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里哪个船当过货船改战舰??

当地时间6月27日,联合国特使格里菲斯再次造访也门,意在促使荷台达局势缓和,然而这次又是无功而返,沙特联军坚决拒绝胡塞武装的提议,绝不会让出荷台达市的控制权。

目前的整个中东可谓是乱成一锅粥了,这边叙利亚战争俄叙联军一路发动猛攻收复多处失地,那边也门战局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沙特联军与胡塞武装正火热的争夺荷台达港的控制权,沙特军方朝荷台达市发动了上百次空袭,并表示绝不会做出让步,势要彻底歼灭胡塞武装,直到他们全部撤离荷台达市。

然而沙特虽然决心很大,但实际行动中一次次被胡塞武装伏击。尽管联军一次次对他们炮轰,但胡塞糊状优势在于擅长游击战,他们在沙特的补给线上处处设伏,四面打击,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就至少截获了沙特方面近1200吨武器弹药和补给物资,但这些弹药是远远不够的。

本来胡塞武装绝大多数的武器弹药都来源于伊朗,加上这次交火又消耗了大量弹药,就在6月24日胡塞武装就向沙特首都利雅得发射了大量弹道导弹。持续的战争消耗使得胡塞武装军火库告急,于是他们不得不向伊朗发出救援申请,希望其能够再次提供武器弹药。

伊朗方面在接到请求之后立马派遣大批货船前去支援,而这些船上载满了各种战争需要的各型导弹,并为了掩人耳目打出“大道主义物资援助”的旗号,而沙特方面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不信任,断然拒绝了伊朗的“人道主义援助”,但伊朗并没有理会,而是直接穿越联军的封锁线。

这时沙特不得不去寻找美国的帮助,美军虽然口头上并不支持沙特联军在荷台达市的军事行动,但还是紧急派出了第五舰队,准备随时拦截伊朗的运输船。但伊朗也不是好惹的,连连发出警告称,如果谁敢袭击伊朗的货船,那么一千枚导弹将马上攻击沙特皇宫。

目前胡塞武装和沙特联军在荷台达市决心都很大,势必将对方赶出,谁也没占到便宜,持续的拉锯战估计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二战中《三十六计》最后一计的极致运用——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英国海军部收到海峡彼岸发生危机的消息。这时候二战战场上德军才入侵西欧仅仅两周,然而英国人没有料到纳粹的进攻来势汹汹,快速推进的坦克在16天之内就达到了英吉利海峡沿岸。英法联军约40万人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而在海峡的另一岸伦敦,英国内阁召开紧急战时会议指示海军部制定计划“走为上”撤离敦刻尔克。

“走为上”是三十六计最后一计,古人早就知道“走”是保存实力,逃避危险的最好办法。在敌我较量时,如果我方处于劣势,硬拼就是“鸡蛋碰石头”没有生路,屈服永远受制于他人那更是无生路可走,“惹不起 躲着走”才是求生 求存 求复兴的上策。此计可以暂时保留实力一遍日后卷土重来,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把“走为上”运用到了极致。

时间追溯到1914年,训练有素的英法联军组成联盟共同抵御了德国的进攻。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和1914年德军的作战方式有着天壤之别。1940年5月10日德军中路主攻部队以1700辆坦克偷偷越过阿登山区将战火蔓延到法国境内,马奇诺防线形同虚设。这场战争中纳粹德国采取了一种新的战术“闪电战”,这是一场由运动战取代阵地战的战争,德军每天向前推进几十英里。5月14日,德军占领法国色当,之后德军竟然在10天内前进数百公里直扑英吉利海峡。

“绥靖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得应发两国战备松懈,而德国蓄谋已久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由于经费有限,打起仗来英国军队战备明显不足,短短十几天时间,英法联军几十万人就被困在敦刻尔克附近的海岸边。英法联军三面被德军重重包围,身后是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看起来已经是插翅难飞,难逃一死。在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欣喜若狂,他狂妄地讲到“现在 胜利和和平都掌握在我的手中”。在他看来除非奇迹出现,不然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将会全部进入纳粹德国战俘营。

40万人命悬一线,处境十分危险,这时候三面受敌的英国远征军该怎办呢?如果失去了这批远征军英国军事力量将受到严重打击,用丘吉尔的话讲“我们就只能靠童子军来保家卫国了”。就在英法联军孤立无援的关键时刻,英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这个变化改变了英法联军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命运。在5月8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提出辞职,丘吉尔奉命组阁,他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战争胜利,绝不向法西斯妥协”,丘吉尔联合法国下达命令“保存实力,英法联军撤回到英国”。

可能上帝也眷顾这几十万的生命,在这个时候希特勒下达了一道停止前进的命令,正是这个命令为40万英法联军撤退争取大量宝贵的时间。1940年5月26日下午,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正式启动,计划从敦刻尔克 加莱和布伦三座港口以每天1万人的速度撤退。但此时英法联军能控制的港口只剩下敦刻尔克,更为糟糕的是这个法国第三大港口还遭到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港口的停泊设施被炸毁,吃水很深的英国军舰根本无法靠近海滩,这大大延误了撤退的进程,5月26日晚和5月27日英国海军仅仅撤退了9000余人。

在这个危急时刻英国政府动员国内所有可以参加救援的船只,动员令一出上千明船主都准备好了自己的货船 渔船 甚至还有豪华游轮。民众不分职业和年龄纷纷加入到救援的队列中,他们冒着被炸弹炸死的危险义无反顾的向敦刻尔克进发。在英法民众的帮助支持下,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的速度越来越快,到6月4日,撤退行动结束,33万余名官兵从敦刻尔克撤回到英国。

在战争年代,当说道撤退,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消极的放弃,是对胜利的远离。但是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英国没有抛弃孤身在外的30多万大军,濒临绝境的联军也没有放弃逃生的信念。面对战败,他们用适时的“走”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用团结有序的“走”为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不可思议的成功撤离才有了诺曼底登陆的一雪前耻。

看了这么多,你对“敦刻尔克大撤退”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处留言,关注“晓宇说史”看更多历史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船改战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