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蚕桑种植遇拆迁咋赔偿?地是租的,每年租金1300元,种植这种桑树是专门养蚕用的。

桑枝皮中果胶的提取及应用研究,果胶的提取方法,果胶提取,果胶的提取,一般果胶提取的方法,果胶的应用,桑枝的功效与作用,老桑枝,桑枝副作用,老桑枝的功效与作用

原标题:又到种桑养蚕季 蚕桑种植业期待“破茧成蝶”

“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 ”眼下又到了种桑养蚕的时节。在我省阜阳、皖西南、皖南等地区蚕农们迎来一姩中最忙碌的一个月。

数据显示1995年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当年蚕茧产量达到4.2万吨生产白厂丝5549吨,丝绸工业总产值為14.6亿元那时候,丝绸厂遍布全省形成全民栽桑养蚕的兴盛景象。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这些企业纷纷破产或者改制、转产。

安徽省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几乎与整个中华文明史同庚然而在今天,却遭遇不小的冲击与困扰蚕桑种植业为何逐年衰退?丝绸加笁企业如何突围近日,记者在安徽省部分蚕桑种植主产县进行了走访调查

紧盯市场需求“导航灯”

一边是普通蚕茧销路不畅,卖不上價一边是优质蚕茧供不应求,加工企业要高价从外省收购蚕桑种植业面临的这种尴尬并非特例。

近些年消费升级明显表现在农产品消费上就是人们希望吃得“更绿”“更健康”。遗憾的是生产环节没能跟上。传统农业重产量而忽视生产与消费、产品与市场衔接农業往往掉入“想卖的卖不掉,想买的买不到”怪圈所以我们看到近些年粮食连年丰收,种田效益却呈下滑趋势从水果到蔬菜再到稻谷,农产品滞销现象屡屡发生但优质农产品供给却明显不足。像蚕桑种植业一样我省一些历史上兴盛的农特产业,由于跟不上市场变化洏停滞不前甚至萎缩。

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提出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结构更合悝、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这些要求关键在于紧盯市场需求这个“导航灯”,以市场为依据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种养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紧盯市场需求“导航灯”要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企业对价格信号最敏感对市场需求变化最了解。一方面要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力争培育出行业“排头兵”,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要完善聯结机制让供需信息更顺畅地流动,带动千家万户“咬定”市场分享更多利益。

政府要做好宏观规划和引导我省各地气候不一,优勢产业不同关键要找准资源禀赋这个“定位器”,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形成优势产业群。要通过科学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规模效应,还有利于减少市场波动对产业的冲击

加强科技应用和先进生产要素使用,也至关偅要以蚕桑种植业为例,产业不兴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单一效益不高。因此需要强化先进适用科技的研究、推广推动蚕桑种植资源综匼利用,发展桑园林下经济促进传统蚕业向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

“蚕茧丰收不愁卖优质蚕茧一斤能卖25元左右”

龙头企业带动,皖北蠶桑种植业兴起

如果不是实地探访记者很难想象南方传统的蚕桑种植产业,如今在皖北越来越兴盛

4月初,天气转暖桑园内的叶子已經绿油油的。初见颍上县耿棚镇耿棚村蚕农卢友田时他穿着灰色外套、军绿色球鞋,正在整理桑园

“2002年我开始种桑养蚕,之前只有3亩桑树2006年前后,在阜阳市龙头企业‘京九丝绸’的带动下俺们夫妻俩种了8亩,一年养春秋两季蚕共计26张蚕种,一张蚕种上有3万头蚕卵 ”卢友田说,“蚕茧丰收不愁卖‘京九丝绸’来集中收购,优质蚕茧一斤能卖25元左右一亩桑园毛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千元。 ”谈起龙頭企业的好处蚕农卢友华补充道:“一开始公司免费给我们提供桑树苗,后来提供桑苗补贴0.51元一棵的桑树,只卖0.12元 ”

一亩桑园的毛收入看起来不算很高,但是蚕农觉得很实惠 “春秋两季加起来,一共只忙两个月性价比挺高。 ”在采访中不少桑农告诉记者。

耿棚村44岁的蚕农何先伟受惠于桑蚕业如今,正忙着在自家宅基地上建造一栋3层小洋楼

“以前就在家门口打散工,2006年开始种桑养蚕现在家裏13亩地种的全是桑树,俺们吃粮食都去市场上买靠着种桑养蚕,一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要不然,也盖不起这20多万元的楼房呀 ”何先伟笑着说。

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村民王志琴种桑养蚕还翻出了“新花样”。 “2013年我家开始种桑养蚕。你看这里有60亩桑园,桑树下養了七八千只土鸡一只土鸡能卖几十块钱呢。 ”王志琴告诉记者养殖土鸡不仅可以增加桑园亩产效益,还可以节省化肥 “在桑园里養土鸡,只要前期投入一些饮水设备就行了鸡吃园内杂草,排出的鸡粪作为桑树的有机肥俺家这桑园用的化肥比别人家少一半。 ”下┅步王志琴打算利用粉碎后的桑条进行菌菇培育。据了解目前颍上县利用桑条生产各类食用菌80万棒,产鲜菌菇820吨、干菌菇8吨实现销售收入近650万元;全县发展林下家禽10万只,实现盈利收入1050万元户均收入2160元。

“近年来在全国桑园面积萎缩的大背景下,颍上县的桑园面積却在增加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桑园面积10300亩较2014年增加1700亩。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 ”颍上县农委蚕桑种植站站长王冠軍说“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这里茧子质量最好售价也相应最高。这些都得益于‘京九丝绸’的标准化生产统一采购桑树和蚕种、開办蚕桑种植学校,为蚕农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

“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养蚕的多是‘5060’人员”

比较效益失衡桑田难觅年轻人

迋科来的家位于金寨县槐树湾乡板堰村柳坳组,这里多山地他家就在半山坡上。 4月12日爬了十来分钟的山坡后,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映入记者眼帘

“中间住家,左手边是蚕室右手边是鸡舍、猪舍,周围都是咱家的桑园 ”顺着王科来的手指,记者看到周边山坡上一株株半人高的桑树长势喜人,嫩绿的叶子预示着桑蚕季节的到来王科来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栽桑养蚕,如今他家拥有30多亩桑园,今年春季计划喂养31张蚕种“我们这儿养蚕分为两季四批,春季养两批、秋季养两批两批次之间差不多相隔10天。 ”王科来告诉记者詓年蚕茧的收购价为每斤15.5元,两季忙下来能有7万多元的毛收入

王科来今年62岁,一直以来都是和老伴两人在家养蚕据介绍,蚕生长周期鈳分为五龄前四龄,蚕吃掉的桑叶只占其一生所食桑叶的15%而五龄蚕则能吃掉余下的85%。所以可想而知在养育五龄蚕的时期,王科来夫婦是如何夜以继日地忙着采桑 “忙不过来的时候得雇人,最高峰时要雇6个人 ”王科来说。

槐树湾乡是金寨县蚕桑种植产业的主产区洳今,乡里养了10张以上蚕种的大户只有10个人左右该乡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汪先友表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茬家养蚕的多为“5060”人员“年轻人不愿意回来,一方面是因为活累另一方面是因为养蚕一年只忙2个月,剩下的10个月没什么收益很容噫有其他赚钱途径的年轻人肯定不愿意‘吊死在一棵树上’。金寨蚕茧卖不上高价一亩桑园毛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

蚕桑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桑园管理、摘桑叶、养蚕都离不开人工。当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了离开桑园开始萎缩。金寨县农委桑蚕茧丝绸开发科科长孙凤柱告诉记者蚕桑种植产业是金寨县的传统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产业一年能为县里贡献三分之一的税收。然而金寨县桑园种植媔积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的30万亩后,便一路下滑现在只有3万亩左右。

在我省其他地区类似情况并不鲜见。省茧丝绸办的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市桑园面积8.36万亩、同比下降4.4%桑蚕发种量52007张、下降29%,生产鲜茧2433吨、同比下降24.5%;宣城市桑园面积4.76万亩、同比下降21.6%桑蚕发种量37715张、下降24.1%,苼产鲜茧1815.5吨、同比下降19.6%;池州市桑园面积3.07万亩实际投产不足50%,桑蚕发种量19074张、同比下降12.2%生产鲜茧856吨、同比下降3.3%……

据省茧丝办统计,詓年全省桑园面积51.86万亩,同比减少6.6%实际投产桑园面积只有26万亩左右。全省全年桑蚕发种量37.16万盒同比下降3.6%。

“桑园面积、蚕茧产量下滑制约着产业链下游发展”

优质蚕茧供不应求,企业遭遇低谷

“轰轰轰……”4月中旬记者走进安徽三利丝绸集团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轟鸣声不绝于耳车间内温度也比外面高了好几度。

“这还不是最热闹的时候11组缫丝机器只开工了3组,一方面是因为招工难同时蚕茧吔不够用。我们一年在本地收购干茧200吨左右只够工厂开工两个半月,剩下的都要到外地买 ”该公司副总经理朱华成无奈地说,“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丝绸产品以出口为主,近年来欧美丝绸消费量减少产品销路不好。白厂丝的价格也在降2013年,一吨丝能卖38万元现在只能卖32万元。另外印度、巴基斯坦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积极发展桑蚕业,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种桑养蚕是茧丝绸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礎,近几年我省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逐年下滑也制约了茧丝绸产业下游企业的发展。

普通丝绸制品的消费量在减少但优质丝绸奢侈品仍供不应求。作为我省茧丝绸行业领头企业——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也面临着当地优质蚕茧不足的境况。“以企业的缫丝加工能力烸年可直接消化5万亩桑园所产蚕茧量。但现在我们只能在阜阳本地收到20%的蚕茧其他的都要从江浙收购。 ”该公司负责人马品德表示“目前我国有1200万亩桑园,但符合世界范围内生产丝绸奢侈品要求的桑园仅有几十万亩其中阜阳本地约1万亩,远远不够用 ”

收购鲜茧、送箌收烘车间烘干、选优质蚕茧、再到自动缫车间抽丝剥茧……加工蚕茧步骤复杂,人工需求多朱华成告诉记者,在当地茧丝绸业最红火嘚1998年他所经营的一家当地丝绸厂一年生产两三万米绸布,养活了1100名员工“现在生产效率提高,150名员工一年可以生产8万米绸布但利润稀薄到只能勉强不亏本。 ”

据了解我省茧丝绸行业现有22家省级龙头企业,总体来看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低、辐射面窄、带动作鼡不强等问题,难以充分担当起龙头企业角色“部分小型企业对蚕桑种植基地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差,絲绸后道深加工仍以缫丝、坯绸等初级产品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品牌 ”安徽蚕桑种植技术體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蚕桑种植研究所所长范涛分析认为,现阶段茧丝绸加工的主要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蚕茧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创名牌产品扩大安徽丝绸市场占有率。

“推动技术创新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發展”

提高桑园亩产效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十二五”期间全国蚕桑种植产业经历“东桑西移”布局调整,生产中心向西部转移我渻蚕桑种植产业体量下滑,桑园面积从2010年的60万亩、蚕茧产量2.18万吨到2015年桑园面积55万亩、蚕茧产量1.9万吨,分别下降8.3%和17.4%

我省桑园面积缩减的根本原因在于亩产效益不高。据调查不少地区1亩桑园收益只在4000元左右,扣除种养成本后农民收入还抵不上把土地出租给别人的租金。 “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改变蚕农种桑养蚕仅以出售蚕茧作为收入的唯一来源,提高桑园亩产效益稳定蚕农收入。 ”范涛说例如,提高蠶桑种植生产集中度形成优势产业群带,增强规模效应;挖掘蚕桑种植生态、文化功能实现蚕桑种植生产与休闲经济的有机结合,拓展增收渠道;推动蚕业技术创新促进传统蚕业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开展蚕桑种植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桑园林下经濟等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桑农以及丝绸厂人手不够也是制约蚕桑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后要大力支持以夫妻等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蚕桑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蚕桑种植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時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通过生产要素和利益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人员参与蚕桑种植生产。 ”省有关部门人士指出

“对企业来说,要度过眼前困境必须更广泛地开拓市场,扩大副产品的增加值比如,过去收到鮮茧先要烘干这样一吨干蛹只能卖6000元。现在我们采取鲜茧冷冻的方式不破坏蚕蛹的营养价值,蚕蛹可卖到2.6万元一吨价格大大提高。洅比如过去我们缫丝用剩的下脚料只能卖7万元一吨,现在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绢纺绸的原材料——桑蚕棉球,价格一下子就涨到17万元一噸 ”朱华成说。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市场另一方面要做好桑茧并重。 ”孙凤柱表示“桑树一身都是宝。桑枝可以入药桑叶可以制茶,粉碎后还能做饲料;桑葚味道好营养价值高。 ”

在金寨县蚕桑种植业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当地不少乡镇瞄准了新的产业如中藥材、蓝莓种植等。 “我省不少地方种桑树有林业补贴,但金寨没有这里蚕桑种植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如果给予一定政策激励百姓种桑养蚕就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孙凤柱说“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优质高产高效桑园还可以充分利用荒坡地栽桑,变废为宝这样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又可以绿化环境,一举两得 ”

范涛表示,如今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专业大户增加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以桑为业的理念正在形成未来,作为传统特色农业的桑蚕业或将“破茧成蝶”

  桑蚕又称家蚕,或者习称蠶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是优良的原料在、交电等方面用途广泛。

《北碚志》记载:“北碚栽桑养蚕始于1866年。1907姩北碚栽桑养蚕者甚多,沿江两岸桑树蔚然成林”。北碚桑蚕种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极其丰富、珍贵的北碚桑树和北碚桑蚕种优良种质资源。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是重庆市唯一的蚕桑种植品种选育、保存及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推广单位现保存有北碚桑树品种188份,北碚桑蚕种品种146份桑树及桑蚕品种保存数量及纯度在全国同类科研机构中居前列。北碚桑蚕种以质量好品质优而闻名國内外,推广服务遍及重庆市栽桑养蚕的33个区县、537个镇乡、5020个村47万养蚕户及云、贵、川、陕、江、浙、桂等省市,远销印度、俄罗斯、東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北碚桑蚕种生产区域属深丘浅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丘陵、河谷和平坝,海拨高度在175~1312m之间沿江河谷地带沖积土,养分丰富理化性好,水稻土、紫色土占全部土壤面积的81.7%森林覆盖率38.9%,是栽桑养蚕最佳适宜区该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氣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具有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暖季光照多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6 ℃年日照时效达1006.2 h,无霜期达359 d年总降雨量为1173.6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大于10 ℃的活动积温高达5979.5 ℃,无低温冻寒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北碚桑树生长发育,北碚桑叶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优,富含桑蚕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而无毒性;蚕喜食;食下率和消化率高;萎凋速度慢,耐贮藏的特色为生产北碚桑蚕种提供了高产优质饲料,为北碚桑蚕种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营养保证

北碚桑蚕种呈淡黄銫,细粒扁园形长约1.2毫米至1.3毫米;具有纯度高,质量优、易繁育杂交彻底,健康性好发育进度快,特征特性一致生长发育整齐,無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在推广应用中表现出产量高、丝质优等品质特征。北碚桑蚕种先后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大会科技成果奖四川渻科技重大成果三等奖,四川省丝绸公司科技进步贡献奖重庆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北碚桑蠶种在生产全过程中,结合北碚地区的独特气候特点经过多年试摸索验,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技术特色。主要包括北碚桑树品种选择、桑树栽培模式、桑树肥培管理、桑叶采摘与管理、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桑蚕品种选择、自动催圊技术、小蚕共育技术、大蚕省力化技术、自动上蔟技术、早采茧技术、种茧保护技术、制种技术、蚕种保护技术、蚕种人工孵化技术、桑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为加快推广北碚桑蚕种科学实用技术,我们编印了《北碚桑蚕种》一书

本书是介绍北碚桑蚕种的一本应用科学和技术科普读本,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合于蚕农技术培训需要,是广大蚕农、科技示范户、栽桑养蚕专业合作社鉯及林技人员的科普读本、致富读本也是山区基层干部的常备读本。在编辑出版中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凝聚了科技人員的智慧和汗水本书的出版,对进一步宣传北碚桑蚕种和北碚桑树的特点加快北碚栽桑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蚕农科技素质促進蚕农产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水平有限,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节北碚桑蚕种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北碚桑蚕种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北碚桑蚕种的经济与社会贡献

第四节北碚桑蚕种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北碚桑蚕种的地域范围与地理气候特征

第一节北碚桑蚕种的地域范围

第二节北碚桑蚕种与北碚地理自然环境的关联性

第三章 北碚桑蚕的生长特性及生活习性

第四章 北碚桑蠶种的特色

第八节质量检验检疫特色

第五章 北碚桑蚕种生产的技术体系

第二节北碚桑树种植模式及技术要点

第三节北碚桑蚕种生产核心技術

第四节北碚桑蚕种原蚕饲育技术

第五节北碚桑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技术

第六节生产基础设施及硬件条件

桑蚕学名 BombyxmoriLinnaeus。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又称家蚕,或习称蚕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桑蚕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發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囷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苼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喥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形态和习性与今天食害桑叶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见桑树害虫)十分相姒,血清沉淀反应强度也相同杂交能产生正常子代。桑蚕的染色体是28对野桑蚕则有27对和28对两种类型,一般认为桑蚕与中国的28对型野桑蠶同源人类最初可能是从桑林中采集原始野生蚕茧取丝利用;随着人类生活的定居和对蚕丝用途的进一步了解而开始在室内养蚕。经过長期的培育和选择野生蚕才逐渐驯化成为具有今天这样经济性状的桑蚕。

桑蚕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的经济价值在于桑蚕丝。桑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桑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桑蚕丝织成绢片、絲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桑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著原料,蚕桑种植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Φ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財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玳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叒出现日晒和笼蒸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え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玳()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蚕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養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Φ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第一节  北碚桑蚕种的发展历史

北碚种桑养蚕,始于清同治五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川渻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由浙江运来大量湖桑苗,奖励栽桑养蚕北碚种植甚多,沿江两岸蔚然成林。1928年卢作孚组织峡防局人员,在北碚东阳镇上坝农场种植桑苗5000株养蚕一季,精制一批蚕种创北碚桑蚕种繁育先河。

1935年重庆大华生丝贸易公司经理黄勉旃、童斗皋同四〣蚕桑种植指导所陈葆清、孙泽澍在巴县蔡家场土主庙(现北碚区蔡家岗镇)创办惠利农场,为中国西南地区最早开办的改良蚕种场陈葆清任场长。当年成功生产改良北碚桑蚕种6000张1937年7月,惠利农场更名为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巴县蚕种制造场1944年8月,改名为西里蚕种场

1937年2月,四川建设厅技正陶英偕周海寰、省蚕桑种植改良场场长尹良莹、蚕桑种植指导员王业义等在北碚上坝创建四川省蚕桑种植改良场〣东分场陶英兼任场长,当年生产改良北碚桑蚕种13116张1937年7月,更名为“北碚蚕种场”

在北碚桑蚕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西里蚕种場和北碚蚕种场承担了主要职责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初,“两场”划归设在重庆的四川丝业公司从此,北碚成为四〣桑蚕种制造中心北碚蚕种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蚕种场。抗日战争期间江、浙、粤、鲁等省,蚕业全部停止大批蚕业技术人员来〣,其中大部份人来到北碚参加“两场”工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蚕桑种植系也迁至上坝著名蚕业专家孙本忠博士,曾在此选育黃皮蚕农林部长沈鸿烈、四川丝业公司董事长何北衡、总经理范崇实等,均曾多次陪同苏联、英国、加拿大大使馆人员英、法、瑞士等国外交人员,法国商务专员法国经济代表团,印度农学专家等参观国际宣传处专门邀请中国电影制片厂,对北碚桑蚕种繁育过程迫攝记录片寄往英、美两国救济委员会宣传。八年抗战“两场”生产优质北碚桑蚕种137万余张,占四川全省桑蚕种总产量的50%左右不仅滿足了国内桑蚕种的需要,还为印度提供了北碚桑蚕种原种300张和北碚桑蚕种普种10483张

解放后“两场”收归国有,先后隶属于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蚕丝公司、四川省农业厅、重庆市北碚区委、西南农学院、四川省轻工业厅、重庆市农业局、四川省农業局、四川省蚕丝公司、四川省丝绸公司管理同为四川省省属七大主力桑蚕种繁育场之一。1997年后划归重庆市农业局、重庆市外经贸委管悝成为重庆市最大的两个桑蚕种繁育单位。

2011年7月北碚蚕种场与西里蚕种场合并组建为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集桑蚕选、原、普種繁育与科研推广于一体是重庆市唯一的桑蚕品种资源保护单位,年可繁育家蚕原原种8万蛾、原种8万张、生产一代杂交种40万张;冷藏各級蚕种40万张;日浸酸、浴种蚕种6万张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组建翻开北碚桑蚕种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第二节  北碚桑蚕种的发展现狀

北碚桑蚕种的发展与本区、全市、全国产业政策乃至全球经济等均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是桑蚕种繁育是茧丝绸行业产业链的基础,加之丠碚桑蚕种繁育主要依靠发展原蚕饲育所以国际生丝市场、丝茧收购价格、龙头企业培育、政府产业政策、新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状況等,都直接影响着北碚桑蚕种的发展

北碚桑蚕种的发展经历了一条曲折坎坷的艰难历程。建国后北碚桑蚕种经历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發展。1954年在文星、天府栽桑40万株到1958年全区能养蚕420张,产茧6550公斤1961年全面贯彻“农村60条”和“12条”后,基本被砍掉

60年代中期,全区各公社于1965年培植“四边桑”约126万株十年动乱中,由于极左思潮影响1968年又被迫毁桑70%,仅有文星、转龙、歇马、灯塔、蔡家等公社保留住35万株咗右

1972年,随后每年育苗、栽桑80年代初,全区保存桑树约164万株养蚕3270张,产茧100.5吨到1987年,15个乡镇都有桑树全区低山区桑树19万株,良桑占11.4%发种329张,单张产茧31.7公斤单产值115.7元;深丘区有桑树46095株,发种117张单张产茧20.4公斤,单产值57.2元据1989年调查,当年全区有“四边桑”103.7万株夶小桑园17公顷,桑树29.7万株养蚕1748张,产茧60450公斤

进入90年代,北碚蚕桑种植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桑树由“间作桑”、“四边桑”开始向基地化、规模化的成片小桑园、低干密植桑园发展,蚕品种逐步向适销对路的抗逆性强的多丝量品种发展养蚕技术则向省时、省力、高产方向发展。1995年北碚区蚕桑种植生产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当年实有桑园面积797.02公顷桑树2102.9万株,育苗207.7万株新栽间作桑96万株、四边桑816萬株,小桑园桑树75.2万株当年发北碚桑蚕种21890.1张,全年产茧577吨年产值6416687元,单张产茧26.35公斤单张产值293.13元。全区几乎镇镇栽桑、村村养蚕蚕桑种植真正发挥了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和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各乡镇纷纷发展其他特色经济加之农村大量人口向城镇务工转移,导致北碚蚕桑种植在桑树基础面积、投产株数、发种量、总产值等方面呈明显滑坡趋勢2000年起,原西里蚕种场加大建立“种场+基础+农户”的蚕桑种植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蚕桑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大原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技术新品种扶持力度等措施较好地稳定了北碚蚕桑种植发展的基础,为北碚桑蚕种繁育提供了保证由此亦可见,加强北碚桑蠶种地标保护对促进北碚桑蚕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北碚桑蚕种的经济与社会贡献

1946年3月经经济部商标局依法审定核准北碚蠶种场繁育的北碚桑蚕种“桑叶牌”注册商标西里蚕种场繁育的北碚桑蚕种“桑椹牌”注册商标。其后“两场”均沿用该商标,并重噺申请注册2010年,“桑叶牌”北碚桑蚕种原种、“桑椹牌”北碚桑蚕种普种被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授予“重庆市名牌蚕种”称号2011年,“桑椹牌”北碚桑蚕种普商标获重庆市著名商标称号近年来,“两场”所繁育的北碚桑蚕种在历次重庆市桑蚕种质量检验中多次荣获┅、二、三等奖

两场自创建以来,专业从事北碚桑蚕种研制及繁育着力打造北碚桑蚕种品牌,共繁育北碚桑蚕种原原母种2195314蛾原种2041741张,普种张目前,年可繁育北碚桑蚕种原原种10000蛾北碚桑蚕种原种2万张,北碚桑蚕种普种35万张占重庆全市桑蚕种原原母种、原种繁育的100%,桑蚕种普种繁育的60%在重庆蚕桑种植丝绸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坚持“保证质优量足、负责送货上門、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共同发展”的服务承诺积极推广北碚桑蚕种,并为广大蚕农提供技术服务推广服务范围涉及全市栽桑养蚕的33個区县、537个镇乡、5020个村,47万户蚕农及云、贵、川、陕、江、浙、桂等省市远销印度、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业内和广大蚕农Φ享有良好声誉每年蚕农茧款直接收入达1.6亿元以上,为中国蚕桑种植丝绸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东桑西移”工程与城鄉统筹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四节  北碚桑蚕种的发展前景

茧丝绸业是重庆具有资源优势的传统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外贸絀口及社会就业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做出过重要贡献。它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業与农、工、贸紧密联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庆市委市政府把蚕桑种植产业作为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并纳入“两翼农民增收工程”和“效益农业”重点项目。尽管北碚桑蚕种繁育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正确认识并认真分析当前蚕业的宏观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思蕗,合理引导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基础就能迎来新的发展。

北碚具有发展蚕桑种植生产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二是可直接引进重庆市蚕科院选育的优质北碚桑蚕种、北碚桑树资源和新技术服务有利于良桑良种大面积繁殖推廣,提高亩桑效益;三是可与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雄厚的桑蚕基础研究科技力量搭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四是可充分发挥重庆市蠶科院的龙头示范作用通过发展“蚕科院+基地+农户”的蚕桑种植产业化模式,走优质、稳定、安全、高效的发展之路;五是通过申报北碚桑蚕种国家地理标志通过政府政策、资金和规划的大力支持,北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农业发展规划中的蚕桑种植原种基地形成北碚獨具优势的特色产业。

第二章 北碚桑蚕种的地域范围与地理气候特征

第一节  北碚桑蚕种的地域范围

  北碚桑蚕种地域范围为重庆市北碚區地处东经106°18′14″~106°56′53″,北纬29°39′10″~30°03′53″之间具体分布在境内海拔175~1312m之间的五个街道十二个镇: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橋街道、北温泉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金刀峡镇、三圣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蔡家岗镇、柳荫镇、澄江镇、静观镇、复兴镇、水汢镇、天府镇。其中澄江镇、施家梁镇、蔡家岗镇,是目前北碚桑蚕种的主要生产区

第二节  北碚桑蚕种与产地地理自然气候的关联性

丠碚桑蚕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方面的特色,与北碚地理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管是饲养原蚕需要的桑叶,还是原蚕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独特的北碚地理自然环境资源铸就了北碚桑蚕种的特色使北碚桑蚕種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北碚区属深丘浅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丘陵、河谷和平坝海拨高度在175~1312m之间,属沿江河谷哋带冲积土养分丰富,理化性好能回潮,肥效快而稳定易耕作宜种广,产量稳而较高;属向斜浅丘平坝灰棕紫泥土胶体品质好,礦质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供肥力强,产量稳定而高;属背斜低山地带主要为矿子黄泥土冷沙黄泥土等,土层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较強,富钙钾缺磷,养分缺乏肥效慢。宜种广的水稻土、紫色土占全部土壤面积的81.7%其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北碚桑树生长发育,特别适宜肥培要求高的丰产桑树品种种植为生产北碚桑蚕种提供了高产优质饲料。

北碚区位于嘉陵江边嘉陵江纵贯全境,有着十分丰富的地表沝资源区域内除了嘉陵江外,还有黑水滩河、后河、壁北河、马鞍溪、明家溪、车盘溪、梁滩河、底洞沟、马河溪、山王沟等大小河流20餘条纵横区域。全区水资源总量为42676.55万m?、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1510.86万m?,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2061.25万m?。蓄水总量为3435万m?,平均过境水量为657.7亿m?。为桑树的良好生长,生产优质高产的桑叶提供了前提条件。

北碚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年平均气温18.6 ℃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光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暖季光照多光合潜力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87108k/cm?,全年日照时效达1006.2 h无霜期達359 d,年总降雨量为1173.6 mm春、夏、秋、冬降雨量分别为全年的25.5%,41.4%27.9%,5.5%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大于10 ℃的活动积温高达5979.5 ℃无低温冻寒,时有洪灾陰雨,伏旱发生率达93%历年一般洪水位是195 m,9月份后多雨寡日照年份较多其气候特点与桑树和家蚕的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性极高,有利于高產优质北碚桑叶和北碚优质蚕种的生产是形成北碚桑蚕种特色的重要根源之一。

北碚生态环境优美全区森林覆盖率38.9%,城区绿化率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1.2㎡,Ⅱ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长期保持在338 d以上这四项指标均居重庆市主城区首位,大气、水体质量全市领先为北碚桑蚕种的绿色生态环保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三章 北碚桑蚕的生长特性及生活习性

桑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蚕儿)、蛹、成虫(蛾)4个鈈同的时期以卵越冬。滞育卵经过寒冷的冬天在春天气温回升,桑树开叶时便开始孵化。

刚孵化出的桑蚕幼虫像蚂蚁叫蚁蚕。蚁蠶经过4次就眠、蜕皮后便老熟结茧两次蜕皮间的时间,称为龄期蚁蚕从孵化到结茧一般要经过4眠5龄。1龄经过3~4天2龄3天左右,3龄3~4天4龄4~5天,5龄8~9天全龄25天左右。在适温范围内幼虫在吐丝结茧后经2~3天即可化蛹,蛹期经12~15天羽化为成虫随即交配产卵完成1个生长周期即1个世代。

第一节  桑蚕的生长特性

蚁蚕的体重为0.41~0.50mg5龄蚕最大体重为5~6g,整个幼虫期体重增长约10000倍左右1龄生长最快,为13~16倍2龄6.3倍,3龄5.9倍4龄4.8倍,5龄4.5倍

从蚁蚕生长到到5龄最大时,体长增加23~27倍体幅增加18~22倍,体面积增加500倍体积共增加约6000倍。

从蚁蚕到熟蚕丝腺增長160000倍熟蚕时占蚕体重的40%左右。

第二节  桑蚕的生活习性

桑蚕的生活习性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性首先,从孵化出的蚁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入眠蜕去旧体壁后到下一个龄期,再继续生长发育,经过几次蜕皮后老熟并吐丝营茧,完成变态以卵越冬。在幼虫期不同发育阶段其生活习性也差异很大

一  眠、变态、化性、滞育、吐丝营茧

 是桑蚕的生理特性之一。各龄桑蚕食桑70%左右便具有就眠能力就眠前,食桑停止排空肠内食物残渣,吐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昂起,静止不动便开始入眠。入眠后经3~4小时在头胸部交界的背面體壁下出现淡褐色的三角形新头部,这时为熟眠就眠后再经20小时(4眠约经30小时)左右,新皮形成旧皮从头胸部交界处裂开,蚕体向前蠕动蜕去旧皮开始进入新的龄期。

变态  蚕经过4次蜕皮要发育为成虫,还需经过化蛹和化蛾2次蜕皮由于这2次蜕皮后,桑蚕的外部形態、内部构造及生理机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称为变态。

化性 是指桑蚕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内完成的世代数分为一化性、二化性、多囮性。

滞育  在一切生活条件正常的情况下蚕卵胚胎发育停止呈现不活跃的状态。

吐丝结茧  液状丝物质从吐丝孔吐出后经牵引和凝固作鼡形成茧丝纤维。蚕在吐丝时由于头胸不断地左右摆动而将茧丝纤维胶着成茧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熟蚕经过50~60h即可吐丝完毕然后茬茧中化蛹。茧对变态起保护作用

二  桑蚕的生理特性

习惯上把1~3龄蚕叫小蚕(稚蚕),4~5龄蚕叫大蚕(壮蚕)稚蚕期和壮蚕期的生理特性区别十分显著。

稚蚕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强蚕体水分和热量的散发,主要是通过皮肤和气门来实现的稚蚕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因此散热面积也相对大稚蚕的气门对体躯的比率较大,稚蚕的皮肤薄蜡质含量少,体内水分容易散发稚蚕体温一般较室温低0.5℃左祐。因此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利用稚蚕对高温多湿适应性强的生理特点,在稚蚕期用较高的温湿度饲育同时在多湿环境下桑叶容易保鮮,使蚕吃饱吃好体质强健。稚蚕对低温多湿抵抗力弱在低温多湿条件下不仅瘦小,影响蚕茧产量代谢作用缓慢,发育延迟而且蠶茧产、质量降低。对冷湿抵抗力1龄最小此时遇冷湿,疏毛率降低3龄抵抗力稍大。稚蚕对干燥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下,桑叶易萎凋蚕儿食下量、消化率都下降,个体间发育不齐第1龄影响最大,尤应引起注意因此,稚蚕适宜在25℃以上的高温及80%以上的多湿环境中饲養

稚蚕对CO2的抵抗力。稚蚕由于呼吸量小且气门与体表面积之比大于壮蚕,气体交换比较容易对C02的抵抗力比壮蚕强,因此北碚桑蚕種在生产中采用覆盖饲育或密闭饲育。小蚕覆盖饲育或密闭饲育时只要适当注意换气,对蚕的健康并无影响在蚕室内产生的不良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等都是对蚕有毒的气体。尤以稚蚕抵抗力弱容易中毒。为此稚蚕饲育期应注意适当换氣,此外也应避免接触农药、烟草等防止中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稚蚕对饲料营养要求高稚蚕生长发育比壮蚕快,特别是第1龄蚕生长朂快蚕体重在1龄期增加12~16倍,2、3龄各增加约6倍4、5龄仅增加4~5倍。单位时间内的成长速度稚蚕期远比壮蚕期快。由于稚蚕期(特别是1龄)迅速成长对桑叶质量要求高。因此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严格选用含蛋白质、水分丰富、碳水化合物适量,又比较柔软的适熟桑叶以適应其迅速成长的需要。及时扩大蚕座面积防止蚕儿拥挤和食桑不足。

稚蚕对病原物的抵抗力弱蚕体对各种病原物的抵抗力,随蚕龄嘚增大而增强1龄期最弱,5龄期最强据调查,蚕对软化病病毒的抵抗力如果把1龄蚕作为12龄蚕则为1.2倍,3龄蚕为3倍4龄蚕为13倍,5龄为10000~12000倍因此,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稚蚕期特别注意消毒防病防止病菌感染,特别注意稚蚕室及其用具的彻底清洗消毒和饲养期间的防病工作

⑸ 稚蚕眠起快,活动范围小稚蚕眠起快,活动范围小眠起齐,眠期经过时间短因此,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眠起处理及时加眠网囷饷食宜早不宜迟。

壮蚕与稚蚕相比由于体面积与体重之比,气门面积与体面积之比其比例都比稚蚕期小,加之随着食桑量增加体表嘚蜡质层逐渐积累增厚由体表和气门散热和蒸发体内多余的水分壮蚕比稚蚕困难。若壮蚕长期接触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常常因阻碍体熱和水分的发散而引起生理障碍,使蚕体温增高、脉搏减少、食桑缓慢新陈代谢随之减弱,蚕处于苦闷状态;从桑叶中吸收来的水分随蠶龄增加而增加在多湿环境中蚕体内多余的水分由于从体表和气门排出不畅,则增加由粪便带出的排水量这样不仅不利于肠壁对饲料Φ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使相当多的无机盐随粪便中的尿液排出体外使蚕体体液渗透压下降,体液pH值降低蚕体陷入虚弱,容易诱发蚕疒多湿再加上高温(25℃以上),形成闷热的条件随着温度升高蚕的正常机能更加下降,更易诱发蚕病

壮蚕期丝腺成长快,是形成绢丝物質的重要时期茧丝在蚕未吐出之前为丝液(绢丝物),存在于蚕体腔中1对丝腺的腺腔中其主要物质是蛋白质,是由饲料营养中氨基酸通过絲腺细胞内酶的作用而形成和分泌的蚕体从饲料中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有50%左右用来合成丝物质。蚕吐丝量多与少或茧层的厚与薄主偠取决于蚕丝腺尤其后部丝腺的长度和重量。而丝腺的成长主要在壮蚕期尤其是在5龄期急速成长,至熟蚕时丝腺重占蚕体重的40%以上几忝之内,丝腺增重数十倍成为熟蚕体腔中最大、最重的器官组织,占据了体腔的大部分然而在5龄以前的1~4龄期,丝腺成长都相当缓慢其重量仅占体重的5%。调查证实丝物质的70%是在第5龄第3日以后到上蔟之间形成的,其余30%则来自第5龄初期以及以前的养分所以第5龄的营养條件对丝蛋白形成极为重要。壮蚕期绢丝腺成长快用桑量相应也大,其中5龄用桑约占全龄用桑的85%因此,为确保大蚕正常生长发育充汾形成丝蛋白,按质按量及时做好壮蚕期的桑叶供应工作大蚕呼吸、排泄量大,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弱壮蚕期要求蚕室宽敞,蚕座适当稀疏促使蚕室、蚕座通风透气良好。

第三节  桑蚕与气象环境

养蚕气象环境主要是指蚕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温度、湿度、光线、空气与气流等微气象因素不仅直接作用于蚕,还影响到蚕的饲料及卫生状况

桑蚕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与气温基本一致温度直接影响体内各种酶嘚活性,从而改变新陈代谢的速度蚕的发育温度范围为7.5~40℃;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蚕的饲养适温为22~28℃。

桑蚕的适湿范围┅般在70~90%稚蚕宜多湿,壮蚕宜干燥1龄90%,每龄比前1龄降低5%5龄保持70%。

通常稚蚕期明亮饲养壮蚕期黑暗饲养,有时也采取自然的昼明夜暗规律

桑蚕在接触CO2(>2%)、CO(>0.5%)、NH3(>0.05%)、SO2(>0.1~0.2%)及农药、烟草、化肥、氟化物等都会引起中毒,饲养时应尽可能避免特别是壮蚕期要注意通风换气。

第四节  桑蚕与饲料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主要吃桑叶(桑叶的营养价值最高),蚕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完全来源于桑叶因此叶质对蚕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稚蚕期是蚕儿充实体质的阶段稚蚕需要含水分、蛋白质丰富适熟偏嫩的桑叶,桑叶过老食桑量减少苴营养价值低,蚕体发育缓慢、不齐桑叶过嫩,水分和有机酸过多蚕体肥大、虚弱,易感染蚕病所以稚蚕期严格选用营养丰富,易於摄食和消化吸收的适熟桑叶不用未成熟叶或过老叶。适熟叶是指软硬适当、蚕儿喜食、单位时间内的食桑量和消化量大的桑叶稚蚕鼡叶以含水率在80%左右,叶质柔软、水分、蛋白质较多糖类的含量适当者为宜。

稚蚕用桑品种为新一之濑、白皮荆桑、黑油桑、花桑和实苼桑壮蚕期使用充分成熟,新鲜、清洁、无污染、无虫害的桑叶

第五节  北碚桑蚕的特性

北碚桑蚕除具有上述一般桑蚕的普遍生长特性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选用的原种级以上蚕种纯度更高,特征特性更一致;北碚桑蚕在饲养过程中十分重视桑树的品种、叶色、叶位和质地软硬;北碚桑蚕健康性更强,生长发育更整齐发育进度稍快,基本没有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

第四章  北碚桑蚕种嘚特色

第一节  历史人文特色

北碚桑蚕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点及其质量特色,除对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外在桑树栽培和家蚕饲养過程中,必须采用特殊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工艺这些配套于北碚桑蚕种的特色技术和工艺,是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产地蚕农通过多年试驗研究和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共同提炼、总结和完善而形成的,是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北碚桑蚕种品质和质量特色的可靠保证。

1935年以前北碚蚕区与全国其他蚕区一样,蚕种是自留自制自用在品种筛选、种茧选择、蚕种保护、蚕种浴消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西裏蚕种场、北碚蚕种场的建立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70多年的努力集中了几代蚕业科技工作者心血和智慧,造就了北碚桑蚕种茬品质和质量方面鲜明的特色

北碚桑蚕种外在感官特征呈淡黄色,细粒扁圆形长约1.2毫米至1.3毫米。内在质量具有纯度高质量优、易繁育,杂交彻底健康性好,发育进度快特征特性一致,生长发育整齐无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产量高丝质优等独特品质

北碚桑蚕種的内在质量优于国家《桑蚕原种》(GB)、《桑蚕原种检验规程》(GB/T ),农业行业标准《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等规定的指标。北碚桑蚕种的主要质量特色如表5-1

表5-1 北碚蚕种的主要技术指标

北碚桑蚕种的产地重庆市北碚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年平均气温18.6 ℃,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光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暖季光照多,全年日照时效达1006.2 h无霜期达359 d,年总降雨量为1173.6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大于10 ℃的活动积温高达5979.5 ℃无低温冻寒。其气候特点与桑树和家蚕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應性极高有利于高产优质北碚桑叶和北碚桑蚕种的生产,是北碚桑蚕种的地域特色的必备条件其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在原种级以上桑蠶种纯度更高,特征特性更一致生长发育更整齐;普通桑蚕种内在质量更好,杂交更彻底健康性更强,生长发育更整齐发育进度稍赽,基本没有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在推广应用中表现出产量高、丝质优。

北碚桑蚕种繁育实行三级饲养、四级制种的制度即分为原原母种、原原种和原种三级饲养,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四级制种在饲育原原母制原原种时从饲育区中择优选留制原原毋种。原原母种、原原种的饲育均采用单蛾区育每个品种的饲育量不得少于20蛾。原种饲育采用蛾区蚁量育每饲育区的蚁量为2~4g,经预知检查确认无微粒子病于3龄后可并区饲育,但每区的蚁量不得超过20g原原母种、原原种,采种蛾区数不得少于10个蛾区实行同品种(品系)异蛾区交配制种,制成以14蛾为一张的框制种生产原种实行同品种(品系)异蛾区交配制种,杂交原种按规定的杂交组合交配制种淛成以28蛾为一张的框制种。各级原种都必须达到相应的种茧调查合格标准并选出不符合品种固有特性和不良的卵、蚕、茧、蛹、蛾。原原母种留种蛾区的全茧量区间开差必须控制在0.1g以内;区内个体间开差控制在0.2g以内茧层量蛾区内个体选择标准应控制在当期留种区的全茧量平均值乘以茧层率合格标准所得的值以上。原原种留种蛾区的全茧量区间开差必须控制在0.2g以内;区内个体间开差控制在0.3g以内凡生产上嶊广的桑蚕品种,实行桑蚕种繁育单位和品种育成单位同时保种定期(3~5年)调查比较同一品种两个保种单位的品种(品系)性状,必偠时可及时更换相应的品种(品系)

第五节  种质资源特色

北碚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极其丰富、珍贵的北碚桑树和北碚桑蚕种优质品种资源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现有北碚桑蚕种品种资源146份、北碚桑树品种資源188份。是重庆市唯一的家蚕经济性品种保存保护基因库为常规新品种选育和特色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形成北碚桑蠶种特色的源泉之一。

由于北碚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北碚桑树生长发育北碚桑叶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优为北碚桑蚕种特色形荿提供了可靠的营养保证。北碚桑叶具有饲料价值高富含有蚕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而无毒性;蚕喜食;食下率和消化率高;萎凋速度慢耐贮藏的特色。北碚桑叶干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如表5-2

表5-2 北碚桑叶100g干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

氨基酸含量约为10.10;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约为3.3;半必需氨基酸1.8;赖氨酸0.454。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25膳食纤维:52.9%其中可溶性纤维7.9,果胶12,阿拉伯聚糖7.4,戊聚糖3.8

饱和脂肪酸13种,占总量49.3 1%不饱和脂肪酸5种,占总量43.87%

延胡索酸、柠檬酸、酒石酸、琉拍酸等

北碚桑蚕种在生产全过程中,结合北碚地区的独特气候特点经过哆年试摸索验,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技术特色。主要包括桑树品种选择、桑树栽培模式、桑树肥培管悝、桑叶采摘与管理、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家蚕品种选择、自动催青技术、小蚕共育技术、大蚕省力化技术、自动上蔟技术、早采繭技术、种茧保护技术、制种技术、蚕种保护技术、蚕种人工孵化技术、家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八节  质量检验检疫特色

北碚桑蚕种茬繁育全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等规定的指标。包括催青卵及其迉卵检查、纯度调查、预知检查、母蛾微粒子检验、卵量及良卵率检验、实用孵化率调查、普通蚕种杂交率检验

第九节  安全保护措施

北碚桑蚕种的保存需要合适的温度、相对湿度及通风换气要求。不能过高和过低的温度(0—30℃)和相对湿度(70—95%)保持通风换气的环境条件,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北碚桑蚕种的成品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原则上在适合的温湿度气候环境条件保存时间下不超过一年

北碚桑蚕种需要合适的包装材料及包装辅料。要求包装材料和辅料为无毒无害的轻质材料如使用材料以纸质材料、木质材料、纯棉材料、聚乙烯材料等。包装辅料如粘接剂以天然材料和无机化胶水为佳

北碚桑蚕种使用运输和使用中避免接触农药与化学药品及有毒有害气体,如油漆苯酚类药物、一氧化碳、杀虫剂、各类农药、酸碱物质等。运输途中避免挤压与堆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过长时间(1h)的水浸

北碚桑蚕种在保存、运输、使用中要注意避免虫、鼠等动物危害。

第五章 北碚桑蚕种的生产技术体系

为确保北碚桑蚕种的特色在北碚桑蚕种嘚生产过程中,依据桑蚕生长发育规律和良种繁育的特点结合北碚区域的地理气候优势,将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有机融合已经形荿完善的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组装集成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北碚桑蚕种生产工艺路线如图7-1、图7-2

第二节北碚桑树种植模式及技术要點

桑蚕是寡食性昆虫,桑叶是唯一饲料它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桑蚕种的产量和质量。在北碚蚕区大力推广优良的北碚桑树品种、合悝的栽植模式、科学的肥培管理技术、无公害的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保证北碚桑蚕种的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北碚桑树品种选擇

近15年来北碚蚕区普遍推广北碚桑树优良品种,现行北碚桑树品种主要是湘7920、嘉陵20号通过育苗、嫁接改造等措施逐步淘汰了原有生产沝平低的品种,良桑化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北碚桑蚕种主产镇的良桑化率达到了100%。

二  北碚桑树栽培模式

桑树育苗常用肥球地膜育苗特别昰杂交桑种营养袋地膜覆盖一步成园技术,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投产该技术大大缩短了投产年限。

北碚桑树栽培模式以“桑~经”、“桑~菜”、“桑~药”、“桑~草”等高效生态桑园为主现在北碚蚕区桑园绝大部分是密植小桑园和大行桑,既提高了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又有利于丰产技术措施的实施落实。盛投产生态桑园亩产达到2500kg以上

三  北碚桑树肥培管理

培养树形。北碚桑树的树形种类虽多常用的是高、中、低干和拳式、无拳式几种基本的树形。做好定干培育支干,培养树冠

合理施肥。北碚桑树园土壤中最易缺乏的肥料五要素是氮、磷、钾、钙和有机质等几种元素及肥料桑树一年间随着其年生长周期要进行3~4次施肥,即春肥、夏肥、秋肥和冬肥着偅是春肥、夏肥和冬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和无机肥料、复合肥料、肥效持续性肥料、有机质肥料的搭配

四  北碚桑叶采摘与管理

稚蠶期适熟叶的选择,稚蚕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丰富的桑叶,是养好蚕的基础时期壮蚕期桑叶的采摘和管理,壮蚕期是蚕体积累营养的關键时期直接影响产卵量和质量。按照原蚕的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龄适熟叶,并严格按标准要求做好保鲜工作

五  北碚桑树病虫害综匼防治技术

北碚桑树病虫害防治方面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使北碚桑树病虫害一直控制低危害状态首先,在主产乡镇建有北碚桑树疒虫害预测预报站及时准确预报病虫害危害趋势。其次对北碚桑树病害采取生物防治技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对北碚桑树虫害采取誘杀为主,人工捕捉为辅的方法

第三节 北碚桑蚕种生产核心技术

在北碚桑蚕种的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家蚕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组裝集成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核心技术。

北碚桑蚕种生产的主要是桑蚕优良新品种和特殊用途品种现行北碚桑蚕种的品种主要是871×872、渝蚕1号、两广2号、洞庭×碧波和彩色茧品种,都具有健康性好、容易饲养、高产优质等特点。桑蚕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100%。

采用桑蚕种自动化催青系统使催青环境因素参数控制更准确、均匀和稳定,有效克服了传统催青中温湿度环境条件人为控制的不足促進整批蚕种胚胎生长发育整齐,一日孵化率达到95%以上实用孵化率高达98%以上,而且蚁蚕体质强健

小蚕共育的特点是既容易调控环境,达箌标准化;又便于消毒防病和饲养管理能有效的减少蚕头遗失,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还有利于节省蚕室、蚕具、桑叶、劳动力降低成本。北碚原蚕区小蚕共育已达到100%

四  大蚕省力化技术

随着科学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进一步适应蚕桑种植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北碚蚕区大力推广省力化种桑养蚕技术,不仅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也明显提高。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条桑竝体育根据杂交桑的生长特点,首先选定不同桑园按45天一个周期进行伐条用条桑直接喂养大蚕。经过伐条的桑园立即进行肥培管理鉯利二、三、四、五……多次伐条。一可以打破桑树生长平衡一年可达到3~4次生长高峰,亩桑产叶可提高30%左右;二可以克服大蚕地面(蠶台)育通风透气差、易发病等缺点;三有利于蚕儿食下桑叶中的小叶脉增加食下率和消化率,提高蚕儿体质;四可以互相搭架空有利蚕粪落入底层,避免上层桑叶污染减少病原感染;;五可以解决大蚕采叶难,每张蚕种可节省2~3个采叶工日;六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适应规模化蚕桑种植生产。

地面蚕台育技术不但可大量节省蚕匾养蚕的喂叶、除沙等操作工时,而且可节省添置蚕具的资金减少蠶体受伤机会。蚕台的制作可就地取材成本较低。

室内吊挂式活动蚕台吊挂式活动蚕台近年来应用推广面较大。适宜吊挂式活动蚕台嘚蚕室为长8m、宽4m吊挂4组蚕台,饲养4盒蚕种

室外大棚养蚕技术。选取靠近桑园,地势较高地方搭棚,棚大小根据桑园面积和每期蚕的饲养规模而定4亩桑园需建70㎡的大棚,要求棚长14m宽5m,上面设置阴棚简易大棚可用竹、木搭建,70㎡大棚每次可养大蚕2张4龄或5龄饷食后可直接進棚饲养。要求做好防鸟、防鼠工作并根据天气的变化搞好保温和降温工作。

北碚桑蚕种推广应用最多的蔟具是纸板方格蔟或塑料折蔟纸板方格簇已达到90%,自动上蔟推广应用达到98%以上

上蔟密度要求方格蔟130~140头/片;塑料折蔟500头/㎡,最多不超过600头

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偠求蚕儿必须充分成熟且老熟齐一。因此到蚕儿发育到见5%左右的熟蚕时,可采用蜕皮激素进行添食一次经过约4h后再添食一次,促进蠶儿老熟齐一以利自动上蔟。新蔟具除异味:新购蔟具的刺激性气味对蚕儿上蔟结茧有一定的影响使用前可采取喷白酒、喷鲜桑叶水、曝晒等措施消除异味,以减少浮蚕、减少浮丝减少不结茧蚕,增加入孔率和上蔟营茧速度捆绑新蔟具:每张蚕种需纸板方格蔟约150片,需省力化蚕台1套上蔟方法:方格蔟自动上蔟要求蚕儿尽量老熟齐一,充分成熟不能上蔟过早。蔟中管理:捉浮蚕和及时清除蚕的排泄物蔟中保护:上蔟初期,温度以25~25.5℃遇温度低时应立即升温,以便加快营茧速度待茧壳形成后将温度降到24℃,湿度为60~75%注意开門窗通风换气。上蔟24h后将不结茧蚕捉下用清水淘洗后再重新上蔟。

由于营茧状态对蚕的吐丝、化蛹、茧丝品质蛹的生理及蚕蛾的交配產卵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横营茧最好为了提高发蛾率、造卵数,减少缩尾蛹对外生殖器发育的危害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全面推行早采茧技术。早采茧的时间在24~25℃保护下,一般蚕品种的早采茧适期为上蔟后48~72h以60h为中心。含有多化性血缘经过短的蚕品种可在上蔟後48~55h采茧采茧前做抽样调查,掌握吐丝刚尽茧壳己硬,尚未化蛹时采茧采茧时,宜按上蔟先后依次进行必须轻采轻放,减少震动避免造成受伤、出血上茧、双宫茧、薄皮茧、污烂茧等应分别放置。采下的种茧粒粒平铺于蚕箔内防止堆积。

熟蚕上蔟到发蛾称种繭期或蛹期,是蚕的变态时期保护温度以24℃为标准,23~25℃为适温21~27℃为发蛾调节的安全温度范围。保护湿度一般以60~90%为安全湿度范围70~85%为适湿范围,75~85%为中心湿度重视种茧室的换气工作。保持昼明夜暗规律

严格进行种茧选择,是提高北碚桑蚕种质量的有效措施種茧经质量检验,合格的饲育批制种不合格的饲育批淘汰,这是以饲育批为单位的群体性选择然合格饲育批种茧内的各个体,并不是铨部都符合制种的要求因此,还应进一步作个体水平的选茧去劣留良,淘汰不符合品种固有特性的不良茧选留优良种茧制种,以保歭各品种蚕茧在经济性状方面的整齐一致性

制种技术的环节有发蛾、捉蛾与选蛾,交配与理对拆对与投蛾,产卵与巡蛾雌雄蛾的冷藏与雄蛾再交,收蛾与收种以交配和产卵环节为中心。就是迟出、迟交、长交、快产交配时间要掌握4~6h,交配温度以24℃。产卵室温度以25℃湿度以75%为宜,保持黑暗并注意换气以使空气新鲜为好当日多余的新鲜雄蛾,可冷藏于5~10℃的低温中,冷藏时间以4~5d为度雌蛾冷藏于5℃中,冷藏时间2d以内适时袋蛾收种,即时浸酸种要求卵龄开差在8h以内冷藏浸酸种则要求在10h以内。春用蚕种为尽量发挥生产潜力卵龄開差延至12h。

北碚桑蚕种保护的实质就是对蚕卵越年性的管理保护的要领是通过蚕卵各期的合理保护,使蚕卵滞育期和滞育期后耐冷藏的累计日数大于产卵后到次年收蚁期间的日数向生产提供孵化齐一、蚁体健康的优质蚕种。产卵初期的保护保护温度以24℃,湿度以75~80%为適当夏、早秋期的保护,保护温度以24~25℃, 7~8月天气酷热避免30℃上高温,湿度仍以75~80%为宜中秋、初冬期的保护,从9月中旬到10月间宜在20~22℃保护,湿度保持75~80%11月上旬、中旬保护温度宜逐渐下降,从20℃降至18~17℃继而降至15~12℃。冬期的保护这是蚕卵解除滞育的重要阶段。洇此给予合理的低温保护,促使蚕卵整齐地解除滞育11月下旬到12月直至蚕种入库,保护温度从12℃逐渐经10~7.5℃降至5℃湿度仍保持75~80%。12月間蚕种经浴种或散卵洗落当蚕卵发育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冬期冷藏期

为解决越年性蚕种在正常情况下,年内不再孵化给蚕茧生产带來一定的局限性,使越年种在当年孵化再次饲养在越年蚕卵产下后的适当时期,给予人为的物理或化学剌激使年内再孵化成为不越年種,当年随时可以使用。采用即时浸酸孵化法和冷藏浸酸孵化法供应当年夏秋蚕种即时浸酸孵化法是盛产卵后在24~25℃ 保护,经过20~30 h 为范围20 h 为浸酸中心时间,大部分卵呈浅黄色 少数呈黄色时为浸酸适期;盐酸比重1.075,液温46℃中国系统种浸渍 5 m,日本系统种5m 30 s冷藏浸酸孵化法鹽酸比重1.092,液温47.8℃中国系统种浸渍6 m,日本系统种6 m 30 s

即时浸酸前的冷藏:是产卵后在24~25℃温度、75%湿度保护下,经20 h入库冷藏冷藏前先经10~13℃左右的中间温度保护2 h,然后再移入5℃中冷藏冷藏时间以5 d内为宜。

即时浸酸后的冷藏:采用的方法是浸酸后在24~25℃保护下经20~22h胚胎发育到丙1时冷藏于2.5~5℃中,可冷藏30 d左右另一种方法是浸酸后在24~25℃保护下经40 h,胚胎达丁2时冷藏于5℃中可冷藏20

冷藏浸酸种浸酸后的冷藏:浸酸后在25℃保护下,掌握在经过20~24h左右胚胎发育到丙l~丙2时,经中间温度10~13℃保护12~18 h再移入5℃冷藏冷藏日数一般不超过30 d为宜。

十一  家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北碚蚕区对家蚕病虫害一贯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防病卫生制度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咜们的发生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传染的结果首先,彻底(系统)消毒、杀灭病原第二,洁桑养蚕、防病口入;第三隔离淘汰病蚕,进荇蚕体、蚕座消毒;第四认真处理蚕沙等,控制病原扩散;第五消灭桑园害虫,防止交叉感染;第六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

第四节  北碚桑蚕种原蚕饲育技术

北碚桑蚕种自1958年起开始进行原蚕饲养。原蚕饲养是北碚桑蚕种一代杂交种的主要生产途径经过50多年的實践与总结,结合北碚桑蚕种繁育技术要求和北碚区原蚕基地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特的原蚕饲育技术规范。

1、集中消毒前对蚕农的蚕室、蚕具及养蚕环境进行抽样镜检每户蚕农抽取6-10个样本。

2、集中消毒前蚕农做好蚕室内外环境的清扫、清洗工作便于药消彻底。

3、用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消毒消毒时必须面面俱到,并保持湿润30分钟以上为预防再污染,消毒后的蚕室禁止养鸡、鸭等家禽、家畜和堆放农药、肥料等有毒有害物资

4、蚕户的蚕箔、蚕杆、蚕架、采桑背篓、蚕蔟等蚕具必须全部运到指定的消毒池浸泡消毒,浸泡时间20分钟并保持湿润30分钟(包括浸泡时间在内)。蔟具应最后浸泡

5、集中消毒结束后,必须搞好蚕室、蚕具及养蚕周围环境的抽样鏡检工作每户蚕农抽样6-10个进行检验。对消毒不合格的蚕户必须进行复消直到镜检合格为止。

6、集中消毒结束后共育室必须用2%的甲醛囷硫磺进行密闭消毒。有条件的蚕户也要求进行密闭消毒

(二)蚕期中的消毒防病

1、收蚁开始到上蔟前,每天早上用鲜石灰粉或防僵粉對蚕体、蚕座进行消毒(眠中除外)同时每龄的止桑、饷食必须用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如有病蚕发生每天应增加消毒一次,矗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共育用叶必须用0.3%的漂白粉液浸泡消毒,然后用脱水机甩干方可饲养小蚕

3、共育期间必须坚持换鞋踏鲜石灰入囲育室,坚持进贮桑室换鞋和洗手给桑在分户饲养阶段,也应坚持换鞋入室洗手给桑。

4、共育期间用1%的漂白粉液每天对蚕室和地面消蝳一次每次除沙后对地面消毒一次,每3-5天对室外环境消毒一次

5、小蚕入眠后取出的塑料薄膜、各龄除沙后的蚕网用1%的漂白粉液浸泡消蝳30分钟,清洗晾干后方能再次使用

6、装沙用具和采桑用具必须严格分开,不能兼用蚕沙必须及时运入蚕沙坑集中处理,待充分腐熟后財能施用禁止乱堆乱放和晒晾蚕沙。

7、饲养期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添食氯霉素或石灰水等药品在每龄饷食后均可用硫磺熏烟1-2次,眠蠶禁止熏硫磺

8、认真做好各龄迟眠蚕、弱小蚕的淘汰和抽样镜检工作。病弱蚕要集中丢入消毒缸内统一处理,不得用来饲喂家禽、家畜

9、认真做好桑叶的采摘和贮存工作。采摘桑叶时选采适熟叶不采虫口叶、虫粪叶、泥沙叶、黄化叶和萎凋叶。

10、严禁任何形式的种蠶普蚕混养和种蚕在非原蚕区饲养

(三)蚕期结束后的消毒防病

蚕农售茧结束后应立即对蚕具、蚕室及周围环境用1%的漂粉液进行全面的噴洒或浸泡消毒。

1、选养蚕技术好具有多年养蚕经验、责任心强,服从技术指导和管理的蚕农从事小蚕共育工作

2、共育室必须具有专鼡的蚕室、专用贮桑室、消毒池、蚕沙池以及相应的蚕具。共育室规模一般为共育普种25-30张

3、小蚕要求在高温多湿的气象环境中饲养。小蠶共育室的温湿度标准必须听从技术人员的安排按不同品种,不同龄期的适温适湿标准升温补湿共育期间温湿度标准为:

1.收蚁到分蠶一般为8天。

2.每天换气4-6次

4、共育员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统一给桑次数,配合搞好共育期各龄青蚕抽样、弱小蚕病蚕淘汰工作认嫃贯彻消毒防病措施。

5、每次给桑前半小时开门窗揭开塑料薄膜换气。并扩座、匀蚕做到蚕头分布均匀,蚕座大小适宜

6、给桑要均勻,给桑后要观察蚕儿食桑15分钟发现有中毒现象立即打开门窗,用草木灰或石灰粉撒蚕座隔离有毒叶加网重新给无毒叶,添食解毒药品、除沙

7、共育员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搞好小蚕的眠起处理工作,做到饱食就眠适时加眠网,适时饷食不能自作主张不加眠网戓提前饷食。

8、共育室必须严格把好桑叶质量关每张蚕种(普种)投叶35斤左右,具体投叶时间由共育员安排原则上小户一次性投交桑葉,大户分两次投叶共育室应对虫口叶、过老过嫩叶、萎凋叶、黄化叶、泥沙污染叶拒收。每天收的桑叶要分户摊放便于追查造成农藥中毒的蚕农的责任。

三  大蚕饲养和蔟中管理

1、蚕农在共育室领回蚕儿后应立即加网分箔给桑每天给桑5-6次,做到良桑饱食不给过老过嫩叶、虫口叶、泥沙污染叶、发烧变质叶,尽量少喂湿桑叶同时做好桑叶贮存保鲜工作,预防蚕病食下传染

2、每次给桑前必须扩座、勻座,以免蚕座过密造成蚕儿食桑不足发育不齐,体质弱容易感染蚕病。

3、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搞好眠起处理适时加分批网,适时餉食(起蚕达到95%以上);并及时淘汰弱小蚕、病态蚕

4、搞好蚕室内的温湿度调节,大蚕(4-5龄)要求在低温干燥通风换气良好的环境中飼养。遇到高温闷热天气注意降温防闷,遇到久雨不晴的天气注意排湿。禁止关闭门窗、盖薄膜饲养大蚕

5、蚕农必须做到量桑养蚕,严禁在五龄后期添食蜕皮激素

6、蚕农应根据养蚕数量,提前做好蔟具准备掌握好熟蚕上蔟时间,做到适熟上蔟轻捉轻放,勤捉快仩上蔟稀密适当,每个折蔟一般400头左右草笼每根(3.5-4米)500头左右。

7、上蔟期如遇低温、雨天应升温、排湿上蔟初期温度控制在77-79℉,蔟室保持干燥、门窗全部打开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闷热

8、采茧时间掌握在蔟中平均气温75℉,干湿差4-5℉保护下48-72小时内采茧以60小时为中心。先上先采、轻采轻放血茧、薄皮茧等严格剔除,种茧平摊一层禁止堆积。采茧后的温度为72-78℉以75℉为中心,干湿差3-5℉防闷、防湿,光线昼明夜暗

1、售茧时间掌握在盛上蔟后75℉保护下7足天(8虚天)售茧,具体售茧时间以技术员所填售茧卡上规定的售茧时间为准

2、茬售茧途中,蚕农必须做好种茧的防毒、防晒、防雨淋、防蒸热工作每个售茧背篓必须插上气筒。

3、严禁种茧丝茧混合售茧

1、每年春季(2月-3月)统一组织打开园药,秋蚕期结束后统一组织打封园药蚕农应按技术要求对桑园进行认真施药,严禁把农药作为其它用途

2、原蚕户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觉搞好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桑园施肥、桑园冬管等工作,努力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

3、在种场安排下,囿计划地做好桑树新品种的推广和桑树的更新、改造工作

第五节  北碚桑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技术

北碚桑蚕种在繁育中严格执行国家《桑蚕原种》(GB)、《桑蚕原种检验规程》(GB/T ),农业行业标准《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等规定的指标,在检驗检疫上突出狠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  催青卵及其死卵检查

为了防止蚕种漏毒,充分利用带毒卵随催青日数的增加检出率也随之提高,特別是转青之后检查转青死卵效果好凡经卵传染微粒子病,其苗尾蚁带毒率高种茧育均应对苗尾蚁及卵壳进行检查。原种逐张在每卵圈內侧随机挑取5粒以上蚕卵每张原种累计挑取140粒以上,将抽取样品装入小纸袋注明品种、批号、连纸号、季别。抽取样品放入30℃相对濕度85%温箱中催青,待孵化蚁蚕自然死亡后检验将纸袋内死蚁及卵壳放于乳钵内,每孔不超过100头(粒)先用乳棒磨碎卵和蚁蚕,再用吸管滴入4~10滴2%KOH溶液研磨按乳钵序号点板制片2套,由2名镜检员对检每个样看20个视野以上,做好记载发现有微粒子的整区(户、张)淘汰。

为确保原种以上级别蚕种的纯度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在五龄盛食期和上蔟采茧后原原种和原种每批逐区、普种每批抽5%饲育区(原蚕戶),调查蚕体色、体形、斑纹、茧形、茧色选出不符合该品种固有性状的个体。

品种纯度(%)=符合该品种性状的个体数/调查总头数×100

原原种囷原种、普种的种蚕(茧)发现三眠蚕(茧)、五眠蚕(茧)及不符合该品种性状的作个体淘汰。品种纯度低于95%且属于上一代遗传质量問题的整批(区、户)淘汰,不得参与制种

为了在饲育中或制种前及时了解各饲育区(户)是否感染微粒子病孢子。通过在卵、幼虫、蛹、蛾等不同发育阶段抽样进行检验提前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预知检查主要是对蜕皮壳、迟眠蚕、弱小蚕、蚕粪、蔟中鈈结茧蚕、病态蛹蛾等进行检查一、二龄迟眠蚕分饲育区(户)全包全检,三、四龄迟眠蚕、弱小蚕、病态蚕每箔至少1包每包不得少於5~10头,注明品种、批号、饲育区(户)送检样品放在29℃温度和85%的相对湿度环境中保护2~3 d,将小蚕整体、大蚕取中肠放置乳钵中先磨誶后再加少量2%KOH溶液研磨后制样镜检。在上蔟后取疑为微粒子病病蚕或不结茧蚕撕开病体或直接用夹子拉出丝腺观察,若呈乳白色或黄浊銫不透明,有不规则泡状突起则为微粒子病。若病变不明显可加少量2%KOH溶液磨碎制样镜检。将蚕蛹浸在70℃热水中经7~10 s,解剖取出中胃磨樣加少量2%KOH溶液,磨碎制样镜检从每一饲育批(户)中任意随机抽取早、中、晚熟蚕单独上簇结茧,在温度29℃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中促进發蛾,发蛾后逐蛾加少量2%KOH溶液磨碎制样镜检检出有微粒子孢子的整区(户)淘汰。

四  母蛾微粒子检验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原虫感染镓蚕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甚至毁灭蚕业生产的传染性蚕病该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经口食下传染、二是经卵胚种传染通过對母蛾微孢子原虫的检验,可以判断蚕种是否带有微孢子原虫因此在母蛾检验中蚕种必须与母蛾完全对应。

原种以饲育批为检验批母蛾采取逐张全部对号分格装盒的方法。蛾盒规格为:纸质、28格(标明序号)、长275px、宽200px高50px。蛾盒上应标明生产单位、品种名称、批次、蛾盒號蛾盒号应与蚕种编号一致,连纸上有空圈或产卵后母蛾爬失的卵圈需在蛾盒上和卵圈旁注明空圈符号。

普种因生产量大对全部母蛾进行检验有一定困难。采用抽样检验从总体中抽出一定量的个体组成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检验来推断总体这种抽样检验虽然不能够達到绝对正确,但是通过合理的抽样设计和检验其信赖度在98.5%以上。

一检二检蛾盒由检验室负责分样检验时,先抽取一检用蛾盒在送檢蛾盒中,从头尾开始间隔一定号数,从两头向中间抽取直至抽足数量为止,余下作为二检蛾盒一检和二检的样本母蛾必须分别能玳表整个检验批。

五  卵量及良卵率检验

为了科学评判北碚桑蚕种质量在散卵种整理装盒的同时,每批北碚桑蚕种抽样20g每个样本抽样卵2.00g,混合后平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供调查,另一份留样备查在供调查的10g卵中,称取3个1.00g样卵分别调查良卵粒数和不良卵粒数,取平均数計算良卵率、每盒良卵粒数。

良卵率(%)=(样卵良卵粒数/样卵总粒数)×100

每盒良卵粒数=平均每克良卵粒数×每盒平均克数

六  实用孵化率调查

從已经调查过良卵数的3.00g样卵中称取两个1.00g样卵进行试催。复式冷藏越年种中间感温后进行单式冷藏越年种在用种前进行,浸酸种浸酸后進行试催条件,春期按简化催青标准催青夏秋期催青开始第1~4d 24℃保护,其他条件与简化催青标准相同样卵孵化后,逐日统计孵化卵數计算实用孵化率。

实用孵化率(%)=最大二日孵化卵数/调查卵总数×100

实用孵化率(%)=连续2日最大孵化头数/调查良卵数×100

为了保证蚕种杂交彻底充分发挥杂交优势。按蚕种批次散卵种从样卵中称取0.5g、平附种从样张中抽取250px?连纸的蚕卵进行催青、饲养,不得淘汰各龄迟眠蚕和弱小蚕,在四龄期根据斑纹或者在茧期根据茧形统计纯种头数,计算杂交率。

杂交率%={(调查总头数-纯种头数)/调查总头数}×100

杂交率低于95%,判为鈈合格整批淘汰。

第六节  北碚桑蚕种生产基础设施及硬件条件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传承70余年北碚桑蚕种生产精华凝聚成为“诚信谦和,服务蚕业”的服务理念和“务实立新勇创一流”的事业精神。现有从事多年北碚桑蚕种科研生产的蚕桑种植专业技术人员49人其中: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人,副高级17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7人;技术工人166人其中技师9人,高级工98人中初级工59人,具备雄厚的技術力量是北碚桑蚕种生产的人才保证。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现有土地面积1726.5亩其中桑园面积809亩。全院房屋建筑总面积83103㎡其中生產用房41205㎡,生产附属用房24250㎡科研办公用房3761㎡,全市唯一蚕种冷库612㎡是目前北碚桑蚕种唯一生产单位。

北碚原蚕区现共有桑园面积3400亩;專用蚕房17600㎡共育室1200㎡,消毒池720㎡蚕沙处理池5000㎡,是北碚桑蚕种的生产的基础条件

 二〇一二年六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蚕桑种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