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新三国单刀赴会会的真正英雄究竟是谁

人们一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就会浮现出一个哭鼻子的好人的形象。但真实的刘备却不是这样的,他不仅不爱哭,而且是一个怒气值很高的人。那么三国史上谁哭的最多呢?是“枭雄”曹操。《三国志》中,魏蜀吴三国的创业之君,都曾因种种原因而哭泣流涕,其中曹操竟达14次之多,是哭鼻子冠军,亚军是孙权,13次,比曹操只少了一次,排最后一位的是刘备,只有6次。

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为人“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这是一个深沉内向的人,绝不会动辄掉眼泪。并且,出现频率最高的反而是“先主大怒”这样的词汇,说明他不仅不爱哭,而且很容易生气。

2.曹仁真是一个常败将军?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仁塑造成了一个经常打败仗的“常败将军”。比如在第一次攻打新野时,布八门金锁阵,被徐庶看出破绽,不仅大败而回,而且还丢了樊城;在第二次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刘备时,却被诸葛亮以火攻之计烧了博望与新野,再次大败而回。这与正史中的曹仁是完全不符的。

在正史上,曹仁是曹魏阵营中一顶一的人才。比如魏晋时期的傅玄《傅子》中说:“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告诉我们在智勇这方面,张辽还次于曹仁。作为魏国的第二任大将军大司马,曹仁非常擅长鼓舞士气,意志如铁,这是他很了不起的地方。

3.周瑜真的心胸狭窄?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形象,一副才华横溢但心胸狭窄、气度不足的模样,比如第一次见到诸葛亮,就想害死他。他逼着诸葛亮造箭十万,后来还想派兵奔赴七星坛,取孔明性命。最后便诸葛亮活活气死。

但真实的周瑜与此恰恰相反,他性度恢廓,胆略过人。二十岁跟随孙策,攻略江东,战功赫赫。孙策死后握重兵辅佐孙权,东吴诸将,无人敢动。赤壁之战时主持对曹作战,一战成名。到了三十六岁那年,周瑜病死于巴丘。这是一位早逝的英雄人物。

4.鲁肃真的忠厚老实?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形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是一个忠厚老实、木讷无谋的人,他被骗出借荆州,接着又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活脱脱一个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可真实的鲁肃却不是这样的,他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早年,周瑜无粮,鲁肃慷慨助之,从此两人结为朋友。更值得一提的是,鲁肃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之一。在赤壁战后,他又单刀赴会与关羽谈判,胆识过人。也就是说,真正单刀赴会的是鲁肃,不是关羽。

5.曹操真的残忍奸诈?

演义中的曹操,残忍奸诈,任性多疑,是反派人物。但真实历史上的曹操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是比较正面的。比如史家陈寿就认为曹操在三国史上“明略最优”,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说曹操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没有这么多的优点,他也无法统御三国时最强大的人才库的。

6.张飞真是鲁莽的黑汉子?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性格粗鲁的黑大汉,可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男青年,而且长得很帅。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历史上的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在《丹铅总录》中记载说,涪陵有一个刁斗铭,上面的铭文就是张飞所写。元代画家吴镇曾经作诗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与张飞相比。而且,张飞还会写诗作赋,比如有作品《真多山游记》。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相传,江东吴国鲁肃欲杀关云长,夺会荆州,故在江边亭内摆下“鸿门宴”,亭外设下刀斧手,掷杯为号,群起杀之!
关云长明知是计,却仅带周仓一人替关云长拿刀,孤舟渡江前来赴宴!
席间,关云长故意骂走周仓,使其先到江边准备,后手拿青龙偃月刀,假借酒意手牵鲁肃,使其送自己去江边,东吴众人因顾及鲁肃安全,不敢妄动.只好眼看关云长安全离去,留下千古佳话!

 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他才是真正的单刀赴会男主角。

 而三演本末倒置,“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为何会神话关羽,听我道来。

首先关羽形象被神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清毁岳庙建羽庙导致的。

再有,我要说【武力值】,且不论是不是最高,光是说出这个词就很可笑。武将单挑的军事作用在汉代已经减弱,要知道单骑冲阵和正战单挑可不是一个概念。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将领个人的好武力,在战场上只可能起到两种作用:一,率先冲入敌阵,砍翻大纛几面,夺槊数条,以振奋本军的士气;二,是训练并统领一支禁卫部队,来保护主君家族或者中军大帐。至于单挑?至少我没在史书上看到过。所以所谓的武力值对战斗局势的影响也并不是决定性的,要是决定性的话关二爷这么牛逼可以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最后怎么会被孙权的伏兵所禽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关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三国高级将领,带兵也很有一套。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迫降于禁,斩首庞德,《三国志》里面讲“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由于中国的历史小说杜撰太多,严重偏离史实,误人不浅。学校历史课本应做适当矫正,以免孩子们将错就错,一错再错,以演义为正史,弄出笑话!

如果有说的不对的,欢迎评论里指正讨论。

原标题:《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知人善任之高明演员——刘备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假如刘备生在太平盛世,估计他会继续先人衰败的轨迹,一生以织履为计,穷困潦倒。刘皇叔可谓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说其生不逢时是由于其先辈官越做越小,到他只是一介平民,无怪乎面对着张翼德只能长吁短叹,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说其生逢其时是由于东汉王朝日渐式微,先是宦官作乱,后是奸贼当道,才让“织履小儿”摇身一变为“刘皇叔”。

善于捕捉和把握机会,知人善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其最终成就三分天下,雄居西蜀的重要原因。“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一定程度上是曹操成全了刘备,正因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回马荐诸葛,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各路诸侯,知道“卧龙、凤雏”者应该不在少数,可是只有刘备会有“三顾茅庐”之举,尽管存在着“病急乱投医”之嫌,仍充分说明这位玄德公是非常善于捕捉和把握机会的。这从另一个方面还反映出刘备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正是徐庶投靠刘备后打的几场胜仗,让其意识到出色的谋士的重要性,才会让其不顾结拜兄弟的满腹牢骚而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了。

刘备文不过孔明,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可是他能将其牢牢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和他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心,深谙领导之术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才会带着百姓逃亡;因为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才会出其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甚至庞统之死于落凤坡,和刘备的笼人之术都有很大的干系,一匹“骑则妨主”的卢白宝马,刘备骑则马越檀溪,庞统骑则招来弓箭无数,惨死于落凤坡下,临死仍不忘主公赠马之恩,提携之重。

刘备之知人善任还有一例可为佐证,那就是临死托孤于诸葛亮时,对马谡的“名不符其实”的评价,足见其眼光之独到。智力远在其上的孔明,在马谡失街亭后,后悔不迭 “未听先主之言,招此大败”。

之所以说刘备是位高明的演员,至少有四个场景可为其证:一是桃园结义前在张飞宅院中的一番哭诉,在最关键的时候亮出其皇族后裔的身份,致使张飞变卖所有家当招兵买马和关羽一道追随其东征西战,成其霸业;二是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道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将筷子惊落于地,而故意在曹操面前示弱,以惧雷电掩饰而过;三是赵云万军中将阿斗救回,刘备将其掷于被迫随之下跪的赵云手中,“险使我损一大将也!”,大大抚慰了部下之心,其力道之精妙,演技之高超,不得不让人佩服;四是鲁肃讨荆洲时,装聋作哑,哭哭啼啼,与诸葛亮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双簧戏。

重情重义,心高气傲,大将风范——关羽

一把青龙偃月刀,红脸、美髯,武艺超群,胸怀韬略之才,三国中像关羽此等人物当属凤毛麟角。论武艺,在三国诸多名将中可列三甲之内,估计只稍逊于吕布,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这三人皆一等一的名将,关羽谈笑间就身首异处,其武艺可见一斑;论韬略,关云长单刀赴会,除了要有超人的胆魄外,没有缜密的部署与安排,焉能全身而退?诸葛孔明敢将独守荆洲的重任交与关羽,难道仅仅因为关羽骁勇善战?!而最能体现关羽指挥大型战役能力的则是围樊城,水淹七军这场经典战役,关羽将曹仁围困于樊城后,曹操先后派满宠、于禁、徐晃、赵俨、徐商、吕建、殷署、朱盖、张辽、裴潜、吕贡等共11人参与这场战斗,关羽指挥4万荆洲军,与曹操12万兵马周旋,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无论进攻与撤退,皆能井然有序,颇具大将风范。

体现关羽重情重义的人性一面,可以从关羽和下面几个人的关系之中找寻答案。一是和刘备、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弃曹寻备时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如同父子兄弟之情深义笃;二是和张辽,关羽非常欣赏张辽的忠义之举,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曹操请求刀下留人,就是为了张辽。正由于关羽本身重情重义,平常人对他来说都不屑一顾,而惟独对像张辽这样的忠义之士才会刮目相看。体现关羽重情重义最经典的一幕场景:周郎火烧赤壁,曹操仓皇出逃,几番长笑,几番追杀,最后以疲惫之师行至华容小道,仍不思悔改,一阵狂笑,引来关羽横刀立马,曹操以败军之帅的身份,苦苦哀求,怎奈关羽军师面前,立下军令状,誓捉曹操,几番犹豫,仍以“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已报君恩”回之,关键时刻正是张辽痛哭流涕,诉说旧谊,关羽惟有闭目长叹,侧马让之。

大凡有本事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傲气,关羽一身的本领,就更有资本显示这身傲骨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在任何重大场合,站在刘备身后,总是眯起双眼,一般人何时让他正眼瞧过?只有在危急时刻或是碰到真正的敌手,才会睁开那丹凤大眼,眼光过处,寒气逼人。关羽第一次展示他的傲气,就让他一举成名。一位是名不见经传的马弓手,一位是董卓帐下名将,这位已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气势逼人,关羽请缨出战,遭袁术训斥,英雄岂能让人小瞧,转眼之间,华雄人头落地,而杯酒尚温。可正所谓物极必反,关羽最后展现他的傲气,却栽在陆逊手里,关羽以“虎女焉配犬子”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致使东吴违背盟约,孙曹联手夹击关羽。陆逊充分利用了关羽心高气傲的一面,故意示弱,使得关羽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全力对付曹魏,结果吕蒙白衣渡江,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败走麦城,父子被俘,慷慨就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国单刀赴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