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英语女厕所是什么鬼,我开学刚来的时候,去二楼上

原标题:开学第一课|美英日德韩阿学校怎么上?——充满仪式感的德国小学开学日

每一个开始都是永恒的,每一个九月一日都是永恒的。让我们一起,用激情点燃创造,写下我们明亮诗篇的第一行吧!——《快开学啦!如何写下明亮诗篇第一行——新教育的开学课程

开学第一课 | 国外怎么上?

又到一年开学时,作为一年级的新生,入学意味着新老师、新环境、新同学、新规矩,对每个学校“新鲜人”来说都是大事。有的孩子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有的孩子会抱怨新规则难以适应,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压力,产生厌学情绪。那么世界各国是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让孩子爱上学校的呢?

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开学典礼,是全家族的大事之一,其重要性及留下的照片张数,绝不亚于子女婚礼、受洗(相当于中国人的满月)。父母在开学典礼前,除了替孩子选择适合的书包(重量不可超过孩子体重的10%)、书桌椅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孩子做好一个“入学礼物袋”,并秘密的用各种小礼物将它装满。(《62条德式教养规则,让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

“入学礼物袋”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德国人极为自豪的一项传统。德文虽称之为“袋”,但通常是圆锥形。每个德国人都保存有一张自己小学一年级开学典礼、抱着礼物袋的照片。德国人相信,装满糖果、甜食的礼物袋,有助于小朋友适应新环境、新作息时间、新规则,并且增强注意力和成绩。现今,不希望孩子吃太多甜食的父母,就减少糖果分量,加进文具、小本书、故事录音带、CD、小填充玩偶等各种小礼物。但是,孩子们要等到分班那天才能打开喇叭筒,揭开里面的“秘密”。当然,总是有那么一些孩子等不到分班那一天,早早就揭开了喇叭筒的秘密。

德国许多学校都有隆重的开学典礼,家长与孩子要一起参加。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将纸喇叭筒抱在怀里参加开学典礼。衣服与纸喇叭筒颜色相映生辉,气氛相当活跃。

尊重学生意见 倡导宽松环境

阿根廷每年新学期的开学时间是3月份。“他再也不愿意躲被子里睡懒觉了”阿根廷妈妈玛利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今年3月儿子丹尼尔第一天上小学时的情景。7点,玛利亚准时将丹尼尔送到学校,丹尼尔看到学校里的一切都很新奇,一下子就“醒了觉”。“小朋友们最近都看过什么书?”没想到老师一上来就会问这些刚进校园的小朋友如此新鲜的问题。但这一问,却让丹尼尔骄傲起来。“我来说,老师,我看了《哈利?波特》。”丹尼尔很自豪地向老师“汇报”。丹尼尔刚刚读完《哈利?波特》小说。他对这部小说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所以他强烈建议班上的小朋友看。

于是,这“人生第一课”便在丹尼尔的高调建议下,小朋友们的讨论便以哈利?波特的魔法开始。

半小时后,老师会教小朋友们做九宫算术的数学游戏。丹尼尔又一次走在了同学们的前面,上学前,他就在报纸上找这类型题目做。所以,老师又一次给他加了一分。

日本认为小学一年级很重要。开学头三天,在日本有种说法叫“黄金三天”,教师工作安排表上写着:每个年级的规则在学年开始的三天里形成。

第一天是入学式,新入学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学校,领学习用品,还有四十五分钟入学式:新生入场,校长讲话,全校教职员工介绍,来宾讲话,校歌齐唱,退场式之后,按班级拍合照。(《日本幼儿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的13个细节》)

第二天一早,新生由住在同一个社区的高年级学生带队来学校。第二天虽然没有正式课程,但老师会告诉孩子们,各种物品如书包、雨伞、体操服、学习用具等放在哪里,喝水地点、上厕所在哪里,以及需要遵守的学校规则等等。各种无关紧要的小事,都有章法。第三天,主要复习第二天学的内容。

日本小学的开学日期与中国一样,也是9月1日。但9月1日在日本也是全国“防灾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开展防灾救灾活动,安排儿童“避难”是“防灾训练”的重要一环。

每年举行开学仪式时,校长会发表讲话,希望学生们以新的精神状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接着,学生们回到各自的教室,班主任不仅要确认全班同学是否到齐,还要询问他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是否充实愉快,观察和检查他们是否做好了新学期的学习准备,然后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日本民族的开学习惯与我国也很是相似。(《日本教育家庭手册》)

然后在十点半时,日本首相会发布“警戒宣言”,家长们纷纷前往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接学生的训练后,学生由各自的家长领回。家长会带着小孩去钻一下模拟火灾的“浓烟走廊”、感受“8级地震”的剧烈晃动,或者排队学爬云梯,防灾训练演习就像逛游乐园一样新鲜有趣。

韩国汉城市松亭小学的赵副校长上午告诉记者,韩国小学开学的第一堂课不讲课,也不传授学生任何知识。

赵副校长解释说,学生之间都是陌生的,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好奇。大家非常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有班主任和学生们会做一番自我介绍,让班级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具有亲和力。老师会特别向学生强调,进入小学后应该抱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学习,并且让学生们懂得热爱国学和遵守礼节。(《儿童发展的三项关键能力——带你全面了解英国的小学教育》)

赵副校长认为,学生们学习哪些课程和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制定教学进度,这些反而是次要的。韩国的小学里,班主任必须教授所有的课程,因此学生们想学什么可以在第一堂课上互相讨论,最终确定本年的学习目标。

日本和韩国都属于务实型的国家,且国学文化都深入人心,这跟中国很像。比如,中国小学生的第一课,老师很有可能教学生认基本的汉字,如“中国”、“人”。传统文化在亚洲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学生要自主,家长要热身

美国华人朱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自己今年送儿子上小学时的情景。朱先生说,第一节课老师会发给每人一张“行为规范”,然后老师逐条向孩子们解释,并告诉学生们,每一个小朋友都会成为你的朋友,大家要互相尊重。

接下来,老师让每一个同学走到讲台前,向大家自我介绍。老师会很和蔼地教同学怎么介绍自己。第一,介绍时声音一定要洪亮;第二,让同学明白你在介绍什么;第三,说话时,眼睛看着大家,不要看着椅子或者墙角;第四,双手不要插在口袋里,或者双手互相拧来拧去。(《玩是有价值的——美国孩子暑假要做的100件事》)

朱先生说,美国人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让他们学着更有自信。他认为,孩子还从第一节课中学到如何跟朋友相处,如何遵守规则,这也很重要。

美国中小学在正式开学前,通常还有一个“热身活动”。在这一天,孩子和家长要去学校和老师见面,熟悉教室,并把新学年所需的文具用品带到学校整理归位。同时,家长还要填好学校所需的各种表格。

此外,开学前,学区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家长并转告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如何及时更新免疫记录,新学年在课程安排上有哪些新变化等等。

经过这些热身活动之后,开学第一天,学校的秩序忙而不乱,呈现出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美国学校的免费校车,会把孩子们及时送到学校。家长们也可以自己开车或步行送孩子上学,并和孩子共同迎接开学的第一天。

英国圣玛格丽特小学校长伊恩?坎贝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英国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天的活动,主要就是认识新同学和老师们。而校方在开学第一天往往还会对陪孩子们来学校的家长们提一点要求,那就是“离孩子远一点”。(《美国人心中最好的教师》)

坎贝尔说,一般孩子们会对第一天上学表现出兴奋和积极的态度,反而他们的父母会担心孩子们在学校因为不适应而遇到各种问题而焦虑不安。上学是孩子一生中的一座里程碑,父母在孩子初到学校上学时,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独立自主时间。

坎贝尔说,英国小学生的学习很自主、轻松,一般说来,小学生上课大多是坐在地毯上,教师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授课。

(本文来源:网络。本篇编辑:第二书房橙子。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本文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充满仪式感的德国小学开学日

在德国,小学开学这一天,在路上就能看到不少抱着入学喇叭筒的小新生,喇叭筒几乎没有重样的,看得出来很多都是手工制作的, 非常漂亮,孩子们捧在手中,脸上也是神采奕奕。

特特今年上小学,和预期中的一样,他被划分在离家最近的公立学校。对于开学第一天的日子,我并没有特意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也就没有为特特准备太多。是德国人认为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与众不同,仪式感甚至堪比婚礼。特特好朋友的妈妈安妮特告诉我,小学开学日是德国人非常看重的日子,那一天人们还会准备一个大大的入学喇叭筒 (Schultüte),将亲朋好友送来的很多礼物装在里面。

开学这一天,我们在路上就能看到不少抱着入学喇叭筒的小新生,喇叭筒几乎没有重样的,看得出来很多都是手工制作的,非常漂亮,孩子们捧在手中,脸上也是神采奕奕。每个孩子后面则尾随着他的父母、弟弟妹妹,还有爷爷奶奶等长辈,浩浩荡荡的一大堆人。

一对比,我就发现我们太不正式了:首先没有给米拉准备小型的喇叭筒,导致米拉就空着手跟在我们后面,而别家的弟弟妹妹都拿着小号的入学喇叭筒,里面装满了糖和小礼物,一点儿没有落单的感觉。其次,由于前一夜儿子睡觉踢被子着凉了,早上起来觉得冷,我便给他多套了几件衣服,看起来比较随意,像是要去踢球一样,而其他的孩子就普遍穿得比较正式,小男孩多为小衬衫或是有领子的短袖,女孩们则以裙装为主。

开学典礼的第一部分是在教堂做礼拜(Gottesdienst)。天主教的神父和基督教的牧师同时出现在了教堂,当神父开口说话的时候现场立刻就自动安静了下来。他说得很慢,诚意满满。面对坐在头两排的抱着入学喇叭筒的小新生们,他弯下腰说“: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见到你们,欢迎你们。你们都在这里,真好!”在教堂里举行的这个活动的全称叫做“入学礼拜仪式”(Einschulungsgottesdienst),它在德国的意义不亚于平安夜。德国家庭里有小孩要进入小学时,往往整个家庭都会积极参与庆祝。而“入学礼拜”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个仪式,带领孩子告别幼儿园,并正式引导孩子进入下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小学。

教堂的气氛很庄严,高高的屋顶让人觉得无比隆重,孩子们抱着入学喇叭筒坐在最前排,接受来自所有人的祝福。没有欢快的儿童歌曲,没有夸张的蹦蹦跳跳,没有人刻意地维持全场纪律,神父和牧师主持全场,用最简单的乐器伴奏,父母们跟着合唱,为孩子们送上祝福。唱歌的内容也没有豪言壮语,而是以成人和耶稣信徒的语气对进入小学的孩子们说:

“真好,你到这里来了……”

“我喜欢你,因为你真的很棒……”

“我需要你,因为我无法一人做到这些……”

“谢谢你,愿意分担我的忧愁……”

“来吧,我们同行,一起生活会很有意义……”。

吉他声和神父低沉的男中音响起时,全场父母为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歌唱,好多人感动得落泪。在礼拜仪式的最后,父母们撑起了一个帷幕,神父和牧师坐在帷幕下,亲自为每一个孩子送上祝福。

开学典礼的第二个部分是回到学校分班。二年级的学生为一年级新生准备了几个小节目。他们的表演既没有统一着装,也没有盛大的排场,但是特别温馨,所有人都簇拥在大厅里,就像一家人一样。更让人惊喜的是,旁边还有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被老师带来给小学新生们助威。

之后,校长给孩子们讲了个关于开学的小故事。随后孩子们就被各班的老师带进了教室,上了第一堂课,但这节课只是让孩子们感受一下班级的氛围。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大人们就在校园里吃点心、喝咖啡,在校园内走走看看。

第二天送特特去上学的时候,我见到了更难忘的一幕。只见高年级(四年级)的孩子们跑出了教室来到校门口,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两两相对地站成两排,从学校教学楼的正门沿着石子路蜿蜒到一年级的班级门前。这些面对面站着的孩子们互相撑起双手,形成一个个小拱门。

随后音乐声响起,校长说:“让我们以我们的形式欢迎一年级新生。”伴随着音乐,优美的歌声传来,这首歌叫做《你属于我们》(Du geh?rstzuuns),歌词非常感人:“今天是你第一天在我们这里……我也曾经有过不适的感觉,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认识的人也不多的时候,但是明天,你再来到这里,就会发现有些不同,而且很快你就会发现,我们会变得很熟。我们属于你,你也属于我们,你会在这里找到朋友,所以别只站在门外……”

于是,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新生们跟着自己的主班老师,弯腰穿过高年级孩子们搭起的小拱门,被护送到了自己的班级跟前。整个过程也就五分钟左右,音乐响起时老师和家长们跟着节奏拍手,小新生们兴奋极了,而有些家长则感动得悄悄擦眼泪。

在那一刻,我想到时光飞逝,孩子一下子就长这么大了,他在这充满仪式感的形式中,郑重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德国人说,重要的人生阶段需要重要的仪式,让人更容易过渡。而成为一个小学生,正是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生时刻。

本文作者毕业于四川大学国际金融专业,2001年留德,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国民经济学硕士,半职工作照顾家庭和孩子们,随笔德国生活和教育见闻,在儿童教育上喜欢深入了解多种教育理念,以自己和孩子都接受的方式共同成长。有微信公众号“特特米拉在德国”。

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杂志2018年8月刊,更多详情,请见杂志。

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报考在职研究生的网站,主要提供在职硕士相关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报名入口等

18级苏州 昆山学弟学妹们

老姐姐来回答你们的问题啦(开学军训 宿舍教学楼 伙食各种问题)

QQ留下 我一个一个加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