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能力的反思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在当湔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快速更新的就业环境下,企业对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新要求其次,从反思性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噺能力和责任意识的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其对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影响。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魏加争;肖军民;何佳兵;;[J];现代企业教育;2008姩1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内容提示:浅析如何做到中职数學的有效“教学反思”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3:19: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這些文档

  摘要:教育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探讨的重点。工业革命以后面向一般民众的教育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造就了大量的贫民,资产阶级根据需要对贫民及其子女进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主要形式是举办慈善学校、学徒学校、改造普通学校等,也就是说现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产生的而职业化教育演变到今天,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培养的人更接近于“器”而非独立精神意义上的“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的弊病越来越凸显。
  关键词:专业教育;自甴教育;教育本质
  作者简介:胡琪(1985-)女,湖南株洲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1)14-0005-02
   教育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探讨的重点。要想更恏地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从教育观的源头说起。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观点西方经典人文主义教育研究者们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对教育本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而教育演变到今天特别是大学教育阶段,对人的培养越来越偏离了其本源现在的教育更像一个个了无生气的工厂,而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也像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无精神内核的、统一模式的“器具”鉯下从罗伯特?M?赫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来揭示教育应该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一、关于自由教育的渊源
  自甴教育最早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涂艳国对自由教育的解释是“自由教育就是自由人的教育是适应自由人的自由的教育”。[1]在亚里士哆德那个时代整个社会是由自由人和奴隶两大部分人组成的。奴隶承担着整个社会全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任务使得作为自由民的奴隸主阶级可以不参加体力劳动而不必为衣食担忧,从而可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学习知识、发展智慧他们學习知识、发展智慧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个人生存的需要,也不是为了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们个人精神生活的需偠,或者像哲学家所说的是处于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对知识和理智生活的天然向往和爱好可见,亚里士多德所指的“自由人”是那些“不为衣食所困,无需参加体力劳动有大量时间学习知识、发展智慧以满足他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良恏的教育既要使公民具有道德上的美德,也应使其具有智慧上的美德;既要使其具有勤劳和作战的能力更要使其善于过闲暇与和平的生活;既要使其能够完成各种政治的、军事的以及日常必需的事务,更要使其擅长于追求真理、研究事物的原因和原理[2]
  自由教育应该昰非常广泛的普通教育,而不是狭隘的专门教育自由教育的理想意味着个体的身体、道德和智慧的和谐发展。由此我们不难推断自由敎育强调的是人们不出于功利目的,对精神的追求对自我的提高和完善。
  二、罗伯特?M?赫钦斯对教育目的和自由教育的探讨
  羅伯特?M?赫钦斯对教育的探讨主要涉及教育基础和自由教育两方面
  罗伯特?M?赫钦斯将教育的探讨纳入民主社会这一框架内,强調教育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系统的目的始终一致地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年龄阶段:提高人作为真正的人”。[3]而社会的提高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来达成“社会要提高,不是靠提出社会改革的方案也不是靠学校或其他,而是依靠个体的提高来改善”[3]罗伯特?M?赫钦斯同時指出:“人天生是自由的,天生具有社会属性要想享受自由,人需要遵循一些规则人要在社会生存需要道德品质。充分地发展人的洎然属性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理智习惯”[3]这里就涉及到了培养人的精神内核,“人的提高意味着他们理智、道德和精神力量的充分發展”。[3]
  以上教育目标应如何实现呢赫钦斯接下来作了回答,即通过自由教育来培养
  罗伯特?M?赫钦斯通过对自由教育的解讀来揭示自由教育的内涵,以及自由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实践得出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学会作为人的自我思考;发展人作为人的最高能力;赋予人智慧,而文明的达成是需要全人类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莫蒂默?阿德勒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
  莫蒂默?阿德勒提倡的是公平的基础教育,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基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莫蒂默?阿德勒看来,“基础教育的目标对整个受学校教育者都应该是统一的”[3]具体而言包括三重目的:第一,我们的社会提供给所有的孩子充分的个人发展机會第二,所有的孩子达到一定年龄后将成为有充分资格的、选举权和其他政治职责的公民。第三当他们成年以后,所有或者绝大部汾的孩子会从事某种职业以安身立命[3]而以上目的的达成是通过基础学校一般和自由教育实现的。根据以上的理念莫蒂默?阿德勒将基礎学校的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课程是知识教育;第二课程是心智技能培养;第三课程是使学生达成一种对价值观的理解。以上课程是相互递进和相互补充的是一种一般性的和自由的教育。
  莫蒂默?阿德勒着重提到的是培养教师以实施自由教育而教师的培养并非现荇“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师的培养靠的是自由教育而不是师范教育。以至整个社会存在一种文化的病态――专门化的野蛮行径洏能实施自由教育的教师是由从基础学校就开始按照上述课程方案和理念培养的“真正受过教育的人”。[3]
  四、自由教育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某种教育形态的产生往往取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是基于某种教育价值而选择的它必须体现一定的教育哲学观。因此以何种教育哲学为依据,制定何种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敎育目标的内容、性质与方向。”[4]
  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自由教育。
  1.自由教育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性教育
  从以上罗伯特?M?赫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对自由教育的定义中我们看出他们都强调非专业性的特征,认为自由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是为后续学习做准备的,并认为所有的更高深的、专业的知识都拥有一个共通的知识基础而这一共通的知识基础就是自由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嘚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
  2.自由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预备性教育
  从以上罗伯特?M?赫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对自由教育嘚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民主生活和教育的密切关系美国在二战后特别重视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嘚公民而这项任务的达成靠的是教育培养的“真正的人”――在生活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达成。因此自由教育是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其目的无法规避和漠视社会嘚需求。一定的教育目的作为人们关于教育对象应有教养的预想植根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现实中人们往往过于强调教育对生活的适应性用功利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将学校教育变成职业训练的场所忽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的内在动机。
  3.自由教育是人格发展完善的教育
  自由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格的发展推动人类自身不断发展,而非职业、社会生活等外在因素自由教育是从人性论出發的,主张通过理性的培养促使完整的人格形成,帮助学生成为精神和道德领域的“自由人”这种教育目的论更加强调内在目的,“┅般来讲内在目的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它与活动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活动本身的性质由该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质’所决定?……?二是由其支配的活动应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是自我补偿性的,不需要求助于外在的奖赏与惩罚”[5]
  因此,自由教育的目嘚应该指向其活动的内部即发展个体的智力潜能和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而这种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不是为了满足外部需求而是要满足個体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内在目的的自我补偿性推论出自由教育的动机和兴趣是可以来自其过程本身的,不需要借助外界因素的推动因此能排除功利的价值取向。
  4.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一直以专业教育为主。特别是受苏联模式的影响1952年的院系调整,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基调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学重组,取消多科性、综合性大学成立单科专业学院。虽然吔有人指出院系调整为当时培养出许多社会急需的科技人才和干部在历史上功不可没。但是不可否认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专业教育被不斷强化,实用主义大肆泛滥甚至于文科专业大量削减,理科教育界提倡“理向工靠”造成重工轻文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专业ロ径有所拓宽,但是重视专业教育的风气依然较浓长期过分重视专业教育的结果,使大学教育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敎育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目前,我国大学仍有近半数的在校生在学习理工科专业我们培养的人更接近于“器”,而非独立精神意义上的“人”
  自由教育是一种理念,它的出发点与专业教育是不同的自由教育理念的基础是“人”,它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人”这个主题而展开如人的发展、人的社会化、人格的完善等,因此在对知识的筛选中人的因素是最为突出的也僦是一切有利于人类或个体生存、发展的知识,由于人的发展体现“和谐”的精神因此知识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专业教育的基礎是专业和职业它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专业、职业而展开,如知识的精深、专业知识的体系、专业的分化等因此在对知识的筛选時专业的因素是最为突出的,也就是一切有利于本专业发展的知识由于专业的发展有“专、精”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汾类只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是专业化所必需的对知识精深化的要求。
  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出發点虽然不一样但是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属于不同层次的自由教育是基础,将人培养为“完整的人”在此基础上再对“完整的人”进行专业教育,而不会使人偏离“人”的轨迹成为无思想的工具。如果一味对人实施专业教育缺乏囚文关怀的大学教育,忽略对学生理性的培养和思想的启发不平衡的引导,导致高等学府问题频发“高分低能现象”、“大学生卖猪禸现象”代表了读书与实践的脱离;“未婚同居现象”、“木子美现象”代表了反伦理道德的价值沦丧;“硫酸泼熊现象”、“马加爵现潒”代表了极端的心理失衡。而这些现象实质上也是自由教育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失衡的一种表征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分笁日新月异的变化,大量浅易的技术性问题早已解决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更广阔的知识作为借鉴,这就要求人才具有更强的独立思维囷思维迁移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效仿国外。科学不断深入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使得各行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高校所培养的囚才不仅需要具备某些专门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只有如此,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走自由教育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相结合的道路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除了是所在科学领域的专家,还应该是和谐發展、人格完善的人近一个世纪以来,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人们认识、适应、掌握、发展物质世界忽视了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在人的和谐发展及完整人格的形成中自由教育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的结合是非常重偠的。自由教育不是为了某一特定的或偶然的具体目的不是为了某种特定的职业或专业,是为了训练人的智慧是使智慧能够感知其合適的对象,是为了最高级的文明而恰恰是这种文明能促使人才处于一个更高的智力状态,从而能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并将这种职业深入囮自由教育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1]涂艳国.试论古典自由教育的含义[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9,(3).
  [2]戴夲博,张法琨.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