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喝3瓶啤酒不醉,以后的酒量小怎样喝酒不醉会怎么样

病情描述: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应酬,我是喝一杯就会醉的人,有人说可以练酒量有人说不可以,请问酒量能练出来吗?

  • 您好,首先明确的告诉你,酒量是不可能练大的,人酒量的大小主要和肝脏的解酒酶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基因和遗传所决定的,后天没有办法改变。不管酒量怎么样,最好不要长期大量喝酒,有可能会引起肝脏损伤甚至消化道出血。

  为何别人千杯不醉,我一杯就倒?勤能补拙,酒量能靠多喝练出来吗?到了非喝不可的场合,怎样才能避免喝醉?


  前段时间大胸妹和朋友们出去喝酒,没喝几杯就感觉晕晕乎乎的。看朋友们推杯换盏完全没有问题,自己不禁有些“悲伤”。

  所以,相信酒量差的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为何别人千杯不醉,我一杯就倒?为何偏偏就我这么弱鸡?!

  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酒精也就是乙醇,主要是在肝脏代谢。第一步乙醇被代谢成乙醛,第二步乙醛被代谢成乙酸,第三步,乙酸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酶的数量多活性大,酒精自然被代谢的快,数量少活性小,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容易在体内蓄积,作用与大脑和神经,导致人出现晕乎、兴奋、脸红、呕吐等症状。


  那么酶的活性又是什么决定的呢?答案:基因!大约在于70%的汉族人体内,存在一种“解酒基因”,即是乙醇脱氢酶的一种变种,它有助于加快乙醇分解速度约13倍,同时能够分解与乙醇结构类似的存在于酒精中的毒素。听上去很不错嘛,加速乙醇转变为乙醛,加速解酒进程,但实际上,我国很多人乙醛脱氢酶的基因“不给力”,分解乙醛能力和节奏跟不上,导致乙醛继续留在体内。更不幸的是,我国携带这种“不给力”的乙醛脱氢酶基因的人还很多,大约有18%,而在欧美人中,几乎没有人携带这种基因。

  所以你不能喝,一喝酒上脸上头,很有可能和你本身“饮酒基因”不强大有关。

  虽然基因不强大,但我后天努力,能否练出好酒量呢?


  首先告诉大家,酒量是能练出来的。其实通过观察身边人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男生刚入大学时,喝一瓶啤酒都能吐。然而大学四年过去了,男生们在酒桌上经历了多轮锻炼后,酒量慢慢就提高了。工作几年后,当年这些不胜酒力的男同学们,喝一瓶啤酒完全是小case。

  那么所谓的“练出了酒量 ”究竟是怎么回事?练酒量用科学语言叫做“酒精耐受”:相同量的酒精,对身体功能和行为产生更轻微的效果。而我们身体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长期饮酒,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慢慢产生不同程度的酒精耐受。

  酒精耐受分为两类,一类为功能性耐受,另一类为代谢性耐受。

  功能性耐受是指喝酒后,身体解酒能力并没有变强,只不过身体,尤其是大脑和神经,对酒精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导致原来酒精对人产生的晕眩、兴奋等作用表现不明显,这时候人会觉得比以前更能喝。然而功能性耐受会存在一个隐患,即经常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酒量变好了,越来越能喝,但是实际上自身的解酒能力又没有增强,酒精仍然在体内存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受到越来越大量酒精和乙醛的毒害。

  代谢性耐受是指代谢酒的能力变强了,即乙醇→乙醛→乙酸这个过程变快,酒精能更快地从体内排出去,降低对于各大器官的损害。代谢性耐受也是长期酒精刺激下,一种身体的适应,但不是通过改变大脑感觉,而是通过改变肝脏中酶的活性,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强。这种耐受听上去“更好”,但实际上也存在问题。因为负责解酒的酶也负责代谢药物,分解酒的速度加快了,同时分解药物的能力也加快,对于一些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药物分解加快,就会演变成药效不好等。所以代谢性耐受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因此,虽然能靠练习提高一点酒量,但练酒量无法弥补基因缺陷。

  既然无法像别人那样千杯不醉,那么怎样才能尽量让自己避免喝醉呢?


  为了防止喝醉,大家总结出了很多“技巧”,下面推荐几个有用的方法。

  方法一,延缓组织身体对酒精的直接吸收。酒精可以在胃内迅速大量吸收,为了延缓酒精吸收,最好在餐前吃一点保护胃壁的食物,比如橘子、杂粮馒头、牛奶、酸奶、豆制品、肉类等食物。

  方法二,稀释酒精,让酒精缓慢吸收。喝酒如果喝的太快,血液中酒精浓度猛然升高,人会更容易出现“喝多”的症状,所以慢慢喝是防止喝醉的一大技巧。喝酒后还可以通过多喝些水,饮料(不要是碳酸饮料)来稀释酒精浓度,防止醉酒。

  方法三,不要喝混酒。混酒容易喝多最大的问题是,人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摄入了多少酒精。不同类型的酒,不同的酒精浓度,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最后,大胸妹想提醒的是,不是非要喝的情况,能少喝就少喝点吧。毕竟无论怎样提高酒量,酒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存在的。


编者按:《党史纵览》发表文章《》。文中记述周恩来能喝酒,会喝酒,在重庆谈判期间曾替毛泽东“挡酒”,摘编如下。

中共五大书记中,最能喝酒,最会喝酒的,当属堪称“千杯不醉”的周恩来。据说,红军长征时期,周恩来曾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下25杯茅台酒。1945年,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在谈判期间的一次宴会上,周恩来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酒地干杯,挡回国民党人士一圈又一圈的“攻势”。周恩来酒酣之后愈显神采奕奕,机敏过人又不乏诚恳,以至于一个在场的记者竟发出了“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的由衷感慨。

周恩来饮食简单,唯一的喜好是喝点酒。因长期做统战工作需要应酬,他酒量很大,且杯中酒从不掺水作假。与人碰杯时,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但他从不勉强别人。如果客人不善饮酒,他总能谅解,说“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有关系”。而他自己从不马虎,如果“干杯”的话由他自己说出口,就一定会喝完,绝不应付。

周恩来一生最常喝的酒,当属茅台。回溯至1935年3月16日,红军攻占茅台镇后,为了保护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周恩来领导下的军委政治部就曾于生产茅台酒最多的成义、荣和、恒兴3家酒坊门口贴出布告:“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

即便周恩来酒量极大,堪称“千杯不醉”,可偶尔也有失去节制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他一生中曾有过三次醉酒:第一次是在与邓颖超的洞房花烛夜,周恩来情绪极好,对于敬酒来者不拒,结果喝醉了;第二次是在1954年初出席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之前的莫斯科,周恩来喝酒太多,加之过度劳累,以至于当场呕吐,事后他向中央作了检讨;第三次是在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来时,周恩来与出席宴会的所有志愿军代表几乎都碰了杯,稍后又带着醉意跳舞,最后被抬进了休息室。

正是由于深知酒的厉害,周恩来后来牢记毛泽东“不耽误革命工作”的指示,专门为共和国外交外事人员做出“喝酒不准超过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的规定,并通报国内外各部门切实执行。他还说:“我们不管哪一级领导,喝酒都要自律,而且做下级的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领导,让他们少喝酒,更不能喝醉酒。”

晚年的周恩来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按照医生的嘱咐,不能再喝酒了。与客人碰杯时,他便只举杯,不喝,但却会如实向客人说明情况,赢得一片赞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量小怎样喝酒不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