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新历差多久跟新历会差多少天

为什么农历和阳历相差一个月?_百度知道
为什么农历和阳历相差一个月?
为什么农历和阳历相差一个月?农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农历和阳历相差一个月?农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通常是19年重合一次,但也有差一两天的 有人说,阴历和阳历19年重合一次,请问是真的吗,谁能解释其中的道理 是的,基本如此。但不是阴历和阳历,而是阴阳历和阳历。因为我国的农历属于阴阳历。而且,有时会相差一天时间。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现在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12个月,共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阴历阳历多少年后会再重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阴历阳历多少年后会再重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农历和阳历要多少年才能重合一次?_百度知道
农历和阳历要多少年才能重合一次?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准确的说每19年有基本接近的1次,不是绝对的,有时会有1天的误差。如:公历:日星期一农历:牛年 正月 初一日公历:日星期六农历:马年 正月 初一日公历:日星期四农历:蛇年 冬月 廿六日公历:日星期日农历:鼠年 冬月 廿六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在近日点(春分、秋分)运动慢,两个节气间距时间最多可长31.45日。而农历的一个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06日,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样便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个中气还没来。为什么会有农历月份没有中气的呢?原来两个中气之间平均为365..4368日,则30或31天。农历采用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譬如,2001(辛已年)小满是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下一农历月份初一是5月23日已经错过小满,可是这个农历月结束在6月20日,而夏至是6月21日,那么这个农历月便没有“中气”,又在农历四月之后,便称闰四月。今年春分是3月20日(农历二月三十),下个农历月初一是3月21日,结束于4月18日,第三天4月20日是谷雨。这样,今年农历二月后面这个不含“中气”的月份定为闰二月。根据这样的置闰规则,2006年闰7月、2009年闰5月、2012年闰4月、2014年闰9月、2017年闰6月、 2020年闰4月。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 (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日、日和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准确的说每19年有基本接近的1次,不是绝对的,有时会有1天的误差
农历和阳历在同一天重合的日期是19年一次,但个别相差一两天。这是因为农历19年七闰的规律,使得农历通过19年的调整,正好与阳历每年365天基本相一致。
也就是60年
1条折叠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孩农历生日跟新历生日差一年,年龄到底怎么算_百度宝宝知道为什么农历和阳历会有那么大的时间差呢?_百度知道
为什么农历和阳历会有那么大的时间差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亦称公历、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从这一年后,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罗马皇帝朱里·恺撒所实行的“儒略历”(旧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 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节气”是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 西洋历法是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进中国的。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属“儒略历”。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它采用了阳历,但对它也有所改订。“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也有阳历的“礼拜”(星期),可谓阴阳合历。“天历”在中国历法上说来,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元旦起,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从此,我国也采用了公元纪年的历法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和新历差几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