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巴乌演奏的最好听乐曲时,嘴唇用力较重,在吹奏高音5.6后还气,八五不好固定,请教大神,怎么解决

葫 芦 丝 巴 乌 考 级 曲 目精 选 (以下乐曲均可在本教材中查找) 一级 六级 金孔雀轻轻跳……………任 民曲 竹林深处…………杨正玺、龚全国曲 婚誓……………………雷振邦曲 侗乡之夜……………………杨 明曲 马兰花开…………………雷振邦曲 小 卜少………………………杨一丹曲 打水姑娘…………………傣族民歌 竹楼情歌……………………李海鹰曲 小夜曲…………………许国屏改编 多情的巴乌…………………张汉举曲 望春风……………………邓雨贤曲 彝乡小调……………………赵兴全曲 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丝恋………………………李春华曲 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 七级 映山红……………………傅庚辰曲 月夜思乡……………………陈佳定曲 二级 拉祜情…………………… 谭学金曲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杨 非曲 .. 哈尼情歌… ……………… 陈鲸铼曲 会唱歌的金葫芦…………杨建生曲 八级 人们向往的地方…………卫明儒曲 傣乡情歌……………………王亚军曲 摇篮曲……………………东北民歌 渔歌………………………严铁明曲 三级 阿昌情深……………………林荣昌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施光南曲 欢乐的嘎光………杨正仁、王 震曲 拉祜的春天………………周秀珠曲 梦 回故乡……………………冰融曲 祝酒歌……………………勒 则曲 九级 紫竹调……………………苏州民歌 芦箫情………………………陈 勇曲 四级 春到草原……………………严铁明曲 湖边的孔雀………………杨正玺曲 欢乐的泼水节……周成龙、张祖豫曲 瑞丽美……………………卫明儒曲 赶摆………………………尹懋全 曲 景颇山……………………林荣昌曲 打跳欢歌……………………李春华曲 版纳之夜…………………曹鹏举曲 金色的孔雀………于天佑、胡运籍曲 美丽的金孔雀……………杨建生曲 十级 五级 雪莲花开……………………李春华曲 月映竹楼…………………黎炳成曲 迷人的葫芦箫………………杨建生曲 月 夜……………………龚启森曲 牧 歌 … … … … … … … … …李镇 曲 节日的德昂山……………龚家铭曲 注:①本曲目源于 “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巴乌 幸福日子……………… 张汉举曲

修功力神通丝韵 发心声悟彻天籁

——学习葫芦丝巴乌演奏的几点体会


葫芦丝是一件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由于音色优美、入门简单、容易上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一个学习葫芦丝能够完美地演奏一首乐曲,是每个葫芦丝爱好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葫芦丝演奏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学习和掌握常用的基本技巧,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素质训练和提高,这样才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来。


一,理解意境与韵味把握


大家在讨论葫芦丝作品时,经常会说 “有味”或“缺乏味道”。这里提到的“味道”就是指该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何维青老师经常讲:葫芦丝是“吹情”的艺术。情感是演奏的灵魂,只有当葫芦丝的音色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演奏才可以被称为艺术,才能使人感觉“有味”。葫芦丝的声音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同样一首作品,有的演奏者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和意境,使音色与情感有机地结合,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奏者则过多地关注技巧,忽视作品情感和内涵的准确表现,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还有的演奏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乐曲的内容和情绪,也达不到感染听众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情感的表达在葫芦丝的演奏中多么重要。


葫芦丝音色的力度强弱变化,是表现“意境”和“韵味”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演奏者之所以有很大的感染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够掌握很宽的力度范围,从最细微的弱音到最强音都能在演奏中运用自如,因此大大丰富了表现力。掌握力度变化应加强发音均匀和渐强渐弱的技巧练习,并严格遵守乐曲中拍子的特点。在乐曲中往往不是一种速度和力度贯穿始终,而是有着丰富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有的以力度和速度突变的方法来体现鲜明的对比;有的运用力度和速度的层层变化来深入刻画音乐形象。这些都需要演奏者细心琢磨,用心体会,并在演奏中表现出来。


葫芦丝演奏是情感体验与肢体表现相融合的表演艺术,演奏时的肢体动作揭示着作品的“音势”和“情势”。因此,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意境也很重要。表演动作不仅要自然大方,与乐曲的意境相协调,还要注意美感效果。具体要做到表情美:面部表情随着乐曲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欢快时的愉悦,悲痛时的哀伤,遐想时的沉思,激情时的激动等。动作美:主要体现在肢体上,根据乐曲的内容适当的摆动头部、上身,扇动两臂等都会给人以生动的活力感。节奏美:主要表现在气息的运用和整体动作上,气息的调控必然引起肢体的变化,而肢体变化又会表述乐曲的节奏感。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心灵的律动是隐现的,而肢体的律动是显现的,身心的互动共鸣会唤起更深刻的音乐体验。肢体语言要表现恰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美就是恰当”。“美”在于恰当,而“丑”就在于不恰当。认识这一审美规律,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也使我们在具体运用肢体语言时具有更恰当地把握。


另外,学习一首曲子之前要尽量了解曲作者创作的意图和背景,仔细阅读“乐曲说明”或“演奏说明”;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符号是重要的意境元素,要认真识别和理解体会,在演奏中恰当地表现出来。


二,音乐伴奏与实际能力


伴奏是葫芦丝音乐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曲家从构思乐曲开始到作品的完成,始终是把独奏和伴奏作为创作整体来塑造完美艺术形象的。随着葫芦丝音乐创作水平的提高,作曲家越来越重视伴奏的创作,各种形式新颖、技巧复杂、生动优美的伴奏层出不穷。这些伴奏既有相对独立的音乐表现,又与独奏紧密相连,大大丰富和提高了葫芦丝演奏艺术的表现力,同时对葫芦丝的教学与创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葫芦丝的音量较小、音域较窄,实际演奏中,伴奏可以起到情绪渲染和气氛烘托的作用。另外,伴奏对演奏者的音准、节奏、速度以及调式调性等,还可以起到重要的矫正和确定作用。学习一首曲子只会清吹而不会合伴奏,只能说是学会了一半;能够熟练的配合伴奏演奏才是实际的演奏能力,才算是真正学会了这首曲子。长期无伴奏的练习容易形成演奏的随意性,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无法体验到作品的完整美。只有经常练习与伴奏配合吹奏,才能逐渐形成对音乐作品完整演绎的审美习惯,才能完整的把一首作品演奏好。因此,一定要重视跟伴奏演奏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进行刻苦练习。


在跟伴奏演奏中掌握好节奏很重要。要注意强调节拍重音,使强拍与强拍之间保持稳定的时值。同时注意气息的合理运用,让时值相等的各个音的吹奏长度保持一致,手部活动也形成随着节奏而活动的规律,注意两手动作的紧密配合,保持节奏稳定!要努力培养内心节奏感,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演奏实践,就会形成正确的内心节奏感。在演奏中有些朋友喜欢用脚打拍子或数拍子,这种方法在练习时暂时用一下可以,如果形成习惯并应用到表演中去则不可取。数拍子所体现的只是一种机械的规律动作,而不是具有轻重缓急、富于表情的音乐律动。数拍子将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感觉不到音乐的生动节奏,并有损于内在节奏感的培养。


为了跟好伴奏,合伴奏前要认真练习乐曲,一定要做到能够背谱演奏,目的是合伴奏时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伴奏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这时的葫芦丝就成了代替嗓音歌唱的工具,不至于因为看曲谱而弄得手忙脚乱。反复练习、重复记忆、烂熟于心是跟好伴奏的“笨”办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弄清什么地方开始进入,什么地方是间奏,搞清楚整个乐曲的结构布局,演奏时就能和伴奏融为一体,演绎出完美的艺术作品。


三,苛求造诣与艺术实践


高手们吹奏葫芦丝使人听后有一种心情的愉悦或感动,要想达到这样目的,就要在音准、节奏、发音、姿态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精益求精的苛求。要想成为一名葫芦丝演奏高手,做到技术精湛是首要条件。一种技巧从学会到实际运用,两者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从实际运用到运用精湛,则有着更远的一段路程。娴熟精湛的演奏是长期刻苦学习实践的结果,如果对自己的演奏没有那种类似于“洁癖”的苛求,那么即使练的时间再长也不能达到精湛的程度。除了技术精湛以外,还有一个音乐上是否精美的问题,包括布局是否精彩,分寸是否精确,配合是否精密,动作是否精巧等等。总之,演奏要给人以无可挑剔的精美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学习葫芦丝演奏一方面是自娱自乐,而更多的时候是演奏给别人听,是一种大众娱乐手段。因此,注重艺术实践是学好葫芦丝演奏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实践不但能在技术层面提高我们的演奏能力,更重要是锻炼面对观众的心理素质,完善舞台形象塑造。基础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积极参加艺术实践,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和交流,从中获得很好的锻炼,丰富自己的演奏经验。一场成功的演出、比赛、交流,会使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越来越自信,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不能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娱自乐,时间长了会感到乏味和缺少情趣,进而影响继续学习的兴趣。人是有表现欲的,把这种表现欲掌控好、利用好、发挥好就会成为我们学好葫芦丝演奏的不竭动力。


艺术实践、舞台演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心态是否平和,神情是否安静是演奏成功的关键。人的思维只有在心神平静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演奏者在舞台上浑身一团火气,思维毫无条理,好比一匹惊马,完全不由自主,肯定不会有好的演出效果。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学会用思维控制心态的能力。在舞台上能很快地进入到音乐意境中去,使自己的思维按照音乐表现要求有条不紊地活动,在控制两手动作的同时,也控制着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以及恰到好处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只会使演奏显得更有激情,更具活力,决不会因失控而影响演奏的效果。演奏家与演奏者的区别是:演奏家能以思维来控制心神的平静,演奏者则会因为心神的不平静而影响演奏效果。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艺高了,自然就可以使自己变的信心十足,胆气大增。上台之前,乐谱一定要背熟,技术上不能有负担,从而消除因能力问题而引起的心虚。要有自信与强烈的表现欲望,不能患得患失,越怕“错”就越容易出“错”,越错就越慌。凡事有一弊就有一利,过度的不加控制的紧张会影响正常的演奏。而通过不断的锻炼,也完全可以将紧张情绪转化成一种精神上的集中和演奏上的激情,坏事就变成好事了。


四,自我修炼与规范化学习


练习葫芦丝既要讲究科学方法,又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首先要强调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有些技法是否正确,对演奏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任何的演奏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实现的,也就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每一个熟练的演奏动作都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使相应的条件反射得到巩固或强化。对于已经形成的熟练动作,叫做“定型”动作,在正确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将形成正确的定型动作。反之,将形成错误的定型动作。若毛病已成定型,克服毛病要比掌握新的技法还要困难得多。因此,练习时一定要重视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其次,不论是练习乐曲或练习曲,要尽量避免吹错,否则对形成正确的定型会有妨碍。开始练习时,如在某处反复出错,就容易形成错误定型,正式演奏时也就往往会在这个地方抛锚。基础训练好比穿针引线,宁可动作慢点,也要准确,只有慢练才会掌握正确的方法,才会掌握的更准确,熟练后再恢复原速度。在基本功练习中,要注重技巧为内容服务,练习时一定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聚精会神的注意艺术表现。应该避免那种漫不经心、一遍遍过的方式,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


 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不等于有了功底,方法只是入门,坚持天天练习才能工夫过硬,何况有些技巧非长期坚持刻苦练习是不能达到熟练程度的;只有通过千万次的反复练习,才能逐步得到改进和提高,才能得心应手、轻松娴熟地应用到葫芦丝的实际演奏中去。


 目前喜欢葫芦丝的人越来越多,专业的学院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能者为师”的民间传授,是当前葫芦丝传播的主要形式。然而,葫芦丝的规范化学习对演奏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自学葫芦丝的人很多,但进步慢,效果差,究其原因就是规范化学习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著名葫芦丝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王厚臣老师讲,学好葫芦丝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把好乐器,一本好教材,一个好老师,缺一不可。好乐器就是要求选购的葫芦丝音调要准,音色要美,要有一定的力度控制厚度,容易吹奏。如果长期使用劣质乐器,在大脑建立了错误的音色、音准印象,那就很难吹出好听的音乐。好教材就是要有系统、规范的学习内容,有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如果没有好教材,今天学点这,明天学点那,不但进步缓慢,而且容易误入歧途,走弯路。好老师就是要自身素质全面,功底过硬,有丰富艺术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有一定的艺术成果。学习方法不当,用错误的习惯和方法训练葫芦丝,训练越多偏离正确的道路越远。不良习惯养成后终身难改,给继续提高造成障碍,甚至影响到学习兴趣,半途而废,最终放弃葫芦丝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葫芦丝规范化学习非常重要。


五,综合素质与艺术表现


 “乐由心内生,功夫在其外”,演奏水平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表现。领悟乐曲的精髓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音乐的感悟灵敏度作保证,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出色的演奏家之所以能够深刻领悟乐曲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神韵,就在于他们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旋律上的处理,而是从文化传统、地域特征、审美意识中寻觅乐曲的精髓,进行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既有先天本能的因素,也有后天学习与训练的结果。要想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必须以扎实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生活体验、长期的身心修养做基础。每个演奏者只要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的提高、视野的开阔、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解力的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必定会日渐丰富,从而达到音乐灵魂的逐步升华。当前葫芦丝的音乐创作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特点的曲目纷纷涌现,葫芦丝艺术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演奏者必须根据作品情况,熟悉和了解相关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语言特点、情感表达习惯等,把葫芦丝表现手法与民族风格巧妙结合,才能做到吹什么像什么,“一套拳脚包打天下”是不能取得完美艺术效果的。


葫芦丝演奏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有重塑自我的精神,努力提升素质;除了加强乐理、乐感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努力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高雅的气质、灵动的思维状态。葫芦丝看似简单,却又极其深奥。通过长期努力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是一种很高的目标要求。艺无止境,只有虚心学习、努力探索、善于总结才能到达较高的艺术水平,才能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演奏家。

 作者:刘希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考级评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乌演奏的最好听乐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