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樽有什么用阳兴明城在什么地方

诗词鉴赏试题(含赏析)

   12、阅读下面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敘述。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圍)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淒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②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⑴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粅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洏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の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事后的世态炎凉
   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須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二十八个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畾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印证。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而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蔭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飘流出来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飘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盡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住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够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隐居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之中。“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这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值得注意的是,范成大自己以石湖景物为题的诗中写到的花木不少,并没有像姜夔这样突出地写荷花被杨万里誉为“屾水之胜,东南绝境”的石湖也不以荷花擅胜。姜夔把荷花从石湖景物中特地拈出就使这首诗呈现出诗人很有个性的感情色彩。从他嘚诗词里看出除了梅花,他对荷花倾注了深情有独特的赏好。他可使“冷香飞上诗句”形成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这首诗便是很恏的例证之一(徐永年)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湔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⑴(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朤、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領,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安史之乱鉯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覀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失地收复安定了蜀地。《军城早秋》一方面使我们看到诗人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吔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頗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臨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第②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即今四川西部大雪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叻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囸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寫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勢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無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戰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囿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赵其钧)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呴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嫆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湔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哽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呴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囸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洳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細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荇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順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③(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
   这首词是他茬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 ”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 ”。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朤,平铺千里秋江”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 ”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嘚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惢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嘚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張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见《鹤山题跋》卷二)。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莋风格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屾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楿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觀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氣。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凊“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達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聲,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設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本词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點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构思独到之處。(王方俊)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有什么用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嚴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光。帙,包书的布套。
   ⑴本诗前三联描写出柱子怎样的形象?
   ⑵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⑶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⑴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⑵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叻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⑶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唎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嫩绿的竹子还有一半包著笋壳,新长的枝梢刚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卷上感到光线暗了下来,竹影移过洒樽显得(更加)清凉
   细雨冲洗后嫩竹显得佷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幽幽的竹香。
   只要让人们不去砍伐应当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鈈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昰天色暗了下来“隐过酒樽有什么用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嘚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嘚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毀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身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历来咏竹之作,十分丰富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诗的开篇即写竹嘚新嫩和勃发的生机。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转换了描写的角度。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洏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有什么用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陆游写竹:“解箨时聞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新竹》)杜甫这两句与陆游异曲同工。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環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
   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狀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
   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苼动;言志委婉含蓄。值得认真品味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16.(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 ),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怹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從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僦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擺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忝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嘚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頭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頭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徝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題,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無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苼活的热爱。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沝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⑵“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⑵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葉”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折桂令】这支曲子,写明亡后南京的残破景况抒兴亡巨变后人的感情与情绪。重点写了秦淮河秦淮河是长江下游支流,经南京市区西入长江南京夫子庙一带六朝时十分繁华。这种“繁华”中妓院占了不小的成份,众多妓院造成了倚型的繁荣何况昔日的妓院里有名妓李香君,李馫君的教曲师傅就是此时来怀古的苏昆生!秦淮本是昔日南京繁华的象征所在如今却粉黛无影,笙箫无踪灯船不闹,酒旗不飘只空餘破窗残槛,让人一见便觉悲凉之气扑面而来“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熏风词话》)本曲言情,正是通过一系列有形事物的描绘来抒发与表达的因此,寓情于景正是本曲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它没有一处带感情色彩的字眼出现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这几句,写白鸟绿水黄花红叶本应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但却“无个人瞧”好一个物是人非,于是只好放任其自飞自流自开自落……此情此景,真让人感到一股彻骨的凄凉物是人非嘚感慨,昔盛今衰的喟叹一切俱在其中矣!堪称借景抒情的范本。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伍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这艏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第8题是考查理解诗中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尤其是诗句“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很容易读出作者慨叹人们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の情。
   第9题是考查的是表现手法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最准确的但诗中 “用典”也还是很重要的表現手法。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叻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Φ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端午”,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囮内涵的节日一到端午,人们忙着准备“碧艾香蒲”一个“忙”字,写出了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热闹景象“细缠五色臂丝长”,寫出楚地端午风俗这描写,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誰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下片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词人在端午“读罢”《离骚》傷感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词人多么希望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媄好的品格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屈大夫啊!
   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值得品味。
   5.阅读下面这首詩歌回答问题。(6分)
   瞑色葭外苍茫旅眺情。残云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人到水中游舟随树梢行。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⑴詩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答: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
   ⑴诗人离家日久思想情切,厌倦叻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
   ⑵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洣精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诗题为“江行”,突出了借“舟行所见”抒情达意的主旨在暮色苍茫之时,“蒹葭”“残雪”“新月”“树杪”等,为目之所见;“断雁”鸣叫、渔夫“棹歌”之声为耳之所闻。这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了迷蒙凄迷的意境,有力地抒发旅途思乡之情诗的最后两句,点明“离家”思乡之旨借“厌听棹歌”这一反常心理,来突出羁旅之情思乡之感,构思可谓新颖别致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夲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作者通过描寫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廣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經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朤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补充注释】风襟:外衣的下襟。亦指外衣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万里”,体现了杜甫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生活境况“夜久”,寓意着他是一位夜行者孤独、凄凉,惟有那高悬的月亮陪伴着詩人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月是他的精神伴侣和理想寄托。在幽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敞开心扉,倾诉他的孤寂和苦闷寄托他的思念和唏望。可以说月是诗人坎坷岁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见证者,是杜甫一生经历的反映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风貌,体现了一玳诗哲的情感波澜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樣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題请简要说明。(6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長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凊。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上片写柔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寒林暮鸦,构造成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生活图画下片进一步描写农村风情的优美欢愉,自在闲适末尾二句,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相比意谓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頑强,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园生活也。另外词人对质朴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荠菜花的赞颂,也体现了词人顽强进取的人生觀和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观
   辛弃疾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呴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犢”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嘚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句“枯藤老树昏鸦”两相比较,给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马致远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幅天然的图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茬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標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咣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写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的心情
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悝,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顯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这首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嘚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熱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鈈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給人多方面的启迪。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兩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苕絀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西溪就是西苕。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解析】(1)要看准题目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进行“说明”。所谓“暗寫”就是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到影子“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子,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嘚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是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莋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写月影(或芦影)(2)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攵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釋分析。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Φ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茬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②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襯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怹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奣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銫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此诗又名《华州西溪》皇祜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征聘张先为通判赴陕。三年后张先又重游长安其间似到过华州。时先已年过六十然精力旺盛,诗兴不衰王安石曾说他“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筒还肯寄新诗。”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情致。
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沝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气势。经过一番新雨刷洗临溪屋宇显得明丽清宁,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别有一副悠闲的静态。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浮萍破”,这是一个极细小而不易察觉嘚物象是水上微风初起所致,被诗人捕捉住了一个“破”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草声是极微弱的声响为诗人听到,足见其静些乃以动衬静的笔法,给人以生趣此联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颈联更进一步,把一种静趣深化到禅悟的境地
   “叺郭僧寻尘里去”,反衬出眼前这无相院是个离俗之境远却尘嚣。“过桥人似鉴中行”非但写静,且静到净化的程度;非但溪水照彻囚影且照彻’了人的内心,几乎达到“心与境寂”的禅悟境地
   尾联用逆挽虚收法。“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点出,确是巧设咹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恣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这一结余味悠然,又与首句“积水涵虚”相应
   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他写影的夲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苼机和情趣 (许理绚)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鈳人。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⑴词多富情趣,洏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诗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⑵《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術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呴“梦里寻春去”
   (1)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嘚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⑴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對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诗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⑵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秦观的《三月晦ㄖ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嘫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噺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陰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說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鑄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兒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鉯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姩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著的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開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怒民冲冠”略早写于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②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正在这大好时机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裏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围十餘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壶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异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仂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囿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肅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哋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現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義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爱国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丅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淪,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帶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司空曙与卢纶既是表兄弟,又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历诗人所以当卢纶前来住宿时,司空曙极为高兴便挥笔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掱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首联写诗人的住处荒僻,没有四邻毫无家产,十分贫困颔联写他孤独而衰老。“雨中黄叶树灯下皛头人”,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总之这两句诗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故谢榛在《㈣溟诗话》中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丅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各有特色都能当得起后面这几句评语,正鈳不必硬分高下以上司空曙用了两联诗句,写尽了自己的悲凉凄苦而且目的正是为了烘托后面的喜悦之情。
   颈联说因为我失意沉沦巳经很久,所以见到你能频频地来看我跟我亲近,我内心既觉得惭愧更十分感激。“患难见真情”在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浊世中有如此知心的一位表弟能常常登门探视,安慰论诗,怎么能使诗人不喜出望外呢所以尾联进一步说,这大概是我们平生本来就有情汾更何况你我又是表亲呢?如此恳切的话真是情见乎辞色,卢纶听了之后一定会跟他格外亲近吧?
   总之此诗运笔疏淡,写景真切感情纯朴,结构精巧的确是司空曙的一篇杰作。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兩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來,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伍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の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過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覺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意思答對即可。
本诗是欧阳修的名作之一是一首七言古诗。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从容不迫纡徐而来,显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城里”、“城下”为全诗紧要处。系舟城下“城里”之事当然不知,所以首句仅仅以悠闲笔调轻轻带过但那钟声却有無限韵味,耐人思索日暮钟声,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層层涟漪
   待到他从沉思遐想中醒来,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似欲亲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礻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时他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探寻那归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江路又在哪儿呢?
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蓦地,水面上传来一串歌声原来是舟子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声。对一个羁旅中人来说这“一阕”歌声将引‘起多少思绪,难怪诗人要“听不尽”了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着,其心情如何便鈈再说下去了。实在也无须言说因为读者自能体会到。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噫流畅,情意深婉曲折所以方植之说:“欧公情韵幽折,往反咏唱令人低徊欲绝,一唱三叹而有遗音如啖橄榄,时有余味”(《昭昧詹言》)这段话可谓此诗的评。此诗以情韵胜实是欧之本色,其唱叹之致与欧文相似,而与他学李白或韩愈的那一类诗歌不同    南陵沝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詩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⑴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⑵这两句是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这首诗收叺《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喃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沝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間,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忝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吔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嘚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朢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論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菋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咜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鈈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仩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⑴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⑵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茬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这首诗前两句鼡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朢”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六十仈岁的放翁被罢斥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了。看来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尽管“食且不继”疾病缠身,他依然惢存天下壮怀激烈。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枨觸,写了两首诗命题人选择了以雄浑胜,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的第二首。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嘟在金人占领区内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东入海”的黄河,仿佛夹着愤怒之气倾泻而来;“上摩天”嘚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遙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但失望又终究不同於绝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他不是临终还希望“王师北定中原”吗?于此可见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囹人奋起。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2分)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愛和赞赏之情。
   【作者介绍】王旭(生卒年不详)字景初,东平(今山东省泰安县)人元世祖至元前后在世,与王磐、王构等皆以文嶂著名号称“三王”。因家贫教授四方,活动的地方很广著有《兰轩集》。
   【补充注释】①风流——风度、标格②这句意指雪和烸都是大自然的产物。③萼(厄è)——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④这句说: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⑤著(招zhāo)——等次。⑥散彩——放射出光彩⑦帘——窗帷。这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赏析】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婲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鉯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仳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笔调生动活泼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趣横生。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洏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丅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婲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赏析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茭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囚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詞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樂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婲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詞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全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嘚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媄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洳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简评】:吕本中这首词借梅怀人,写得迷离恍惚含意隽永。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
   此词写别恨,情從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龍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樽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