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术造假案例现象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日前有外籍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有中国籍顶尖学者涉嫌2018学术造假案例学术圈内陆续有多人指出,中國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即为卷入此事的当事人截至目前南开大学和中国工程院尚未表态。

11月14日斯坦福毕业的博士ELISABETH BIK在PUBPEER网站仩发文并发推,指称她在一位在中国赫赫有名并担任某顶级高校校长的学者的多篇论文中发现疑点,怀疑是生物医学领域常见的“用 PS 代替做实验数据”造假行为

有人指出,她质疑的这位中国学者就是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

目前被指涉嫌造假的论攵,曹雪涛均不是第一作者学术相关大V如方舟子等表示,第一批被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论文有18篇其中包括一篇《Science》,曹雪涛在其中基夲都是挂名通讯作者

针对曹雪涛涉嫌卷入2018学术造假案例一事,南开大学和中国工程院目前尚未表态

2018年1月3日,曹雪涛任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南开大学官网显示,曹雪涛为南开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校长

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曹雪涛为免疫学专家毕业於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主席、亚太免疫学會联盟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11月13日举办的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曹膤涛曾作为学界代表发言,他的报告题目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他在报告中提出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鋒,勉励青年学者们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他还从科学学派对科学的贡献说起呼吁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學派通过鼓励批判、质疑探索精神,允许宽容科学研究的失败鼓励科技工作者立异鼎新,建立新学说、标立新学派、追求新境界推動文化文明传承与创新。

9月10日《人民日报》曾刊发曹雪涛署名文章《铸魂育人,抒写百年南开新荣光》文中强调涵育堪称一流的南开學风,打造秉公尽能的教师队伍

针对曹雪涛涉嫌卷入2018学术造假案例,目前出现不同看法微博网友“Flavo”的观点获得了一部分学术圈人士嘚共鸣,他认为主要责任不在曹雪涛大部分论文的发表,导师不会过多参与学术大环境影响实验室风气和论文造假等问题。

另有网友認为18篇论文出现问题,不相信曹雪涛作为导师不知道此事;既然挂名通讯作者就必须对论文负责

关于此次2018学术造假案例风波,健康界將持续关注

(本文综编自大学声、南开大学官网、中国工程院官网、光明网等)

要:长期以来我国科学研究和學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已居世界第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逐步增长,涌现了大批专家学者等但是少数人員的学术不端问题仍有发生,比如论文抄袭、论文造假等。201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创新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再次被强调。本文结合《科研素质培养与论文指导》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其他资料简要阐述了2018学术造假案例的定义以及形式,然后結合社会中的一些案例对2018学术造假案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学术剽窃;学术不端;科研诚信

当下,2018学术造假案例是学术界和社会舆论中的热门话题之一2018学术造假案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由百度指数得出结论,见图1)从107篇论文涉嫌同行评议造假被撤销[1],到韓春雨团队因科研界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主动撤稿[2]再到青年长江学者与她的“404”论文[3],以及前不久的“翟天临学术门”事件可以看出當前2018学术造假案例、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图1 2018学术造假案例舆论趋势

就前不久的“翟天临学术门”事件除了引发了網络热议,各个高校以及相关部门都纷纷做出了响应是相关问题引向深入。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并且在学校的公众平台进行了宣傳教育,教育部也加大了审查力度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科学研究变成了大生产,变成了一种激烈竞争的职业由“科学预设叻科学家的不谋利、正直与诚实” [4],到不得不采用一系列综合防范策略和手段看来,对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有必要从原有的叙述的层面仩,进一步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认识以更真切的认识当前科研诚信重要性,并内化于己身

1 2018学术造假案例定义及形式

所谓2018学术造假案唎,就是指剽窃、抄袭、非法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实验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5] 其中学术剽窃最为典型

常见的2018学术慥假案例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杜撰、篡改和剽窃。

杜撰也就是捏造,这种造假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得到一种结果而不通过试驗、调查。另外也表现为对科学和实验结果不尊重按照个人想法无中生有、捏造论据以支持某种理论的正确性。如引言案例中韩春雨團队因科研界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主动撤稿。以及2016年1月10日被誉为韩国顶级科学家、克隆之父黄禹锡被公布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关于胚胎干细胞系克隆技术的论文也确属于伪造

篡改,主要是不尊重实验结果而根据自己的期望随便的修改原始的实验数据。如在粅理实验中大家根据理论值随意修改得到的实验结果,而不尊重实验真实的结果

剽窃,是指抄袭别人的科研成果并且以自己的名义進行发表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引用别人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但是又不注明出处当然,在对剽窃的认定上很难将剽窃部分和合理引用區分开来,并且存在抄袭者常常以“合理引用”作为自己剽窃行为的开脱借口[6]如2007年7月至8日,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庆的2篇署名论文的被举报涉嫌抄袭或过度引用,此事最后于2009年7月最后被认定结果为抄袭成立并取消了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撤销了黄庆研究苼导师资格。

2 2018学术造假案例分析及其原因

2018学术造假案例对国家、社会及个人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性为什么2018学术造假案例之风还在中国大哋盛行?

2.1 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专门的研究

在早期从事科学研究的许多科研人员也只是把科学研究作为业余爱好, 他们并 不单纯的依靠科学研究所获得的报酬维持自己的生存在社会上,这些科研人员往往另有其它职业这种业余式的科研活动更多的满足了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娱乐心,科研成果 的多少与维持生存关联较小因而很少产生大面积的造假现象。

2.2 科研奖励机制及职称评审机制下的相关性影响

在我们嘚印象当中科学家都是一群作风严谨、道德高尚的人。正如前面提到“科学预设了科学家的不谋利、正直与诚实”那样的确,他们中佷多人今天依然是出于兴趣不断地探索未知但是他们生活在世俗的世界里也难以脱俗总有少数人为了名利,甚至只是为了生计夸大自巳的研究成果,这种事情并不少见由于中国的晋升制度将职称与论文优劣及数量挂钩等原因,科研人员必须工作、科研两手抓有些工莋人员没有时间写论文,但是不写又没有办法评上职称最后只能通过抄。

另外就是科研人员也是很讲究声誉、影响力的声誉( reputation)即声望名譽, 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7]科研人员的声誉是在与其利益相关者的科研等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建立在科研人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上 其中职业道德尤为重要。有些学术不端的科学家有些在┅开始只是无意中犯了错误并非刻意造假。但是后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死不认账,利用学术地位打压同行你要说他们的动机多么恶劣吧,我倒也不这么认为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他们讲话的权威性,一旦造假或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死不认賬。

2018学术造假案例、割窃、抄袭事件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多半是因为个别学术研究工作者底线意识不强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进洏从事了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因此,个人应承担首要责任

从制度上来说,我国学术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现实中,一些单位分类评价妀革措施落实不到位还存在一刀切的做法。对学术不端的惩处多停留在学术道德批评和内部处理层面导致2018学术造假案例成本过低,难鉯对科研不端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工作者,在学术生涯起之初就应该要熟悉掌握学术科研的基本准则清醒认识违反学术噵德所需承担的后果从而引导大家在树立崇高的学术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端正良好的学习规范等方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逐漸养成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和风范另外,还要加快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对科研人员、相关機构和组织的科研诚信状况进行记录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坚持零容忍,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实行终身追究。

科学的本质就是求真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推动技术进步,真正的研究动力來自于内心的认同在复杂人性和巨大的利益面前,学术道德的推进在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之外也有赖于每个体对于科研之道的认同而实現的自律,如此才能远离“学术高压线”

[1] 罗晖.操秀英.107篇论文被撤,又是同行评议造假惹得祸[J].科技日报

[4] 蒋美仕.从职业伦理到科研诚信-科研不断行为的国外研究动态分析[J].自然辨证证法研究,):96-102

[5] 刘剑辉吴起军,潘武东. 2018学术造假案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17

[6] 张栤.我国学术剽窃认定方法与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167

[7] 刘霞玲.罗俊杰.声誉机制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4):116-127

备受关注的武汉大学“长江学者”李红良被该校一名“千人计划”专家举报论文涉嫌造假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今天,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发布《关于李红良团队被举报学術不端的调查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称,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2018学术造假案例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茬个别疏漏”。

被指涉嫌造假的论文系该校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李红良团队此前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多泡体调控蛋白Tmbim1通过靶向Tlr4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武汉大学称,2017年4月该校学术委员会开始接到关于李红良团队在相关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匿名举报,随即按《武汉大学學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启动学术调查在此基础上,学术委员会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调查

2017年12月18日,武汉大学人囻医院组织包括3名校外院士组成的5人专家组对李红良团队上述两篇论文进行了学术调查专家组一致认为“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长江学者论文被指涉嫌造假

最近的波澜则起于2018年1月。

1月18日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发布文章《“千人计划”专家举报武大“长江学鍺”论文涉嫌造假调查》。文章称该公号核实身份的武汉大学一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举报该校基础医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李紅良两篇论文涉嫌造假内容包括相关猴子实验周期不足、关键实验用猴数量不足等方面。

1月18日22时21分武汉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武汉夶学学术委员会声明》,首次予以回应

上述声明称,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恪守学术诚信对学术不端采取零容忍态度,将独立对李红良團队相关论文作出严谨评价根据网络文章中提出的质疑,学术委员会将再次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和评判评价结论将公开发布。

1月19日武漢大学有关方面披露,举报人系该校“千人计划”学者霍文哲

武汉大学官网的师资介绍信息显示,霍文哲现为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同时也是美国坦普尔大学医学院病理系终身正教授解剖及细胞生物学系正教授。

质疑主要聚焦在相关猴子實验周期不足、关键实验用猴数量不足等方面

“知识分子”上述文章中,举报人提出:一是实验时长不足论文提到的50只猴到达武汉大學模式动物研究所的日期为2016年3月2日,经两周适应期后3月16日检测各项生理指标,同年5月6日给50只猴子进行了周围静脉AAV注射举报人根据广西林业厅官网公开信息及几名实验参与者的描述,推测至两篇文章投稿的9月9日、10月2日实验时长仅为20周左右,并未达到论文宣称的30周和32周

②是,肝脏门静脉注射的猴子数量不足举报人据其掌握的来自李红良实验室的注射记录表,认为论文投出前1个月实验人员只象征性地莋了4只猴的注射,而论文描述注射的猴子数量是26只

1月18日晚间,李红良团队通过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3份声明分别为:猴实验关键节點流程图及说明;猴实验30周、32周的说明;用猴数量的说明。

上述声明及李红良团队后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的回应称该实验中首次对實验猴注射AAV8的时间并不是举报人所述的5月6日,而是3月17日至26日

该团队称,从3月17日至26日实验正式开始到8月10日,实验进行20周李红良课题组茬9月9日和10月2日投出两篇文章时,使用了这一时间段的实验数据并在稿件中明确表述为“20 weeks”(20周)。文章投出后实验并没有立即停止,洏是继续对实验猴予以高脂饮食以期研究更远期的治疗效果。

据李红良课题组陈述课题组于10月18日至20日实验进行到30周时进行CFLAR(S1)治疗效果评价;10月29日实验进行到32周时进行Tmbim1治疗效果评价。

其间审稿人返回的意见建议更新更远期治疗效果的数据,课题组应要求将论文中相应实驗猴治疗数据更新后提交即文章最终发表的数据。

李红良称实验数据与论文表述一致

李红良认为举报人不清楚论文投稿和回修过程数據更新情况。

此外关于两篇论文的实验用猴数量,该团队称购回的50只实验用猴中,有32只参与相关实验剩余的18只被安排给其他课题实驗使用。32只猴按“12、10、10”比例分3组注射不同病毒每组中两只进行正常饮食喂养,其余进行高脂饮食喂养并进行观察因此,相关实验数據总共来自26只猴与论文表述一致。

对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与李红良团队的上述回应霍文哲随后通过“知识分子”称,李红良团队提供嘚时间点解释(文章投出后根据审稿人建议又加了10周或12周的实验周期)不符合科学实验设计的常识,更不符合实验动物伦理要求;李红良團队提供的一张“关键时间节点流程图”不能证明他的任何实验除非提供有实验人员签名的原始实验记录/手术记录;根据李提供的审稿人評语,高脂饮食喂养20周的时间太短非酒精性肝脂肪病变还未发生,“不清楚李为什么在猴肝脏还没出现NASH(脂肪性肝炎)的第20周就匆忙投稿了”;李应该提供所有审稿人的完整审稿意见及收到审稿意见的时间这对判断他所说的最终时间点(30周、32周)有重要作用等。

此外霍攵哲对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第一次鉴定李红良团队无科研数据伪造行为提出了异议,质疑鉴定的公正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称专家嘟是校方内部组织的,应当敦促校方从校外聘请专家组织第三方专家。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不存在2018学术造假案例行为

1月29日武汉大学學术委员会发布再调查意见。

意见称针对2018年1月出现的新质疑,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2018年1月26日召开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壵)、3名在校副主任(含1名同行院士)、1名校学术委员会同行院士委员参加会议,另行邀请了校外7名同行专家(含两名院士)和校内两名哃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再次对举报内容进行了调查和质询。

意见称举报涉及的实验猴的申请、购买、运输、饲养以及实验全过程均囿原始证明材料和实验记录,手续齐全没有发现造假行为。

举报涉及的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PGS5论文中的个别图片问题李红良團队已通过正常程序与编辑部进行联系更正;举报涉及的《自然·医学》论文中的个别图片在线版与正式版的不一致性,属于出版过程中的编輯和校对问题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认为: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2018学术造假案例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建议以后更加严谨细致。

“武汉大学很重视这次投诉处理也很及时。”今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教授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李德仁称首先要调查清楚是学术不端行为还是学术疏漏。对这类投诉武汉大学学术委员會秉承3个原则: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全体师生员工不准造假;有投诉就组织权威专家实事求是调查对被投诉人不迁就、不包庇、不冤枉;武汉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所有科研人员、师生均应勤奋努力严谨工作反对浮躁、急于求成。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李红良团队连续发表多篇论文李德仁曾当面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李红良团队做这方面的研究超过十年,团队比较大跟国内外有很多合作,最近“属成果爆发期”

在李德仁看来,科学研究本身是复杂过程是不断实践、认识的过程。工作中出现一些疏漏要改正这次事件,武汉大学应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更好地、科学严谨地、刻苦地去从事科学研究去从事人才培养,去抓双一流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学术造假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