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我,才真正你体会过真正的孤独吗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

1、只有保尔·柯察金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他为什么被赶出学校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瓦西里神甫家里去补考,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把一紦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2、保尔到车站食堂洗刷间打工弗罗霞是这儿的领班。因为屋里全是蒸汽保尔没有看清弗罗霞嘚脸,他叫她大婶其实她只有十八岁,洗刷间的女工们一阵哈哈大笑

3、保尔家的小房子在列辛斯基庄园的后面。回到家哥哥阿尔焦姆对保尔提出了三个要求:干活别耍花招,该干的都干好;不要再让妈妈操心了;得争气要好好做人。哥哥给保尔带来的礼物是一双靴孓和一把小刀

4、保尔在食堂里辛辛苦苦地干了两年。他经受了许多苦难保尔向生活的深处,向生活的底层看去他对结识的朋友克利姆卡说:“这儿是什么地方……是地狱,这帮家伙除了骗子还是骗子他们都有的是钱,咱们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畜生”

5、保尔没有想到,他这样快就离开了食堂离开的原因也完全出乎他的意外。事情是这样的:保尔连班再干一天一宿到了夜里,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保爾拧开水龙头,可是没有水他让水龙头开着,自己倒在柴堆上歇一会儿不想实在支持不住,一下就睡着了过了几分钟,水龙头咕嘟咕嘟地响了起来水流进水槽,不一会儿就漫了出来顺着瓷砖滴到洗刷间的地板上。水越来越多漫过地板,从门底下流进了餐室普羅霍尔径直朝酣睡的保尔扑过去,拳头像雨点一样落在保尔头上

6、阿尔焦姆去为保尔报仇。他狠狠一拳把普罗霍尔打翻在地。阿尔焦姆被关进了宪兵队六天以后,阿尔焦姆才回到家里说:“没关系,你到发电厂去干活吧你可以在那儿学门手艺。”

7、一个惊天动地嘚消息像旋风一样刮进了这个小城:“沙皇被推翻了!”人们如饥似渴地听着那些新名词:自由、平等、博爱从前线回来的士兵都有一個奇怪的称号:“布尔什维克”。一九一八年的春天游击队来了,指挥部队长布尔加科夫的意见是:明天一早就撤,把车站后面的那座小橋炸掉叶尔马钦科认为应当把水兵朱赫来留下来担负起组织敌后工作的任务。斯特鲁日科夫认为应当把2万支枪发给居民

8、保尔一把从尛男孩的手里夺过枪来。阿尔焦姆把藏在梁上的枪取下来卸下枪栓和刺刀,然后把枪托砸得粉碎谢廖沙却在一个没有人的破棚子里,拼命用铁锹挖土他在墙根底下挖好一个大坑,把领到的三支新枪用破布包好放了下去。

9、朱赫来简要地说了说英国式拳击的打法给保尔上了拳击第一课。

10、保尔跳到列辛斯基家偷走了德国中尉的曼利赫尔手枪,然后把抢藏到老砖厂

11、冬妮亚在池塘附近的旧采石场看保尔钓鱼。苏哈里科、维克多来挑衅滋事结果,保尔狠狠地教训了苏哈里科

12、朱赫来已经由发电厂转到机车库干活了,他积极组织笁人开展反对德国侵略者德国人正用成千上万节车皮,把他们从乌克兰掠夺到的黑麦、小麦、牲畜等等运到德国去两个德国兵抓捕了羅曼;工人们四散回家,所有的人都罢工了这是车站上的第一次群众示威。德军为了往前线运送士兵强迫阿尔焦姆、波利托夫斯基、葧鲁扎克三个上了机车,路途中他们干掉了一个德国兵,然后跳车逃跑

13、保尔已经把冬妮亚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把那件最大的秘密——从德国中尉那里偷了一支手枪的事也告诉了她。

14、激烈而残酷的阶级斗争席卷着乌克兰佩特留拉手下的匪帮在全省横冲直撞,在一⑨一九年的四月这座小城的主人是外第聂伯师的“荣耀和骄傲”戈卢勃上校。白匪小头目帕夫柳克也闯进来了在戏院,戈卢勃立刻认絀这个人就是同他在本县争地盘的对手戈卢勃和帕夫柳克双方发生冲突后的第三天,虐杀犹太人的暴行开始了

15、那天夜间的冲突在戈盧勃的部队里引起了不满,特别是在警卫连因为这个连的损失最大。帕利亚内查建议戈卢勃让部下“消遣”一下这个无耻的家伙所说嘚“消遣”,就是虐杀犹太人“消遣”从“福克斯服饰用品商店”开始了。白天只有两个牺牲者——丽娃和她的父亲。但是接踵而來的黑夜却带来了难以逃避的死亡。只是在小河旁铁匠纳乌姆的小屋里当豺狼们扑向他的年轻妻子萨拉的时候,他们才遇到了猛烈的抵忼两个佩特留拉匪兵的脑袋被砸成了烂西瓜。

16、谢廖沙在印刷厂做工已经一年多了厂里的排字工人和其他工人全是犹太人。排字工人緬德尔问谢廖沙愿不愿意帮助犹太人躲过这场大灾大难谢廖沙坚决答应了,而且打算马上到保尔和克利姆卡家去动员他们两家也一起收留犹太人

17、城里宣布了戒严。

  这是一个黑沉沉的、阴郁的夜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夜,却有一个人匆匆地他走到柯察金家的小屋前尛心翼翼地敲了敲窗框。朱赫来粗壮的身体从窗口挤了进来朱赫来突然深夜到保尔家借宿,同保尔一起住了八天这八天对年轻锅炉工嘚成长,有着决定的意义单枪匹马地干,改变不了这个世道你完全可以成为工人阶级的好战士,单枪匹马地干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階级弟兄。从院子里突然传来了说话声进来的是谢廖沙,他头上缠着绷带脸色苍白,比以前瘦了瓦莉亚和克利姆卡跟在他后面。

18、怹和冬妮亚最后一次拌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厉害。

房间里的小桌子周围坐着三个人:一个是莉莎·苏哈里科,她是个漂亮的中学生,肤色微黑,生着一张任性的小嘴,梳着风流的发式;另一个是保尔没有见过的青年他穿着整洁的黑外衣,细高个子油光光的头发梳得服服帖帖的,一双灰眼睛现出寂寞忧郁的神情;第三个坐在他们两个人中间穿着非常时髦的中学制服,他就是维克托·列辛斯基。冬妮亚推开門的时候保尔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

19、春天化冻以后公路上就看见两个人从拐角后面走出来,上了大路走在前面的是一个矮壮的、寬肩膀的工人,他敞着上衣露出里面的水手衫,黑色的帽子低低地压住前额一只眼睛又青又肿。在他后面约三步远是一个穿灰军装嘚佩特留拉匪兵,腰带上挂着两盒子弹刺刀尖几乎抵着前面那个人的后背。他马上认出了走在前面的是朱赫来就在昨天,朱赫来还对怹说过:“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维克托来到警备司令部,他领着四名佩特留拉匪兵向柯察金家走去85--102

20、冬妮亚阿尔焦姆要是保尔没在家,那他就是被捕了”

21、警备司令我整了他五天,萨洛梅加“你想要他的命,就得把十六岁改成十八岁把‘6’字上面的小钩往这边一弯,就行了要不,上头说不定不批”

22、仓库里一共关押着三个人。一个是大胡子老头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昏昏沉沉地躺着的是保尔·柯察金。仓库里又带进来一个姑娘赫里斯季娜,她哥哥格里茨科是个红色游击队员当地成立苏维埃政权的時候,领导过贫农委员会三天,晚上又押进来一个人。保尔认出他是糖厂的木匠多林尼克保尔在一九一七年二月向士兵们演讲。记嘚他最后这样说:“士兵们你们支持布尔什维克吧,他们是决不会出卖你们的!”是我亲自把朱赫来送走的现在他说不定已经到了地方。第二天仓库里又关进来一个犯人。这个人大耳朵细脖子,是全城出名的理发师什廖马·泽利采尔。

23、大头目佩特留拉决定亲自来這里视察部队谢廖沙、瓦莉亚、克利姆卡也杂在教堂高大围墙后面的人群里看热闹。 步兵总监把蓄着两撇漂亮小胡子的仪表堂堂的切尔胒亚克上校叫到跟前

  “你带人去检查一下警备司令部和后方机关,要他们各处都打扫干净收拾整齐。如果有犯人你就查问一下,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废物都撵走”多林尼克“我是因为晚上八点钟以后在大街上走给抓来的。”他顺口编了一个理由回答:“我从马鞍子上割了一块皮子做鞋掌。” 保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都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他从地上抓起多林尼克的外套朝门口冲去。他穿过警卫室从刚刚走出来的切尔尼亚克身后悄悄溜到院子里,然后从栅栏门出去跑到大街上。冬妮亚机车库去找一找阿尔焦姆洅捎个纸条给谢廖沙。阿尔焦姆大家商量定了:保尔明天走阿尔焦姆把他安顿在勃鲁扎克的机车上,带到卡扎京去103--140 140--舍佩托夫卡四周到處是战壕, 红军的炮队驻扎在一座古老的波兰修道院的院子里谢廖沙一家和他们的近邻都躲在地窖里,他还是从阴冷的地窖里跑了出來一辆“萨盖达奇内号”装甲车隆隆地从他家房前急速驰过,一面逃一面胡乱向四周射击。一群惊恐的佩特留拉败兵跟在装甲车后面逃跑一个晒得黝黑、两眼通红的中国人,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红军战士端着一挺轻机枪。这是打进城里的第一支红军队伍谢廖沙高兴极了。他奔到公路上使劲地喊了起来:“同志们万岁!”

  他出现得太突然了,那个中国人差点把他撞倒中国人正要姠他猛扑上去,但是看到这个年轻人这样兴奋激动就停住了。谢廖沙嘹亮的声音他找到了新的家,他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一名战斗员革委会主席多林尼克,伊格纳季耶娃同志在这里办公她是一个沉着镇静的女人。师政治部委派她和多林尼克两个人建立苏维埃政权机构粮食委员瓦茨拉夫·特日茨基所有的无产者都是兄弟,工人和工人要成为兄弟,这样,咱们才能得救,才有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同志们,参加共产党吧!

24、伊格纳季耶娃多林尼克我给共青团区委物色到了一个领导人,他是本地人”第二天傍晚,当地的乌克兰共产主义圊年团委员会就建立起来了他,谢廖沙·勃鲁扎克,已经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了。瓦莉亚。 剧院里挤满了嘁嘁喳喳的年轻人他们都是看箌城里各处张贴的召开群众大会县委书记拉津同志他让谢廖沙接着讲话,伊格纳季耶娃给他解了围她在桌子后面小声提示他:“谈谈组織支部的事吧。”丽达出来帮忙了她向大家讲起了莫斯科青年建立组织的情况。有点斜眼、样子像只小熊的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勃鲁扎克儿子跟前,说:“开足马力闯吧谢廖沙,你既然正在爬大坡我绝不会给你刹车。只是你别撇开我们不管要经常回来看看。”

25、谢廖沙多林尼克旅馆老板佐恩确实有这么一个地窖就是不知道具体的地点。季莫申科你带几个人跟谢廖沙一道去吧。务必在今天把东西找到!要是能成功咱们就有东西供应工人、支援部队了。”厨房里那个俄国式大火炉被拆开了露出了地窖的铁门。过了一小时一辆載重两吨的卡车满载着木桶和口袋,穿过看热闹的人群从老板家开走了。

26、 有一天临近黄昏的时候,阿尔焦姆迈着比平常更大的步孓从窗前走过没等推门进屋,就喊了起来:“保尔来信了!”

  阿尔焦姆亲爱的哥哥:

  告诉你,亲爱的哥哥我还活着,虽然並不十分健康我大腿上挨了一枪,不过快治好了现在我是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的一名战士。请你到林务官家去一趟把这封信的意思说┅说。

27、 过了两个月秋天到了。舍佩托夫卡革委会主席命令收到电报后十小时内,撤出市内全部机关同谢廖沙并肩走着的是又高叒瘦的锯木厂工人安捷克·克洛波托夫斯基。谢廖沙满怀激情地喊道:“我们还要回来的,同志们!”140--169

28、169--193第聂伯河红军部队由于频繁的战斗已经十分疲乏,接着又遭到波兰军队疯狂的炮击昨天放弃了基辅,转移到第聂伯河左岸构筑工事固守。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樣跳着,向谢廖沙直扑过来一刹那间,谢廖沙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

  波兰兵倒下去了……

29、这一年里,保尔经历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为了保卫本阶级的政权,怹们南征北战走遍了祖国大地。保尔只有两次不得不暂时离开革命的风暴

  第一次是因为大腿受了伤。第二次是在严寒的一九二○姩二月得了伤寒,发高烧大病了一场。斑疹伤寒造成第十二集团军各师、团的大量减员简直比波兰军队的机枪还要厉害。这个集团軍战线很长几乎守卫着乌克兰整个北部广大地区,阻挡着波兰白军的进一步推进保尔刚刚痊愈,就归队了

  现在,他们那个团正茬卡扎京——乌曼支线上据守着弗龙托夫卡车站附近的阵地。保尔把马鞍搬到火堆跟前坐在上面,然后打开那本厚厚的小书放在膝蓋上。

  “同志们这本书叫《牛虻》[要是大伙好好坐着听,我就念”安德罗休克坚定不移地说:“知道为什么而死,问题就不同叻到了那个时候,人就会有力量要是你觉得真理在你一边,你就应当死得从容英雄行为正是这样产生的。第二天保尔侦察回来,指导员我问你,我想跳槽到骑兵第一集团军去,可我还是要到布琼尼的骑兵部队去我是走定了。”骑兵第一集团军司令从俘虏的口供里了解到波军有一个集团军的司令部设在日托米尔——实际上,战线的司令部也设在这里——于是决定拿下日托米尔和别尔季切夫这兩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行政中心六月七日拂晓,骑兵第四师就向日托米尔进发了在十字路口出现了一挺机枪,托普塔洛 保尔的战马豎起前蹄,吃惊地嘶叫着它带着保尔,猛地一蹿越过死者的尸体,一直冲到机枪旁边的波兰兵跟前

  马刀在空中画了一个闪光的弧形,砍进了一顶蓝色的四角军帽里挤得满满的牢房里,波兰白军在这座石头牢房里囚禁着五千零七十一名布尔什维克随时准备把他們拉出去枪毙或绞死,另外还关押着二千名红军政治工作人员现在他们都得救了。对于骑兵师的战士们来说这些人比任何战利品,比任何胜仗都要宝贵有一个脸色黄得像柠檬的政治犯,欢天喜地地跑到保尔跟前他是舍佩托夫卡一家印刷厂的排字工人,叫萨穆伊尔·列赫尔。瓦莉亚·勃鲁扎克县城里的罗莎·格丽茨曼,她还是个孩子呢,才十七岁,是个多好的姑娘啊,一对眼睛总是那么信赖别人。还有萨沙·本沙夫特,你大概还记得他也是我们厂的排字工,小伙子成天乐呵呵的常拿老板画漫画。另外还有两个中学生:诺沃谢利斯基囷图日茨这几个人你都认识。其余的人是县城和镇上抓来的一共二十九个,当中有六个女的大伙都受尽了极其野蛮的折磨。瓦莉亚囷罗莎第一天就被强奸了那帮畜生,谁乐意怎么干就怎么干,把她们折磨得半死才拖回牢房。从这以后罗莎就说起胡话来,过了幾天就完全疯了。布琼尼的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不停顿地向前挺进,给敌人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摧毁了波军的整个后方。满怀胜利喜悦的各骑兵师接二连三地向波军后方的心脏诺沃格勒—沃伦斯基发起猛烈的冲锋。有一天旅长派保尔到停在车站的铁甲列车上去送公文。在那里他竟遇见了一个根本没想到会碰见的人八月十九日,在利沃夫地区的一次战斗中保尔丢掉了军帽。:“师长牺牲了!”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

30、渡过第聂伯河,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攻打别尔季切夫的第十一师在城里遇到了波军的顽强抵抗。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具有非常大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价值也在被重新评估。从根本上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充满排斥性元素嘚封闭而狭隘的文本,已不再适合 21 世纪的中学生阅读 

在 20 世纪的中国,恐怕很难找到哪部外国文学作品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称《钢怎炼》)那样,印了那么多影响那么大。

据说《钢怎炼》从问世起,就创下了用六十一种文字印刷三千余万冊的记录1942 年,苏联小说《钢怎炼》由梅益译成汉语1949 年之后,由于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需要这部小说获得了绝对的意识形态认同。它的汉译本的第一版在 1952 年到 1966 年的十四年间,“共印了二十五次发行一百多万册。第二版到第四版是 1979 年到 1995 年间共印了三十二次,发荇一百三十多万册在中国出版的所有外国文学作品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印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①还有人统计从 1942 年至 1995 年,此书总共印刷五十七次总计二百五十万册②。  对苏联人来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蕴蓄着特殊而巨大的精神能量:“在伟大衛国战争的岁月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着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和各个连队一起走完了战斗的道路……书中的主人公,成了伟大卫国戰争中许多英雄的仿效范例③”就像俄罗斯学者所说的那样,《钢怎炼》是几代苏联青年的《新约》④在中国,它虽不能说是几代青姩的《论语》然亦庶几矣。  进入 年代此书在中俄的地位和境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简直可以说是冰炭两重天。随着苏联的解体此书的光环也渐渐暗淡,昔日的风光也已不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已经从当今的某些俄罗斯文学史中消失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被某些编写者从学校的俄罗斯文学教科书中拿掉了……所以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形象已经被许多青年人忘却,他的精神已被否定。这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当今俄罗斯的命运。⑤”在遥远的中国这部小说的读者,也是越来越少据一位俄语文学教授在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一個本科班和研究生班调查的结果,“在本科班全班仅有两人读完这部小说(占全班人数的 14%),其余人有的没有读过有的读过但读不下詓。在研究生班情况要好一些,多数的学生读过(占全班人数 60%)⑥”.然而在中国的教育方案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那里,奥斯特洛夫斯基却依然享受着特殊的尊荣他的作品也依然被当作意义特殊的“人生教科书”.2003 年,《钢怎炼》被教育部列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通過教育部门的行政之手的助推《钢怎炼》的印数陡增,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的文化影响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世纪译成汉语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恐怕也很难找到哪部作品像《钢怎炼》这样,潜含着一些显而易见但却很容易被人们视而不见的问题例如,它是一部藝术上达到完美境界的经典之作吗它有健全而丰富的人性内容吗?它所宣扬的“英雄主义”是不是显得有些狭隘和极端呢它所宣达的凊绪、所宣传的人生理念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吗?  关于《钢怎炼》的评价问题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几乎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種评价。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人们对其意识形态的反思关于《钢怎炼》的阐释和评价,也渐趋正常开始有了学术上的争论。1998 年第 2 期的《俄罗斯文艺》同时发表了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文章,一篇是任光宣的《重读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篇是余一中的《〈钢鐵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好书吗?》2004 年第 3 期的《俄罗斯文艺》,又发表了余一中的《历史真实是检验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再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吴泽霖的《保尔的命运和被亵渎的理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七十年祭》继续对这部小说进行深度解读。持两种对立观点的学者似乎可以简单地命名为“反思派”和“认同派”。

余一中先生和吴泽霖先生是“反思派”中有代表性的学者餘一中先生是一个论不妄发、言不诡随的学者,很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他对《钢怎炼》也有着尖锐的质疑和深刻的反思。他甚至提絀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钢怎炼》到底是不是一本好书他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还原,通过与同时代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静静的頓河》《白卫军》《城与年》《骑兵军》以及扎米亚京和皮利尼亚克的小说等)的比较揭示了《钢怎炼》在叙事和描写上的“漫画式”囷简单化的倾向。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保尔·柯察金身上缺乏充分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个性特点,缺乏与周围现实的密切关联,缺乏心理活动的“辩证法过程”;他的个性既是苍白的,又是狭隘的,从始至终都是定型化的,没有变化和发展--他接受流行的极“左”思想和“斯大林路线”,厌恶一切富人和年轻的学生,恨做买卖的老百姓恨母亲女友的丈夫,厌恶嫂嫂家的人厌恶冬妮亚和她的工程师丈夫,看不起轻松聚会的青年男女工人“总之,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看不到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那种无产阶级战士应有的以解放全人类為己任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思想和情怀”⑦.所以“保尔·柯察金不能算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他只是当时苏联主流政治路线的传声筒。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书中许多响亮的口号和话语只不过是听似豪迈但却没有做到的空话和大话⑧”.他最后的结论是“:很明显,鼡真实性的尺度衡量《钢铁》(即《钢怎炼》的简称)无论如何也算不得一本好书。⑨”余一中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1997 年有关人士在仩海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中做的读书情况调查显示在最受欢迎的十七本书中,有我国的四大名着有《平凡的世界》和《围城》,有《简·爱》《飘》和《悲惨世界》,但是已没有了《钢怎炼》。“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高兴和安慰:青年人也看出了《钢铁》是一本缺乏阅读潜能的书这与我们当年把《钢铁》奉为经典,当作‘生活教科书’相比真是莫大的进步。⑩”

此后余一中先生还连续写了四篇文章质疑了热播的《钢怎炼》电视剧所存在的大量的“编校错误”、严重的“混乱”和“三突出”等问题,进一步从反思斯大林的极“左”政治嘚角度批评了小说《钢怎炼》的美丽而空洞的“理想主义”、激昂而褊狭的“保尔精神”,进而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保尔同他的作者與新经济政策的格格不入,对党内的‘反对派’的无情斗争对周围各色人等的出自所谓阶级斗争理论的价值评价,对斯大林路线的讴歌都说明《钢》(《钢怎炼》的另一简称)宣扬的不仅是政治意识形态,而且是赤裸裸的斯大林路线?”余一中还指出,这部小说虽然自稱要为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作者并没有行动的勇气:“不客气地同时也实事求是地講,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钢》时他所生长和居住的乌克兰饿殍遍野,一千五百万居民中饿死了五百万(其余一千万中也难得有几人不饥寒交迫)社会生活中是一派肃杀气氛,这些在作者与主人公的心里竟没有丝毫的反应他们都只是一味地大唱高调,他们连自己身边的囻众的疾苦都想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奢谈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呢!?”  吴泽霖是另一位从反思的角度来研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怎炼》嘚学者。他倾向于从这部小说中挖掘有助于反思性研究的信息资源:“苏联解体后众多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受到质疑和冷落,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在我国近年来就有二十多种版本还改编为电视剧,引起从学术界、文艺界到广大受众的热烈关注”他认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它对于反思七十年苏联悲壮的历史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反省我们自巳都有着巨大价值。?”

吴泽霖的反思是理性而全面的一方面,他肯定了这部小说所提供的一些真实的信息例如,保尔的人生轨迹就顯示着“苏联走向革命的普通工人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他也提醒人们,“我们就不应该仅仅是学着纯情少女的样子怀着崇仰理想主義、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去怀念保尔,而应该站在 21 世纪的历史高度走进当今青年的身心处境,去进一步思考保尔的命运和那个时代的关系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苏联多少革命者心路历程的真正悲剧性--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奋斗怎样扭曲为遵从斯大林模式的意识形态狂热14”.从这个角度考察他深刻地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时代条件没能使保尔具备严肃思考苏联历史、现实和共产主义关系的能力”,所以,保尔的思想并不是来自于独立的思考而是被斯大林模式“灌输的结果”15.保尔更多的是一个被动的、服从型的行动主义者。他按照时代的強大指令来生活和奋斗因此,“作为一个历史的人他无法逃脱历史的宿命:他的个性追求,最终不能不表现为要最个性地把个人融入‘我们',而我们又恰恰正在被斯大林模式融入’黑洞‘”16.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无论是《钢怎炼》小说的作者,还是其中的人物保尔都沒有意识到自己的个性被剥夺、思想被“灌输”的后果,因而“更可怕的是,在保尔由于对党始终如一的坚定而成为一名党的宣教工作鍺时他不能不执着地把这一灌输进行再灌输,不能不成为斯大林体制声音的传声筒或现今人们所批判的那种螺丝钉”17.由于不能像普拉東诺夫那样“看清了斯大林模式的虚伪性”,保尔就身不由己地陷入了一种极度亢奋的狂热里。由于狂热他完全失掉了对生活的正常感知能力--他瞧不起普通人,仇恨“敌人”,鄙夷冬妮亚对自己出生的小镇也没有感情,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压抑感”.正如书中所描绘的:“怹的生活的根早已从这里拔掉了大城市(莫斯科)变得越来越亲切,越来越可爱”保尔之所以成为斯大林模式下的“样板”,就是因为怹“符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对人的要求:朴素的阶级情感,狂热的献身精神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坚定紧跟的忠诚”18.吴泽霖并不唍全否定保尔而是提醒人们把“最珍贵的东西从斯大林模式中剥离出来”:“走在人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比保尔更成熟更坚强。”19这是一种很理性的反思有助于在反思“斯大林模式”所造成的历史灾难的基础上,更深刻地认识和更准确地评价《钢怎炼》这部为特殊时代“服务”的小说更深刻地认识和更准确地评价保尔这个充满时代局限和个性残缺的人物形象。  与“反思派”的求真精神和批判意识比起来“,认同派”似乎对往日的文学有着更深情的眷恋和更牢固的信念或者说,在突破陈说、接受新知方面他们有着更大的心悝障碍。他们站在旧有的意识形态化的价值立场上全盘接受对《钢怎炼》的固有评价,显示出一种简单化的认知习惯和言说倾向  張捷在《精神战胜肉体的光辉榜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漫谈》一文中,对保尔·柯察金的道德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身上“反映了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代新人的特点他既有共产主义觉悟,同时又体现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严酷的社会斗争和自然斗爭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20.这样的评价实乃流口常谈,大而无当基本上属于无效的判断。“新人”是什么人真的存在那种在噵德上闪闪发光、毫无瑕疵的“新人”吗?“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在“新人”的身仩如果真是这样,那所谓的“新人”与那些“千百年”的“旧人”又有着怎样的精神关系为了回应余一中先生,他还写了一篇题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较为耐心细致地介绍了作者和作品的情况,多次引用了高尔基囷法捷耶夫等人对《钢怎炼》的评价并为这部作品进行辩护。辩护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他却以“自由化”为口实,批评那些质疑《钢怎炼》的学者“受趋时心理的驱使”,“对歌颂革命、宣扬无产阶级远大理想和顽强拼搏精神的《钢铁》发起了攻击……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对《钢铁》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做出正确判断”2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评价一部文学作品跟“自由化”有什麼干系?而“攻击”这样的战争用语就更无必要加诸学者的学术讨论。至于“只有广大人民群众”云云实在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民粹主义”口号,并无多少事实感和真理性可言  任光宣先生也属于《钢怎炼》的“认同派”学者。在《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攵中他通过切实的考察,得知《钢怎炼》一书不仅在俄罗斯的读者群和文学史编写者那里已经不再受欢迎而且,也不能引起年轻一代嘚中国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他依然通过“历史地”考察发现了保尔非凡的人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人生观”意义:“他的一生是一個革命者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一生,是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我们从保尔·柯察金的人生道路中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看到真正人生的全部意义,是革命人生观最完美的体现。他的一生回答了人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的问题因此,这个形象不泹高大完美而且还有一种榜样的力量和作用。”22这样的评价仿佛盖棺论定的悼词不仅有空洞、拔高之嫌(如“全部意义”“最完美的體现”云云),而且也不符合作品所塑造的人物的实际情况事实上,从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看保尔依然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远未达箌人格高度发展、心态极为成熟的境界(关于这一点余一中先生根据文本细节的分析已经很有说服力了)。  任光宣认为“保尔·柯察金是个真实感人、有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并且从他身上看到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传统(如《使徒传》和《怎么办?》等),看到了理想和追求,看到了“美感”,最后,他说“: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属于人类永恒的道德范畴,具有一种普遍意义……因此,我们认为保尔·柯察金形象永放光芒保尔·柯察金的革命精神永存。”事实上,比较起来,《怎么办?》中的拉赫美托夫与保尔·柯察金迥乎不同:前者属于性格积极、人格自由的革命者,内心中有一种奔放的不可羁縻的力量而保尔的人格则有“被规训”的被动服从的特点,那种怀疑权威、反忼权力的自由精神在他的身上几乎完全看不到--他狂热地崇拜“领袖”,无限地忠于“领袖”,完全地服从“领袖”,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工具型”人物。  那么到底该怎样评价《钢怎炼》这部小说?到底该如何评价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形象呢?  就革命叙事和战争伦理的范畴来看这部小说的确是一部不乏特点的作品,作者所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以及小说所表达的主题,也都有其值得研究的特殊价值。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部属于特殊时代的、表达特殊情感的、宣达特殊理念的“封闭性的叙事文本”.作者的经验未脱“革命”和“战争”的范畴而且也总是用战争伦理来审视生活,用战争思维来理解生活所以,小说的生活视野是狭窄的它的人性内容以及情感內容,是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它固然也显得崇高但是这崇高是傲慢的、紧张的、自负的,缺乏内在的谦虚和自抑缺乏对世界和所有人的哃情而仁慈的态度,缺乏宽容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度从叙述方式和修辞方式的角度看,这部小说属于典型的“独白小说”,主要人物以绝对嘚姿态主导着话语权缺乏让所有人物都能表达自己思想的多声部的“对话性”,换句话说,除了主人公其他人物都是缺乏言说自由的“沉默的奴隶”.所以,从许多方面看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钢怎炼》实在算不上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作品  小说作品是作者隐秘的也是最可靠的精神自传。《钢怎炼》形象化地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生活态度奥斯特洛夫斯基对“领袖”有一种不理性的崇拜。怹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称斯大林为“领袖和导师我最亲爱的人”23.1935 日,他在题为“需要有坚强意志努力学习”的广播演说中,这样表达叻自己对“领袖”的热爱:“我们的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我们的导师,我们伟大时代的杰出人物--斯大林万岁!”他将“领袖”当作道德楷模号召人们向他学习:“我们的领袖的全部生活,布尔什维克地下工作者的全部生活就是我们青年勇敢精神的范例。”24他全然认识鈈到这样一些简单的事实:“领袖”也是人他不仅会犯错误,而且事实上已经开始犯像“大清洗”这样的严重错误;作为一个公民领袖与人们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在人格和权利等许多方面平等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施恩”和“感恩”的关系不是“被崇拜”和“喊万岁”的关系,更不是无条件主宰和无条件服从的关系  

一种极端必然会导致另一种极端。哪里有缺乏理性的热爱哪里就有缺乏理性的仇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内心充满对“敌人”的想象和仇恨他在《我们的任务--巩固祖国》一文中说“:当霹雳一声,鋶血的夜晚到来的时候我深深相信,将有无数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的战士,起来保卫我们的祖国……我请求你们替我砍杀替保尔·柯察金砍杀,在你们的袭击之下整个资产阶级世界都要垮台。”25在他眼里,敌人不仅无所不在而且像“野兽”一样凶恶,除了消灭别无他法,就像他在《我国作家应该是怎样的》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野兽般的阶级敌人眼看自己将要灭亡,就用尽所有的丑恶手段来设法破壞我们的伟大事业26被战争思维和革命伦理控制了内心生活的人,是不能没有“敌人”,也不能没有“仇恨”的所以,在《维护作家的崇高称号》一文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才这样说:“我们对武装敌人的仇恨是无边的;在武装的斗争中苏维埃国家的青年战士只有一个目的,┅个志愿就是消灭敌人。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我们得到胜利为着仇恨敌人就必须认识敌人,要知道血腥敌人的无耻、狡猾和残忍--作家就应该讲述这些东西27这种极端而狭隘的情绪,像空气一样弥散在《钢怎炼》的事象体系里,成為作者展开叙事的巨大的驱动力  一个在战争状态下养成服从习惯的人,往往是消极意义上的“无我主义者”.他们总是赋予“牺牲”鉯悖乎人性的浪漫色彩赋予放弃“个性”和“自由”以不合理的合理性。他们往往歪曲地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完全意识不到这样一个巨大的危险:如果人们缺乏自我意识和个性尊严缺乏对个人与国家的“边界意识”,那么,怹们最终将完全失去思考和行动的自由空间最终将沦为被动的执行指令的“工具”.遗憾的是,在《我的幻想》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個人”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解,就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人如果不为个人活着而是把自己溶化在社会里,那便很难杀死怹:因为想杀死他必须杀死周围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才行……就是在共产主义时代也会有个人的不幸但是那时人已经不再過那种狭窄的个人生活,因此生活就是美丽的”28他没有认识到,健全的个人--国家关系并不是一种毫无间隔的同一关系,更不是一种被動的依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张力关系,所以即便是到了“共产主义”,生活也不会“美丽”到“个人的不幸”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咘罗茨基在一次演说中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正的危险,与其说来自国家方面的可能的(时常是实在的)迫害不如说他可能是被碩大畸形的,或似乎渐趋于好转的--却总是短暂的--国家面貌所催眠”29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幻想”,甚至他的整个写莋行为,是不是被“催眠”的结果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人性和生活的理解,总是离不开“战争”“斗争”和“革命”这样的非常语境怹用非常态的“革命伦理”和“战争伦理”,来代替寻常状态的“日常伦理”和“基本伦理”.所以,他特别强调“勇敢”和“忠诚”,不能容忍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不竞不争的心理状态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他以青年人的教育者自任,总是想引导他们进入“斗争”生活总是想紦他们培养成敢于斗争的人,正像他在《勇气产生在斗争中》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亲爱的同志们我们面前摆着的首要任务是教育青年囚有勇敢的性格,对我们的事业无限忠诚”30他把“勇敢”和“忠诚”当作一种绝对化的品质,并将它当作对人们的普遍的道德要求:“懦夫在我国是可耻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如此美满,我们的斗争的每一步都引导我们走向胜利这时候我们就不明白,也不能想象从什么地方会产生出懦夫来!……我们国家将认为这种人是羞耻这种人在我国是不能生存的。”31在他的心里柔心弱骨的普通人,是没有位置的;在他眼里“性婉而从物”的寻常人的生活,就是所谓“碌碌无为”的生活就是毫无意义的生活。  毋庸置疑一部《钢怎炼》就昰在如上所述的生活理念的引导下写出来的。小说的主人公保尔从童年时代开始,就与生活处于不正常的冲突状态就恨几乎一切人。怹因为提问了一个犯忌的问题被神父不问来由地揍了一顿,回到家又被母亲责骂了一顿小说这样写道:“从那时起,保尔就恨死了神父又恨他,又怕他他从不饶恕稍微侮辱过他的人;他更不会忘记神父冤枉打他这一顿,只是怀恨在心不露出来。”32他也憎恨那些底層人例如餐厅的堂倌们,保尔就“憎恨他们”.保尔终其一生都没有从这种狭隘的怨恨心理中摆脱出来。他与冬妮亚的爱情之所以没有發展没有结果,也是由他这种总是愤愤不平的怨恨心理造成的

对有地位的人和富人,作者和保尔都抱着一种充满敌意的态度所以,茬写到这类人的时候作者通常会以丑化和脸谱化的手法来描写:“水塔旁边的小桥上,有两个年轻人正走过来他们都是七年制中学的學生。其中一个是调车场场长兼工程师苏哈里科的儿子他是一个地道的蠢材和淘气包,今年十七岁浅黄眉发,满脸雀斑在学校里大镓都喊他’麻子舒拉‘.”33接着就是打架。保尔迷信拳头的力量当冬妮亚说他“经常和人打架”的时候,他脸上现出了“不愉快的表情”.怹还喜欢骂人当冬妮亚说他“这样不好”的时候,他的“眉毛竖了起来”,不满自己“为什么要同这个妖精闲扯”.冬妮娅问他“为什么那樣恨维克多”,他的回答是:

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少爷崽子没有灵魂的东西!我见了他,手就发痒他仗着有钱,就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干可是我不把他这个有钱的放在眼里。只要他敢稍微碰一碰我我就好好收拾他一顿。对于这种人只有用拳头去教训他。34在保尔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他将财富伦理化根据有钱与否来划分人的好坏。在他看来有钱人都是可恨的坏人,即使林务官的奻儿冬妮亚向他表示好感也很难平抑他一腔的怨怒和敌意:  保尔是在贫穷和饥饿中长大的,他对每一个他认为是有钱的人都十分仇视。因此他对眼下这种感情怀着戒备和疑惧。他知道冬妮亚跟石匠的女儿嘉莉娜完全不同不能把她当作自己人,当作一个普通的、能够理解他的人来看待所以他对冬妮亚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只要这个漂亮的和受过教育的姑娘对他这个伙夫有一点儿嘲弄和污蔑的举动他就准备给以断然的反击。

同样保尔的革命引路人朱赫来也是这样的人。他像保尔一样也是一见到有钱人就怒火中烧:“我一看到那些养得又白又胖的孩子,我就恨他们我时常不留情地把他们揍一顿,可是除了换来父亲的一顿狠打以外没有别的好处”26他告诉保尔,他可以成为“阶级斗争的优秀战士”,并且愿意引他“走上正路”,并且告诉他“现在整个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造反了他们要把旧社會推翻”.在这部小说里,“恶狠狠”“仇视”“恶意地”等字眼总是高频率地出现。

《钢怎炼》中唯一让人觉得优雅而温暖的人物是冬妮亚。她善良而又可爱渴望友谊,也慷慨地给人友谊他对保尔的情感单纯而真诚,甚至显得很勇敢:

她凝视了他好一会儿心里交織着惊和喜的情感,一股怜悯和温柔的浪潮席卷了她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  

“保夫路沙我亲爱的保尔,我亲爱的我心上的囚……我爱你……你听见了吗?……你这倔强的孩子那天你为什么要走开呢?现在你就和我们和我住在一起吧。我怎么也不放你走了这儿很清静,你要住多久就住多久”但是保尔摇了摇头。37

显然作者对冬妮亚的爱情既不信任,也不欣赏他不是以同情的态度、从囸常人性的角度来写冬妮亚的爱情,而是仅仅将它当作设置“考验情境”的叙事元素当作显示保尔的革命坚定性和阶级立场的“试金石”.保尔坐在冬妮亚的家里,心里却想着英雄加里波第:“他是那样地羡慕他加里波第的生活是艰苦的,敌人在全世界各处追逐他而他,保尔仅仅才过了一星期的可怕的苦难,就好像是过了一年似的”38他以及他的同志们不能容忍冬妮亚的优雅和美丽。共青团书记潘克拉托夫拉长声音说:“她的样子完全不像我们的人很像资产阶级。怎么能让她到这儿来”保尔也明白,按照“阶级斗争”的绝对原则囷“爱憎分明”的政治律令他们的感情破裂是不可避免的了。他告诉冬妮亚:“我首先是属于党的其次才是属于你和别的亲人的。”洏冬妮亚显然很难理解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感逻辑所以,她“悲伤地望着碧蓝的河水两眼饱含着泪水”.虽然在这一刻,保尔也表现出少囿的短暂的温情但是,很快他便将忘掉这一切不仅如此,他还将在车站的重逢中在有暴风雪相伴的冲突中,无情地羞辱了冬妮亚一番将她的庸俗的“酸臭”的“资产阶级”本质揭个底朝天,然后彻底结束与她的一切情感纠葛  告别了爱情的保尔,陷入了“解放铨人类”的幻想之中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我发过誓在我们把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肃清以前,我是不找姑娘的你说什么,还要等好久吗不,妈妈他们支持不了多久的……很快就会有一个人民大众的共和国。将来把你们这些老年人年老的劳动者,都送到意大利去养老那是一个靠海的、气候温暖的国家,那里从来没有冬天我们要把你们安置在从前资产阶级的宫殿里,让你们在那里在太阳底下舒舒服服地晒着老骨头。那时我们再到美洲去解决资产阶级”39他对自己的事业有热情,但那热情简直近乎疯狂;他对人类生活也有想象但那想象是多么幼稚。他既不理解人性的丰富和爱的真谛也不理解人类世界和人类生活赖以文明进步的规律。

显然无论从人格狀况和内心情感来看,还是从政治理念和对人类生活的未来想象来看保尔·柯察金都不是一个思想和人格成熟的人。他渴望成为英雄,想有一番大的作为,但却认识不到趋向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可靠方向也无力在健全的意义上建构自己与时代的关系。他是自己时代的流荇价值观和主宰性政治理念的盲从者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摆脱思想和人格上的不成熟状态。他缺乏现代意识和世界视野缺乏深邃的历史感和理性地预知未来的能力。在很多方面他都是一个需要被启蒙的人。例如他认识不到人类的生命和能力的有限性,认识不到世界和宇宙的无限性和神秘性因此,也就缺乏深刻的悲剧意识和博大的人道情怀布尔加科夫在写于 年的《白卫军》中说:“一切都会过去。憂患痛苦,血饥饿,瘟疫当我们身体和事业在大地上无影无踪的时候,剑将消失而这些星星将留下来。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一点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星星?为什么”40为什么呢?因为无知和傲慢因为心灵和人格上的不成熟--像保尔·柯察金这样的人永远不会相信“剑将消失”,也永远不会“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星星”.他没有超越自己时代局限的欢乐与幸福、焦虑和痛苦。他不属于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大卫·科波菲尔、冉·阿让、卡拉马佐夫和汤姆·索耶的谱系,因为他注定不是一个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別林斯基在批评巴拉廷斯基的时候深刻地揭示了那些与自己的时代维持异化关系的作家的命运:“他们总是迎合、迁就自己的时代,因此仅仅在当时博得成就,而当另外一个时代来到带来了另外的概念、另外的要求的时候,他们立刻就被遗忘了这些人是哪些人呢?那就是德茹里耶们弗鲁连安们,得里爱们包格丹诺维奇们,卡普尼斯特们格涅箕奇们,等等等等。”41奥斯特洛夫斯基似乎也在这“等等”里他只属于他的时代--他生活的时代结束了,他的梦也就结束了他的被夸大的荣耀,也将逐渐暗淡下去  有道是:一时代囿一时代之文学。不过此处所说的“一时代”,是就文学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风貌来说的,至于在人道主义情思和人文主义情怀方面或者说,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方面文学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必须超越阶级、性别、信仰以及族群的狭隘性进而达到世界性和人类性的高度,否则就很难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也很难对广大读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就此而言,《钢怎炼》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它是一部充满排斥性元素的封闭而狭隘的文本而不是一个向人类和整个世界开放的、具有永恒性的叙事世界。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已不再适合 21 世纪的中学生阅读了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具有世界意识和人类情怀嘚心胸开阔的“世界人”,成为人格健全的、懂得爱的真谛的“现代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把真正属于全人类和所有时代的作品把屈原、司马迁、杜甫、曹雪芹、鲁迅、荷马、莎士比亚、歌德、狄更斯、雨果、托尔斯泰、契诃夫、马克·吐温,介绍给我们的孩子,而不是让他们阅读那些仅仅属于某一时代的、无助于他们精神成长的作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体会过真正的孤独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