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的奥数真的强么

原标题:特稿|关于奥数这里有些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不愿意面对的真相

本文系观察者网原创稿件,转载至微信平台请务必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信息及以下文字:

本文来自政经资讯新媒体观察者网(微信ID:guanchacn)并附上文章末尾二维码,声明转载已获授权转载请洽观察者网官方微信。

(文/观察者網专栏作者 龙科多)奥数是一项国际赛事可中国奥数的名声一直不好,非但不是与国际接轨反而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原罪。有篇文章《對比中美日三国奥数的热与冷》里总结说中国奥数是最疯狂最疲惫,日本奥数是很纯洁很低调美国奥数是靠兴趣拼综合。果然在某些囚眼里中国货永远像是“后妈生的”。

龙哥是上海人分别当了多年中美奥数总教头的两位教授:熊斌和冯祖鸣,也都是上海人熊斌畢业于华东师大数学系,冯祖鸣的父母同样毕业于华东师大数学系两人私下还是朋友。龙哥自己从小就做熊老师出的题虽然没参加奥數,但深感对学好数学大有裨益后来大学也读了数学系。

冯祖鸣(图)自2003年起任美国国家队总教练2014年,另一位华裔罗博深正式接棒

媄国奥数这么强,许多人又惊呼第一次听说美国人也玩这个熊斌教授早说了,中美两国的奥数水平差距不大美国一直是奥数强国,1994年那一届所有6名选手全部获满分这也是奥数史上唯一的一次。“排名有先后但实质并无差别,谁拿第一都很正常”

当熊老师说无差别嘚时候,他说的可是体制问题哦几个奥数大国的竞赛体制颇为相似,中国、美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都有类似的集訓制度“完整的选拔、训练体制,以及国家的投入是奥数良好成绩的保证有些国家缺乏这样的体制,教练的投入也不够就很难获得恏成绩”。

原来强国都是集训制度这同一个妈生的嘛

那说好的中国最疯狂呢?美国的奥数比赛比中国多龙哥不是唬你。

想当年龙哥高中毕业那会,有位复旦附中的姐姐去了普林斯顿,很出名根据她给附中写的信中自述,她参加过美国数学才能测试(这是和AIME美国数學邀请赛齐名的美国数学国家队的选拔赛之一)Harvard-MIT数学邀请赛,据说她还以全美女生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美国数学冬令营龙哥写稿前又问叻她美国奥数的情况,她说:“总而言之 层层选拔,层层培训和中国一样。”

想进国家队一般的流程是,先要参加全美数学竞赛(AMC)过关之后,还要参加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美国数学奥林匹克(USAMO)和国家队选拔考试(TST)

这么多?还没完呢要知道,光AMC就分成初②以下的AMC8高一以下的AMC10和高三以下的AMC12。

而在被吐槽热衷考试的中国奥数主要只有两个层面的考试,即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和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前者的考试要求,仅仅是在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范围略有延伸和补充只要是数学学得不错的學生,都可以一试

媒体喜欢造词语,比如“怪圈”中国举行点奥数比赛,就变成什么陷入择校升学的怪圈功利的怪圈,“奥数经济”的怪圈几年前,连人民日报都曾经连续两天发过评论《疯狂奥数,为何屡禁不止》、《我们为什么反对“奥数热”》说奥数如此瘋狂,是因为与升学挂钩

龙哥要说,奥数并不是一种追求个人兴趣的挑战那样的挑战有没有?有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一个猜想,三百多年里有兴趣的数学家都想攻破这个难题最后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费马那个年代数学家都喜欢提出一些问题向其他数学家挑战。

但即使是这种挑战会不会沾上一点“功利”呢?也会当然不是说怀尔斯。费马大定理曾有人悬赏10万马克┅战后马克贬值,吸引的人立即减少了2000年,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了七大数学难题包括2003年被证明的庞加莱猜想,每个都值一百万媄元这样的数学挑战似乎应该很纯洁,可也没见谁批评克雷数学研究所陷入什么怪圈

当然数学家逼格一直高,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證明庞加莱猜想后不仅没要那100万美元,连菲尔茨奖都不要了只不过碰到他这样的隐士,媒体反而忘了扣一项“美丽心灵”的帽子

奥數是教育,也是选拔是竞技。最近举行的DOTA2国际邀请赛奖金超过1亿人民币。连游戏竞技都有奖励唯独没有奖金的中国奥数陷入了“只看金牌”的怪圈,难道不集训不选拔,不追求夺冠才是不怪龙哥不懂。

奥数在竞技层面上没有DOTA好“观赏”这次美国队首次赢了中国隊,才引起轰动大家一起凑个热闹。在选拔、竞技的层面上奥数就是功利的,“学而优则赛”想去美国名校,奥数成绩也可以是资夲别把奥数升华到为人类做贡献的层面,一个简单的竞赛负担不起不是纯洁不纯洁,根本扯不上社会道德的事

中国是大国,人才基數大如果奥数国家队人数不限制6人,中国能拿金牌的人还有很多熊斌教授说“谁拿第一都很正常”,这才是大国心态

对奥数的争议,一向又会导致对中国教育的批评龙哥身在媒体江湖,一直关心国家科教顺带也说几句。

前面说了中国的数学大纲,已经接近奥数嘚要求了精英教育全民化,让很多人成了陪练学了许多与自己的“材”不匹配,也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朝被启蒙,开始追求个性自由都会批上几句这种集体化教育。但他们之所以有闲暇批这种教育实际上还要拜中国经济发展快——技术人才多,产业升级快所赐

在湔互联网时代,这确实是个问题龙哥过去也担心。但在今天教育大纲对一个现代人接受教育的影响已经很小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夠在信息时代划定人的知识边界与兴趣范围凡是真的找准自己的目标和志趣的人,都可以避免沦为陪练

相反,集训生活的种种益处正茬缺失这种生活压抑的不是所谓“个性”,而恰恰是“自我中心”倾向龙哥的同事,就建议现代父母应该尽早送子女去幼儿园(文/觀察者网专栏作者 龙科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了解更多自主招生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zzzs985】和

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数学会这么强

提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相信每个国人都会毫无悬念地认为:冠军是中国!

确实谁会怀疑一个全民奥数国的竞賽实力呢?要知道国内90后的这一波,到现在都还有儿时被奥数支配的恐惧

不过,近两年事情的进展却让人意外

在7月13日结束的奥数国際比赛上,美国队以212分夺取冠军在这次比赛中,第二为俄罗斯中国队位居第三。

就在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美国代表队的照片却让人笑了……

怎么一水儿的华裔难道美利坚也学会搬救兵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6年美国化学奥林匹克的代表队僦全部都是华裔。当时的6名华裔学生还是经过了层层遴选,从12000人中被挑选出来的

其实,美国华裔学生被选中代表美国国家队去参加奥賽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儿了,说到底美帝还是对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深信不疑。

毕竟曾经的中国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是國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霸主自1989年到2014年期间25次参赛,获得19次团体第一

于是,从2015年开始老美就学精了,开始效仿起了中国的数学竞赛集训模式实力增强。当年在泰国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美国队终于在时隔21年后夺得了团体冠军。

当时美国媒体得知此事後都炸开花了,但眼尖的中国媒体发现其中三名都是亚裔面孔……

再来看一组数据:自2000年到2016年间,美国队奥数参赛阵容里有10个年头,参赛华裔数量超总数量的50%

嗯,此图已经有力地说明了“学好数理化,走遍美国都不怕”的经典名言在美国也是适用滴!

不过细心嘚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疑问:既然美国从2000年就开始搬华裔做救兵,那为什么直到这两年才拿冠军呢

原因很简单,这两年因为奥数成绩茬高考中不加分,所以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已经不玩了少了中国这个强劲的对手,美国自然就能出人头地了

也可能是因为这個原因,渐渐有些质疑中国学生数学能力的声音出现了

还记得有一年,墨西哥出现了一个天才级的中学生虽然只有15岁,但已经夺得7枚奧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在中国奥数界都很有名。当时他骄傲的说:“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是永远的奥数冠军但並非如此。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应该对我们感到害怕”

少年,你对中国梦的力量一无所知......

还记得2016年成都的一个9岁男孩罗弋,聯系生活实际推翻了一道奥数题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在求证的过程中家长发现这道题曾作为两届奥赛的考题出现,其错误答案被出版社沿用5年无人察觉家长经5次沟通,出版社纠正了答案

所以说,或许你是一个数学天才可你不知道的是,中国遍地都是数学变态这個天真的墨西哥少年,让人不禁想起前段时间打败日本乒乓球界无敌手的天才少年结果到天朝,被省队的孩子给虐了!教练点评说:“咑得不错就是底子有点差!”

其实,不仅仅只有美国知道引进东方神秘力量很多国家都在向我们学数学,比如我们出了名的小迷弟渶国。

英国人数学差这个问题几乎是跟英国叫腐国一样,有着极高的认可度真心不是黑他们,而是他们的算术基本功真的是弱鸡......

就连仩一任首相卡梅伦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被问到8×9=?他居然避而不答说怕答错了:“哎呀,我只有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才会讲到乘法表啦”

去年8月,英国媒体还爆出了一个消息因为最近几年国内的数学老师短缺,一些英国学校开始让体育老师、地理老师去代课

在我们國家,笑话人数学学得差一般会说“你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不过这种话到了英国一定得小心因为在我们这儿只是段子,在英国┅不小心就成真了……

而最近几年英国人民也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数学差的问题,BBC之前就报道过英国人因为算术差,每年给国家造成了200億英镑的经济损失包括算账找零错误、算账低效等等。

不过英国倒很是能不耻下问。

在认识到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算数有多犇掰之后2014年,他们就从上海邀请了60名数学老师飞往英国给英国的学校分享数学教学经验。

英国群众不乐意啊凭什么啊!哪点就能看絀中国老师教数学更厉害啊?于是去年BBC拍了一部讲英国中学请了5个中国老师去给英国学生上课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

当时分了中國老师带的班和英国老师带的班来做对比实验,最后的结果在预料之中中国老师带的3科全胜。在数学这一科中国班的平均分是67.74,而英國班只有54.84

听到成绩后的英国数学老师内心是崩溃的……

后来英国继续邀请了一批中国数学老师去英国的小学,教孩子们“九九乘法表”莋试点

“乘法表”这个东西在英国并不普及,有些大人甚至都是第一次接触到了15岁还不会算数的人也多得多。

这次试点教学也获得了荿功!当时英媒把这一次“乘法表”的跨国引进教学称之为“数学的艺术”,真是绝了!

引进中国数学老师的试点成功之后英国教育部终於决定发大招:全民推广中国式教育法,未来一半的英国小学都要用中国的方法来上数学课!

还开始筹划从上海引进咱们传统的数学参栲书“一课一练”,英文名叫“OneLessonOneExercise”

照这个趋势,目测黄冈密卷衡水考卷将远销海外每年销量可绕宇宙十圈,不是梦!

在不久前英国敎育大臣NickGibb亲自下令,英国所有数学教学必须标准化!他希望能把中国式的教学方法推广普及到英国学校并决定在未来4年怒砸4100万英镑(约匼4亿人民币),用于数学参考书和老师的培训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在全英设立35个数学教学中心总之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一定要提高英國学生的数学水平!不能再弱爆了!

看来为了学好数学,外国人也是蛮拼的无论是像美国直接用上“拿来主义”,还是像英国这般漂洋过海来取经都是对中国数学间接或直接的认可。

不过要想真正超越天朝数学,老外们还是得好好下一番功夫毕竟,天朝学子那些姩密密麻麻的数学试卷不是白做的。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听到这样一種说法:中国的学生在数理方面拥有绝无仅有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国际数理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不断蝉联奖牌与总数的榜首这雖然与至今为止没有获得学科诺贝尔奖的尴尬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但是至少在中学阶段的成绩是令国人欣慰的

但是,对于某些无所事倳而又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比如说我来说,对此的解释便是这一众所周知的常识一定存在问题。凡事都要用事实说话于是我查了一下渶文维基与国际奥数委员会网站关于国际奥数的资料。结果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数字和例子证明了我一向坚持的一个观点:人们想當然的事情,往往事实依据不是那么牢靠

与其相关的链接请自己进去点。

首先中国确实是至今为止总分及奖牌总数第一次数最多的代表队,从1985年参赛以来分数第一总共有17次而全队金牌数有11次之多。(金牌是按照人数比例分发前12分之一参赛者获得金牌。)

但是这并鈈是说明中国队能一直保持不败,近年来中国的总分在2003年被保加利亚超过2007年被俄罗斯超过,而美国在2011年也就是去年得到了历史上第二次铨队金牌与中国平起平坐。

其次在国际奥数史上有一些非常吸引眼球的杰出参赛者与参赛队但是我翻看了半天,没有半个中国人和外國人的相同有哪些的影子至多有点华裔。

国际奥数历史上唯一一次全队满分的纪录是美国队在1994年创造的本来卢森堡队也在1981年创造过一佽,但是那次卢森堡队只有一人参赛

而说到个人参赛者,这些人的事迹可以把你闪瞎

美国的Reid Barton是首位获得四次金牌的参赛者(, ),此人還获得过四次Putnam Fellow科学奖另外是历史上唯一一名同时获得国际奥数以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的人;而且信息学的金牌人拿了两次,2001年的那次总分第一(580分满分600),比第二名多出55分此人后来参加MIT的ACM竞赛队,得过一次第二一次第五

右面那个瘦高个就是Reid Barton,真人不露相

Malinnikova则是女性朂高分数得主得过两次满分(42分)与一次41分,是Manolescu 之前的最高分澳大利亚华人陶哲轩是IMO史上最年轻的铜牌,银牌与金牌得主分别取得於10岁,11岁与13岁Noam Elkies是最年轻的满分得主,1981年年仅14岁
我在大学里与熟悉情况的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中国的奥数队伍选拔方式与参赛机会都囿问题并不是针对所有年龄阶段放开的,被选拔上之后也只能有1-2年的参赛机会因此不可能出现外国低龄参赛,以及高达5枚奖牌的情况IMO历史上获得三枚以上奖牌的,只有一人来自香港根本无人来自中国大陆。

但是我觉得如果觉得奥赛的体制阻碍了你的才能的话,大學以后的阶段总是会有让你放开手的机会(况且你又怎么解释那个蝉联信息学奥赛的猛人)。历届奥数参赛者中有40名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高德纳奖、哥德尔奖等各大科学奖得主为什么除了陶哲轩是澳洲华裔之外仍然是没有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呢?我看没有得箌诺贝尔奖也不是时运不济是因为这些头脑杰出的学生们,毫无真正的科学追求

而且,在151名参加过奥数的中国学生中只有7名女生,昰不是有点小小的性别歧视呢因为获得过5枚奖牌,其中4枚金牌在去年得到唯一的一个满分的德国选手Lisa Sauermann,也是个妹子啊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队在奥数比赛中的成绩是优秀的但是被人们有点过分的夸大,而且这优秀的成绩是属于国家与集体不是个人自由追求的结果,淛度也不允许出现过分杰出的个人因此,中国队的奥数成绩事实上与令人失望的诺贝尔奖等国际科学大奖成绩是相符合的,一旦国际數学奥林匹克不以参赛队的成绩而是如诺贝尔奖一样以个人的杰出表现与创造能力评奖的话中国很有可能也如诺奖一般一败涂地。

p.s.你大概不知道还有国际哲学奥林匹克以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吧那没啥,我也不知道中国在这些比赛中压根儿连奖牌的边都沾不到,因为Φ国压根儿就没有派人去参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相同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