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讨厌广东人骂人方言说粤语刷个性 谁不会方言

事实上,普通上海市民根本没有『吴语』这个概念,也就是大概知道苏浙一带语言比较像。但粤语这个概念却是在广东深入人心。甚至广东人会普遍要觉得只有『粤语』才是对广府话的正确称呼

知乎用户 鱼非鱼 回答:

我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曾进行过这方面的调查,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原因并不是说上海话是吴语的方言,而吴语就是一门语言这么简单。事实上,普通上海市民根本没有『吴语』这个概念,也就是大概知道苏浙一带语言比较像。但粤语这个概念却是在广东深入人心。甚至广东人会普遍要觉得只有『粤语』才是对广府话的正确称呼,反而『广东话』这种外省人对于广府话的普遍称呼,因为潮汕话和客家话在广东的普遍使用,反而是政治不正确的。

下面我简单说说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时间所限就不展开论据了:

因为香港的存在,粤语的文化影响和政治认同远大于上海话。这条原因肯定是凌驾于所有其他原因之上的。有句话说的好,"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navy"(语言就是拥有了军队的方言)。自 19 世纪民族主义成为全球热潮以来,语言一直是左右政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49 年以后,台湾和香港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实体,但是与闽南话在台湾很长时间内受到打压不同,香港虽然官方语言是英语,但粤语作为本地语言在文化创作等各方面完全没有受到排斥,反而因为香港独特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 90 年代巅峰时期,粤语流行音乐,电影,电视,都在整个大中华地区甚至韩国和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有着巨大影响。而伴随这种影响力上升的也有粤语的认同感。相比之下,海外华人的影响要小得多。实际上海外的潮汕人、客家人也很多,但潮汕话、客家话却从未获得能与粤语相比的影响力。

粤语是中国大陆少数可以用于电视广播的地方语言之一。中国政府为了推行普通话,实际上对于各种地方语言在大众传媒中的使用是严格限制的。但因为统战的缘故,粤语却获得了特殊的地位(为了能保留内地的粤语使用,增强与香港的凝聚力),被允许用于电视广播。电视在没有实际家庭语言环境、社区语言环境和学校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第四种语言环境。我所知道的很多粤语地区母语非广州话的朋友,学习粤语都是首先通过电视。

粤语存在公认的标准语广州话,而吴语却没有公认的标准语。有无标准语的影响就体现在,在广东和广西的白话(广府话)区,大部分年轻人都可以讲广州话,或者起码可以听懂,而吴语区或者北吴语区各方言虽然也较接近,却不存在普遍能讲某种吴语方言的情况。事实上,有时候不同吴语区之间的人进行沟通,都是用普通话进行的。广州话能够成为标准语,一来是广州长期作为广东省省会,同时也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广州话一直为其他广府话地区的人们所学习,二来香港话跟广州话非常相似,香港强势文化的影响下,其实也加强了广州话作为标准语的地位,三来广东省的电视台如果用地方语言广播,也很自然的使用广州话。这三个优势都是上海话所不具备的。上海作为一个近代作为对外口岸发展起来的城市,历史较短,文化积淀较浅,没有广州话在粤语区的历史地位,而上海也从来不是江苏或浙江的省会,甚至大部分时间作为直辖市并不属于江浙任何一省。明清以来华东地区的绝对政治中心是南京,又根本不是一个吴语城市。杭州因为做过宋朝首都,语言受北方话影响较大,一般也不被认为是吴语区的中心。而且整个浙江在近代浙商崛起以前,在吴语区的影响力都低于苏南的苏松常地区(苏州,松江,常州三府,相当于今天的苏锡常和上海地区)。苏州相对来说历史悠久,可能更适合做吴语区的中心,而苏州话也被认为是各吴语方言内文化地位最高的方言。苏白作为四大白话之一,也是以苏州话为基础。实际上,『吴语』中的『吴』,指的即是苏州。但是,苏州的这种特殊地位,在太平天国战争后遭到巨大破坏,苏州城市的地位剧烈下降,很多富商搬迁到有外国人保护的上海,吴语区的经济中心也转移到上海。然而上海因为其历史的短暂,加之并不像广州那样直接在行政上统辖吴语区各地区,并不能成功的接续吴语区标准语的地位。吴语区甚至行政区划上是完全分裂的。而吴语区显然也缺乏一个『香港』以及随之所来的政策优惠。

与岭南一直远离中国政治中心不同,苏浙一带近几百年与在北方的政治中心一直有非常密切的互动。南宋甚至安史之乱以来,江浙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因此,即便明清两代政治中心基本都在北京,江浙却一直没有离开政治的中心舞台。因为苏浙一代发达的经济和文教,明清两代大部分进士都出自江南,甚至在明代的部分时期可以说垄断了中国的高级官僚阶层。而做官就要讲官话,也就是当年的普通话。实际上,离吴语区很近的南京,说的就已经是接近北方话的官话方言了。对于吴语区的人来说,本来教育就发达,加上跟官话区 来往密切,官话的教育在近几百年一直都很兴盛。所以明清两代江南很多有点文化的人都会说一种带着江南口音的北方话,也叫『蓝青官话』。时间长了,这种本地化的普通话在当地人看来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异乡风情,读书学官话,已经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甚至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相关联。有这样的官话通用语存在,相比之下,本地话就变成『方言』了。

而因为江南官僚阶层在明清官场影响之大,有些非江浙人士也会模仿这种口音。到了民国时制定标准国语方案,其实是在北京话基础上,参考了很多『蓝青官话』的特点的。而相比之下,广州因为距离北方更远,而且被南岭隔离,加之开发较晚,长期被北方和江南地区贬为『南蛮 之地』,直到清末孙中山领导革命以前,都很少参与全国政治,本地士人在国家官僚阶层中影响较小,本地教育对官话的训练也不普遍,所以当现代大众传媒时代到来以后,岭南地区会明显感觉到普通话与粤语的区别,以及普通话对粤语的挤压,反而会更加强粤语的独立意识。

另外有一个原因,就是粤语有相对成体系的书面语言,吴语没有。大家都知道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一个巨大不同就是书面语跟口语的分离。很多时候明明不能互通的汉语各分支被称为方言而不是语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末民初,实际上也是有所谓吴语白话小说(苏白小说)的,方式实际上跟早期官话区的白话文运动类似,就是更多的直接用口语表达来书写,有时候实在没有对应的字也会造字(对于吴语其实好像需要造字的情况比粤语要少),比较著名的有《海上花列传》。不过五四运动以后,官话区大规模的白话文运动取得了系统性的进展,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以江浙人为首的国民政府也在推行官话区的普通话,加上因为民族危机紧迫,以及各地的文化人普遍自觉的更多的用官话白话文写作,吴语小说就慢慢式微了。

49 年以后,新的政府在这方面管控更严,书面 吴语的发展更是陷入停滞。但粤语就不同。49 年以后,因为香港和大陆政治分离,香港的出版界反而因为没有跟中国其他地区出版界的互动,不再受京沪出版界的影响,也不再需要考虑北方的受众,愈来愈多的使用粤语白话写作。尽管粤语的白话写作还是以更贴近口语贴近日常生活的语境为主(非常正式的语境下,虽然香港出版界跟内地用词有差别,但是实际上写出来还是非常相似,这是由中文表意文字的特点和几千年文言文的历史决定的),但书面粤语还是相对吴语得到了大得多的发展, 粤语是可以有独特的书写方式这一点也就深入人心。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没有独立的书面语,有时候也是决定了一种一种方言能不能称为语言的。

广东新闻微信号:NEWSGD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广东新闻 免费订阅。

广东新闻开通评论功能啦。拉到底部可以直接评论!

旅行在外,语言往往会成为一大障碍,特别遇上当地原居民,一不小心,就变成“鸡同鸭讲”。小编就为大家扒来那些传说中广东地区最难懂的方言,赶快看看你的家乡话上榜了吗?

潮州话亦称为潮汕话、潮语,分布于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及海外以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潮汕方言是闽南话的一个支系,使用人数约1000万人左右,加上华侨和港澳同胞,目前全球使用潮语人数约2500万人以上。

作为闽南语之分支,潮汕话以至整个闽南语都可看作是独立的语言,因此它们与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而且潮汕话也有多个种类,潮汕地区居民和海外侨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话,其语音也有显著差别。而在广东话里,也有不少潮州话成份,例如在香港多数用“架己冷”来表示自己人。由于地理隔绝,潮汕地区的居民一直保留上古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较少跟中国其他地区般有着巨大的文化转变,潮州话亦因此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

客家话:听起来竟然像日语

客家话,又称客家语、客话、土广东话,历史悠久,在近代历史上,客家话曾被“太平天国”列为官方语言。客家语主要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而在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华人社区里也有被广泛使用。

一般认为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由于民间对梅县话作为标准音缺乏认同,多数使用非梅县口音的客家人都不会说梅县话,甚至跟说梅县话的人交流时还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同时客语各方言地方特色很强,环绕梅县的平远、大埔、蕉岭、兴宁、五华、丰顺等县,几乎每个县的客家语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种独立的方言。而在不同的客语方言里,声调也有所不同。

不少人也发现,客家话中的一些词语发音与日语很像。其实现代客家话中保留了许多中国古语发音,而日语的很多发音不少也是学习自古汉语,因此两种语言间偶有相似,也是可以解释的。

广州话:有音之余还有字

广州话,一般而言指粤语,两广当地人惯称“白话”,即两广地区的“普通话”。海外华人则称为“唐话”。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行于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乃至在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目前广东地区使用粤语人数约在3800万,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粤语根源于中原雅言,含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拥有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

四邑话:像粤语但又有差别

四邑(也有称五邑)话,即华语粤方言四邑片。“四邑”是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四县的统称,地道广州人很难听懂四邑话,四邑话之所以出名,在于它是北美唐人街的通用语言。

四邑话理论上虽然属于粤方言,但由于语音差距太大,大部份都不可以和标准粤语互相沟通,一般广府人难以听懂。而且四邑话内部包括很多方言,不同方言间的差异很大,很多都不能互相通话。因此过去香港的四邑人一直保持与广府人不同的族群认同。四邑人于香港开埠初期即已到来香港市区工作,于族群内保持高度的团结,因此其语言得以保留。

雷州话:俗话多且取材生活

雷州话,又称作雷语,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现主要使用于雷州半岛的雷州、徐闻、遂溪南部等地,在湛江南部地区以及电白沿海各镇都成为一种通用语言。国内人口覆盖800多万,海外人口约150万,为广东省四大方言之一。

在雷州方言里头,“土”和“通俗”乃其一大特色,“土”,来源生活或取材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相关的来源,另外雷州话中还保留古汉语很多特色,如果不了解,外地人很容易就不知所云了。

谈及雷州方言,就不得不提雷剧。雷剧原名大歌班,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其唱腔音乐、锣鼓音乐别具一格。每年春节,雷州半岛地区都会举行姑娘歌比赛,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省内最难懂方言品鉴完毕,同时欢迎各路大神参与讨论,说说那些最难听懂的方言!当然本帖也只为茶余饭后,博君一笑,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原标题:别人对你的省份,存在什么误解 ____不是所有的广东人都会说粤语

别人对你的省份,存在什么误解 ____

以后我要当村长:以为全东北人都玩快手

我好像过气了我再说一遍:陕西真的很美!!!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全是黄土高坡,一群人穿着羊毛,带着红头巾在土堆里蹦哒

前任网友不是所有的广东人都会说粤语,我们还有多得数不清的方言,所以不要听到广东人就说来一句粤语,我听得懂可我不会说

我要操死我自己不是每个山东人都爱吃煎饼卷大葱、不是每个人都会开挖掘机、不是每个山东人都会游泳、山东人不是把海鲜当饭吃、你说山东人不行,我跟他拼命! 但你说山东台不行,我服!!!

情叔与酒别人一提到我们贵州:(很穷吧?)想要告诉你的是我们贵州真的不穷,道听途说不如来贵州了解一下

厘子味_:云南真的不骑大象上学 真的友善阿

超爱吃的江南阿猪:江苏高考难?错了,是太TM难了!!

frioi:“你哆嗦什么?” “我冷啊” “你不是东北人吗?”

Mu白-:甘肃有水!甘肃有水!甘肃有水!三遍

Myron_Lien:内蒙古东西部差很多比如我们呼伦贝尔说的是东北话,包头呼和那边的西北话真的听不懂奥。还有我们牛肉干很贵。我们不住蒙古包不骑马上学我们和别的地方的城市一样住楼房高考也是全国卷

养猪少女诺:别人都以为重庆鸡公煲是重庆的特产,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严厉声明一下,我在重庆都没吃过重庆鸡公煲!它是一个叫张重庆的上海人发明的!

别人对你的省份,存在什么误解 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人骂人方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