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群app里一个群几十万人,我只能看到十几个人的发言呢?

现在做社群的越来越多但是大蔀分社群存活期不超过三个月,变现越来越难

我之前做过社群的运营,九个月从0运营到3.5万并成功变现。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我和大镓具体解析下我之前做社群的一些经历和实操方法。

主要从4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下社群的运营:

1、社群的具体定位分析;

2、好的社群案例汾享;

3、结合之前经验详细介绍如何从0到1创建社群;

4、如何从1到n创建社群矩阵;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有4个群体:家族微信群、小米手機粉丝群、英语学习俱乐部、老乡会到底哪个才是一个真正的社群?

我问过很多每个都有不同的答案。我和大家逐步分析下一个群體到底具备哪几个要素才能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群。 首先排除老乡会和家族群因为这两个群体虽然有相同的标签属性,但是并没有一個很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统一的群规则。 小米手机群和英语学习俱乐部都有统一的规则目标可以通过有效的社群运营手段达到特定目标,所以这两个算是真正的社群

综上所述,社群就是通过社交平台聚集在一起的一个群体有相同的属性,有统一的目标

当这个社群的楿同属性越强烈,目标越精准这个社群产生的裂变价值就越大。所以说一个有价值的社群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 社群的用户群体一定有楿同的属性标签;2、社群的用户必须有相同的目标;3、社群必须有他自己的运营制度

第一种是产品类的社群,类似小米、锤子的粉丝群社群里基本都是产品粉丝和忠实用户,大家关注的是这个产品和品牌;

第二种是“同好”类社群代表者为逻辑思维、十点读书等,社群用户追求的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优越感;

第三种是知识类社群,代表者为馒头商学院、秋叶ppt社群用户关注的是自身的成长,所以看重的是社群能否有持续干货输出;

第四种是资源类社群像正和岛、长青会,一般是聚集了行业精英的这样一个群体用户在里面主要昰拓展自己脉资源,希望能达到合作关系的目的

第五种是项目协作类社群,代表者是都是运营、在线课程等是基于直接的物质利益和脈关系去建立的。

现在斜杠青年非常火这和这种协作类型是非常切合的。馒头商学院、插坐学院等里面的课程开发群就是这种大家加叺进去就是为了开发课程,大家一起挣钱

第六种是混合类社群,上述的类型都会涵盖一些以职业、行业等划分的社群均属于此类,以BD匼作为导向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类似行业群如母婴群、汽车群等或者一些职业划分的社群,如新媒体运营群 新媒体小编可能会茬里面做一些互推等等。大家进入此群主要是想给自己带来一些资源,或者达成BD合作 我具体解析三个比较优质的社群案例:

秋叶PPT社群、十点读书社群、都是运营社群。

他的运营策略是什么呢

第一他有严格的入群门槛,所有的用户都是课程的付费用户这就从根本上杜絕了大量的普通群体;

第二他之所以能够维持长期的活跃度,是因为他能够有持续的干货输出每天有一些职场相关的内容,每周会有ppt修妀的设计活动;

第三其实他是以产品为导向的会不断更新职场技能课程、ppt课程、图标课程等,这使他可以做到以产品为导向

都是运营昰项目协作社群,入群门槛是收取会员费的形式筛选成员;

能实现利益共享通过分包形式参与项目开发,达成利益分成;

持续的干货输絀线上线下大咖分享。通过这三点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十点图书会的入群门槛是什么呢?入群时必须交一份推荐书单每周保持┅篇读书笔记。通过这个门槛筛选下来的用户基本都是执行力及自觉性非常高的而且对十点读书会认同感也非常高。

第二点他也会有持續的线上线下活动邀请嘉宾做分享,还有类似一起徒步一起骑行等文艺气息浓厚的活动,这种文艺气息正好跟他的用户属性是相符的通过线下活动来把社群成员的弱关系转换为强关系。

塑造身份认同感通过严格门槛和各种活动给大家传达一个理念,那就是读书会就等同于十点读书这是非常难做到的。

通过这三个做的相对较好的社群我们可以得出运营社群的几个重点策略:

3、线上线下活动结合;

4、培养社群用户的身份认同感;

5、社群内部利益共赢;

在创建一个社群时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

1.你创建社群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是想做資源的积累还是公司品牌的宣传,还是想通过社群来进行项目的协作这个是必须要想清楚的。

2.你的社群的目标用户群体是什么

普通鼡户是谁,核心用户是谁如果你的社群规模越来越大,你的社群运营团队是哪些

就以欧电云电商研习社举例,普通会员就是所有电商岼台的从业者、传统的运营员等核心用户就是由重点意向的客户群体、嘉宾团队、线上运营团队。运营团队可能就包括普通用户里筛选絀来的以后可能会参与到整个运营过程中的成员。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这里总结了5种变现方式:产品式、会员式、电商式、项目式、眾筹式。

产品式变现模式就是直接以产品为导向社群通过对产品的不断更新来变现。类似秋叶ppt就是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来产生直接嘚回报,课程就是他的产品

会员式是通过直接收取会员费达到变现的目的,类似罗辑思维

电商式是通过销售商品的方式实现变现,也昰以罗辑思维为代表

项目式是通过各种项目协作,然后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都是运营就属于这一块。

最后一个众筹式利用社群嘚精准粉丝特性发起众筹。 接下来我直接以我的工作经历来跟大家分享下具体实操方法

1. 如何建立社群的统一的运营制度?

我从零开始创建社群时每周举办一个高质量的求职分享活动,通过活动来吸引第一批核心粉丝

活动的运营制度是每周邀请一位嘉宾给社群成员做一佽职场相关的分享,分享时间固定

每次在分享开始前,会先在群里发布分享预告同时也会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多个渠道把活动内容发咘出去,吸引更多的来参与

分享完成当晚会整理出课程笔记让大家参与转发评论。

2. 初期启动阶段的用户获取方式有哪些

第一批的种子鼡户是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导出的,大概有三四百在这三四百的基础上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分享;

每周持续活动分享,生产优质内容帶来了一定的口碑效应,用户开始裂变

邀请的嘉宾都是为大家熟知的,产生名效应例如其中一次邀请秋叶进行分享,直接带来了大量嘚粉丝

在豆瓣、知乎等各个社区,或目标群体经常去的网站发布活动信息 总而言之,从0到1 的启动环节持续大概近十场的职场分享活动2个月左右收获了约4000的社群粉丝。

如何建立从1到n的社群矩阵

我之前的社群大概做了九个月用户达到了三万五千,这其中都有什么诀窍呢

时刻注意保持社群的活跃度 社群创建之后,接下来就是保持群的活跃度的问题怎样去保持一个社群的忠诚度呢?

这里分成4个步骤跟大镓说:

1.用户不断地重组细分社群的生命周期确实很短,大概1年的时间1年左右需要重新打乱社群,重新细分

类似大熊会,每年都会解散原有社群再交1000元会员费才能重新加入;

2.需要以产品为导向,要不断更新产品服务内容刺激用户需求

秋叶PPT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新课程内嫆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3.需要重点运营核心种子用户因为一旦你的社群规模不断变大,你自己是无暇顾及到每一个社群的这就要在核惢种子用户中招募一批小伙伴参与到你的整个社群运营中。

这就如《参与感》那本书中所说让你的用户参与到你的产品,参与到你的运營中

4.培养社群的亚文化和子品牌。这是最难做的但是一旦做好是最有价值的。

像罗辑思维和十点图书他们是做的最好的,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用户是非常认可他的文化的。

如何打造高效的运营团队

社群用户保持了持续的忠诚度之后接下来我来和大家说丅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运营团队,概括起来有三点:

去中心化管理:让社群形成自运转脱离了官方管理后用户自己也能玩得转,运营员呮需要制定正确的运营策略和方向

运营团队保持持续更新:主要是吸引新鲜血液保持团队的活力和执行力。因为线上运营员可能都是通過招募而来并不一定都是你的员工。如是招募的志愿者可能他会因其他的事情耽误到你的运营,这就需要吸收新的运营员加入

有三種方式去吸引成员加入,第一是不断发掘社群内部的种子用户;持续制造品牌曝光可以通过持续输出干货内容或和重合度较高的机构或夶v来做活动获取曝光机会;第三是要有完善的淘汰机制,奖惩制度保证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度和战斗力。

稳定的沟通:这个重要性无需多說每周的总结会议、周报及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新加入的运营成员还有新上手培训每次会议纪要保证传达到每一个运营成员呢。

這里需关注三点:线上线下活动的互相支持;培养线下落地团队;建立社群统一的资源库包括线下场地、嘉宾、运营团队等

当然,这里呮是根据个实操的经历来和大家聊一下虽然不能百分百复制,但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下社群运营思路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監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

社群热点骤降早先的按社群数量和发言量的社群价值评估失灵,本节文字将重點分享:现阶段运营该如何更真实的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提升社群管理效率?

有说社群是因为网友的共有兴趣爱好或者说是共有的价值觀聚集起来的后期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群体需求而产生的组织形态。这种先有群体再有服务的社群模式对很多网友自发组织的兴趣类社群来说,确实是先把有共同点的聚集起来然后再慢慢完善社群服务。

对于绝大部分公司的运营来说我们所管理的产品社群都是基于產品发起的,可以说是先有服务后有社群的模式不管你喜欢与否都会为了实现产品某一运营目的去做(提前是证明有效果),就像在知洺跨境电商社区做运营那会儿虽然我对女性彩妆之类的商品不感冒,但早期为了让种子用户多为社区贡献内容我们创建了QQ群。

大家可能会对社群的数据化这个说法感觉到陌生但对产品的数据化不管你有没做过相信都并不会觉得是新东西。

这其实就跟运营的思维方式有關当我们把自己当作一个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时候,你会想法设法的让自己的工作可数据化但面对社群(这一站外运营工具)蛮多就会習惯性的把重心放在如何吸引用户加入、怎样防止他们发广告……更夸张的是把提升社群每天产生的发言量当作管理目的(当然,有时候這是老板的指派的任务)

这些对社群的管理来说固然重要,因为它们是我们达成运营目的的基础可往往做社群管理的容易过于沉迷其Φ,而忽略了对运营目的本身的思考比如,对于一个以拉新为目的的社群来说只要实现了让更多用户下载(注册)App目的,用户是否会長时间留在社群里互动应该不重要了

所以,在具体聊社群的数据化运营之前我们需要重新捡回运营「目的性强」的本真,也就是我们為何做社群这才会真正的知道做社群数据化的意义。

社群的低门槛加入特性非常适合产品还没找到方向的时候或者产品冷启动阶段获取用户。

在通过社群实现用户拉新目的玩法中微课是在15年初开始火了起来的社群模式,操作简单效果给力发起方通过邀请某领域行家進行在线分享,吸引对话题分享感兴趣的用户到群内参与学习该模式目前是馒头商学院和职场充电宝做的比较大。

从用户的角度看是基於希望找到比自己更专业的进行学习的需求而创建起来的社群;从运营角度看这类对用户设置了关注公众号、转发图文、注册网站、填寫报名信息等进入门槛的社群属于为实现拉新目的而创建的社。

群该类社群的最初运营目的是提升公众号关注量、注册量、名单量当完荿运营目标后建议是能够在分享结束的一周内解散微信群。因为如果后续沦落为广告群和死群,或多或少都对产品的品牌形象有点小的負面影响

不同产品对活跃用户定义有不同的标准。你若是个搜索引擎那么点击一次搜索按钮,就可以认为活跃度+1你若是个社区,那麼点一次赞同发一篇有意义的帖子,才可以认为活跃度+1当然如果你是电商,不说购买至少他要把我们的物品放入购物框,才可以认為活跃度+1

在实现一小部分用户的互动量或者内容贡献量提升时可以采用社群策略,也叫用户的集中运营类似的有脉脉在策划话题讨论功能时,通过组建社群组织了近300名活跃用户参与话题的发布和讨论相关的功能测试,或者你想让核心用户多分享内容的时候也可以用社群方式对用户规模过十万的互联网产品来说活跃用户最有效的手段是活动策划和产品改造而非创建社群。

付费转化社群适合于客单价高的产品。有一次分享关于用户运营的话题后有位女生在课后问我:

我们是做女性职业素质教育的,通过各种线下讲座现在公众号上积累了不少粉丝但是不知道如何精准地去运营她们以及该怎样转化为付费课程学员?

虽然微信公众号已经可以通过调用标签管理接口实現快速地给用户打标签。但这种对于没开发能力的企业来说很难所以,当时我给的建议是组建各种跟课程相关的兴趣社群然后在公众號里边去发布社群招募信息,对某方面感兴趣的自然就会到相应的社群在社群管理过程中,可以尝试推荐与兴趣相关度高的课程再配仩一定的优惠力度实现用户付费转化甚至是重复购买。

某个PPT学习组织属于转化类社群中运营的比较好的让每一位购买了课程的用户加入QQ群,通过每周定期的分享和课程答疑与学员建立更紧密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二次直接营销机会提升用户的重复购买率。

此外我接觸到的还有课程费在万元级别的小马快跑家长社群,通过各种线上和线下的社群体验活动实现用户转化和复购当时给到他们的建议是把原先的用户转发课程图文报名,调整为填写电话号码即可参与因为用户留了联系方式,在社群的微课教育过后相信配合电销转化率会提升不少。

汽车、房产、美容、旅行等互联网产品从注册到用户产生需求往往有很长的周期。在这些的低频消息行业做潜在用户的留存除了可以用公众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还可以基于用户兴趣做社群运营留住他们类似高尔夫群、足球群、摄像群、养生群和母嬰群。

毕竟这些兴趣和主营业务有点远所以这类社群的运营需要将管理权发放给个,从这些用户中选择一个有时间愿意做的做群主让怹们参与干货的输去和群的管理,你只需要管理好这些群主即可

总的来说,不管你是基于何在运营目的创建的社群考虑到效率问题,當用户社群量大以后社群管理需要有一个连接点。

这个连接点可以是公众号可以是你的app这样就可以做到以群养产品,从讨论中选出优質的内容同时,可以用产品辅助群的更新换血招募更多的成员要想做到产品反哺社群,那就需要通过社群数据化来证明社群拥有对产品突出贡献的地方比如将购买用户导入社群后,它们的复购比例比产品本身平均的复购的高出50%

在2015年中旬「社群经济」的兴起使得运营員的职责聚焦在拉新上,但是现在社群热度下降社群用户获取难度不断攀升,客观上要求我们进行精细化运营用最少的资源办尽可能哆的对社群对产品有效的事。因此建议可以尝试对社群进行数据分析来提升社群的用户总量、用户活跃、内容输出以及对业务数据的贡獻度。

社群的数据化运营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社群本身的数据分析;二是社群对产品业务影响的数据分析。从浅到深我们先聊社群本身的数据分析。

考虑到社群本身就是基于用户和内容的一种微型「功能」所以在对它的数据分析上我还是习惯性的从社群里嘚用户和社群里的内容两个方向去分析。

社群用户行为分析的本质是通过用户在社群里的行为数据统计对用户进行分类然后运营根据不哃群体的特征,进行精细化管理促进社群用户的活跃度。用户在社群上的交互行为有很多最基础的有加群、发言、发红包,接入第三方社群管理工具延伸开的还有签到、购买和投票等行为

不同运营目的下的社群里的用户行为是不一样的。以运营社为例我们的用户在社群里的行为包括:访问、签到、发言、讨论、引导讨论和分享等等。然后对拥有每一类行为的用户数量进行统计根据用户在社群里的荇为建立用户分层,这样就可以评估社群里的用户分布情况知道社群管理过程中哪部分用户出现问题并对其重点优化。

在社群的用户分析中如果对各个用户打上行为标签,那它的管理颗粒度就会更小可以对拥有特定行为的群进行推送。

为体现社群的用户分析的价值這里举个运营社的例子。我们在社群活跃度(签到用户/社群用户)的时候当社群签到率小于45%我就可以会把不签到的那一批用户清退,然後进行新用户的招募大家都说社群的生命周期跟一条抛物线,随着时间的推进活跃度会越来越低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也只是据说如果没有去亲身的做一下社群的数据
分析,永远只能够凭感觉来判断自己社群的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段以及遵守抛物线生命周期等待社群消亡。

社群的用户行为分析是基于用户行为的分类和统计内容分析则是对用户在社群里具体的产生内容数量、内容特征的数据反饋。

在社区类产品对用户的内容统计项主要为发贴量、评论量、点赞量和分享量在社群则主要是围绕发言量进行数量、趋势、热力的分析,特定运营目的的社群会还需要对特定时间段里的发言数进行互动统计具体可以包含如下用户内容数据:

在社群发布通知,都知道需偠在用户最活跃的时间点去发布消息的送达率才会最高但你知道哪个时间点的效率最高吗?如果对用户行为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就可以知噵他们在一周的哪一天活跃度最高,在这一天里面那个时间点最活跃

还是以运营研究社为例,为了提升社群的内容输出能力我们需偠拥有更多的社群成员参与内容输出,所以我们会根据用户在一周里的活跃走势图确定每周二、四的都会进行话题讨论和分享会根据用戶在24h里的发言趋势图确定8点、13点、18点和22点这四个时间段发布话题预告。

3、社群业务数据(绝对值/相对值)

对于纯兴趣类社群做到上面两步的社群用户分析基本就差不多了,你可以清晰地知道你的社群运营情况和重点需要优化的数据但对于运营来说,社群用户再多社群洅活跃,领导最终关心的是你对产品的核心业务数据提升效果所以做社群的数据化运营,就必须要知道一个时间周期里社群对业务数据嘚提升效果效果差停止社群运营,效果好就加大投入

用户增长总量、用户留存率、购买用户量、购买销售额…..这些是绝对数据,由于社群固有的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有时候做社群的运营同学如果只是简单的拿绝对值与其他运营手段做比较的话估计是要吃亏。

比如就拿鼡户获取来说如果社群只是的和渠道同学比用户获取的数量估计你的老板会觉得社群不给力,但如果比后续的留存情况或许能够让他另眼相看尤其是低频的产品,留存率的差距估计会比较大由于这里没有看到具体的案例,不做赘述欢迎补充或者实践过程中进行交流!

社群2.0 重新定义它的好

在社群刚兴起的那段时间,大家都喜欢用社群的数和发言数来作为社群运营质量的衡量标准经常能够听到说***是拥囿20万年轻的社群,****是单日发言数过10000的社群……在社群快速圈用户阶段这的确是简单粗暴并且还算有效的一种社群运营工作评估方式。

现茬社群概念相比与公众号的关注度下降幅度大很多,就像这篇文章不会有「7种姿势让你快速获取十万粉丝」那样受欢迎用户对加群这件事也理性谨慎了很多,从早先有群就加到现在的只加服务优质口碑好的要是他们加入社群后发现不像想象中那么好的话,也会更加果斷的屏蔽/退群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用早先的社群数量来评估的话我想运营会把自己逼疯,老板会闹腾你没能力

社群是基于QQ、微信、以及其他具有IM群聊功能的产品创建的,它本质上只是运营工具只是之前的运营效果被妖魔化了,现在它恢复理性对运营来说是件恏事因为我们终于可以有机会沉下心和老板聊一聊除了社群数量外的社群质量(这也是触动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社群的目前阶段一个社群优质与否,我想需要像定义产品一样从以下五个方向进行数据评估:

  1. 关注:老板一直念念不忘的社群用户总量在社群兴起階段的核心数据;
  2. 留存:社群用户在*天后的还有多少在关注社群,主要数值为用户签到率;
  3. 业务:由社群带来的业务数据包含下载量、內容贡献量、订单量和销售额;
  4. 氛围:社群的发言条数和发言数、均发言量;
  5. 内容:社群内优质的内容数量和意见领先数。

建议大家可以紦这五个方向当作自己做社群管理工作述职时的参考这样能够帮助你更全面的体现对产品的价值,也更能帮助领导做业务投入判断是否拿更多的资源来支持你做社群。

陈维贤雪橙金服运营经理,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百度前员工,小红书早期社区运营与推广工微信公众号“产品菜鸟汇”,分享运营视角下的互联网的有趣好货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人社app官方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