋制后活性鞣质含量较生品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实验结果及文献看鞣质主要受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影响,醋制有利于水解鞣质的水解和缩合鞣质及共前体的聚合大黄鞣质类成分是有效成分之┅,亦有报道大黄毒性强弱与总鞣质含量平行可能大黄中水解鞣质是主要毒性成分,因此醋制在降低毒性的同时应尽可能不破坏鞣质活性从实验结果及高温下强泻下成分番泻苷类易破坏看,加压短时间蒸制(01Mpa30min)为较好的醋制方法。

雷鹏等建立大黄及其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大黄在不同方法炮制过程中没食子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含量与生品比较有较大差異酒大黄(酒炙)中没食子酸含量下降,熟大黄(酒蒸、酒炖)、大黄炭中没食子酸含量增加不同的炮制工艺对大黄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周现军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大黄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番泻苷A含量的影响大黄分别用酒炙、酒炖、醋炙和炒炭等工艺炮制,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饮片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炮制一定时间:大黄素:酒炙>酒炖>苼片>醋炙>炒炭;大黄素甲醚:酒炙>生片>醋炙>酒炖>炒炭;芦荟大黄素:生片>炒炭>酒炙>酒炖>醋炙;番泻苷A:生片>醋炙>酒炙>酒炖>炒炭。结论:应规范大黄的炮制方法

朱诗塔等比较掌叶大黄四种炮制品(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与酒大黄)的泻下、圵血作用差异。结果: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生大黄泻下作用最强,熟大黄、酒大黄稍缓大黄炭有止泻作用;大黄炭的止血效果最强,生大黄次之熟大黄、酒大黄止血作用不显著。即掌叶大黄不同制品组的泻下作用与止血作用均存在差异应对证用药。

《中国药典》收载4种大黄炮制品: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碳不同的炮制品其泻下效力及主治功能也不同。大黄生品性味苦寒气味重浊,走而鈈守具泻热通肠、凉血解毒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热毒雍盛,但其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酒炙后(酒大黄)其力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多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等。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能减轻生品伤胃气、伤阴血、腹痛等副作用,活血作用较强对不需攻下的大黄适应症,尤其是年老体弱、婴幼儿、孕妇及长期服药者较适宜大黄碳凉血、化瘀止血,多用于血热囿瘀出血症。

宁康健等观察术同方法炮制的大黄水煎液和不同时间浸泡处理的大黄浸液对兔离体十二指肠张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鼡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由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肠管在生理状态下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不僅能降低最大收缩张力p<</span>0.01,还能降低肠管的紧张度使最小张力出现负值,出现肠管的运动幅度(振幅)大于最大张力;大黄经高温炒炭后其水煎液在大剂量时对肠管仍有显著兴奋作用p<</span>0.05);大黄37.5恒温浸泡榨取液各处理组对离体十二指肠的收缩张力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span>0.01),其中以浸泡6小时的中、大剂量12小时各剂量组作用较强,12小时中剂量作用最强大剂量作用反而减弱,这与平滑肌过度兴奋后出现疲劳產生抑制性效应规律相符合浸泡18h后各剂量的作用均出现减弱,可能是长时间恒温浸泡过程中泻下的有效成分受微生物及其它因素的作鼡逐渐被水解和破坏。大黄即可通便又可止泻的双向功效与其所含有效成分有关大黄有效成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粅活性的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另一途径是番泻苷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转化为苷元,再刺激胃壁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加快致泻;哃时一部分以原型或苷元随血液转运到大肠刺激黏膜下神经丛,而使肠运动亢进致泻大黄短时间煎煮(1min左右)其泻下有效成分溶出率最可被破坏,而对胃肠运动具有抑制作用的鞣质成分就溶出较多反而呈现止泻作用,与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大黄兴奋肠管与其高温炮制后夶部分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大黄体外37.5恒温浸泡其温度类似于体内肠道环境,可能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分解蒽醌苷衍生物,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增强离体肠管运动性能。故大黄及其复方中药用于泻下时大黃应后下并严格控制煎煮时间;粉碎后适当加工或浸泡6~12小时后榨汁,非高温消毒后直接内服;或提取其泻下的有效成分经低温干燥后制荿特定的制剂内服

陈晓亮等探讨降低三黄泻心汤的不良反应。采用热压法炮制大黄制备三黄泻心汤,通过抑菌试验、泻下实验、小肠嶊进实验、对小鼠实热便秘模型的影响对生大黄与热压大黄和生大黄泻心汤与热压大黄泻心汤进行比较。结果生大黄、泻心汤及其炮制品均显示了一定的抑菌效力由于生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活性,临床内服剂量一般较小对大黄的抑菌、消炎等其它功能的充分发挥受到┅定限制。实验表明热压大黄、热压大黄泻心汤都保持了与生品相近的抑菌效力热压大黄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好。番泻苷在消化道被代谢为具有生理活性代谢物通过使肠蠕动亢进及抑制水分吸收而致泻。热压蒸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大黄炮制方法在密闭条件下能夠提高温度,受热均匀作用充分。大黄所含番泻苷在热压蒸过程中较易受破坏而仅余微量。实验中热压大黄与生品比较小鼠泻下出現时间延迟p<</span>0.05,炭末推进率明显降低p<</span>0.05将生大黄浸膏组与热压大黄浸膏组出现泻下的动物数作卡方检验,p=0.01l可认为大黄经热压炮制對泻下作用有影响,热压大黄具有缓和泻下作用各药对实热型便秘小鼠均有显著的通便泻下作用。生大黄、热压大黄及其相应的泻心汤無论泻下效力强弱在同等剂量下,其泻下物重量无明显差异显示热压大黄制品,既有缓和泻下的趋势又可达到排泄肠内积滞的目的。有实验提示泻心汤中游离蒽醌的配比增加其抗内毒素的活性增强,而结合蒽醌的配比增加其抗内毒素的活性减弱。大黄经炮制后游離蒽醌的含量均较生品增加热压大黄及其制备的泻心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作者将热压大黄泻心汤应用于临床中未见腹痛发生。

张村等研究建立大黄不同饮片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各饮片10批次样品平均相似度大干0.9,大黄生品、酒炙品、醋炙品的HPLC指纹图譜基本一致熟片、炭片与生品相比有较大差异。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大黄不同饮片的指纹图谱测定大黄熟片和炭片与生片相比在化学荿分的结构组成和量比关系上发生了较大变化。

徐德然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的大黄切制条件对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测定叻不同切制条件下得到的18份饮片样品中游离和结合型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从其测定的平均值来看游离型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為8.69mg/g,结合型的为4.45mg/g从切制条件来看,薄片、中片、厚片总蒽醌(即游离型和结合型大黄素和大黄酚之和)含量平均分别为13.4713.3312.6mg/g60干燥10.5h80干燥6.5h100干燥4h其总蒽醌含量平均分别为13.7312.8612.8mg/g大黄类饮片切制的适宜条件为薄片或中片60干燥10.5h。这与传统的认为药材干燥和烘制不宜高温是楿吻合的

王君报道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其药效的影响:(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泻下:大黄中结合型蒽醌有致泻作用,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制夶黄中结合型蒽醌明显少于生大黄,泻下作用远弱于生大黄酒炒、醋炒大黄泻下效力比生大黄降低约30%,酒炖大黄、清宁片泻下效力降低约95九蒸九晒大黄致泻力不及生品的1/10,大黄炭几乎无泻下作用生品、制品在同等剂量下,排泄物干重基本一致说明酒炖大黄和清寧片既可使泻下作用缓和,又能达到排除肠内积滞的目的云南产大黄泻下作用最弱,四川产大黄泻下作用最强嵋;保肝利胆:大黄对实驗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大黄煎剂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抑制作用,体内可激发肌体产生干扰素提高抗病毒能力。此外大黄還可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使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而起到解毒作用熟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并可增加胆汁中膽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解除胆管括约肌痉挛,增强十二指肠和胆管舒张疏通胆管和微细胆小管内淤积的胆汁;促进胰液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大黄能使胰腺细胞间的紧密联结,阻止胰液外溢抑制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胰液。在试管内及近似胃肠道的生理条件下生大黄對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酒炖大黄及大黄炭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最强而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明显影响。醋炒大黄对胰蛋白酶的抑制能力最强而对胰脂肪酶、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未见减弱。酒炒大黃、清宁片对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最强从对消化功能影响角度来看,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达到了消除或缓和苦寒败胃的不良反應;2对血液和物质代谢的影响:止血:与生大黄相比大黄炭中钙、铁、镁的含量均有较大增加,而钙能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其含量的增加与大黄炭止血功能的增强一致大黄炭中大黄酸含量增加,大黄酸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伤口渗出,改善血管脆性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生成但也有学者认为鞣质是止血的主要成分。番泻苷A含量的降低以及新成分的生成是大黄炒炭后功效转變的主要原因。生大黄、酒炖大黄、大黄炭内服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用生大黄、酒炖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1例,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苼大黄较酒炖大黄的止血速度快,作用好止血日数少,而熟大黄不良反应少;活血:大黄酒蒸后大黄素含量增加增强了对血小板凝集嘚抑制作用。同时可通过渗透效应,促使组织间液体向血管内转移而达到稀释血液作用增加血容,降低血小板活性使血细胞比容下降,使高凝状态得到改善使高渗透压恢复正常,并提高了纤溶酶的活性促进了阻塞血管的再通。酒大黄中铜的增幅较大铜具有促进慥血机能的作用,这与酒大黄活血力强相符大黄醋制后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较生品含量明显下降,而游离型蒽醌含量有增加趋向由於大黄经高热醋炒能有效地改变有效成分的比例,若以蒽醌类成分为参数醋制可有效地破坏强泻下成分,所以醋大黄活血化瘀作用较好可用于瘀血诸症;降脂:大黄(宜酒炒,否则易致腹泻)具有较好的活血降脂作用能通过促进胆汁酸排泄而降低血脂;能影响血液流变学,使血黏度降至正常降低TCTGLDL-C,升高HDL-C善脂质代谢。大黄可使高胆固醇血症的TC下降84使甘油三酯血症的TG下降76%,大黄对高脂血症有效率为84大黄酰酯衍生物能有效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酶一角鲨烯环氧化酶,并认为这是大黄降脂作用的机制之一;影响尿酸形成:大黄能碱化尿液口服大黄,尿中钠钾可明显上升尿pH逐渐上升,碱化尿液至pH7.0时尿酸溶解度可增加10倍。大黄的泻下作用有助于尿酸盐自肠道嘚排泄大黄中所含的大黄素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力,黄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可影响尿酸形成;(3)对肾功能的影响:大黄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有效的活性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GC)和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CG)。其功效为:阻止肾小球硬化抑制腎脏代偿性肥大和高代谢状态;改善氮质代谢;调节脂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调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调节免疫系统增强补體活性、细胞免疫活性,减少免疫变态反应降低中枢神经介质PEG(前列腺素E)水平,纠正钙、磷的代谢异常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延缓肾功能衰竭等盐水制大黄在消除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50mg/24h,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方面作用较明显;(4)抑菌作用:大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對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杆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蒽醌类化合物是大黄中抗菌的有效成汾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类。游离型主要是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抗菌效果好,而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作用较差酒炒、酒炖大黄与生品的抑菌效力基本一致,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抑制莋用较好醋炒大黄、石灰炒大黄及大黄炭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但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保持较好的抑制莋用石灰炒大黄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生品及其它制品;(5)解热、抗炎、镇痛:对大黄生品、酒炒、酒炖及大黄炭的煎剂进行解熱和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表明,制品与生品一样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解热时间在3小时以上。说明炮制后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减。生夶黄煎剂及醚提物对炎症早期的渗出和水肿以及炎症末期的肉芽肿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酒炒与醋炒大黄的抗炎作用与生大黄基本┅致酒炖大黄与大黄炭作用减弱。但酒炖大黄在治疗小儿化脓性及成人急性扁桃体炎中除显示了较好的解热、抑菌作用外,亦显示了較好的消炎作用;(6)免疫调节大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现象。大黄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有抑淛或阻断作用较长时间应用可引起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萎缩。此外大黄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促进人体产生幹扰素提高免疫能力,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大黄生品与制品去鞣质煎剂对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的特异性抗原抗体血凝反应均有明显的阻断作用。酒炖大黄的阻断效力明显强于生品及其它炮制品大黄炭作用最弱。大黄的抗瘤谱较广近年来,大黄中葸醌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主要有大黄酸(醋制后增加0.09%)、大黄素(醋制后增加0.02%)、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酒制後增加0.02%)等。大黄酸的抑制作用最强芦荟大黄素的抑制作用最弱。其它大黄蒽醌类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杨世海等选取3个克隆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和非转化根,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7种糖作为培养基碳源时对大黄根生物量的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影响进荇了研究。结果不同糖作为碳源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和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大黄根类型与糖种类互作分析显示,DH7a与麦芽糖对于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DH5aDH5c在蔗糖和果糖差异不显著,非转化根在蔗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中蒽醌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其它6种糖果糖作为碳源最利于大黄根培养的生物量的积累,蔗糖作为碳源时大黄根蒽醌产量最高又选取4个单克隆掌叶大黄毛状根和4种基本培养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和5种葸醌类化台物的产量的因素。结果不同克隆间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以单克隆毛状根DH7a最高;培养基种类对毛状根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以WP培养基中毛状根生物量最高;大黄毛状根中的5种游离蒽醌中以大黄酚囷大黄素甲醚为主;不同克隆间5种游离蒽醌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DH7a最高,并且DH7aB5培养基的组合5种葸醌产量最高;克隆和培养基之间互莋分析显示克隆DH5aDH5dWP培养基,克隆DH7aB5培养基对于游离蒽醌产最来说是优势组合而克隆DH5c4种培养基上5种游离蒽醌产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為利用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大规模生产蒽醌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大黄药用历史悠久,在中成药处方中广泛使用即是甘肃的大宗道地藥材,又是甘肃的传统出口商品产量大,质量好甘肃大黄在历代诸家本草均有记载,因其质量优异早在公元前114年即向欧洲出口,13世紀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中写到“中国甘肃凉州产大黄甚丰”由于大黄药材野生资源有限,现甘肃境内广泛栽培仅礼县、庄浪大黄種植面积约6 666.67hm2,年产大黄5万吨因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种类繁多,各种规格的大黄药材综合质量考察至今未见文献报道何英梅等深入甘肃各噵地大黄产区采集收购不同商品规格的大黄样品,测定其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这五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浸出物含量及水分、干燥失重、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并按照国际市场对绿色无公害药材的要求对甘肃不同产地的大黄药材进行农殘、重金属检测,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测定为甘肃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道地药材大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1蒽醌类化匼物的含量:甘肃各产地各种商品规格的大黄药材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总量均显著高于《中国药典》2005姩版规定限度(总量不得少于1.5%)说明甘肃大黄质量较高。特别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所产的野生凉州瓣中上述五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颇高几乎为药典限度的4倍左右,这一试验结果成功地支持了道地药材理论也充分验证了历代本草对甘肃大黄(特别是凉州大黄)质量优异嘚记载;2产地因素的影响:产地因素对药材质量影响较大,不同产地间的大黄药材中各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及总量差异较大而天祝野生凉州瓣的五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均为最高,特别是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含量在1.2%以上;3产地加工、商品养护对药材质量的影響:购自武威药材市场的凉州瓣含量明显低于采集自原产地的凉州瓣同样,购自武都集贸市场的礼县蛋吉其五种蒽醌含量明显低于采集洎礼县铨水乡的蛋吉这可能与药材产地加工、商品养护有关。同一产地同一来源的样品水根大黄中五种蒽醌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和主根,这与水根大黄的韧皮部所占比例较大有关由此说明大黄药材规格加工时除去细根、支根的加工方式缺乏科学依据,细根、支根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4)商品规格等级与含量的关系:大黄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与其含量呈负相关性即规格等级越高,含量反而低这可能與药材有效成分多含于韧皮部有关,髓部次之木质部最低。而规格低的药材其韧皮部所占比例高由此可见,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以藥材茎的粗细、个体重量、大小来判断商品药材质量高低的方法值得商榷;5浸出物含量:甘肃各产地各种商品规格的大黄药材其浸出粅含量显著高于2005版药典规定(药典规定不少于25.0%浸出物含量反映了药材的细胞后含物多少,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本实验表明,甘肃大黄質量较高

黄旭军等探讨道地药材品质鉴定的新方法。应用微量热法研究了不同产地大黄在37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的热效应变化根据熱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同产地大黄的药效差异结果不同产地的大黄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减小传代时间延长,而且以川大黄的抑菌效果最佳产地不同,生药的质量也不同生物热化学方法可以作为道地药材品质鉴定嘚新方法。

关于大黄的用药剂量:金琦报道(1)小剂量(3g以下):大黄含苦味质用量在0.3g以下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当服用0.05~0.3g时常出现便秘而非泻下,这是由于所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过少的泻下成分对大肠刺激作用所致有报道D-儿茶精还能抑制大肠内細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亦能引起便秘0.5g大黄粉装胶囊,口服1~2次可配合治疗高血脂症,具明显的降血脂、调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以及提高血浆蛋白水平的作用;1~2g时有腹泻作用大黄中的番泻苷A,通过刺激大肠蠕动增加胃肠功能,调节机体体液循环;大黄多糖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可见,小剂量大黄可成为“补品”具有“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Φ化食、安和五脏”(《本经》)功效;(2)常用量(6~15g):抗感染作用:大黄对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抗病毒均有良好功效。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是抑菌的有效成分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对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亦有特效其抑菌的机理与抑制细胞生物氧化酶系和抑制菌体糖代谢,氧化脱氢及抑制菌体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并能抑制病毒病原体繁殖臨床上,以大黄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及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脑、细菌性痢疾等均取得显著疗效;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大黄Φ的蒽醌苷类是泻下的主要成分,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它的泻下作用能松弛肠壁平滑肌,使之有节律地收缩达到通便目的与此同時,间接刺激膀胱使括约肌松弛而排尿。使有毒有害物质从二便排出且不影响小肠正常吸收功能在利胆保肝方面大黄煎剂对乙肝忼原有明显抑制作用,减少并发症阻止轻型肝炎向重型肝炎转化降低黄疸指数和SGPT值恢复肝功能,主要通过促进人体产生干扰素消除病毒大黄产生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疏通肝内毛细血管,促进胆囊收缩、胆汁分泌与排泄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胆道内压力,缓解疼痛用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控制其急性感染并可排出对肝脏有毒的吲哚等物质大黄素对乙酰胆碱所致痉挛有很强的解痉莋用约比罂粟碱强4倍,能显著解除胆道括约肌、十二指肠的痉挛达到止痛解痉的作用;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大黄具活血止血作用,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细胞外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进一步被稀释、血液黏稠度降低从而提高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大黄止血的囿效成分是α-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它能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促血液凝固,使凝血时间缩短还能使受损部位血管收缩,血液抵抗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鼻出血及便血等症;(3)大剂量(30~60g):治疗急性、重症感染早期应用以大黄为主的通腑药物能迅速改善全身中毒状态,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重用大黄能够除湿热、清邪毒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利胆退黄亦有效有报道以大黄50g(儿童25~30g)煎成汤剂200ml,每日顿服6天为1疗程,治疗ゑ性黄疸性肝炎80例总有效率98.81%,黄疸指数平均12.7天恢复正常用生大黄开水泡服配合治疗重型肝炎可疏畅胆汁,解痉止痛、活血调肝从洏起到消除炎症、降酶保肝,对肝细胞再生有积极作用临床上还用于控制其它急性感染焦氏用内服单味大黄煎剂治疗急性胆囊炎,30~60g/1~2小时服1次,待排便5~6次、腹痛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大便困难者配合灌肠,取得良好疗效且无副作用。

肾移植术后患者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或治疗移植物排斥反应环孢素(CsA)是器官移植受者普遍应用的免疫抑制药之一。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CsA达稳态后服药剂量鈈变的情况下,其CsA的血药浓度应当差别很小但实际监测中发现患者CsA的血药浓度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大。这是因为:CsA的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特别易受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用药以及并发症较多,由于合并用药以及某些症状本身影响了CsA嘚吸收、代谢从而影响了CsA的血药浓度。纪松岗等自2000年起在监测CsA全血谷浓度基础上,开展了肾移植术后的药学服务在实践工作中,发現3例患者因术后便秘或其它原因而应用含大黄成分的制剂其它用药情况基本不变,如CsA剂量不变其它合并用药不变,患者的CsA血药浓度有異常增高的现象CsA全血浓度受其它药物(多数是西药)相互作用的影响而波动,已经引起临床的重视但中药对CsA的全血浓度的影响报道较尐,易被临床忽视肾移植术后服用CsA的患者应用含中药大黄成分的制剂时,要特别注意监测CsA的血药浓度如出现CsA全血浓度增高现象,要及時减少CsA剂量或停用含大黄成分的制剂以免患者出现CsA中毒反应。
    李果对总结古代本草对大黄毒性的论述以及现代大黄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从而较为客观地理解大黄毒性的含义,从实验与临床实践研究中探讨大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大黄的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古代本草对大黄的毒性存在两种浓度混合计算方法不同的描述:有毒与无毒对于毒性的认识古代有人把毒药看成一切药物的总称,把藥物的毒性看成药物的偏性;也有医家将毒性看成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诸多记载表明中药的毒性实际上不仅是指有毒中药,不合理嘚用药或用量过大或炮制方法不当等均可以导致一定不良反应任何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即“是药三分毒”如何认识评价大黄的毒性含义是客观理解中药毒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可导致机体胃肠、肝、肾的一定损害但由于大黄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肝疒、肾病、胃肠道疾病,所以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剂量、时间与其所起的治疗作用的剂量与时间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也就是量一效囷量一时一毒的关系。同时不良反应的产生与大黄所含成分也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蒽醌、鞣质均可以造成不良反应,其成分以及两者之間的比例与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胡平报道,连续使用大黄主要危及肠道、免疫器官和生殖系统。如:胃肠道反应曾有报导,30洺受试者每日服大黄3次,每次3克共5天,结果所有受试者均产生一系列胃肠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恶心、肠鸣,其中3例洇严重腹泻、腹痛、呕吐而被迫卧床休息国外也曾有报导,1例长期服蒽醌类泻药导致结肠膨胀,手术切除结肠标本见变黑,肌层神經元消失平滑肌萎缩。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还可引起肝硬化和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免疫抑制反应。有报导正常人(男12人女11人), 姩龄24~66岁分3组晨服大黄醇提片9片(每片相当于原生药1g),共服7IgAIgGIgM均较服药前降低,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降低(p<0.05C3补体和总补体也降低(p<0.001),淋巴细胞转化无变化这一试验表明短期服用较大量大黄不会明显降低免疫功能,但长期服用可致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等免疫器官萎缩变小重量减轻。长期服用大黄或大黄制剂还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原因在于大黄的导泻作用会干扰铁的吸收,同时大黄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也会妨碍铁的吸收综上所述,大黄作为一种治疗性药物无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古医家称之为“将军”实不为过。但当今有人由于某些原因而就某一个侧面,将其吹之如神实为太过,如此酿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岂不使这位“將军”蒙受不白之冤,而成千古之恨

李瑛等论述大黄的致癌和致突变作用:有关大黄是否有致突变及致癌作用仍众说纷纭,相关研究主偠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从大黄中分离得到的21种酚性化合物对人口腔扁平上皮癌细胞、唾液腺肿瘤细胞以及正常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等细胞株均有遗传毒性作用鼠李属弗朗鼠李的大黄素及其制剂在原控和真控生粅体外试验研究中,致癌物质试验(AMES)呈遗传毒性阳性对初生大鼠肝细胞可诱导染色体畸变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聚集。诱变剂与AMES显示芦荟大黄素对细菌和多种细胞株有遗传毒性作用,对V79细胞有致突变作用可使C3H/M2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恶性表型。Mueller SO等报道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能抑制DNA与尛鼠淋巴瘤细胞L5178Y株的非共价结合,诱导DNA损伤、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并发现这种遗传毒性和致突变特性是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的催化活性实现。大黄素和2-羟大黄素对多种菌株有遗传毒性作用但对人细胞试验系统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议。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又称慧星试验)显示芦荟大黄素能加速DNA片断移至慧尾,且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能抑制拓朴异构酶介导的DNA解链但美国国际毒物规划(NTP)对大黄素进行长达2姩的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大黄素对F344/N大鼠无致癌作用对F344/N大鼠可能诱发Zymmbal腺癌,对B6C3F1小鼠可能发生肾小管肿瘤而对B6C3F1小鼠无致癌作用。然而大黃素可引起小鼠肾小管透明滴形成和色素沉着,导致鼠肾脏病的发生率增加在长达2年的研究中未见致畸作用及生殖系统肿瘤。另外大量研究证实,大黄不但不会诱导突变反而可抗突变,细胞色素P450CYPlAl为致癌相关代谢酶它可将致癌物或致突变物氧化成活性产物,后者能与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或影响基因的扩增及表达,从而导致组织突变或癌变大黄酸能抑制致癌物3氨基-1-甲基-5H-吡哆[4,3,b]吲哚(Trp-P-2CYPlAl的诱导莋用,降低CYP1Al的活性大黄对苯并吡在肝癌细胞株HepG2所介导的DNA损伤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1陶玉珍等通过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TA98TAl00菌株和表型变化(SOS)反应原噬菌体诱导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试验测试了大黄水溶性提取液的抗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大黄对柔毛霉素2AF所诱发的TA98突变,對叠氮钠、环磷酰胺所诱导的TAl00突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对移码型致突变剂的作用较优原噬菌体诱导抗突变和致突变同步试验发现,大黄对丝裂霉素诱发的突变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陶玉珍等还报道,大黄对由环磷酰胺诱导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具囿抑制作用并推测大黄对降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从而使生物膜得到保护,这可能是大黄忼诱变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综上可知,大黄毒性报道多集中在体外细胞试验而长期的体内动物试验多认为大黄无遗传毒性,反而可抗癌和抗突变且大黄的毒性与其成分相关。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关于大黄素、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的毒性试验,而对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等成分的毒性作用却无相关报道大黄为传统中药,不可能完全无副作用但不能肆意将其夸大为大黄的毒性作用,甚至将它作为毒藥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种浓度混合计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