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标本保存多久,灰白膜组织一堆,共直径2.5cm

【摘要】:正病理号:病史:患者,女,41岁,咳嗽半年,加重伴痰血1周。CT示:右下肺2个病灶,考虑良性肿瘤,硬化性血管瘤?巨检:(右侧)肺下叶切除标本:16×10×5.5cm。肺膜表面灰白、灰褐色,光滑,未见凹陷和渗出物附着。切面:距支气管切缘1cm,肺组织内见一肿块7.5×5.5×5cm,肿块灰白灰褐色,质嫩,鱼肉样,界限清,并见出血;肿块未累及肺膜、叶、段支气管、肺血管以及肺外组织,另距肿块2.0cm处见一灰白结节,直径1.0cm,结节距肺膜0.2cm。其余肺组织灰白灰褐色,质地软,未见明显结节和囊腔形成;支气管未见扩张;肺膜未见增厚。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郑晖;颜亚晖;朱文兵;;[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邢方亮;徐建山;;[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5期
徐文贤,陈春芬,姜兆宏;[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年03期
马恒辉;周晓军;;[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李晓明,蚁国铮,程荣璇,邢晓皖,丁敏,陈柯,崔赛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88年02期
邢惠清,田玉旺,芦善芬;[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2年04期
孙培芝,王明龙,丁正贵;[J];中国辐射卫生;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慕立峰;;[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方志勇;傅尔康;吴金兴;王延春;;[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张晓梅;;[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护士长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朱文军;许月珍;周赵良;;[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刘德林;沈修康;;[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全丽娟;;[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杨静;;[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钟惠琴;陶海娟;伍小辉;;[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童武华;王黎恩;施云超;;[A];2006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宏远;王志峰;;[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聂海峰?通讯员 陈其根 吴芳;[N];嘉兴日报;2007年
张前熙 李峰;[N];自贡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徐敏 通讯员 朱敏;[N];解放日报;2010年
实习记者 贺宏丽 通讯员 刘永杰 王继侠;[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教授 韩芳;[N];医药经济报;2011年
刘琰 李敬超 周茜;[N];常州日报;2011年

外科标本的处理病理申请单提供的信息

1.核对病人的姓名,科室,住院号等。
2. 核对标本性质,取出的部位,标本数目,临床诊断(如胆囊息肉、妊娠)、手术方式
3. 是否做标记:如带线、切缘、部位、淋巴结部位。

胃肠镜 膀胱镜 支气管镜 宫颈活检
宫内膜活检 前列腺电切等

1.描述颜色、外观(如破碎、絮状、膜状、毛刺等)、体积(应测量忌用比拟)、质地(软,中等、硬等)
3. 送检破碎组织较多时,一个包埋盒内不要包的太多
4. 较小或较碎的标本先用纱布包裹(必要时用滤纸)并滴伊红后放于包埋盒内
内窥镜标本_大体描述1._色_(质地)组织1 块,大小为***cm
3._色_(质地)组织3 块(或3 块以上),最大者大小为***cm,小者
内窥镜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1. 厚度大于0.5cm 的标本,切开描述切面
2. 如遇大体可以辨认的息肉状组织,则描述之,如_色息肉状_(质地)组织1 块,大小为***cm

3. 息肉状标本,取材时尽量取完整纵切面,尤其姚取到蒂部
4. 直径小于0.1cm 的标本,可描述“针尖大小”
5. 直径大于0.1cm 的标本记录实际大小,切忌用“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等字样描述。

肠息肉_应注意自蒂部切开并取块

刮宫标本_大体描述1._色_(膜样/碎)组织1 堆,总大小/体积为***cm,质地_,部分为_色。
2._色_(质地)组织_块,总体积为***cm,其中最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

刮宫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1. 尽可能多埋,如送检标本全部包埋,在大体描述后用括号注明“全埋”字样。
2. 请记录者读出简要病史和临床诊断,如遇和妊娠有关刮宫标本,如不全流产等病例,要仔细观察有无绒毛,葡萄状结构甚至有无胎囊结构。

穿刺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组织置于滤纸上打包前尽可能将组织展开,保持其条状结构,切勿堆积。

1. 描述外形(圆,卵圆,结节状,不整形等)、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包膜、体积、数目、颜色等
2. 切面颜色、质地、性质(实性、囊性、半实半囊)、是否出血、坏死、钙化、结节(若有应单独描述)等、囊性者描述囊壁厚度,囊内容物、囊内壁是否光滑等

3. 所有观察异常的部位均应取材,包括病变的主要部分,不同表现处、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肿瘤切缘、肿瘤侵犯最深处。

淋巴结_大体描述1._色不规则软组织一块,其中检出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包膜完整/不完整,_色,切面_色,质地_,细腻。

淋巴结_取材注意事项1. 最好新鲜标本切开后固定
2. 自结门横切或纵切开,以3mm 为宜。
3. 取材至少要带一部分包膜
4. 成堆粘连的淋巴结,应注意观察粘连区的组织并一并取材切片。

软组织肿块1. 最好新鲜标本切开后固定
2. 沿最大径平行切开,以1-2mm 为宜
3. 观察有无包膜,切面颜色,质地等性状
4. 对于有包膜的肿瘤,尽量多取包膜
5. 如附带其他组织,如肌肉或其他脏器,则取相互关系。
6. 切面不同颜色,质地出均应至少取1 块。

软组织肿块标本为_色结节状/不规则/球形/类球形肿块_个,大小为***cm,包膜完整/不完整/似完整,切面呈实性/囊性/囊实性,实性区呈_色,质地_,囊性区内容_色,质地_,囊性区内容_色粘稠/稀薄/清亮液体,囊内壁光滑/粗糙,囊壁厚_cm。肿物周围见部分脂肪/肌肉等组织,大小为_cm,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

乳腺—活检和局部切除1. 观察标本的大小,颜色,质地
2. 沿最大面剖开,并做多个平行切面,观察有无病变
3. 切面注意:纤维化,囊肿(大小,数量,内容)、钙化、肿块(大小,颜色、边界、质地、坏死、与手术切缘的距离)

乳腺—活检和局部切除_色_(形状)软组织一块,大小为***cm,切面呈_色,其中可见一_(形状)肿物,大小为***cm,边界清楚/不清,包膜完整/不完整,肿物切面呈实性/囊性/囊实性,_色,质地_,囊内容_色清亮/粘稠液体。

乳腺根治切除—检查及描述1. 那一侧及乳腺切除术的类型
2. 列出标本包含的结构,如皮肤,乳头,乳腺,肌肉,筋膜,腋窝组织等
3. 测量标本的大小及皮肤面积
② 皮肤表面有无瘢痕,切口,皱缩,溃疡,红斑,水肿等

③ 乳头和乳晕外观,糜烂,溃疡,内陷等
③ 囊肿及扩张导管:大小、数量、部位、内容物、④ 肿块:象限和距乳头的距离,皮下的深度,大小、形状、
颜色、质地、坏死?出血?钙化?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6.仔细查找并分离各组织淋巴结,一般乳腺癌根治术可找到20 个左右淋巴结。

乳腺根治切除—大体描述示例标本为_(术式)切除的_侧乳腺及腋窝脂肪组织,总大小为***cm,梭形皮肤面积为**cm,颜色呈_色,于象限距乳头*cm 处可见一新鲜/陈旧手术切口,长*cm, 切面见该切口下有一手术缺损区,范围约为**cm,其中见有出血(可扪及一_(形状)肿物,大小为***cm,肿物切面呈实性/囊性/囊实性,_色,包膜完整/不完整,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清楚,质地_,囊内容_色清亮/粘稠液体),周围乳腺组织切面呈_色,质地韧,于腋窝脂肪组织中检出淋巴结_枚,大者***cm,小者***cm ,切面呈_色,质地_

1.肿瘤至少取3 块,其中至少有1 块为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如肿瘤距离乳头或皮肤较近,则尽量取到相互关系。
2. 乳头/皮肤要取材。
4. 找到所有的淋巴结(切忌用一个淋巴结的两个切面冒充2个淋巴结)

梭形皮肤组织一块,皮肤面积为**cm,于皮肤表面中央/一侧可见_色凹陷/隆起/扁平区域,切面该处呈_色,大小约为***cm,质地_,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于真皮/皮下组织内见一_色_(形状)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带皮组织一块,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

1. 如胃、肠、胆囊等

3. 切面:胃沿大弯剪开(因病变多位于小弯),肠沿肠系膜对侧剪开,观察病变的外观、颜色、大小、距切缘的距离、肿瘤侵犯深度等。

1. 如肾、脾、肝、肺等

2. 描述体积、重量、颜色、表面(包膜是否完整,有无结节等)

3. 应于门部对侧切开,并每隔1-2cm 切一切面,切面颜色、性质、质地

1. 食管切除术范围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部位,多数食管切除标本包括食管远端部分,继之行食管吻合术

2. 新鲜状态下由肿瘤对侧将食管纵向从一端剖开至另一端

3. 如标本中带部分胃,则要沿胃大弯剪开与食管的切口相延续。

4. 标本粘膜向上用大头钉钉在软木上,然后标本朝下置入大标本取材前固定缸里,固定过夜。

1. 食管长度及两端切缘周径,如附带部分胃,则测量胃大弯和小弯的长度

2. 肿瘤:距离两端切缘的距离,部位,形状,大小,是否浸润食管全周?肿瘤切面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关系,浸润深度

3. 非肿瘤性粘膜的外观

4. 非肿瘤性食管壁情况,有无扩张,壁有无增厚

5. 淋巴结部位,数量,大小

标本为切除之食管一段,长*cm,上切缘周径为*cm,下切缘周径为*cm,标本送检时已被剖开,距上端切缘*cm 处粘膜面/浆膜面/肌层内见一隆起型/溃疡型/结节状肿物,大小为***cm,表面呈_色,切面呈_色,质地_,侵犯食管壁_层。其余部分粘膜呈灰白色,尚光滑,于食管周围检出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cm,切面_色。另送(食管环)切环一枚,长*cm,直径为*cm.

1. 因肿瘤而切除的胃一般有全胃,近端胃(反向次全切除),远端胃(次全切除)

2. 沿胃大弯侧打开(除非病变在大弯侧)

3. 将胃粘膜面向上钉于软木板上,翻转置于固定液中固定过夜。

1. 手术类型,标本内容,胃大弯、小弯长度,上、下切缘周

径(必要时记录食管或十二指肠的长度)

2. 肿瘤特征:部位,大小,形状,切面颜色、质地、浸润深

度、与周围组织关系,距离两侧切缘的距离

3. 非肿瘤性粘膜的性状

标本为切除之近端胃及部分食管/远端胃/全胃,食管长*cm,上切缘周径为*cm,下切缘为*cm,小弯长*cm,大弯长*cm.浆膜呈___色,光滑/不光滑/粗糙,沿大弯打开胃,于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小弯侧/大弯侧/前壁/后壁,距上/下切缘*cm处粘膜面/肌层内见一溃疡型/降起型/结节状肿物,大小为***cm,切面呈__色,质地____,侵犯胃壁粘膜层/浅肌层/深肌层/外膜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四周胃粘膜呈___色,皱壁明显/不明显。于大弯侧寻见大弯侧淋巴结___枚,大者****cm,小者***cm,切面呈____色,质地____.另送(食管环)切环一枚,长*cm,直径*cm。

切除阑尾一条,长___cm,最大直径为____cm,浆膜面可见脓苔/纤维素/出血/充血/穿孔,切面见阑尾腔阻塞/扩张,内容粪石/结石,粘膜面充血/溃疡/肿瘤,大小****cm,质地____,呈____色,侵及阑尾壁____层。

因肿瘤而切除的大肠标本

② 横结肠周围、降结肠

③ 乙状结肠,直肠上段

③ 乙状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术

因肿瘤切除大肠标本——前处理

1. 新鲜时沿结肠带纵向打开肠管,注意避开肿瘤

2. 如肿瘤体积较大,则平行肠肠轴平行切1~2 刀

3. 展开钉于软木板上固定过夜因

肿瘤切除大肠标本——描述

1. 部分肠管切除的手术方式,标本内容,标本的长度,两侧切缘周径和肠系膜的多少

2. 肿瘤特征:位置,形状,大小,围绕肠管范围、浸润深度、颜色、质地、有无出血、坏死等表现,浆膜受

类情况,卫星结节?临近器官浸润。

3. 肿瘤距各个切缘的距离,带肛门直肠切除,还要量肿瘤距齿状线之距离。

4. 肠管的其他病变和未受累粘膜的形态,如没有息肉请注明

5. 淋巴结的数目,大小等

切除之部分回肠末段,盲肠,阑尾及部分升结肠,回肠长*cm,切缘周径为*cm,粘膜____色,皱襞明显/不明显,结肠长*cm,切缘周径为*cm,于距回盲瓣*cm 结肠粘膜面可见一溃疡型/隆起型肿物,大小为***cm,肿物切面__色,质地___,侵及肠壁浅肌层/深肌层/浆膜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其余结肠粘膜__,皱襞明显/不明显,阑尾长*cm,最大直径为*cm,浆膜面光滑/不光滑,_色,切面腔内见/未见粪石。结肠浆膜面及肠系膜内检出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为***cm ,小者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_

切除之带肛门大肠肠管一段,长*cm,上切缘周径为*cm,齿状线周径为*cm,距齿状线*cm 处粘膜面可见一溃疡型/隆起型肿物,大小为***cm,肿物切面_色,质地_,侵及肠壁浅肌层/深肌层/浆膜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其余粘膜_色,皱襞明显/不明显。浆膜面及肠系膜内检出淋巴结__枚,大者大小为***cm ,小者大小为***cm,切面呈___色,质地____.另送(上/下切环)切环一枚,长*cm,直径为*cm

因肿瘤切除大肠标本——取材

1. 一般来说,沿粘膜皱襞垂直方向取材

2. 肿瘤至少取3 块,其中至少有1 块为肿瘤浸润最深处且包括肠壁全层,1 块为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

① 带肛门直肠切除标本还要取齿状线

② 如肿瘤距一侧切缘较近,最好纵向取至少2 块切缘并注明纵切

因非肿瘤病变切除大肠标本——描述

1. 部分肠管切除的手术方式,标本的长度,两侧切缘周径和肠系膜的多少。

2. 浆膜:纤维素,脓,纤维化,肠系膜粘连,梗死等

3. 肠壁:增厚(局限性/弥漫性),萎缩,纤维化,坏死,穿孔。

4. 粘膜:病变类型,范围,溃疡(线形/横向)大小,深度,假息肉,出血,裂隙。

5. 憩室:位置,大小,数目,内容物,出血或穿孔等表现

6. 淋巴结的数目,大小等。

因非肿瘤病变切除大肠标本——取材

1. 一般来说,沿粘膜皱襞垂直方向取材

2. 按需要取异常部位

3. 结肠炎时,取远,近端切缘

1. 沿肠系膜对侧纵向剪开小肠,钉于软木板上固定过夜

2. 标本的长度及切缘周径

3. 粘膜:外观,水肿,出血,溃疡,肿瘤(大小,部位,

环形受累,浸润情况等)

4. 肠壁:厚度及其他异常

5. 浆膜:纤维化,粘连等

8. 在有肠系膜梗死的病例,取肠系膜血管的几个横切面。

标本为切除的部分小肠,长*cm,上切缘周径为*cm,下切缘周径为*cm,距上/下切缘cm 处粘膜面/肌层内可见.一溃疡型/隆起型/结节状肿物,大小为***cm,肿物切面_色,质地_,侵及肠壁浅肌层/深肌层/浆膜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其余小肠粘膜_色,皱襞明显/不明显。于肠系膜内检出淋巴结_枚,大者***cm,小者***cm,切面呈_,质地_.

1. 胆囊的长度和最大周径

2. 浆膜面:颜色,纤维素?纤维性粘连?增厚?

3. 壁:增厚(局限性/弥漫性?),出血等

4. 粘膜:颜色,外观,溃疡?胆固醇沉着?息肉?

5. 胆囊管:有无扩张,结石嵌塞,周围淋巴结

6. 胆汁:颜色,粘稠度

7. 结石:数量,形状,大小,切面

8. 如有肿瘤:部位,距胆囊底和胆囊颈的距离,大小,形状,浸润深度等。

切除之胆囊,标本送检时已/未被剖开,胆囊长*cm 最大周径为*cm,浆膜面光滑/不光滑/粗糙,增厚/未见明显增厚,呈___色,粘膜面呈_色,线绒状/光滑,可见多个金黄色息肉状突起/隆起型/溃疡性肿物,,大小为***cm,切面呈__色,侵犯胆囊壁肌层,胆囊壁厚*cm。胆囊腔内可见结石*枚,大小为***cm.

1. 胆囊底,体,颈各取一块包括全层的组织

2. 其他大体发现异常的部位,如局部胆囊壁明显增厚等

3. 胆囊管和周围淋巴结

4. 对疑有原位癌的标本,取胆囊颈切缘后,将整个胆囊做面包卷,全部取材。

5. 肿瘤标本,肿瘤至少取3 块,其中至少有1 块浸润最深处切包含胆囊壁全层,不要忘记取切缘

3. 标准和扩大的叶切除

2. 肝实质性肿瘤,用墨汁涂抹肝的手术切缘

3. 肝门部大胆管的肿瘤,要寻找胆管切缘

4. 平行切1cm 厚的组织片

5. 平铺于大而深的容器内固定过夜。

1. 标本的大小和重量

2. 肝被摸表面的外观

3. 肝实质性肿瘤:大小、颜色、质地、边缘、与被膜及肝门部血管的关系,距手术切缘的距离,多发性。

4. 肝门部大胆管的肿瘤,同上,加有无乳头状成分,有无结石,胆管狭窄和扩张

5. 非肿瘤性肝的外观

切除部分肝组织,大小为***cm,表面呈_色,被膜光滑/颗粒状,切面于肝组织内距离手术切缘*cm 处见一个/多个结节状肿物,大小为****cm,与周围肝界限清楚/不清楚,包膜完整/不完整,切面呈_色,质地___。周围肝组织呈___色,细结节状,肝内胆管扩张/未见扩张,见/未见结石,门静脉内见/未见癌栓,于肝门部检出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另见切除之胆囊……

1. 肿瘤至少取4 块,所有大体不一样的部位都应取材,如是多个结节,应至少取5 块。

2. 肝门部大胆管的肿瘤,除非肿瘤较大,否则全部取材

3. 手术切缘,应取大体上距肿瘤较近的部位,大胆管肿瘤要取垂直于胆管和血管的手术切缘

5. 如有胆囊,底体颈各一块,如胆囊与肝肿瘤关系密切,要取交界部位。

肝外近端胆管——前处理

1. 仔细辨认标本的解剖结构

2. 用墨汁涂抹手术切缘

3. 从胆管一侧纵向剪开至另一侧,并剖开胆囊,钉于软木板上固定过夜

2. 胆管的长度及两侧切缘周径

4. 胆管壁:增厚(局限性/弥漫性)、质地

5. 粘膜面:肿瘤的形状、大小、颜色、浸润深度、质地等

6. 胆管腔:有无结石,胆管狭窄和扩张

切除之胆囊及部分肝外胆管,胆管长*cm,肝总管切缘周径为*cm,胆总管切缘周径为*cm,距离肝总管/胆总管切缘*cm 处粘膜面可见一浅表隆起,大小为***cm,切面呈_色,周围胆管壁弥漫增厚变硬,范围为***cm,呈_色,浆膜面光滑/不光滑/粗糙,增厚/未见明显增厚,呈_色,粘膜面呈_色,绒毯状/光滑,可见多个金黄色息肉状突起/隆起型/溃疡型肿物,大小为***cm,切面呈_色,侵犯胆囊壁肌层/全层,胆囊壁厚*cm,胆囊腔内可见结石_枚,大小为***cm.

1. 除非肿瘤较大,否则全部纵行取材

2. 手术切缘最好纵向取材

3. 至少胆囊底,体,颈各取1 块

4. 仔细寻找周围淋巴结

2. 部分十二指肠,或全部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

5. 远端胆总管,或全部胆总管、胆囊加少部分肝总管

胰十二指肠切除——描述

1. 标本中所含有的器官及各自的大小,如有脾脏要称重

3. 位置,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胰头,远端胆管

4. 形状,大小,颜色,质地

5. 浸润深度/累及范围

6. 非肿瘤性器官单独描述之

7. 各引流部位淋巴结

8. 脾重量,大小及与肿瘤的关系

标本为切除的部分远端胃,部分十二指肠,胰腺,胆总管、胆囊及部分肝总管,胃切缘长*cm,小弯长*cm,大弯长*cm,十二指肠长*cm,切缘周径*cm,胰腺大小为***cm,胆囊长*cm,最大周径为*cm,浆膜面_色,增厚,

肝总管长_cm,切缘周径*cm.于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部/胰头部/胆总管/肝总管粘膜面可见一隆起型/溃疡型/扁平型肿物,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全层并累及胰腺及壶腹/壶腹全层并累及十二指肠及胰腺/累及十二指肠及胆总管/胆(肝)总管全层,于十二指肠后方及胰腺周围查见淋巴结_枚,大者***cm,小者***cm,切面呈_色,质地_.

胰十二指肠切除——取材

1. 切缘:胃切缘十二指肠切缘,胰腺切缘,胆总管(或肝总管)切缘

2. 肿瘤至少取3 块

3.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肿瘤,做垂直十二指肠及壶腹的切面,保证所取组织中包括十二指肠壁全层,壶腹

4. 胆总管肿瘤,尽量取到肿瘤和十二指肠的关系

5. 胰腺肿瘤,尽量取到肿瘤和十二指肠、胆管的关系

6. 非肿瘤性胃、十二指肠、胰腺、胆总管分布取2 块。

7. 胆囊底,体,颈各一块。

9. 各引流部位淋巴结

2. 在标本新鲜时用锋利的刀尽可能切成平行的薄片,直接平铺于大容器内固定

3. 在脾门寻找淋巴结和副脾

2. 脾门:血管的性质、淋巴结的存在和副脾的存在

3. 包膜:颜色、厚度、局部改变、粘连、撕裂(部位、长度、深度)

4. 切面:颜色、质地、膨胀、脾小结(大小、颜色、明显否?)纤维性小梁,结节或肿块,弥漫性浸润。

5. 梗塞区——形状、范围、性状。

切除的脾脏一个,大小为***cm,重*kg,被膜光滑/不光滑/较光滑/粗糙/较粗糙,呈_色,局部_,切面呈_色,质地_

1. 对于附带切除的脾:取一块组织,带包膜

2. 对于创伤性破裂切除的脾,一块组织经过撕裂处,一块远离撕裂处

3. 对于有疾病的脾,至少取3 块,1 块包括脾门,2 块包括包膜。

2. 因非肿瘤性病变切除的肾

2. 测量大小并称重量

3. 从外缘沿矢状面打开肾至肾门,并打开肾盂、肾盏,如为尿路肿瘤还要剪开输尿管

4. 沿纵轴打开肾静脉

5. 将肾切多个薄片,检查皮、髓质病变

因肿瘤切除的肾——描述

2.标本的重量和大小,输尿管长度和直径

3.肿瘤特征:部位、形状、大小、颜色、范围、包膜、均质性、出血?坏死?浸润情况。

4.为受累的肾:外表面,皮质、髓质及任何其他病变

5.肾盂:扩张?结石?肿瘤?

标本为切除之_侧肾脏及部分输尿管,肾脏大小为***cm,脂肪囊及被膜易/不易剥离,输尿管长*cm,直径*cm。切面于肾上极/中部/下极肾实质内见一结节状/不规则肿物,大小为***cm,切面_色,可见/未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质地_,中央可见/未见放射状纤维疤痕,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盂,其余肾组织皮髓质分界清楚/不清楚,皮质厚*cm,肾盂粘膜呈_色。于肾门处查见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

因肾盂、肾盏肿瘤肾切除

标本为切除之_侧肾脏及部分输尿管,肾脏大小为***cm,脂肪囊及被膜易/不易剥离,输尿管长*cm,直径*cm.切面于肾上极/中部/下极肾实质内见一结节状/不规则肿物,大小为***cm,切面_色,可见/未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质地__,中央可见/未见放射状纤维疤痕,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侵犯/未侵犯肾被膜,肾盂,其余肾组织皮髓质分界清楚/不清楚,皮质厚*cm,肾盂粘膜呈_色,于肾门处查见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

因肾盂、肾盏肿瘤肾切除

标本为切除之_侧肾脏及部分输尿管,肾脏大小为***cm,脂肪囊及被膜易/不易剥离,输尿管长*cm,直径*cm, 切面于肾盂粘膜面见一乳头状/菜花样肿物,大小为***cm,切面_色,质地_,侵犯肾盂全层,累及/未累及肾实质,其余肾组织皮髓质分界清楚/不清楚,皮质厚*cm。于肾门处查见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

① 实质癌:至少3 块,其中一块带浸润被膜最深处,一块带肾盂粘膜,一块带周围肾组织。

② 儿科肿瘤:按直径每1cm 至少取1 块,至少有1 块带肾盂粘膜

③ 肾盂癌:至少取3 块,均带相临肾组织

2. 未受累的肾取2 块

4. 输尿管切缘(如为肾盂癌,有异常表现的输尿管每1cm 取1 块)

因非肿瘤病变切除的肾—描述

2. 标本的重量和大小

3. 肾被膜:组织多少,厚度,与皮质是否粘连

4. 外表面:光滑,瘢痕,囊肿

5. 皮质:颜色,宽度,纹理

6. 髓质: 颜色,宽度,髓放线

7. 肾盂:扩张,结石,出血,增厚

8. 输尿管长度和直径,有无扩张或狭窄

9. 肾动脉和肾静脉的外观

1. 标本包含所有器官

2. 膀胱大小,尿道长度

3. 肿瘤特征:位置,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浸润,

深度,是否为多灶发生。

5. 前列腺大小,切面性状

6. 精囊腺大小及切面性状

标本为全切之膀胱,双侧部分输尿管、前列腺及双侧精囊腺,部分输精管,膀胱大小为***cm,浆膜面为_

色,左输尿管断端长*cm, 直径为*cm,右输尿管断端长*cm,直径为*cm,沿膀胱前壁剪开,于_(部位)有一_(形

状)肿物,大小为***cm,切面呈_色,质地_,侵犯膀胱壁。其余膀胱粘膜呈_色,皱襞明显/不明显,壁厚*cm,前列腺大小为***cm,切面呈_色,_状,尿道粘膜呈_色,光滑/尚光滑/粗糙,左侧精囊腺大小为***cm,输精管长*cm,直径*cm,右侧精囊腺大小为***cm,输精管长*cm,直径*cm。于膀胱外膜内找到淋巴结_枚,大者大小为

1. 肿瘤:至少取3 块,其中至少有一块要在肿瘤浸润最深处取材,并取到膀胱壁全层。

2. 双侧输尿管切缘和尿道切缘

3. 前壁、后壁、三角区及颈部分分布取材

4. 其余粘膜面外观异常处取材

5. 前列腺至少2 块,双侧精囊腺各取1 块

6. 双侧输精管断端各取1 块

7. 仔细查找膀胱周围淋巴结

2. 因结节状增生切除

1. 将整个标本固定于甲醛中过夜

3. 切断前列腺远端5mm,膀胱颈区5cm

4. 垂直尿道做多个厚3mm 的平行切面因肿瘤切除之前列腺—描述

1. 标本的重量和大小

2. 所包含的器官:整个前列腺,尿道(长度)。精囊,脉管,淋巴结

3. 肿瘤:部位,大小,颜色,边界,包膜及浸润范围。

4. 非肿瘤性前列腺:结节状增生

5. 精囊:有无被肿瘤累及

全切之前列腺及双侧精囊腺,前列腺大小为***cm,包膜光滑/不光滑/粗糙,_色,切面于_叶见一结节状肿物,大小***cm, _色,质地_,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周围前列腺组织呈多结节状, _色,质地_,尿道开放,粘膜面呈_,左侧精囊腺大小***cm ,右侧精囊腺大小***cm.

因肿瘤切除之前列腺——取材

1. 肿瘤:至少取3 块,包括尿道

2. 前列腺远端:平行尿道做多个切面,全部取材

3. 膀胱颈取:平行尿道做多个切面,全部取材

4. 其余所有标本边缘

5. 非肿瘤性前列腺,每一象限至少2 块

6. 精囊腺:近端、中央、远端各一块

因结节状增生切除之前列腺

1. 既可在标本新鲜时,也可在标本固定后将其依次切成3mm 的薄片

2. 仔细检查有无微小可疑癌灶

3. 测量标本的大小及称重

4. 形状、颜色、硬度

5. 切面:结节状增生,囊肿,结石,可疑癌灶

6. 取材:左,右叶各3 块,中叶1 块,如有可疑癌灶,则取之。

因结节状增生切除之前列腺

全切之前列腺,前列腺大小为***cm,包膜光滑/不光滑/粗糙,_色。切面呈多结节状, _色,质地_,尿道开发,粘膜面呈_。

1. 测量总大小,称重

2. 仔细检查所有碎块,辨认有无可疑癌灶

3. 至少取4 块,如有可疑癌灶,则多取之

2. 因前列腺癌而行去势切除

1. 打开鞘膜,称重并测量睾丸

2. 在新鲜状态下矢状切开睾丸并固定过夜

3. 平行前一刀做多个平行切面,不得厚于3mm

4. 纵行切开附睾全长

5. 做多个精索的横切面

1. 睾丸的重量及大小

3. 肿瘤特征:大小,颜色,质地,均质性,出血,坏死,囊性变,浸润范围

4. 非肿瘤性睾丸的特征:萎缩,纤维化,结节

5. 睾丸网和附睾的特征

切除之_侧睾丸,附睾及部分精索,大小为***cm,精索长*,鞘膜呈_色。切面鞘膜腔内可见少量/较多_色积液,睾丸区/附睾区可见一结节状/不规则肿物,大小为***cm, _色,质地_,累及白膜/附睾/睾丸,周围睾丸萎缩/纤维化,睾丸网未见诸变。

1. 肿瘤:至少取3 块,其中至少有1 块包括周围未受累的睾丸,1 块包含白膜,如切面性状不同,则分布

2. 未受累睾丸取2 块

4. 距离睾丸1cm 处精索的横切面,包括周围软组织

5. 切缘处的精索及周围软组织(横切面)

全部/部分切除的阴茎组织,长*cm,直径为*cm,表面皮肤呈_色,于阴茎龟头/冠状沟/体腹侧/体背侧/根部/包

皮处见一菜花样/乳头状肿物,大小为***cm,_色,质地_,切面见肿物侵及尿道海绵体/阴茎海绵体,尿道粘

膜呈_色,未见/见肿瘤累及。

2. 标本定位,在新鲜或固定状态下纵向平行切5mm 的薄片

3. 在周围脂肪组织重仔细寻找甲状旁腺

1. 标本类型:叶切除术,峡部切除术,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术

2. 标本重量、形状、颜色和质地

3. 切面:光滑或结节状,如果是结节状:数目、大小和结节的外观(囊肿,钙化,出血,坏死)包膜内或浸润,距切缘的距离

_(手术类型)甲状腺组织一块,大小***cm,表面_色,胶冻样呈多结节状,于中央/一侧可见一_色结节状肿物,大小***cm,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

1. 对于弥漫性和炎性病变,每叶取3 块,峡部取1块

2. 5cm 以内的孤立性包膜内结节(尤其是滤泡性腺瘤),应取整个结节周边,每增加1cm 加取1 块,

所取每一块组织均应包括肿瘤包膜及周围甲状腺组织(如果有的话)

3. 对于多结节的甲状腺,每个结节取1 块,包括边缘和周围甲状腺组织,大的结节取一块以上。

4. 对于乳头状癌,至少要取2 块肿瘤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切缘取1 块,对侧及峡部至少要取1 块

5. 对于非乳头状的大体浸润癌,肿瘤取3 块,非肿瘤性部分取3 块,切缘取1 块

6. 对于所有病例,如果大体检查时发现甲状腺应送检并取材

1. 去除任何甲状旁腺以外组织,用灵敏的天平称每个腺体的重量

2. 按送检部位准确标记每一个甲状旁腺

3. 描述每一个腺体的重量,大小,颜色,外观,切面。

4. 明显增大的腺体至少取3 块,否则全部标记取材

宫颈锥切标本(原位癌,重度CIN)

1. 新鲜状态下用缝线标记12 点位置

2. 将一把锋利的刀尖插入宫颈管在12 点位置纵向剪开标本(如没有定位,可在任一部位剪开)

3. 粘膜面朝上钉于软木板上固定过夜

4. 用墨汁小心涂抹手术切缘

5. 间隔2~3mm 做顺时针方向纵性切面,切取的每一面均应包含鳞柱交界处上皮,必要时可修剪掉部分间质。

1. 锥形体的大小(直径和深度)和形状

2. 上皮:颜色,光滑,糜烂,修复,撕裂,肿块(大小,形状,部位),囊肿(内容物,大小)

② 根治子宫切除(附带上1/3 阴道及宫旁组织)

1. 测量标本大小并称重

2. 辨认子宫的前后壁

① 从前壁宫颈外口处中央向上纵行剪开宫壁至子宫底,然后呈“一”字型大向双侧宫角

② 用锋利的刀从宫颈两侧一直打向双侧宫角将子宫分为前后两部分

4. 如有体积大的肿瘤,平行切开

5. 钉于软木板上固定过夜

1.个肌瘤至少切一个面,较大肌瘤需要多切

2. 子宫体肌瘤壁应多切切面,仔细寻找有无宫内膜异位灶

3. 如同时有双侧附件,则按输卵管和卵巢处理方法处理。对于葡萄胎及滋养叶细胞的肿瘤患者,宫体应重点检查,作间隔0.5cm 连续平行切面

1. 子宫切除术的类型,包含的器官

2. 浆膜面的颜色,纤维性粘连,肿瘤

3. 宫颈外口直径,鳞柱状交界处粘膜性状

4. 宫颈管长度,粘膜性状,切面囊肿

5. 宫体内膜:外观、厚度、出血、息肉、囊肿、肿瘤

6. 子宫肌壁:厚度、出血点或斑、肿瘤(部位、数量、

大小、出血、坏死、钙化)

7. 输卵管:根部其形状、粗度,一把作横切面

① 良性病变:前半和后半各取一块,宫颈外口和宫颈管均应取到

② 宫颈原位或早期浸润癌:从宫颈外口以上大约2.5cm 处离断宫颈,以锥切标本方式取材并分别标记部位。

③ 宫颈深部浸润性癌:至少取3 块,其中至少有1 块为肿瘤浸润最深处,1 块包含宫颈全层

④ 子宫内膜癌:至少取1 块宫体与宫颈交界处

2. 宫颈管:如有肿瘤则按肿瘤取材原则取材

① 如没有明显的肿瘤:接近宫底处至少取2 块,尽可能包括宫体全层,任何大体异常处另取

② 如有明显的肿瘤:肿瘤至少取3 块,其中至少有1 块为肿瘤浸润最深处1 块包含宫体全层,非肿瘤性子宫内膜取2 块,宫体和宫颈交界处取1 块

4.肌瘤:3 个以下每个肌瘤至少取1 块,体积大者可多至

3 块,3 个以上仔细观察每个肌瘤的不同切面,切面性状相同或相似者共取3~4 块即可,任何大体上的异常的区域均分布取材。

1、 宫颈或子宫内膜息肉:除非特别大,否则全部取材,并且尽可能带蒂部

2、 宫体肌壁:有出血或灰红色斑点状区域多取

3、 恶性肿瘤应取阴道壁切缘和左,右侧宫旁组织

标本为全切/阴式切除的全子宫,部分阴道壁及左/右/双侧附件。阴道壁长*cm,周径为*cm。子宫大小为***cm,浆膜面_色,光滑/不光滑/粗糙/凸凹不平见多个隆起,子宫颈外口呈_色,粘膜光滑/粗糙/糜烂/中重度糜烂/见一内生性/外生性肿物(肿物大小为***cm,切面呈_色,侵及肌层/外膜层,向上累及/未累及子宫内膜),宫颈管长*cm,粘膜呈_色,可见一/多个息肉/小囊肿,大小为***cm,囊内容_,子宫内膜呈_色,光滑/粗糙/见一/多个息肉状突起/见一隆起型肿物(肿物大小为***cm,切面呈灰白/灰红色,侵及肌层/外膜层,向下累及/未累及子宫颈),子宫内膜厚*cm,子宫体肌壁厚*cm,于内膜下/肌壁间/浆膜下可见一个/多个_色结节状肿物,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切面_色,编织状明显/不明显,质地_,与周围肌壁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其余肌壁组织切面可见/未见散在暗红色区域。左侧输卵管长*cm,直径为*cm,卵巢大小为*cm,右侧输卵管长*cm,直径为*cm,卵巢大小为*cm

1. 单纯或预防性切除的卵巢

2. 卵巢囊肿剔除标本

3. 复杂的囊实性标本

单纯或预防性切除的卵巢

_侧卵巢切除标本一件,大小为***cm,表面_色,光滑/凹凸不平,有/无乳头状突起。垂直于卵巢长轴做平行

切面,见切面呈_色,可见黄、白体结构。局部见囊腔,大小为***cm,单/多房,内壁光滑/有突起,囊壁厚*cm,内容物淡黄色清亮液体。

囊性肿物一个/不规则囊壁组织多块,大小为***cm。外表面光滑/粗糙。剪开囊壁/囊壁已剪开,内容无色清

亮液体/粘稠液体/油脂样物及毛发/内容物已流失,仅见残存…….,囊内壁光滑/粗糙,囊壁厚_cm.

卵圆形肿瘤标本一个,大小为***cm,表面_色,光滑。平行于肿瘤最大径间隔1cm 做连续切面,见切面呈实性,_色,质韧,有/无钙化或骨性成分。局部见囊腔,大小***cm,内壁光滑,内容淡黄色清亮液体。上附输卵管一段,长*cm,直径_cm。伞端开放/闭合/未见伞端

1. 单纯或预防性切除标本取1~2 块

2. 囊肿剔除标本至少取3 块,尽量囊壁最厚处,薄壁囊肿最好打卷取材,良性畸胎瘤应取到头节

3. 复杂的囊性标本尽量多取乳头处及囊壁较厚处

4. 实性肿瘤部分按照实性肿瘤取材

1. 切开前固定标本,如果附着在子宫上,则应在原位固定

2. 测量输卵管长度和最大直径

3. 如果输卵管大小相对正常,则每隔5mm 连续切开并检查,注意不要完全切断

4. 如果输卵管明显增大,则将输卵管完全纵向剖开,如需要再做平行切面

1. 输卵管长度和最大直径

2. 浆膜:纤维素,出血,纤维性粘连至卵巢或其他器官

3. 壁:厚度异常?破裂?如有,则描述位置

4. 伞端的外观:开放?闭合?内翻?

5. 管腔:明显?扩张?内容物;如果异常增多测量直径

6. 粘膜:萎缩?增厚?

7. 肿块:位置、大小、外观、切面性状、浸润

8. 输卵管旁囊肿:直径、囊壁厚度、内容物、是否有蒂

9. 疑有异位妊娠的病例:辨认胚胎及胎盘,出血量,有无破裂?

10. 异位妊娠:输卵管一段,长*cm,伞端开放/闭合/未见伞端。表面粗糙/光滑。壶腹部明显膨胀增粗,直径

*cm,局部见不规则破裂口,长_cm,垂直于长轴做横切面,见暗红色凝血块,其内查见/未查见明显绒毛样组织。

11. 炎症:输卵管一段,长_cm,最大直径为_cm,伞端开放/闭合/未见伞端。表面粗糙/光滑,垂直于长轴做横

切面,见输卵管腔膨胀,内容灰黄色浓稠液体,管壁粗糙,厚_cm.

12. 肿瘤,罕见:输卵管一段,长_cm,伞端开放/闭合/未见伞端。壶腹部/峡部/段管腔膨胀增粗,垂直于长轴做横切面,见切面呈灰白色,可见黄、白体结构。局部见囊腔,大小***cm,内壁光滑/有突起、囊壁厚*cm,

内容物淡黄素清亮液体。

1. 对无大体异常附带切除的输卵管:分布在峡、壶腹及伞部各取1 块

2. 对怀疑异位妊娠的输卵管:任何大体可见的妊娠的输卵管:任何大体可见的妊娠产物都应取材,如果没有

大体可见的妊娠产物,则从输卵管壁出血区域及管腔内血凝块中取几块包埋,如显微镜下没有见妊娠产物,

3. 对有其他病变的输卵管:任何异常区域均应该尽量做充分检查,如有肿瘤,则按照空腔脏器取材原则取材。

1. 沿距离胎盘边缘2cm 处剪下胎膜,做胎膜卷固定

2. 在母体面从胎盘一侧向另一侧做0.5~1cm 间隔平行书页状切开,注意胎儿面不要切透,固定。

⑴大小(最大径及最小径)及厚度(最薄处和最厚处或中央和周边)

⑵重量(足月胎儿重约500G)

① 颜色:正常为青石板色/灰蓝色,有感染时为污黄色。

③ 血管分支(从脐带为中心可见约5 对呈放射状走行血管)

③ 是否有出血(胎盘早剥时有大的血肿),缺损,钙化等

⑸脐带:长度、直径、附着位置、有无打结等

⑹胎膜:是否完整、颜色,(正常时应为透明,粉染),破裂处距胎盘边缘最近距离

⑺切面;观察有无出血、钙化及梗死等,如有描述位置、大小。

1. 脐带取材必须在距离附着处2cm 以外取材,以避开打折处

2. 在胎盘中央区及边缘区分别取材

3. 胎盘最厚处和最薄处均应分别取到

4. 胎儿面和母体面均应分别取到

5. 如有病变则取材,并尽量取病变与周边交界处

送检完整/不完整之胎盘,胎膜及脐带,胎盘最大直径为*cm,最小直径为*cm,胎膜破裂处距离胎盘边缘最近为*cm,胎膜青灰色,半透明状,上可见/未见灰白/灰红色结节,大小***cm.胎盘母体面分叶结构清晰/不明显,可见/未见出血/血肿/钙化等,胎儿面呈青灰色,光滑/不光滑/污浊,自脐带附着点向胎盘边缘可见五对血管呈反射状走行,脐带附着点距离胎盘边缘最近处为*cm,最远处为*cm,脐带长*cm,直径为*cm,未见/见打结,切面三条血管可见。将胎盘呈书页状切开,最厚处为*cm,最薄处为*cm,于胎盘边缘/中央/侧面可见灶性梗死/钙化/绒毛间血栓/灰白区/囊肿……..,大小为***cm

② 垂直半喉切除(半喉切除)

③ 水平半喉切除(声门上喉切除)

术后送检:(舌根、会厌肿瘤)标本为切除之部分舌根及会厌大部,总大小为4.5*4*4cm,于舌根及会厌舌面粘膜面可见一灰红色溃疡型肿物,切面呈灰白色,大小为4*3*2.5cm,质地中等,肿物距下切缘0.5cm,累及会厌盲端及部分喉面,局部侵犯会厌软骨。

严禁这样描述:术后送检:(舌根、会厌肿瘤)灰红色不规则软组织一块,大小4.5*4*4cm,切面灰白色,质中等。

1.如送检时伴有根治性颈部切除标本,把喉标本与其分开。

2. 在全喉和水平半喉切除标本,沿后部中线打开喉,用线将其固定在软木板上使其保持开放状态,固定过夜。

3. 用墨汁涂抹手术切缘,如舌、咽和气管等

1.喉切除类型,是否包括梨状窦,舌骨、气管环、甲状腺及其他颈部器官

2. 肿瘤的特征:部位,受累的面、大小、生长方式、溃疡浸润深度、喉外蔓延的存在,非肿瘤性粘膜的特征

①对于声门肿瘤:受累声带的长度,前或后联合受累以及声门下扩展程度

③ 对于声门上的肿瘤,如果附有舌骨,肿瘤位于舌骨上还是舌骨下?浸润假声带、杓会厌反折、梨状窦或前会厌间隙?

④ 如果包括甲状腺:重量、大小和形状等

3. 如有淋巴结则描述之

全喉/垂直半喉/水平半喉切除标本,大小***cm,会厌喉面/左/右侧声门处/声门下/梨状窝见一隆起型/溃疡型肿物,大小***cm,切面呈灰白/灰红色,质地_,肿物累及会厌软骨/左/右侧声带、窦带/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喉前方可见少量甲状腺组织,未见/见肿瘤累及,喉前方软组织内检出淋巴结_枚,大者***cm,小者***cm,切面呈灰白/灰红色,质地软/中等。

1. 沿整个肿瘤正确的长轴方向切取长条组织

2. 喉有代表性的间断切面,包括会厌、左、右侧声门等

3. 肿瘤浸润最明显的甲状腺软骨和环状软骨

① 喉咽:双侧杓会厌反折、前切缘、后切缘、气管切缘、侧切缘

② 口咽:下咽切缘、口咽上切缘

5.甲状腺(如有的话)

因肿瘤而切除的肺—前处理

1. 辨认标本的术式及解剖部位

2. 标本新鲜时从支气管切缘切取一横切面

3. 用剪刀沿纵轴打开所有的主支气管及其分支

4. 如有肿瘤,则做多个平行切面

因肿瘤而切除的肺—描述

2. 标本的术式及解剖部位

3. 胸膜:纤维化,纤维素,肿瘤浸润,是否存在壁层胸膜

4. 肿瘤特征:位置、大小、形状、颜色、与支气管及肺膜的关系、出血、坏死、空洞、血管浸润、有无扩张到胸膜,与支气管切缘和胸膜的距离。

5. 非肿瘤性肺的外观

6. 局部淋巴结数目和形态

标本为切除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叶/左全肺/右全肺,大小为***cm,肺膜表面光滑/不光滑/粗糙,呈灰黑/灰白/灰红色,支气管断端长*cm,直径为*cm,沿支气管打开各肺段,于距支气管切缘*cm 处尖段/前段/后段/上舌段/下舌段/背段/内侧基底段/外侧基底段/前基底段/后基底段支气管粘膜面/周围肺实质内见一不规则肿物,大小为***cm,侵犯支气管壁全层并累及周围肺组织/侵犯支气管壁/未侵犯支气管壁,肿物切面呈_色,质地_,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侵犯/未侵犯肺膜,肿物所对应肺膜见/未见明显凹陷,于肺门/

支气管旁查见淋巴结_枚,大者***cm,小者***cm,切面呈_色,质地_

因肿瘤而切除的肺—取材

2. 肿瘤:至少取3 块组织,至少有1 块带周围肺

① 中央型肿瘤要做支气管的横切面,了解肿瘤侵犯支气管壁及周围肺组织的情况

② 周围型肿瘤应取到肿瘤与肺膜的关系,如肿瘤临近大支气管,则亦取之相互关系

3. 非肿瘤性肺、包括肺膜,至少取3 块

4. 淋巴结(逐个取材并记录)

穿刺或开窗活检骨性标本

1. 脱钙——流水冲洗——取材

2. 注意在蜡块盒和工作单上同时打▲以说明为骨性标本

1. 了解病史、X 线、CT,以基本了解病变或肿瘤的解剖部位和质地情况

2. 外观检查:肿大、色泽、瘘道、溃疡、血管扩张

3. 新鲜时剔除不与肿瘤相连的软组织、在肿瘤浸润最严重处沿矢状面锯开肿瘤及骨干,最好能锯一5~7mm 厚的组织片

4. 固定——脱钙——流水冲洗——取材

5. 注意在蜡块盒和工作单上同时打▲以说明为骨性标本

骨肿瘤截肢骨标本——描述

1. 瘤组织的性状,大小,与正常骨质、骨髓间的关系

2. 有无囊性变(包括囊内壁及囊内容物)

4. 邻近软组织的神经、血管和肿大淋巴结

2. 肿瘤+邻近软组织

3. 瘤体各性状、部位

4. 受侵犯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结

5. 绘图记录,同时注明取材的部位,并文字描述,如图

1. 外观:坏疽的范围与正常皮肤分界是否清楚色泽、气味、皮下气肿

2. 剖检:找注意血管(如胫前后动、静脉)

3. 取材:①有病变的动脉、静脉和伴行静脉

③ 坏疽区与正常组织(包括皮肤)交界处

1. 切开之前将完整眼球固定24 小时

2. 流水冲洗至少1 个小时

3. 切开眼球前复习病例摘要及眼科检查结果

4. 测量眼球前后径、水平径和垂直,视神经的长度和角膜的水平长度

5. 寻找意外或手术损伤部位

6. 打开眼球前透照眼球,如发现异常阴影,则用笔在巩膜上做标记

7. 如怀疑眼球内有异物或视网膜母细胞瘤,在打开眼球前拍一张x 光片

8. 如怀疑脉络膜恶黑,从4 个象限每一个象限中至少取一块涡静脉

9. 左手角膜朝下拿眼球,右手拿刀片从后到前切开眼球,切面应从视神经开始,到角膜周围中止。观察眼球的内部

10. 由后向前平行第一个切面做第二个切面,切好的组织块中应包含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神经

2. 眼球前后径、水平径和垂直径

4. 角膜的水平径和垂直径

5. 眼球前半部分:手术切口?角膜混浊?虹膜异常?

6. 透射检查眼球所见

1. 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

2. 虹膜、睫状体和晶状体情况

3. 脉络膜、视网膜、玻璃体和视神经乳头情况

4. 如果有肿瘤:肿瘤的部位,大小,颜色,边缘,质地

肿瘤出血和坏死情况,眼球结构受累情况,侵犯视神经情况

标本为摘除的_侧眼球,前后径为_cm,水平径为_cm,垂直径为_cm,角膜呈_色,透明/半透明状/浑浊,水平

径为_cm,垂直径为_cm,结膜呈_色,巩膜呈_色,瞳孔呈_色,直径_cm,视神经长_cm,_色。切面角膜厚_cm,

前房深_cm,前房角结构清晰可见,晶体大小为***cm,玻璃体透明/半透明状,巩膜呈_色,光滑/不光滑/粗糙,视网膜呈_色,于巩膜/视网膜面距视神经乳头_cm 处可见一_色乳头状/菜花样/结节状肿物,大小为***cm,质地_,侵犯巩膜/视网膜/视神经。

2. 任何其他异常部位

3. 在肿瘤,特别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手术切缘横切1 块

4. 怀疑有恶黑:从4 个象限每一个象限中至少取一涡静脉

病理学实验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对病变器官、组织形态学观察,联系其机能代谢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一方面有利于系统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病理学实验内容包括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电教片演示、尸体解剖、病例讨论及动物实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

l.首先识别标本属何种器官及其大体结构。

2.与相应的正常脏器和组织比较该器官或组织的大小、形状、色泽是否正常。

(1)光滑度:平滑或粗糙。

(2)透明度:器官的包膜是菲薄、透明,还是增厚,混浊。

(3)颜色:暗红或苍白、灰白或灰黑、深黄或棕黄等。

(4)质地:软、硬、韧、松脆等。

(1)分布与位置:在器官的哪一部位。

(2)数量:单个或多个,局部或弥散。

(3)大小:体积以长宽厚表示,面积以长宽表示,均以厘米计,实用中,也可以用常见的实物大小来形容,如米粒大、黄豆大、鸡蛋大、成人拳头大等。

(4)颜色:正常器官应保持其固有的色泽,如有不同着色、则往往是由干内源性或外源性色素的影响,如暗红色表示含血量多,黄绿色表示含胆汁,黄色表示含有脂肪或类脂。

(5)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境界清楚或模糊,有无压迫或破坏等。

若系空腔性器官,还要注意器官壁增厚或变薄、内壁粗糙或平滑,有无突起等,腔内内容物颜色、性质、多少,器官外壁有无粘连等情况。

说明:实验所观察的大体标本,一般经过10%福尔马林固定,其大小、颜色、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

1.先用肉眼观察组织切片的形状、颜色,初步确定属何种组织,并进一步找出病变的部位。

2.显微镜下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前先用肉眼观察切片的形态。显微镜观察时注意切勿将切片放反,以免压破玻片。

 (1) 低倍镜是镜检的主要手段,可以洞察全局。观察时上下左右扫视全片、确认是何种组织、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并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切忌一开始即用高倍镜观察。

 (2)高倍镜主要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形态。

二、描述、诊断原则及绘图

 对病理标本的描述一定要真实,不可主观臆造,语言要精练,层次要清楚,从整体到局部,由里到外,由上到下,逐次描述。

对病理标本作诊断时,要结合病史,联系理论知识,反复观察、综合分析,诊断原则是器官或组织名称+病理变化,如脾梗死、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等。

绘图是也应本着真实的原则,不可人为加工,更不可抄袭图谱。

三、空气栓塞动物实验报告及要求

内容:实验名称、目的、所用器械、实验过程、结果、结果分析、临床意义。

要求:实事求是将操作过程及所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并作相应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1.爱护显微镜、教学标本和病理切片以及实验室其它用具,不得损坏。

2.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复习有关理论,了解实习目的与要求。

3.保持实验室安静,在实验室内应专心实验,不许做其它工。

4.行卫生值日制,保持实验室整洁

5.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一   组损、局循和炎症实验(综合性实验,4学时)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

l.掌握变性、坏死的类型、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2.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3.了解细胞、组织适应性反应的常见类型和形态特点。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1)萎缩(心、肾、脾) 

(2)心肌肥大(高血压病之心脏)

(3)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4)玻璃样变性(脾被膜、神经纤维瘤)

(5)坏死(脾、肾、脑、肠)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心肌褐色萎缩(损伤1-1号)

标本为一成人心脏,外形与正常心脏相似,但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约15g(正常心脏大小与该人右拳大小相仿),冠状动脉蜿蜒迂曲,呈蛇行状弯曲,颜色褐黄或棕黄,心壁变薄(左室厚0.6-0.8cm,正常0.8-1cm),肉柱也变小,其它无明显改变。

思考:本标本表面之血管为什么变弯曲,颜色为什么呈褐黄色?萎缩的心脏对其功能会有什么影响?

2.肾盂积水,肾组织萎缩(损伤1-2号)

标本为肾盂积水之肾脏。表面观肾脏体积增大,但切面观则见肾实质明显变薄,肾盂、肾盏扩大。

思考:此标本肾实质萎缩之原因是什么?

3.萎缩脾(损伤1-3号)

标本为成人脾脏:外形与正常人脾脏相似(正常成人脾脏与其本人掌心大小相仿),重量减轻,约25g(正常130-150g),包膜皱缩,呈黑褐色。另一脾脏标本重量减轻,包膜皱缩,切面有一灰白梗死灶。

4.肝细胞水肿(损伤2-1号)

部分肝组织,肝脏表面光滑,但颜色暗而混浊,失去光泽,如沸水烫过般,边缘稍钝,切面颜色与表面相同。

5.肝脂肪变性(损伤3-1号)

肝脏显得饱满,颜色冷黄,表面光滑,边缘稍钝,触之软而有油腻感。

6.神经纤维瘤玻变(肿瘤2-5号)

标本为一对剖开的神经纤维瘤,本次实验是观察玻变的形态特点。切面上可见许多粗细不等、均匀灰白半透明的纤维条索,触之甚硬。

7.脾被膜玻变,慢性脾瘀血肿大(损伤4-2号)

脾瘀血肿大,被膜增厚,可见一些白色的斑点或片块,均质半透明,类似毛玻璃,质地坚实。

8.脾脏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损伤5-1号)

标本为部分脾脏组织,切面见一灰黄色或灰白色之病灶,境界清楚,略呈楔形,质地较实。

9.肾干酪样坏死(损伤5-2号)

肾脏切面可见一些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的、灰黄色的坏死灶,坏死物松软,淡黄色,似豆腐渣样,有的坏死物已脱落形成空洞。

思考:干酪样坏死最常见于什么疾病?

10.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损伤5-3号)

标本为小肠之一段、整段小肠全层均呈灰黑色(未固定时呈暗紫红色),组织韧性差,肠壁增厚,但肠粘膜尚完整,无溃疡和穿孔。

11.大脑软化(液化性坏死)(损伤5-4号)

标本为大脑之冠状切面,左侧可见一边缘不规则的病灶,灰黄色,质地柔软,呈海绵状结构,其中尚见少数暗黑色小点(出血改变),一脑动脉横切面见粥样硬化改变(管壁一侧增厚,管腔狭窄,增厚处呈淡黄色)。

思考:从标本上看,本例大脑软化的原因是什么?

12.足干性坏疽(损伤5-5号)

足端干枯变黑,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有的标本足趾已坏死脱落。

13.高血压病之心脏、心肌肥大(心血管3-1A号)

标本为高血压病之心脏,本次主要是观察肥大改变。心脏体积增大,左心室壁明显增厚(1.6cm,正常左心室壁厚1.1~1.2cm),乳头肌变粗,心肌质地坚实。

14.高血压病之心脏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3-1B号)

此标本心脏体积增大更为明显,重490克,左心室壁厚1.8cm。主动脉有粥样硬化改变,左心室壁可见梗死灶(正常心脏约240-270g)。

1.肾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1号

(1)低倍镜:肾组织中可见一红染的无细胞核之区域,此为坏死灶。

(2)高倍镜:坏死细胞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坏死区的肾组织轮廓尚隐约辨认,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坏死灶边缘可见轻度的充血、出血改变。

(3)诊断要点:①坏死灶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消失;②坏死后的肾组织结构尚可见粗略轮廓。

(1)镜下: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新生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较肥大,管腔有的呈裂隙状;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体积较大,呈椭圆形、星芒形或棱形;深部的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渐成熟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形成,其排列方向与创面平行;此外,在肉芽组织中可见各种炎细胞。

(2)诊断要点:①新生毛细血管;②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

1.萎缩的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2.坏死组织形态学特点是什么?坏死有哪些类型?试举由各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说明之。

3.什么是肉芽组织?它在修复过程中有何意义?

4.伤口的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有何不同?在处理伤口时应如何为一期愈合创造条件?

病史摘要:患者,女,40岁,于入院前30分钟,因工作不慎,右前臂下端被完全截断,离断的远端肢体落地,入院后立即施行手术,用接骨板和螺丝钉固定桡骨,并用丝线间断缝合骨膜,对端缝合各肌键。套接桡动脉和尺动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损伤至动脉血流恢复时间为4小时,依次缝合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尺神经背侧支的神经鞘,皮下组织及皮肤亦予缝合,患肢用石膏托固定,术后3个月施行第2次手术,去除螺丝钉与钢板,并进行神经及肌健松解术,术后7个月,断肢全部愈合,感觉功能亦已恢复。

讨论题:病人断臂再植手术后,各有关组织是如何愈合的?

病史摘要:患者,男,35岁。与人打架时,被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2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5℃,第4天下肢高度种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菌素治疗,未见疗效第6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随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下肢高度肿胀,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内均有暗红色与灰曰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璧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理是什么?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

1.掌握肝、肺瘀血的病变特点。

2.掌握混合血栓的形态特点。

3.熟悉梗死的形态特点及其原因和后果。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动物栓塞实验(5ml注射器、5号针头、手术剪、7号缝合丝线、四方盘、手术刀、止血钳、玻璃缸或大烧杯等各一件。)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1)急性肺瘀血、水肿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慢性肝瘀血(槟榔肝)(局循1-1号)

肝表面光滑、包膜紧张、边缘钝圆,肝体积肿大,肝切面遍布着灰黑色(新鲜时为暗红色)的小斑点(肝小叶中央区),其间为灰黄色条索(肝小叶边缘区),两色交错,酷似槟榔切面。肝静脉扩张,内有死后凝血块。

2.急性阑尾炎(观察瘀血形态改变)(局循1-2号)

阑尾体积增大,浆膜面见血管(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数目增多。

3.肝门静脉血栓形成(局循2-1号)

标本为一萎缩硬化的肝脏。在门静脉主干及分支之管腔中,可见血栓阻塞。血栓外层稍呈灰白色,与血管壁粘连,是已机化了的血栓部分,其余大部分呈黑色是未机化的血栓。

4.髂总静脉血栓形成(局循2-2号)

此标本为一段骸总静脉及其分支。整段静脉管腔内充满癌组织及血液凝固成分,呈灰白及黑色,癌血栓并与管壁粘连。腹主动脉及骼总动脉与此段血管并排并已剪开,其内未见血栓形成。

5.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观察心瓣膜上血栓)(局循2-3A号)

在主动脉瓣及二尖瓣上可见一灰白灰黑色的赘生物(血栓)附着,大小不一(最大如玉米粒),形态不规则。主动脉瓣上的赘生物很疏松,附着不牢,部分已脱落。此外,心尖之切面上可见一指头大的暗黑色的病灶,此为心肌坏死区外绕以出血带。

6.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栓形成)(局循2-3B号)

标本为心脏,在主动脉瓣膜上附着灰黄带黑色赘生物,形似鸡冠状,大如蚕豆,表面粗糙不光滑。

7.肺动脉血栓栓塞(局循2-4号)

标本为双侧或一侧肺之切面,靠近肺门处或肺切面之中部,白色箭头所指处,为肺段动脉,其内有灰白带黑色的癌血栓块,并阻塞整个血管腔,癌血栓与血管壁内膜粘连(该标本为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所致)。

8.右房室腔巨大血栓形成(局循2-5号)

标本为心脏。右房室腔内可见灰白黑色之巨大癌血栓,表面粗糙不光滑,癌血栓体积约5×17×3厘米3,并与房室腔内壁紧贴,使整个房室腔扩大。

右房室腔所形成的血栓脱落会造成何种不良结果?可引起何部位的器官栓塞?

9.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局循2-6号)

标本为心脏。在左房内壁附有灰白带黑色之附壁血栓,使左房显著隆起,房内腔扩大,附着之血栓表面粗糙与心房内膜紧贴。

左房所形成的血栓脱落会造成何部位器官栓塞?

10.脾贫血性梗死(损伤5-1号)

标本为部分脾脏组织。近包膜处见一略呈三角形、灰白灰黄色病灶,有的病灶周边可见一条黑色充血出血带。其中一标本为增大脾脏之一部份,色灰黑(未固定时为暗红),此为瘀血之改变。

11.肾贫血性梗死(局循3-1号)

部分肾组织,切面上近被膜处见多个三角形的病灶,灰白色,尖端指向肾门。一侧被膜面有较大范围的灰白病灶。

12.肺出血性梗死(局循3-2号)

肺切面上见一略呈三角形的暗红色病灶,质实而致密,不见肺泡小孔(请与周围肺组织相比较)。一标本病灶位于下叶底部,另一标本位于下叶上部(此标本其余肺组织颜色较暗红,为肺瘀血之故)。

13.肠套叠引起肠出血性梗死(局循3-3号)

标本为小肠一段。切面见一段肠套入另一段肠之腔中,套入部之肠壁肿胀增厚,大部呈紫黑色。

14.肠出血性梗死(局循3-4号)

小肠一段,梗死的肠段表面血管明显,呈黑褐色,肠管直径比正常肠段明显增粗,呈暗黑色,与正常肠段分界不清。切面肠壁明显增厚,全层呈黑褐色,但各层分界尚清;局部粘膜皱璧消失,肠壁菲薄,分层欠清。肠系膜血管亦充血,断面可见暗黑色血凝块样物。

1.急性肺瘀血、水肿 :3号

(1)低倍镜:肺泡壁内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充血。

(2)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有时在其内尚有空气泡及少数红细胞。

(3)诊断要点: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②肺泡腔内含水肿液。

(1)低倍镜:有伊红色带和深红色带相间排列,如板层状结构。

(2)高倍镜:伊红色均质的小梁带主要由血小板构成(己破坏,观察不到其形态),深红色带主要由红细胞构成。交织排列两个带中网罗着一些白细胞。

(3)诊断要点:血小板小梁及红细胞。

1.何谓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相互间关系如何?

2.全身慢性瘀血常见于什么病?慢性瘀血的器官病理改变有哪些特点?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3岁,突然死亡,由法院委托作病理解剖,检查死亡原因。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5月8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外出游玩,晚11时回家后,被李某叫到马某家解决家庭纠纷,至半夜2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心闷不适,回家后一小时死亡。

尸检所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在有黄白色粥样斑块,左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黄白色粥样斑块,管腔狭窄,前降支距动脉口2cm处有血栓形成,血栓长1.5cm,左心室轻度扩大,心肌未见梗死,肺、肝、脾、肾呈充血状。

病理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扩大;肺、肝、脾、肾淤血。

讨论题:该病人如此迅速死亡,你考虑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3岁,因畏寒、发热10天,胸痛,盗汗一周入院,10天前因夜间起床受凉后畏寒、发热;七天前夜间突然感觉右胸下部疼痛,在说话、呼吸、活功时加重,同时夜间有盗汗,次日去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以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收入院,入院后卧床休息,第十天下床在室内大便,便后上床,突然胸痛,随之有呼吸困难,全身紫钳,经抢救无效,很快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尸检所见:右下肢轻度水肿,唇及指甲明显紫绀,右胸膜有纤维性粘连并有结核病变,右肺呈暗红色,质较实,切面亦呈暗红色,含多量淡红色泡沫状液体在右肺动脉内有一长5cm的血栓性栓子,表面干燥、粗糙,并有红白相间的条纹,与肺动脉壁不粘连,阻塞肺动脉腔。

病理诊断:右肺动脉栓塞,右侧结核性胸膜炎

讨论题:结合尸检发现,解释此病例由发病至死亡的过程病人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8岁,足月妊娠,于2001年2月16日10时,自然破膜,约10分钟后,出现寒战及呼吸困难。立即给予高流量氧吸入,地塞米松、阿托品和速尿等,因病情恶化、继续给予阿托品、654-2、氨茶碱、西地兰。出现呼吸改变后,给予“呼吸三联”药物静脉推入,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开给予“心脏三联”药物行心内注射,于2001年2月17日清晨0时40分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尸检所见:双肺明显水种、瘀血及出血,部分区域实变,切面红褐色,用刀刮之、有血性液体顺刀流下,镜下,肺部多数血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有形羊水成分,如胎粪、胎脂、角化物及角化细胞等,但以角化物为多。大部分肺泡腔充满水肿液,部分区域有出血,且较严重,肺泡腔内充满红细抱全身各脏器充血水肿,心肌有变性。子宫足月妊娠,死胎,胎儿脐带绕颈一周半,两肺可见羊水吸入。

病理诊断:①双肺羊水栓塞,肺水肿;②足月妊娠,死胎

讨论题: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及产妇的死亡原因。

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3.熟悉各种类型炎症的病变特征。

4.熟悉炎性充血和渗出的过程。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4)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炎症1-1号)

心脏表面失去光泽,仔细观察可见一些灰白色絮状均质附着,有的标本较多,有的标本较少。

2.细菌性痢疾(炎症1-2号)

肠粘膜面覆盖着一层黄色的假膜,假膜的厚薄各处不一,部分假膜己脱落。

3.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炎症2-1号)

阑尾明显肿大变粗,浆膜面混浊,有的可见灰自色或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被覆,小血管扩张充血,有的出血呈灰黑色。阑尾横断面分层结构不清楚,有的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

4.脑脓肿(炎症2-2号)

大脑水平切面,在枕叶白质内一荔枝大的囊腔,腔内的脓液(切开时己流失),腔壁上附着一些灰白色粗糙的坏死物,并见到脓肿膜形成。

5.肺脓肿(炎症2-3A号)

右肺切面上见一巨人囊腔(约10×6×6cm),右肺三个叶均受到严重破坏。腔内脓液己流尽。腔壁上附有破絮状的坏死组织。肺膜儿乎完全为灰黄色渗出物被覆,胸膜明显增厚。

6.肺脓肿(炎症2-3B号)

肺切面见多个小脓肿融合成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片状脓肿灶,内有灰黄色脓性渗出物,局部可见组织坏死脱落。

7.肝脓肿(炎症2-4号)

肝脏切面可见两个囊腔,中心见灰黄色坏死组织,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脓肿壁,呈灰白色。

8.阿米巴性结肠炎(炎症3-1号)

标本为结肠之一段(怎样辨认大肠和小肠)结肠浆膜面无特殊改变,而粘膜面见许多大小不等的溃疡病灶,溃疡多深达粘膜下层,溃疡底部及边缘有少量坏死物附着,有的边缘尚见充血或出血改变(黑色部分)。

9.急性重型肝炎(炎症3-2号)

标本为成人肝脏之冠状切面,体积缩小,表面有许多皱纹(何故?),切面见土黄色和暗红色斑点相间存在或仅见黄色的小斑点(黄色斑点为坏死肝组织,暗红色为充血、出血之区域)。标本未固定时质地极为柔软。

10.慢性扁桃休炎(炎症4-1号)

扁桃体明显肿大,一面见纤维包膜,另一面为粘膜面,隐窝明显可见,但无脓性渗出物被覆。

11.慢性胆囊炎(炎症4-2号)

成人胆囊,体积缩小,而胆囊壁明显增厚,腔变小,囊壁部份呈均匀灰自色。

12.肠粘连(炎症5-1号)(观察炎症渗出物机化之后果)

标本为部份小肠,肠袢间有纤维性粘连,此为炎症渗出物机化之结果。

1.各类炎细胞:10号

(1)中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具有分叶状细胞核(一般2-5叶)。胞浆淡红色,内含中性颗粒。在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时,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2)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12-15μm,核常分2叶,呈“八”字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桔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3)单核、巨噬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可达20μm以上,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有空泡,常含有吞噬物。巨噬细胞正常见于急性炎症后期及非化脓性炎症、病毒及寄生虫感染等。

(4)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淋巴细胞呈圆形,直径7μm,核圆,直径约4-5μm,染色质浓密染成块状,着色很深,胞浆极少,似狭窄的环,光镜下几乎看不到。浆细胞比淋巴细胞稍大,核圆或卵圆形,偏位,染色质凝集成块状,贴近核膜形成车轮状分布,无核仁,胞浆丰富,呈伊红或双色性,核周有半月形的淡染区,称“核周晕”。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多见于慢性炎症和急性病毒性感染等。

2.急性蜂窝织炎性尾炎:11号

(1)低倍镜:阑尾各层内有弥漫炎细胞浸润,腔内有炎性渗出物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浆膜面附有炎性渗出物,血管显著扩张充血。

(2)高倍镜:①各层弥漫浸润的细胞为中性粒细胞;②浆膜面渗出物由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

(3)诊断要点:阑尾壁各层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绘图急性蜂窝织炎性尾炎切片。

1.炎症的基本病变有哪些?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蜂窝性炎与脓肿有何异同。

3.炎性肉芽组织与炎性肉芽种有什么区别?

4.试分析肺脓肿的转归与结局。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5岁,农民,因右小腿肿胀疼痛两天就诊。两天前右小腿轻微擦伤出现疼痛,自己在家拔火罐,贴伤湿止痛膏未奏效,小腿部出现明显红肿,继而蔓延到右侧大腿,随到医院诊治体检:T38.4℃, P88次/分,R26次/分,Bpl6/10kPa(120/75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侧腰部轻度红肿,右侧大腿、小腿明显肿胀,颜色暗红,皮温稍高,膝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WBC 18×109/L, N0.90,尿和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治疗经过:入院后积极抗感染治疗,采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入院当晚,病情恶化,病人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8/4kPa(60/30mmHg),随即心跳停止、抢救无效而死亡。

尸检所见:青年男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右侧腋窝下触及肿大淋巴结3枚,右侧腰部大片状红肿,右侧大腿及小腿明显肿胀,暗红色,张力增高,周径比左侧分别增大5.4cm和3.8cm,足部出现轻度肿胀,切面可见血性液体渗出,腹腔内可见少量淡黄色液体,胸腹腔各脏器外观未见异常。镜检:心肌细胞轻度肿胀,横纹消失,胞浆内可见少量红染颗粒肝细胞轻度肿胀,可见多量粉染颗粒、部分肝细胞内可见圆形空泡。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刷状缘消失。右侧腋窝淋巴结内可见充血水肿以及大觉中性粒细胞浸。各器官组织均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充血,右侧大腿和小腿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高度水肿,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肌纤维之间空隙增大,在肌纤维之间和脂肪组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部分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阴囊和腰部病变基本同上。

讨论题:(1)根据尸检材料,作出病理诊断,并找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史讨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死亡原因。

病史摘要:患者,男,15岁,二周前面部长一疮疖,肿胀疼痛,数天后,被其母用针扎穿并挤出脓性血液,两天后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经治疗未见好转,且病情加重,昏迷抽搐而入院。

检查:营养不良,发育较差,神志不清,T39C,P140次/分,R 35次/分,面部有一23cm的红肿区,略有波动感。

化验:白细胞总数:22×109/L,中性粒细胞:0.87。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尸检摘要:发育、营养差,面部有一2×3cm的肿胀区,切开有脓血液流出。颅腔:大脑左额区有大量灰黄色脓液填充,脑组织坏死,有4×4×5cm的脓腔形成,切片观察:脑组织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肉芽组织。

1.根据资料对本病例作何诊断?

2.本例脑部病变是怎样引起的?

3.从本病例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实验二  肿瘤实验(综合性实验,4学时)

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及良性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2.掌握肿瘤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3.熟悉常见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及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4.熟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与上皮内瘤变。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1)皮肤(小阴唇)乳头状瘤

(4)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5)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12)皮肤(阴茎)鳞状上皮细胞癌

(21)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

(23)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

(1)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皮肤乳头状瘤(肿瘤1-1A号)

肿瘤向皮肤表面隆起,呈结节状,蕈状或乳头状,有的表面呈粗糙之颗粒。肿瘤基部较小(病史长,生长缓慢)。

2.小阴唇乳头状瘤(肿瘤1-1B号)

3.乳腺纤维腺瘤(肿瘤1-2号)

乳腺组织中可见一扁圆形肿物,约8×8×1.5cm,有包膜,切面灰白,无坏死出血改变。

4.甲状腺瘤(肿瘤1-3号)

肿瘤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切面见完整包膜,并见一些大小不一的囊腔,腔内有棕褐色的胶样物。

5.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肿瘤1-4号)

肿瘤约儿头大,囊性,表面尚光滑,切面见大小不等之囊腔,囊内充满灰白色或棕色半透明之粘液(有的粘液已脱落),囊壁甚薄。

6.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肿瘤l-5号)

肿瘤约儿头大、长圆形、有包膜、囊腔充满浆液,淡黄色、半透明。肿瘤基部因扭转而出血、坏死、呈暗红色(固定后呈黑色)。

7.结肠腺瘤(肿瘤1-6号)

肿瘤突出于肠粘膜表面,呈息肉状生长,基底部有细长之蒂与肠壁相连,可活动。周围肠壁光滑。有的标本为腺瘤多发。

8.纤维瘤(肿瘤2-1号)

肿瘤呈圆形,鹅蛋大,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无坏死出血改变。

9.脂肪瘤(肿瘤2-2号)

肿瘤大小不一,结节状或分叶状,有菲薄包膜,表面及切面均呈黄色,质地柔软。

10.骨软骨瘤(肿瘤2-3号)

在骨的一端见一核桃大结节状肿瘤突出,呈分叶状。切面见肿瘤表面为薄层灰蓝半透明的软骨,其下为黄色的松骨质,质硬。

11.子宫平滑肌瘤(肿瘤2-4号)

子宫多已变形,甚至不易辨认。宫壁可见大小不一的结节。切面见瘤结节无包膜,但境界清楚,并见灰白色或灰红色纵横交错的编织状肌纤维束。有的标本瘤结节向表面突出,有的则向宫腔突出。

12.神经纤维瘤(肿瘤2-5号)

标本为一对剖开的神经纤维瘤,包膜完整,切面可见许多粗细不等、均匀灰白半透明玻璃样变的纤维条索,触之甚硬。

13.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肿瘤3-1A号)

一标本于下肢内踝外上方有一菜花状肿物,灰黄色,可见出血、坏死。肿瘤不但向表面生长,也向下浸润,故肿瘤边缘皮肤增厚变硬。

另一标本在小腿下端有一巨大溃疡,癌组织呈山岩状突起、凹凸不平。

14.阴茎鳞状上皮细胞癌(肿瘤3-1B号)

标本之一见阴茎头部已变成一球形肿物,表面粗糙如菜花状,有少许出血、坏死。

另一标本为阴茎之纵切面,冠状沟部有明显的溃疡形成,溃疡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有粗糙的坏死组织。

15.乳腺癌(肿瘤3-2号)

乳腺组织中有巨大肿块,无包膜,癌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质地硬而粗糙,可见坏死改变。有一标本见一癌结节向表面突起。另一标本见皮肤破溃,有空洞形成。

16.胃癌(肿瘤3-3号)

胃粘膜面小弯处见一巨大的溃疡,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并呈堤状隆起,底部有坏死组织(其它类型胃癌待各论再看,本次观察恶性肿瘤特征)。

17.结肠癌(肿瘤3-4号)

标本一为结肠之一段,己剖开,部份肠壁明显增厚成肿块,粘膜面有巨大溃疡,溃疡底见灰黑色的出血,坏死改变,肠壁切面见半透明区。

另一标本见肿瘤如小拳头大,向肠腔外突出,部分粘膜呈黄色粗糙的颗粒状,肿瘤切面见灰白色半透明的粘液样物。

18.子宫颈癌(肿瘤3-5号)

子宫颈高度肿大、外翻,表面异常粗糙似菜花状,部分癌组织有坏死脱落,子宫体也被癌组织浸润,子宫内膜异常增厚而粗糙,子宫壁略有增厚。

19.绒毛膜上皮癌(肿瘤3-6号)

子宫呈不同程度的肿大,宫壁增厚,可见子宫壁上有暗黑色及暗黄的组织向宫腔突起,有的标本可见肿瘤充满子宫腔。标本多见有明显出血、坏死。肿瘤内无水泡状物。

20.卵巢囊腺癌(肿瘤3-7号)

卵巢成分难辨,呈巨大囊实性改变,内表面可见许多乳头状突起,质脆,切面灰白灰黄,局部囊壁出血坏死。

21.肠系膜平滑肌肉瘤(肿瘤4-1号)

肠管一段,局部粘连呈袢状,粘连处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直径约6cm。

22.骨肉瘤(肿瘤4-2A号)

股骨一端肿大如人头,呈棒垂状,肿瘤部分原骨质完全破坏消失。肿瘤外被覆皮肤,一处有溃疡形成,切面灰红。部分均匀,湿润而软,广泛散在有疏松的坏死区域。

23.骨肉瘤(肿瘤4-2B号)

股骨下端有一棱形肿瘤,约儿头大,切面淡红色,均匀幼嫩似鱼肉。股骨被肿瘤包绕,并隐约可见一些灰白色的以股骨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条纹(骨小梁),骨髓腔及骨质均被瘤组织浸润,并见病理性骨折。

24.纤维肉瘤(肿瘤4-3号)

肿瘤约儿头大,有部分包膜,切面灰红或灰自色,部分区域均匀幼嫩,湿润而软,似鱼肉,有明显的坏死出血改变。

25.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肿瘤4-4号)

表皮变薄,真皮至皮下实性结节状肿物,质脆,切面灰白鱼肉状。

26.畸胎瘤(肿瘤5-1号)

肿瘤为囊性,表面光滑有包膜,切面见囊内有黄色的皮脂样物和毛发等,有的见软骨或牙齿等。

27.葡萄胎(肿瘤5-2号)

子宫明显增大、宫壁增厚,宫腔内有多量透亮的、水泡状物(有的标本,水泡状物已从宫腔中刮出放入瓶中),绿豆人到葡萄大,有的有纤维组织相连呈串状。子宫肌层无坏死、出血改变。

28.侵袭性葡萄胎(肿瘤5-3号)

子宫增大,宫腔内有暗黑色或灰黄色的组织,其中可见少数水泡状物,宫壁有坏死改变。

29.淋巴结转移瘤(肿瘤6-1号)

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灰白色部分(切片证实淋巴结内有癌组织)。

30.肝转移瘤(肿瘤6-2号)

肝脏肿大。表面见一些散在的结节,略隆起,一些结节中央略凹陷,形成“癌脐”。切面也见一些指头大,米粒大的结节,灰自色,境界清楚呈分叶状。有的区域尚见黄绿色的瘀胆现象。

31.肺转移瘤(肿瘤6-3号)

肺脏表面和切面均见多个暗红色或灰黄色的结节,大者如指头,小者如绿豆,境界清楚,弥漫散在。

气管旁尚见一蛋大的肿物,这是胸腺之转移瘤,(本转移癌为绒癌转移)。

双侧卵巢增大数倍(至数十倍),表明脑回状,局部似有粘液样分泌物;质脆至硬,切面灰白,局部半透明胶冻样。

1.恶性肿瘤的异型性:7号

1.1恶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或层次,如腺上皮发生的腺癌,其腺体的大小和形状十分不规则,排列较乱,与正常腺上皮明显不同。

(1)低倍镜: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

(2)高倍镜:①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出现瘤巨细胞:②核大小悬殊,形态各异,出现巨核、双核、奇异核。核染色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匀,核膜增厚,核仁肥大。③胞浆呈嗜碱性;④核分裂像增多,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2.皮肤乳头状瘤:8号

(1)低倍镜:肿瘤呈乳头状,实质为增生的鳞状上皮,间质为血管及纤维组织,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2)高倍镜:瘤细胞分化成熟,排列似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层次增多,可见角化,基底膜完整。

(3) 诊断要点:①被覆鳞状上皮增生,形成乳头或手指样突起,乳头中心为为间质;②细胞形态、排列层次与方向性与正常组织相似。

(1)低倍镜:癌细胞呈巢状排列,即癌巢。癌巢呈片状或条索状,与间质分界清楚。高分化鳞癌癌巢中可见层状红染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角化珠,低分化鳞癌则不见角化物质。

(2)高倍镜:高分化鳞癌细胞分化较好,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大深染,可见分裂像和细胞间桥,癌巢中心为红染层状角化物,即“癌珠”,有的“癌珠”内可见角化不全的蓝色细胞核碎屑。低分化鳞癌细胞分化差,癌巢内癌细胞极性、层次不分明,癌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排列紊乱、大小不等,核大、染色质分布不均,病理性核分裂像常见,癌巢中无角化珠与细胞间桥,间质有炎细胞浸润。

(3)诊断要点:①细胞有异型性,排列成巢;②癌巢内可见鳞状上皮角化过程,高分化者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珠。

4.平滑肌肉瘤:10号

(1)低倍镜:分化好者,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栅栏状,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分化差者,瘤细胞弥漫性分布,有明显多形性。肿瘤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2)高倍镜:分化好者,瘤细胞似正常平滑肌细胞,但体积大,核大呈杆状,染色深,核分裂像多见;分化差者,瘤细胞形态各异,瘤巨细胞可见,核圆形、杆状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核分裂像及病理性核分裂像常见,间质血管丰富。

(3)诊断要点:①肿瘤由梭形平滑肌细胞组成;②以分化程度高低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1.如何从形态上区别肿瘤的良恶性?

2.体表的肿瘤如何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确定其良恶性?

3.肿瘤转移的方式有哪些?

4.癌与肉瘤在形态上有何区别?

5. 良性和恶性肿瘤对机体危害各有什么不同?

6. 什么叫肿瘤转移?常见肿瘤转移的方式有哪些?

7. 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形态上有何异同?

8. 肿瘤可分哪几类?如何命名?请举例说明之。

9. 肿瘤的病理诊断有哪些常规方法? 

病史摘要:患者,男,45岁。上腹部疼痛15年之久,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但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倒,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

患者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 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5×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粘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苏丹Ⅲ染色呈桔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钟大,肾小管腔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满布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

1.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2.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

病史摘要:患者,男,43岁。一月前,出现咳嗽、咳带血丝痰,半月前患者感乏力并发热、咯血,四天前患者开始出现声音嘶哑,头痛,头晕,时有神志不清。入院检查:T: 38℃, P: 105次/分,R: 17次/分,Bp:16/10.6kPa,神志不清,瞳孔正常,颈部淋巴结可触及。胸透发现左肺上叶肺不张血常规:RBC:3.8×1012/L, Hb75g/L, WBC:15.8×109/L。入院后一周,患者突然感觉左下胸锐痛;左胸浊音,呼吸音降低,胸腔穿刺放出400ml血性液体,胸水涂片,查见癌细胞。X线显示左胸腔积液,左肺膨胀不全,患者全身情况差,治疗无效而死亡。

尸检所见: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胸腔内约有350ml黄色混浊液体。双侧肺门淋巴结均有灰白色瘤组织转移。支气管内有白色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左支气管和分支均被瘤组织浸润并且被阻塞。左肺高度萎缩,肺表面及小支气管周围均有瘤组织浸润,左肺上部近边缘处有一脓肿,直径3cm;右肺也有小的转移性瘤结节。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被瘤组织浸润而粘连成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也发生转移。镜检:见圆形或椭圆形分化极差的瘤细胞密布于支气管壁内及周围组织并散布于肺泡、血管和淋巴管内。肝:重1240克,表面有略突起的转移性瘤结节,直径最大约0.5cm,镜下见肝窦内有多个小的瘤细胞群。脾、胰、肾中均见成群的瘤细胞。

讨论题:1.作出完整的病理诊断。2.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声音嘶哑?肺部出现肺不张和肺脓肿如何解释?

实验三  各论实验(综合性实验,4学时)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实验

1.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发生发展及其后果。

2.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以及对主要脏器的影响。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

4.熟悉心瓣膜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1)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2)慢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8)高血压病之脑出血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疣状心内膜炎)(心血管1-1A号)

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可见一排疣状赘生物,直径1mm,灰白色,排列整齐与瓣膜附着牢固不易脱落,一腱索也见赘生物附着。瓣膜尚无明显的增厚、缩短、粘连的改变。

2.慢性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心血管1-2B号)

标本为成人心脏,体积显著增大,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均明显扩张,二尖瓣明显增厚、变硬、缩短、粘连,腱索也变粗、融合,左心房内膜增厚,呈粗糙的斑块状。

3.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心血管1-2C号)

成人心脏,体积无明显增大。二尖瓣部分增厚,呈灰白色,瓣膜间有轻度粘连,腱索也有轻度的增粗及缩短。

4.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心血管1-2D号)

心脏标本,暴露左心房室。在房室口处可见二尖瓣呈明显增厚,瓣膜缩短,两瓣膜根部相粘连而融合,乳头肌上腱索明显变短变粗。左心房内壁附有灰白色带黑色之血栓。整个心脏体积增大。

5.亚急性细菌性内膜炎(主动脉瓣狭窄,闭锁不全)(局循2-3B号)

心脏标本,整个心脏体积增大,左心房室扩大,心室壁肥大,主动脉瓣增厚,瓣膜互相粘连,在瓣膜表面附有似鸡冠状灰黑带黄色血栓,左心室壁内膜光滑,二尖瓣及腱索未见增粗等改变。

6.纤维素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外膜炎)(炎症1-1号)

心脏表面失去光泽,变得混浊粗糙,有数量不等的灰白、灰黄色毛绒状物附着。心脏大小、形状无改变。

7.主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2-1号)

主动脉内膜可见一些淡黄色的斑块或条纹,略为突起,有的斑块相互融合。有的标本可见溃疡形成,有的斑块有钙盐沉着(呈土黄色粗糙而硬之病灶),病变严重的标本内膜异常粗糙不平,形似老树皮样。有的标本,病变以血管分支开口处为明显。

8.主动脉瘤形成(心血管2-2A号)

一标本见主动脉弓处呈明显的扩张,向外膨出,外观形似肿瘤,内膜面可见黄色的粥样硬化病灶。另一标本为胸主动脉段,瘤处向外膨出如鸭蛋大,己破裂出血呈灰黑色。

9.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心血管2-2B号)

标本为腹主动脉之一段,可见到两个管腔,一大一小,大者为动脉瘤部分,内膜面有附壁血栓,小者(有玻璃棒插入)为原来的腹主动脉管腔。

10.高血压病性心脏(心血管3-1A号)

心脏体积增大,左心室壁明显增厚(1.6cm,正常左心室壁厚1.1~1.2cm),乳头肌变粗,心肌质地坚实。

11.高血压病之心脏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3-1B号)

此标本心脏体积增大更为明显,重490克,左心室壁厚1.8cm。主动脉有粥样硬化改变,左心室壁可见梗死灶(正常心脏约240-270g)。

12.高血压病之脑出血(心血管3-2号)

大脑两半球冠状切面上,相当于基底神经节内囊所在部位有黑色出血灶。血液可冲破脑组织而进入同侧侧脑室,有的可通过室间孔流入对侧的侧脑室。出血灶内往往杂有灰白色坏死的脑组织,其周围有时尚可见较小的散在出血灶。

13.高血压病之肾脏(原发性固缩肾)(心血管3-3号)

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现细颗粒状;切面见皮质变薄,血管口开,质地变硬。

思考:肾脏萎缩硬化对血压有何影响?肾功能会有何改变?

1.动脉粥样硬化:11号

(1)低倍镜:主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增厚内膜的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发生玻璃样变性(呈均质伊红色),内膜深层可见大片空泡状和针状裂隙(此为类指质和胆固醇结晶所在,制片时被溶解故留下空隙)。

(2)高倍镜:病灶中可见圆形、胞浆内含空泡的泡沫细胞,也可见少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的可见胆固醇结晶、钙盐沉积,中膜肌层不同程度萎缩。

(3)诊断要点:①内膜表面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②内膜深层可见大片空泡状和针状裂隙,或可见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④中膜不同程度萎缩。

1.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哪些动脉?病变分几期?特点如何?继发性病变有哪些? 

2.良性高血压病主要累及哪些动脉?叙述高血压病主要脏器的病变特点及临床后果。

3.叙述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形态及并发症。

病史摘要:患者,男,50岁。7个月前,抬重物时突然感觉心前区疼痛,同时感左上臂、左肩疼痛,伴气急、肢体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经治疗体息后缓解。以后,每当劳累后,心前区疼痛等上述症状时有发生。数周前上五层楼后,心前区剧痛,冷汗淋漓,以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听诊两肺湿性罗音。今早晨解大便时,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经抢救无效,次日死亡。

尸检所见: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前壁有多个不规则白色瘢痕灶,其心内膜面有一拇指大附壁血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其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大脑左半球内小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瘤形成。左侧内囊,见约2X1cm大小坏死灶,并见多量出血。双肺体积增大,切面可见泡沫状液体自切面溢出。

1.对本病例应作何诊断?

2.请按病变发展过程、结合尸检所见,解释上述各种临床表现。

3.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史摘要:患者,女,35岁。心悸、气急、不能平卧二年,症状加重一周。患者幼时扁桃体经常发炎,发热。12岁时出现两膝关节红肿疼痛,以后肩、髋、踝关节也相继肿痛,呈游走性,反复发作,伴发热。当时医院检查抗“O”增高,血沉加快。二周后又出现心悸,活动后加重,经治疗有所好转。二十年来这些症状时好时发,且日渐加重,紫绀明显。近半年来出现夜间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一周前心悸、气促加剧,伴少尿、腹胀,双下肢浮肿入院。

体检:半卧位,两颊暗红,紫绀,P 115次/分,R 30次/分,Bp105/60mmHg,体温正常,两下肢浮肿,右下肢为甚,且左下肢呈暗红色。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外2cm处,心前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和Ⅱ级舒张期杂音,两肺下叶闻及湿性罗音,以左下叶为甚。肝右肋下4cm,质地中等,有压痛。

患者住院后虽经积极治疗,但症状未见改善,昨日起床去厕所,突然气急、紫绀加重,并发生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所见:①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左右心均扩大;②左肺见多处楔形实变区呈灰红色;③右肾有一楔形灰白色凹陷病灶;④肝、脾、肺淤血;⑤右下肢股静脉血栓形成;⑥肺动脉主干的左分支内有3cm长,直径0.6cm的血栓;⑦左心房后壁心内膜粗糙。

1.死者患的是什么病?死亡原因是什么?

2.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上述各器官、组织所出现的病变联系起来,并以病理变化解释患者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2岁,因突然昏迷2小时而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有高血压,血压24~34/13~l6kPa。近年来常感心悸,尤以体力活动时为著。近半个月来常觉后枕部头痛,头晕,四肢发麻。今晨上厕所时突然跌倒,不省人事,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并有小便失禁。

体检:T380C,P60次/分,R 16次/分,Bp 28/16kPa。神志昏迷,呼吸深沉,鼾声大,面色潮红,左侧鼻唇沟较浅。颈项稍强直。心尖搏动明显,呈抬举样,心浊音界向左略扩大,心律齐,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左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键反射消失。化验:WBC18.5×109/L, N0.80, L0.20。尿:蛋白(++),红细胞(+),管型(+),脑脊液呈血性。

入院后给予吸氧、降压药、脱水剂及止血药等治疗,疗效不明显,患者昏迷不断加深,继之呼吸不规则,终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尸检摘要:脑右侧内囊处可见3×2×2cm之血肿,局部脑组织坏死、出血,脑室内见大量凝血块,脑桥、中脑部分区域亦见出血灶。心脏增大约为死者右拳1.5倍,左心室壁显著增厚,乳头肌增粗。镜检:心肌纤维明显变粗,核亦肥大。两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镜检:入球小动脉及肾小球玻璃样变性,’肾小管萎缩、消失,残留肾小球及肾小管代偿性肥大。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

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死亡原因是什么?

2.请对心脏病变作出诊断,并指出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3.肾脏病变与高血压的关系如何?

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特点与临床病理联系。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1)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1)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泌尿1-1号)

标本为小儿肾脏。切片有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但大体改变不典型,只见体积稍饱满,皮质稍增厚,髓质有充血、其余无特殊。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泌尿1-2号)

标本为成人肾脏,体积明显萎缩变小,苍白色,质地变硬,重量减轻(约36g,正常150g)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颗粒为代偿性肥大的肾单位,凹陷部分为萎缩及玻璃样变、硬化、纤维化的肾单位,大小较一致,分布均匀。切面见皮、髓质分界不清,皮质萎缩而明显变薄,一标本可见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生(黄色部分)。有的标本尚可见小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哆开。

3.急性肾盂肾炎(泌尿2-1号)

肾脏体积较大,表面有弥漫性颗粒状的黄色小脓肿(化脓性病灶)。切面也见许多黄色的小点,髓质放射状条纹不清楚,肾盂粘膜明显充血,并有出血点。

4.慢性肾盂肾炎(泌尿2-2号)

肾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平滑,有不规则的凹陷性疤痕,质地较硬。切面皮质、髓质分界不清,一标本尚见一些小脓腔。肾盂粘膜粗糙增厚(请注意它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在大体标本上如何区别)。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2号

(1)低倍镜:病变弥漫,肾小球数目减少,部分肾小球玻璃样变、硬化、纤维化,肾小球相对集中;部分肾小球、肾小管代偿性肥大、扩张。肾间质广泛结缔组织增生。

(2)高倍镜:①受累肾小球萎缩,玻璃样变、硬化、纤维化,形成一个个红染的、稍有折光的圆形小体,相应肾小管萎缩、纤维化或消失;②周围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其腔内可见各种管型;③肾间质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内细小动脉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管腔狭窄。

(3)诊断要点:①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硬化、纤维化,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②存留肾单位代偿性肥大;③“肾小球集中”现象。

绘图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切片。

1.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缩小及表面颗粒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疾病引起的肾硬变相似?

2.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有何特征?试以其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

4.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有何临床表现,如何运用病理知识解释这些临床表现。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岁,全身浮肿4天,呼吸困难一天急症入院。患儿于本月13日早晨起床时两眼睑开始出现轻度浮肿,后逐渐加重,并遍及颜面、四肢以及全身,尿量减少,但一般情况尚好。至15日夜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伴有轻度发热,自诉两侧上胸痛。入院当天下午,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无尿。患儿于两月前下肢发生多个脓疱疮,至今仍有少数未愈,余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T38℃, P 124次/分,R 42次/分,Bp 20/8kPa。营养、发育中等,烦躁,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呈急性病容,口周发绀,鼻翼扇动,全身有凹陷性水肿,两下肢有少数脓疱疮。两侧颈静脉轻度怒张,心界稍扩大,心音弱,无杂音,心率124次/分,律齐,两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部膨胀,有轻度移动性浊音,肝于右肋下5cm,边缘钝,质中等硬度,有压痛。

尸检所见:两侧肾脏呈对称性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泽红,表面有小点状出血,切面皮质增厚,纹理模糊,但与髓质界限清楚。心脏扩大,肺呈淤血、水肿改变。

1.本病的病理诊断为何?推测组织学上有何改变?

2.从病理变化如何解释临床症状?

3.该病例死因是什么?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8岁,恶寒、发热6天,腰酸、腰痛、尿频、尿急、尿痛3天。3天前觉腰部酸痛难受,排尿次数增多,每天多达20次左右,尿急。

半年前曾有“膀胱炎”病史,出院后,每日解小便次数比往日增多,无尿痛。

讨论题:1.患者所患何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2.试分析膀胱炎与本次发病的关系如何?

1.掌握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疾病的并发症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消化系统肿瘤的病变特点、病变类型及扩散方式。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慢性胃溃疡病(消化1-1号)

胃大切标本,胃壁中央可见一类园形缺损,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洁净、深达肌层(因已取材制片,故底部缺失,与浆膜穿通),溃疡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处集中,粘膜轻度水肿,胃壁分层清楚,活动度较正常。

2.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炎症2-1号)

阑尾明显肿大变粗,浆膜面混浊,有的可见灰自色或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被覆,小血管扩张充血,有的出血呈灰黑色。阑尾横断面分层结构不清楚,有的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

3.急性重型肝炎(炎症2-3号)

肝脏体积缩小,包膜松弛而皱缩,质地变软,切面见黄色斑点。另一标本有红、黄相间的形态(红为充血、出血区域,黄为坏死区域)。

4.门脉性肝硬化(消化3-1号)

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切面高低不平,布满绿豆大到碗豆大的结节,切面亦见弥漫的结节,直径约0.2~0.5cm,个别达1cm,颜色灰黄或带绿,境界清楚,结节间有灰白色的纤维组织分隔。

5.胆汁性肝硬化合并多发性肝脓肿(消化3-2号)

此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肝体积无明显缩小,表面不平滑,部分地方有弥漫散在性细小结节,因为瘀胆而呈明显的深绿色,切面亦见一些地方有许多细小的弥漫深绿色结节,结节间也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但不明显。胆管中有深褐色的胆色素石阻塞。切面上还可见散在的黄色化脓病灶。

6.心源性肝硬化(瘀血性肝硬化)(消化3-3号)

此标本为肝冠状切面,表面有许多细小的颗粒(即细小结节),切面亦有弥漫性细小结节,结节周围结缔组织不多,所以结节的界线很不清楚;还可见到暗红色条索状或点状瘀血灶。

7.肝硬化所致的食道下段静脉曲张(消化3-6号)

食道下段可见一些暗黑色的条索,此即瘀血扩张之静脉(标本固定后,这些扩张的静脉己没有新鲜标本那样显著)。

8.食道癌(消化4-1号)

标本为食道之一小段,粘膜面有一鸽蛋大肿物突出,表面粗糙,有坏死。周围粘膜也显粗糙。

9.溃疡型胃癌(消化5-1号)

标本是由胃大弯剪开,在小弯近幽门部有一巨大溃疡,直径超过2.5cm,边缘不整齐,呈堤状隆起,周围的粘膜皱壁多数已消失,有的溃疡不平或有坏死组织附着(如何与慢性胃溃疡相区别)。

10.息肉型胃癌(消化5-2号)

胃小弯近幽门部有一明显肿块突起,灰白色,表面有坏死,肿物底部之胃壁增厚,正常的分层结构消失,其余胃粘膜也异常粗糙,粘膜皱壁消失。肿物也略向浆膜外突出。

另一标本可见肿物呈菜花状突起,表面也见坏死、出血,肿物周围之胃粘膜皱壁消失。

11.浸润型胃癌(消化5-3号)

胃粘膜面无明显之肿块突起,也无明显的溃疡病灶形成,但近幽门部胃壁明显增厚,幽门部狭窄,胃体则高度扩张,壁变薄。

另一标本则见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粘膜皱壁消失而变得异常粗糙,有坏死、糜烂。

又一标本近幽门部胃粘膜皱壁消失,局部粗糙变硬,无肿块、无溃疡可见。

12.隆起型直肠癌(消化6-1号)

直肠之粘膜面见鸭蛋大、不规则的、椰菜花状肿物突起,灰白色,其余肠粘膜无明显改变。

13.溃疡型结肠癌(消化6-2号)

结肠粘膜有一明显溃疡,形状不规则,边缘略高起或增厚,底部有坏死物。

14.巨块型肝癌(消化7-1号)

肝脏冠状切开。表面于肝右叶见一巨大癌块,其旁尚见三个鸡蛋大瘤块。左叶高度萎缩,其表面有大小较一致的弥漫小结节(属何种改变),切面上见瘤块灰自或灰黄色,有纤维组织所分隔,瘤块中部因坏死溶解而变得异常疏松。

另一标本见拳头大瘤块,向肝外突出,有坏死出血改变,其余肝表面也见弥漫的小结节。

15.多结节型肝癌(消化7-2号)

肝脏己作冠状切开。肝体积增大,切面可见在肝硬化的背景上有一些大小不等之癌结节散在分布。有的癌结节有宽阔的纤维组织包绕,有的癌结节有显著的瘀胆、坏死和出血。

另一标本之切面上也可见肝硬化的背景上有一个鸡蛋大和一个小指头的癌结节,灰黄色,也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包绕,中间也见坏死。其它癌结节与肝硬化的结节不易区别。

16.弥漫型肝癌(消化7-3号)

肝切面下弥漫分布着许多芝麻大至黄豆大的癌结节,灰黄灰白色,结节周围无明显的纤维组织包绕,但有的标本癌结节与肝硬化结节极相似。

1.慢性胃溃疡病:13号

(1)低倍镜:两侧为正常的胃组织,中间为溃疡部,凹陷缺损病灶深达肌层。

(2)高倍镜:溃疡底部从上到下可见四层结构:①渗出层: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②坏死层: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质;但有的标本渗出层和坏死层不易区分;③肉芽组织层: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较多,少许炎细胞浸润;④疤痕组织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内有的可见小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或有血栓形成。

(3)诊断要点:①胃粘膜局部组织呈凹陷缺损;②其底部从上至下可见溃疡病的四层结构。

2.门脉性肝硬化:14号

(1)低倍镜:①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假小叶)组成;②假小叶周边围绕以较多的纤维组织,其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

(2)高倍镜:假小叶具有以下特点: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呈再生现象;②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的中央静脉;③部分假小叶内见有汇管区。

(3)诊断要点:正常肝小叶结构被完全破坏,由假小叶取代。

3.胃印戒细胞癌:15号

(1)低倍镜:胃粘膜可见颜色深染的腺癌组织,部分癌组织侵入肌层及浆膜层。

(2)高倍镜:①腺癌组织由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腔组成;②癌细胞层次增多,结构紊乱,腺体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多见,可见印戒细胞。

(3)诊断要点:①印戒细胞;②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绘图门脉性肝硬化切片。

1.慢性胃溃疡具有哪些病变特点?与恶性溃疡如何鉴别?

2.急性重型肝炎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大体及镜下改变有何不同?

3.在形态学上如何区分门脉性肝硬变与坏死后性肝硬变?

4.门脉性肝硬变的临床病理联系如何?

患者,男,50岁。浮肿、腹胀4个月,近一周加重。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患肝炎,屡经治疗,反复多次发病。近2年全身疲乏,不能参加劳动,并有下肢浮肿。近4月腹部逐渐膨胀,1周前因过度劳累,腹胀加重。患者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每日3~4次,小便量少而黄。

既往史:患者常年嗜酒,除5年前患肝炎外无其它疾病。

体格检查:面色萎黄,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颈部两处有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围92cm,有中等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肝脏于肋缘下未触及,脾大在左肋缘下1.5cm,下肢有轻度浮肿。

 X线食管静脉造影提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临床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

1.你是否同意本病的诊断?为什么?

2.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腹壁静脉和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请用病理学知识解释。

3.本例患者的黄疽、腹水、浮肿、脾大怎么产生的?

4.本例肝脏可能出现哪些大体和镜下改变?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它们之区别,并以病变为基础解释它们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肺癌、鼻咽癌的病变特点。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小叶性肺炎(呼吸1-1号)

标本多为小儿肺脏,切面见多数散在性的灰白灰黄色病灶,大小不一,米粒大至指头大小,边缘不规则,质地实,有的中央见一小的支气管腔,有的病灶相互融合成大片病灶(融合性小叶性肺炎),病灶间可见正常的肺组织。有的标本,表面有灰白色之渗出物覆盖

2.大叶性肺炎(呼吸2-1号)

病变肺叶组织增大而饱满,肺膜紧张,并有白色或暗黄色渗出物被覆。切面见整个肺叶均匀一致灰黄色,不含气,略显颗粒状。(请自己判断病变是上叶还是下叶)。

3.中央型肺癌(呼吸3-1号)

左肺切面上,近肺门处见大片灰白色的肿瘤组织,儿乎占据左肺大部分,仅在外周看到部分肺组织,支气管多见不到,较大者被压成裂隙状(可产生什么后果),标本尚见有癌转移而增大的淋巴结,肺膜也有改变(何种改变)。

4.周围型肺癌(呼吸3-2号)

标本为部分肺组织,近肺膜下有一灰黄色病灶,约3×2.6cm,部分境界不清,并见坏死、出血改变。

1.大叶性肺炎:16号

(1)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物。

(2)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纤维素、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胞,部分区域可见浆液。

(3)诊断要点: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和红细胞渗出。

1.2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1)低倍镜:肺组织固有结构存在,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

(2)高倍镜:肺泡腔扩张,内充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巨噬细胞。

(3)诊断要点:肺泡腔内见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

1.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基础是什么?

2.试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之间的发生发展关系。

3.大叶性肺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什么病人在临床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减轻时,咳痰量反而增加?

4.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8岁,因心悸,气短,腹胀,双下肢浮肿五天来院就诊。十年来病人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近五年以来,自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有时双下肢浮肿,但经过休息可以缓解。5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病人有吸烟史48年。体格检查:病人端坐呼吸,神智清楚,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心音遥远,肝脏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4cm,剑突下8cm,脾脏在肋下缘可以触及,腹部叩诊可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化验室检查:WBC12.0×109/L, PaO2 9.8kPa(74mmHg), PaCO8.0kPa(60mmHg)。

1.根据学过的病理学知识,为该病人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试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解释相关的临床症状。

病史摘要:患者,男,4岁。发热,咳嗽,咳痰10天,近2天加重,并出现哮喘。体检:T39℃,R25次/分,P160次/分。患儿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精神萎糜,鼻翼扇动,双瞳孔等大等圆,颈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钝,心律齐。实验室检查:WBC 21×109/L, N0.78, L0.17。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入院后曾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静脉输入红霉素等,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所见:肺:左右肺下叶背部散在实变区,切面可见散在粟粒至蚕豆大小不整形灰黄色病灶。镜下,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其周围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1.临床诊断是否正确?根据是什么?

五、 传染病实验

  • 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 熟悉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变特征。
  • 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的病变特点。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大体标本、切片、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6)粟粒性结核(肺、肝)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电教片演示本章有关内容

1.原发性肺结核合并干酪性肺炎及原发空洞形成(传染1-1号)

肺表面及切面有粟粒大小到黄豆大小的边界不清楚的灰黄色病灶弥漫散在。切面见肺下叶上部近胸膜处有一个葡萄般大小的卵圆形原发空洞,肺门部有数个绿豆大小的淋巴结,有干酪样坏死(问:原发性肺结核如果向坏的方向发展,可能引起哪些类型的结核)。

2.局灶型肺结核(传染1-2号)

左上肺有一个不规则形病灶,约2.5×2cm大小,灰白灰红色,边界清楚,有许多纤维组织包绕。

3.浸润型肺结核(传染1-3号)

肺尖部有一些淡灰白色边缘不清楚的病灶,也见几个黄色的边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病灶,其余肺组织无改变。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传染1-4号)

肺组织中有一个或两个厚壁空洞,大小不一,一般约拇指头大,洞壁有灰白色的纤维组织包绕,腔面有泥黄色的坏死组织附着。有的标本尚可见一些灰黄色的小病灶及灰白色的纤维化病灶,有的标本胸膜也有改变。

5.干酪性肺炎(传染1-5号)

标本为部分小儿肺脏。表面见弥漫散布着许多芝麻大至黄豆大,灰黄色的病灶,边缘不清楚,有的弥漫成片。切面见整个肺叶实变,颜色淡黄,有的区域疏松,呈干酪样坏死改变。肺上部有一个急性空洞病灶。

6.粟粒性肺结核(传染1-6号)

肺表面及切面均散布着一些粟粒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圆形的略向表面突起的结节,其边界清楚。

7.粟粒性肝结核(传染1-7号)

肝表面及切面均见许多粟粒至绿豆大的泥黄色的病灶,弥漫散在,边缘清楚。

8.肾结核(损伤5-2号)

肾脏切面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灰黄色坏死灶,其中有灰黄色而粗糙的干酪样坏死物质(或豆腐渣样物质),部分干酪样坏死物己脱落形成空洞,空洞壁粗糙,不整齐,空洞内有千酪样坏死物。

9.肠结核(传染1-8号)

标本为一小段结肠,己切开,局部肠壁高度增厚并向外突出形成瘤样肿块,管腔儿乎闭塞,浆膜与其它肠管粘连。切面上尚见一些暗黄色的,疏松的坏死区域。

10.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传染1-9号)

肠系膜多个大小不一的肿大淋巴结,直径2~4cm不等,色灰白、质稍韧、互相粘连,切面呈豆腐渣样(干酪样);肠管广泛粘连,亦呈灰白色,无光泽。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染2-1号)

脑膜血管充血,并失去原来光泽,脑表面或脑膜血管周围可见混浊的灰白色或灰黄色脓性渗出物积聚。

12.阿米巴痢疾的肠(炎症3-1号)

结肠粘膜面可见多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溃疡,有的边缘不整齐,有些溃疡呈潜掘状,溃疡的分布为灶状,溃疡之间的粘膜基本正常。

13.阿米巴性肝脓肿(传染3-1号)

肝切面见一个不规则的大囊腔,囊内棕褐色脓稠的液体己流失,囊壁附着许多灰黄色的破絮状坏死物。脓肿与膈肌有粘连,并向膈肌穿破而见一个指头大的洞口。

14.肠细菌性痢疾(炎症1-4号)

大肠粘膜面的粘膜皱壁完全消失,而覆盖一层灰黄色的膜(假膜)。假膜的厚薄各处不一,有的地方假膜脱落形成表浅的溃疡,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假膜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程度,一般出血不多,则为灰白色,如同时污染了胆色素,则为灰绿色,出血严重时,则黑红色。

1.低倍镜:①淋巴结组织中有多数散在结节性病灶,即结核结节。②部分区域见片状或灶状红染颗烂状无结构物质,此为干酪样坏死物。

2.高倍镜: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物,周围为环形或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外层为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细胞围绕,其干酪样坏死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3.诊断要点:①结核结节形成;②干酪样坏死。

1.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与转归。

2.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的分类及其主要病变特点。

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涂片检查送检方法和注意事项

病人死后,一般都应该争取作病理解剖,以明确病变性质和死亡原因。但须征得死者家属或所在单位组织同意并签名后方能送检。送检时要先填好“尸体解剖申请单”,然后将申请单及尸体一起送检。一般在病人死后3-6小时内送检,特殊情况下也不宜超过24小时,否则会因死后组织发生溶解腐败而影响病理剖验检查(特别是病理组织显微镜观察),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

①从病人身上切取下的病理组织(取材方法由临床有关学科讲授),应立即投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固定液要多于标本体积的5—6倍,以免固定不佳而造成组成自溶或干燥,如果没有福尔马林固定液,可用75-85%酒精固定。然后将瓶口密封并填写“病理组织检验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把活检组织标本和申请单一起送检。远途者可将标本瓶封固,装入木盒内,并用纸屑或其它软质填实瓶周(以防震坏标本瓶),邮寄送检。

②要冰冻快速诊断病例(30分钟内发诊断报告),取组织后立即送病理科检查(不要固定,不能触水)。

③要求作脂肪染色,必须用85-90%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理标本保存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